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击日本侵略者》教案

视频】南京大

日本文学史 教学大纲

日本文学史 适用范围:201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0503207080 学分:2学分 学时:32学时 先修课程:综合日语Ⅰ、综合日语Ⅱ 适用专业:日语专业 建议教材:《日本文学史》,李光泽编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学,熟悉日本文学发展历史,并掌握日本文学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初步接触日本文学的发展规律和各个时期的不同文学特点。了解日本作家和作品,并掌握部分日本原文作品。通过对不同时期日本文化的讲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日本的文学特征和文学历史。同时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第一課古代前期の文学(奈良時代) 1.课程教学内容 (1)第一節古代前期の文学概観 (2)第二節主な文学作品 1、記紀文学???『古事記』と『日本書紀』 2、『風土記』 3、『懐風藻』 4、『万葉集』 5、『歌経標式』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記紀文学???『古事記』と『日本書紀』 (2)难点:『万葉集』 3.课程教学要求 把握古代前期的文学形式及主要作品 (二)第二課古代後期の文学(平安時代)

1.课程教学内容 (1)第一節古代後期の文学概観 (2)第二節主な文学作品 1、『古今和歌集』 2、『竹取物語』 3、『伊勢物語』 4、『堤中納言物語』 5、『源氏物語』 6、『栄花物語』 7、『大鏡』 8、『今昔物語集』 9、紀貫之と『土佐日記』 10、『蜻蛉日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竹取物語』『源氏物語』 (2)难点:『古今和歌集』 3.课程教学要求 把握古代后期的文学脉络 (三)第三課中世の文学(鎌倉、室町時代)1.课程教学内容 (1)第一節中世の文学概観 (2)第二節主な文学流派 一、公家貴族の文学 二、草庵の文学 三、武士、庶民の文学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百人一首』鴨長明と『方丈記』(2)难点:『新古今和歌集』 3.课程教学要求 把握中世文学的脉络和主要形式 (四)第四課近世の文学(江戸時代) 1.课程教学内容 (1)第一節近世の文学概観 (2)第二節近世の小説 (3)第三節詩歌 (4)第四節劇文学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一、井原西鶴と浮世草子

日本文学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适合日语专业三年级及兄弟院系达到该水平的本科学生。 本课程介绍日本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主要介绍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及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重点讲解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等,其中会贯穿日本文学与日本文化的互动关系,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大略关系等内容。This course is suitable for junior Japanese majors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rom other departments who have reached this level.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literatur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 focuses on the influential writers, works, schools and thoughts, etc., which will run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ese literature and Japanese culture, and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ese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ture. 2.设计思路: - 5 -

日本文学史感想

日本文学史感想

日本文学史感想 学习了一学期的日本文学史,虽然不能说有太深入的了解,但加深了我对日本文学的兴趣。以前一直觉得,日本的好多东西都是向中国学过去的,所以,日本文学应该跟中国文学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可是,学习过之后才发现,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不论她曾经想谁学习过,向谁借鉴过,当她把所有的东西集中在自己的土壤里,慢慢浇灌,培育之后,最终会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所以,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模仿,借鉴,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让它融入自己的思想,把它变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就像说起中国古代文学就会想起唐诗一样,说起日本文学,就不得不会想起俳句。刚学日语时,接触的第一首俳句是松尾芭蕉的“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当时印象很清楚,觉得这首俳句写得太简单了,“一只青蛙跳进古池,扑通一声”,虽然很形象,但正是因为太形象,好像没有什么美感,而据说,这首俳句在日本非常有名,真是让我大跌眼镜。因为我觉得这跟唐诗宋词根本没有可比性。没有李白诗的豪迈,也没有柳永词的凄婉,简直就是毫无意境。而且居然只有一句话,就能称得上是文学作品,实在是让我觉得吃惊。但跟老师一起学习文学史后,让我逐渐对它有所了解。特别是在老师向我们介绍日本文学的理念「明き、浄き、直き、誠の心」之后,我再次品读芭蕉的这首俳句,轻轻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脑袋中一片空明,然后想象眼前是一个寂静的黄昏,夕阳打在一汪清幽的池水上,水底的青苔和水草给池水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的水晕,在周围都一片静谧之时,一只青蛙扑通一声打破了这寂静,池水发出发出一声声响,水波一圈圈散开,让人心神荡漾,空气中还回荡着水波的回声...只是,到底怎样的一种声音呢,我发现自己居然无法用语言来将这种声音表达出来。也许,这也就是俳句的魅力所在吧。想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但最后还是因为词穷而止于嘴边,最后只能感叹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啊!因为任何恰当或是符合意境的语言最终都只是破坏了这种美而已。 另外,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甚至将樱花奉为国花,其实也和日本人的这种审美观有很大联系。以前只知道日本人喜欢赏樱花,日语中的「花見」就是特指的赏樱花。但从来没有想过日本人为什么如此喜欢樱花,只是把它当做一件理所应当的很自然的事情。但经老师介绍之后,我才了解到,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虽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教学设计之一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9课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 河南柘城县高中贾成康 河南商丘市一中宗燕 (一)教学目的 1.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①日本侵华方针变化的原因及表现,近卫三原则。 ②亲日派汪精卫叛国投敌。 ③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残暴统治。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主要原因在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成长,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加之日军战线太长,力量不足,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 ②日本对沦陷区的残暴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什么是殖民地,什么是亡国奴的生活。 3.培养能力方面 ①理解与分析:从阅读教材中分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 ②归纳、综合:在学习有关教材后归纳出日本对沦陷区进行残暴统治的几个主要方面。 教学重点: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造成的后果 本节难点:对日本在沦陷区的暴行进行综合,并以具体的例子上升到一般性的认识,提高思想觉悟。 教法设计

1.以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原则,组织自读,提倡积极思考、引导大胆发言、提问;而后教师进行适当归纳、深化,活跃课堂气氛。 2.讲解时,语言应力求朴素自然,道理要深入浅出,教法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注意“量力性”原则。 3.练习题,要前后联系,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帮助形成网络。方式可灵活多样。 板书设计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洛川会议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1937年8月 内容:①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②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即全面抗战的纲领; ③决定在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最早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时、地、人等 (1937.10,聂荣臻,115师一部,五台山为中心) 3)在华北的其它重要根据地及其作用 (晋冀豫、晋绥) ·可引导学生结合前一课的插图复习。 (作用:抗击了大量日军,严重威胁其后方。) ·解说·当时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日军从溃败的国民党军队手中占领中国广大领土,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又从日军手中夺回被侵占的领土,收复国土,建立根据地。 4)伪“满洲国”的建立、时、地、人等 (1932,吉林长春、博仪,傀儡政仅)

日本文学史

河北大学课程考核答题纸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年级 08级专业日语姓名鲁玉良学号 2008413005 考核科目日本文学史课程类别选修 考核类型考查考核方式作业成绩评卷教师 日本文学史を勉強して感じられたこと 通过半年多的日本文学史的学习,虽不能说对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了如指掌,但是在对日本文学的理解乃至对文学作品的产生及发展上有了很好的理解。总结 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对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原来根本不知道日本的文学 史分为上代、中古、中世、近世、近代这一历史划分方法。但是通过日本文学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知道了这几个分期的划分时间,更对其划分依据有了简单的了解。并且还知道了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学特点。对于整个日本文学的理解可谓是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2、对激发对日本文学的兴趣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前我认为日本文学枯 燥无味,都是一些很死板的东西,但是通过文学史的学习,老师在课上深入浅出的讲解,是整个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有时甚至会忘记这是在上一节日本文学史的课,老师总是会让我徜徉在生动活泼的文学氛围里,不知不觉将我们吸引到文学作品里,比如说《源氏物语》这本书,就是因为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是这么的有意思,勾起了我的读书的欲望。 3、对自己深入学习日本文学史起到了入门的作用。我打算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其中的参考书目就有日本文学史,但是指定的教材过于晦涩难懂,有很多地方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但是,通过在课上对日本文学史的学习,使我对日本文学史的进一步学习产生了信心,也促使我在课下认真看完我的考研资料。4、对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文学作品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受到 当时时代的影响的。比如,在战中时由于实行文化统治,国内的言论思想受到压制,战争文学、国策文学就比较盛行,也形成了文学不毛的境地。 5、为自己在文学素养乃至在以后工作学习上开拓了道路。文学史的学习的作用 不仅仅单纯在文学的领域对我们有帮助,而且在对今后的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参加工作的时候对于文学作品作者时也不会感到生疏。 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日本文学史的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日本文学文化的理解,使自 己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一个新的选择。非常有幸能上这节课,也谢 谢老师对我们的教导。

日本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D30768B0 课程属性:限选 学时:30 学分:1.5 先修课程:高级日语、日本学概况 考核方式:考查 使用教材: 刘建强主编,《新编日本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2年 主要参考书: 贺静彬主编,《日本历史与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井上清主编,《日本历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坂本太郎主编,《日本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通过对日本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日本历史发展、变迁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与所学专业的相辅相成,及时补充相应的日文词汇。同时注意结合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组成结构、习俗、文化等内容,结合各个时期历史的若干课题,加强学生独立搜集、整理资料、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加深对日本民族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三年级第一学期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观看相关影像资料等方式,有系统地介绍日本如何从先史时代走向近现代,让学生对近代日本的国家属性和文明发展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掌握日本语周遭国家关系的互动,另一方面,对于日本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又保有自己特征的文明吸收方式有所认

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去主动搜索资讯,考察资料,培养阅读日文的历史资料的语言能力。 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1 日本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 2 2 日本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2 3 律令国家的形成的基本内容 2 4 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 5 中世的日本社会概况 2 6 中世幕府社会概况 2 7 近世日本社会概况 2 8 近世江户幕府的社会政治特征 2 9 日本近代社会初期特别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改革内容 2 10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的社会概况 2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社会 2 13 中日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2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社会 2 15 复习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佳 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环境下的产物。本课程作为日语专业学生全面了解日本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应在任课教师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生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日本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5093 课程名称:日本文学选读 总学时数:32 实验或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基础日语、日语阅读 后续课:无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日语专业四年级上学期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此课的学习,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另外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艺批评的理论及方法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总学时为一个学期,32个课时。要求学生了解日本现,当代小 说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日本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重要 作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能够阅读日本现,当代小说, 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有自己的见解。 4.教学重点难点:语句中难词的释义及提示词语在作品中的含义;作者的生平、主要作 品及在文坛的影响;作品的故事梗概、主题思想、创作背景、 人物特征及语言风格等。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与课下阅读相结合。 6.教材:周平主编.《日本文学作品选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主要参考书:谭晶华编著.《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年 7. 其他 考核方式:N+2考核方式 其中“N”包括小论文(15%),小论文(20%),专题讨论 及小结(文学主题课堂发表)(15%);“2”包括笔记(10%)和期末成绩(40%)。 二、正文部分 第一部分文学史 1.教学要求 1)比较系统地讲授现当代日本小说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学发展历史,掌握重要的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鉴赏日本文学作品的能力。2)批判继承日本文学遗产,领略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3)结合学生实际,力求既讲述基本知识,又把握重点。加强文学经典著作的分析,使之举一反三,让学生初步掌握中日文学与文化的各自特点。 2.教学内容 1)日本文学史的时间划分及标志。 2)几大文学思潮的名称、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3)阐述日本文学史上的文学思潮及历史背景。 4)重点作家及其作品讲解与赏析。 3.本章学时数

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击日本侵略者--教案 活动主题:抗击日本侵略者 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表达对英雄人物和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使命感。 2、培养学生组织、思维、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合作、竞争的意识。 活动准备:搜集与抗战有关的历史事实、图片、歌曲、故事等 一、渲染氛围,提示课题 1.利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这个社会新闻,激发了中日的矛盾。把整堂课,引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内容中去。 2.在六十年之后的今天,日本官方仍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形式否认那段历史,否认自己国家曾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今天,我们就一同回顾60年前的抗日战争,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 二、交流整理,设计主题 对于抗日战争,你了解哪些呢?(学生交流时教师随机归纳) 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重大战役。 2、认识一些著名的抗日英雄,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 3、认识一些抗日小英雄,说说“我和小英雄比童年”。 4、与身边的抗日英雄零距离接触。 5、唱一唱抗战时期的歌曲。 …… (可以给自己选择一主题设计一个合适的名称。) 大家都了解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中国人民的命运和生活是悲惨的,日本侵略军的罪行是惨无人道的;而中国军民的抗争也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在那样一个历史时期,有众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彪炳史册的。现在,让我们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一下,然后进行集中汇报。同学们,通过调查,你们对自己选

择的主题了解多少呢?一定有很多资料要展示,有许多感受要倾诉。请小组派代表交流,组内成员可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获取信息,引发思考,还可以提出质疑。 三、开展调查,了解主题 课前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搜集了许多有关抗日方面的内容,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主题一:日本侵略罪行 主题二:军民抗日资料 主题三:重大历史事件——惊心动魄大战役 1、武汉会战 2、平型关战役 3、忻口战役 4、百团大战 5、台儿庄战役 …… 学生可以先列举几个著名战役的名称,再详细讲述一两个精彩片段,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主题四: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 1、功勋卓著的徐海东 2、抗日英雄杨靖宇 3、抗日名将――张自忠 4、以身殉国浩气千古――左权将军 5、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 6、狼牙山五壮士 …… 学生可以先列举一些抗日英雄的名字,再细讲述一两个精彩片段,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相关课文。课文展示这些英雄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全体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部分资料快速浏览。 主题五:唱响抗日歌

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日本概况》是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对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风俗、宗教等)等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今后从事中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工作。学生学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社会,为学生拓宽学术研究的领域,增强涉外活动中的适应性。同时,使学生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日本文化相结合,逐步减少与日本人交往中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摩擦与冲突。 二、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上课中多争取时间多举例子,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还应该采用对比和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理性地看待日本社会各个领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日本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习俗以及人民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等知识,能理解日本文化。 四.本课程对学生的要求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应对学生的学为主,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查找资料的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查询相关的资料,调动学生参加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在课外应鼓励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搜集和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调研,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日本社会深层次的内容,培养学生成为正确理解日本风俗文化。 五.教学模式与实施过程 本课程教导学生在学好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文化方面的学习。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引导学生把全面理解和重点深入结合起来,切忌孤立地只抓重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向学生提供和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指导学生查工具书,进行网上阅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以学生阅读文字教材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广泛猎取课外有关文字和音像材料,从而巩固和扩大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六.课程内容改革 该课程以日本的地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内容的实用性,着眼与学生能够掌握日本社会的基本知识,进而能够推进语言方面的学习。所以应把最常用、最实际的知识作为课程的教学重点,在讲解时还应该联系实际适时更新内容,比如在讲解中日关系时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一直推进讲到目前的中日情况。教学的内容应以教材为主,适当增补相关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日本社会。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思路新探 近年,我国的日语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新时期的日本文学教学研究也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日本文学史课程与其他各科相比相对滞后,很难反映中日文学交流的实际状况。本文拟从日语学科建设的角度,从多方面对这些年来我国日本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得失进行分析,探讨建立东亚汉字文化圈视域内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一.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文学史 首先,日本文史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别文学史的特性,这和中日文化、文学交流的特性是密切相关的。关于中日的文化交流,日本学者加藤周一有段精辟的论述:在将近两千年的日中交流关系当中,中国的影响在古代是压倒性的,那以后就一直强劲地波及日本。进入近代以后,虽然从日本到中国的影响有一些回流。但是中国对日本压倒性的文化影响,从文字,从建筑,从法律,从城市规划,在一切方面,都进入到非常深的层次。而这又是不带军事占领的。这样的例子恐怕是再没有的。他还举出罗马帝国来与中华帝国对照,指出古代罗马在征服整个欧洲的时候,就实行了军事占领,甚至连英国也是。由于罗马帝国统治了英国,当然文化上的强大影响也就进来了。就从语言上看,拉丁语进入了英语。然而,中国对于日本,并没有军事占领的企图。从我国汉魏时代就已经开始的中日文化交流,是两国人民共同参与和推动的。从那时直到19世纪末,都可以算是古典型的中日文化交流阶段。中日文化交流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以单向交流为主的模式。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从汉风讴歌时代到国风文学的勃兴,从平安时代初第一个汉文学高峰到五山汉诗文,可以说日本文学发展的每个时期都与中国文学、文化的东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部日本文学史(尤其是日本古典文学史)就是一部中日文学的交流史、影响史,而且这种交流和影响往往又是单项的,她总是以日本文学、文化对中国文学、文化的摄取为中心。 需要指出的是,汉字在两千年中日文学交流乃至在整个东亚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所谓东亚汉字文化圈。正因为如此,这使得中日两国人们至今还能很轻松地阅读对方一千五百年前的作品,而围绕两国文化、文学的某些误解也因为汉字的隐蔽而延长了破解的时间。 中日文学交流的特性也是古代东亚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我们应该抛弃狭隘民族主义的立场,从整个东亚各国文化、文学发展的角度对东亚国别文学史做出自己的解读和阐释。只有建立在东亚汉字文化圈整体范围内的,反映这一汉字文化圈内部文学的横流与纵变的国别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才是适应当前世界范围内文学、文化交流碰撞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二.日本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状况 目前我国日本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它是否能与日本文学史的性质相适应呢?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做具体的分析考察。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日本文学教育和研究如枯木逢春,甘霖润物,进入播种希望的季节。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日本文学》和《日语学习与研究》的创刊,为热心日本文学教育和研究的学人准备好一块举趾扶犁的田地。为数不多的老学者余兴正高,初生牛犊的青年人乐在参与,日本文学研究迈出了学术化的第一步。 起步阶段的日本文学研究主要以日本文学的翻译、介绍为中心。这一时期,关于和歌、俳句翻译的讨论,犹如百鸟闹春,为播种的季节带来了满天生机。其标志性事件便是八十年代初以《日语学习与研究》为阵地而展开的一场关于和歌、俳句的翻译和欣赏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持续时间之长,参加的日语教学与研究人员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可谓空前。从此开启了我国日本文学教育和研究的新时期。 与老一代日本文学研究者以翻译、介绍日本文学而开启的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的新篇相适应,三十年来,我国的高校日本文学教育也基本是沿着这样一条主线进行的。教材方面,起

《抗击日本侵略者》教案

《抗击日本侵略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知道日本侵华的历史,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2.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击外来侵略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合理、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组织、思维、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合作、竞争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来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 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资料收集表。 2.利用搜集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抗击日本侵略者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出示日本的轮廓图)猜猜这是哪个国家?(日本)出示中国的轮廓图(也有日本)。我们中国和日本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联邦。今天我们就用时间轴回溯到历史的长河中,看看中国和日本到底发生了社么? 2、看历史时间轴。(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贴的什么吗?)它是代表历史发展进程的一条时间轴。18世纪,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19世纪抗日战争。 3.“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的开始。(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东北

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面对日本人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抗击日本侵略者》。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引领学生走入那个饱受耻辱的时代,带动了学生下一步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课前老师让大家按照自选课题搜集了关于抗日战争的一些资料,你们带来了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2、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汇报小组课题: (1)日本侵略罪行 (2)抗日救亡 (3)重大战役 (4)抗日英雄人物 3.汇报交流: 教师引领:看到同学们积极投入地整理,老师知道你一定收获了很多,“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小组一:日本侵略罪行组(1)学生汇报,老师课前了解学生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调整备课,准备课上的适时补充和及时点评,更好地调控课况。(下面预设中的资料为我班学生搜集资料的部分摘要。)预设1 大屠杀惨案: 平顶山大屠杀——1932年9月16日,侵华日军以对抗日队伍进行报复为由,对抚顺煤矿附近平顶山村的平民进行了集体大屠杀,造成3000多人当场罹难。 (师评:残杀无辜,毫无人性啊!) 南京大屠杀——进城兵力约50000,执行军纪维持的宪兵却仅有17人的日军除了个别地或小规模地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大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 12月15日(日军占领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被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多当场遇难。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尸体同样遭受焚化。 12月16日(日军占领第4天):位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尸于长江以毁尸灭迹。

六年级+《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击日本侵略者》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课追寻先辈的足迹活动主题2:抗击日本侵略者课时:一课时 课题抗击日本侵略者年 级 六年级教材版本山东人民版 课程内容 我们的国家11.12: 11.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高)。 1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高) 教材分析 “抗击日本侵略者”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这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以及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领导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二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日寇的后方,全面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许多仁人志士无谓牺牲,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主题活动内容较多,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大捷等。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广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学习抗日英烈不顾个人安危、百折不挠、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 学目1.通过收集资料,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2.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了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牢

标记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3.培养学生合理、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资料收集表。 2.利用搜集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通过电视、电影、报刊、图书等载体经常接触,所以较为熟悉,要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了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 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应该是用活动形式呈现的课堂,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欣赏者,把文本主义的教学转变为活动式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静态课堂为动态课堂,在课堂中呈现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和“社会性”,在情境中实践体验,探索和感悟,能更有效达成目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调查、访问、参观、搜集资料等活动中感悟和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了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教学难点 1.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培养学生合理、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历史事件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

《日本现代文学选读》教学大纲.doc

《日本现代文学选读》上卷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本现代文学选读上卷 课程编码: 课程学分: 课程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日语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日本语阅读欣赏日本文学的兴趣,提高日语阅读水平和交际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知识提供相关背景材料;了解大量不同文学派别的优秀作品,从中汲取养分,赏析玩味,取其精华,修炼性情,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学创作能力;为建构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课程学习后要完成如下任务: 1、了解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简史。 重点掌握日本近现代文学的时间分界点、日本近现代小学的主派别,各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以及主要的文学创作特点,以及对日本文坛、日本受众的影响和相应社会效果;理解和掌握观念小说或悲惨小说、私小说、转向文学、综合小说等的含义、主要内容和特点等。 2、能熟读和正确理解教材选编的日文小说。 大量识记每篇小说中的重点、难点和陌生词汇,为理解句子奠定基础,扫除障碍;明白重点难点段落的中文意思,达到全面理解全文的目的。掌握每篇小说作者的生平及主要著作、所属文学派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的写作背景、文学特点、创作手法;文学的思想性、社会影响和作品的主要内容等。 3、培养阅读日本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积累欣赏中外文学作品的素养和挖掘自己创作文学作品的潜力。

主要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口头讲授、板书演示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等。 四、课程教材和参考书 (一)课程教材 于荣胜编著:《日本现代文学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版。 本教材就日本近现代小说发展简史做了较完整的归纳和提炼,内容清晰丰富,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作品和文学特点等介绍全面;原文选摘有代表性,为学生了解日本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适合自考日语专业学生用书。 (二)参考书目和相关学习材料 1、大久保典夫等编.现代日本文学史.笠间书院.1989 2、市古贞次等编.日本文学全史.学灯社.1986 3、三好行雄著.近代日本文学史.有雯阁双书1979 4、吕永清译著.日本古典文学名著选.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 5、竹盛天雄等著.新现代文学研究必携.学灯社.1992 6、提供《伊豆舞女》等影视剧作品让学生课外赏析 五、作业与考查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作业:每小结、每部分、每课结束后布置课外作业,指导学生复习和思考,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进度。 考察方式: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 制作人:杨芳 2011-5-9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教案示例之二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第9课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残暴统治 教材分析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严重威胁着敌人后方。日本侵略者被迫改变侵略方针: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本课着重讲述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后果,同时以不可辩驳的大量史实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和野蛮掠夺。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日本侵华方针变化的原因;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近卫三原则;汪精卫叛国投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沦陷区的残暴统治和野蛮掠夺的主要罪行。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是日本改变侵华方针的重要原因,使学生认识人民战争的威力,树立反对侵略战争的信心。②通过讲述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憎分明的是非观念。③通过讲述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残暴统治和野蛮掠夺,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民族仇恨和爱国主义情感。 3.能力培养:①通过指导学生自学和师生共同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方针的原因和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②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解答“日本侵略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沦陷区实行残暴统治和野蛮掠夺?”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其后果。 难点:日本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和野蛮掠夺,头绪多,学生不易掌握。 教学方法用自学引导法分析;用讲述谈话法讲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实行什么样的抗战路线?敌后战场情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君主立宪 B.殖民地 C.军国主义 D.霸权主义 2.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60年代 3.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昭和执政 B.天照变法 C.明治维新 D.幕府改革 4.19世纪60年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 A.侵略中国 B.侵略朝鲜 C.侵略琉球 D.侵略马六甲 5.日本1874年租借美国军舰进犯中国台湾遭挫,但侵占了()。 A.马六甲王国 B.琉球王国 C.朝鲜国 D.斐济王国 6.日本1894年进兵(),挑起甲午战争。 A.琉球王国 B.斐济王国 C.朝鲜国 D.马六甲王国 7.日本1894年进兵朝鲜,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了中国()。 A.旅大 B.青岛 C.台湾 D.山东 8.1904年日本发动()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 A.日德战争 B.日美战争 C.中日战争 D.日俄战争 9.1915年日本在中国领土上对德国宣战,占领中国()。 A.青岛 B.大连 C.济南 D.山东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国家,对外疯狂扩张。 A.殖民主义 B.法西斯军国主义 C.霸权主义 D.军事独裁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成为亚洲()A.殖民新霸主 B.战争策源地 C.英美抗衡国 D.领土扩张国 12.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华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御前会议 B.东方会议 C.内阁会议 D.昭和策对 13.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宣示八条(),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田中奏折》 B.《对华政策纲要》 C.《东方对策 D.《大陆政策纲要》

《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日本概况》是商务日语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以学生在校所学各门课程的综合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对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风俗、宗教等)等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今后从事中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工作。学生学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社会,为学生拓宽学术研究的领域,增强涉外活动中的适应性。同时,使学生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日本文化相结合,逐步减少与日本人交往中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摩擦与冲突。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文化知识课。一方面通过日语阅读中日两国的背景资料,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巩固和提高日语水平。 二、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上课中多争取时间多举例子,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日本的专有名词。还应该采用对比和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理性地看待日本社会各个领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日本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习俗以及人民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等知识,培养既具有一定的语言水平,并能理解日本文化的外语人才。 四.本课程对学生的要求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应对学生的学为主,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查找资料的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查询相关的资料,调动学生参加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在课外应鼓励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搜集和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调研,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日本社会深层次的内容,培养学生成为正确理解日本风俗文化,又掌握外语知识的人才。 五.教学模式与实施过程 本课程虽然不是日语学习的基础部分,但是课程的实用性却很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日本社会的深层次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日关系和日本社会存在的问题。教导学生在学好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文化方面的学习。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引导学生把全面理解和重点深入结合起来,切忌孤立地只抓重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向学生提供和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指导学生查工具书,进行网上阅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以学生阅读文字教材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广泛猎取课外有关文字和音像材料,从而巩固和扩大本课程涉及的知识。 六.课程内容改革 该课程以日本的地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内容的实用性,着眼与学生能够掌握日本社会的基本知识,进而能够推进语言方面的学习。所以应把最常用、最实际的知识作为课程的教学重点,在讲解时还应该联系实际适时更新内容,比如在讲解中日关系时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一直推进讲到目前的中日情况。教学的内容应以教材为主,适当增补相关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日本社会。 七.学时分配建议

桂军抗战纪实 八桂子弟全民皆兵抵抗日本侵略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桂军抗战纪实八桂子弟全民皆兵抵抗日本侵略者 导语: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努力去了解真实的抗日卫国战争历史。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付出牺牲最大、战争经过最惨烈、战争场面最悲壮 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努力去了解真实的抗日卫国战争历史。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付出牺牲最大、战争经过最惨烈、战争场面最悲壮的一场民族战争,也是距离中国最近的一场抵御外侮的战争。然而,中共组织撰写的历史教材大多是虚伪的描述,台湾编写的抗战史书也缺少许多历史的真相。尤其是桂军和一般的广西民众在抗战中的表现,只能从敌军日本方面提供的战史资料中获取真相,在中文书籍中的记载都难以做到全面或翔实。 众所周知,在抗战期间有许多汉奸卖国投敌,伪军的人数曾远远超过日军的人数而达到二百多万人。但是有一个沦陷区省份(四川是大后方)几乎没有投降日寇的汉奸,那就是中国人的骄傲——广西省。当日军进入广西的时候,广西村自为战,人自为战。每一个广西男人都得在关公神像前宣誓,绝不当汉奸。在抗战时期没有一个桂军士兵当过汉奸,为什么?因为广西人最愤恨的就是叛徒汉奸,谁当汉奸,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广西人所暗杀。 如果问起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哪次战役最残酷、最激烈,可能有人会说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或第三次长沙战役、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等,但是如果去问亲身参加过侵华战争的许多日本老兵,就会发现很多老兵都会认为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 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白崇禧(白健生)舍弃跟蒋中正的个人恩怨,自桂林飞赴南京与蒋“共赴国难”抗日,徐悲鸿为白崇禧将军题词:雷霆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