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2010环境统计年报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

目录

综述 (4)

1统计企业基本情况 (4)

1.1工业企业污染物治理情况 (4)

1.2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5)

2 废水 (5)

2.1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5)

2.2 各地区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8)

2.3 工业行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0)

2.4 七大流域接纳废水及污染治理情况 (13)

2.4.1接纳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情况 (13)

2.4.2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治理与投资情况 (15)

2.5 五大湖泊接纳废水及污染治理情况 (16)

2.5.1接纳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情况 (16)

2.5.2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治理与投资情况 (17)

2.6三峡库区接纳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情况 (17)

2.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区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9)

2.8入海陆源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9)

3废气 (21)

3.1废气及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1)

3.2各地区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4)

3.3工业行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6)

3.4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27)

4工业固体废物 (28)

4.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及利用情况 (28)

4.2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29)

4.3工业行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30)

4.4各地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情况 (30)

5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30)

5.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1)

5.2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 (31)

5.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 (32)

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 (32)

6.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32)

6.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 (33)

6.3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33)

6.4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34)

6.5工业氮氧化物排放达标率 (34)

6.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35)

7重点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35)

8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情况 (36)

9医院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36)

10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37)

10.1环保建议、提案 (37)

10.2环境信访 (37)

10.3环境法制 (37)

10.4机构建设 (38)

10.5环境科技 (38)

10.6环境监测 (39)

10.7自然生态保护 (39)

10.8环境影响评价 (40)

10.9“三同时”管理 (40)

10.10排污收费 (41)

10.11环境宣教 (41)

11全国辐射环境水平 (41)

11.1环境电离辐射水平 (42)

11.2核电厂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 (42)

11.3其它反应堆及核燃料循环设施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 (43)

11.4铀矿冶及伴生放射性矿周围环境电离辐射 (43)

11.5电磁辐射设施周围环境电磁辐射 (43)

综述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环境质量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上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上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上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上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上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1统计企业基本情况

2010年,发表调查了112799家工业企业,对其他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量按比率进行估算。

1.1工业企业污染物治理情况

发表调查的企业中,共有15635套废水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80332套废水治理设施,共投入运行费545.3亿元。共去除化学需氧量1415.4万吨,氨氮82.6万吨,石油类35.4万吨,挥发酚7.3万吨,氰化物0.7万吨。

企业在用的工业锅炉和炉窑数分别为8.5和8.3万台,共安装10227套废气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器,18.7万套废气治理设施(其中,脱硫设施26611套),投入运行费1054.5亿元。共去除二氧化硫3304.0万吨(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去除2231.3万吨),烟尘3894.1万吨,粉尘9501.7万吨。

1.2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2010年,调查工业企业中,共实施工业污染治理项目6597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2942个,废气治理项目2519个,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372个。当年竣工的项目数5866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2575个,废气治理项目2294个,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330个。

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总额为397.0亿元,其中,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30.1亿元,新增设计处理能力907.2万吨/日。工业废气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88.8亿元,新增设计处理能力29028万标立方米/时。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新增设计处理能力24.7万吨/日。

2 废水

2.1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废水排放情况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

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有所降低。

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7.0%;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高于上年。

自2001年以来,废水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始终呈增长趋势,而工业废水排放量近年来总体上稳中有降。

表1全国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

注:增长率指2010年与2009年相比,下同。

图1全国废水排放量年际对比

(2)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2010年,全国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5.1%。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4.9%。

“十一五”期间,全国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较2005年下降了12.5%,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总量减排任务。

图2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年际对比

(3)氨氮排放情况

2010年,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工业氨氮占氨氮排放总量的22.7%。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生活氨氮占氨氮排放总量的77.3%。

“十一五”期间,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和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工业氨氮排放量下降较快。

图3全国废水中氨氮排放量年际对比

(4)废水中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全国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排放量1.01万吨,比上年减少6.6%;挥发酚排放量966.0吨,比上年减少7.5%;氰化物排放量241.8吨,比上年减少3.4%。

工业废水中五项重金属(汞、镉、六价铬、铅、砷)排放量自“十一五”以来总体呈下降趋势。

表2全国废水中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单位:吨

(%)

图4工业废水中五项重金属历年排放趋势

2.2 各地区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各地区废水排放情况

2010年,废水排放量大于30亿吨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广西,6个省份废水排放总量为278.1亿吨,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45.1%。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是江苏,生活污水排放量最大的是广东,与上年相同。

图5各地区废水排放情况

(2)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四川、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和辽宁,10个省份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702.3万吨,占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56.7%。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的是广西,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的是广东。

图6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3)各地区氨氮排放情况

氨氮排放量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湖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湖北、辽宁、河北和广西,10个省份的氨氮排放量为66.3万吨,占全国氨氮排放量的55.1%。工业氨氮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生活氨氮排放量最大的是广东。

图7各地区氨氮排放情况

2.3 工业行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行业废水排放情况

2010年,在统计的39个工业行业中,废水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与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4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为109.1亿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废水排放量的51.5%。

图8工业行业废水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2)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与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4个行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19.5万吨,污染贡献率占60.0%。

表3重点行业化学需氧量污染贡献率变化趋势单位:%

注:污染贡献率指该行业某种污染物排放量与所有统计行业中此污染物排放总量之比下同。

因2002年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执行GB/T4754-2002,行业分类有所变化,故本表起始年份为2003年。

与2009年相比,2010年造纸与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及纺织业的污染贡献率均有所下降,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污染贡献率不降反升。2010年造纸与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三个行业的经济贡献率均变化不大,但纺织业经济贡献率下降较快。

(3)行业氨氮排放情况

2010年,氨氮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与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4个行业氨氮排放量为14.0万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氨氮排放量的56.9%。

图9 工业行业氨氮排放情况

(4)行业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重金属(汞、镉、六价铬、铅、砷)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及金属制品业,4个行业重金属排放量为291.9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排放量的84.6%。

图10 工业行业重金属排放情况

(5)行业石油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石油类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个行业石油类排放量为5725.9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石油类排放量的56.5%。

图11 工业行业石油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2.4 七大流域接纳废水及污染治理情况

2.4.1接纳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情况

2010年,辽河、海河、淮河、长江、黄河、松花江和珠江七大流域共有88608家工业企业纳入重点调查统计范围,占全部重点调查统计企业数的78.6%。

(1)废水

七大流域共接纳废水514.6亿吨,比上年增加6.7%,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83.4%;接纳工业废水190.3亿吨,比上年增加3.2%,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80.1%;接纳生活污水324.3亿吨,比上年增加8.8%,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量的85.4%。

表4七大流域废水及污染物接纳情况

注:从2004年起,本年报中松花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统计范围较往年有所扩大。其中,松花江流域包括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包括珠江流域和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

从2006年起,本年报中流域数据的汇总方法有所变化,流域规划所含区县的全部数据,不再沿用以前的按“排水去向”汇总数据的方法,汇总的区县数有所减少。以下湖泊数据同。

图12七大流域废水接纳情况

长江接纳的废水量占七大流域接纳总量的41.0%,列第一位;其次是珠江,占17.9%;第三位是海河,占12.8%。

(2)化学需氧量

七大流域接纳化学需氧量1025.3万吨,比上年降低2.7%,占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2.8%;接纳工业化学需氧量350.8万吨,比上年降低1.6%,占全国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0.7%;接纳生活化学需氧量674.5万吨,比上降低3.2%,占全国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4.0%。

图13七大流域化学需氧量接纳情况

(3)氨氮

七大流域接纳氨氮100.6万吨,比上年减少1.5%,占全国氨氮排放量的83.6%;接纳工业氨氮23.0万吨,比上年减少1.7%,占全国工业氨氮排放量的84.2%;接纳生活氨氮77.6万吨,与上年减少1.4%,占全国生活氨氮排放量的83.4%。

图14七大流域氨氮接纳情况

2.4.2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治理与投资情况

2010年,七大流域共有废水治理设施65093套,年运行费用446.2亿元,共去除化学需氧量1108.1万吨,氨氮63.5万吨,石油类31.0万吨,挥发酚6.7万吨,氰化物0.5万吨。

七大流域实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1935个,竣工1666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00.2亿元,占全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的77.0%。

七大流域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为510.6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1%。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2543座,比上年增加649座,共形成10633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生活污水242.8亿吨/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7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图15七大流域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情况

2.5 五大湖泊接纳废水及污染治理情况

2.5.1接纳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情况

2010年,滇池、巢湖、太湖、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重点调查统计企业7131家,接纳废水排放量45.8亿吨,比上年增加9.3%;其中工业废水21.8亿吨,比上年增加7.9%;生活污水24.0亿吨,比上年增加10.6%。接纳化学需氧量51.2万吨,比上年减少6.6%;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23.2万吨,比上年增加0.9%;生活化学需氧量28.0万吨,比上年减少11.9%。接纳氨氮4.4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氨氮1.2万吨,比上年减少14.3%;生活氨氮3.2万吨,比上年增加3.2%。

表5五大湖泊废水及污染物接纳情况

增长率(%)9.3 7.9 10.6 -6.6 0.9 -11.9 -2.2 -14.3 3.2

图16五大湖泊化学需氧量接纳情况

2.5.2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治理与投资情况

2010年,五大湖泊流域共有废水治理设施5735套,年运行费用37.5亿元,共去除化学需氧量107.7万吨、氨氮3.2万吨、石油类0.8万吨、挥发酚815.3吨、氰化物52.1吨。

五大湖泊流域工业废水施工治理项目数157个,竣工项目数140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占全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的4.7%。工业废水治理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能力24.4万吨/日。

图17 五大湖泊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情况

五大湖泊流域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为26.6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5%。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共281座,比上年增加13座,共形成1074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生活污水20.9亿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2个百分点。

2.6三峡库区接纳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情况

(1)废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重点调查了三峡库区(含库区、影响区及上游区共314个区县)11764家企业。

三峡库区共排放废水48.2亿吨,比上年减少3.8%。其中,工业废水16.1亿吨,比上年减少16.3%;生活污水32.1亿吨,比上年增加4.0%。

三峡库区排放化学需氧量为118.9万吨,比上年减少1.6%。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为36.2万吨,比上年减少1.6%;生活化学需氧量为82.7万吨,比上年减少1.6%。

三峡库区排放氨氮为10.6万吨,比上年增加0.7%。其中,工业氨氮为2.4万吨,比上年增加5.3%;生活氨氮为8.2万吨,比上年减少0.6%。

表6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图18三峡库区省市废水及化学需氧量排放构成情况

三峡库区排放废水量最大的是四川,其次为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化学需氧量排放最大的是四川,其次为重庆、贵州、云南、湖北。

(2)废水及污染物治理与投资情况

2010年,三峡地区工业废水治理施工项目数264个,竣工项目数231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占全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的8.6%。工业废水治理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能力52.8万吨/日。

三峡地区共处理工业废水33.3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4%。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338座,比上年增加98座,共形成897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生活污水22.8亿吨/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1.0%。

2.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区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6个地区的23个市(地级市)、105个县(县级市、县城和区)。

2010年,沿线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数8570家,排放工业废水21.5亿吨,排放工业化学需氧量35.1万吨、工业氨氮2.7万吨。沿线各地区工业废水平均排放达标率为97.4%。

沿线工业废水治理施工项目191个,竣工项目166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10.4亿元,新增工业废水治理能力135.1万吨/日。

沿线生活污水排放30.3亿吨,生活化学需氧量为55.1万吨,生活氨氮为7.8万吨。沿线地区统计了污水处理厂222座,污水处理能力1095万吨/日,处理生活污水量24.7亿吨。生活污水平均处理率为8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

2.8入海陆源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0年,入海陆源的统计范围为我国沿海11个地区的163个县(区、市)。四大海域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数为21539家,占全国重点调查统计工业企业数的19.1%。

表7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接纳情况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的废水排放总量为121.7亿吨,比上年增加11.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3.6亿吨,比上年增加 4.1%,占入海陆源废水排放总量的35.8%;直排入海的工业废水量为11.8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8.1亿吨,比上年增加15.9%,占入海陆源废水排放总量的64.2%。工业废水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东海,生活污水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南海。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173.0万吨,比上年增加1.1%。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55.6万吨,比上年增加6.7%,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32.1%;生活化学需氧量117.4万吨,比上年减少1.4%,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67.9%。工业化学需氧量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东海,生活化学需氧量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南海。

图19四大海域入海陆源废水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排放的氨氮16.8万吨,比上年增加1.2%。其中,工业氨氮为3.0万吨,比上年增加11.1%;生活氨氮为13.8万吨,比上年减少0.7%。工业氨氮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东海,生活氨氮接纳量最大的海域是南海。

图20四大海域入海陆源氨氮排放情况

四大海域入海陆源共有废水治理设施15727套,年运行费用98.6亿元,共去除化学需氧量296.5万吨,氨氮16.6万吨,石油类7.2万吨,挥发酚2929吨,氰化物1559吨。四大海域入海陆源工业废水治理施工项目数678个,竣工项目数613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22.7亿元,占全国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的17.5%。工业废水治理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能力130.9万吨/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