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含义和功能

一位名师打过这样的比方: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做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中的一块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心灵的浪花。可见,教师合理而巧妙的提问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智慧,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其主要功能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促进学生学习

3、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4、培养能力

5、反馈教学信息

6、管理课堂教学

(二)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里头,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 )提问过于频繁。

( 2 )问题过于空泛,指向不清晰。

提问的这个问题过于的空泛,指向不清晰,就是有时候问的这个问题太空了,学生不明白、不会回答,因为他不知道老师问的到底是什么,或者是说他不太容易一下就想起来怎么回答。

(3 )提问目标不明

有时提的问题太宽泛,教师又缺乏一定的机智,不能巧妙地引导,

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

(4 )提问抓不住重难点。有时纠缠枝节,该问的不问。

( 5 )提问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有的老师提问的时候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学生冷场。只提部分优秀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公开课上,这一现象更突出。

(6)提问只求标准答案,对学生的想法一时不好处理。

有的老师提问的时候,只求标准答案,比如说关于圆的问题,老师特别想让孩子说出来“一中同长”【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有的孩子他就不想说这个,他说圆心和半径,其实圆心和半径不就是定点、定长吗?不就是一中同长吗,那么多的表述的方法,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我们有的老师只要是答案不一样,就不理了,让他坐下了,其实我们老师更好的做法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的问题更好的对接到标准答案。这时候,这些孩子他就得到更好的发展,他起码觉得,这个答案是我们自己探索出来的。

( 7 )跳转问题很快,不能跟随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

有的老师跳转问题很快,老师问的这一个问题,学生正在思考,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了,回答之后那么多孩子还没明白,这时候老师很快把问题转向了下一个步骤。那么多孩子还没明白呢,老师有时候需要一些重复,在老师重复的时候,很多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

(8)提问语言不严密

有时用词不当,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如二年级教学《可能性》,学生玩转盘游戏前,教师这样问:“指针到底停哪儿呢?”“到底”一词,表示结果是确定的,而转转盘前,学生只能预测它可能停哪儿?有时问题模糊,容易有歧义。

如教师指着一道除法算式40÷5=8,问:40是个什么数?

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训练思维能力,使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所以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让学生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的矛盾,形成新旧知识技能的矛盾冲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

2、课堂提问的策略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不缺少“好问”的教师,但缺少“问好”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进行问题的设计,用问题推进课堂的进程,用问题深入知识的本质,用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在课结束时,不忘问学生一声:还有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1)提出问题要有层次,凸现思维的坡度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都不同,所以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步步相连、环环相扣、层层相递,遵循从易到难、自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地把问题引向深入。

(2)提出问题要有质量,凸现思维的强度

课堂提问由低到高有六个水平:知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据统计,目前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属于第一、第二水平的占80%,而其中要求学生回忆(或掌握)知识点的问题占80%中的60%,与之相对比的是第五、第六水平的问题微乎其微。由此可见,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多属“低水平”,缺乏高水平认知的问题,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而恰恰正是后者最能启发诱导学生,也是促使学生形成新型学习方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点。因此,课堂提出的问题必须注意从思维的强度、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不在于表面的繁荣、热闹,而在于问题要有质量与针对性,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总而言之,对课堂提问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和清晰的层次性,减少低水平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思维强度与含量。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全面开发。

(3)提出问题要有目的,凸现思维的清晰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学生的权利。所以要做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还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老师质疑,鼓励学生有疑就问。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反思

课堂上要提问,有很多很多的策略,我们说包括提问这件事,也需要去进行反思,反思之后会有很多的,你的想法出现,你的提问会更加地有效。

(一)具体材料很重要,反思要有基础

反思的时候,具体材料很重要。反思是要有基础的,也就是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材料,学生才能反思,然后我们老师有一些具体的材料,老师才能反思。

1、在比较中反思

有了具体材料之后,我们可以在比较中反思,比如说一位老师反思了,三角形分类,干吗都按角来分类,不按边分啊。然后查了大量资料,做了很多的思考,最后自己认识到,为什么三角形分类,重要的是按角分类,还划了那个圈出来,那个图出来。

2 、延伸性反思

然后在反思的时候还要注意,有一种方法是延伸性反思,也就是干吗呀?向这个课的前和后进行反思。我站在这个地方,我往前走一走,我往后走一走,就比如说加减法的计算,我今天要学的是小数加减法,前面我学的是什么呀?学的是整数加减法;后面要学什么,要学分数加减法,把这三个放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共通之处,这时候进行反思,会去看它们的算理,如果找它们共通的算理是什么呢?单独看小数加减法时,会觉得小数点对齐很重要,把整数、小数、分数放到一起看时,这时候就变成了计数单位是很重要的,对这三个都是很重要的。这时候这种延伸性的反思,会给老师带来一个什么效果,把问题看得更通透,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二)立足自身情况进行反思

1 、通过学生的调研进行反思。

2 、通过他人的启发进行反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以通过他人的启发进行反思。除了学生的启发,还可以有同事的启发,专家的启发,很多其他行业的人的到启发。比如说曾经有一位学教育的专家,和我们一起听了“鸡兔同

笼”这么一节课,听课之后,专家说什么呀,这节课为什么上得好啊,它好在哪啊,用这么简单的方式来处理了过去教学里这么困难的问题。

现在很多老师都是通过让孩子画图的方式,画一个小圈既可以代表鸡,又可以代表兔,上边画两个小道,这时候就代表鸡;下边再画俩小道,这时候就可以代表兔,通过简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实我们内行去看的时候,不容易看到上一个层面的问题,专家去看,尤其专家又不是搞数学的,去看的时候,更容易看到我们数学课的特点。

3 、通过阅读受到的启发进行反思。

除了通过那么多具体材料,通过学生的启发,同事的启发,专家的启发,还有的时候,我们是通过阅读受到的启发来进行反思。

反思时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积累碎片,提供反思之目的地,目的物,咱们说不得是有地方使吗,你得有东西,有材料,你有你的课堂教学,然后你要把这个课堂教学努力做好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每一堂课的教学就是一个碎片,然后把碎片积累好,就是多做实事,把碎片积累得很丰富,然后要多读书,多和同事,学生,专家,以及其他行业的人交流,提供反思之导火索,反思之线路,也就是从那么多地方可以受到启发,然后反过来思考自己的碎片,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咱们说重要的是要经常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经常反思,让学生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