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内容的地位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3.鉴赏评价 E

2.分析综合 C

1.理解 B

一、体裁上,诗歌大增,词曲减少。

诗歌由2009年的9首增加到13首,词由2009年的9首减至5首,曲与2009年一样选1首。

19首诗歌中涉及唐诗的试题4套,宋诗5套,宋词4套,元曲1套,清词1套,魏晋南北朝诗3套。累计13套试卷涉及唐宋诗词。律诗、绝句、词仍是重点。

二、题材多样,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

题材上,咏物言志、山水田园、边塞征战、羁旅思乡都有涉及,但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一种以写景为主,抒情较含蓄;一种景、事、情交织,抒情议论较明显。

三、考点全面,侧重诗歌感情内容、手法语言、意象的鉴赏。

2010年18套试题中,涉及考查情感或内容的有16套,考查手法与表达技巧的有11套,考查形象的有7套,考查语言的6套。考查重点仍然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赏析诗歌手法,品味诗歌语言仍是诗歌考查的核心要素。考点透视

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写了什么:描写了什么形象(象),营造了什么意境(境),抒发了什么感情(情)

怎样写的:运用了什么语言、运用了什么技巧

为什么写:情

六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意象、看情感词语、看注释、看前人评价

诗歌的形象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物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考查答题指要

提问方式

1、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提问方式:分析诗或词中诗人所塑造的形象

答题思路:

1、总:什么形象(思想性格特征+身份)

2、分:形象的具体特征——结合诗歌的具体词语进行分析论证。融入表达技巧。切忌‘以议代析’。

3、总: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蕴含的哲理)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道理)。

答题步骤:

第一步:人物特点+身份地位(特点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身份如:英雄、美人、游子、宫女、思妇(少妇)、隐者、征人、悲士、知识分子、诗人)

第二步: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表达技巧)

第三步:情感、作用。

答题范示:本诗刻画了形象。诗中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方法归纳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年龄等

3、注意细节、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4、诗中作者的评论。

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陆鸿渐:即茶圣陆羽。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环境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

(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0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贫女(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纤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1)俭梳妆:奇形怪状的穿着打扮。“俭”通“险”,怪异。

(2)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卷十六),近人俞陛云指出:“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诗境浅说》)

赏析诗中贫女形象

要点:1、夲诗刻画了一个孤高寂寞、久屈人下、怀才不遇的悲士形象。

2、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寒士举荐无人的苦闷;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两句,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两句则抒发了寒士久屈人下、不为世用的不平。

3 表现了诗人怀才难遇、久屈人下的抑郁不平。

2008【湖北卷】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注:①行藏:出仕和退隐。说我没有得遇贤君高中仕途,而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相信呢?

②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案】⑴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

2、(2009年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3、(2009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案:③达观、豪迈的胸怀。“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

景物形象

景物类型: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3、色彩描写。

提问方式第一种类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时间+地点+特征)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苦寒、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写景的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2、看描景的角度: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3、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顺序: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不同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何作用?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2.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

3.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

4.奠定感情基调

5.为下文做铺垫

6.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2006年高考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王闿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排斥,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授徒。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作用?

1、诗的前两句写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的艰难。

2、为下联表现作者面对艰难险阻从容自信、傲岸气度做了铺垫。

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

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寒冬边地大雪纷飞、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09全国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严武(《十年高考》P177、14)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点出意象),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概括意境特点(时间+地点+特征)。2、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09全国1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

(09海南、宁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一派春意盎然的乡村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事物形象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鉴赏方法:

1.提炼所写事物特征(形态、色泽、特征)的词语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

(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象征。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反衬等

答题示例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早开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2分。答“远离尘世”给1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①《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

小结1: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小结2:鉴赏物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记常见物象的意义。

(2)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