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压力测试的原则

银行压力测试的原则
银行压力测试的原则

有效压力测试实施及监管原则

以下建议针对大型及复杂性较高的银行。适用程度应与银行规模、银行复杂程度和其承受风险能力相匹配。银行要根据各自情况适当参考这些建议。

银行压力测试原则

压力测试使用和风险管理整合

1.压力测试应成为银行综合监管和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压力测试应是可控的,并且能影响适当管理层的决策,比如董事会和高级领导层的战略管理决策。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参与,对于测试的有效执行至关重要。

董事会对整个压力测试承担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负责测试的实施、管理和监督。由于很多压力测试的实践容易被委托,董事会在整体上的监管和高级管理层对压力测试程序的设计至关重要。这会有助于确保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过程中的参与。也会使压力测试效果最大化,特别是有关银行层面上的压力测试。选择理由及主要含义应向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书面解释,使他们意识到压力测试的局限性。(如关键基本假设,在何种程度上判断压力测试的影响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压力测试应促进董事会及风险经理对模型假设的坦率讨论。

高级管理层应清晰地表达银行的风险偏好,并了解压力事件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高级管理层应参与到潜在压力假定的鉴定,致力于消除风险策略。此外,他们还要考虑到有关他们银行可理解的、有文字记载的、可使用的、严重的假定。尤其是当这些测试暴露出弱点时,高级管理层对压力测试指导决策的支持相当重要。

一个压力测试程序应在整体上是可控的,并且要给合适管理层的决策过程提供帮助。例如董事会高级领导层的战略商务决策。压力测试应对一系列决策起到推动作用。特别是压力测试可用来设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暴漏限制。当制订长期规划时,压力测试也用来帮助评估战略选择。最重要的是,压力测试要为融进资金和流动性规划过程提供保障。

2.银行制定的压力测试应有助于风险的鉴定和控制,并为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提供补充,同时促进资本和流动性管理,加强内部和外部的沟通交流。

压力测试程序是一个以追求一系列目标(见下文)为目的的综合策略并通过一定范围内发起、发展、执行和应用过程来实现。因为压力测试不具有普遍使用性,在一定目标范围内,我们还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

为加强风险鉴定和控制,压力测试要应用在不同风险水平上的管理活动中。它包括个人、集体贷款交易下的风险管理,适用于资产组合风险管理、调整银行运作策略。尤其可以应用到现存或潜在银行层面上的风险集中里。

压力测试应为其他风险管理工具(如风险价值,经济资金)提供一定补充并且独立的风险视角。要基于复杂、定量的模型,并用到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关系,补充风险管理方法。特别是测试中一组特定资产的测试结果可以给可靠性数据模型提供有效信息,比如决定风险价值的数据模型。

重要的是,由于测试允许对从未发生过的突变情景进行模拟,它应被用来评估各模型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反应的稳健性。特别是,适当的测试会对新产品的预测风险特征产生质疑。这些新产品缺少历史数据,而且没有经历过压力期间。用户也应模拟压力假定,在这些假定和最近的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了植入模型统计关系的崩溃。运用这些不同的测试有助于探测弱势,比如未经鉴别风险集中,或者可威胁银行生存的风险间潜在的相互作用。但如果纯粹依赖于历史统计数据上的风险管理工具,这些作用就会消失。

压力测试应成为ICAAP(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的重要部分。ICAAP规定银行要进行缜密的,立足长远的测试,它能鉴别严重的事件或对银行有不良影响的市场条件变动。测试也是一个能鉴别、测量、控制资金流动性风险的集中工具。特别是当同时遇到银行和市场规模

压力事件时,可以用来评估银行流动性概况和流动性缓冲充足率。

压力测试应在银行内的风险交流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不同于纯粹的统计数据模型,合理的未来远期假设更易于理解并且有助于弱势评估及潜在对立行动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评估。压力测试也在与监管者外部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提供内部的、监管自己流动性评估的支持。银行也愿意主动公开压力测试的结果,来使市场更好的理解它的风险概况和管理。如果一个银行主动公开测试结果,它也愿意提供相关信息来得到第三方的帮助。这一支持信息可包括任何主要压力测试的限制、潜在假设、所用方法和测试影响的评估。

3.压力测试应充分考虑多方观点,并涵盖不同测试角度和技术手段。

相关压力事件的鉴定,合理模型方法的应用和合理运用压力测试结果都需要银行内不同高级专家间的协作,比如风险控制专家,经济学家,企业管理者和交易者。测试会确保所有相关专家的意见得到考虑和采纳,特别是对于银行层面的压力测试。负责测试的部门应组织专家间适当的对话,质询他们的意见,检查他们执行测试的连贯性,决定测试的设计及实施,确保可利用性,准确性,理解性和易处理性之间的平衡。

银行应运用多层视角和技术手段覆盖压力测试范围。这些包括定量和定性技术来支持和补充模型的运用,并且将压力测试从简单的基于特定风险因素变动的敏感度分析拓展到一个复杂程度更高的测试,以便对考虑到有风险操控着之间互动的资产组合进行重新定价。一些压力测试应该进行周期性测验,同时压力测试程序也应允许临时测试。

当特定数据和参数收到冲击时,敏感度分析大致用来评估运用定量方法的产出。多数情况下,敏感度分析涉及变动数据或参数,而不将其与潜在事件或真实产出相联系。比如说,一份敏感度测试要探求股票价格不同的下跌幅度(比如10%,20%,30%)或一系列利率增长(比如100,200,300个基点)。尽管参考往期面对压力时的极值,敏感度分析也应包括假想极值来确保诸多可能性的存在。在一些情况下,同时进行几个因素的假定分析很有帮助,因为单个的简单测试数据不会显示出它们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当相互作用复杂且不明确时)。比如说,假定可以评估受联合影响的,并来自于一个信用资本模型相关参数违约率和同变化突变的信用风险需求。

敏感度和假定分析对揭露定量方法效果是否与最初的期望相同有进一步作用。例如人们可以核对一个当极值被采用时线性关系是否继续成立的假设。如果分析结果表明,特定的模型不稳定或者当有极值出现时与原先估计的不一样时,管理层就会考虑重新构架模型,修改相关参数或者至少对模型结果的精确性持谨慎态度。最后,因为模型会过时,而且各变量间的关系也会随着时间改变,敏感度和假定分析应该定期进行(而不是仅在模型开发期)。4.银行应该制定压力测试相关的书面政策,测试的执行应当记载归档。

压力测试程序应当在内部程序和政策监督下进行,相关文件要归档。

与银行层面有关的压力测试特别要文字归档,以下方面需要提供细节:

(1)压力测试的类型,测试各部分的主要目的。

(2)不同类型和目的的压力测试的进行频率。

(3)测试各部分的详细方法,包括相关情景的定义和专家裁判的作用。

(4)基于不同类型、目的和测试的结果得出的补救方案,包括压力情景下有效行动的可行性评估。

但文件规范不应妨碍银行进行灵活性的自主测试,因为由于银行性质,这些测试需要尽快完成,并且能针对已出现的风险问题。

银行需记载每一个压力测试的假设及基本元素。这些应包括潜在选定假设和测试结果对于假定变动范围和严格性评估的判断和理由。这种基本假设的评估应该有规律或者在外部条件变化时进行。而且,银行应记载相关评估的结果。

5.银行应该具备合适健全的基础设施系统,以便在一定间隔尺度下,灵活适应各种变化中

的压力测试。

根据比例原则,银行应具备灵活合理的基础设施和适当质量的间隔尺度数据,使得银行能定期、及时地汇总其针对某一特定风险、产品、交易对手的公开程度,并根据需要的新假定提供修改方法。

同时,这一基础设施应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在压力时期满足银行在银行水平对特定风险进行特定或临时性压力测试。系统灵活性对处理客户化及变化中的压力测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集中相对风险和银行范围内揭示。

6.银行应定期对压力测试的基本框架进行改进,应对压力测试程序的重要性以及个别重要组成的强健性进行定期评估。

给定裁决的重要性及突变强度,压力测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可以定性、定量地评估:

(1)程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文件记载

(3)发展情况

(4)系统实施

(5)管理监督

(6)数据质量

(7)测试使用的假设

定量过程还应瞄准银行内外其他压力测试。

因为压力测试的发展和维持过程经常包含判断性和专业决策(如将被测试的假设,压力校准等),诸如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等独立控制功能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压力测试方法和假定情景选择

7.压力测试应涵盖不同商业领域和风险水平,比如银行水平。银行应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对压力测试活动各方面进行整合,以便全面衡量整个银行水平的风险。

压力测试应该包括一个全面、连贯的产品管理和特定实体视角。运用适应目的的间隔水平,应监测到所有相关风险因素突变带来的影响,并考虑到它们的内在联系。

银行业应用压力测试来鉴别、监管和控制风险集中。为了足够控制风险集中,假设需要在银行层面上,并且易于理解,涵盖资产平衡表及失衡表、可能和不可能发生的风险,不论契约的本质。然后,压力测试还可鉴定可影响银行对风险集中而暴漏的市场条件潜在的变化。

压力测试的影响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评估。具体方法要参照测试具体的目的、风险及被分析资产组合和测试下的特殊议题。一系列方法需要表达对影响足够的理解。典型方法有:资产价值

会计利润和损失

经济利润和损失

管理资本或风险权重资产

经济资本需求

流动性和资金缺口

在银行水平上开发一致性的压力测试假定任务艰巨,因为不同资产组合的风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例如,得到一致的市场假定和信用风险并不直接,因为不管信用风险是否需要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市场风险都在快速成形。然而,为了有效的质询商业模型并促进决策过程,各种假定需要对资产组合和时间区间内的关联风险本质做出评估。在这点上,一个相关层面为流动相关条件作为决定测试在最终结果中的作用。

8.压力测试应涵盖多种假设,包括未来远期假设,并要考虑到系统间的交互联系和反馈效应。

一个有效的压力测试应包含一系列事件和不同严重程度的假设。这样做可以加深管理层对弱势、还有非线性损失影响的理解。测试还应具有灵活性及创新性,这样才能更好的鉴定隐藏的弱势。一个创新的失败可以导致极端事件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的低估,或者对银行承受力的错误判断。

压力测试的程序应包含预期的未来远期假设,以对其引入资产组合变化、新信息及出现风险可能性的变化,这些都无法从历史风险管理中找到。预期假设的复杂性要求我们结合知识和组织内专家建议。这些假定需要基于高级管理层的对话和判断。值得挑战的是要在银行的不同层面上,用一种高产出的方式来促进讨论和信息利用。

一个合适的压力测试框架应包含一个较广范围内的假设,这些假设包含不同间隔时期、不同水平的风险。这些测试包括银行水平上、产品管理、特定实体的压力测试。一些压力假设应该针对银行层面上涉及银行资金状况等严重事件的影响,并允许银行估计其针对这些事件进行反映的能力。总的来说,在相关经济和金融条件下,压力假设应反映特别领域中的实体性,以及面对变化时所产生的弱势。

金融危机证实了事前预测压力事件是有问题的。统计数据关系在压力条件下面临崩溃。就这点而言,金融危机强调了在用未来远期眼光定义相关假设时,适当采取专家判断的重要性。

依靠暴漏分析风险特性,压力测试应该包含不同的时间范围,并明确压力测试是否具有战略战术上的功用。一个以风险管理为目的的压力测试的开端就体现了特定资产组合和潜在暴露流动性范围的风险管理。但是,因为流动性条件会在压力下迅速改变,我们需要给与比现在更长的时间段。银行也应评估衰退型假定的影响,比如它们在长时间范围内通过一种媒介的反应能力。当压力测试时间变长时,银行应注意所做的假设会越来越重要。银行也应考虑在压力测试中引入反馈效应和具体银行、市场范围的反应。

当分析一系列宏观和金融突变的潜在影响时,银行需要考虑到系统范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效应。最近的事件证明了这些效应会从单独的压力事件转变成威胁力更大的全球性危机。因为这些事件很少发生,我们不会从历史数据中得到关于风险管理的启示。有了专家判断的帮助,压力测试就能在反复的过程中减少缺陷,提高风险定义能力。

9.压力测试应关注不同严重程度的测试,包括对来源于数额或名誉上巨大损失事件的测试。同时压力测试可以判断出哪种情景会挑战银行的生存能力,因此揭露隐藏风险和风险间影响。

根据比例原则,压力测试应涉及会危及到自身的细节商业方面和事件。这些事件都是能使银行遭受经济损失或影响银行声誉的事件。

反向压力测试以一个已知的测试结果为开端(比如破坏管理资本比率,流动性和破产),然后追寻怎样的事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作为整个压力测试程序的一部分,涉及到可能导致银行破产的极端假定很重要(如威胁到整个银行生存能力的压力事件)。对于一个大型复杂银行,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高级管理层的介入,以及要覆盖银行内所有重要的风险领域。

一个反向压力测试需要银行考虑到超出寻常模式的假定,这些假定会导致事件的连带性并具有系统性意义和暗示。再者,反向压力测试还有重要的定性和定量作用,比如可以告知高级管理层对弱势的评估。比如说,一个拥有复杂结构信用产品的银行会询问什么样的假定会向金融危机一样,导致大面积损失。有了这样的假定,银行就可以分析它的保值策略,并会评估这个策略是否会在市场流动性差及对手信用风险提升时依然强健。有了适当的判断,这种类型的压力测试可以显示出隐藏的弱势及保值策略或其他反应行动的不一致性。

在金融危机之前,这种分析不会被重视,因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银行表示需要检验和评估处理相关事件的工作进行。一些银行已经表示运用该压力测试来鉴定风险集中

和弱势已经取得了成功。一个好的反向压力测试也包含了足够的诊断支持来调查未来潜在风险的缘由。

真正从该测试受益的领域正是那些在传统风险管理模型中显示出较高风险回报率的,或者是新产品和未经历过严重影响的新市场,还有流动性较差的双向市场。

10. 作为整个压力测试的一部分,银行应注重考察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同步压力,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减少对风险暴露评估的影响。

资金和资产市场应紧密的相互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压力期。近期的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个观点,它会严重影响个体银行的金融状况,影响系统的稳定性。银行并没有在风险管理方法中将资产和资金流动性联系到一起。

银行应该通过不同风险因素间交互关系来加强压力测试,如对特定资产的价格冲击、相关资产流动性的枯竭、可能的重大损失、保证要求下的流动性增强、接受受冲击资产、减少抵押或非抵押市场的资金进入

具体关注的领域

以下给银行的建议主要是风险消除的特定方面和金融危机中所突出的风险转移。11.风险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应系统地进行检验。

压力测试应该完善风险消除的良好发展。在市场不能完全运作或很多机构同时采取相似的风险消除策略时,应有效地、系统化地评估诸多风险消除技术的表现,例如保值、净额结算,和担保技术。

12.压力测试应明确包含复杂的定制产品,如证券化资产暴露风险。对于证券化资产的压力测试应考虑其标的资产、对系统性市场因素的风险暴露、相关契约协议、潜在变动、杠杆影响,特别是当它与发行结构中的次级水平有关时。

因为依赖了来自外部的信用评级或参照了运用该评级的相关产品的风险差异,如公司债券,银行错误的估计了一些产品的风险(如担保债务凭证)。在极其严重的危机下,这样的方式不会发现那些复杂的、结构性很强产品的风险。因此,银行需要需要在压力测试中囊括所有与潜在资产池、它们对市场条件的依赖程度、复杂的合约安排及次级水平导致的影响的相关信息。

13.银行的压力测试应包括管道和仓库风险的测试,不论其是否有被证券化的可能。

在与保险、证券化进程有关的管道和仓库风险管理风险中,压力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论问题出在银行还是市场压力上,一旦银行不能够进入证券化市场,很多与管道和仓库暴露相关的风险就会产生。因此,不管管道暴露是否被证券化,银行都应将类似的暴露涵盖在常规压力测试中。

14.银行应改进其压力测试方法,以准确捕捉信誉风险的影响。在压力测试中应有效整合资产负债表和其他相关实体的风险。

为减少商誉溢出效应、维持市场信心,银行应建立信誉风险影响办法,特别是信用、流动性和市场风险方面。比如说,一个银行应该在其测试中包含非契约式负债平衡表的暴露来决定其在以上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

银行应谨慎地评估与结构性信用证券相关的负债表承诺风险,并且考虑到信誉问题,需要评估资产纳入平衡表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一压力测试程序中,银行应涵盖假定来评估与其自身金融流动性、监管资金状况有关手段的规模和可靠性。这些分析包括结构性分析、偿付能力、流动性和其他风险议题,包括协议和突变的影响。

15.考虑到特定资产对特定资产类别的漏洞和市场波动,以及在评估与风险消除技术相关的潜在错误风险中,银行应加强对高杠杆交易对手的压力测试。

银行可能会对融资对手产生较大暴露,包括对冲基金、金融保证,以及可能会对特定

资产类型和市场变动产生暴露的投资银行和衍生品对手。在正常的条件下,这些暴露非常安全,因为他们被零收益或小额净暴露的担保和协议所保证。但是,在严重的市场动荡中,这些暴露会激增,这些对手潜在的声誉相关会出现。银行应加强与这些对手相关的压力测试,以便足够地捕捉相关风险。

监管准则

16.监管当局应对银行的压力测试制定规范而全面的评估。

监管者应评估因银行有效压力测试的行为,包括《银行压力测试原则》中的各方面。

监管当局应该确认高层管理者在压力测试中的参与活动,并要求银行定期提交压力测试的阶段性结果。监管者要评估压力测试分析是如何影响不同管理层的决策制定的,如董事会和高级领导层的战略决策。

监管者应证实压力测试形成了ICAAP(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和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的一部分。监管者也应证明为了鉴定可能严重影响银行存活能力的严峻事件,银行投入了足够的资源来制订明确的程序来着手缜密的、针对未来的压力测试。监管者应该与高级管理层进行经常性交流,探讨关于双方在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弱势以及针对银行操作和模型威胁方面的意见。

17.当压力测试中出现材料缺陷,或者在决策并未充分考虑测试结果时,监管当局须进行管理调整以便正确操作。

在对银行压力测试程序进行有效评估时,监管者应鉴定相关弱势。监管者也应浏览有关测试结果的重要假设,并在显存和潜在的市场条件变动下对它们进行验证。监管者还要监管银行如何运用测试结果从而影响决策。当评估显示出具体的缺陷时,监管者当要求银行拟出正确措施的细节。

补就行动的程度范围应考虑到潜在压力事件的范围和可能性,而且应与测试结果的严重程度、大体风险管理框架及其他限制或消除风险的政策相匹配。

监管当局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界限的审查

风险缓解的技术手段的来源

针对特定区域、城市、领域和组合风险暴露的减少

银行政策的修订,如与资金充足率相关的政策

补救措施的完善

18.监管当局应对压力测试中银行水平假设的范围和严重度进行评估,必要时可提出异议。在特定资产组合或参数方面,监管当局可要求银行用特定假设或银行生存受到威胁时的极端假设进行敏感度分析(反向压力测试假设)。

当压力测试的结果影响很小或风险消除措施不可行时,监管当局应对银行的压力测试方法提出质疑。

监管当局应该确保银行在不同组织层面下进行合理的敏感度分析。他们需要确定银行的敏感度分析是缜密的。它包括了不同类型的测试,并为了参数数据引入了极值(从适值到极值)。在这样的评估下,监管者应监督银行是否恰当运用敏感性测试的结果、与组织内部分享结果(如风险经理和高管)、适当的针对结果作出相应行动。(如若敏感度测试结果显示出较大负面结果或模型存在缺陷时)

监管者需评估选择的假设是否与银行的风险偏好相一致。监管方应确定银行所选定的假定适合其自身风险概况和运行,并明确存在一个严重、稳定的衰退期。这些假定也应该包括金融动荡时期,或市场流动性突变。

监管部门可让银行评估银行所能承受的相关假定,或让银行针对特殊业务来检测假定情

景,亦或评估可能导致重大战略或声誉风险事件的可行性。

19.在巴塞尔2的框架下的监管程序协定中(Pillar 2),监管当局应对银行的测试结果进行检查,作为银行内部资本评估和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管审查,特别是在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评估中,监管当局应充分考虑未来远期压力测试的结果。

监管当局应该检查银行在逆向情景下的未来资本资源和资本需求。监管者尤其要检验未来远期压力测试的结果,并把其当做资本充足率评估的监督。监管者要针对一系列资本比率来评估压力条件下的资本充足率,这些比率包括监管比率,和基于银行内部对资本资源定义的比率。

当市场不景气或存在扩张性市场动荡时,监管当局应充分考虑到银行间资本流动性的下降。监管者也要考虑到,即便是一个运行状况稳健的银行,在面临危机时也难能以合理价格筹集资金。

监管当局应该评估银行根据测试结果设定的补救措施是否可行,特别是这些措施是否在压力下依然可行,且机构是否愿意实施其补救措施。

根据这一回顾,监管者会愿意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要求银行提高基于Pillar 1中最低资金水平要求,以便确保经济萧条期的最低资金限额标准。

监管者还应该检验银行在动荡期的流动率需求,并考虑该时期的流动资产缓冲充足率。此外,监管者还应确保银行对测试结果的运用,比如银行对流动性的考虑是否充分,高层管理是否就此作用进行讨论。在面对缺陷时,需要确保管理层作出恰当回应,比如提高银行的流动性缓冲率,降低流动性风险,以及加强针对突发事件准备基金的计划。更多与流动性风险相关的细节请参阅巴塞尔委员会的《合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

20.基于普通假设,监管当局应进行压力测试练习。

监管者要考虑到补充监管压力测试练习,这些测试要基于银行裁决下的共同假定。他们应保证银行间针对这些测试的范围以及这些测试对压力测试程序补充的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理解。这些可用在针对不同层面评估银行间风险。(从资产组合水平到银行水平上的暴露)通过监管决定的压力假定可以增强监管部门和银行对特定压力事项影响的评估。这类压力测试可以弥补银行自身的测试程序,并且对有足够测试程序的银行来说,这些测试的执行也绝不会造成任何问题。但是,监管压力测试对银行来说还不够。监管人员应该很清楚,这类测试并不能替代银行自己设计的压力测试,因为通常的监管假定并不是为个别银行所量身定做的。

21.监管当局应与其他公共机构和企业进行建设性对话,以有效识别系统弱势。监管当局也应当具备评估银行压力测试的能力和技术。

监管者应同其他公共部门和行业一起就压力测试进行对话。在讨论中,假定会显示,系统性互动会具体化。一个富有建设性、系统性的对话能帮助金融界理解银行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如何导致金融动荡的,以及系统弱势的具体化情形。

监管当局在模型量化过程中,应该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以审核银行内部的压力测试,并有能力评估压力测试的范围和程度,以形成在行为反应、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和反馈影响等方面的判断。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第四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贯彻执行。 (二)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记录、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五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全覆盖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二)制衡性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三)审慎性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的理念,设立机构或开办业务均应坚持内控优先。 (四)相匹配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产品复杂程度、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强化内部控制保障,持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1-2] 第二章内部控制职责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组成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治理和组织架构。 第八条董事会负责保证商业银行建立并实施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商业银行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审慎经营;负责明确设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保证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 的风险控制措施;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九条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履行内部控制职责。 第十条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决策;负责根据董事会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制定系统化的制

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XX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压力测试的组织架构和职责 第三章压力测试流程 第四章压力测试频率 第五章压力测试文档要求 则附第六章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与依据)为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建立中国XX银行(以下简称“XX银行”)压力测试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压力测试工作质量和效率,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XX银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它是通过测算银行遇到假定的压力事件时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单个资产组合、单个银行或者银行集团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的过程。 第三条(对象分类)压力测试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操作风险压力测试以及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等。 第四条(方法分类)压力测试的通行方法包括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 第五条(测试目的)压力测试的目的与作用 (一)压力测试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分析潜在的压力因素及对业务的敏感性,量化分析压力情景下压力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评估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类压力情景下的风险承担水平,提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二)压力测试作为有效的沟通工具,为董事会和高管层提帮助全行理解压力事件对其供更全面的风险信息以及决策依据, 经营产生的潜在威胁,形成供董事会和高管层讨论并决定实施的应对措施,建立一整套基于压力测试的应对机制,提高银行应对极端事件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压力测试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有助于评估银行盈利及资本充足性方面抵御受压情况的能力,验证风险限额和资本分配的有效性,从而优化并检验经济资本配置(四)压力测试作为风险计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评级体系形成有效补充,进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度量银行所承受的风险,满足新资本协议和外部监管机构要求。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完整版)(2020090308050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的通知 -银监发〔2005〕88 号2005 年12 月30 日 各银监局: 现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内部指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内部指引》于2006年1月1日起试行,对于各类商业银行2005年度的评级,仍然沿用原来的风险评级办法。 二、试行阶段,需要对定量指标的选择、权重系数的设定、标准值和分值区间的设置 进行更加充分的数据测试,必要时对有关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及其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各项评价标准在打分”体系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请各银监局认真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报告银监会。 三、《内部指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评价方法,其中定性因素的评价是难点,对于评级人员要求较高,评级人员须具备良好的监管业务素质和丰富的监管工作经验, 并且充分了解和熟悉监管评级的所有要素以及评级原理和方法,能够依据定性评价因素及其 细化的评价标准对银行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预测和判断评价。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 经验、收集评级信息的情况、对监管评级的理解和认识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造成评级尺度 不一,严重影响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因此,请各银监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相关 培训工作,确保《内部指引》的顺利实施。 四、监管评级有效的推行和使用,还有赖于规范的评级程序和工作制度。因此, 《内 部指引》规定了严密规范的评级操作规程和清晰明确的职责分工,请各银监局结合银监会监 管业务流程再造和监管资源整合等工作,严格按照监管评级的流程和职责分工做好评级工 作,以确保评级工作质量。 五、按照“ 1104工程”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规划,《内部指引》试行后,银监会 将据此开发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子系统”,实现定量指标评价的自动化,定性因素评价的规范化,并通过该系统对评级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提高评级工作的效率。 六、各级监管机构及其参与评级工作的监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防止监管评级结果的误用和滥用。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为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体系,实现对商业银行的持续监管、分类监管和风 险预警;为推行同质同类银行比较和差别监管模式,逐步统一同质同类银行的监管标准,进一步规范监管评级工作,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现行的评级体系进行整合、修订和完善,依据我国现行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借鉴国际通用的 骆驼(CAMEL )评级体系”,广泛吸收英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地区监管机构关于监管评级的良好做法,并充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制定本指引。 一、功能 (一)有利于监管机构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评级建立了 一个对银行机构的风险和经营状况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一系列分析银行风险的方法与标准,旨在帮助监管机构及时识别、判断银行的风险状况和严重程度。 (二)有利于监管机构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监管评级通过对商业银行主

[实用参考]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doc

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风险管理能力,及时识别和计量在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银行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第三条压力测试能够帮助本行充分了解潜在风险因素与本行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本行的风险状况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形成供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讨论并决定实施的应对措施,预防极端事件可能对本行带来的冲击。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部牵头负责管理和协调本行的压力测试工作。并负责本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压力测试组织实施工作。包括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方法选择、压力测试情景设定、 优质参考文档

压力测试程序实施等。 第五条本行财务会计部负责本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组织实施工作。包括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方法选择、压力测试情景设定、压力测试程序实施等。 第三章压力测试方法 第六条压力测试包括敏感性测试和情景测试等具体方法。敏感性测试旨在测量单个重要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因素,由于假设变动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情景测试是假设分析多个风险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以及某些极端不利事件发生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 第七条根据本行业务发展、风险状况和某项压力测试具体内容的复杂程度,确定不同的测试方法,包括选择复杂模型、根据经验做出合理的判断。本行应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压力测试技术手段,提高压力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第四章压力测试情景 第八条压力测试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内容。压力测试中,应考虑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 优质参考文档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摘要:现代社会商业银行的发展相当迅速,并且商业银行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文章在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一个机构内部为达到一定的经营目的,通过有效的制度、方法和程序,对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种业务进行的动态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当前,在国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也正进行着自己的改革,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外部的竞争压力导致经营风险增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也就相应的越来越复杂多样。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受利益的驱动,重业务发展,轻内部控制,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2、业务操作层面的事故难以杜绝 操作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处理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因业务数量、强度及对业务的熟练程度等因素而导致的在内部控制环节所产生的风险。诸如金额输入错误、存取颠倒、卡或者存折的跳号使用等,均属于业务操作方面的风险。一般来说,以上这种错误在日常工作中难免出现,但是,倘若经常性的出现,就应该是银行内部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方面的问题了,就应该从内部控制环节寻找原因。 3、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 银行正常运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样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在现实情况中,倘若银行准备开发一项新业务,银行高层人员往往先想到的是这项业务能够给银行带来多少利润,而不是这项业务背后存在着那样的风险点,从而减缓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步伐。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1.制度建设不健全。 当前,商业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但制度制定未跟上业务发

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模版

x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开展压力测试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应对极端风险情况的能力,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单个资产组合、单个银行或者银行集团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第三条根据测试对象的差异,压力测试分为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操作风险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集中度风险压力测试等。 第四条压力测试作为常规风险计量工作的重要补充,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其主要作用如下: (一)帮助商业银行审视某一特定风险敞口或全行风险状况在压力情景下的变化,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二)帮助商业银行评估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变化对风险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为有效开展资本管理提供参考。 第五条概念释义。 压力情景是指对不利于银行经营的单个或多个风险因素的变动情况进行的假设描述。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x银行总行和境内各一级分行。境外分行应根据本办法及当地监管机构的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章压力测试的步骤与程序 第七条压力测试的步骤与程序依次为:确定风险因素及测试对

象;合理设计压力情景;选择测试方法并开展测试;撰写分析报告与揭示风险点;根据压力测试的重要程度进行报告;采取补救措施或制定应急预案。 第八条确定风险因素及测试对象。 进行压力测试,首先应分析x银行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确定近期有可能发生且对x银行的资产质量、准备金、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及系统安全等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并据此确定测试对象。如确定的风险因素有多个,则需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的关系。同时,还应考虑到可能面临的特殊情况,确保没有忽略其他重要风险因素。 第九条合理设计压力情景。 应根据压力测试的内容,合理设计不同的压力情景(不同风险类别的压力情景举例参考附件1)。 (一)应根据测试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采用历史情景法、专家分析法或综合以上两种方法,合理设计压力情景,以准确反映主要风险因素的变化。其中,历史情景法主要依据已有的历史数据,专家分析法主要依据专家经验。 (二)应将压力情景设置不同的严重程度,一般应包括轻度压力、中度压力以及重度压力三种情景。三种压力情景按照顺序不断增强,其中轻度压力情景是比目前实际情况更为严峻的温和衰退情景,未来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重度压力情景是一种极端但仍有可能发生的情景;中度压力情景应介于上述两种情景之间。 第十条选择测试方法并开展测试。 根据选定的压力情景,设计合理的压力传导机制,结合x银行业务发展、风险状况和压力测试具体内容的复杂程度,确定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压力测试方法,组织进行敏感性测试或情景测试。

《商业银行的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指引》(银监发[2007]42号)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四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操作风险管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形式不要求统一,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董事会的监督控制; (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 (三)适当的组织架构;

(四)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 (五)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规定。 第六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并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相一致且适用于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总体政策; (二)通过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操作风险的职责、权限及报告制度,确保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有效性,并尽可能地确保将本行从事的各项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定期审阅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高级管理层处理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有效性以及监控和评价日常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 (五)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接受内审部门的有效审查与监督; (六)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全行范围有效地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地建设。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总体政策及体系。主要职责包括:

农商行银行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根据《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等有关政策法规及本行相关制度规定,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压力测试是指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为采取必要措施提供量化支持。 第三条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的主要目的: (一)损失分析:分析个别风险因子或某些风险因子集合发生极端不利变化对市场风险投资组合造成的潜在损失,测算极端历史情景下市场风险投资组合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本办法中,如无特殊说明,市场风险投资组合指的是交易账户投资组合;(二)监管沟通:为监管机构提供必要的监管信息,协助监管机构了解银行的市场风险状况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第四条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是本行风险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

充分发挥压力测试在评估本行风险承受能力和制定风险缓释策略方面的作用,本行压力测试应遵循以下方面: (一)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审查压力测试方法及结果; (二)应在人才配备和IT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三)应建立压力测试方法和实践的完整文档记录。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履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职责,主要职责包括: (一)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的管控; (二)确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三)确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方案; (四)审阅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报告; (五)确定压力测试重大影响指标; (六)高级管理层权限内的其他相关事项。 第六条本行风险管理部作为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牵头管理实施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牵头管理全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对交易账户进行压力测试; (二)拟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三)拟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方案; (四)整理汇总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报告;

建行压力测试报告

中国建行压力测试分析报告 ——基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汇率变动 1.中国建设银行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或建行,最初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 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甲午年)10月1日,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之一。中国建设银行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中国内地设有分支机构14,121 家(2012年),在香港,台湾,墨尔本等地设有分行,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建行亚洲、建行伦敦、建行俄罗斯、建行迪拜、建银国际等多家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中国建设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于2013年6月末,市值为1,767 亿美元,居全球上市银行第五位。2014年5月8日,2014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出炉,建行蝉联全球第二大企业。 2.压力测试的定义 压力测试能够用来测量设定意外事件发生所导致的风险因素变化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影响。压力测试主要是基于历史或潜在的市场震荡数据,采用模拟方法或其他的统计方法,构造一个或一系列极端不利情景,考察在极端条件下,市场价格变化对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化的“最坏情景”,用于设定风险价值的标准或风险约束,确定资产组合风险水平是否在风险承受能力之内。 3.压力测试基本流程 1)确定测试对象 本文确定的对象就是中国建设银行的整体信贷资产。 2)识别风险因子 本文主要选取的风险因子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3)压力情景设计 压力测试中的压力情景有两种分析方法,即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本文采用情景分析。4)情景的压力评估 通过考察设定情景下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动情况,从而来判断银行面临的风险程度。 4.中国建设银行最近3年的资本充足率情况 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是一种用来衡量银行资本与其风险加权资产负责规模是否相适应的指标,是在银行资产负债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衡量银行持有的资本金是否适当的指标。

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规范经营行为,保证诚信、合规运作,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维护公司资产安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维护投资者、贷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法》、《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贷款公司治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内部控制是公司为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以完善公司治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手段,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方法,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对风险进行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内部控制的核心含义是职责分离、形成健全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前台、后台相互支持、相互监督、逻辑有序的机制。 第三条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确保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公平; (三)确保公司自主财产和贷款财产的独立、安全和完整; (四)确保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规避风险,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五)建立统一、规范、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司的内部控制,保证公司协调、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第五条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 第六条公司经营管理层负责经营环节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制度建立和完善,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检查公司各职能部门制定、执行各专项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情况。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的通知

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现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4年12月8日 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当依据本指引健全压力测试体系,提升压力测试能力,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并确保压力测试结果得到有效应用。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压力测试是一种银行风险管理和监管分析工具,用于分析假定的、极端但可能发生的不利情景对银行整体或资产组合的冲击程度,进而评估其对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资本水平和流动性的负面影响。压力测试

有助于监管部门或银行对单家银行、银行集团和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第五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本指引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第二章压力测试管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压力测试体系,并将其纳入各个层次的风险管理活动,成为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体系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治理结构、政策文档、方法流程、情景设计、保障支持以及验证评估。 第七条压力测试应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发挥以下作用: (一)前瞻性评估压力情景下风险暴露,识别定位业务的脆弱环节,改进对风险状况的理解,监测风险的变动。 (二)对基于历史数据的计量模型进行补充,识别和管理“尾部”风险,对模型假设进行评估。 (三)关注新产品和新业务带来的潜在风险。 (四)评估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资本水平和流动性承受压力事件的能力,为银行设定风险偏好、制定资本和流动性规划提供依据。 (五)协助银行制定改进措施。

银行内控合规管理指引(试行) 模版

银行内控合规管理指引(试行)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和总行内控合规工作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省营业部、二级和省所有部门适用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法律、规则、准则和制度,是指适用于银行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以及银行内部各级行制定的各类业务制度。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全省各级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准则和制度相一致。 本指引所称合规管理包括全省各级银行的内控合规管理和合规监督管理,统筹管理全行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内控合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全行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准则和制度相一致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合规监督管理,是指监督管理全行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准则和制度相一致的动态过程和管理活动。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合规部,是省、省营业部和二级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合规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内控合规管理部门(以下称合规主体部门),是省、省营业部和二级内部设立的除合规部之外的各业务、管理和保障部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都是参与内控合规管理的主体。 第五条全行合规管理目标:建立确保全行经营合规的合规管理体系。近期目标:全面遏制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的普遍现象,尽快提高全合规经营的能力和员工的合规素养。第六条全行合规管理工作重点,是建立三大工作体系:(1)建立以经营理念为基础的合规文化体系; (2)建立以经营活动合规为中心的内控合规体系; (3)建立以合规监督全覆盖为重点的合规风险防控体系。 第七条全行合规管理工作任务,是探索完善四方面工作机制: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渠道的合规文化机 制; (2)内控有效的经营活动内控工作机制; (3)合理介入的有效合规监督工作机制;

(情绪管理)银行压力测试

银行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银行压力测试通常包括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内容。压力测试中,商业银行应考虑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欧盟国家将要求国内最大型银行接受所谓的“压力测试”,来评估这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否隐藏更多一旦曝光将是外界不乐见的问题。压力测试是美国财长盖特纳在二周前提出的“金融稳定计划”其中一项重点,当其时分析员预期,这项测试将为银行是否国有化留下开放式答案。 步骤和程序 一般来说,压力测试有几大步骤:确定测试对象,即进行压力测试的机构的资产/负债组合,比如某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识别影响该组合的主要风险因子,比如房价:设计压力情景,比如房价下跌的幅度:计算压力情景下相关指标的可能变动: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如可针对某类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 压力测试有着重要的功效。首先,压力测试是金融稳定性评估的重要工具。在总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IMF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5月联合推出了“金融部门评估计划”,通过压力测试、金融稳健指标、标准与准则评估三个分析工具,对各经济体的金融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其中最为核心的工具即为压力测试。 其次,压力测试在监管机构评估监管资本中有着重要的应用。2004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作出了相关规定。新资本协议的第一支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相关风险参数进行压力测试,第二支柱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时,要进行前瞻性的压力测试,以识别可能的不利事件出现时需要增加的资本额,监管当局根据测试结果,要求银行持有一定数量的超额资本。 再次,压力测试也是银行自身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测试结果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估计,加上已知损失和尚未确认的损失,全球所有金融机构的损失总额将达到令人震惊的4.1万亿美元。压力测试的统计范围较小,只是美国银行19家未来两年在糟糕但非灾难性情况下所面临的未确认损失。私营部门预计的损失规模在大约3,000亿至1万亿美元,而IMF的相关预期是4,000亿美元左右。美国政府的预计规模可能会位于上述范围的中部,可能倾向于私营部门预期范围的低端。 压力测试获得的第一个重要数据是:除了已经公布的损失之外,这些银行的潜在损失总额。从这些银行的现有资本以及未来两年的利润中减去上述潜在损失,得出的结果就是压力测试第二个重要数据:即政府希望银行在未来六个月筹集的资本总额。贝南克本周向国会保证这个金额将是可管理的;只要预计结果可信,这就能令人安心。 尽管美国政府仍坚称会继续采取措施维持全部19家银行运转,但政府现在希望能在强弱银行之间做出区分。由于市场对羸弱银行生存能力的担忧也影响到了实力强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2007年7月3日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07第6号 2007年7月3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第三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三)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第四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包括: (一)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二)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 (三)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四)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第五条内部控制应当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第六条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以下要素: (一)内部控制环境。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三)内部控制措施。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五)监督评价与纠正。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八条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 董事会负责保证商业银行建立并实施充分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审批整体经营战略和重大政策并定期检查、评价执行情况;负责确保商业银行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审慎经营,明确设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并控制风险;负责审批组织机构;负责保证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监督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层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行内部控制职责;负责要求董事、董事长及高级管理人员纠正其损害商业银行利益的行为并监督执行。 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负责执行董事会决策;负责建立识别、计量、监测并控制风险的程序和措施;负责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机构,保证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责得到有效履行。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从而创造全体员工均充分了解且能履行职责的环境。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具体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涵盖各项业务、全行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对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在全行范围内保持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并保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应当事先制定有关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估,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修订说明

《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修订说明 为推动证券行业建立健全压力测试机制,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11年3月发布了《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对证券公司压力测试工作机制做出了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正式确立了证券公司压力测试的行业规范准则,全面指引证券公司压力测试工作的有序开展。 《指引》至今已运行五年,有效地推动了证券公司的压力测试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显着地提高了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使得压力测试在行业整体风险评估和公司的经营决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证券公司创新业务迅速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指引》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行业对进一步健全压力测试工作机制、提高压力测试水平的需求日益迫切。《指引》经过多年的试行后,本次修订后将正式运行,协会结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修订稿,对《指引》中的流动性风险、反向压力测试等内容予以补充修订,鼓励证券公司进一步扩大压力测试的应用,继续推动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具体内容如下: 一、考虑到《指引》已经执行了近5年,本次修订删除文件名称“《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试行)》”中的“试行”。 二、将《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纳入立法依据,原第一条中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修改为“《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

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 三、增加有关业务指标的表述,补充进行利润分配时进行压力测试的要求。将原第二条中的“测算压力情景下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和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的过程。本指引所称压力情景包括证券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极端变化或出现突发事件,以及开展重大业务等情形”修改为“测算压力情景下净资本和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指标、财务指标、证券公司内部风险限额及业务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的过程。本指引所称压力情景包括证券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极端变化或出现突发事件,开展重大业务以及进行利润分配等情形”。 四、在全面性原则中增加对子公司风险的覆盖,并考虑风险相关性的要求,将原第三条中的第一款全面性原则修改为“证券公司压力测试应当全面覆盖公司各个业务领域、所有子公司以及比照子公司管理的各类孙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的各类风险,并充分考虑各类风险间的相关性。” 相应地,在原第四条组织架构中增加子公司积极配合开展压力测试的要求。 五、在原第七条增加“证券公司应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作为数量模型的补充,综合专家经验和判断,提高数量模型的有效性”的要求,删除“并由负责压力测试的部门统一管理和定期检验”的要求。 六、在原第十条中压力测试方案中增加“压力情景、风险因子”,

考试题库:《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指引》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考试出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应当设立独立的(A),对不同币种、不同客户对象、不同种类的授信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信用失控。 A.授信风险管理部门B.内部审计部门 C.信贷管理部门D.财务管理部门 2.(A)负责审批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战略和重大政策。 A.董事会B.高级管理层C.银监会D监事会 3.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A)决策。 A.董事会B.董事长C.银监会D监事会。 4.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D)的原则。 A.发展优先 B.效益优先C.服务优先 D.内控优先 5.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具有充分的(B),实行全行系统的垂直管理。 A.审慎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主观性 6.商业银行的(A)应当有权获得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并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的监控和评价。 A.内部审计部门 B.会计部门C.信贷部门D.信息统计部门 7.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分支机构的(B),核定各个分支机构的资金业务经营权限。 A.业务规模大小B.经营管理水平C.资金业务需求D.资金来源情况 8.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A),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A.组织结构B.人事结构C.内部结构D.以上都是 9.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B)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回顾和检讨,并根据国家法律规定、银行组织结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A.反馈B.评价C.回访D.考核 10.商业银行应当明确关键岗位及其控制要求,关键岗位应当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员轮换和(B)制度。 A.定期休假B.强制休假C.自愿休假D.带薪休假 11.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地区经济和业务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B)。 A.授信B.授权C.授信和授权D.以上都是 12.商业银行的授权应适当、明确,并采取(B)形式。 A.口头B.书面C.合同D.制度 13.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应当具有充分的(A),实行全行系统垂直管理。 A.独立性B.垂直性C.保密性D.公开性 14.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核对、监控制度,对各种账证、报表定期进行核对,对现金、有价证券等有形资产及时进行盘点,对柜台办理的业务实行复核或事后监督把关,对重要业务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对(C)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知识点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第3条)※内部控制的目标:(一)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贯彻执行。(二)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三)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四)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记录、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第4条) 多选题: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14)规定,下列哪些选项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ABCD ) A.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贯彻执行 B.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C.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D.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记录、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一)全覆盖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二)制衡性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三)审慎性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的理念,设立机构或开办业务均应坚持内控优先。 (四)相匹配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产品复杂程度、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第5条) 多选题: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14)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ABC)。 A.全覆盖原则 B.制衡性原则 C.审慎性原则 D.合理性原则 ※业务部门的内控职责: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负责参与制定与自身职责相关的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负责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负责组织开展监督检查;负责按照规定时限和路径报告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组织落实整改。 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业务部门是指除内部审计部门和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外的其他部门。(第13条) 多选题: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14)的规定,商业银行业务部门是指除内部审计部门和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外的其他部门。下列哪些选项为业务部门的内控职责?(ABCD) A.负责参与制定与自身职责相关的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 B.负责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 C.负责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D.负责按照规定时限和路径报告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组织落实整改

测试管理制度

前言 本制度为北京首航财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内部使用的测试管理制度,仅用于公司内部使用禁止外传。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测试组新员工入职培训和测试组全体员工日常工作的执行标准,是测试流程执行工作的统一标准规范。达到对工作效率的掌控和监督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规范各部门的交互合作流程,从而有效保证职、责、权的分明。所有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要发送邮件申请测试文档,未申请的文档不予提供。所有的项目邮件将作为工作中的重要信息保存至项目封档。 测试组的每位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履行所有的测试流程,也有责任保护测试流程和测试文档申请流程。每位员工可以根据项目的个性需要对测试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必须保证测试标准严格执行,以保证项目的测试质量。测试人员要在项目中经常联系需求和开发人员,所以,要注意礼貌和标准用语的使用。邮箱使用统一的签名,日常交流中注意着装、商务礼貌用语和职场礼仪,直接接触客户时谈及的内容以工作为主,不得泄漏公司机密、损害公司形象,注意体现技术服务的专业水准。 每位测试人员负责的项目都要及时撰写测试计划,筛选测试用例等相关文档,根据测试情况及时将缺陷录入缺陷管理系统,指派给指定的研发人员。同时对项目的BUG周期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整理项目的缺陷比例等数据进行上报,对有价值的数据自动进行存档,并更新文档库和用例库。所有文档规范模板见模板库。所有申请表以WORD格式上传到SVN,每个项目的参与测试人员每天需要及时确认需求是否有更新。对更新的需求部分需要调整测试用例。 目的 统一公司所有项目的软件测试标准流程; 提供一套适合公司所有项目的软件测试流程; 规范统一的项目测试执行标准;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测试所有的JAVA开发的B/S架构内部使用的系统软件项目; 本规范中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适用于所有项目; 测试计划、用例、测试报告、缺陷报告等模板参见模板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