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7届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17届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17届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三打靶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

B.巩固宗族团结

C.稳定统治秩序

D.维护社会和谐

2.《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A.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B.保障君主独断之权

C.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剥夺丞相行政权力

3.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A.《洛神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

4.王阳明曰:“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说明心学

A.重视道德修养

B.强调格物致知

C.倡导知先行后

D.主张人性本恶

5.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龙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及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项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这表明当时政府

A.限制商业活动

B.加强商业监管

C.抑制商业兼并

D.鼓励商人竞争

6.“其合众国人泊船寄居处所,商民、水手人等止准在近地行走,不准远赴内地乡村,任意闲游,万不得赴市镇私行贸易。应由五港口地方官,各就民情地势,与领事官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该条文

A.促进中美友好交往

B.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C.维护中国主权完整

D.埋下中外纠纷隐患

7.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数据的变化表明上海

A.近代交通工具普及

B.城市交通进步显著

C.生活方式普遍西化

D.民众消费水平悬殊

8.下图为1922-1936年中国境内纱厂纯利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1922-1930年,技术落后导致华商纯利率始终低于日本

B.1930-1936年,世界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契机

C.1931-1936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促进民族纺织企业发展

D.1922-1936年,国内外政局变化影响民族经济曲折发展

9.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回溯抗日战争的历史,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这一开端的确立是因为当时

A.日本展开全面侵华

B.中日之间正式宣战

C.局部抗日战争打响

D.国共实

现合作抗日

10.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

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11.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

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B.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C.形成了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

D.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12.“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

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13.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的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

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雅典

A.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B.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C.民主原则的不统一

D.民主监督的不健全

14.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

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

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1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

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的行政权力属于宰相

B.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C.国家权力中心为联邦议会

D.皇帝间接控制联邦议会

16.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

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这说明

A.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

B.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贫富差距

C.亚洲国家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

D.工业文明尚未冲击亚洲国家

17.阿瑟·小施莱辛格指出: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的遏制,由此产生的是

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这

一做法旨在

A.遏制私有企业发展

B.缓和社会矛盾

C.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D.扩大政府权力

18.列宁曾提出四点要求:“第一,立即与同盟国停战;第二,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第

三,没收资本家的工厂、矿工和其他工业企业,交给各厂的工人委员会管理;第四,确认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为最高权力机关。”这表明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是

A.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19.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

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英国“脱欧”

的行为说明了

A.国际贸易壁垒持续增加

B.世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C.区域集团内部矛盾丛生

D.多极格局形成指日可待

20.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是普通青年医生菲利普,作品描写了他曲折的人生

道路,揭露了宗教、教育、贫困对人的禁锢,在展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令人窒息的画面的同时,表现出对自然纯朴人生的向往。与该作品属于同一派别的美术作品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第24题

1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

21.(12分)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着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进教化,立官制,重文士,轻武夫;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这个有董仲舒参与、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系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了解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关键之一。——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及实施教化的措施。(5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4分)

22.(13分)为了救亡求富,近代中国人尝试用西方近代经济学理论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

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英人经营国事上下一心,殚精竭虑,工商之务蒸蒸日上,其富强甲于地球诸国。诸国从而效之,迭起争雄,泰西强盛之势遂为亘古所未有。夫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享其地利而有余。及天下既以此为务,设或此衰彼旺,则此国之利源源而往,彼国之利不能源源而来,无久而不贫之理。所以地球各国,居今日而竞事通商,亦势有不得已也。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则三万万。此皆中国之利,有往而无来者也。无怪今日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矣。然则为中国计者,既不能禁各国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而已。

——薛福成《筹洋刍议·商政》材料二中国对外贸易经数十年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已在世界贸易中占居重要的地位。但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货多为制造品,出口货多为原料品”,“现时入超之数又复有年年增巨之势”,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现时中国对外贸易大权,完全操于外人之手”。

——摘编自武堉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1930年)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薛福成关于“商务”的认识。(3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化”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10分)

23.(15分)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亲自行使权力的要求。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材料二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的特征。与雅典相比,18世纪美国“人民”群体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由此对“人民”行使权力带来的困难。(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3分)

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人说:明治维新“为前所未有之大变革,凡百庶

政,殆皆创始于是时,而以教育制度为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富强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富强,当平民百姓尚未脱离无识贫弱境地时,王政维新的美名终究也是徒有其名而已,对抗世界富强各国之目的也必然难以达到,因此使平民百姓的知识进步,吸取文明各国之规则,逐步振兴全国学校,广泛普及教育,则是今日的一大紧急任务。

——木户孝允《振兴普通教育实乃当务之急》材料二明治政府教育纪事(节选)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新《学制》,迅速普及教育。

1881年制定《中学教学大纲》。

1894年,五所高等中学改称“高等学校”,设法、医、工、文、理、农、商等专业学科。

1871年,在工部省设立“工学案”,专门负责科技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

1896年3月,国会终于通过《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

材料三日本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率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材料四《教育令》经1880年修改后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1882年文部省颁布了《关于小学修身书编纂方针之训令》,提出:虽然儒学是来自于中国,但它与日本的道德修养紧密结合着,如果日本采用儒学教法,必须先学习尊崇出于国家最高地位的天皇。

——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木户孝允认为“振兴普通教育实乃当务之急”的理由。据材料一,指出日本进行教育改革的意图。(4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治政府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主要举措。(4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2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中国现在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材料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民生主义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材料三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视角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

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摈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具有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

——张磊张苹《孙中山传》请回答:

(1)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后来有什么新发展?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最看重“民生主义”?(2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3分)

(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何现实意义?(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ADAB 6-10 DBDCC 11-15 ACACD 16-20 ABDCB

二、非材料题

21.(12分)

(1)观点:性是善的载体;性非全善;重视教化。(2分,任答2点给2分)背景:大一统局面出现。(1分)

(2)内容:三纲五常。(1分)

措施: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国学;将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重用儒生。(4分)(3)影响:发展先秦儒学;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禁锢人性发展。(4 分)

22.(13分)

(1)认识:发展工商是国家富强之术;对外通商是世界大势所趋;主张中国发展工商业;

(3分)

(2)

23.(15分)

(1)特征:排他性;阶级性。(2分)

变化:由同质转向多样;人数由少到多;结构由单一走向复杂。 (3分)

困难:无法实行直接民主。(2分)

(2)满足要求:设立议会;众议员直接选举产生;官员任期制。(3分)

避免专制:设置两院制国会;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间接选举。(2分)

(3)资产阶级民主;建立代议制度,保障人民主权,防止专制;存在种族、性别歧视。(3 分)

24.(10分)

(1)理由: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日本仍是封建落后国家;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2分)意图:实现国家富强;提高国民素质。(2分)

(2)颁布新学制,修订教学大纲;设立专门人才教育和培养机构;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待遇;充足的经费保障。(4分)

(3)影响:加速日本近代化进程;培养尊皇爱国、尚武精神,走上对外扩张道路。(2分)25.(10分)

(1)内容:平均地权。发展: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2分)主张:废除不平等条

约,维护民族独立。(1分)

(2)民生主义能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2分)

(3)从宏观视角认识世界现状;顺应世界潮流;立足本国国情。(3分)(4)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2分)

2020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

2020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四)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 题,每题3 分,共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右图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鼎内铭文为:“伯克父甘娄迺(乃) 执干戈,用伐我仇敌,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赐 眉寿黄耇(长寿),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此文物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①宗法分封 ③青铜铸造A.①②③ C.①③④②天文历法④文字书写B.①②④ D.②③④ 2.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 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 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ft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建立中央集权②吞并六国③北击匈奴④焚书坑儒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 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 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 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历史第 1 页(共8 页)

瑞典“中国宫(1753 年建成)圆明园海晏堂(1786 年雕版图) 4.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 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 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 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 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 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 5.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 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 C.西欧历史上的“中国热” B.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6.“中国有中国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是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肃将天威, 创建义旗……特诏四方英俊,速拜上帝……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悬之苦。”以上材料意在 A.借鉴西方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C借用西 方宗教宣传反清思想 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D满足农 民愿望实现土地均分 7. 阅读上表中两部宪法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国 ①都确立了共和政体②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 ③总统须对议会负责④各部部长均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75 年法国宪法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总统 有权任命内阁;总统签署法案须经政府部长会签;部长对立法部 门负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任命国务员(内阁总理和部长) 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 布命令须国务员副署 历史第 2 页(共8 页)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平定一中苏双银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本试题依托经典史料,呈现出分封制的时空特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认识,从选项内容设置看,试题采取了比较思维选项设置,学生所需要基本知识是分封制政治实质(D分封制把王畿之外土地分封给贵族,实现王权通过各层贵族对地方统治,其中君主贵族实行分权体制,确定了分封下贵族政治)和对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影响(A是间接影响),以及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BC属于中央集权下政治特点),以点带线考察内容主题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涉及两大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特征的比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本题采用了大事年表形式,呈现出历史事实演变中的基本过程,表格主题“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与图表信息结合时空域特征明确。学生思考重心放在与四个选项的逻辑推论上,A是本主题的背景,B不符合主题领域特征(中央对地方管理),D信息提炼与图表信息相悖。因此正确答案是C。本题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本题是史料辨析题,主题明确“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设问明确要求是“不同历史叙述——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要求学生在不同历史叙述中找出共性的历史结论。强调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史料真伪辨析是历史实证的前提,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涉及历史现象的时间是“明前中期——明后期”,核心主题是“朝廷对饮食器皿等级管制从严格到松弛”问项是“这一变化反映了”,解题关键在“这一变化”本质是饮食器皿上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思维转化为学生熟悉思维即“决定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习俗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思路上来,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不符合这一理论认识,C项说法绝对化没有适当反映出伦理瓦解的程度性排除。D项是材料信息的一种表象之一,失之于信息片面。正确选项是B项。符合唯物史观认识论。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本试题提供信息丰富,主题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本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受到列强排挤和压制,立意在于反思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民族政治独立为前提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考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C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放在洋务运动特定时空中思考,没有政治独立,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是历史事实。因此排除。正确选项是A。此试题平实的如同一个模拟题,不符合高考选拔功能。A项答案仅仅是就试题论试题而已。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高考历史备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解析:选D 关键信息:1776、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题干反映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涉及;流水线生产可以降低工人个体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B项说法正确;C项"手工工场"、"复杂化和低效率"说法都是错误的。 2.(2014攀枝花统考)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解析:选C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3.(2014广安模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 ①机器的采用②轮船的行驶③内燃机的创制④有线电话的发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即《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的生产力成果,科技的进步、机器和工具的改进等都属于生产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当时英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趋于完成。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故①②符合题意。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排除③④两项。 4.(2014黑龙江教研联合体模拟)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完整word版,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017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2017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5页,46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0套之8

2012年高考文科历史模拟试题10套 文科综合(八)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模式,这一模式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政治因素是 A.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保障 B.社会秩序的相对安定 C.三纲五常道德观念的维系 D.宗法制、家族观念的约束 2.西汉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宋代的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这说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和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3.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其措施有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②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③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④迁都长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了一整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造成两者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缺乏西方的民主法治传统 B.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 C.中国文化专制政策的压制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状态 5.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 造 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 7.新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可说是重农主义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粮为纲”“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等,都是他提出来的。然而“文革”期间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还会出现“粮荒”的原因不包括 A.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B.“文化大革命”冲击 C.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D.“大跃进”运动开展 8.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图1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

云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云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规定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 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 B. 王夫之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 D.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 3. 右图中“外务部” 的前身是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4. 从口号内容看,以下口号与“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处于同一历史背景下的是 A.“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B.“废除二十一条”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收复东北失地” 5.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科考试说明 备注:红色标注为与2017年历史考试说明有变化的考点或表述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体现以稳为主,稳中出新的原则。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叙事(原表述: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叙事和历史结论(原表述: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懂得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关系(原表述: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原表述:历史事物)。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原表述: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原表述: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原表述: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原表述: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提出独立见解(原表述: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其中,历史(I)、历史(II)和历史(III)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

2017 年河南省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1) (适用于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河南、河北、江西、广东) 24.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 表 1 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 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 表2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 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 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这

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息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 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 ,, 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 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装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 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 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低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33. 表 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 1770约 1790~1793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 综合表 3 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 “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 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 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 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溢号 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这说明溢号 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 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 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 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 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