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题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统计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1、统计总体性特点表现在( )
A、是从个体认识入手
达到对总体的认识
B、排除了对个体现象的研究 C、只对现象的质进行认识
D、只对总体现象的量进行认识
抛开了对现象质的认识
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3、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科学命名的学派是(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4、要了解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标志是( )
A、该校所有学生 B、该校每名学生 C、该校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 D、该校每名学生的各门课程学习成绩
5、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6、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
两者
A、存在一定的联系 B、都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现的 C、无任何联系 D存在变换关系
7、统计研究的量必须是( )
A、抽象的量 B、具体的量 C、连续不断的量 D可直接相加的量
8、总体差异性是指( )
A、总体单位在所有标志上的标志表现都不相同 B、总体单位在调查标志上的标志表现不尽相同 C、总体单位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D、总体单位必须有若干个共同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9、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姓名 D、工资级别
10、政治算术学派与国势学派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说话" B、国别不同
C、代表人物不同 D、产生的年代不同
2
11、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 )
A、不可能一致 B、一定一致 C、有时一致
有时不一致 D、相同
12、要实现统计分组的作用关键在于( )
A、组距的确定 B、组数的确定 C、组中值的确定 D、分组标志的确定与组限的划分
13、某学院91级某班统计学考分最高为100分
最低为50分
据此分为5组
形成闭口的等距数列
则组距应为( )
A、5 B、10 C、50 D、75
14、假定人口普查的标准调查时点为7月1日零时
某乡在6月28日进行人口登记数为5080人
如6月29日该乡死亡2人
7月2日出生5人
则人口普查表下该乡人口数为( )

A、5080人 B、5078人 C、5083人 D、5075人
15、国有企业生产设备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
A、所有国有工业企业 B、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C、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D、每台生产设备
16、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是( )
A、分组的组数 B划分各组的标志 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 D、标志变异个数
17、统计调查方案的确定
其首先问题是( )
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 C、确定调查单位 D、确定调查项目
18、有一开口组
下限为900元
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50元
则该开口组的组中值应为( )
A、950元 B、975元 C、875元 D、1000元
19、干部履历表是( )
A、统计报表 B、统计分组表 C、单一表 D、一览表
20、按产品合格率分组
末组为开口组
下限为95%
其相邻组的组距为10%
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100% B、97.5% C、95% D、85%
21、某等距数列(标志值从小到大排列)第一组为开口组
第二组标志值为200-300元
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
A、250 B、100 C、150 D、350
22、相对指标中
可以相加的是( )
A、比较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23、抽样调查是一种( )
A、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B、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研 C、非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D、非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
24、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主要是( )
A、统计指标的数值 B、原始资料 C、次级资料
D、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
25、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
下限为1000
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
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1025 B、1050 C、1100 D、1150
26、采用等距分组还是异距分组
取决于( )
A、组数的多少 B、变量变动范围的大小 C、变量值的个数 D、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
27、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 )
A、p B、q C、pq D、p+q
28、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确定调查的单位 D、登记的方便
29、将某地40个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中
变量值( )
A、产值 B、工厂值 C、各组的产值数 D、各组有工厂数
30、就统计分组而言
应该( )
A、保证组内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异性 B、分组越细越好 C、尽量多采用分组标志进行重叠式分组 D、尽可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31、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期限是指

A、搜集资料的时间 B、资料所属的时间 C、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D、填调查表的时间
32、以下哪种情况适宜编制单项式数列
A、均匀变动且变动较小的连续变量 B、均匀变动且变动较小的离散变量 C、变动幅度较大的连续变量 D、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皆可
3
33、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
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
则( )
A、众数为零 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 C、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 D、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34、平均差与标准差相比
在同一资料条件下( )
A、A.D>σ B、A.D<σ C、A.D=σ D、不能确定两者的关系
35、同质的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进行简单对比这是因为( )
A、总体单位数不一致 B、平均数不一致 C、离散程度不一致 D、离差平方和不一致
36、某厂甲产品今年计划单位成本下降5%
实际执行结果下降了4%
甲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A、80.00% B、125.00% C、99.05% D、101.05%
37、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
实际降低3%
则该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A、 超额完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B、恰好完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C、未完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D、无法判定
38、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
A、权数的绝对数 B、权数的平均数 C、权数的频数 D、权数的频率
39、标准差属于( )
A、强度相对指标联 B、绝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40、已知ΣX2=8000
ΣX=400,总体单位数40
其标准差为( )
A、4 B、6 C、10 D、36
41、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 )
A、p B、pq C、 D、q
42、已知总体呈钟形微偏分布时
且M0=74元
Me=70元
则X为( )
A、68元 B、72元 C、76元 D、70元
43、按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是( )
A、处于次数中点位置的数值 B、一个近似数值 C、总体中最普遍的数值 D、一个精确数值
44、某企业劳动生产率
计划比上年提高5%
实际比上年提高8%
则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60% B、102.9% C、62.5% D、97.25%
45、计量形式为有名数的相对指标只有(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46、平均指标是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 )
A、具体化 B、抽象化 C、简单化 D、明显化
47、对比不同地区粮食产量的生产水平
可用( )
A、人均粮食产量 B、最高亩产 C、粮食总产量

D、平均每亩粮食产量
48、某工厂总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1979-1981年是1.03
1982-1983年是1.05
则1979-1983年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B、 C、 D、
49、变量数列各组标志值都增加2倍
每组次数都减少1/2
则平均数( )
A、不变 B、增加2倍 C、减少1/2 D、无法确定
50、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
若σ甲>σ乙
则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代表性程度相比较( )
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C、乙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D、不能确定哪个数列代表性好
51、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基础指标是(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52、比例相对数是( )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B、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 C、总体某部分数值与总体另一部分数值之比 D、不同单位或不同区域同质指标之比
53、结构相对指标是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B、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 C、总体某部分数值与总体另一部分数值之比 D、某现象数值与另一有联系现象数值之比
54、同质总体各单位之间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但还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的变动( )
A、对平均数没有影响 B、直接影响平均数水平 C、不直接影响平均数水平 D、如果太大
就无法计算平均数
55、在变量数列中
若各组权数完全相等
则平均数( )
A、不受权数影响 B、只受权数影响 C、既受变量值影响
也受权数影响 D、不能确定是否受权数和变量值的影响
56、总体内各标志值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 )
A、该总体的平均数 B、最小值 C、该总体的平方平均数 D、零
57、若X为变量值
X0为任意值
则不等式是说明( )A、离差之和为零 B、离差平方和最小 C、变量值与任意值离差平方和大于或等于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 D、平均数的简捷计算法
58、计算平均速度指标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数 B、简单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加权算术平均数
59、中位数是一种( )
A、计算平均数 B、位置平均数 C、受极端值影响很大的平均数 D、只有次数分布呈钟形时才有的平均数
60、众数是( )
A、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B、总体中出现的最大变量值 C、总体中出现的最小变量值 D、变量值对应的最大次数
61、当次数分布呈右偏时
存在( )
A、 B、 C、 D、
62、如果所有标志的次数都增加1倍
各标志值不变
则算

术平均数(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63、如果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
则不能计算(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众数 D、中位数
64、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有( )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标准差系数 D、全距
65、标准差与平均差的区别主要在于( )
A、意义不同 B、计算结果不同 C、计算条件不同 D、对离差和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66、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恒等关系 D、倒数关系
67、标准差是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 )
A、离差平方和平均数 B、离差平方和平均数的平方根 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 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
68、两个同质总体的平均数不等
但标准差相等则( )
A、平均数小
代表性大 B、平均数大
代表性大 C、平均数大
代表性小 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69、用是非标志计算的平均数
其结果应等于( )
A、p B、p+q C、1-q D、p-q
4
70、增长1%的绝对值是( )
A、末期水平的1% B、上期水平的1% C、末期累计增长量的1% D、逐期增长量的1%
71、某工厂总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1989-1991年是1.05
1992-1993年是1.06
则1989-1993年五年的总发展速度是( )
A、1.05×1.06 B、 C、1.05×1.06 D、
72、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
不知各期发展水平
求平均发展速度( )
A、只能用水平法 B、只能用累计法 C、两种方法都能用 D、两种方法都不能用
73、下列指标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 )
A、某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 B、某企业职工平均完成增加值 C、某企业职工平均技术等级 D、某企业某年的职工月平均人数
74、用月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应等于( )
A、100 B、400 C、1200 D、0
75、某时间数列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则其长期趋势为( )
A、直线趋势 B、指数曲线趋势 C、二次曲线趋势 D、多次曲线趋势
76、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时间数列是( )
A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B、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77、时间序列分为( )
A、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 B、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三种 C、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两种 D、序时平均数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78、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是对( )
A、全部统计数列的分类 B、全部时间数列的分类 C、总量指标时

间数列的分类 D、变量数列的分类
79、编制时期数列时
各个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要求( )
A、相等 B、不相等 C、一般相等
但也可能不相等 D、一般应不相等
但也可相等
80、下列时间数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
A、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时间数列 B、出生人口数时间数列 C、耕地面积时间数列 D、工业劳动生产率
81、下列时间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
A、各月入库商品数 B、各年年末人口数 C、各年新增人口数 D、各月商品销售额
82、由相对指标和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一般公式为( )
A、 B、 C、 D、
83、方程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中表示( )
A、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之和 B、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之积 C、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D、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之积
84、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85、对于表明1980-1990年基本厂基本产品产量(吨)的时间数列配合的方程为
这意味着该产品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量为( )
A、15% B、15吨 C、215吨 D、200吨
86、某工厂近三个月生产某种产品的废品率分别为2.5%、1.0%和1.2%
其产量分别为12.0万件、12.5万件13.2万件,则该三个月的平均废品率为( )
A、(2.5%+1%+1.2%)÷3 B、
C、
D、
87、某厂近三年产品销售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5%、20%和18%
三年来利润共增长了( )
A、53% B、0.54% C、253% D、62.84%
88、某无线电厂的电视机产量1984年比1980年增长了50%
1986年比1980年增长了87.5%
则1986年比1984年增长了( )
A、37.5% B、25% C、75% D、43.75%
89.某厂1986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了1.15倍,比1985年增长了20%,则1985年比1980年增长了( )
A、179.2% B、79.2% C、38% D、95.8%
90、时间数列若无季节变动
则季节指数为( )
A、0 B、1 C、大于1 D、小于1
91、根据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
A、要假定现象在相邻时点间均匀变化 B、不存在假定性 C、 计算结果是准确值 D、计算方法无假定性
但计算结果是近假似值
92、求平均增长量的方法有( )
A、 B、 C、 D、
93、发展水平、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间的关系是( )
A、发展速度=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 B、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 C、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水期平 D、发展水平=Σ增长量
94、平均发展速度( )
A、

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 B、是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是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D、是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95、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要求是( )
A、推算的各期发展水平的总和等于实际各期发展水平的总和 B、推算的最末期水平等于最末期实际水平 C、推算的最末期环比发展速度等于最末期实际的定基发展速度 D、推算的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环比发展速度
96、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
A、前者可大于1
也可小于1 B、前者可大于0
也可小于0 C、前者可正可负 D、可直接用环比增长速度求平均增长速度

5
97、某地区按198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1981-1990年工业总产值
反映的是( )
A、产值的变动 B、产量的变动 C、价格变动 D、产量指数*价格指数
98、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产量相同
而产值增长了5%
问价格作何变化( )
A、增长2.5% B、增长5% C、不变 D、降低5%
99、若物价上涨
销售额持平
则销售量指数( )
A、为零 B、低于100% C、高于100% D、100%
100、试指出哪个指数是固定结构指数( )
A、∑p0q1/∑q0÷∑p0q1/∑q0 B、∑p1q1/∑q1÷∑p0q1/∑q1 C、∑p1q1/∑q1÷∑p0q0/∑q0 D、∑p1q0/∑q0÷∑p0q1 /∑q1
101、试指出哪个是价格总指数( )
A、k=∑p1q1/∑p0q0 B、k=∑p0q1/∑p0q0 C、k=∑p0q1/∑p1q1 D、k=∑p1q1/∑p0q1
102、若销售量增长5%
销售额增长12%
则价格增长( )
A、15% B、6.7% C、2.4% D、-6.3%
103、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20%
则现在1元钱( )
A、只值原来的0.80元 B、只值原来的0.83 C、与原来的1元钱等值 D、无法与过去比较
104、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按指数( )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同度量因素不同 C、计算是否进行加权 D、指数化的指标不相同
105、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所采用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不同
106、销售量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 )
A、销售量 B、单位产品价格 C、单位产品成本 D、销售额
107、若将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
则其特定的权数应为( )
A、p0q0 B、p1q1 C、p1q0 D、p0q1
108、若将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
则其特定的权数应为( )
A、p0q0 B、p1q1 C、p1q0 D、p0q1
109、平均指标指数是由两个(

)对比而形成的指数

A、平均数值 B、相对指标 C、个体指数 D、总量指标
110、在指数数列中
每个指数都以前一时期为基的
是( )
A、定基指数 B、环比指数 C、静态指数 D、动态指数
111、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2%
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
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
A、139.36% B、129.73% C、71.76% D、39.36%
112、设x和f分别表示各组的工资水平和工人人数
则指数反映的是( )
A、工资水平的变动程度 B、职工总人数的变动情况 C、人数结构的变动情况 D、工资水平及人数结构的共同变动情况
113、拉氏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A、基期 B、报告期 C、假定期 D、任意时期
114、试指出哪个是结构变动指数( )
A、 B、 C、

115、同度量因素除起同度量作用外
还有( )
A、公式变换的作用 B、确定时期的作用 C、权数的作用
D、选择资料的作用
116、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的关系在于( )
A、在一般条件下
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B、在权数固定的条件下
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C、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
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D、在一定指数化因素条件下
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
6
117、一致性是指当样本的单位数充分大时
抽样指标( )
A、小于总体指标 B、等于总体指标 C、大于总体指标D、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118、估计量的平均估计值正好等于待估参数的性质叫做估计量的(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充分性
119、对于总体参数θ的无偏估计量
其方差小于任何一个其它无偏估量的性质叫做估计量的 (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充分性
120、当样本容量逐渐增大时
估计量的值逐渐接近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的性质叫做估计量的(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充分性
121、假设正态总体方差未知
为对其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或假设检验
从其中抽取较小样本后使用的统计量是( )
A、正态统计量 B、统计量 C、T统计量 D、F统计量
122、假设两正态总体方差未知
为对其均值之差进行区间估计或假设检验
从其中抽取较小样本后使用的统计量是( )
A、正态统计量 B、统计量 C、T统计量 D、F统计量
123、对单个正态总体方差进行区间估计或假设检验
使用的统计量是( )
A、正态统计量 B、统计量 C、T统计量 D、F统计量
124、在大样本情况下
以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的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或假设检验
使用的统计量是( )
A、正态统计量 B、统计量 C、T

统计量 D、F统计量
7
125、在重复抽样方式下
若其他条件不变
要使抽样误差范围比原来缩小一半
则抽样单位数必须比原来( )
A、减少一半 B、增加一半 C、增加二倍 D、增加三倍
126、在抽样组织方式一定时
采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采用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
A、两者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能确定
127、计算抽样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Up
若有多个p的经验值
应选取( )
A、p值最大者 B、p值最小者 C、p值最接近0.5者 D、p值最接近0.25者
128、抽样调查中
( )
A、既无登记性误差
也无代表性误差 B、既有登记性误差
也有代表性误差 C、只有登记性误差
没有代表性误差 D、没有登记性误差
只有代表性误差
129、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比较( )
A、前者一定比后者准确 B、后者一定比前者准确 C、二者均准确
不会存在误差 D、二者有不同的应用场合
其误差的种类、性质均有差别
故不能笼统地比较其准确性
130、抽样推断中的样本容量是( )
A、抽取的样本单位的数目 B、抽取的样本的数目 C、可能的样本数目 D、样本指标的数目
131、在样本容量一定时
重复抽样的样本个数与不重复抽样的样本个数比较( )
A、前者多于后者 B、后者多于前者 C、二者一样多 D、谁多谁少不能确定
132、在两种不同的抽样方法中
总体单位在各次抽取时中选的机会( )
A、只在重复抽样中相等 B、只在不重复抽样中相等 C、两种抽样中均不相等 D、两种抽样中均相等
133、就其性质来说
抽样误差属于( )
A、登记性误差 B、随机性误差 C、非随机性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134、在抽样推断中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全及总体方差越大
抽样误差(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大小不定
135、抽样估计的置信度是( )
A、概率度 B、区间范围的大小 C、概率保证程度 D、与概率度无关系
136、在抽样推断中
抽样误差( )
A、可以避免 B、可以避免
也可以控制 C、不可避免也不可控制 D、不可避免
但可以控制
137、在类型抽样中计算抽样误差所使用的方差是( )
A、组内方差之和 B、平均组内方差 C、总方差 D、组内方差与组间方差的平均数
138、按有关标志排队的等距抽样
其性质接近于(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按无关标志排队的等距抽样
139、按无关标志排队的等距抽样
其性质接近于( )
A、类型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等

距抽样 D、按有关标志排队的等距抽样
140、整群抽样实质上是以群代替总体单位
然后按以下抽样组织方式抽样( )
A、类型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 D、两阶段抽样
8
141、是指( )
A、剩余变差在总变差中的比重 B、总变量在剩余变差中的比重 C、回归变差在总变差中的比重 D、回归变差在剩余变差中比重
142、如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γ= -1
说明这两变量之间存在( )
A、不相关关系 B、低度相关关系 C、高度相关关系 D、完全相关关系
143、进行相关分析
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 C、一个是随机的
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的或不随机的均可以
144、下列各回归方程中
哪个是错误的( )
A、YC=30+0.2X(r=0.8) B、YC=-7.5+1.5X(r=0.91) C、YC=5-2.1X(r=0.78) D、YC=-12-3.5X(r=-0.96)
145、当所有的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YC=85+1.6X上则变量Y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A、0 B、-1 C、1 D、
146、废品率和每一吨铸件成本(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C=256+2X
这说明
A、废品率每增加1%
成本增加258元 B、废品率每增加1%
成本增加2元 C、废品率每增加1%
铸造成本每吨增加2元
D、废品率不变
铸造成本256元
147、相关分析是一种(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是以定性分析为前提的定量分析 D、是以定量分析为前提的定性分析
148、已知某一直线回归方程的r2=0.64
则剩余变差占总变差中的比重为
A、0.36 B、0.8 C、0.6 D、0.2
149、相关系数r和估计标准误差Sy
在数值上表现的关系是( )
A、r越大
Sy 越大 B、r越大
Sy 越小 C、r=1
Sy =1 D、Sy 越大
r越接近1
150、相关分析与回分析相比
对变量的性质要求是不同的
回归分析中要求( )
A、自变量是给定的
因变量是随机的 B、两个变量都是非随机的 C、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D、自变量是随机的
因变量是确定的
151、已知是的两倍
并已知以是的1.2倍
则相关系数为( )
A、不能计算 B、0.6 C、 D、
二、计算题
1、 某厂1996年生产某产品的产量和成本资料如下:
季 度 1 2 3 4 产品产量(万件)
产品单位成本(元) 150
 3.50 180
 3.46 200
 3.40 210
 3.41 试计算该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

2、已知标志值的平均数为350
标志值的标准差系数为40%
试求各标志值对400的标准差

3、某班学生50人
其统计学平均成绩78分
标准差为12. 5分
若求50个学生统计学成绩对80分的方差及对76分的方差
并说明两

个方差有何关系?
4、三个企业界计划完成情况及一等品率资料如下:
 企业 计划产量(件) 完成计划(%) 实际一等到品率(%) A
B
C 300
500
200 102
105
97 99
97
95 试求: (1)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 (2)三个企业实际平均一等品率

5、甲、乙两企业的职工及其工资资料如下:
甲企业 乙企业 月工资(元) 职工人数(人) 月工资(元) 职工人数(人) 80以下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以上 10
15
20
100
45
15
5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50
 150以上 5
15
200
80
40
20
20 试计算有关指标以说明哪个企业的职工工资更整齐

6、有两个单位
甲单位工人工资的离差绝对值之和是乙单位工人工资离差绝对值之和的3倍
即Σ|X甲-X甲|=3Σ|X乙-X乙|;而乙单位工人工资的平均差却是甲单位工人工资平均差的2倍
即A.D乙=2A.D甲
问: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吗?若可能
指出其发生的条件

7、各标志值以任意数的方差为500
而这个任意数与标志值平均数之差为12
试确定标志值的方差

8、某地家庭按人均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1) 根据表中资料求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判别定现象属哪偏态

按收入水平分组(元) 家庭户占总户数的比重(%) 500元以下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以上 7
12
30
26
15
10 合 计 100 4
9、某地区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100万元
假定"八五"期间(91-95年)每年平均增长3%
以后每年平均增长4.0%
试问2000年GDP将达到什么水平?
10、已知我国1982年末人数为10.12亿人
试问
为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4亿元以内
应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什么水平上?若从1983年起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
则本世纪末我国人口数将达到多少?
11、某商店有关零售额
库存额资料如下: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零售总额(万) 11.07 11.06 11.50 11.70 12.00 月初库存额(万元) 6.80 6.74 6.70 6.50 6.90 要求:(1)计算第一季度各月商品流转次数和该季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2)分析说明该季度哪个月的经营状况最好
说明理由

12、甲、乙两省某种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表:单位:吨
年份 甲 省 乙 省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4567
5361
6483
7060
8716 40044
42904
45995
49100
51900 试计算:(1)甲、乙两省的平均发展速度
(2)按这几年的平均数发展速度再有多少年甲省可赶上乙省?

(3)若甲省要在15年赶上乙省
其平均每年的发展速度为多少?
13 、甲、乙两厂各年产量资料如下: 单位:吨
年 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厂产量
乙厂产量 3500 3550 3720 3880 3800 3900 4000
4800 4750 4950 5200 5250 5360 5500 要求:(1)分别计算两厂的平均发展速度(几何法)
(2)按现在甲厂平均发展速度
要几年才能达到乙厂1993年的水平
(3)如要求甲厂从1993年起
在五年内达到乙厂1993年的水平
则甲厂的平均发展速度必须达到多少?
14、某地区1985年粮食产量为25万吨

(1)假定"七五"期间(1986-1990)每年平均增长4%
以后每年平均增长4.5%
问2000年将达到什么水平?(2)假定2000年粮食产量是1985年的3倍
"七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4%
问以后10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应是多少?
15、某地区1988-1994年财政收入资料如下:
年 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财政收入(亿元) 34.5 38.7 46.5 50.0 54.2 56.6 64.3 根据上述资料:
(1) 用最小平方简捷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
(2)预测1995年的财政收
5
16、某管理局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的基期与报告期有关资料如下:
 企
 业 单
 位 单位成本(元) 产 量 (吨)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个

个 8.24
 8.00
 8.50 8.00
7.50
8.20 4500
5200
6300 5300
7200
6500 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该管理局三个企业总平均单位产品
成本变动的原因
并写出分析报告

17、某厂去年生产的部分产品的生产费用总额以及今年的增产任务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生产费用总额
( 元) 今年增产任务 (%) A
B
C
D
E 39900
17760
22750
2669
6200 8
12
10
15
20 根据表中资料:若今年该厂的生产费用只允许增加2500元
则该厂今年至少要把这些产品的单位生产费用降低百分之几
才能完成任务?
18、某集市贸易三种商品的资料如下:
 商
 品 贸易额(元) 价格上涨(+)
或下跌(-)% 二月 三月 甲
 乙
 丙 3600
400
600 4000
700
600 -50.0
-12.5
+50.0 根据上述资料:(1)计算销售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2)对三种商品贸易总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19、某公司下属两个分厂
有关某产品的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
产量(件) 单位成本(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一分厂
二分厂 15000
40000 12000
60000 45
40 42
35 试分析各分厂成本水平变动和产量结构变动对总平均成本变动的

影响

20、根据下列资料计算(1)甲乙两种产品成本的平均降低程度
和由此引起的总成本降低额;(2)甲乙两种产品产量的变动及其对总成本的绝对影响;(3)运用指数体系对总成本变动进行分析说明

产品
名称 总成本(万元) 单位成本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降低% 一季度 二季度 甲
乙 750
500 780
520 5
3
21、某工厂所生产一种聚光灯共2000只
用重复抽样方法从中抽出40只作耐用检验
计算结果
平均寿命是4800小时
样本标准差是60小时
问当概率0.95时
聚光灯的平均寿命在哪两个数值之间?如果概率要求改变为0.9545
允许误差减少到期原来的2/3
问需要抽取多少只聚光灯?
22、某地区为了了解职工家庭的收入情况
在本地区重复随机抽样300户职工家庭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根据表上资料
按99.73%的置信度估计该地区全部职工家庭收入的可能范围
估计该地区月收入600元以下的职工 家庭所占比重

每月平均收入(元) 调查户数(户) 400元以下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元以上 40
80
120
50
10 合 计 300 23、在由一所大学的90名学生所组成的样本中
显示有27名学生会以及格与不及格作为选课依据

1)以及格与不及格作为选课依据的同学占全体同学比率的点估计值为多少?
(2)以及格与不及格作为选课依据的同学占全体同学比率以95%的置信度的区间估计值为多少?
3)若确定置信区间宽度为8个百分点
概率度仍为95%
则样本容量为多少?
24、对某电子元件厂生产的一批电子元件
从中重复随机抽取150只进行检查
发现有4只为不合格品
试按95.45%的置信度估计该厂此批电子元件的合格率

25、在南方某高校男生中抽取100人作身高调查
得出平均身高170CM, 标准差16.5CM
问有多大把握
全校男生平均身高介于165-175厘米之间?若概率保证程度不变
允许的极限误差为原来的1/2时
需抽取多少名学生?(t取整数)
26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
用简单随机重置抽样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
调查其工资水平
结果如下表:
月工资水平(元) 524 534 540 550 560 580 600 660 工人数(人) 4 6 9 10 8 6 4 3 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概率保证
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和工资的区间

27.采用简单随机重置抽样的方法
从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
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
(1) 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 以95.45%概率保证程度
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 如果合格品的极限误差为2.31%
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28.假设某产品的重量服从正态分布
现在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6件
测得平均重量为820克
标准差为60克
试以显著性水平α=0.01检验原假设=800克

29.某市全部职工中
平常订阅某种报纸的占40%
最近从订阅率来看似乎出现减少的现象
随机抽200户职工家庭进行调查
有76户职工订阅该报纸
问报纸的订阅率是否显著降低?(α=0.01)
30.某型号的汽车轮胎耐用里程按正态分布
其平均耐用里程为25000公里
现在从某厂生产的轮胎随机取10个进行里程测试
结果数据如下:
25400 25600 25300 24900 25500 24800 25000 24800 25200 25700
根据以上数据检验该厂轮胎的耐用里程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α=0.05)?
31.某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在3000小时以下为次品
现在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从5000个产品中抽取100个对其使用寿命进行测试
其结果如下:
电子使用寿命表
使用寿命(小时) 产品个数 3000以下
3000-4000
4000-5000
5000以上 2
30
50
18 合计 100 以上资料
要求:
(1)按重置抽样和不重置抽样计算该产品平均寿命的抽样平均误差

(2)按重置抽样和不重置抽样计算该产品次品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3)以68.27%的概率保证程度
对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次品率进行区间估计

32、在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已知下列资料:
σx=6
σy=10
n=20
r=0.9

试计算:
1>;回归系数b; 2>回归变差和剩余变差; 3>估计标准误差Sy

33、根据下列资料编制 直线回归方程和估计标准误σX2=25
σy2=81
r=0.9
∑ x=1500
∑y=2514
n=30

34、已知:X、Y两变量
LXY=1.6LXX
δ Y是δX的两倍
求相关系数γ

35.请根据下表计算:
(1) 拟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线性回归方程

(2) 计算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和可决系数

(3) 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

(4) 假定200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4880亿元
利用拟合的回归方程预测该年可能达到的消费额
给出置信度为95%的预测区间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最终消费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消费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消费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3605
4073
4551
4901
5489
6076
7164
8792
10132
11784 2239
2619
2976
3309
3637
4020
4694
5773
6542
7451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4704
16466
18319
21280
25863
34500
47110
59404
69366
76077 9360
10556
11365
13145
15956
20182
27216
34529
41039
44768
??

??

??

??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