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上

世界近代史上
世界近代史上

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上)

1、1500年左右时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与地理大发现同时或前后发生的两大运动分别是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初)二,宗教改革运动(1520--1570年)

3、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的发生都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也推动了宗教改革。

4、1500--1600年在世界史上是取得巨大成就的100年。

第一节商业革命

1、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黑海北岸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2、1500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

3、《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4、推动地理大发现的动因P2

5、地理大发现的客观条件P3

6、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海上探索走在前面的原因P5

7、最先探寻通往印度航路的是葡萄牙人。

8、1760年发明经线仪。

9、1487年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

10、1499年达·伽马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西欧绕非洲到东方的航行,开创了东西方最短的海上航路。

11、1492年10月9日哥伦布发现巴哈马群岛,人类从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2、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伊斯帕尼奥拉是哥伦布于1493年奉西班牙君主的命令建立的,同时担任第一任总督。

13、哥伦布在失去西班牙国王信任后于1506年郁郁而终。

14、1494年在西拉斯条约中将教皇子午线向西移270里格,使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所有的据点。

15、麦哲伦远征在1519年9月20日从西班牙圣卢卡尔刚出发,历时三年1522年9月6日返回圣卢卡尔港,在船员仅剩18人的情况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16、1521年3月在环球航行途中麦哲伦在攻打马克坦岛战斗中被当地人杀死。

17、为了控制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葡萄牙有夺取了作为红海和波斯湾锁钥的索科特拉岛和霍尔木兹岛。

18、1509年葡萄牙人早阿拉伯海的第乌港附近击败了数量上占优势的穆斯林舰队,进而确立了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

19、1511年葡萄牙控制了通往东南亚的交通咽喉马六甲海峡。

20、葡萄牙人能成功入侵亚洲诸国的原因P10

21、葡萄牙1500年开始入侵美洲,由于海流冲击在南美洲巴西登陆所以巴西成为其领地。

22、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在美洲新大陆。

23、1565年西班牙在北美洲建立第一个殖民地佛罗里达。

24、美洲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基本居民是土著印第安人,最高机构是印度等地事务委员会。

25、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帝国实行杀鸡取卵政策的客观原因P12

26、过分掠夺金银对西班牙造成的影响P12

27、新航路的发现对欧洲生活的影响有,首先引起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商品流通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P13

28、新航路的开辟由于美洲打量白银涌入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史称“价格革命”。

29、“价格革命”是英国圈地运动重要动力之一。

30、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发生的商业革命和殖民地扩张的各种后果使资产阶级首先从西方登上历史舞台。

第二节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

2、文艺复兴的表面和实质P15

3、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zhi gu)下解放出来。

4、人文主义精神的特点P15

5、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6、新兴的资产阶级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下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

7、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的原因P16

8、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文学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作品。

9、但丁(1265—1321)出生于意大利,其代表作有《神曲》,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第一位诗人。

10、比特拉克(1304—1374)出生于意大利,其代表作有《歌集》,擅长十四行的抒情诗。

11、薄伽丘(1313—1375)出生于意大利,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12、《十日谈》以其通俗的格调,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

13、乔托(1267—1337),代表作有《圣母像》。

14、乔托在艺术领域第一个与神学思想支配下的艺术模式决裂,打破了中世纪的绘画传统,为近代现实主义绘画开辟了道路。

15、鲍罗·马克赛洛创造了新的透视画原则。

16、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

17、文艺复兴全盛期的三位代表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18、达·芬奇(1452—1519)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19、米开朗基罗(1475—1564)代表作有雕像《大卫》,壁画《创世纪》,他的作品是着文艺复兴艺术的高峰。

20、拉斐尔(1483—1520),一生创作300多幅作品,以绘圣母像为世著称,美术史上称其为“画圣”。代表作有《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教义论争》。

21、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相比较稍逊于米开朗基罗一筹。

22、提香(1490—1576)为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代表,一生创作1000多幅作品,代表作有《圣母升天》。

23、马基雅维里(1469—1527)出生于佛罗伦萨,代表作有《君主论》1513年成书。

24、康帕内拉(1568—1639)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作有《太阳城》,在书中构想了空想社会主义制度。

25、伊拉斯谟(1466—1536),出生于鹿特丹,代表作有《愚颂》。

26、乔叟(1342—1400)是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作家,是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先

驱,代表作有《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英语的奠基人之一。

27、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以戏剧的成就最大,其中以莎士比亚最为杰出。

28、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和《哈姆雷特》《李尔王》,1601—1607年为莎士比亚创作最辉煌的时期。

29、拉伯雷(1494—1553)出生于法国,拉伯雷主张个性解放,通过教育解放人的力量,依靠知识巨人改造现实社会,代表作有《巨人传》。

30、塞万提斯(1547—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堂吉诃德》。

31、西欧诸国文艺复兴中出现的重要政治思想家有博丹和莫尔。

32、博丹(1530—1596)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其代表作有《国家论》。

33、莫尔(1478—1535)出生法国富裕市民家庭,代表作有《乌托邦》,在思想史上第一次设想了共产主义蓝图,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但却找不到实现这种理想的社会阶级力量的现实途径。

34、近代世界与古代和中世纪世界的重要区别之一,便是科学的重大作用。

35、科学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奠定的基础。

36、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表现。

37、中世界的经院哲学有助于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客观上为16、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38、哥白尼(1473—1543)为波兰教士,代表作有《天体运行论》1543年出版,首先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论。

39、开普勒(1571—1630)是德意志的学者,发现了行星是按照椭圆运行而不是圆。

40、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人,继承了哥白尼和开普勒的理论并加以发扬光大。

41、荷兰人李伯希在1608年发明了望远镜。

42、比利时医生维萨里(1514—1564)是近代解刨学的奠基人。

43、17世纪西班牙神学家塞维塔斯第一才发现了心肺之间的血液循环。

44、英国人哈维1628年创造了比较完善的血液循环理论。

45、吉尔伯特(1540—1603)在1600年发表了论磁体的巨著。

46、雷文胡克(1632—1723)发现精细胞,又发现原生动物,即单细胞有机体,甚至发现了细菌。

47、第一篇代数论文在1494年问世。

48、1505年欧几里得几何学的拉丁文译本出现。

49、魏德曼发明了正负符号。

50、维尔特和斯泰文首先使用小数点。

51、布鲁诺(1548—1600)是意大利唯物论和无神论者,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的伟大思想家。1593年被宗教裁判所逮捕,1600年被烧死于罗马鲜花广场。

52、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9)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代表作有《崇学论》《新工具》。归纳法的缺点是对假说不够重视。

53、古代及中世纪的大多数学者在研究工作中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但演绎法的滥用妨碍了科学的创造发明,培根的归纳法成了演绎法的重要补充,从而使科学方法臻于完善。

54、培根瞧不起演绎法,同时也轻视数学,他认为数学的实验性较差。

55、笛卡尔(1596—1650)出生于法国,它既是哲学家,又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生理学家,曾经参加过三十年战争。代表作有《方法论》《哲学原理》。提出了观察和思考两大新的科学方法原则。

56、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的关系P27

57、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和缺陷P27—28

58、1450年德意志的美因兹人约翰·古腾堡开始使用活字版印刷书籍。欧洲最早用活字印刷术的是德意志人。

第三节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首先于16世纪爆发于德国,随后席卷西欧是一次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发动者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强有力的响应,个别国家君主的大力扶持,部分下级贵族的积极投入,对封建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的冲击,促使了天主教会的分裂,涌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新教。

2、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P29。

3、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P31—32

4、宗教改革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5、恩科斯指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6、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灵魂救赎”。

7、圣礼有七种,又称七圣事,其中最重要的是“洗礼”、“忏悔礼”和“圣餐礼”。

8、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权威就是靠帮助人们拯救灵魂而树立起来的。

9、中世纪西欧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只有占人口极少数的犹太人除外。

10、市民挑战天主教的突出表现有12、13世纪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异端”、14世纪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15世纪捷克的胡斯运动。

11、教皇教廷权势的表现P30

12、教皇权势开始衰落P31

13、各国颁布法案限制教皇权利

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

15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的法规。

1516年法国国王同教皇缔结“波伦亚协定”。

14、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推动P33

15、宗教改革首先爆发于德国的原因P33

16、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1517年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反对“赎罪卷”,提出“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的原则,从而走上了公开反抗的道路。代表作有1520年发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在《论基督徒的自由》中全面论述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理论。1520年6月2日,教皇利奥十世发出开除路德天主教教籍的敕令

17、路德教义在德国北部、中部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P37.

18、路德新教的局限性P37.

19、闵采儿(1490—1525),1517年开始追随路德,其思想比路德激进,主张暴力抗争。他与路德不同,他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1521年11写了《布拉格通告》,表达了对教会及时速权利的憎恨。

20、在闵采儿的鼓动下,德国在1524—1525年爆发农民战争,约有2/3的农民投入了斗争。这次农民战争有三个中心:土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萨克森和图林根的起义是德国农民战争的顶点,由闵采儿直接领导。起义最终失败。路德对起义采取极度仇视的态度,在《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的小册子中体现了其思想。

21、路德教派确立P39

22、慈温利(1484—1531),出生于瑞士农民家庭,其改革思想比路德更为激进,

他摒弃路德对诸侯的依赖,主张教会实行共和制。

23、1531年慈温利阵亡后,瑞士分裂为新教州和旧教州。

24、16世纪30年代中期瑞士宗教改革中心转移到日内瓦,领袖是约翰·加尔文。

25、加尔文1509年出生于法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代表作有《教义问答》《论教会改革之必要》,其思想是提出“预定论”的神学学说。

26、1541年之后加尔文主持日内瓦改革大计,直至去世。

27、日内瓦教会组成P41.

28、加尔文的两面性P42.

29、1521年,剑桥大学成立一个秘密团体,专门研究路德的改革主张,参加者有丁达尔和巴恩斯等人。

30、英王离婚案成为英王与罗马教皇决裂的重要契机P42—43.

31、贵族和市民希望教改的原因P43.

32、1534年英国和罗马教廷正式决裂,这一年通过“至尊法”。《乌托邦》作者莫尔和罗切斯特主教约翰·费希尔由于继续坚信教皇权利至上而被处死。

33、英王亨利八世废除修道院制的原因P44

34、亨利八世死后其公主玛丽·都铎(duo)即位,因其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废除了以前的宗教立法,并用血性手段镇压新教徒,在位期间有200名新教徒被处死,大主教默克也被处以火刑,因此有“血腥的玛丽”之称。

35、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三十九项信条》规定了英国教会的教义,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免罪”的原则。

36、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P45.

37、耶稣会创始人西班牙贵族军官罗耀拉(1491—1556),宗旨是重振罗马教会,重树教皇的权威,并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1、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形成的原因p45.

2、在16时期形成君主专制的国家有法国、英国、西班牙和俄国。

3、法国原始积累的特点P46.

4、16世纪法国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有里昂、马赛和巴黎。

5、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P47.

6、16世纪2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

7、胡格诺战争P48.

8、在法国胡格诺战争中形成了两个势力,胡格诺派在南方建立了胡格诺联邦,天主教贵族在北方建立了“天主教神圣同盟”。

9、在胡格诺战争中天主教派领袖是吉斯·亨利和法国国王亨利三世遇刺身亡。

10、1485—1603年是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期。

11、英国工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首推呢绒业,是英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12、圈地运动P49.

13、英国社会会结构发生变化P50.

14、1536年林肯郡和约克郡的农民首先暴动,此后反抗斗争连续不断。

15、1549年小贵族凯特兄弟领导的诺福克郡农民起义在这个时期规模和影响都属于最大。

16、英国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P51

17、英国都铎王朝中商主义政策的措施P51—52

18、英国和西班牙的斗争P52

19、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被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海上力量受到重创,英国初步夺得了大西洋航线的控制权,为向美洲扩张开辟了道路。

20、15世纪俄国摆脱了蒙古人的控制,取得了独立。

21、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1505—1533)时,国家初步实现中央集权化。

22、俄国国内经济状况P52—53

23、15世纪中叶起俄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到16世纪已有220种手工行业,其中最突出的是采掘、木材加工、制革和制陶业。与同时期的英、法、尼德兰等国家地区相比,俄国的工商业是落后的。

24、俄国中部地区农民的耕地16世纪末比16世纪中期减少了一倍一倍半。

25、俄国在1497年法典中规定农民只准在犹利节(11与26日)前后各一星期离开主人。

26、1533年伊凡四世即位,1547年1月伊凡四世亲政,改称沙皇。

27、沙皇对中央和地方进行改革P53—54.

28、俄国的对外扩张政策P54—55.

29、俄国1552年10月征服喀山汗国,1556年灭掉阿斯特拉罕汗国。

30、1581年伊凡四世颁布“禁年”令,禁止农民在禁年的犹利节期间迁徙。

31、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开始于1613年,灭亡于1917年。

32、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占领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结束了长达七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33、西班牙国内工商业的发展P56—57.

34、西班牙的农业P57.

35、西班牙农业主要部门是牧羊业,在卡斯提尔高原与安达卢西亚绿色平原之间的贵族牧羊主结成强大联盟,称之为“麦斯塔”。

36、16世纪后期西班牙经济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P58.

37、1580年西班牙用武力兼并了葡萄牙王国及其海外殖民地。

38、17世纪以后西班牙丧失大国地位。

39、15世纪尼德兰大部分领土并入勃艮第公国。

40、16世纪初开始尼德兰又因联姻和继承关系归属于西班牙,其总督为西班牙国王任命。

41、16世纪尼德兰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其机构渐趋完善,但其主权经常受到西班牙专制王权的侵犯。

42、毛织和麻织业是尼德兰中世纪以来传统的手工行业,莱顿和纳尔登城市北部重要的纺织中心。

43、尼德兰佛兰德斯的安特卫普是当时欧洲最重要的贸易集散中心和金融信贷的中心。安特卫普也是尼德兰南部的经济中心。

44、尼德兰北部最大的城市是阿姆斯特丹,它的海运业和捕鱼业十分发达,拥有强大的海上舰队。

45、16世纪的尼德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农奴制早已被废除,在南部偏远经济落后地区封建农奴制还很牢固。

46、16世纪尼德兰阶级关系的变化P60.

47、西班牙对尼德兰的高压统治P61.

48、16世纪60年代初,尼德兰人民反对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斗争最初表现为教派活动。

49、破坏圣像运动P62.

50、尼德兰南部的农民和平民进入佛兰德斯森林,组成森林游击队,袭击西班牙军队。

51、尼德兰北部的渔民、水手和码头工人则组成乘坐“海上乞丐”的游击队,在沿海一带袭击及西班牙的舰队和据点。

52、1572年4月1日,海上游击队攻占西兰省的布里尔城,成为北方各省普遍

起义的信号。

53、荷兰和西兰省首先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了。

54、1573年底尼德兰北方实际上已经脱离西班牙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奥兰治亲王成为各省公认的总督。

55、1581年7月26日,奥兰治亲王在海牙召集联合省代表大会,宣布正式脱离西班牙而独立,成立联合共和国,简称荷兰共和国。

56、1584年,奥兰治亲王被腓力二世派人刺死。

57、南方斗争P63.

58、1609年4月西班牙同荷兰签订为期12年的休战协定,事实上是承认了共和国的独立。

59、欧洲三十年革命后,在1648年的《维斯特伐利亚》合约中,荷兰联省共和国得到国际承认。

60、1585年安特卫普城陷落,南方的革命最后失败。尼德兰南方后来形成比利时和卢森堡两个国家。

61、尼德兰革命在南方节节失利的同时,北方却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62、尼德兰革命的意义P64.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1、明朝中期以后,皇帝和地主各阶层剧烈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会危机,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明朝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P66.

3、明正统时,叶宗留、邓茂七领导浙闽赣山区的农民起义。

4、明成化时,刘通、李原领导郧(yun)阳山区的农民起义。

5、明正德年间杨虎、刘六、刘七领导农民起义。

6、明朝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最后发展为推翻明王朝的明末农民大起义。

7、16世纪左右的嘉靖、万历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单位在纺织业中最为明显,同时在陶瓷、榨油、矿冶等行业也有所表现。分布的地区主要在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8、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P67.

9、明代的对外贸易,有官私两种。明朝初年,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占主要地位,中、后期则以私人海外贸易为主。

10、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虽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终属于弘扬封建帝国声威的性质。

11、明王朝自太祖时起,就厉行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

12、16世纪为患中国东南沿海的“寇”,其主体已并非来自日本的“倭”,而是违反海禁与倭勾结的中国人。

13、最先来到东方海域的是葡萄牙人,1557年葡萄牙人非法将澳门变为其殖民地,澳门成为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最早的一个据点。

14、西班牙殖民者于1565年占领吕宋(菲律宾),作为在东方进行贸易的根据地。

15、1642年荷兰打败台湾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全部占领了台湾,把台湾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

16、在16世纪的中国思想界最有影响的是王守仁和李贽。

17、王守仁发展了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用以对抗客观唯心主义的程朱理学。

18、王守仁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论。

19、王守仁的学说隐约地含有思想解放的因素,成为明末发展起来的市民意识的前驱。

20、李贽反对宋明理学家鼓吹的“去人欲,存天理”的说教,明确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应该把物质生活作为道德的基础。

21、明代是中国通俗小说的鼎盛时期。

22、吴承恩著有《西游记》。

23、冯梦龙著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24、李时珍(1518—1593),著有《本草纲目》。

25、徐光启(1562—1633),著有《农政全书》。

26、16世纪是日本从封建割据开始走向统一,重建封建秩序的时期。

27、1467年,日本因守护大名争权夺势而发生“应仁之乱”,战争延续了十年。

28、战国大名的崛起P70.

29、各国大名家法的主要内容P71.

30、战国大名国内经济的发展P71.

31、16世纪前期,日本涌现了一批自治市,较大的有九州的平户和长崎等。

32、16世纪后期,城下町的数目不断增加,一度繁荣的自由城市却逐渐消失,或者是城下町化。

33、16世纪40年代随着葡萄牙人向日本输入火枪,日本的军队以前由使用剑和矛的武士骑兵为主力,逐渐转变为由使用火枪的被称之为“足轻”的步兵为主力。

34、16世纪中叶,在兼并战争中,尾张国的一个中等封建主织田长信以名古屋为根据地向外扩张,逐渐压倒其他战国大名,奠定了日本统一的基础。

35、1573年织田长信废掉了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室町幕府灭亡。

36、1582年织田长信受到叛变家臣围攻,被迫自杀身亡。他的统一事业由其部将丰臣秀吉继承并完成。

37、1586年丰臣秀吉任太政大臣。

38、1590年丰臣秀吉基本完成了日本的统一。

39、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P73.

40、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P74.

41、朝鲜海军在爱国将领李舜臣统帅下与日军进行过两次海战,重创了日本海军精锐部队,打乱了丰臣秀吉“水陆并进”的部署。

42、中国明朝将领李如松等将领,率领5万余大军与朝鲜军并肩作战,收复了西京、开成、京城、和南半岛大部分地区。

43、1598年8月丰臣秀吉因朝鲜战争失败抑郁而死。

44、丰臣秀吉死后,部将德川家康夺权,1603年自立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立幕府,日本开始了德川幕府的统治(1603—1867)。

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1、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是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准备时期。

2、17世纪40年代在英国爆发的革命有力地打击了英国得封建势力,1688—1689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第一节

1、革命前的英国从表面上看,英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全国人口大多数住在农村。

2、与欧洲大陆诸国不同,英国经济发现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很早就渗入到农业当中,这主要是因为圈地运动造成的。

3、从16世纪到17世纪初,英国英国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东北部的煤矿发展尤其迅速。

4、直到17世纪初英国得经济基础仍是农业。

5、在革命的100年中,英国国内对外出口的商品不再以羊毛等原料为主,而是越来越多地出口制成品,特别是呢绒,成了出口商品的大宗。伦敦是英国呢绒出口最重要的中心。

6、原来英国的出口贸易受到汉萨同盟商人的控制,到16世纪末,英国商人将汉萨同盟的商人排挤了出去,把对外贸易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7、17世纪中叶英格兰人口将近530万,整个不列颠人口大约为700万人。

8、英国的新贵族主要是从乡绅转变而成,但也有一部分大商人由于购买土地而加入新贵族行列。他们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利益一致,因而在革命中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封建王党。

9、大商人和高利贷资本家是资产阶级的上层,因为与统治阶级有较密切的联系,所以构成了资产阶级中的保守集团。

10、农民在17世纪初仍占英国全体居民的大多数,其基本群众是自由农和公簿持有农。农民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力军。

11、16世纪中叶是英国得封建君主专制最强固的时期。

12、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不再甘心忍受专制君主制对他们的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他们同专制君主的矛盾日益上升。

13、17世纪的英国革命也有它的思想动力,但它主要是通过宗教形式即清教来表达的。

14、清教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

15、16世纪末,在清教中形成了两个主要派别,即长老派和独立派。

16、斯图亚特王朝初期的君主专制P77.

17、1628年通过了“权利请愿书”。

18、从1629年3月查理一世将议会解散到1640年4月议会重新召开,其间11年为无议会的国王个人统治时期。

19、从1603年到1640年从英国迁到海外去的清教徒达6万人。

20、1639年苏格兰起义军攻入英国国境。

21、查理一世在1640年11月3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

22、长期议会的召开一般将其作为英国革命的开始。

23、长期议会的议员反封建决心不彻底的原因P80.

24、议会斗争的成果P80

25、长期议会在它活动初期,在广大群众的推动和支持下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封建的专制王权,初步树立起一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最高权利的原则,也就是立宪君主制的原则。

26、劳德大主教被囚禁于伦敦塔监狱,1645年被处死。

27、查理一世于1641年5月10日签署了关于斯特拉福伯爵的死刑判决书。

28、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强有力支柱。1641年5月议会把这个作为议题进行讨论,下议院以微弱多数票通过,但上议院拒绝批准,直到1646年1月主教制才被废除。

29、大抗议书是英国革命开始阶段议会的纲领性文件。

30、1642年1月发生逮捕五议员事件。

31、1642年1月10日查理一世离开伦敦,到达北方。

32、1642年8月22日黄昏时分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的卡塞尔山顶升起王党的军旗,宣布讨伐议会的叛乱分子,从此开始了内战。

33、英国内战爆发P82.

34、内战爆发后,英国从地区上分为两个敌对阵营,一个是北部和西北部,这里是王党的势力范围。另一个是包括伦敦在内的东南部地区,这里为议会所控制。

35、议会和国王实力对比P82.

36、内战前期王党军占优势,到1643年底,全国有3/5地区处于王党占领之下。

37、议会军内战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领导人物妥协动摇态度造成的,这个时期议会军的领导人是皮姆。

38、议会同苏格兰人在1643年9月签订了“神圣的同盟和公约”,二者开始联合对抗王党。

39、1644年7月2日苏格兰军队和费尔法克斯所领导的军队以及曼彻斯特和克伦威尔所领导的东部联盟的军队所组成的联军,在马斯顿荒原之战中,击败了王党军。与此同时由埃塞克斯伯爵指挥的一只议会军,却在西南地区被王党击溃。

40、克伦威尔加强军队战斗力的方法P83.

41、英国群众运动的表现P83.

42、仅1645年英国就出版了722中出版物。

43、议会在1645年决定改组军队,通过“克己法”。改组后的议会军称“新模范军”,主要由自由更浓和手工业者组成。

44、1645年6月14日在纳斯比战役中王党军队被彻底击败,王党大本营牛津被攻占,第一次内战以以议会军队胜利而结束。

45、第一次内战后英国国内形势P84.

46、一次内战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广大的中、下层人民反对长老派的斗争上升为主要矛盾。

47、英国政治斗争三个主要政治派别:

长老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的利益。

独立派,代表中等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

平等派,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

48、1647年4月末5月初平等派首先在思想比较激进的8个骑兵团中选举出了代表士兵的“鼓动员”,并成立了“鼓动员委员会”。

49、克伦威尔成立“全军会议”,以达到掌控军队的目的。P87.

50、“军队声明”是由独立派军官艾尔顿起草的,但是它的内容却贯穿了平等派主权在民的思想。

51、“军队声明”的发表,说明军队的性质已不再是单纯进行战争的工具,而是提出独立的政治纲领和要求的政治团体了。

52、1647年8月6日军队开进了伦敦,平息了伦敦发对独立派的骚乱,驱散了议会中反动的长老派议员,国家的最高权力便转到了独立派手中。

53、独立派设计的关于改造国家制度的方案,反映在他们拟定的“建议纲目”中,1647年8月他们开始与国王谈判。

54、平等派在1647年1月15日,着手拟定了一个关于改造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军队事业”。

55、独立派和平等派关于国家制度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国王和上议院是否保留,是否实行成年男子普选权等。

56、平等派在1647年10月下旬拟定了一个更为激进的纲领文件“人民公约”。

57、为了解决双方的分歧,1647年10月28日起到11月8日,在伦敦城外的普特尼教堂召开了“全军会议”,在会议上,以克伦威尔、艾尔顿为首的独立派军官和平等派的代表,我围绕着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普特尼辩论”。

58、灌木林原野事件P89.

59、在灌木林原野事件中,用骰(tou)子的办法,挑出士兵阿诺尔德,当场在队前

由行刑班枪决。

60、平等派失败原因P89.

61、1647年11月11日查理一世从监管他的汉普顿宫逃到怀特岛。

世界近现代史时间表(1)

14~16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葡萄牙资助) 1492 哥伦布到达美洲(西班牙资助) 1497~1498 达·迦马到达印度(葡萄牙资助) 1519~1522 麦哲伦环游全球(西班牙资助)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 1688 英国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另立新国王(革命结束) 1689 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 17世纪下半期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840年前后结束)1775年4月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7月4日美国发表《独立宣言》美国诞生了 1777 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3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5 瓦特改进蒸汽机投入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787 美国制定了宪法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1789 法国颁布《人权宣言》 1792 法国废除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推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1799年底拿破伦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1804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2 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利 1814 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保护下复辟 1825 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火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1836~1848 宪章运动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1844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会开始长期合作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53 美国制造黑船事件敲开日本国门 1854 日本在日美《亲善条约》上签字 1859 达尔文(英)发表《物种起源》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改革)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1861年4月南军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 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彻底废除奴隶制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1871年3月巴黎公社运动爆发

世界近代史

1.人文主义的主要特点。 (1)以“人”为中心。(2)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倡导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3)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宗教对人性的侄桔。(4)提倡教育和科学,反对愚昧。(5)在文学艺术上,重视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2.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之间有其内在联系 地理大发现是人文生义的“外在表现”。文艺复兴是人类向末知的精神世界进军,而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 3.文艺复兴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它概括了乔托以来的文艺活动的特点,被世界各国沿用至今。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但“文艺复兴”的译法已被普遍接受。 4.人文主义的基本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中世纪宗教桎梏及其一切封建残余,因此也称人道主义。为区别起见,中国习惯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思潮称人文主义,以后的则称人道主义 5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历史意义 (1)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同时培养了人们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创造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2)文艺复兴时产生的光彩夺目的文学艺术杰作,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它使自然科学脱离了神学,同时推翻了僵化的经院哲学体系。 (4)不仅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而且对以后的资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潮产生了影响,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6.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严密的精神统治,激起了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2、随着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权力的坚强,王权同罗马教廷的矛盾日趋尖锐,把机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下成为时代的要求。 3、教会的腐败、搜刮和群众不满情绪的增加。 4、发生在14世纪末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15世纪捷克的胡司战争,也对宗教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宗教改革的发生,也得力于文艺复兴。 6、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日益强大,他们对教会占有巨额财富并享有征税特权十分不满。 7.德国的宗教改革原因 (1)中世纪德国在政治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2)15世纪末16世纪初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经济发展的分散性使其难以得到充分发展。 (3)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大肆搜刮由来已久。 (4)贵族对下层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 8.路德宗教改革理论是“因信称义”,人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并得到上帝的恩典,从而使灵魂得救;在人与上帝之间,无须宗教法律、礼仪和神职人员作为中介,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简化烦琐的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保留洗礼、圣餐两项;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世界近代史考点

世界近代史 第一课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文艺复兴 (1)概况: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以宣扬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神权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代表人物及成就: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作用: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1)人物及活动: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2)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①成果: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权利法案》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注,国外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②意义: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国外:推动了欧洲资本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进程。 (2)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①《独立宣言》的内容:痛斥英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人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的权利;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②意义:对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对以后欧洲和拉美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3)法国大革命(1789-1794) ①《人权宣言》内容: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多的影响。 4.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有教皇确立的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殖民地范围的分割线。西班牙、 葡萄牙两国作为最早海外扩张的国家,为争夺属地发生矛盾,哥伦布发现美洲 后,西班牙要求教皇承认其对于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教皇确定亚速尔群 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并将改线以 西的一切土地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葡萄牙。1494年,两国又缔 结《拖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西移了270里格。根据该条约以及之前教皇 子午线的划分,西班牙几乎占了整个美洲,葡萄牙则控制了亚洲和非洲的大部 分地区。 2、赎罪券:天主教会出售的据说可以赦免罪过的凭证。交会还宣称,人只要购买 赎罪券,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是罪过及已死亲属的灵魂的罪。1476年,教皇 颁布法规,将购买赎罪券以帮助已死的亲人拯救在炼狱里的灵魂定位信条,为 出卖赎罪券这种欺诈行为大开方便之门。赎罪券实际是教会聚敛财富的工具, 是引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3、奥格斯堡合约:即奥格斯堡同盟,德国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缔结的宗教协 定。路德宗教改革后,德国出现了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的对峙局面,双方 于1546年爆发了战争。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合约,规定:诸侯有权 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年以前为心教诸侯夺去 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是路德教得到了正 式承认。 4、预定论:加尔文宗教改革提出的基本宗教理论,他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 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比路德教更为激进,提出了“预定论”,认为上帝从创 世以来,就把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 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选民”和“弃民”的区分,就看人在现世的成功和失 败。这种预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5、至尊法: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民族教会的法律。当时英国王权处于上升 趋势,同罗马教廷产生矛盾,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宣布国王是 英国教会惟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 的一切权利。后来又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 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至尊法”是英国建立独立教会的重要步骤,沉重打 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6、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放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表面上是 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欧洲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萌芽,是新 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是新兴资产及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中的反封 建斗争。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特征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反对一审 为本的宗教思想。 简答题 1、地理大发现的后果及影响 后果

世界近代史 大二上册名词解释

织田信长泰姬陵东印度公司通讯委员会莱茵邦联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教皇子午线 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区分西、葡的势力范围。1494年6月,两国据此正式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并同意将此线西移至西经43°40'。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两国在太平洋再起冲突,并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划一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两项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 马基雅维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曾长期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外交、军事等要职。因涉嫌反对美第奇家族而被逮捕,不久获释,归隐乡下开始著书。1513年,代表作《君主论》问世。全书26篇,主要论述为君之道。通过对历史和时事的分析,具体说明君主应具备的条件和才能,以及治理国家的策略。明确指出,要使国家统一,唯一的办法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无限君权、并掌握强大军队的君主政权。他主张君主应把国家利益放首位。君主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背弃信义、不择手段。在他看来,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他的政治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实现祖国

参考书目(世界近代史)

导 论 (美)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上、下),魏凤莲,张颖,白玉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全24册),台北幼狮文化公司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 (美)马里·佩里等编:《西方文明史》(上、下卷),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 (美)罗宾·W. 温克,R. J. Q. 亚当斯著:《牛津欧洲史》(全4卷),吴舒屏, 张良福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年。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中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潘润涵、林承节、王建吉:《简明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吴于廑主编:《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顾良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3年。 (英)G. N. 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梁于华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二、三卷,尤来寅、孙立田、吕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文艺复兴 (意)欧金尼奥·加林:《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法)丹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傅雷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美)玛格丽特·L. 金:《欧洲文艺复兴》,第2版,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

世界近代史大总结

通史板块综合——世界近代史大总结 一、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演变史 1.民主政治:是与君主专制、寡头制和独裁制相对而言的。它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2.建立的过程 (1)理论依据: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下,西方思想家先后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分权学说(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学说等,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2)建立方式: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 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德国为代表,进行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3)建立特点 ①体现了法制原则:都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 ②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立法与行政、司法分离,如英国的议会与内阁是立法与行政的 制衡,美国的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是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权与制衡。 ③确立多经波折: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对不同政体的尝试,英国先后经历了共和制、王 朝复辟和君主立宪制;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共和制、帝制再到共和制;美国经历了邦联制到联邦制。 3.影响: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体制;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建立。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由空想到科学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 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2.由理论到现实 (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 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

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殖民制度 一般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并把它们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制度。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诸国往往是通过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等各种方式进行早期殖民活动。在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特别是进入垄断时期,则使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手段,使被侵略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各殖民国家相互遵守共同的协定,但有时也会因为利益关系发生武装冲突,即殖民战争。殖民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掠夺殖民地的产物。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 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教皇子午线 近代教皇为解决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提出的分界线。1493年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该线以西土地划归西班牙,以东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使葡取得了绕非洲到印度航路的所有据点。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其他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

世界现代史阅读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一) ●通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美)威廉·麦克尼尔:《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魏凤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年到2000年的经济变化和军事冲突》,王保存、王章辉、余昌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年。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巧》,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悉·布·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 (英)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沈苏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81年。(原联邦德国)弗里茨·费舍尔:《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苏)罗斯图诺夫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上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 (英)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潘人杰、朱立人、黄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美)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钮先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编:《大战前夕,1939年》(上、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编:《轴心国的初期胜利》(上、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康春林:《世界战争起源新论——东欧与两次世界大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美)赫伯特·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美)威廉·麦克尼尔:《美国、英国与俄国——它们的合作与冲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英国 (英)梅德利科特:《英国现代史1914—1964》,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英)肯尼斯·摩根主编:《牛津英国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英)伊恩·麦克劳德:《张伯伦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世界史参考书

1.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三卷本,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绳祖编:《国际关系史》十卷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5.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8. (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钱乘旦审读:《世界:一部历史》第2版(全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四卷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0. (美)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10。 11. (美)彭慕兰著,史建去译:《大分流》,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12. (德)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3. (德)韦伯著,马奇炎,陈婧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4. (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0。 15. (英)鲍威尔等著,杨凯译:《全球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16. 彭树智:《文明交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17.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8. (英)霍布斯鲍姆著,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9. (美)安德森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0.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1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2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奥斯曼帝国 也称奥托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1299年突厥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建国。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在此建都,改名伊斯坦布尔。经过不断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内部实施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各地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17世纪中叶国势转衰,19世纪巴尔干半岛各国先后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失败,随后丧失了大片土地,仅保有土耳其本部。1919年国内爆发基马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苏丹穆罕默德六世被废,帝国告终。 4殖民制度 一般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并把它们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制度。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诸国往往是通过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等各种方式进行早期殖民活动。在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特别是进入垄断时期,则使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手段,使被侵略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各殖民国家相互遵守共同的协定,但有时也会因为利益关系发生武装冲突,即殖民战争。殖民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掠夺殖民地的产物。 5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6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近代化(近代社会): 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构建资产阶级的人文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接受近代文明 ☆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确立资本阶级统治(、)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组度废除旧制度(国、) 4、通过对外发动王朝战争(德国、意大利) 思想解放运动:时间性质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核心:主义:以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代表人物:、、 根本原因:的萌芽 含义: 发源地:(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影响范围:几乎西欧所有国家 影响: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起推动作用,是近代以后欧洲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根源 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蒙娜丽莎》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家(戏剧家)“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使英语文学创作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领导的、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主义代表人物: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 ☆16——18世纪的四次巨变: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运动 新航线开辟根本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的萌芽,黄金成为最贵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换手段,追逐金钱的梦想和日益膨胀的发财欲望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物质动力 原因条件: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 间接原因:《马可?波罗游记》的盛行,使欧洲人认为东方非常富有,有利可图 目的:开辟市场,掠夺财富 时间:15世纪——17世纪 代表人物:、、、 含义:15世纪——17世纪,欧洲各国在进行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 性质: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 教皇子午线 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东移动270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限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所有据点。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世界近代史归纳

欧美近代发展 发展与经济 1960-7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这一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主要潮流: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兴起。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 主要表现在那些国家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其共同影响? 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美国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美国的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制度,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共同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俄、美、日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土地问题? 俄:得到份地,高价赎买 美:《宅地法》 日: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法令 1960俄、日改革在其性质、作用、局限性方面的相同点? 时间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作用相同: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方式相同: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颁布改革措施 局限性相同: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960年代美俄两国面临的共同危机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解决的?两国统治者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危机清除后,对两国经济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 共同危机:奴隶制度影响资本主义发展 如何解决:美国内战,1861年改革 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统治 共同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政治经济因素 政治上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率先确立起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这更之体制不断完善,政权稳定; 2、欧洲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比英国晚,而且经常处于战乱之中。 3、大力拓张殖民地,拥有做多的殖民地,建立起了日不落帝国。 4、先后打败荷兰、西班牙、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经济上: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2、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占有大量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银行和造船业发达,英镑是当时的世界货币,伦敦成为当时世界的金融中心

世界近代史.pdf

世界近代史——文化篇(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14、15C——1917)思想(人文思想开始形成发展)近代科技革命文学(工业革命后)美术、艺术电影、电视 文艺复兴(14-17)理论(科技) 浪漫主义:音乐: 意大利:文艺复兴拜伦:《唐璜》(百科全书) 古典→浪漫:贝多芬(德) 前三杰:薄伽五《十日谈》天文学:哥白尼:地心说,日雪菜:《西风颂》“乐圣” 但丁《神曲》心说(近代天文学奠海涅:印象派:德彪西(法)《牧 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基人天文学史上的伟雨果:《悲惨世界》神午后》后三杰:达·芬奇大革命)根本上动摇批判现实主义:交响乐之父:海顿 米开朗基罗伽利略:卫星,比萨实验狄更斯:《双城记》美术: 拉斐尔望远镜,月面图,盈亏司汤达:《红与黑》浪漫主义:(法)德拉克洛凡 英:莎士比亚近代科学之父(最早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印象派:(法)莫奈《阳光 宗教改革(16C)进行实验,为牛顿(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 下》 德:马丁·路德《九十五条纲领》因信称义力学奠基)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现实主义:《伏尔加河上的 瑞:加尔文:基督教原理,先定论物理:牛顿:经典力学,万有引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纤夫》(法)(沈学角度符合资产阶级要求) 力,三大定侓(自然哲(伟大史诗) 学的数学原理) 启蒙运动(18C) 启蒙运动: 英国(开始):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论法的生物学: 精神》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种起 地位: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源》——人类起源 法国(高潮):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赫胥黎:《人在自然界中的地 平等,民主政治(君主立宪) 位》解剖学,人猿同祖 卢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 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娱乐,传媒、影视(主权在民)—(法侓意识,监督 电影:国家,创立民主共和国) 默片时代(1895) 德国(扩展):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科学思考 卢米埃尔兄弟;格人非工具,凸显人的主体地位 里菲斯:现代电影之——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 父(电影界的莎士比(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亚) 实践(技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现代音乐:印象派,现代派有声时代(1928):奥斯 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1840 高尔基《母亲》奠基之作现代美术:现代后印象派卡 (蒸汽时代)现代荒诞剧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电视: 第二次工业革命:19C末-20C初贝克特《等待戈多》《海湾》1926:黑白,贝尔德 (电气时代)地位:世界戏剧史上不可忘现代派:西班牙,毕加索1941:彩色,覆盖面 却的里程碑。《坐在椅子上的女人》广,时效性强 现场感强 世界近代文化-1-

世界史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世界上古中古史一: 世界历史地图: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599232.html,/maps/historical/ 罗马建筑、雕塑: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599232.html,/roman/html/ 圣经绘画: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599232.html,/jesusm/ 1.恺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91年。 2.恺撒《内战记》,商务印书馆。1996 3.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 4.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 5.罗伯逊《基督教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 6.韦戈尔《罗马皇帝尼禄》,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7.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 8.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9.杨共乐《罗马史纲要》,东方出版社,1994年。 10.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85年。 11.巴洛《罗马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91。 13.勒博埃克《恺撒》,商务印书馆,1995。 14.布洛克《罗马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98。 15.施特劳斯《耶稣传》,商务印书馆,1993。 16.《吉本自传》,三联书店,2002。 17.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95。 18.塔西佗《历史》,商务印书馆,1997。 19.塔西佗《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91。 20.蒙森《罗马风云》,漓江出版社,1997。 21.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5。 22.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商务印书馆,1995。 23.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商务印书馆,2002。 24.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97。 25.格里马尔《西塞罗》,商务印书馆,1998。 26.汤姆森《奥古斯丁》,中华书局,2002。 27.韦尔斯:《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人民出版社,或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年。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29.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8年。 30.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十一卷,包括《东方的遗产》,《希腊的生活》,《恺 撒与基督》,《信仰的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理性开始时代》,《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时代》,《卢梭和大革命》,《拿破仑时代》,东方出版社,1998年。 31.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2.《老年·友谊·义务——西塞罗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33.《幸福而短促的人生——塞涅卡道德书简》,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34.克勒尔《圣经:一部历史》,三联书店,199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