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一章

地理第一章
地理第一章

地理

第一章自然地理

第一节地球

《考点1》

第一个上太空:前苏联:加加林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毛泽东)

《考点2》地球仪

纬线:圆圈,最长赤道:南北纬分界线

经线:半圆,任何经线想交于极点。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

重要经线:东西经分界线0 和180

东西半球分界线:20 W和160 E

西半球:美洲南极洲东半球:非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南极洲北京:120E

即有极圈又有回归线穿过的哪些洲:亚洲+北美洲赤道:四个洲

《考点3》地球

金星:自转,自东向西

《考点4》地球-生命

(1)安全宇宙环境

(2)液态水、大气(二氧化碳:保温,臭氧:吸收紫外线氧:生命,温度变化小)

《考点5》太阳活动

《考点6》核心考地球自转

1、自西向东

北极“逆” 南极“顺”

2、15度/h 4min/1度

3、昼夜更替-晨昏线(自东向西)

晨线昏线二分二至日

(1)晨昏线和经线重合(2)夏至

(3)冬至

4、时差:

地方时:经度不同,东早西晚

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min

共24个时区,一个时区15 ,相差一小时。

5、地转偏向力

《考点7》核心考地球公转

1、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1(快)近7远(慢)

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4次,南北回归线2+南北回归线之间2)

注意:海拔高日照时间长

热带一年两次太阳直射;寒带极昼极夜;范围最大温带

第二节地图

《考点1》

数值大小:平原(200↓)等高线稀疏;丘陵(500↓)等高线稀疏;

山地(500↑)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成V字;高原等高线边缘密集,顶部明

显稀疏。

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第三节地壳和地壳运动《考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

注意:岩石圈浮在软流层上

《考点2》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1)地壳运动:

a褶皱(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

背斜:天然气、石油、建隧道

向斜:地下水

b 断层

地垒(相对向上)华山泰山

地堑(相对向下)

(2)岩浆活动

a侵入岩(花岗岩)

b 喷出岩(玄武岩)

(3)地震

震源:浅源》中原》深源

震级:能量大小,30n倍

烈度: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类型:构造地震(绝大多数)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4)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形成变质岩——石灰岩,大理岩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流水+风力+海水+冰川)、搬运(流水+风力+波浪+冰川)、沉淀作用(流水+风力)

《考点3》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大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大陆板块(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三大地震带:

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裂谷和红海: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大西洋:美洲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台湾山脉: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马里亚纳海沟:世界最深海沟大陆架:石油天然气+生物+矿产

第四节大气

《考点1》气温垂直分布

臭氧分布在平流层

《考点2》平流层和对流层

平流层:气温增高(太阳)平流运动天气晴朗

对流层:气温递减(地面吸热,辐射)

结论:1、每增加1000米降低6摄氏度 2、上冷下热导致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考点3》气温水平分布

水(海洋反应慢)陆地(岩石反应快)

1、气温日变化:最高气温在地方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考点4》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太阳的辐射)

热量-气温-气压-风

七个气压带

1、赤道低气压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赤道附近海洋,水受热蒸发,空气和水汽混合膨胀上升。空中遇冷形成降雨多——降水——对流雨。

2、盛行西风:降水多,海洋水汽吹到陆地。

3、信封带:降水少,绝大多数是陆地。

4、副热带高气压带:降水少,气流下沉。

《考点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考点6》降水

条件:水汽+抬升+凝结核

全年多雨:赤道附近,新加坡、马拉西亚

全年少雨:极地地区北冰洋(空气下沉不能太深)

夏季多雨区

冬季多雨区:地中海气候

常年湿润区:伦敦(海洋)

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2、可见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3、一个天文单位是日地距离,即1.5亿千米。 4、天体分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5、自然天体:恒星(太阳、北极星、天狼星等)、星云、行星(八大行星)、卫星(月球)、流星体、彗星及行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6、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 7、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一共四个级别 8、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轨道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9、太阳系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注:在此图中能够观察到的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能够观察到的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10、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11、小行星带位置:火木之间。 12、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13、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大气、温度、水 ③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 ④因为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4、太阳辐射能集中在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5、太阳常数:8.24焦/(厘米2?分) 6、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 (1)直接提供光和热; (2)提供能源:太阳能、光合作用生物化学能(煤、石油、天然气);(3)为大气运动水循环提供能源(风能、水能) 7、太阳辐射能在我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8、太阳活动: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城市的理解: 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 2)、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3) 、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4)、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3.城市地理学的任务:○1一般来讲,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2我国城市地理学的迫切任务,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社会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4.我国城市地理学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西方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快城市理论建设 ○2学习外国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时,要考虑我国的国情 ○3要有发展的观点 ○4现代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式,其归纳范围主要是西方城市,没有经过世界上各地区 5.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a城市化研究○b区域城市体系研究○c城市分类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a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演化○b城市土地利用○c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安全等 ◇5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 ◇6城市政策研究 思考:城市地理学与主要与那些相关学科有关? 答: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城市和城镇: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我国城市规划法所称的城市就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2.乡村和城市的区别:①在产业构成上不同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②规模上区别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③景观上不同城镇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大于乡村,④物质构成上不同城镇具有许多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⑤职能上不同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3.世界各国各地区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制订了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 4.(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相结合作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划分城镇(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8)其它标准 5.城市的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确定行政地域是为了管理 6.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限而提出的城市地域的概念与建成区

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 地理区域和界线 单元检测(有答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线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的是( ) A. 暖温带和亚热带 B. 中温带和暖温带 C.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 D. 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 2.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A. 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 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 D.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3.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食,沿海人喜食海鲜,内蒙古、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这些事例能够说明饮食习惯的形成受区域() A. 气候的影响很大 B. 物产的影响很大 C. 经济水平高低的影响很大 D. 海拔高低的影响很大 4.下图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水稻、油菜、甘蔗等作物,主要产于我国的()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6. 2016年11月18日14时07分许,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读我国四个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完成下题。 (1)着陆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这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A. 太原 B. 酒泉 C. 西昌 D. 文昌 7.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一致()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④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8.下列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A.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C.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9.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 河流 D. 地势 10.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有关秦岭—淮河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 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 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有明显差异 D. 南北两侧居民的生活习惯完全相同 11.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回答下题 (1)下列关于④区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降水稀少,沙漠众多 C. 河网密布,水运安达 D. 地势坦荡,土壤肥沃 (2)图中③所在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自然优势是() A. 灌溉便利 B. 土壤肥沃 C. 热量丰富 D. 光照强,日温差大(3)有关图中①、②区域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复习参考 第一章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规律性的科学,具体地讲,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4)城市问题研究 第二章 1、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 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中心县+外围县 大都市带: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城市群: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 的联合体。 2、区分城市的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 第三章 1、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形成的原因、功能与特点、分类、发展条件) 中心地型城市 形成动因:商品农业 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 特点:职能综合,发展稳定,等级鲜明 类别:集镇、城镇、县城 发展条件: 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形成动因:交通地理位置 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 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 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发展条件: 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城等 发展条件: 第四章 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也叫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就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逆城市化: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甚至非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再城市化:城市出现的城市人口回流,城市中心区再现活力,而郊区出现形体再开发的过程。 2、城市化地区 3、乡村——城市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城乡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即推拉说、推拉理论)城市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把农村人口拉了进来,“拉因”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乡村破产使乡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膨胀,“推因”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4、简述城市化的类型划分 (1)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2)按照城市离心扩散形式的不同: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 (5)针对中国城市化状况提出来的: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第五章 1、简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1)城市化进程波动性大 (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4)郊区城市化开始显现 (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核心地区 第六章 1、划分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 1)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 2)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1)基本经济活动: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离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 (2)非基本的活动: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是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

中国地理复习重点

1 中国地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1.中国地理区位及其地理意义: ⑴、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⑵、我国处在亚州东部,西连西亚,东北接东北亚,东南为东南亚,南接南亚,具有方便的交通和区域协作的地缘优势 ⑶、我国处在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 ⑷、中国境内有第一、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处于亚欧交通要到和海上门户的重要地理区位,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地位。2.中国地理景观的特征: ⑴、地理景观:①、中国地理景观的差异首先变现为东西差异,其次表现为南北差异。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巨大,使水平地带性自然景观破碎化,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递变成各种相似于水平地带的

自然景观类型,形成垂直带分异的自然景观谱系。③、中国地理景观复杂多样,显示在地带性、地域性、地方性以及城乡之间,农牧、林牧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⑵、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明显:中国疆界辽阔,地处中纬,随着热赤道的南北移动,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的位置也随之南北移动,各气压系统的相互作用位置、形式、强度等不稳定,气流变化最为显著。 ⑶、季风降水不稳定: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大、雨热同季和冷、热、晴、雨多变。及丰盈的强弱和影响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 ⑷、构造运动活跃:中国处于最强大的两大地震带交接位置,地质构造复杂,是多地震国家。⑸、地表起伏显著:是一个多山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⑹、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 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人类对离地表面、海洋与海岸带、大气圈、生物多样性、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改变,已明显超了自然的作用。3.如何从地理分布的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

粤人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线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线 一、选择题 1.决定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 A. 海陆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纬度因素 D. 经济因素 2.下面四幅景观图分别代表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对他们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甲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B. 乙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C. 丙地区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D. 丁地区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 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D.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1月份,秦岭——淮河一线附近的平均气温约是 A. 10℃ B. 0℃ C. -10℃ D. 28℃ 5.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玉舍林海,古树苍茫,明湖清澈,鸟语花香,夜郎古国,留下时代遐想,高原凉都我向往的地方…”,歌曲中的“凉都”位于图中()区域。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长江和黄河发源于图中()区域。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环境特征的是图中()区域。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 我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 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 D.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7.我国划分为四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地形特征 B. 气候差异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 8.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A. 平原面积大 B. 水热条件优越 C. 降水偏少 D. 耕地集中连片 9.秦岭—淮河线大致与下面哪条地理分界线一致() A. 1月0℃等温线 B. 400mm等降水量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 第二与第三阶梯分界线 10.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因素 B. 地形因素 C. 行政因素 D. 经济因素 11. 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相一致的是我国() A. 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分界线 B.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C.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2. 图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南北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大 B. 该线以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了繁忙的水运 C. 该线以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甘蔗、油菜 D. 东侧的河流为海河 13.关于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区域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油菜,②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B. ①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区域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 ①区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②区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D. ①区域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②区域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

地理第一章知识点(七上)

第一章地理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天圆地方(古代)-------亚里士多德(提出质疑)------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 2、加加林----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球体 3、麦哲伦环球航行:西班牙出发---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回到西班牙(第一个拥抱世界的人) 4、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帆船海上航行、站得高看的远、月食被蚀部分是弧形、麦哲伦航行、卫星照片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最长的纬线):约4万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三个半径中最长):6378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是地球的模型。包括:地轴(假象的旋转轴)、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的交点)、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的交点)、赤道 2、经线(子午线)指示方向:南北形状: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具有无数条 3、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0°经线与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经线圈组成必须:1、一条东经,一条西经2、两条经线的度数相加等于180°例如:20°W与160°E、140°E与40°W 、。。。。 4、东经西经的划分划分界限:0°经线和180°经线具体划分:0°经线以东到180°经线称为东经,用E表示,0°经线以西到180°经线成为西经,用W表示。180°经线以东到0°经线为西经(W),180°经线以西到0°经线为东经(E) 5、东西经的判读 东经:从左到右呈递增趋势(后面一条经线的度数大于前面一条经线的度数) 西经:从左到右呈递减趋势(后面一条经线的度数小于前面一条经线的度数) 6、东西半球的划分划分界限:20°W和160°E 7、具体划分:东半球:20°W-----0°---------------------160°E (小于20°W和小于160°E) 西半球:160°E------180°--------------------20°W(大于160°E和大于20°W)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注意:与东西经的划分作比较) 并不是所有的东经都在东半球(20°W---0°在东半球) 并不是所有西经都在西半球(160°E----180°在西半球)

城市地理学

1城市是一种什么样的地理环境 城市作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体现在:1拥有高密度的人口和经济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涉最强烈3是一个不完全脆弱的环境系统4呈复杂性且动态变化 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又包括城市化研究和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以及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3中国当代城市地理学动向和内容?挑几个,谈谈想法,如新型城镇化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要求:(1)规划起点高。(2)途径多元化。(3)聚集效益佳。(4)辐射能力强。(5)个性特征明。(6)人本气氛浓。(7)城镇联动紧。(8)城乡互补好。 城市体系( 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城镇体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镇通过区域内外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段, 相互之间的合理分工和空间组合, 从无序到有序, 形成带动区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整体。这是城镇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应有的作用, 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 也成为城市地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社会历史进程, 它是因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城镇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的物质文明与文化、生活方式扩散, 导致地域空间的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因而城市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类型地区, 又由于各区原有的基础不同, 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各异, 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与问题也不相同。因此, 有必要根据各国、各类型区城市化进程的规律与出现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措施与政策。 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 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各物质要素(工业、交通、居住、道路、商业服务设施、工程管线等等) 在城市这个空间载体的分布与组合, 是城市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城市地理界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无论从数量和深度上, 较之其他领域均要薄弱得多。 地理学家介绍了国外的有关理论, 讨论和研究了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类型、地域结构演变阶段及动因机制、发展模式等。对中国和各类城市地域结构的实证分析是近几年此项研究的主要方面。“

区域地理--第一章--第1讲

最新考纲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等)的主要地理特征。 分析解读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2.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3.准确识记世界重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4.正确理解世界重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和区际联系。5.掌握区域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方法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一、大洋和大洲 1.世界海陆分布 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____%为海洋,____%为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和界线 ①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A、B欧洲、 C、D大洋洲、E南极洲、F北美洲、G。 ②界线

(2)四大洋 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甲太平洋、乙大西洋、丙 、丁北冰洋。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 3.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 板块,B 印度洋板块,C 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E 太平洋板块,F 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 大洲 分界线 北美洲与南美洲 运河 非洲与亚洲 、红海 亚洲与北美 洲 海峡 亚洲与欧洲 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 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稠密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欧洲西部以及C____________等中低纬度近海的______地带。 ②稀疏区:极端干旱的热带沙漠区,如D ;气候过于潮湿的____________,如E ;终年严寒的______地区,如F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G 。 ③人口问题? ???? 发展中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 发达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2)不同的人种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 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 一、1920年以前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 二、1920-1950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三、1950-1970年 1、“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 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 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 四、1970以来年 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1、名词解释: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 义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1.区域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分类。 2.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差异。 3.学会利用各种统计图表比较分析区域的差异及发展变化特点。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 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界线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界线有的是明确的,也有的是模糊的 异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特色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联系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主要类型 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4.空间分布形式 区域农业交通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 形式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产业内容

第一产业 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 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1)含义: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主要表现???? ? 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2)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 产业比重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1)趋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结果: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总结深化] 1.理解区域特征 特征 作用 备 注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进行区域划分、确定 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实 有的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等 虚 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 植被区等 区域内部表现出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 依据 不同区域之间也有相似性,区域内部也有差 异性

中国地理 第一章 复习资料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一个国家的地理格局与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地理特征,首先 取决于其地理区位。地理区位直接影响生存环境的质量、可更新 自然资源的丰度和区域开发方向、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便捷程度。 关键词:北半球 (north hemisphere ) 亚欧大陆(Asian-European continent ) 中纬度(mid-latitude ) 季风国家(monsoon country ) 人口大国(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与国土(了解) 一、中国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 (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二)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53°31'N ) 最南端:南海中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51'N ) 南北之间跨越约50°,相距5500多千米。北回归线横穿中国南部,约98%的陆地位于20°N —50°N 之间。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73°22'E );最东端: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135°03'E )二者之差为62°,相距5200多千米。 二、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海陆位置】 1.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临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处在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2.依据板块构造学说,中国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交汇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境内山系的走向:以贺兰山为界,东部山系大多为北东走向,西部山系则大多为北西走向。 三、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 (一)在世界政治地图中的位置 1.14个陆上邻国: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 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 ?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 ?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3、天体的类型: 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太阳系模型图 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 是: 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 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 星。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第一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区域地理第一章--莱茵河

区域地理第一章--莱茵河

第一章莱茵河 简介: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德国、法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一)莱茵河 1.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自然: (1)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径流量大,且水量平稳; (2)气候全年温和,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3)平原地形,河道宽阔,水流缓; (4)流经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5)河流出海口地处英吉利海峡附近,交通位置重要; (6)支流众多,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 社会经济: (1)有四通八达的人工运河沟通,能实现河海联运,通航里程长; (2)流经地区人口城市多,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补充:内河航运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1)流量大小(气候、流域面积); (2)河流流程长,通航里程长; (3)水流平稳(地形、气候); (4)冰期短或无(气候、洋流)。 社会经济条件: (1)流域货物运输量大(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城市众多或自然资源丰富)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成网,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2.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图中莱茵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特点: (1)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但由于纬度较高气候湿冷,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 (2)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但由于纬度位

置较低,在海拔较低山谷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种植业。 (3)较高的山地与高原则以林业或畜牧业为主。 3.欧洲温带海洋气候广布原因: (1)欧洲西部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地区,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西,深受大西洋的影响。 (2)欧洲西部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通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并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扩展。 (3)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再加上沿岸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使西风可向东深入内陆,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扩展。 (二)法国 1.法国能源消费结构以核能为主的原因:(1)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2)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中国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知识要点: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1、描述地理位置的三个方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西端的_____差异与经度有关,南北端的______差异与纬度有关。 4、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_____带,其优势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陆位置:我国______兼备,其优势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34个省级单位中有_____个省、_____个自治区、_____个直辖市和_____个特别行政区 8、有两个简称的省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9、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口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 11、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人口东密稀疏的自然原因:东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国_____个民族,_____个少数民族,我国民族分布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3、藏族、回族、蒙古族、傣族、高山族的节日分别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14、丰富的海洋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海洋经济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产业。

地理区域及界线

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限 课型:新授编制:马平审核:吴治梅 班级:组别: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了解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并能在图上填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能在地图上认识秦岭、淮河并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使用说明】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10的内容及图片,在课文中圈划出重点、疑难点。然后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必须完成,探究提升部分有疑问做好标记)。【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学习重难点】填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自主学习】 1、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条件,区域可划分为区域、区域、 区域、区域等。 2、中国从自然区域上可分为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四大地理单元。 3、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探究提升】 任务一:看图5.5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上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A、地区 B、地区 C、地区 D、地区 ★2、读图说明区域界线及划分依据: C与其它地区之间界线大致沿山、山、山分布,划分的主导因素:。 B与A之间的界线与区和区界线相似,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 A和D之间的界线: --- 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任务二:看图5.6-5.10及教材P7、8文字,完成下列表格 【课堂延伸】 看地图册P7,完成下列各题: 1、秦岭——淮河主要穿过省、省、省、 省、省。秦岭的走向大致为,淮河的流向大致是。 2、目前,淮河大部分径流( ) A.直接注入东海 B.直接注入黄海 C.注入长江后入东海 D.注入长江后入黄海 【当堂检测】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年降水量线最接近 A、200mm B、400mm C、800mm D、1600mm 2 .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差异B、地形差异C、河流差异D、植被差异 3.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 A、青藏地区B、南方地区C、北方地区D、西北地区 4、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的走向是() 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5、秦岭与淮河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它们大致与我国的()吻合 ①1月份0℃等温线②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①④ 6、关于该地理界限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 该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 C. 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 D. 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7.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农业耕作制度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 土壤 D.气候 8、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 长江 B.黄河 C.秦岭—淮河一线 D.长城 9、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 是我国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 是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 是我国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10、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类型是() A.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草原 11、在下图中填写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以及秦岭、淮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