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李珍博士编著---野猫笔记大全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博士编著---野猫笔记大全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博士编著---野猫笔记大全

目录

?一、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知识

1社保的定义与特征§2 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分析

?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

§1社保的发展阶段§2 社会保障的新形式

?三、社会保障制度理论流派与各国实践

§1社保的基础概念§2 社会保障理论依据与流派

?四、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保障实践

§1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 社保制度再分配效应§3 福利国家的实践

?五、有效需求管理理论与社会保障实践

§1凯恩斯有效需求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2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现的凯恩斯主义理念

?六、社会保障与反贫困

§1贫困及其理论§2 中国城乡贫困及其社会经济影响§3 社会保障制度缓解贫困?七、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及其改革

?八、社会保障与人口

§1社会保障与人口的理论分析§2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

?九、社会保障与就业问题

§1中国失业人口与社会保障§2 中国退休制度改革与就业问题§3 延长退休年龄议题引起的争论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

1. 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

2. 社会保险共享商业保险的机制和法则

3. 养老保险最重要,医疗健康保险最复杂

(三)社会保险制度的项目:

1. 养老保险

2. 医疗(健康)保险

3. 失业保险

4. 工伤保险

5. 生育保险

6. 残障保险

7. 死亡保险

二、社会救济(social assistance)

(一)定义

社会救济是国家立法中得到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它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救济制度质的规定性:

1.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需要权利义务对等

2. 是一种须经家庭经济调查的社会保障制度

3. 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三)社会救济的内容:

1. 鳏寡孤独救济

2. 贫困户救济

3. 灾害救济

鳏寡孤独救济

指公民因个人生理原因而断绝生活来源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和物质的社会救济项目。

贫困户救济

指公民因个人能力问题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而陷入贫困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资金和物质的社会救济项目。灾害救济

指公民因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困难时,由国家和社会紧急提供的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和物质的社会救济项目。

三、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一)定义

社会福利是国家或政府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

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二)社会福利的特征:

1. 具有普遍性原则

2. 在保障水平上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高的

―福利陷阱‖

(三)我国社会福利的内容:

1. 社会津贴

2. 社会福利服务

3. 职业福利

社会津贴

指国家为了实现其总路线、总方针而对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公民提供保证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的社会福利项目。

社会福利服务

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福利机构或社区组织为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和设施的社会福利项目。

职业福利

指与就业相关的,以工作单位为实体,以本单位职工生活质量提高为目的而组织实施的福利设施或福利补贴的总称。

四、特殊保障

(一)定义

特殊保障是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常见的有:

1. 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

2. 军人和退休军人、残疾军人等社会保障制度

(二)我国的特殊保障—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上的特殊公民–为保卫国家安全而作出牺牲的均属、烈属、残疾军人、退伍军人等所给予的有待和抚恤。

中国社保体系

正式

非正式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社会互助

个人储蓄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贫困人口救济自然灾害救济

鳏寡孤独救济

社会津贴

职工福利

福利服务

国家抚恤

国家补助

退伍安置

退休安置

一、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到达法定年龄或退休,有社会保险机构或由制定其他单位按规定给付养老年金的保险。由德国于1889年首创。

一、残障保险

残障保险指对那些因各种原因导致无工作能力、无法自谋生活,而又无人扶养的人们,由政府或社区保险机构按法定条件和标准给付残障年金的保险。由德国于1889年首创。

一、遗属(死亡)保险

遗属保险指当有条件有资格领取社会保险给付者去世之后,由政府或社会保险机构对其遗孀或鳏夫或父母及其未成年子女,定期或一次性给付遗属年金的保险。由德国于1911年首创。

二、疾病和生育保险

疾病保险指被保险人因疾病和因患病失去劳动收入时,保险机构或保险组织按照规定支付医药费和生活费的保险。

生育保险指被保险人因怀孕生育需要的医疗、助产、检查、保胎而支出的费用,以及在生育期间的工资收入,均由保险机构按约定条件承担给付的保险。由德国分别于1883年和18 87年首创。

三、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也称工人伤害补偿保险、因工伤害保险或工业伤害保险。指劳动者在就业期间,因意外事故及工作性质造成的伤残、疾病和死亡时,保险机构或保险组织给付保险金和医疗费用的保险。伤害保险分普通伤害和职业伤害两种类型。由德国于1884年首创。

四、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是投保人由于超出其本人控制的各种社会、经济原因造成失业,由保险组织按照规定时间、条件和标准给付保险

金的保险。分为强制性投保和失业救助制度两种。分别为由英法两国于1911年和1905年首创。

五、家庭津贴制度

家庭津贴制度是政府为减轻多子女家庭的负担,稳定雇员的工作情绪、促进抑制或刺激人口政策的实施,由保险机构或政府定期为有关家庭支付一定数量的生活费用的社会保险制度。分为普通家属津贴制度和雇员家属津贴制度两种。由新西兰于1926年首创。

CH2.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

§1 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保险原始形式

4000B.C. 古埃及互助会

古罗马时期丧葬互助会、士兵会

13-16 A.D. 基尔特、公典、年金制度友谊社

周-战国后备仓储,汉常平仓

基尔特 Guild

指由职业相同的劳动者组成的相互扶助团体。其目的除保护各劳动者职业上的利益外,对团体中会员遭遇死亡、火灾、疾病、被窃等事件时,共同出资给予救济。在此基础上,后发展出接近现代社会保险机构的救助组织,如英国的友谊社(Friendl y society)、德国的扶助金库及火灾互助会等。

公典制度

是15世纪后半期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城市中实行的一种慈善性质的金融机构。其目的是为了对抗高利贷,对下层工人、商人及一般平民贷以低利资金。

年金制度

18世纪欧美各国为增加财政收入而流行,由政府以募集公债的方法实施救助。先规定公债本金每年的利息,然后将利息分配给各该年的生存者。如果公债所有人死亡,则利息停止支付,公债本金也不退还,收归政府所有。

二、社会保险的发展阶段

1. 德国创立社会保险时期(1883-1889)

2. 各工业国家仿效德国社会保险时期(1890-1919)

3. 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和初步发展时期(1920-1934)

4. 社会保险迅速发展时期(1935-1975)

5. 社会保险调整与改革时期(1975-今)

1. 德国创立社会保险时期

(1883-1889)

1883 疾病保险法1884-1889 工伤保险法、生育保险法、老年残障保险法1927 失业保险法

特点:

凡法律规定范围内者必须参加

保险费由被保险人、雇主和政府三方负担

保险费率由政府主管部门或有关方面协商制定,保险人无权更改保险费率

保险对象主要是从事最危险工作的劳动者

2. 各工业国家仿效德国社会保险时期

(1890-1919)

1901 比利时

1905 法国

1906 挪威

1907 丹麦

1908 英国养老金制度 1911 国家保险法

强制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3. 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和初步发展时期

(1920-1934)

特点:

受一战后经济萧条影响

受经济大危机影响

范围从西欧北美继续扩大东欧南美

4. 社会保险迅速发展时期(1935-1975)

特点:

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都立法实施社会保险

5. 社会保险调整与改革时期(1975-今)

特点:

经济放缓,失业增加

人口老龄化

需要救济的贫困家庭与单亲家庭增加

社会保险支出飙升,远超经济增长速度,财政压力巨大,养老金缺口问题

对策:

设法增加社会保险基金,控制社会保险给付,将社保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市场

提高社保税率

削减项目

延长退休年龄

对社保收入征税

建立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三柱体系

加强社保管理

§2 社会保障的新形式

一、低收入者补助型社会保险

对于特定生活标准以下的低收入者,经过经济情况调查后,符合条件的由政府给予生活补助,受益人不需缴纳保险税费。

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等

二、社会救助型社会保险

全国儿童福利救助制度。受益儿童父母无须缴费或进行收入调查,只须在国内居住年限和儿童年龄符合条件即可

俄罗斯、日本、英联邦国家、北欧国家等

三、普遍医疗服务型社会保险

对患病者给付现金或向所有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全民免费医疗,费用由政府税收支付。

英国、马来西亚、信息栏、冰岛等

四、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险

规定凡从事工商业劳动的劳动者或雇主,必须按照法定时间和标准,缴纳保险费,待缴费期满或达到规定年限时,将全部保费和应得利息一次退还给劳动者。

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

§3 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保险多样化

二、社会保险范围扩大化

三、社会保险私营化

四、社会保险基金资本化

五、社会保险产业化

六、社会保险一体化

CH3.社会保障制度理论流派

与各国实践

§1 社会保障基础概念

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

帕累托改进

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

外部性再分配

效用

效用(Utility)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Cardinal &Ordinal

边际效用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通过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的消费导致的效用的增加量。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指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

帕累托改进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如果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状态;换句话说,不可能再改进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公共物品(Public good)是私人物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物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

一、非竞争性。

二、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分类

一、纯公共物品:

是指那些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物品,它是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公共物品的分类

二、准公共物品

亦称为―混合物品‖。这类物品通常只具备上述两个特性的一个,而另一个则表现为不充分。

1. 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

2. 具有非竞争性特征,但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在现实世界中,因受到许多因素,市场无法达到完成竞争、供需的帕累托理想状态。这一现象称为―市场失灵‖。

外部性(Externality)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祗,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

外部性不包括间接影响,所有只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他人的行为都没有外部性。

收入再分配是指由政府主导的、能引起不同群体间收入转移的分配活动。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

§2 社会保障理论依据与流派

一、国家干预主义

二、经济自由主义

一、国家干预主义流派

德国新历史学派

福利经济学学派

瑞典学派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新剑桥学派德国新历史学派 (Sehmoner)

观点:国家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是公务机关。在进步的文明社会中,国家的公共职能应不断扩大和增加,凡是个人努力所不能达到或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都理应由国家实现。

政策主张:

1. 国家具有经济管理职能。

2. 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

3. 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教养是密切相关的。

4. 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5. 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以及工厂监督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福利经济学学派(Pigou)

观点: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增加产出而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减少产出时,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庇古主张政府干预再分配或第二次分配,以增加社会福利。

瑞典学派

理论基础:瑞典学派的―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国家调节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

政策主张:

1.依靠政府的干预,通过宏观经济调节的方式来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

2. 用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人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从而实现收入的平等。

瑞典特色的―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理论:

在政治上保留西方的―民主制度‖;

在经济上实行―国有化‖、―福利国家‖(主要是指收入再分配政策,同时主张政府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市场经济‖三者相结合的制度。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Kaynes)

观点: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市场机制无法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只有依靠国家干预才能使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在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中,社会保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主张通过累进税和社会福利等办法重新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国家对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有助于提高消

费倾向,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

观点:

(一)收入分配理论

(二)收人分配调节政策

一、国家干预主义流派

(一)收入分配理论

1.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2.肯定分配论和价值论的联系

新剑桥学派把改善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实行收入均等化,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的、绝对的目标,其他目标均处于从属地位。认为现实社会中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格局不可能用新古典主义方法打破,而是必须采取以收人再分配为中心目标的社会政策,才能改良现有的分配格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二)收人分配调节政策

1.实行累进的税收制度来改变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状况。

2.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以便消除私人财产的大量集中,抑制社会食利者阶层收入的增加。

3.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者进行培训

4.制定适应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赤字,逐步平衡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增长率来制定实际工资增长率政策,以改变劳动者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相对份额向不利方向变化的趋势,从而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逐渐扭转分配的不合理。

德国新历史学派:折中路线

福利经济学学派:干预再分配提高边际效用

瑞典学派: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累进税

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

提高有效需求,收入均等化

经济自由主义流派

供给学派:刺激总供给

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类型分析

包括四大类型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瑞典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美国、德国

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苏联

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智利、新加坡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特点

由政府负责,全民高福利为主要特征

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

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社会保障支出由国家税收解决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特点

保障对象是―有选择性‖的而非全民,它提供的保障水平也较低,强调的是保障而不是高福利。

企业、个人和政府都是责任主体,在不同的项目中各有不同的角色:在社会保险中,主要缴税(费)人为企业和个人,政府只是最后责任人的角色;在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制度中,政府是最主要的责任人

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特点

强调国家的责任,保障的对象是国有经济部门的雇员,保险费由单位负担,各种社会保险项目由统一的组织机构经办。

缴费的是企业(或单位),但最终的所有权人、责任人仍然是国家。

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特点

不具有再分配的性质,也不以追求社会公平为目标。给付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账户的积累,而不是社会保障计划的承诺。

Funded plan vs PAYGO

DB vs DC

CH4.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保障实践

§1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一)思想渊源

(二)旧福利经济学

(一)思想渊源庇古 1920《福利经济学》

经济思想渊源

亚当斯密《国富论》:

个人利己主义(人性-交换-分工)

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机制

观点:资源有效配置来自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市场体系,其中商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当每一个生产者出资自利动机追求利润最大化、每一个消费者处于自利动机追求效用最大化时,整个经济将是有效的。

亚当斯密对政府责任的观点:应支持市场

保护社会,设立司法,公共事业

庇古对政府责任的观点:干预分配

国家干预国民收入分配并使收入均等化

[英] 改良主义经济学家霍布森

―最大社会福利‖―非生产性剩余‖―国家社会主义‖

3. 哲学思想渊源 Bentham

边沁功利主义哲学自由追求个人利益→公共利益

个人追求私利是正当的,政府应当自由放任

James Mill: 功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折衷

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资本主义能够使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结合‖

―资产阶级私利不利于给劳动者带来幸福‖

(二)旧福利经济学

庇古的社会福利观点:

经济福利由效用构成,而效用可以通过商品价格尺度进行计量,因此在货币尺度下,

社会总效用=经济福利=国民收入

福利经济学研究主题和社会福利检验标志:

国民收入的极大化、国民收入分配均等化

a

庇古的社会福利观点:

凡是能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不见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增加穷人绝对份额而不影响国民收入总量,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进。 2. 庇古社会福利观点的重要贡献:

①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

边际私人净产品=边际社会净产品

②确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

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均等化

③确立了外部性理论

自由竞争导致外部性,只有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当干预方可消除外部性

二、福利经济学的发展

(一)序数效用论

(二)帕累托最优原理的发展和完善

(三)补偿原理

(四)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五)相对福利论

(六)次优理论

(一)序数效用论

帕累托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由于偏好差异,不同消费者的

效用不能比较,因此追求达到

最大满足的途径不是达到最大

效用的总量,而是达到本人最

高的满足水平,即最高的无差异

曲线

(二)帕累托最优原理的发展和完善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

最大福利的内容是经济效率,而不是收入的均等分配。资源达到最适度配置时,经济才有效率,才能达到最大社会福利。

帕累托条件: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消费者之间商品的最优配置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之间边际替代率必须相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者之间投入的最优配置任意两个生产者,任意两种商品之间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相同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等

(三)补偿原理

补偿原理的实质:

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或者一些社会成员状况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就增加。在难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时,只要政策或立法的得利超过损失,则政府可通过向得利人收特定租税的形式补偿受害者,达到帕累托最优。

四种补偿原则:

卡尔多虚拟补偿原则:只要得大于失,就证明总社会福利增加希克斯长期自然补偿原则:短期可能受损,但长期可能受益西托夫斯基双重补偿原则:同时进行政策前后的收入分配状况检验

李特尔补偿原则:在以上三种外另加一个收入分配标准,三重检验

(四)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函数关系,这些影响因素有不同配合。个人的自由选择是进行不同配合选择的保证,是决定个人福利最大化的重要条件,从而影响社会福利。

(五)相对福利论

Duesenberry:福利的主观性和相对性

―福利是相对的,福利与个人收入并无直接关系,因此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政策和缩小国民收入差距的政策都不能增加社会福利。‖

(六)次优理论

兰开斯特:达不到最优时的次优选择

只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其他都是满足的情况下,就是最优选择。在此之外,各种状态不能比较,较多条件得到满足的不一定优于较少条件得到满足的。

次优经济效率要求政府几乎不花费代价就能获得完备准确的信息。

第三优:允许存在信息成本和行政费用支出,更加现实§2 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效应

一、社会保障分配的基本目标

(一)社会保障分配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

1. 效率作为动力系统,公平作为稳定系统

2. 转轨中的经济体更需要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修正(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

1. 社会安全网,稳定网

2. 调节地区间、阶层间收入水平差距,反贫困

3. 调节市场竞争、效率、动力、社会公平、均衡、稳定机制之间的矛盾

4. 社保收支作为经济变量,对经济运行有自动调节功能

二、社会保障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

(一)公平的含义

公平:―市场参与机会的均等和自由‖

1. 横向公平,即对同等经济地位的人实行同等待遇

2. 纵向公平,即对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实行差别待遇

经济活动中必须兼顾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二)效率的含义

效率:―资源的有效使用与有效配置‖

1. 是在技术水平和资源存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给社会带来最大福利。经济学目前最为明确界定―经济效率‖的概念,是帕累托效率。

公平和效率的基本矛盾

―公平与效率的交替‖:收入均等化与经济效率

2. 公平和效率的相互补充

①收入均等化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

②收入均等化可以扩大内需,带动投资

③收入均等化可以消除社会对立和两极分化

④可以避免经济结构的二元化,实现各地区、各产业均衡发展

3. 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动态分析

①效率受制于生产力水平

②人类社会不断走向公平

③公平与效率是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

④效率处于更核心的地位

4. 公平和效率在社会保障分配中的协调

①公平与效率优化组合的实现方式:生产力标准

―效率优先,以效率促公平‖

从企业个人角度看,把自由参与放在优先地位,把个人努

力程度放在优先地位

从社会保障角度看,公平和效率不一致时,公平优先,缓解市场经济本身的不公平

②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基本途径

A. 增加国家对教育费用的支出

一定限度内有利于缩小收入差别

B. 修订福利措施

改福利补助为工时津贴、负所得税

C. 修订税收征收规则

D. 增强社会流动性

三、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和效率机制设计

(一)市场分配和政府分配下公平的不同层次

市场:等价交换原则下的机会均等,起点过程公平

政府:经济和社会角度的补偿性公平,结果公平

(二)二级公平和社会保障制度

市场公平是补偿性公平的前提,补偿性公平又保证下一阶段市场公平的实现

社会保障制度不能代替其他分配制度全面、独立地调节社会收入结构,其功能发挥主要处于再分配领域以及补偿性公平的层次,并受制于其他分配方式及公平层次。

(二)二级公平和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分配应以道义为导向,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以补偿性公平优先

公平是相对概念,根据份额或需要提供平等,仍可能产生分配不均或福利损失

属于市场机制范围的,应遵循机会公平原则,服从市场规律§3 福利国家的实践

一、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负主要责任、项目全面、为全民提供高保障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英国―福利国家‖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1. 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结构、技术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引发社会观念的变革

①重工业成为主导部门,产业工人比例下降

②人均寿命延长

③农业机械化,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④战时人员安置

2. 大危机和二战直接推动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

①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反危机理论影响,战后英国以扩大财政开支、增加政府福利支出,刺激储蓄投资

②军人及家属医疗扩大至普通雇员及家属

3. 工党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

①把医疗、休息、学习、住房列为公民基本权利

②主张通过部分计划经济、劳资合作、高额累进税调节分配、稳定经济

4. 二战后英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生活质量问题:―每个人的基本生活不应受到意外事故的影响,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体面地生活;应该普遍提高物质和文明水平,应该发展和改善公共设施、住宅、城市环境等‖

(二)英国―福利国家‖的广泛发展

1. 充分就业成为英国政府经济政策主要目标之一

1944.5 《就业政府白皮书》

①立法、行政、直接间接干预管理劳动力市场

②就业服务、失业保险

2. 由国家主管的社会福利项目得到迅速发展

1942 贝弗里奇《社会保险与联合服务体系》

①建议由政府统一管理社会保障项目

②建议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实施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自愿救济

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的两大原则:

社会保障以保证居民维持生产必需的生活资料为限

社会保障应包括所有居民各种不同社会保障方面的需要,体现―普遍和全面原则‖

―社会保障不是一个毫无交换条件和随随便便地给人提供好处的计划,也不是通过提供好处使受益者从此可以撷取个人责任的计划,而是一个以劳动和捐款为条件,保障人们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收入,一边使他们可以劳动和继续保持劳动能力的计划。‖——贝弗里奇

社会保障立法:

1944 国民保险法

1945 家庭补助法

1946 社会保险法

1946 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

1946 国民保险(工业工伤)法

1948 国民救济法

3. 社会福利项目不断普及化、全民化

①社会保障包括的阶层或行业已显著扩大

②二战前的保障计划战后才普遍实施

③社保普遍由个人团体国家单方面承担社会责任变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取决于公民投票和团体间利益均衡

④国家承担全体公民的终生保障责任,在社保体系中占绝对优势地位

补贴:孕妇、产妇、幼儿、学童、住房、低收入家庭、寡妇 4. 社会福利计划从临时应急措施变为长期战略措施,主动性大大增强

将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结合起来,把社会政策作为促进经济政策的手段,用经济增长的成果来促进社会福利,更注重机会均等而非收入均等;突出政府统一管理,突出儿童福利、教育、职业培训

二、英国“全民福利型”经济制度

全民福利型:国家对全体公民实施普遍的社会福利项目,资金来源于税收,全部或大部分有国家财政支付,个人基本上不缴纳保险费或缴纳很少

保障型:以个人或雇主缴纳保险费为主,政府财政予以补助。(一)英国福利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1、老残遗属保险

①由养老保险、残疾保险、遗属保险、老年福利和救济组成

②男65岁,女60岁退休

③雇员缴纳156周保险费即可领取基本退休金

④退休后基本养老金不足,可申请补助津贴,受保人配偶和子女均可享受一定保险待遇

⑤基本养老金之外,还可领取国家附加养老金或企业职业养老金

⑥残疾保险中有残疾养老金和残疾补贴(男60,女55前)

⑦遗属保险:对遗属的一次性补助和寡居母亲补助

⑧老年福利和救济:高龄补助、补充养老金、老年服务、住房补贴、圣诞补贴、交通优待

2. 失业保险

按规定缴纳了国民保险费,具劳动能力且愿意从事全职工作的登记人员,年龄65岁以下,领取期限最长一年

3. 工伤保险

残疾津贴、日常照顾补贴、

额外残疾护理补贴、收入降低补贴,

退休补贴

4. 生育保险

每产一个婴儿,可领取每周25英镑的津贴,

共领取18周,政府负担每个产妇人均1150

英镑的医疗费

5. 社会补贴和社会服务

社会补贴:住房、儿童补贴和高龄老人补助。

社会服务:老年人、残障者、需要正常照顾的失业家庭儿童、精神病患者、智障者

6.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16岁以上英国居民、收入来源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需要者,领取失业保险期满仍未找到工作者、已充分就业的低收入者需牙科治疗但无法负担者、被丈夫遗弃又有小孩抚养,不能工作者、被监禁者的妻儿、未婚母亲及孩子、无权领取退休金的70岁以上老人、40岁以上盲人、流浪的无业游民

7. 全民医疗保健服务

所有英国人均可接受免费治疗,但牙科、视力检查、配镜须收费,开药收少量处方费

最初国家负担全部医疗费,后改为按工资收入缴纳保险费制

8. 免费教育

初等、中等教育免费,公里学校一律免续费、书、学习用品费。聋哑智障学校免费午餐。

高等学校中90%学生能获得政府补贴,义务教育后未升入高等学校者,政府免费继续教育

社会福利基金来源:

雇员:25%,雇主:25%,政府财政:50%

社会福利系统管理机构:

社会保障部

(二)英国福利经济制度的特点

全面保障

工作年龄内英国公民必须参加国民保险,无能力参加者享受国民津贴

2. 权利均等

薪资等级、自雇等级、无业等级

3. 统一管理

国家社会保障部,区级社会保险局,地方保险办事处

(三)英国福利经济制度的积极作用

1. 刺激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

2. 为现代化大生产提供了大量合格劳动力,减少了失业

3. 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

最低〓146→3224,最高〓 17386 →12258,1:120 →1: 4

三、英国“福利国家”的改革

(一)英国―福利国家‖的危机

1. 财政陷入困境,社保开支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2. 失业严重,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大量结构性失业

3. 行政低效率,结构不合理

4. 社会危机,奖懒罚勤,削弱社会活力

(二)英国―福利国家‖的改革时间表

1. 1979 削弱养老保险,鼓励企业职业养老金

2. 1979 减少住房补贴,鼓励私房

3. 1982 改革国民医保,发展双层结构

4. 发展政府、自愿机构、私营部门混合经济

(三)英国―福利国家‖的改革具体措施

1. 提高雇员社会保险费上限,降低雇主社保税

2. 征收社会保障所得税

3. 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收费标准,削减疾病津贴

4. 削减社会保障金,津贴与物价挂钩

5. 鼓励社会福利项目的私有化和资本化

6. 精简机构

(四)英国―福利国家‖的改革效果

1. 高通胀率下降

2. 政府财政赤字减少

3. 失业率居高不下

4. 教育科研经费削减导致教育科研逐渐落后

5. 福利政策调整引发罢工浪潮

(四)英国―福利国家‖的改革效果

1. 高通胀率下降

2. 政府财政赤字减少

3. 失业率居高不下

4. 教育科研经费削减导致教育科研逐渐落后

5. 福利政策调整引发罢工浪潮

CH5.有效需求管理理论

与社会保障实践

§1 凯恩斯有效需求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1935:,社会保障法

1936:凯恩斯《通论》

一、就业一般理论

二、有效需求管理理论

三、投资乘数理论与加速原理

四、经济危机理论

五、政策主张

一、就业一般理论

否定古典经济理论以完全竞争为前提所得出的―充分就业是资本主义经济常态‖的结论,认为非充分就业是社会经济的通常状态。

凯恩斯就业理论建立在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三个相关基本心理规律

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理论

的基础上

充分就业与失业问题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古典经济学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作为既定的前提。

古典经济学观点: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Say's Law):供给促进需求

(1)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另一种产品创造了需求;

(2)货币交换的实质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换;

(3)某种产品过剩是因为另一种产品供给不足,所以造成生产过剩的原因是供给不足;

(4)局部的产品失调可以通过价格来调节。

由以上的观点又引出了四个结论:

(1)在一切社会中,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便销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且生产者得到的利润越多,因为价格随需求而上升。这就是供给决定需求;

(2)每一个人都与全体的共同繁荣有利害关系,一个企业越办得成功,就可以帮助别的企业也达到成功。这就是个人私利的追求,可以实现社会的公益;

(3)购买和输入外国的货物决不至损害国内或本国的产业和生产。即主张自由贸易。

(4)鼓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这就是主张以发展生产来实现经济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观点: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Say's Law):供给促进需求

萨伊与詹姆斯·穆勒说明了生产者是为求达到消费目的,形成对其他商品的需求才进行生产性的劳动。但萨伊和李嘉图改为以供给为出发点。

―供给创造了自己的需求‖:

指由于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生产者的生产引起了对其他生产者的商品需求,整个经济体系也就达到循环,某一数量商品的供给也就带动了对相同数量商品的需求。

结论:生产过剩不可能在流通过程发生。

大卫·李嘉图:―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销售则是为了购买对他直接有用或是有益于未来生产的某种其他商品。所以一个人从事生产时,他要不是成为自己商品的消费者,就必然会成为他人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

古典经济学所认为的失业

1.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一般发生在人们处于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因而工作不停变动的场合。

2. 自愿性失业:劳动力拒绝现行工资古典经济学流派对充分就业的观点

庇古代表的古典经济学:除了一般的摩擦性失业和一般自愿失业者外,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是达到充分就业。根据萨依定律,总需求的价格等于总供给的价格,社会的商品并不会出现生产过剩,那么总产量和边际生产率(马歇尔所创)将达到最高水平,工人的工资相等于劳动的负效用(马歇尔),除非工人不满意现有工资水平外,社会不可能出现失业。

古典学派将上述现象归入自愿失业,以维持萨依定律所依据的是非自愿失业。因此庇古提出,解决失业的方法就是工人自愿降低货币工资,从而令劳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达致均衡,并且反对工会制定过高的工资水平。

充分就业的定义

充分就业,也称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指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比如工作转换等),充分就业就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力)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古典经济学所认为的失业

1. 摩擦性失业

2. 自愿性失业

凯恩斯主张第三种类型的失业

1. 摩擦性失业

2. 自愿性失业

3. 非自愿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工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蔽性失业

1.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一般发生在人们处于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因而工作不停变动的场合。

2. 结构性失业。经济产业的每一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的供应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3. 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部门的间歇性生产特征而造成的失业叫作―季节性失业‖。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或建筑部门,或一些加工业如制糖业。

4. 工资性失业。按古典经济学家的假设,若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则通过工资的调节,便能实现人人都有工作。这就是说,如果劳动的需求小于供给,则工资下降,直至全部工人均被雇佣为止,从而不会出现失业。但由于人的本性不愿使工资收入下降,而工会的存在及最低工资法均限制了工资的下降,从而使工资具有能升不能降的所谓―工资刚性‖。这种工资刚性的存在,会使一部分工人无法受雇,从而出现失业。这类失业在经济学上被成为―工资性失业‖。

5. 周期性失业。尤其令经济学家关注的是―周期性失业‖。它来自经济周期的循环波动。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令人头疼的失业大军。

6. 隐蔽性失业。经济学家还经常提到―隐蔽性失业‖。这是指表面上虽然有工作,但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劳动力。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后而产量并没有下降时,就可以认为是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存在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

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实际的就业量。

IS-LM曲线

古典经济学流派对充分就业的观点

根据萨伊定律,收入公式为:

收入=消费+储蓄

供给= 需求

由于消费和储蓄两者一样,而储蓄又最终转化成对生产资料的投资,因此不论资金用于消费和投资两者都是一样,利率只是均衡储蓄和投资的价格。在这里,储蓄代表了货币形式的资本供应,投资代表了货币形式的资本需求。

古典经济学的严重错误:

忽略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1. 违反供需定律:

―实际上,人们并不是一有销售就非购买不可。卖和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分开的‖——马克思

2. 忽略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不是具有一个唯一的均衡值,而是具有一系列的无穷大个同样可被容许的均衡值;从而,除了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所规定的一个上限以外,就业量的大小是不能确定的。

如果这是正确的话,那末,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总是会导致就业量的扩大,以至到整个产量的供给不再具有弹性为止。有效需求数值的进一步增加不再会导致产量的任何增加。这一状态显然同充分就业是相同的事情。

……当我们的收入增加时,我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增加的量不像收入增加那样大……根据这一心理规律,就业量越大,与之相对应的产量的总供给价格与企业家能够从消费者支出那里收回的社会愿意消费数量之间的差距也越大。因此,如果消费倾向不变,那么,就业量便不能增加。

二、有效需求管理理论

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源于消费和投资不足;

消费和投资不足源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流动偏好规律

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所占的比例

结论:必须弥补有效需求和总供给价格间的缺口,方法是增加个人或家庭收入以刺激社会总消费。

政策建议:政府征收累进个人所得税,可以把富有阶层可能用于储蓄的部分收入征收过来,再以政府支出形式花费掉转化为公共收入,最终用于消费,提高总需求

2.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即利润率,是投资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资本家对利润率的预期将随投资的增加而降低。

对资本品购买量大→供给价格↑,产量↑→销售难度↑,成本↑,预期利润率↓

§1 凯恩斯有效需求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3. 流动偏好规律

人们为了应付日常开支、意外开支和适当时机投机牟利活动而愿意在手头持有现金的倾向。

流动偏好↑→i↑

若资本家预期利润率低于i,则不会进行投资,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三、投资乘数理论与加速原理

投资乘数理论:在一定边际消费倾向条件下,当总投资增加时,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量将是投资增量的k倍。k即投资乘数,表示投资的增加会使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

k=1/(1-r) r : 边际消费倾向

理论用途:

投资的增加会引致收入k倍的增加;

投资的减少会导致收入k被的减少

加速原理:收入增加必然引起消费增加,消费增加必定引起消费品生产的增加,进入引起资本品生产的增加。因此,收入增加必定引起投资增长。

消费品的轻微增长都会引起资本品的大幅度增长,收入或产量的变化对投资水平及其变化具有加速影响。

加速数=总投资的改变量/(本期收入-上期收入)

投资并非收入绝对量的函数,而是收入变化量的函数。结论:社会所需资本品总量取决于收入或产量水平,投资水平取决于收入或产量变化,投资变化取决于收入或产量变化的变化。

加速数的作用:可以使投资加速增加,也可以使投资加速减少。要想使投资保持不变,消费必须继续增加。因此,必须刺激消费。

四、经济危机理论

1. 仅仅靠市场自我调节不能保障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使用

2. 市场不稳定是常态,普遍性生产过剩危机和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存在。

3. 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五、政策主张

反危机政策:

1. 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设法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

2. 设法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消费

(一)有效需求管理政策

1. 通过财政政策,由国家直接进行投资或消费来弥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以此提高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

年度平衡预算会使经济波动更严重

2. 有效的财政政策是用举债方法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只要经济增长,个人收入增加,经常有赤字也无关紧要

3. 补偿性财政政策:根据经济风向,逆经济风向而动,有意识地扩张或紧缩政府支出,使财政起到反危机的作用

萧条来临前,主动扩大支出,减少收入,保持社会总支出稳定;

通胀来临前,紧缩财政,提高利率扩大收入,避免经济剧烈波动。

经济衰退期:扩大政府开支、减税,赤字财政、发行公债以扩大总需求;

经济高涨期,紧缩政府开支,增税,减少总需求

4. 扩张性货币政策:退休通货膨胀政策,引诱投资,弥补赤字

①扩大社会支付能力,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刺激投资

②降低工人实际工资,增加资本家利润

§1 凯恩斯有效需求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

1. 力主消费支出,反对节俭

增加财政赤字可以使社会走向富裕,缓解失业问题,政府支出是生产性的,可提高购买水平,举办公共工程

2. 主张高额累进税,进行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

§1 凯恩斯有效需求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评价:凯恩斯政策是从生产角度出发的,属于有限再分配,目的是维系再生产,该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强调个人责任,政府负担较轻

§2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现的凯恩斯主义理念

一、罗斯福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现出有限保障的福利观念:凯恩斯政策是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观念,其福利措施是刺激需求、保护生产的手段,而非出于对民众福利的真正关心。

(二)罗斯福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和主张:

社会保障产生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

社会保险应遵循的原则:应当具有自我保障的性质

应当将消极的社会救助与积极的社会救助结合起来,将失业救济与以工代赈结合起来

―在防止风险和人生沉浮中,政府从来没有保证为百分之百的人们提供百分之百的保障;在该领域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给文明社会造成浪费和奢侈…社会保障不是企图消除结构性失业后老年贫困的根源,它既不意味着减轻人民创造富裕生活的个人主要责任,也不表明削弱家庭义务的重要性。社会保障法案不是一个致富计划,不会为人们提供充分的保障,只能度美国公民提供最低的生活条件,或者说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老年、遗属、残疾保险 1935

(二)医疗保险 1965

(三)失业保险 1935

(四)工伤保险 1908年颁布《劳工伤害赔偿法》

(五)社会救助 1935 公共救助 AFDC, SSI

(六)社会福利住房补贴、教育保障

(一)老年、遗属、残疾保险

1. 资金来源

①工资税

②社会保障收入税

③信托基金投资利息

④联邦政府财政补贴雇员

图表我省略了啊!

2. 保险金给付条件

完全被保险人、当期被保险人、伤残被保险人

完全被保险人:65岁,缴纳40季度保险费

当期被保险人:死亡、致残或有权支取退休金前 13个季度中,至少缴纳6个季度保险费

§2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现的凯恩斯主义理念

3. 保险金给付标准

三段工资计发方法:

低工资段(90%),中工资段(32%),高工资段(15%)养老金工资替代率为44%

4. 其他形式退休计划保险金供款模式

①政府雇员:被保险人和财政共同负担

②雇主退休金(企业补充养老金):雇主或雇员与行业联合承担,联邦向雇主提供税收优惠

③个人退休储蓄计划:个人通过储蓄或向共同基金投资,联邦给予税收优惠

(二)医疗保险

1. 美国医疗保险结构

①老年社会医疗保险:

1965 社会保障法:建立老年医疗照顾制度(Medicare)和医疗援助制度(Medicaid)

1. 美国医疗保险结构

②商业医疗保险:

蓝盾蓝十字医保组织

2. 美国老年医疗保险的内容

① HI: 住院保险,所有65岁以上老人

② SSI: 补充医疗保险,未能参加住院保险者,须支付医生报酬和其他医疗费的自愿计划

§2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现的凯恩斯主义理念

3. 美国老年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

① HI的资金来源于雇员和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险税(90%以上)、自愿投保人缴费、铁路退休账户转入经费、投资收益(9.8%)和政府财政补贴(0.53%)五个部分

② SSI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联邦拨款(主要部分)、个人保险费、基金投资收益

4. 美国老年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

①住院保险突出个人责任

投保者短期住院可报销大部分医疗费用(住宿、出院后照料、家庭保健服务费、住院期间检查、化疗、治疗费);老人住院须自付$736,其余由医疗保险信托基金支付;60-90天内,每天病人须支付$ 184;住院90天后病人支付100%

② SSI投保人每年须缴纳$ 100,医疗费用超过$60的,由政府报销80%

5. 美国其他社会医疗保险

SCHIP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专题

一、要解决的问题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的基本内容、历史发展及趋势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的发展趋势受哪些因素影响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政府主体间的财政权责关系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在州的层面上费用发展趋势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在联邦层面上费用控制问题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的改革分析与前景预测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对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启示

二、Medicaid制度介绍

一、基本内容医疗援助计划覆盖人群

医疗援助制度的基本项目

医疗援助的支付主体和管理主体

联邦和州政府的权责

医疗援助资金的来源

二、历史沿革

医疗援助的实践准备:1965年前美国政府举办的社会医疗项目

医疗援助制度的立法准备:1935-1965年与社会医疗保障相关的立法

1965年后的社会环境变迁及其对医疗援助发展趋势的影响

二、Medicaid制度介绍

三、Medicaid费用变化趋势的经济政治文化分析

1965年:医疗援助建立期(1965)

1965-1971年:医疗项目迅速扩张期

1971-1984年:医疗费用控制期

1984-1994年:医疗援助费用迅速上升期

1994-2008年:医疗费用增速放缓期

三、关键问题

医疗援助费用上升幅度相对私人保险要小

医疗援助覆盖人口保持稳定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费用问题成为美国医疗援助制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决定因素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联邦-州财政权责关系

各州医疗援助费用占

州预算比例飙升,挤出其他项目预算。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后果。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的费用控制

联邦和州层面上都出现医疗援助费用飙升,原因分析医疗援助制度的成果、问题与改革

联邦的改革措施遏制了医疗援助费用上升势头

医疗援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医疗援助中,老人费用高,为节省开支,只有进行改革,例如Managed care, HMO, 扩大SCHIP等。

医疗援助对我国的启示

医疗援助既保大病也保门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问题分析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建立以来的费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政府间财政关系及资金负担模式所导致的。

州财政预算制度是各州在医疗成本上升情况下,启动特别供款计划向联邦套取资金的动因。

美国联邦-州财政权责关系、联邦-州医疗援助资金共担模式以及州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者共同作用,是美国联邦医疗援助费用飙升的主要原因。控制医疗援助制度费用的根本方式在于对以上三者进行更深入的制度调整。

关键问题与观点

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改革可以借鉴美国医疗援助制度的经验

1. 在财政机制上,通过立法形式规范中央与省以下县市的财政权责关系,充实医疗救助资金,防止挪用和滥用。

2. 在覆盖范围上,改救助为援助,为最终实现现有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并走向全民医保进行制度准备。

3. 在项目保障上,学习美国模式,建立既保大病也保门诊的综合救助模式。

一、1965年前的医疗保障立法准备

1960年 Ken-Mills-Act

肯尼迪时期的医疗保障努力

科尔一密尔斯法的意义和局限1960年 Ken-Mills-Act的意义:

1. 援助对象不仅限于老年人,还包括盲人和收入低但未得到公共救助的残疾人;

2. 第二,各州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有选择地参加,并负责制定计划,决定资格认定标准和提供服务的程序;

3. 联邦资金配套

4.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法案提出了―医疗贫困‖的概念。

1960年 Ken-Mills-Act的局限:

1. 没有向大多数老年人提供有效而充分的救济。1963年,全美只有1%的老年人得到了该计划的帮助。

2. 管理成本高、资格限定严等问题也很突出。

二、肯尼迪时期的医疗保障努力

1. 没有提出普遍的保险计划。

2. 1963年2月21日发表了―援助老年人特别咨文‖(Specia l Message on Aiding Our Senior Citizens)。要求建立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的Medicare计划。

三、影响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美国的文化传统与政策取向

(一)清教徒―资本主义精神‖

(二)影响美国社会政策的价值规范和意识形态

1. 强调自助、个人主义和个人选择的价值:重视效率、生产力和竟争的市场原则:同时,美国社会也重视机会均等、服务、公正和参与等具有部分利他性质的社会价值。

2. 偏好私人或市场决策;政府的作用只限于救助弱势者和

无助者,维持工作美德,以及共同承担责任。

3. 重视自由传统与自由主义,认为经济自由主义是经济生产和经济结构的基础:但也不排除政府的干预,而且在必要时,政府必须介入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二、美国的制度架构与政治文化

1. 三权分立和联邦主义原则造成的权力分散架构与观念

美国:―功能融合,权力分割‖

欧洲:―功能分化,权力集中‖

2. 宪法对利益集团的保护

保护―生命、自由、财产‖等基本权利的―公共哲学‖

洛克:个人不可剥夺的寻求自我保护(self-preservatio n )的权力是最高权力;人们组成政府就是为了保护这种权力;它同财产权有密切的关系。

―麦迪逊式的困局‖利益集团自由主义哲学

三、利益集团的影响

1. 通过对各自的政治行动委员会(political action com mittees, PACs)以政治献金的形式影响选举,以博取国会议员候选人的同情和支持。

2.通过各种途径游说国会议员来影响决策

3.使用法院诉讼、抗议示威等方式影响政策结果

特点:

经济状况越好的人越有可能参加利益集团

目标明确的特殊利益集团优于大规模的利益集团

大团体的游说活动比较成功

四、Medicare的结构与内容

保障对象

65岁以上的老年人:领取社会保障残障保险津贴超过24个月的残疾人:患有晚期肾病 (ESRD)的病人;某些不符合条

件但愿意支付保费参加此项目的人士。

筹资模式

预先支付制度(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 PPS);对医生和其他门诊服务的提供者从以收费为基础支付(charge-based payment)转变为按费率表(fee-schedule)付费。有管理的照顾 (managed care)的理念和计划引入Medicare 以后,按人头付费(capitated payment)的方式开始流行。

四、Medicare的结构与内容

内容

Medicare由住院保险(HI,也叫做Part A)和补充医疗保险(SMI,也称作Part B)两部分组成。

Part A中对给付期的规定。给付期从病人住院的第一天算起,截止日可以计算到病人出院的那一天,也可以算至其他机构连续提供护理或康复服务60日之后。给付期最多为90天,被保险者一生有60个住院日的保留期。PartA用于支付给付期内的住院费用,包括半私人病房的床位费和伙食费,医院服务和药品的费用等。Part A还支付其他机构,如收容所、专业护理设施等提供给被保险人的相关服务的费用。

Part B是一个自愿项目,符合Medicare条件的人都可以有选择地认购。Part B帮助支付医生提供的规定范围内的服务费用,如诊断、外科手术、放射治疗等;PartB还支付门诊服务的费用,如急诊、输血、无法自用的药品等。

五、Medicare的管理

管理部门

主要由卫生保健财政署 (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 ration, HCFA )和社会保障署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 ation, SSA)两部门管理,

HCFA(CMS):尽主要的管理之责,包括,与保险范围和支付方式有关的政策和原则的制定;对财政中介机构的监管;参与者的条件和供方资质认定标准的制定;效用记录的保

存和评估等。

SSA负责最初的个人资格认定:保存受益人的档案等。

财政部负责管理Part A和Part B的信托基金以及基金的拨付

六、Medicare的费用问题

七、Medicare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 Medicare信托基金的偿付能力问题

就Medicare HI而言,它是在现收现付制的基础上运作的。工资税是其主要的财政来源。

1995年有 1.44亿工作者为3700万受益人出资,也就是说在职人员与受益人的比例为3.9:1:而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降至2.2:1。要想在25年的时间里保持HI的财政平衡,必须减少39%的支出或增加65%的收入,或将两者结合起来。

2. 公平性问题。如何促进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 Medicar e人口对卫生保健服务的有效利用

CH6.社会保障与反贫困

―一个社会的消费者中穷人太多、富人太富,迟早要出问题。‖ ---舒尔茨

?六、社会保障与反贫困

§1 贫困及其理论

一、贫困的概念

二、贫困的测量

(一)贫困的基本含义

(二)绝对贫困

(三)相对贫困

(四)其他贫困定义

(一)贫困的基本含义

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

----世界银行《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

贫困是指人们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而处于的状态。衡量生活水准不仅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和人均支出,还要考虑那些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比如医疗卫生、预期寿命、识字能力以及公共货物或共同财产资源的获得情况。它用营养、预期寿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入学率等指标,作为以消费为基础对贫困进行衡量的补充。

----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

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 1989年欧共体给贫困下的定义

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阿马蒂亚·森:《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

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贫困的。

----奥本海姆:《贫困的真相》,汤森德

贫困的概念概括

第一,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从而使其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

第二,从根本上讲,贫困是缺乏手段、能力和机会。

因此:

贫困指的是由于缺乏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而处于一种社会不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手段、能力和机会而不能摆脱这种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

(二)绝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

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

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

(三)相对贫困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

相对贫困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 /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四)其他贫困定义——

普遍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

普遍性贫困: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低下而形成的贫困。制度性贫困: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所决定的生活资源在不同社区、区域、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所造成的某些社区、区域、社会群体、个人处于贫困状态。

区域性贫困: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所出现的一种贫困现象。

阶层性贫困: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差、文化程度比较低、家庭劳动力少、缺乏生产资料和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的贫困。

二、贫困的测量标准

(一)国际上确定贫困线的方法

1. 国际贫困标准法

2. 生活需求法

3. 生活形态法

4. 恩格尔系数法

国际贫困标准法

游黄山记

游黄山记 课型:新授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目标:1、培养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可贵精神。 2、学习本文按登山与观察的顺利写景状物,从不同角度描述山势、山路、山色的写法。 3、掌握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式。 教学重点:熟读全文,读清句读,背诵。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按登山与观察的顺利写景状物,从不同角度描述山势、山路、山色的写法。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明末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他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地理地质学家、旅行探险家、游记文学大家,是驰名中外的文化名人。他自幼博览群书,对科举不感兴趣,立志以毕生精力考察祖国的地理面貌。-从二十二岁起,直到五十六岁逝世时为止,三十四年的时间,只身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的旅行日志经过后人整理成书,留给我们一部洋洋六十余万言的巨著《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融山川地貌、风景名胜、民族风情、风俗特产于一体,是全方位展示我国明代历史文化与自然地理的百科全书,为我国旅游界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二、写作背景: 徐霞客曾经两次游黄山,第一次再1616 年冬末春初,山上冰雪覆盖,没有能够尽兴,写有《游黄山日记》,1618 年秋,他又一次游黄山,写了四篇游记。由于这次是重游,记叙的重点在上次每见到的奇景,所以对上次游记有所照应。 学生阅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充分显示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齐读。 五、翻译第一段: 九月初四这天。(动身行走)十五里到汤口。(又走)五里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拄着拐杖望着朱砂庵攀登。(走了)十里,上到黄泥冈。(这时)先前云雾笼罩着的那些山峰,渐渐地露出来了,也渐渐地落到我的手杖底下。转身进入石门峰,经过天都峰的山腰下来,就(望见)天都、莲花两峰顶,都高高地耸出半天之外。路旁有一条岔路向东直上,是前次(游山时)没有到过的,于是向前直往上走,差不多到了天都峰侧面了。再往北上,走在狭谷中的小道上。石峰一片片地夹立高耸;路就在石峰间宛转延伸,石头堵塞的地方就把它凿开,陡峭的地方把它凿成石级,中断的地方就架上木头,使它畅通,高悬的地方就树起梯子连接。向下看,(只见)陡峻的山谷气象阴森,枫树、松树杂然相间,五色缤纷,灿烂得象图画,象锦绣。因此想到黄山算得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10章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与实践 10.1 复习笔记 一、社会福利的一般理论 1.社会福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不同层面上的社会福利概念 ①广义上的社会福利应该包括医疗保健、国民就业、社会保险、福利服务、社会救助、国民住宅、环境保护等体系。 ②中义上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西欧国家普遍用来替代社会保障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政府和社会为国民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 ③狭义上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所使用的社会福利概念就是一种狭义上的概念。 (2)本书所界定的社会福利的内涵及其特征 ①社会福利的内涵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政府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所有对象普遍提供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②社会福利的特征 a.保障对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会福利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同时又要满足某些特殊群体的特殊要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b.保障水平的高层次性和发展性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由低到高、不断递进发展的三个不同层次的保障项目。 c.保障目标的公平性和保障方式的多样性 d.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非同一性 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福利的经费来源于国家和各级财政拨款。其实施主体必须由政府、企业、社区、团体、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注重效率和质量的责任共担机制和社会化管理。 (3)社会福利的外延及其主要内容 ①公共福利 公共福利是指国家通过直接投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举办的各种旨在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社会福利项目。 ②特殊福利 特殊福利是指民政部门为残疾人、孤儿、生活无着落的老人等具有特殊需要而又无力自理的人举办的福利事业。 ③职业福利 职业福利是与就业相关的、以工作单位为实体、以本单位职工生活质量提高为目的而组织实施的福利设施或福利补贴的总称。 ④社会津贴 社会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其总路线、总方针而对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公民提供保证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的社会福利项目。 ⑤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又称为社区型社会保障服务,它是在政府的倡导和组织下,由社区居民自主

《徐霞客游记_游黄山日记》苏轼《记游白水岩》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 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 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 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 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 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 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 2、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 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 3、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 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 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 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 二鼓 ..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节选自[宋]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上篇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一、概念题 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武汉大学2007年研] 答: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除具备国家立法规范、政府严格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在保险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这种模式在激励劳动者自我负责和限制政府责任方面是有效的,对应付人口老龄化亦具有相当正面的效果,但其缺乏互济性的缺陷,不利于风险的分散,从而并不是值得所有国家仿效的制度安排。迄今为止,真正实行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等小国家,或者类似于智利只在养老保险等个别项目中实施。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瑞典、英国为代表,是指按照“普遍性”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及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社会保障支出由国家税收解决。这一制度以政府负责、全民高福利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伤害了效率,在20世

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大背景下,英国率先进行了减轻国家负担的改革。 二、简答题 1.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武汉大学2006年研] 答: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保障繁荣时期的发展有四重含义 1948年至l979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发展时期,这里的发展有四重含义 ①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 ②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③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网络化; ④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显著增长。 (2)社会保障繁荣发展时期的发展表现 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的转向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由解决劳资纠纷、缓和劳资矛盾转向构筑社会功能体系; ②社会保障的实施对象和覆盖范围由主要面向特定阶层和行业劳动者、工薪收入者向惠及全体公民的国民保障转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享受对象是全体居民(包括居住在当地的外国人),即普遍性;二是保险金不与收入相联系,即普惠性。由此导致了社会保障从事后补救型向事前福利型演变; ③社会保障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之上 一是通过社会立法,使其具有制度上的合法性;二是社会保障本身制度化;三是各国纷

阿里云-日志服务入门指南

日志服务Getting-Started

- Getting-Started 日志服务(Log Service)是阿里云提供的,针对海量日志收集、存储、查询的平台化服务。你可以使用日志服务来集中收集服务集群中所有的日志,并支持实时消费,实时查询和导入到阿里云大数据处理服务ODPS做更进一步分析。本章将仔细介绍如何快速地开始使用日志服务。 视频版本:阿里云日志服务快速指南 准备开始 创建阿里云账号 登陆https://www.360docs.net/doc/b9623361.html, ,点左上角"注册"创建阿里云账号。 准备秘钥对 开通日志服务后,通过产品主页,进入管理控制台,点右上方"钥匙"图标,创建密钥对(Access Key),状态设置为"启用"。(Access Key是Logtail收集日志数据的必要条件)。 启用 开通日志服务 使用注册成功的阿里云账号登陆,点左上角"产品",在"应用服务"中找到点左上角"产品",在"应用服务"中找到日志服务进入产品主页,开通日志服务。 移动推送/快速开始

-- - 理解基本概念 为更好的继续下面的操作,你需要简单理解日志服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项目(Project)为日志服务的基本管理单元。每个项目位于阿里云的一个区域(Region),且创建后就不能修改区域。 日志库(LogStore)为日志服务的日志存储单元。每个日志库属于一个指定的Project,且每个项目可以包括多个日志库。用户可以指定一个日志库中的日志保存时间及如何使用这些日志(例如,实时消费,实时查询,同步到ODPS等)。 Logtail为日志服务提供了一种无侵入的日志写入服务。它通过在你的机器上安装一个日志收集客户端来监听你所指定的日志文件并自动把新写入到日志文件的日志上传到你所指定的日志库。目前,该种日志写入服务还只支持ECS 64位Linux云主机和Windows云主机中的日志源,其他日志源可以通过日志服务提供的SDK或者API来写入用户的日志库。 创建项目和日志库 创建项目 当你第一次进入日志服务管理控制台,系统会提示你创建一个项目(以下我们称为Project)。你也可以通过点击右上角"创建Project"进行操作。创建Project需要指定"预留写入吞吐容量"与"区域(Region)",请根据你的实际需求进行创建。 创建日志库云盾/快速开始

黄山檀香国际大酒店楼书文案

黄山檀香国际大酒店楼书文案 封面 黄山檀香国际大酒店 徽韵流芳◎听涛观岚 汤口·四星级·产权式酒店 檀香之传承 P1 檀香,柔而不轻,雅而不淡,高贵神秘,悠远持久,有凝神静气之功效,常熏益于人体保健。 汤口,黄山南大门,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环抱之间,汇聚山川日月之灵气,饱受徽风古韵之浸润,自然蕴养出温厚悠远的人文内涵。常居此地,经自然山水之滋养,受徽学文脉之熏陶,神清气爽,宁静致远,飘然出尘。一如檀香之缥缈,沁人心脾,润物无声,流芳四溢。 黄山檀香国际大酒店,融贯“檀香”之精粹,在黄山脚下、地灵人杰之处,择地筑庐,供人休憩。于浩荡徽风之中,听涛观岚,沐风品月,让心灵在自然天地间任意徜徉,在精神家园中静静栖息。 檀香之环境篇 P2-3 一个难以复制的珍稀地段,一场山水人文的精神盛筵 自然黄山——“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以“三奇四绝”的奇异风采冠绝于世。黄山的一切全是大自然之杰作,劈地摩天的奇峰,玲珑剔透的怪石,变化无穷的云海,千奇百怪的苍松,构成了无穷无尽的神奇美景。它那“伟、奇、幻、险”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留连忘返,并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人文徽学——古代传统文化形态的活化石

黄山脚下的古徽州,由于山重水复的独特地理条件,完好地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两汉魏晋以来,每逢战乱,中原大批氏族迁居至此,带入了高素质的移民和儒家传统文化;宋元明清以降,众多士子与徽商又从此走出,为故乡回馈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资产。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孕育了以新安理学、新安朴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和徽商经济等为代表的徽州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 汤口始建于唐代,古称汤川。因境内逍遥溪上游温泉,水温如汤,其味芳香,旧称温汤;而汤口既是进入温汤之路口,也是黄山汤泉水出山之口,故明代万历年间改称汤口。长期以来,黄山南大门是游览黄山的出入口,汤口则是出入这一门户的必经之地,占据吸引游客集散、食宿和购物的有利区位。经过多年发展,汤口已成为黄山风景区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素有“黄山门户”之称。 黄山檀香国际大酒店,位于黄山风景区汤口镇寨西村,居205国道、103省道交汇之西南角。酒店背倚檀香山,远眺天都、莲花诸峰,距黄山南大门、景区换乘中心仅千米之遥,是登山游玩的必经之道;且大量的古徽州人文景点散布酒店周边,罗东舒祠、棠樾牌坊群、西递、宏村、南屏、潜口等古民居均在50分钟车程之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如此密集,黄山檀香国际大酒店的地段位置可谓无与伦比,贵乎稀有。 檀香之旅游篇 P4-5 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一块蓄势待发的投资热土 黄山,是全球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风景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且黄山地处中国最繁华喧闹的长三角腹地,四围就近的大中城市皆拥有大量可多次进入该区域的客源,是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而随着徽杭、合黄等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完成,黄山风景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将进一步得到显现。 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进入21世纪后正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宏大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黄山市的主动加盟,“长三角”的概念正在向“三小时”以外延展。如今,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催生了长三角城市“15+1”的旅游合作机制,以及苏浙沪皖“3+1”旅游合作方式,这标志着黄山开始加速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 徽杭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使黄山到杭州只需2小时,到上海为4小时,明显突破黄山的交通“瓶颈”,拉近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距离。由于优越的旅游发展优势,黄山成为由安徽省政府提出的“二山(黄山、九华山)一湖(太平湖)”,以及由杭州市政府提出的“名山(黄山)名湖(西湖)名城(上海)”两大黄金旅游线路政策的标杆之一,所有这些都预示着黄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要点整理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 ) 代表性国家:德国 1、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 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 )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4具有强制性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社会救助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广义:一切改善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中层:等同社会保障;狭义: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殊保障(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三)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四)社会保障资金给付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从收入看,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社会保障税(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从支出看,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影响有效需求,影响公平和效率。2宏观:稳定政治和调控经济的作用。微观:分散个体风险、减少贫困、保护人力资源等作用。 风险:不确定性,即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保险:借助于大数法则,集合大量的同质风险,在被保人之间分散风险。 保险市场失灵:商业保险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 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原因:1保险市场失灵;2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认识(个人风险—社会风险);3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4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目标是多重的:1、资源配置效率;2、合理的收入分配;3、保护个人的自由的目标 社会政策的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社会福利增加的来源:一是国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国民收入的均等分配; 社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政府干预再分配; 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的结果是收入差距的分化。由于存在收入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出现有效需要不足。而总有效需要不足会导致开工不足、失业增加,进而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药方是通过财政政策\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扩大有效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减少由于经济动荡、自然灾害、疾病、伤残和个人不幸带来的脆弱性,分散个人和家庭的经济风险,保护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是保护社会人力资源。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通过分散风险对促进人口再生产、提高人口质量和保护人力资源作用是巨大的。 公平:经济公平(客观)和公平感(主观) 经济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 机会公平:一个人的成就,应该是他努力以及才能的结果,而不是由其所拥有的背景决定; 过程公平:竞争的规则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应该是同一的、一视同仁的,所有的人都遵循同一规则对与经济活动; 公平感:人们对公平的判断和感受 分配公平感:指的是人们对组织中资源或奖励的分配,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个人判断和感受。分配公平感是主观的,它取决于当事人的价值观、个性、需要、动机等因素。 结果的公平≠平等或均等,后者指的是收入分配的量的一致性,而前者带有价值判断,指的是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基础上的各人贡献与其收入的一致性。

查看服务器日志可以干什么

查看服务器日志可以干什么 2008-11-30 18:40 一、利用Windows自带的防火墙日志检测入侵 下面是一条防火墙日志记录 2005-01-1300:35: 2005-01-1300:35:04:表示记录的日期时间 OPEN:表示打开连接;如果此处为Close表示关闭连接 TCP:表示使用的协议是Tcp 4959:表示本地的端口 80:表示远程的端口。注:如果此处的端口为非80、21等常用端口那你就要注意了。 每一条Open表示的记录对应的有一条CLOSE记录,比较两条记录可以计算连接的时间。 注意,要使用该项,需要在Windows自带的防火墙的安全日志选项中勾选“记录成功的连接”选项。 二、通过IIS日志检测入侵攻击 1、认识IIS日志 IIS日志默认存放在System32\LogFiles目录下,使用W3C扩展格式。下面我们通过一条日志记录来认识它的格式 2005-01-0316:44: -;+MSIE+6.0;+Windows+NT+5.2;+.NET+CLR+ 2005-01-0316:44:57:是表示记录的时间; ; GET:表示获取网页的方法 /Default.aspx:表示浏览的网页的名称,如果此外的内容不是你网站网页的名称,那就表示可能有人在用注入 式攻击对你的网站进行测试。如:“/msadc/..蜡..蜡.. 蜡../winnt/system32/cmd.exe/c+dir”这段格式的 文字出现在浏览的网页后面就表示有攻击者尝试能否进入到你的系统目录下。-80:表示服务器的端口。 -

就要注意了。 Mozilla/4.0+(compatible;+MSIE+6.0;+Windows+NT+5.2;+.NET+CLR+ 操作系统的版本信息 200:表示浏览成功,如果此处为304表示重定向。如果此处为404则表示客户端错误未找到网页,如果服务器没 有问题但出现大量的404错误也表示可能有人在用注入式攻击对你的网站进行测试。 2、检测IIS日志的方法 明白了IIS日志的格式,就可以去寻找攻击者的行踪了。但是人工检查每一条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 我们可以利用Windows本身提供了一个命令findstr。下面以寻找05年1月1日日志中包含CMD字段为例演示 一下它的用法。IIS日志路径已设为D\w3c Cmd提示符下输入:findstr"cmd"d\w3c\ex050101.log回车。怎么同一个IP出现了很多,那你可要注意了! 下面是我写的几个敏感字符,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自己系统、网页定制自己的敏感字符,当然如果你根据 这些字符作一个批处理命令就更方便了。 cmd、'、\\、..、;、and、webconfig、global、 如果你感觉findstr功能不够直观强大,你可以AutoScanIISLogFilesV1.4工具。它使用图形化界面 一次可以检测多个文件。下载地址:/View-Software-1585.html 如果你感觉这些IIS日志中的信息记录还不够多,那么你可以做一个隐藏网页,凡是登陆到网站上都会先定向到 该网页,然后你可以在该网页中添加代码,获取用户的IP、操作系统、计算机名等信息。并将其输入到数据库 中,这样即使一个攻击者使用动态的IP只要他不换系统,即使删除了IIS日志,你也可以把他找出来。 三、通过查看安全日志检测是否有成功的入侵 如果你你启用了登陆事件、策略更改、账户登陆、系统事件的成功失败的审核,那么任何成功的入侵都将 在安全日志中留下痕迹 推荐的作法: 1、建议每天最少检查一次安全日志。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散文形形色色,如以心理活动来勉强区分,则有的侧重感性,有的侧重知性。游记少不了写景叙事,先天上是一种感性的散文,所以游记作者应该富有感性。所谓“感性”,就是敏锐的感官经验。说一篇文章“感性十足”,是指它在写景叙事上强调感官经验,务求读者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其实“如见”还是不够的,因为视觉经验之外还要表现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等,要用文字表达时,一般人,甚至一般作家,却只能用熟知习见的成语,因简就陋地复述一些空泛而含混的印象。请看宋朝的王质如何写月: 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游东林山水记》) 通常我们说“新月如眉”或“眉月”,但“月一眉”用眉做量词,乃觉其新颖。“迟速若与客俱”令人想起了李白的“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但王质的说法更有感性,更有动感,更像电影,因为人走得慢月就慢随,人走得快月就快追,十分传神。再看他如何写水上之游: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游东林山水记》) 这真是了不起的写景,视觉、嗅觉、听觉,不但交织,而且生动。香气能“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嗅觉经验就视觉化、触觉化了。至于视觉经验,也都表现得很有动感:写荷花迎风则“红披绿偃,摇荡葳蕤”,写微风拂水则“细生鳞甲”,写流萤则“(幽火)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写山则“森森欲下搏人”。但最生动的是星映水面的比喻“如珠走境,不可收拾”;以珠喻星,以镜喻水,本是静态,原也寻常,可是珠走镜上,便加上了动的关系,把水面起伏不定的感觉一并带出,真富感性。可见写景的上策是叙事,再静的景也要把它写动,山水才有生命。也就是说,一般平庸的写景好用形容词,但是警策的写景多用动词,和电影一样。再看元末的麻革《游龙山记》的一段: 复坐文殊岩下,置酒小酌。日既入,轻烟浮云,与暝色会。少焉,月出寒阴,微明散布石上,松声倏然自万壑来,客皆悚视寂听,觉境愈清,思愈远。已而相与言曰:“世其有乐乎此者欤?” 此地的感性,真是视听并茂,不但把月色和松涛写活了,而且把游客对两者的反应,用“客皆悚视寂听”六字综合地表现了出来。写景叙事的文字,有的时候与其描写感性的来源,不如描写感性的后果。例如直接描写美人,有时不如间接描写观者惊羡之色,而直接描写鬼魅,有时不如间接描写观者骇怪之情。“悚视寂听”的表情,反衬出声色之异,效果极佳,正是电影导演乐用的悬宕手法。写景有感性,叙事也可以感性十足,且看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的一句: 下至莎萝坪,暮色逼人,急出谷,黑行三里,宿十方庵。 平地里暮色缓来;“暮色逼人”当是山行现象,尤其作者是在下山,暮色来得更快,“逼”字带出“急”字,但再急也没用,人总不如天快,出谷天已“黑”下来,也就是说暮色已经追上人了。“逼”“急”“黑”三字把暮色和人之间动的关系,扣得又紧又有戏剧感;“黑行”二字,浓缩得感性已达饱和点。徐霞客叙事每用奇笔,所谓奇笔,有时是观点与众不同,例如,《游黄山日记》一句: 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 “公等”是指徐霞客一行冒雪攀山的游客,仰见下山的群僧,乃有“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的奇句,虽武侠片也不过如此了。再换一个角度,从上面来俯瞰的徐霞客《滇游日记》的一景:

2007年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社会保障概论》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社会保障综合知识 一、考查目标 主要考察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眼光来理解、分析、归纳和阐述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相关理论热点问题与实际问题,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政策和操作程序、方法等。要求考生: 1.掌握社会保障理论的基本知识; 2.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和模式; 3.熟悉社会保障基金的涵义、来源、筹集以及管理和运营。 4.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报考社会保障专业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涵盖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和社会学概论两门相关科目课程,其中,社会学保障基础理论占70%,社会学概论占30%。 (四)参考教材 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社会保障理论》李珍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3、《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五)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保障基础理论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要求)准确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1.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及内涵。 2.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4.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功能 (要求)了解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各自的特点,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等。 1.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2.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社会保险包括的各项内容。 社会福利的内涵与意义。 社会救济的内涵与意义。 社会优抚的内涵与意义。 3.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 4.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保障基金 (要求)了解社会保障基金的涵义、来源、筹集以及管理和运营等。 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用途以及类别。 2.社会保险基金的作用。 3.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 4.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5.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规范与要求。 6.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 四、社会保障管理 (要求)了解社会保障管理如何运行,目前主要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等。 1.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基于阿里云搭建实时数据仓库项目项目需求及架构设计

基于阿里云搭建实时数据仓库项目阿里云大学& 尚硅谷联合出品

课程目标 1)学习搭建一个实时数据仓库,掌握数据采集、存储、计算、输出、展示等整个业务流程。 2)整个实时数据仓库系统是在阿里云架构上搭建,掌握并学会运用各个服务组件,及各个组件之间如何联动。 3)前置知识要求 ?熟练掌握SQL语法 ?对Hadoop大数据体系有一定的了解

第1章课程目录 1. 项目需求及架构设计 1.1 项目需求分析 1.2 项目框架 1.2.1 阿里云技术框架 1.2.2 技术选型 1.2.3 系统架构设计 1.2.4 业务流程 1.3 电商表结构 2.业务数据准备 3.缓冲数据 4.同步业务数据 5.实时数仓分层 6.数据可视化

1.1 项目需求分析1)实时采集埋点日志数据2)实时采集业务数据库中数据3)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4)保存数据到分析型数据库5)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1.2.1 阿里云技术框架 阿里云产品简介 类比DataHub 数据总线 Kafka +各种服务接口DataWorks (Stream Studio )可视化StreamCompute 的开发管理平台 目前没有RDS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DataV 可视化数据展示工具Tableau 、Echarts 、Kibana ECS 弹性服务器 Linux 服务器AnalyticDB for MySql 分析型数据库 MySql 集群实时计算实时计算 Spark 、Flink

1.2.2 技术选型 ?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可视化: 开源框架 阿里云框架 Flume、Kafka、Canal、MaxWell DataHub、DTS MySql、Hadoop、HBase RDS、AnalyticDB Spark、Flink 实时计算 ?数据采集传输: Tableau、Echarts、Kibana DataV、QuickBI

游天台山日记

游天台山日记 1.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 释:在高峻的山岭里爬上爬下,深山里很荒凉寂静。(害怕猛虎躲藏草丛中伤人,所以路边的草木都被放火烧掉了。)泉水轰鸣,劲风动地,山路上已经没有其他旅行的人,显得荒凉而漫长。 2.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释:峰顶上四处的荒草被劲风吹得纷纷倒伏,峰高因而寒风凛冽,草上结的霜约有一寸多厚,而回顾峰下四周的山峦上,美丽的鲜花与碧玉般的绿树,远远望去觉得非常玲珑明晰。山脚下山花盛开,峰顶上反而不开花,大概是因为高处冷寒所造成的。 3.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 释:雨后新晴,秀美的山色中叮咚的流泉声随处可闻反复地变化出新的景观,绿树丛中怒放的红杜鹃花相互辉映,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 游雁宕山日记 1.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 释:我听从向导的话,等到翻越过一座尖山,路已绝断;再越过一座尖山,一看所要登临的山顶,已经在天的中间。 2.则积雨过后,怒涛倾注,变幻根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 释:而溪水积攒了雨水后,怒涛奔腾,倾泻而下,态势变幻极大,瀑布如喷雪,声大如雷轰鸣,水势比昨天增大一倍。 3.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 释:手拉布绳试着往上攀登,布绳被凸突的锋利石头所紧勒,忽然中断。重新把布绳续接好使它悬空,竭尽全力挽布绳腾空跳跃,得以再次攀登到上面的岩石上。 游黄山日记 1.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2.释:稀疏的树木披满茸茸的雪花,在其中仰视黄山群峰盘根错节,唯独天都峰巍然挺立于群峰之上。往上走数里路,石级越来越险峻,积雪越来越深,那些背阴的地方雪已冻结成冰,坚硬而溜滑,不容脚踩稳。

天融信日志服务器配置说明书

天融信日志服务器配置 说明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天融信日志服务器配置说明书 (专用版) VER: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络安全二期项目工程文档 --------日志服务器配置说明书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2004年12月 天融信安全技术高品质的保证 文档管理 文档信息 分发控制 版本控制

目录 安装数据库服务器 系统要求: 操作系统:中英文windows 2000/2003 服务器版 数据库系统:MS SQL Server 2000 + Service Pack 3 ( 不支持 MS SQL Server ) 最低配置:CPU :PIII 内存:256M 硬盘:10G 推荐配置:CPU:P4 内存:512M 硬盘 80G 安装步骤: 1. 插入SQL Server 2000 安装光盘: 2. 选择<安装SQL Server 2000 组件>,开始安装数据库服务器,依照安装向导的提示,安装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工具。 3. 在安装类型页面,用自定义方式,选择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的安装目的文件夹:【注意】选择自定义也方便了加速查询的排序次序的设置,强烈建议修改默认的排序方式为二进制。另外,数据文件所在文件夹分区必须是NTFS 格式,如果是FAT32 格式的分区,文件的限制为4G,当超过4G 时,文件无法继续增长。同时建议不要安装SQL数据文件与程序文件在系统盘,可单独安装数据文件到大的磁盘与系统盘分开。 4. 下一步,选择身份验证模式为<混合模式>,输入sa 登录密码,请管理员务必牢记: 5. 在接下来的排序规则设置页面,本系统推荐“二进制”排序,这样可以提高查询速度: 6. 设置工作完成后,安装程序开始复制文件。 7. SQL Server 安装完成。 8. 安装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Service Pack 3。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市场菜篮子法 2.结构性失业 3.凯恩斯主义 4.社会优抚 5.变额年金 6.拉弗曲线 7.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8.资产替代效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和功能。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有哪些主要表现。3.简述养老基金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 4.简述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原则。 5.试比较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种主要类型。 6.职业福利与社会福利有哪些显著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英国等“福利国家”的危机及其改革并分析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2.评述: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社会保障面临哪些新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市场菜篮子法 答:市场菜篮子法又称生活需求法或“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是指根据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所需的物品和服务列出一张清单,然后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拥有这些物品和服务需要多少现金,由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即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计算方法。为了真实反映贫困者所需,在确定菜篮子的内容时,需要由专家和群众共同作出决定。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参差不齐,生活必需品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界定,因而很难进行国际和地区间比较。 2.结构性失业 答: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这种失业的特点是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在一些行业中劳动力稀缺(如一些“朝阳产业”),而在另一些行业中却存在着一定量的失业者(如一些“夕阳产业”),这样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赶不上需求的变化,失业就不可避免。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一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二是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引起的,三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

汉文字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模拟试卷D卷 第一部分字音认读 (30题) 说明:第1~15题。请找出以下各题中加点字注音错误 ..的一项。 1. A 油脂.(zhī) B 羞怯.(què)C脊.髓(jǐ)D擢.升(zhuó) 2. A 诡谲.(jué)B籼.稻(xiān)C亲昵.(ní)D邂.逅(hòu) 3. A 卑鄙.(bì)B戕.害(qiāng)C汲.取(jí)D内疚.(jiù) 4. A 媒妁.(shuò)B自咎.(j iù)C甲胄.(zhòu) D 惕怵.(shù) 5. A 佝偻.(lǒu)B讥诮.(qiao)C档.案(dàng)D谙.熟(ān) 6. A 剔.除(ti)B翕.张(xī) C 啮.合(chǐ)D挟.持(xié) 7. A 氛.围(fèn)B眼睑.(jiǎn)C解剖.(pōu)D囟.门(xìn) 8. A 创.面(chuāng)B倔.强(juè)C挨.饿(ái)D蓓.蕾(bèi)9. A 挫.折(cuò)B啜.泣(chuò)C椽.子(chuán)D稽.首(jī)10.A 恫吓.(hè)B滂.沱(pāng)C夹.攻(jiā)D绑扎.(zhā) 11. A 向隅.而泣(yú)B釜.底抽薪(fǔ)C讷.言敏行(nà)D动辄.得咎(zhé) 12. A 鳞次栉.比(jié)B枯恶不俊.(quān)C混.为一谈(hùn)D惩.一警百(chéng)13.A 切.肤之痛(qiè)B片纸只.字(zhī)C初露.锋芒(lù)D满载.而归(zǎi)14.A 宁.死不屈(nìng)B曲.径通幽(qū)C养尊处.优(chù)D情不自禁.(jīn)15. A 毛遂.自荐(suí)B窥.豹一斑(kuī)C椎.心泣血(chuí)D拾遗补阙.(quē) 说明:第16~30题。请找出以下各题中两个加点字读音不同 ..的一项。 16. A 渣滓.——付梓.B栈.桥——绽.放C诏.书——肇.事D贿赂.——络.绎 17. A 梗.概——庚.贴B宽恕.——戍.守C襁.褓——强.迫 D 札.记——铡.刀 18. A 寅.时——吟.诵B贬黜.——畜.疫C粗犷.——眼眶.D翌.日——轶.事 19. A 跻.身——古迹.B血.仇——戏谑.C累.赘——羸.弱D摇曳.——晋谒. 20 A 婀.娜——阿.附B梵.语——樊.篱C昏眩.——渲.染D蝙.蝠——针砭. 21. A 矩.形——咀.嚼B拙.劣——卓.绝C豆豉.——褫.夺D咆哮.——不肖.22.A 感喟.——蔚.蓝 B 分娩.——腼.腆C盘桓.——寰.球D通缉.——犄.角 23. A 孝悌.——倜.傥 B 歼.灭——悭.吝C愠.色——晕.机D憔.悴——翘.楚 24. A 摈.除——鬓.角B畏葸.——铣.削C濒.临——傧.相D掣.肘——桎.梏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 2.补偿原理 3.公积金 4.企业年金 5.社会保障预算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7.完全积累制 8.以工代赈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2.请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3.简述制约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因素。 4.简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5.简述商业人寿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 6.社会保险预算模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社会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2.联系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论述我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谈谈你对如何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 答: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除具备国家立法规范、政府严格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在保险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政府承担责任的特殊方式。这种模式在激励劳动者自我负责和限制政府责任方面是有效的,对应付人口老龄化亦具有相当正面的效果,但其缺乏互济性的缺陷,不利于风险的分散,从而并不是值得所有国家仿效的制度安排。迄今为止,真正实行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等小国家,或者类似于智利只在养老保险等个别项目中实施。 2.补偿原理 答:补偿原理是指英国的卡尔多在1939年提出,并举由希克斯将它进一步完善的一个原理,又叫“假想的补偿原理”,这个原理认为: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