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萱和米勒

张萱和米勒
张萱和米勒

《捣练图》系唐代画家张萱之作。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捣练图》工笔重彩,亦系宋徽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的绘画兴旺鼎盛,产生出近四百名有史可查的优秀画家,遗留下诸多异彩焕发的艺术杰作。现在让我浅释张萱及传其所绘的《捣练图》。

张萱(公元713—741年),京兆(陕西省西安)人,开元时曾任史馆画直。“善起草”,对亭台、树木、花鸟、皆穷其妙,尤擅长仕女画。在《宣和画谱》所载绘画作品中,有不少是描绘贵族妇女游春、梳妆、鼓琴、奏乐、横笛、藏迷、赏雪等悠雅闲散生活场景的画迹。画中的贵族妇女大都具有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缛华丽的突出特点,被称做“绮罗人物”。在他之前,以妇女为专题的绘画不多,专画妇女现实生活的就更少见,象顾恺之《女史箴图》一类的画,大都是和宣扬封建道德戒规相联系的。从这一角度看张萱画现实生活中的妇女题材,有一定进步意义。当然他画妇女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为地主阶级填补精神空虚服务的。

在仕女画发展的早期——汉魏晋时期,画家笔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广袖。在这一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中称仕女画家为“青工绮罗”。到仕女画发展到中期的唐五代时期,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始有“仕女’”之称。画家创作的仕女形象也演变成张萱画中所描绘的形象,以求更加符合于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在唐代,精工仕女的画家有张萱、周肋等,张萱是周昉的的老师,其工细妍丽,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但因时代久远,张萱的绘画作品多数都散佚无存。现存的《捣练图》卷、《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武后行从图》虽或为后人摹本,但仍可令人窥见其绘画技艺之一斑。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练”是一种丝织品,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漂白,再用杵捣,才能变得柔软洁白。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画家采用“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把整个捣练的劳动场面分三部分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他不单纯图解劳动的程序步骤,而是注重对劳动场面中流露情绪的细小动作的描绘,似求得更好地展示出笔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如捣练中的挽袖,缝衣时灵巧的理线,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退,几个小孩的穿插,一女孩在煽火时以袖遮面及另一女孩出神地观看熨练等,使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真实生动,充满生活情趣。显然,这是

画家熟悉生活、认真观察的结果,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画家以细劲圆浑、刚柔相济的墨线勾勒出画中人物形象,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塑造的人物形象端庄丰腴,情态生动,完全符合张萱所画人物“丰颊肥体”’的特点在技法的运用上也与之相差无几,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张萱、周昉仕女画及唐代仕女画成就的重要参考资料。

米勒于1857年完成的《拾穗者》,本来是一幅描写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平凡的场面,可是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却远不是画家所能意料的。

这幅画原来的题目是《八月》。表现的是一个收获场面使富饶美丽的农村自然景色与农民的辛酸劳动形成了对比。接近米勒的几位社会活动家看到了这幅画中可贵的真实,建议画家修改构图直至最后前景上只剩下三个拾穗粒的农妇形象。这一修改,竟使作品产生了惊人的社会效果。

这幅表现农民境况的《拾穗者》在沙龙展出后,引起了资产阶级舆论界的广泛注意。一些评论家写文章说:画家在这里是蕴有政治意图的,画上的农民有抗议声。有人在报纸上发表评论说:“这三个拾穗者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象三个司命运的女神。”《费加罗报》上的一篇文章甚至耸人听闻地说:“这三个突出在阴霾的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刀枪和1793年的断头台。”

发人深思的是,《拾穗者》何以能产生如此大的震动?米勒的一位艺术辩护人朱理·卡斯塔奈里曾这样来描述这幅画:“现代艺术家相信一个在光天化日下的乞丐的确比坐在宝座上的国王还要美;……当远处主人满载麦子的大车在重压下呻吟时,我看到三个弯腰的农妇正在收获过的田里捡拾落穗,这比见到一个圣者殉难还要痛苦地抓住我的心灵。这幅油画,使人产生可怕的忧虑。它不象库尔贝的某些画那样,成为激昂的政治演说或者社会论文,它是一件艺术品,非常之美而单纯,独立于议论之外。它的主题非常动人,精确;但画得那样坦率,使它高出于一般党派争论之上,从而无需撒谎,也无需使用夸张手法,就表现出了那真实而伟大的自然篇章,犹如荷马和维吉尔的诗篇。”

《拾穗者》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拾穗者》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

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

丰腴华贵之美周昉和他的《簪花仕女图》浅析

万方数据

丰腴华贵之美--周昉和他的《簪花仕女图》浅析 作者:王永梅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730060 刊名: 甘肃农业 英文刊名:GANSU NONGYE 年,卷(期):2005,(1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中央美院美术史家教研室中国美术史简 1990 2.吕少卿唐代绮罗人物画浅探 1999 3.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 1985 4.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 2002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徐翠翠陈洪绶与周昉的仕女画比较研究2008 从美术史来看,中国绘画就题材总体而言可分为三种类型,人物、山水和花鸟。仕女人物又是人物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唐代人物画艺术达到了中国美术史上的最高峰,其中仕女画成就卓著。张萱、周防是这时期的代表人物,张萱开创了“绮罗人物”画的先锋,而真正把这种人物画风推向高潮的是周防,他所画人物丰腴健美,与当时唐朝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唐以后,代表文人意识的花鸟、山水画自成体系并得到迅速发展,人物画逐渐走向衰落,虽然仕女画在各个方面有一定发展,但画面中已没有了“大唐丽人”那种全面辉煌的震撼力。人物画发展到明末,出现了一位人物画大家——陈洪绶,他所画仕女人物脸部大都呈方形或钟形形状,给人以厚实之感。并以其古岸奇伟的造型,古茂壮朴的线描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线、造型、线条组合是画面构成的重要形式因素,我们将陈洪绶和周防的作品放一起比较,发现三方面的不同,即线描特质,线条组合,人物造型。(1)线描特质。周昉和陈洪绶在线条的使用上,一个是细劲精微但又不失大气松快的“琴丝描”;一个是画面中似乎盘着一种郁结之气、有金石韵味的“游丝描”。(2)线条组合。线条具有丰富的结构变化,不同线条的排列给人以不同的形式美感。陈洪绶画面中常有一组组线条特别引人注目,即线条的平行重复。(3)人物造型。唐人以胖为美,周昉笔下的人物个个体态丰腴。陈洪绶的画面中却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人物造型怪诞,比例极不协调。 周昉生活在皇室贵族,他的仕女画多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准本,展示出唐朝女性的华贵之美。陈洪绶作为明末清初的文入画家,既经历了社会的变革也经历了家庭的不幸。时代环境、个人经历、性格气质等因素共同建构了他作品中独特的风格图式。同时代画家的影响,也无疑对他的绘画起着启示作用,除此之外,根据陈洪绶“奇骇怪状”式的人物造型,我们分析是吸收了一些民间文化的营养。 周昉的仕女画以其强烈的时代感,影响了唐末、五代、两宋至元代乃至明清的仕女画坛。陈洪绶的仕女人物画是在继承周畴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他发展了人物画的造型语言,强化了人物画的表现性和象征性,成为当今人物画发展的一份宝贵财富。 2.期刊论文张琦唐代仕女画——张萱、周昉与"绮罗人物"-科技信息2008(25) 介绍仕女画形成的历史.张萱周昉的仕女画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张萱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周家样"的形成."用家样"创造了一种表现光洁华美,轻罗薄纱的透明感的"铁丝描"和"游丝描"的综合技法.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3.学位论文夏华秀周昉工笔仕女画的色彩研究2010 南齐人物画家谢赫在继承顾恺之的“神韵”观点的基础上,将其绘 画理论精神进一步地拓展和提升,在其《古画品录》中首次提出“气韵生动” 的绘画标准,后人称之为“六法论”,今保留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其 日:“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 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 六传移模写是也”。谢赫的“六法论”的提出,对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思想的 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历来品 评中国传统绘画的等次高低的重要的绘画理论标准和重要的创作方法。本文认 为,“六法论”也是周防在其工笔仕女画创作中遵循的绘画理论标准和重要的 创作方法,对其色彩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周防 工笔仕女画 色彩 六法论 4.期刊论文朱文晶"屏风周昉画纤腰"——唐代"宫怨题材"仕女画初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9) 人物画进入唐朝,在内外合力的推动下,出现了大的飞跃,成为封建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新的"官怨题材"仕女画也从张萱、周防等画家笔下应运而生.这类创作不仅在造型、题材、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较前朝有所突破,更注重传神写照,直指人物内心,塑造出无数动人的仕女形象. 5.学位论文王晓丽周昉仕女人物画的“唐妆”样式2009 周防是唐代著名人物画家,以善画宗教人物和宫廷仕女著称于世,“唐妆”样式是周昉的仕女人物画的艺术风格。其“丰厚为体”“衣裳简劲,色彩柔丽”的艺术特点,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社会审美习尚,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形成了唐代宫廷仕女画的独特风格,对我国五代、两宋、元代及其以后的人物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为背景,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绘画作品,具体分析周昉艺术创作的造型特征、造境的独特性及其现代价值。周昉“唐妆”样式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其样式产生的时代风尚和历史渊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博大雄浑的时代风貌为周防“唐妆 ”样式奠定了发展的空间。大唐王朝在近三百年的统治史上,以其特有的霸气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隆盛昌明的巅峰,构建了封建王朝的辉煌。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审美观念与社会风尚的演变,为周防的“唐妆”样式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二,兼容并蓄的时代气魄为周昉“唐妆”样式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唐代宽松的思想文化蓬勃发展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条件,此时期人物画及佛像造像开始走向凡尘和人间,女性的地位也随之“转变”,世俗特征已经迈入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中,现实主义的仕女人物画出现。
从艺术表现角度来看,周昉“唐妆”样式的造型特征主要体现在审美、形象、情态、色彩四个方面。其一,周昉“唐妆”样式的审美特征。周昉“唐妆”样式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唐朝时代审美特征的独特风尚,“丰肥艳丽”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帝王阶层、封建庶族和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以及对上层社会女性个性美的模仿。其二,周昉“唐妆”样式的形象特征。在唐代大的社会风气和背景之下,女性的妆扮发展也很快,标新立异的着装与奇异妆容更是屡见不鲜,周昉的“唐妆”仕女画从发式、妆容、服饰中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性”,体现的是世俗观念下的一种清朗、健康的美学品质。其

浅析唐代人物画家周昉

美术鉴赏 浅谈唐代人物画家周昉 课程:美术鉴赏 姓名:卢大军 院系:软件学院 学号:131530133 指导老师:郑瑞利 成绩:

周昉,唐代画家。又名景玄,字仲朗。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月不详,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一位出入卿相之门的贵族,官至宣州长史。初年学张萱,是他亦长于文辞,擅画肖像、佛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1 个人简介 他生活于中唐时期。出身于“传家阀阅”之门,父祖曾任藩镇节制。长兄周皓受家庭尚武风气的影响,善于骑马射箭,随从名将哥舒翰西征吐蕃,在攻取石堡城的战役中,骁勇善战立了军功,因授任执金吾。哥舒翰攻克石堡城事件发生在天宝八载(749 年)六月,这时周皓的年龄当在二十岁以上。周皓是周昉的长兄,若以此来推测,周昉约生于开元(713年—741年)末年。 周昉自幼不尚武功,性好属文,尤其酷爱绘画。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穷丹青之妙”。张萱是唐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以画贵妇人见称,而周昉“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可见,他学绘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临摹,而是在绘画实践中有所变化。 周昉何时进入仕宦生涯,尚不清楚。据史载,大历(766年—779年)中,他任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市)长史,郭子仪听说周昉善于写真,请他为其女婿赵纵侍郎画肖像。赵纵于大历元年十二月任工部侍郎,由此看来,大历初年周昉已官至越州长史了。 之后,周昉又任宣州别驾。据<新唐书·百官志>四载,上州别驾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复置,德宗在位时(780年—804年)再次省去。可见,周昉任宣州别驾的时间是在上元二年至建中元年(780年)之间。 唐德宗修造章敬寺,闻知周昉善画,命周皓再次召请周昉画章敬寺神像。时间大概是贞元年间(785—803)。至于以后的仕履情况,也就不得而知了。 周昉的绘画艺术造诣很深,技法精湛。他以善画仕女著称,又以画佛像见长。朱景玄曾给他以高度的评价,说他“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皆神品”。 周昉擅长的画科不及其师张萱广博,仅限于人物画中的各个分支。但周昉有许多艺术上的独到之处。他创制出体态端严的“水月观音”,将观音绘于水畔月下,颇有艺术魅力。这不仅为画工所仿,而且也成为雕塑工匠的造型样式,流传极广。更重要的是,后人将周昉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佛像画的造型尊为“周家样”,与“曹家样”(北齐曹仲达创)、“张家样”(南朝梁张僧繇创)、“吴家样”(唐代吴道子创)并立,合称“四家样”,是中国古代最早具有画派性质的样式,为历代画家所推崇。 2 善画仕女 周昉创作的仕女画,被人誉为“古今冠绝”。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御府共收藏了周昉的七十二幅作品,仕女画计二十八件,约占百分之四十。其 中有<写武后真>、《明皇斗鸡射鸟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教鹦鹉图>、《纨

唐朝时期周昉挥扇仕女图卷绘画赏析

唐朝时期周昉挥扇仕女图卷绘画赏析 唐朝《挥扇仕女图》卷,又名《纨扇仕女图》。藏故宫博物院,相传为唐周昉所绘。绢地,不论从主题还是画面来看,都突破了六朝以前有着浓厚鉴戒意义的列女、孝妇、贤妃、圣后等题材的妇女画束缚,而描写了贵妇的现实生活。 《挥扇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 画卷长204.8厘米,高33.7厘米,绢地,签条由乾隆亲笔御书“唐人纨扇仕女图内府珍藏”11字。设色画贵妇女官等13人。主人公是头带莲花冠、身穿红衣及粉色绿团花长裙的贵妇,坐于靠背椅上,右手执绿色纨扇,左手扶椅

圈,头微低,若有所思。对面立一头戴幞头、身穿灰紫窄袖盘领长袍、腰束朱带者,手摇金凤鸾纨扇,为贵妇消暑。贵妇背后二宫女,一持水盂,一持花盆,等候吩咐。一女侍和一侍童抱琴离去。再后男侍持镜,宫女对镜梳妆。其后是三人坐于毡上,宫女和侍童正在引线或绣花,另一宫女倚坐于绣架之旁,左手支颔,作锁眉沉思状。最后一景是宫女背坐于四足登上,右手执扇,扭头顾眄倚树而立的宫女。整幅画面除了一树之外,没有任何衬景,突出了人物形象。其中九妇皆面庞圆胖,短眉平直,眼小微阖,樱桃小口,表情冷漠、忧郁。此卷用笔简练刚劲,硬直凝重,色彩鲜艳浓郁,充分反映出唐代染撷工艺的高度成就。 但此画究竟是何人手笔,一向有不同见解。故此卷是否为周昉之作仍需予以考证澄清。 周昉字仲朗,长安人,出身于贵族。其绘画“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大致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的40余年(公元762-805年),所作“水月观音”的形象,世称“周家样”。后人评其画为“古今冠绝”。《宣和画谱》记载周周昉画目计72件,属于仕女画题材的约30有余,其中有一件“纨扇”。《清河书画舫》可能据此订为周日方之作。这种结论是否正确?我们可研究一下此图描写的人物究竟是唐代哪一时期,从出土实物和文献记载可以了解;初唐与隋代接近,穿紧袖衣,尖头靴,天宝末年便易为“小头鞋履窄衣裳”(白居易

浅析周昉的仕女人物画

Yi Shu Ping Jian 浅析周昉的仕女人物画 郝颖山西师范大学 摘要:周昉是唐代继吴道子之后的又一个杰出的人物画画家,特别是在工笔人物画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仕女画不仅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外貌,而且通过线条、染色和布局构图来描绘出人物的神态,准确地表现出当时贵族妇女忧愁寂寥的形象。 关键词:周昉“琴丝描”仕女人物画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044-02 隋唐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动荡阶段后的一个中国文化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开明的外交政策不仅影响着政治经济,还带动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大融合。唐代的艺术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巅峰,也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唐代的绘画也是唐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绘画受当时政治开明、外交积极的政策影响,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唐代雄厚磅礴的绘画风格。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有名的工笔人物画家,如:吴道子、周昉、阎立本、尉迟乙僧、韩幌等,其中尤以“画圣”尊称的吴道子最为出名,他的“吴家样”“吴带当风”和“兰叶描”等画风和技法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后世人物画的发展。虽说在当时吴道子的“吴家样”备受推崇,但是要说最能体现唐代人物真实面貌,那必定还要数周昉的仕女人物画了。 一、周昉生平简介 周昉,字仲朗,是继吴道子之后的重要人物画家,也是“绮罗人物”的代表画家。张彦远曾经说过他“初效张萱”就证明他曾经向张萱学习过,“后则小异”则是说他虽然师从张萱,却在绘画上超越了张萱,尤其是在仕女画方面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和他的出身和生活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周昉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见到的就是体态丰满、形姿妍丽的贵族妇女,这也对他后来能够更好的描绘贵族妇女的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他也把自己所见结合自身艺术想法创作出了能够代表唐代贵族妇女风貌的画作,例如:《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 二、人物画线条方面 《簪花仕女图》是周昉的一幅传世经典之作,这幅画描绘了六位穿着华丽的贵族妇女及她们的仕女在花园中赏花游园的情景,人物皆穿着露胸的团花衣裙,身披轻纱,头上带着盛开的牡丹、荷花,显得高贵华丽。每个人的动作也各有不同,有的手持佛尘,逗弄小狗,有的观赏红花,神情若有所思,有的在扑蝶嬉戏,画面中的贵族仕女个个身形圆润丰满,穿着华丽,但眉眼间却都透露出忧愁寂寥的神情。画面无背景,中间以仙鹤、小狗和花朵作为点缀。 在中国画当中,线条作为最重要的评判作品优异的标准一直都是工笔人物画中最主要的造型技法,而周昉在创作工笔人物画时,通过吸取吴道子的“兰叶描”和顾恺之的“游丝描”之后创造出了“琴丝描”,线条挺直却又不失变化,形如琴弦。这种方法所绘制的长线条流畅宛转,短线条精劲有力,充满了节奏感。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用淡墨细线勾画人物的面部手部和青罗纱裙,更好地表现出了人物细腻的皮肤和纱裙轻薄柔软的质感。其中的每一条线都不同于之前人物画中的线条,简劲而有力。在周昉的人物画中,虽然有线但却能表现出似无线条的高超境界,描绘脸部的线条都圆润流畅、顿挫自如随着仕女形态动作的不同而变化着,而贵族妇女身上的衣纹则是采用兰叶描来描绘,用笔行云流水、生动有力,更好的表现出人物衣纹好似随风而动的样子。而在《挥扇仕女图》中,通过“游丝描”为主,“铁丝描”为辅,勾勒了13位动作神态完全不一的仕女,画面线条劲瑾流畅,但是与《簪花仕女图》相比 44

唐朝画家周昉传

唐朝画家周昉传 周昉字景玄(一字仲朗),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月不详。他生活于中唐时期。出身于“传家阀阅”之门,父祖曾任藩镇节制。长兄周皓受家庭尚武风气的影响,善于骑马射箭,随从名将哥舒翰西征吐蕃,在攻取石堡城的战役中,骁勇善战立了军功,因授任执金吾。①哥舒翰攻克石堡城事件发生在天宝八载(749 年)六月,这时周皓的年龄当在二十岁以上。周皓是周昉的长兄,若以此来推测,周昉约生于开元(713—741)末年。 周昉自幼不尚武功,性好属文,尤其酷爱绘画。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穷丹青之妙”。张萱是唐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以画贵妇人见称,而周昉“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②。可见,他学绘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临摹,而是在绘画实践中有所变化。 周昉何时进入仕宦生涯,尚不清楚。据史载,大历(766—779)中,他任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市)长史,郭子仪听说周昉善于写真,请他为其女婿赵纵侍郎画肖像。赵纵于大历元年十二月任工部侍郎,由此看来,大历初年周昉已官至越州长史了。③之后,周昉又任宣州别驾。据《新唐书·百官志》四载,上州别驾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复置,德宗在位时(780—804)再次省去。可见,周昉任宣州别驾的时间是在上元二年至建中元年(780)之间。 唐德宗修造章敬寺,闻知周昉善画,命周皓再次召请周昉画章敬寺神像。时间大概是贞元年间(785—803)④。 至于以后的仕履情况,也就不得而知了。 周昉的绘画艺术造诣很深,技法精湛。他以善画仕女著称,又以画佛像见长。朱景玄曾给他以高度的评价,说他“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皆神品”①。 周昉创作的仕女画,被人誉为“古今冠绝”。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御府共收藏了周昉的七十二幅作品,仕女画计二十八件,约占百分之四十。其中有《写武后真》、《明皇斗鸡射鸟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教鹦鹉图》、《纨扇仕女图》、《烹茶仕女图》、《吹箫仕女图》等,既描绘了统治阶级上层如唐明皇、杨贵妃等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下层侍女的生活情景,这些题材都如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饱食终日,闲散无聊的生活本质。他的这些绘画作品,都有鲜明的时代感,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终于成为一个卓越的仕女画家。宋代诗人黄庭坚看了他所画的《美人图》后题诗云:丹青有神艺,周郎能独兼。 图画绝世人,真态不可添。 这可以说是恰切真实的赞美了。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纨扇仕女图》是周昉的仕女画代表作。在这幅仕女画长卷里,通过几组人物的活动,刻画了宫廷生活的某些侧面。 ②①《图绘宝鉴》卷二、《太平广记》卷二一三。 ②《历代名画记》卷二。 ③《唐朝名画录》、《旧唐书》卷一二○《郭子仪传》。 ④参见金维诺《周昉》,《文物参考资料》1957 年第1 期。 ①《唐朝名画录》。 ②参见冯立《唐代长安卓越的仕女画家周昉》,《人文杂志》1982 年第6 期。 其中有一组为四人,坐着的妃子现出了日长慵困的情景,一女侍轻轻摇扇,二女侍已为她准备好了梳洗妆具。这里所表现的是那妃子午睡初醒的一刹那情景,似乎妃子还在追忆着梦幻里的情景。那情态会使你浮想联翩:华贵的服饰,娇柔艳丽的风采,显示出她的恩宠;森严的宫禁消磨着她的青春,这只能使她依靠回忆、睡梦来消蚀她心头的郁闷。周昉不是简单地用愁苦的面孔来表现她的内心世界,而是用初醒犹凝神深思的一刹那,表现了妃子的郁闷心情,耐人寻味,这正是他颇具匠心的艺术手法所在。 周昉所画的仕女,是以体态丰厚,装束艳丽为特征的。张彦远说他的绘画“颇极风姿,全法衣冠,不近闾里,衣裳劲简,采色柔丽”①。元人汤垕说:“周昉善画贵游人物,又善

周昉

周昉 周昉图册周昉,唐代画家。又名景玄,字仲朗。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月不详,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一位出入卿相之门的贵族,官至宣州长史。初年学张萱,是他亦长于文辞,擅画肖像、佛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周昉- 个人简介 他生活于中唐时期。出身于“传家阀阅”之门,父祖曾任藩镇节制。长兄周皓受家庭尚武风气的影响,善于骑马射箭,随从名将哥舒翰西征吐蕃,在攻取石堡城的战役中,骁勇善战立了军功,因授任执金吾。哥舒翰攻克石堡城事件发生在天宝八载(749 年)六月,这时周皓的年龄当在二十岁以上。周皓是周昉的长兄,若以此来推测,周昉约生于开元(713年—741年)末年。 周昉自幼不尚武功,性好属文,尤其酷爱绘画。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穷丹青之妙”。张萱是唐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以画贵妇人见称,而周昉“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可见,他学绘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临摹,而是在绘画实践中有所变化。

周昉何时进入仕宦生涯,尚不清楚。据史载,大历(766年—779年)中,他任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市)长史,郭子仪听说周昉善于写真,请他为其女婿赵纵侍郎画肖像。赵纵于大历元年十二月任工部侍郎,由此看来,大历初年周昉已官至越州长史了。 之后,周昉又任宣州别驾。据《新唐书·百官志》四载,上州别驾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复置,德宗在位时(780年—804年)再次省去。可见,周昉任宣州别驾的时间是在上元二年至建中元年(780年)之间。 唐德宗图册唐德宗修造章敬寺,闻知周昉善画,命周皓再次召请周昉画章敬寺神像。时间大概是贞元年间(785—803)。 至于以后的仕履情况,也就不得而知了。 周昉的绘画艺术造诣很深,技法精湛。他以善画仕女著称,又以画佛像见长。朱景玄曾给他以高度的评价,说他“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皆神品”。 周昉擅长的画科不及其师张萱广博,仅限于人物画中的各个分支。但周昉有许多艺术上的独到之处。他创制出体态端严的“水月观音”,将观音绘于水畔月下,颇有艺术魅力。这不仅为画工所仿,而且也成为雕塑工匠的造型样式,流传极广。更重要的是,后人将周昉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佛像画的

唐-周昉绘画作品欣赏

唐-周昉绘画作品欣赏 周昉,唐代画家。字仲朗(公元8世纪-9世纪初),一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长兄周皓受家庭尚武风气的影响,善于骑马射箭,随从名将哥舒翰西征吐蕃,在攻取石堡城的战役中,骁勇善战立了军功,因授任执金吾。哥舒翰攻克石堡城事件发生在天宝八载(749年)六月,这时周皓的年龄当在二十岁以上。周皓是周昉的长兄,若以此来推测,周昉约生于开元(713-741)末年。出身于仕宦之家、游于卿相间之贵族。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其职位仅次于一州长官刺史。周昉能获得这个官位与他的哥哥的地位有关,其兄周皓随哥舒翰征吐蕃克石堡城等立有战功。初年学张萱,是他亦长于文辞,擅画肖像、佛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先后官越州、宣州长史。工仕女,初学张萱而加以写生变化,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画佛像,神态端严,时称神品。德宗闻其名,诏画章明寺,经月余始定,时推第一。章明寺壁画下笔落墨之际,多人竞观,寺祇园门,贤愚毕至,或有言其妙者,或有指其瑕者,后经改定无不叹其精妙。雕塑家仿效之,称为“周家样”。兼工肖像,尝与韩

干同为郭子仪(679-781))婿赵纵写照,未能定优劣,赵夫人谓“两者皆似,而干画得其状貌,昉画能兼得神气情性。”其绘扑蝶名播中外,画鞍马、鸟兽、草木,时人学之者甚多,程仪、高云、卫宪皆其弟子。好属文,能书。 画迹有《五星真形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数鹦鹉图》等72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挥扇仕女图》卷,绢本,设色,描绘宫廷贵妇夏日纳凉、观绣、理妆等生活情景,体态丰腴,运笔细劲古拙,流动多姿,设色浓丽,风格典雅,现藏故宫博物院;《簪花仕女图》卷(传)描写唐贞观元年间宫廷贵族妇女于春夏之交在庭园嬉游之 情景,藏辽宁省博物馆;《调琴啜茗图》卷(传),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从艺活动约在唐大历、贞元间。 唐周昉调琴啜茗图 【名称】唐周昉调琴啜茗图 【年代】唐代 【简介】绢本设色,75.3X28CM,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又名《弹琴仕女图》,画三位坐在庭院里的贵妇在两个女仆的伺候下弹琴、品茶、听乐,表现了贵族妇女闲散恬静的享乐生活。图中绘有桂花树和梧桐树,寓意秋日已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