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 课程标准(临床医学)

人体解剖学 课程标准(临床医学)
人体解剖学 课程标准(临床医学)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围绕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人体解剖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课程总课时96学时,理论为68学时、实验为28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人体的分部和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

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以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

熟悉主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够指出重要的体表标志。

能确定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

能够明确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结构及毗邻,并能够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初步解释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现象。

(三)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不怕苦、不怕脏、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序号教学

项目

教学

任务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

设计

1 人体

解剖

学概

述人体解

剖学概

述、解

剖学姿

势及常

用方位

术语

l.掌握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2.熟悉人体结构的组成概况。

3.了解人体各系统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

系。

4.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1.明确常用解

剖学术语

以解

剖学

在医

学中

的地

位引

入。

1(理

论)

2 运动

系统骨与骨

连结和

肌学

一、运动系总论

1.熟悉人体骨的形态分类和结构。

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及年龄变化,

骨的发生、发育概况。

3.熟悉骨连结的类型,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

4.熟悉肌的形态、结构,辅助装置。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

1.掌握各部椎骨的基本形态。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及临床

意义,熟悉椎骨间各关节、韧带的位置、结构特

点。

3.熟悉胸廓的组成、形态特征及重要体表标志。。

4.熟悉脊柱的组成、形态特点、生理弯曲、功

能、运动方式及重要体表标志。

三、四肢骨及其连结

1.掌握四肢骨的组成、位置、形态结构及重要

的骨性标志。

2.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

关节、踝关节的构成、形态结构、运动。

3.掌握骨盆的构成、形态结构及重要的骨性标

志,了解大、小骨盆的分界线以及骨盆的性别差

异。

4.了解足弓的构成和意义。

四、颅骨及其连结

1.掌握颅骨组成。

2.掌握颅的各面观及重要的骨性标志。

3. 熟悉颅骨的连接。

4.了解新生儿颅骨特征及生后变化。

五、头颈肌

1.掌握胸锁乳突肌的起至和作用。

2.熟悉斜角肌间隙的位置及通行结构。

3.熟悉咀嚼肌的作用。

4.熟悉表情肌的作用。

六、躯干肌

1.明确椎间盘

的构成及临床

意义。

2.明确胸廓重

要的体表标志

的临床意义.

3.明确四肢骨

常用骨性标志

及易于骨折的

部位。

4.明确骨和关

节正常形态和

异常形态的区

别。

5. 明确女性骨

盆骨性标志在

产科学上的意

义,明确耻骨联

合的临床意义。

6.明确翼点的

位置及临床意

义。

1.展

示骨

骼的x

线片

及临

床应

用引

入。

2.展

示肌

肉运

动的

视频

和瘫

痪病

人的

视频

引入。

12

(理

论)

8(实

验)

1.掌握浅表主要胸肌、腹肌、背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2.熟悉膈的位置、形态、孔裂的位置及通过的结构。

七、四肢肌

1.掌握四肢主要肌的位置、名称及作用。

2.了解四肢肌的分群。7.明确胸锁乳突肌、斜角肌间隙、三角肌、臀大肌的临床意义。

3 内脏

总论内脏学

概况

1.熟悉内脏的概念。

2.了解内脏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结

构特点。

3.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明确胸、腹部标

志线及分区临

床意义。

0.5

(理

论)

4 消化

系统消化系

统的组

成、结

构及功

能。

一、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消化管

(一)口腔

1.掌握牙的分类、形态结构、牙式的描写。

2.掌握舌的形态结构,颏舌肌的作用。

3.熟悉口腔的组成和分部、大唾液腺的位置、

其导管的开口部位。

(二)咽

1.掌握咽的位置、形态结构、分部和交通。

2.了解咽淋巴环的位置、组成和功能意义。

(三)食管

1.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掌握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

(四)胃

1.掌握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体表投影。

2.了解胃壁的结构。

(五)小肠

1.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

2.熟悉空、回肠的位置、形态结构。

(六)大肠

1.熟悉大肠的分部、位置及其特征性结构。

2.掌握阑尾的位置、体表投影,寻找阑尾的标

志。

3.熟悉肛管的位置、形态结构。

三、消化腺

(一)肝

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及体表投影。

2.了解肝毗邻关系。

(二)肝外胆道

1.掌握胆囊的形态结构、位置和体表投影。

2.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

3.了解胆汁产生及其排出径路。

1.明确牙式、颏

舌肌的临床意

义。

2.明确咽的交

通及临床意义。

3.明确食管三

个生理性狭窄

的临床意义。

4.明确胃的位

置、体表投影及

胃窦的临床意

5.明确十二指

肠球部的临床

意义。

6.明确阑尾的

体表投影及临

床意义。

7.明确齿状线

的临床意义。

8.明确肝脏的

位置、体表投影

的临床意义。

9.明确胆囊体

表投影及临床

意义。

1.以

食物

的消

化、吸

收引

入。

2.适

当引

入消

化系

统各

器官

的生

理功

能及

常见

的疾

病。

5.5

(理

论)2

(实

验)

(三)胰

1.熟悉胰的形态、位置、功能及其导管开口。2.了解胰的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

5 呼吸

系统呼吸系

统的组

成、结

构及功

能。

一、呼吸管道

(一)鼻

1.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各窦

的形态特点。

2.熟悉鼻腔的形态结构。

(二)咽(见消化系统)

(三)喉

1.掌握喉的组成及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

2.熟悉喉腔的分部及结构特点。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1.掌握气管的形态结构、位置。

2.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二、肺

1.掌握肺的位置、形态结构、体表投影。

2. 掌握胸膜、胸膜腔的概念。掌握肋膈隐窝体

表投影。

3.了解肺段、纵隔的概念和意义。

1.明确鼻旁窦

的位置及开口。

2.明确上下呼

吸道的组成及

临床意义。

3.弹性圆锥的

临床意义。

4.明确左右主

支气管的特点

及临床意义。

5.明确肺的结

构、体表投影的

临床意义。

6.明确胸膜腔

结构特点及临

床意义。

1.以

呼吸

过程

入。

2.适

当引

入呼

吸系

统各

器官

的生

理功

能及

常见

的疾

病。

4(理

论)2

(实

验)

6 泌尿

系统泌尿系

统的组

成、结

构及功

能。

(一)肾

1.掌握肾的形态结构、位置、被膜及体表投影。

2.了解肾段的概念和意义,肾的泌尿作用。

(二)输尿管

1.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和分段。

2.掌握输尿管的三个狭窄部位。

(三)膀胱

1.熟悉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四)尿道

1.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开口位置。

2.男性尿道详见生殖系统。

1.明确肾区临

床意义。

2.明确输尿管

的狭窄的临床

意义。

3.明确膀胱三

角的临床意义。

4.明确女性尿

道特点及临床

意义。

以泌

尿系

统常

见疾

病表

现引

入。

4(理

论)1

(实

7 生殖

系统生殖系

统的组

成、结

构及功

能。

一、男性生殖系统

1.熟悉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结构。

2.熟悉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

3.掌握男性尿道的位置、分部及结构特点。

4.熟悉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点。

5.了解外生殖器形态结构。

二、女性生殖系统

1.掌握卵巢的位置、形态及固定装置。

2.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分部及结构特点。

3.掌握子宫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固定装置。

4.了解女阴的概况。

5. 了解会阴的概况。

1.明确男性、女

性计划生育结

扎部位。

2.明确男性尿

道特点及临床

意义。

3.明确前列腺

的临床意义。

4.明确子宫位

置、固定装置的

临床意义。

5.明确阴道后

穹隆的临床意

义。

以不

孕症

的发

病原

因引

入。

3(理

论)1

(实

8

腹膜腹膜的

组成、

结构及

功能。

1.掌握腹膜、腹膜腔的概念。

2.熟悉腹膜与脏器的位置关系。

3.熟悉腹膜形成的结构。

1.明确腹膜腔

的概念及临床

意义。

1(理

论)

9

循环

系统心血管

系统和

淋巴系

统的组

成、行

经及功

能特点

一、心血管系

(一)概述

1.熟悉小循环(肺循环)与大循环(体循环)的

循环途径和功能。

(二)心脏

1.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心脏内部结构,心

脏及其瓣膜的体表投影。

3.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

支及其分布。

5.了解心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大、中、小

静脉的行程和流注。

5.熟悉心包的结构。

(三)动脉

1.掌握主动脉的行径、分部、分支、分布及形成

结构。

2.掌握颈总动脉的行径、分支、分布及形成结构。

3.掌握上、下肢动脉的行径、分支及分布。

4.掌握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

脉、髂外动脉的行径、分支及分布。

5.掌握肺循环。

(四)静脉

1.掌握上、下腔静脉的组成、主要属支的行径、

收纳范围。

2.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肝门静脉与上、

下腔静脉间的交通。

3.掌握四肢主要浅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

位。

4.了解静脉的结构和特点。

二、淋巴系统

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身体9条淋巴干的组成、行程、收纳范围。

3.掌握浅表淋巴结的位置及功能。全身主要器

官周围的淋巴结群的位置、引流范围。

4.掌握胸导管的组成、行径及收纳范围,右淋

巴导管的组成、行径和收纳范围。

5.熟悉脾的形态、位置。

1.明确心脏体

表投影的临床

意义。

2.明确心脏内

防止血液逆流

的装置及其临

床意义。

3.明确冠状动

脉的临床意义。

4.明确主要动

脉的行径毗邻

关系及临床意

义。常用的压迫

止血点。

5.明确肺循环

的临床意义。

6.明确肝门静

脉与上、下腔静

脉交通的临床

意义。

7.明确四肢主

要浅静脉的临

床意义。

8.明确浅表淋

巴结的位置、收

集范围及临床

意义。

以循

环系

统常

见病

名引

入,提

示学

习要

点。

12

(理

论)6

(实

8 感觉

器视器和

前庭蜗

器的组

成、结

构及功

能。

一、视器

1.掌握眼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2.熟悉眼副器形态、结构特点。

二、前庭蜗器

1.熟悉耳的位置、分部、形态结构。

2.掌握鼓膜的位置、结构特点。

1.明确折光系

统结构特点及

临床意义。

2.明确幼儿咽

1.以

近视

眼发

生的

解剖

学基

4(理

论)2

(实

2.熟悉鼓室六个壁的主要形态结构及毗邻。

2.熟悉咽鼓管的位置、开口部位和作用。

4.熟悉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位置与功能。

6.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鼓管的临床意

义。

础引

入。

2.以

耳聋

发生

的解

剖学

原因

引入。

9 神经

系统神经系

统的组

成、结

构及功

能。

一、神经系统总论

1.熟悉神经系统的区分、组成、功能。

2.熟悉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基本组成。

3.掌握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的概念。

二、脊髓

1.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特点,脊髓节段与椎骨

的对应关系。

2.掌握脊髓的内部结构。

3.了解脊髓的功能及其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三、脑

(一)脑干

1.掌握脑干的位置、组成、外形。

2.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

4.掌握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性质及其与脑神

经的关系和功能。

5.掌握薄束核、楔束核位置、功能。了解红核、

黑质及其他非脑神经核的位置、功能。

6.掌握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

叉丘系的行径与功能。

7.了解外侧丘系、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功能。

8.了解脑干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二)小脑

1.熟悉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和功能分区。

2.了解小脑核的名称、位置。

3.了解小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

(三)间脑

1.熟悉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组成和位置。

2.熟悉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

(四)端脑

1. 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外形、分叶和各叶的

主要沟回。

2. 掌握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第I躯体运动区、

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语言中枢的位置。

3.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

4.掌握侧脑室的形态分部和各部的位置。

5.了解大脑半球白质纤维的分类。

6.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所通过的主要纤

1.明确脊髓节

段与椎骨对应

关系的临床意

义。

2.明确脑神经

核与脑神经的

关系。

3.明确小脑的

临床意义。

4.明确大脑半

球的分叶、主要

的沟回及功能

区的定位,内囊

的位置及临床

意义。

1.适

当引

入常

见神

经系

统病

例引

入。

20

(理

论)6

(实

验)

维束,了解其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7.了解嗅脑和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四、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1.掌握硬脊膜的结构特点、硬膜外隙的位置与临床意义。

2.了解脊髓蛛网膜、软脊膜的结构特点。掌握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终池的位置。

3.熟悉硬脑膜的结构特点及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4.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5.了解脑蛛网膜和软脑膜的结构特点。

(二)脊髓和脑的血管

1.了解脊髓的动脉和静脉。

2.掌握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行程

及其主要分支、分布。

3.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临床意义。

4.了解大脑浅、深静脉的回流。

(三)脑脊液及其循环

1.掌握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和循环途径。

五、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1.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2.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

3.掌握视觉传导通路,掌握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了解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视野变化。

4.了解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5.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

(二)运动传导通路

1.掌握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置。

2.掌握皮质脊髓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纤维交叉部位及其与下运动神经元联系的状况。

3.掌握皮质核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的管理。

4.熟悉锥体外系的概念。

5.了解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六、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

1.掌握脊神经的组成。

2.掌握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主要分支的走行和分布。

3.掌握胸神经感觉支在皮肤分布的节段性及其临床意义。

(二)脑神经

1.掌握12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分类、连接5.明确大脑动脉环的临床意义。

6.明确感觉传导通路的三级神经元的位置、交叉部位及纤维束的走行。

7.明确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区别。

8.明确主要脊神经损伤后的表现。

脑和进出颅的部位、主要分支的走行以及分布。

2.了解睫状神经节、蝶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概念。

(三)内脏神经

1.熟悉内脏感觉神经和躯体感觉神经在功能上的差别。

2.了解牵涉痛的概念。

3.熟悉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差别。

4.熟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9.明确主要脑神经损伤后表现。

10 内分

泌系

统内分泌

系统的

组成、

结构及

功能

1.熟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

体的形态和位置。

明确垂体、甲状

腺位置及临床

意义。

1(理

论)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根据本课程标准,选用优质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各教材的特点,从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取长补短;做到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一方面强调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另一方面还应注意与后续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延续性。

(二)教学建议

1.通过理论课讲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知识,使学生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具备基本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可选用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教学,授课时可通过播放一些视听教材,或自己制作一些精美课件展示人体形态结构,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过程中,适当联系一些临床知识,讲述某些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常见临床疾病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2.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在每次实验课上,先放相关教学录像,然后教师作简短的示教后,学生分组进行解剖操作,以获得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知识,熟悉一般的解剖操作技巧。

3.邀请临床一线专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专题讲座,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加深认识学习解剖课的重要性。通过临床医生的亲身体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考核方式

人体解剖学为临床医学专业考试课,根据课程标准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7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对标本结构的识别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

的30%。

实验人体解剖学试题A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06—07学年第一学期考试卷 课程:实验人体解剖学(本科)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专业:06社会体育班级:学号:0634041姓名: 一、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括 号内。 (本大题分3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30分) 1.常用来描述与空腔器官位置关系的方位是() A.上和下 B.前和后 C.内和外 D.内侧和外侧 E.深和浅 2.内有鼻旁窦的颅骨是() A.额骨 B.下颌骨 C.颞骨 D.顶骨 E.枕骨 3.属于颈椎特点的是() A.横突有肋凹 B. 1-6颈椎有横突孔 C.椎体高大 D.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E.以上都不是 4.肩关节() A.由锁骨的肩峰端和肱骨的肱骨头组成 B.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C.只能作外展运动 D.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E.是人体最稳定的关节 5.下列哪块肌肉属于髋肌的前群() A.髂腰肌 B.臀大肌 C.臀中肌 D.臀小肌 E.梨状肌 6.胆汁排放于十二指肠() A.上部 B.降部 C.水平部 D.升部 E.十二指肠空肠曲 7.通过肝门的结构不包括() A.肝固有动脉 B.肝左、右管 C.肝门静脉 D.神经和淋巴管 E.肝静脉

A.上鼻道 B.中鼻道 C.下鼻道 D.蝶筛隐窝 E.上、中鼻道均有开口 9.膀胱三角位于() A.膀胱尖 B.两侧输尿管开口与尿道内口之间 C.膀胱体的上部 D.膀胱颈 E.膀胱体的下部 10.产生精子的结构是() A.阴囊 B.精曲小管 C.精直小管 D.前列腺 E.精囊腺11.属于女性生殖腺的是() A.前庭大腺 B.卵巢 C.输卵管 D.子宫 E.乳腺 12.受精的部位通常在() A.子宫 B.阴道 C.输卵管子宫部 D.输卵管壶腹部 E.输卵管漏斗部13.右房室口有() A.主动脉瓣 B.肺动脉瓣 C.二尖瓣 D.三尖瓣 E.下腔静脉瓣14.下列哪条动脉不是颈外动脉的分支() A.甲状腺上动脉 B.甲状腺下动脉 C.面动脉 D.颞浅动脉 E.舌动脉 15.咬肌前缘能摸到搏动的动脉是() A.面动脉 B.舌动脉 C.上颌动脉 D.颞浅动脉 E.硬脑膜中动脉16.分布至胃底的动脉是() A.胃网膜左动脉 B.胃网膜右动脉 C.胃左动脉 D.胃右动脉 E.胃短动脉 17.关于大隐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起于足背静脉网内侧 B.起于足背静脉网外侧 C.经内踝后方 D.经外踝前方 E.注入股静脉前没有属支18.不通过胸导管回流的淋巴干是() A.左颈干 B.左腰干 C.右颈干 D.右腰干 E.肠干 19.眼的屈光系统不包括() A.角膜 B.虹膜 C.房水 D.玻璃体 E.晶状体 20.咽鼓管开口于鼓室的() A.前壁 B.后壁 C.内侧壁 D.外侧壁 E.下壁 21.颞横回是() A.躯体运动区 B.视区 C.躯体感觉区 D.听觉中枢 E.听觉性语言中枢 22.下列哪个不是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A.大脑镰 B.小脑幕 C.海绵窦 D.上矢状窦 E.筛窦23.肱骨体后面中份有一斜行的沟是() A.尺神经沟 B.结节间沟 C.桡神经沟 D.冠突窝 E.鹰嘴窝24.支配肱二头肌的神经是() A.肌皮神经 B.尺神经 C.桡神经 D.正中神经 E.腋神经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资料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 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 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 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孔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蝶窦 D. 筛窦中小房 E. 筛窦后小房 ( ) 、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6 以上都是 D. 筛窦中群 E. A. 上颌窦 B. 额窦 C. 筛窦前群( ) 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7、在直立姿势下, 以上都不对筛窦 E. D.额窦 B.蝶窦 C.上颌窦 A.( ) 、下列何骨属于长骨8 椎骨跟骨 E. B.舟骨 C.趾骨 D.A.第八肋骨(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9 .感觉器.内分泌系统 E.脉管系统C.免疫系统 DA.消化系统 B( ) 、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10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 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A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C E.胸椎横突有孔啊( ) 12、胸骨角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2肋间隙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肋E.两侧平对第3( ) 、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13 E.骶岬 D.骶角.骶管A.骶前孔 B.骶后孔 C( )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喙突 E.滑车切迹 BA.肩峰.肩胛冈C.肩胛下窝 D( ) 、桡神经沟位于15 股骨 C. D.胫骨 E.尺骨.肱骨A B.桡骨( ) 16、蝶窦开口于鼻前庭蝶筛隐窝中鼻道A.下鼻道 B. C.上鼻道 D. E.( ) 17、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筛窦中小房筛窦前小房额窦上颌窦A. B. C. D. E. 以上都是( )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2 名词解释 1.矢状面:指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4】 2.肘后三角:当肘关节前屈90度时,尺骨鹰嘴和肱骨内、外上髁三点连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后三角。【34】 3.扁桃体窝:在口咽侧壁上,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有一凹窝,称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92】 4.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稍后方,以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小球内含 有化学感受器。【156】 5.肺门:为肺内侧面中央的长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113】 6.虹膜角膜角:在眼球前房的周缘,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间隙称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201】 7.周围性瘫痪(软瘫):当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如前角运动细胞、脑躯体运动核、脊神经或脑神经损伤),由 于肌失去神经直接支配,出现肌体肌张力降低,松弛变软,反射弧中断,深、浅反射均消失,称周围性瘫痪或软瘫。【274】 8.内囊:是由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内囊损伤时,可引起“三 偏”综合症。【256】 9.麦克伯尼(McBureny)点:即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脐与左髂前上棘之间的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97】 10.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细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称为灰质。在大小脑表面的灰 质称皮质。【216】 11.正中矢状切面:即沿人体正中线所作的矢状切面。【4】 12.翼点:指在颞窝区内,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神经通过,骨折时,易引 起颅内血肿。【25】 13.Treitz韧带:即十二指肠悬肌,张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腹后壁之间;有悬吊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 亦作为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95】 14.心切迹:左肺前缘下半有一明显缺口,称心切迹。【113】 15.掌浅弓:尺动脉的终末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在手掌合成的弓形动脉,称为掌浅弓。【162】 16.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3.5mm处,有一黄色区域,称黄斑,为感光最敏感的部位。【200】 17.中枢性瘫痪(硬瘫):当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抑制作用,产生功能释 放,活动增强,表现为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瘫痪的肌呈痉挛状态,同时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称中枢性瘫痪或硬瘫。【274】 18.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很多小纤维束呈网状互相连结,其间的空隙,为蛛网膜下隙,其内流动有 脑脊液。【287】 19.乳糜池:在第12胸椎下缘到第1腰椎体的前面,又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梭形膨大的池,称乳糜池, 为胸导管的起始部。【186】 20.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包括:感觉器—感觉神经—反射中枢—运动神经—效应器。【216】 21.黄骨髓:骨髓的一种。含大量脂肪组织,呈黄色,无造血功能。【7】 22.齿状线:肛管内各肛瓣边缘和肛柱的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行线,称齿状线。此线是皮肤与粘膜的分界 线。【99】 23.声门裂:两侧声襞及两侧杓状软骨间的裂隙称声门裂,为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此裂前3/5为喉癌的好发部位, 后2/5为喉结核的好发部位。【110】 24.掌深弓: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162】 25.脉络丛:在脑室壁一定部位,软膜组织及毛细血管连同脑室壁上皮突入脑室腔内,形成脉络丛。脉络丛是产 生脑脊液的结构。【287】 26.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215】 27.隐神经:腰丛股神经的最长皮支,与大隐静脉伴行,向下分布于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的皮肤。【234】 28.小脑延髓池:位于小脑与延髓间。临床上有时在此做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287】 29.螺旋器(Corti器):位于内耳膜迷路蜗管下壁的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器。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其上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试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腓肠肌标本制备 二、实验原理 三、1、蛙或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的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兴奋过程以及骨骼肌收缩特点等。 2、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刺激可改变可兴奋细胞的膜电位差。膜电位减小时,细胞去极化,细胞兴奋;膜电位增大时,细胞超极化,细胞兴奋性被抑制。蘸有任氏液的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可产生沿锌片—活组织—铜片流向的电流对细胞产生刺激效应。 四、实验步骤 1、洗净实验动物→毁髓→剥制后肢→分离坐骨神经→游离腓肠肌→游离股骨头→标本检验→电刺激极性法则的验证 2、双毁髓 一只手握住牛蛙,使其背部向上。用拇指压住牛蛙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另一只 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下触划,触及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将毁髓针垂直刺入枕骨大孔。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内搅动,此时为单毁髓;将毁髓针退回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椎平行刺入椎管内捣毁脊髓,完成双毁髓。 3、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剥制后肢标本:轻提双毁髓蛙,自背面耻骨联合上方约1公分处横向剪断脊柱。轻轻托起后肢,看清坐骨神经位置,沿脊柱两侧横向切口剪断体壁,去除断口以上肢体和内脏放入污物缸。剥去后肢皮肤后放入任氏液中备用。(2)分离两后肢,一只用于剥制标本,一只放入任氏液中保存。(3)分离坐骨神经:将后肢标本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用蛙钉将标本固定在蛙板上。先在腹腔面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游离坐骨神经,然后在标本的背侧于股二头肌与半膜肌的肌肉缝内将坐骨神经与周边的结缔组织分离直到腘窝。(4)游离腓肠肌:同样用玻璃分针将腓肠肌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并在其跟腱处穿线、结扎;(5)分离股骨头:捏住股骨,剪去并刮净周围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 (6)检验标本:用手术镊轻提标本的脊椎片,再用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接触坐骨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轻提腓肠肌上的结扎线,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保存15-20分钟后进行实验。(7)电刺激的极性法则验证:用棉线在神经干中间部位进行结扎,以阻断神经传导兴奋的能力。用锌铜弓跨越结扎线刺激坐骨神经干。 五、注意事项 1、避免血液污染标本,压挤、损伤和用力牵拉标本,不可用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 2、在操作过程中,应给神经和肌肉滴加任氏液,防止表面干燥,以免影响标本的兴奋性。 3、标本制成后须放在任氏液中浸泡数分钟,使标本兴奋性稳定再开始实验效果会较好。 六、实验结果 通过任氏液浸泡,刺激后,看到肌肉有收缩的反应,调换电极进行刺激后也同样有收缩 反应。通过铜—锌与锌—铜的两种刺激比较后,铜—锌更强。 八、思考题 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自来水中还有例如氯离子、钙离子等许多离子,它们会影响细胞膜的点 位分布,最终就会影响到刺激反应现象的观察;另外自来水里有许多微生物如果它们附着与誓言材料上,也会影响实验效果的。 2、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答: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会损伤腓肠肌细胞膜,使肌肉中的神经收到过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名词解释(修改)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绪论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于机能关系的科学。 解剖学:主要是用解剖器械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又称巨视解剖学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和细胞学。 组织: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多种类型。每种组织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一般将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称为基本组织。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肝、肺、骨和肌等。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 PAS反映:糖经过碘酸(HIO4)氧化,出现醛基,成为多醛。多醛与无色品红结合,成为紫红色沉淀物,此反应称为过碘酸反应,简称PAS反应。PAS反应阳性的部位即表示有多糖存在。 前臂的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小腿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 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肢体接近躯干处,血管、神经等接近起始处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矢状轴(面),冠状轴(面),垂直轴(面)。见书P5 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组成,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可将核染色质染成蓝紫色。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将多种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或红色 第一章基本组织 1.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2.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外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细胞表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3.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并以分泌机能为主的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称腺。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由形状不同,高低不齐的一层细胞组成。细胞的底部均附于基膜上,但由于细胞的高低不同,胞核的位置也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光镜下形似复层上皮,实为单层上皮,故为假复层上皮。 4.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伸出的细长突起,长约5-10um,直径约0.2um ,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清楚可见。纤毛具有向一定方向节性摆动的能力。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6.连接复合体:根据细胞连接的结构和机能不同和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凡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连接结构连在一起,即称为连接复合体。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的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9.肌浆: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因此称为肌纤维。肌细胞胞质称为肌浆。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2.缝隙连接: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可供细胞间交换离子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和协调细胞功能等。缝隙连接还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13.外分泌腺:根据分泌腺的分泌物派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到其他器官或体表,如汗腺、胃腺和唾液腺等。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6.肥大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19.环层小体:又称帕奇尼小体。主要功能是感受压觉和触觉。 20.触觉小体:多见于手指,足趾掌面的真皮乳头内。主要功能是感受触觉。 21.运动终板:运动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并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终末与一条骨骼肌建立突触联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简称终板。 2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间孔:椎骨连接时,上位椎骨的椎上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 一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形隆起,在体表可触 之,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 ●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称为翼点。此处骨 质较为薄弱,易发生骨折,容易损伤内面的脑膜中动脉而发生颅内血肿。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 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 鞘共同组成。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 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 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 韧而富有弹性。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交点为标志。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 线。 ●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舌根和左、右腭舌弓共同围成。 ●肝门:肝脏脏面H形沟的横沟,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 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通过。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 基底部所围成,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声带:声壁内含有声韧带和声带肌,三者合称为声带。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 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肋膈隐窝:在肋胸膜与隔胸膜的转折处有一个肺下缘不能伸入其内的间 隙,称为肋膈隐窝。 ●纵膈: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是分隔左 右胸膜腔的间隔。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膈,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某些肾病患者,叩 击或触压此区可引起疼痛。 ●肾锥体:肾锥体是组成肾髓质的小管道,约有15~25个。肾锥体的基底 朝向肾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肾锥体的尖端称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肾柱: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属肾皮质。

正常人体解剖学期考重点总结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10121 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辩认人体形态结构。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突出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把课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需求。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心血管系统一9页word文档

医学笔记 人体解剖学 之 心血管系统 (一) 张桢 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 2011临床医学6班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描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1、心主要有心肌纤维构成,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 2、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导血离心的管道,从心室出发,反复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于毛细血管。 3、毛细血管是连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相互吻合成网几乎遍布于全身各处。 4、静脉是导血回心房的管道,起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变粗,最后注入心房。 二、血液循环 心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最后经毛细血管分布于全身组织,在此与器官的组织和细胞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后,在经静

脉返回心房。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止的流动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 (一)体循环(大循环) 体循环起自左心室,当心室收缩时,将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鲜红色动脉血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器官组织、细胞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后,血液变成含有较多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暗红色静脉血,在经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右心房。 (二)肺循环(小循环) 肺循环起自右心室,当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干,经其各级分支最后至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后,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是血液循环相互连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三、血管吻合 人体的血管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相通外,在动脉与动脉之间,静脉与静脉之间,甚至动脉与静脉之间,都可彼此借吻合支形成血管吻合。 动脉弓动脉网动静脉吻合 第二节心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为血液循环的动力部分。心有节律地搏动,从而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 一、心的位置与毗邻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 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24.尼氏小体:光镜下呈噬碱性的颗粒或小块。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和与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 25.神经纤维节(郎飞氏节):光镜下,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构成的。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与段之间的缩窄部位称郎飞节。 4.骨连接:是骨与骨间的连接装置,根据他的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纤维连接和滑膜关节连接两种形式。 5.关节:(滑膜关节连接,滑膜关节)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接。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教大,这种连接叫关节。 15.膈: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呈穹隆状。膈的周围是肌质部,中央为腱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1.体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或体循环。 2.肺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叫小循环或肺循环。 5.微循环:是指由微静脉到微动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等。

正常人体解剖学考试试卷与答案

人体解剖学复习题 一、A 型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关于椎骨一般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人共有31 块椎骨 B.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孔C. 椎体与椎弓之间围成椎间孔 D.椎弓伸出七个突起E. 以上都不是 2 、胸骨角正对 A.第二胸椎上缘B. 第二胸椎下缘C. 第三胸椎体 D. 第四胸椎体上缘E. 第四胸椎体下缘 3 、关于椎间盘的描叙,正确的是 A.共23 块,最上一个椎间盘位于 2 、3 颈椎之间B.位于脊柱胸段的椎间盘最厚C. 由外部的纤维层和部的髓质两部分组成 D. 因为后部比较薄,故临床多见向后脱出E.可以防止脊柱过度后伸 4 、有关股骨的描叙,不正确的是 A.是人体最长的骨B.长度约占身高的1/4 C.分为一体两端D. 股骨体后面有纵形骨嵴为粗线 E.股骨颈与体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的方形隆起为小转子 5、不参与围成骨盆下口的是 A.坐骨结节B.耻骨弓C.尾骨D.骶棘韧带E.骶结节韧带6、关于背阔肌的描叙正确的是 A.位于背上部B.起自全部胸椎和腰椎棘突C.位于背部浅层 D.止于肱骨大结节嵴E.收缩时可使肩关节旋后 7 、止于股骨大转子的是 A.髂腰肌B.股二头肌C.臀大肌D.臀中肌E.缝匠肌8 、具有屈膝屈髋作用的是 A. 缝匠肌B.股中间肌C. 股直肌D. 股侧肌E. 股外侧肌 9 、上消化道是指 A. 口腔到食管的一段B. 口腔到胃的一段C. 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D. 口腔到小肠的一段E. 口腔到空肠的一段 10、关于食管的描叙正确的是 A.长约25厘米,位于脊柱与气管的前面B.分为颈部和胸部 C.第一个狭窄距中切牙25 厘米 D.第二个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E.第三个狭窄第十二胸椎高度 11、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在腋中线处交 A.第6 肋B.第7 肋C.第8 肋D.第9 肋E.第10 肋12、在男性膀胱后方毗邻的结构中没有 A.精囊B.直肠C.输精管壶腹D.前列腺E.以上都不是13、关于前列腺的描叙错误的是 A.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B.分为底、体、尖三部分C.后方有纵行的前列腺沟D.通过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E.为成对的实质性脏器 14、心尖位于 A.左侧第5 肋间隙,锁骨中线侧2—3cm 处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高职护理专业 开设学期:第1学期 计划学时:84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就是依据高职护理专业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人员得培养目标,针对护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对知识、技能、素质得要求, 同时兼顾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需求与学生得可持续发展需要等因素而开设得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掌握人体各系统得组成,细胞、组织、器官得结构及功能,结构与功能融合统一,建立人体结构与功能得完整知识体系,为学习后续检验课程以及影像专业岗位实践起到非常重要得支撑作用。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就是护理专业得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就是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得一门必修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就是学习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各临床专业课得基础。 本课程就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得组成、器官得形态、结构、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器官与细胞得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在医学中1 /3以上得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得理论知识与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得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与救死扶伤得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得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与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得地位与作用。 (三)设计思路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围绕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及生理学教学过程, 主要采用阶段性"问题”教学模式,即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得提出问题阶段;以观察、试验、小组讨论为主得解决问题阶段;及以教师为主得问题总结、知识迁移阶段。并设置了学习情景,使学生首先知道要掌握哪些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与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得学习能力,形态与功能、理论与实践、局部与整体、进化与发展相联系得学习观点,严谨

2020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学分: 计划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高职针灸推拿 1.前言 1.1课程定位: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是针灸推拿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围绕针灸推拿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人体解剖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课程总课时96学时,理论为48学时、实验为48学时。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必须具备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具体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人体的组成和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和人体各 系统的器官组成。 2.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3.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 4.熟悉人体各系统和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 【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人体器官的观察方法,确认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 2.熟练掌握某些主要器官的体表投影;熟练掌握与专业有关的骨性、肌性和皮肤标志。 3.能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观察并理解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 【素质教育目标】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4.树立牢固的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病理学课程标准

《病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代码:120007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90学时学时分配:理论66学时、实验24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临床专业 一、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病理学是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的机制、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临床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即临床表现)以及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的一门学科。病理学长期以来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中的重要骨干基础学科之一,为临床医学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考科目。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诊断性质的学科,临床各科疾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宣判性诊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医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总体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具备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病理学的预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结合我院医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有关要求,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制定适合我院各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们在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架起起一座扎实的桥梁。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疾病共性或特性的总结,为了加强学员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要尽量联系具体疾病和临床常见病例,有助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同时病理学侧重疾病形态学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联系,病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在联系病例中讲活知识,使学生们学活知识,加深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把以前的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病例分析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融为一体,运用理实一体新的教学模式,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试

坐骨神经一一腓肠肌标本和腓肠肌标本制备 二、实验原理 三、1、蛙或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 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的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因此, 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兴奋过程以及骨骼肌收缩特点等。 2、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刺激可改变可兴奋细胞的膜电位差。膜电位减小时,细胞去极化,细胞兴奋;膜电位增大时,细胞超极化,细胞兴奋性被抑制。蘸有任氏液的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可产生沿锌片一活组织一铜片流向的电流对细胞产生刺激效应。 四、实验步骤 1、洗净实验动物→毁髓→剥制后肢→分离坐骨神经→游离腓肠肌→游离股骨头→标本检验→电刺激极性法则的验证 2、双毁髓 一只手握住牛蛙,使其背部向上。用拇指压住牛蛙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另一只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下触划,触及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将毁髓针垂直刺入枕骨大孔。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内搅动,此时为单毁髓;将毁髓针退回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椎平行刺入椎管内捣毁脊髓,完成双毁髓。 3、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剥制后肢标本:轻提双毁髓蛙,自背面耻骨联合上方约1公分处横向剪断脊柱。轻轻托起后肢,看清坐骨神经位置,沿脊柱两侧横向切口剪断体壁,去除断口以上肢体和内脏放入污物缸。剥去后肢皮肤后放入任氏液中备用。(2)分离两后肢,一只用于剥制标本,一只放入任氏液中保存。(3)分离坐骨神经:将后肢标本脊柱端 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用蛙钉将标本固定在蛙板上。先在腹腔面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游离坐骨 神经,然后在标本的背侧于股二头肌与半膜肌的肌肉缝内将坐骨神经与周边的结缔组织分离直到腘窝。(4)游离腓肠肌:同样用玻璃分针将腓肠肌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并在其跟腱处穿线、结扎;(5)分离股骨头:捏住股骨,剪去并刮净周围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6)检验标本:用手术镊轻提标本的脊椎片,再用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接触坐骨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轻提腓肠肌上的结扎线,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保存15-20分钟后进行实验。(7)电刺激的极性法则验证:用棉线在神经干中间部位进行结扎,以阻断神经传导兴奋的能力。用锌铜弓跨越结扎线刺激坐骨神经干。 五、注意事项 1、避免血液污染标本,压挤、损伤和用力牵拉标本,不可用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 2、在操作过程中,应给神经和肌肉滴加任氏液,防止表面干燥,以免影响标本的兴奋性。 3、标本制成后须放在任氏液中浸泡数分钟,使标本兴奋性稳定再开始实验效果会较好。 六、实验结果 通过任氏液浸泡,刺激后,看到肌肉有收缩的反应,调换电极进行刺激后也同样有收缩反应。通过铜一锌与锌一铜的两种刺激比较后,铜一锌更强。 八、思考题 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自来水中还有例如氯离子、钙离子等许多离子,它们会影响细胞膜的点位分布,最终就会影响到刺激反应现象的观察;另外自来水里有许多微生物如果它们附着与 誓言材料上,也会影响实验效果的。 2、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答: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会损伤腓肠肌细胞膜,使肌肉中的神经收到过度刺激,而过度兴奋最终失活,刺激时候就没有现象。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xx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蝶窦 D.筛xx小房 E.筛xx后小房 6、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额xx C.筛xx D.筛xx E.以上都是 7、在直立姿势下,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 ) A.额xx B.蝶窦 C.上颌窦 D.筛xx E.以上都不对

8、下列xx属于长骨( ) A.第八肋骨 B.舟骨 C.趾骨 D.跟骨 E.椎骨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 ) A.消化系统 B.脉管系统 C.免疫系统 D.内分泌系统E 10、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 C.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 E.胸椎横突有孔啊 12、胸骨角( ) 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 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2肋间隙 E.两侧平对第3肋 13、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 ) A.骶前孔 B.骶后孔 C.骶岬 D.骶角 E.骶管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 ) A.肩峰 B.肩胛冈 C.肩胛下窝 D.喙突 E.滑车切迹 15、桡神经沟位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