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连锁咖啡公司的品牌危机与应对策略

星巴克连锁咖啡公司的品牌危机与应对策略
星巴克连锁咖啡公司的品牌危机与应对策略

星巴克连锁咖啡公司的品牌危机与应对策略目录

一、绪论

二、星巴克连锁咖啡公司的品牌发展之路

(一)星巴克的品牌创立战略

(二)星巴克的品牌扩张战略

(三)星巴克的品牌维护战略

三、星巴克品牌危机的形成与表现

(一)品牌危机的表现形态

(二)星巴克品牌危机的集中表现

四、星巴克品牌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忽略品牌文化内涵建设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二)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引发品牌质量危机

(三)盲目延伸品牌酿至品牌延伸困境

(四)贪大求全终至品牌扩张危机

(五)品牌创新乏力遭致品牌竞争危机

五、星巴克品牌危机的应对措施

(一)全力维护品牌形象,顾客利益至上

(二)学会正确延伸品牌,保持品牌战略的统一

(三)严防品牌过度扩张,保证品牌战略的核心价值

(四)正视品牌竞争,在竞合中实现互利双赢

(五)牢记企业社会责任,扩大品牌战略影响

(六)树立正确的品牌危机处理原则,提升危机管理能力

六.总结

一、绪论

品牌,作为一种产品和一个企业的指代符号,它的资产价值总是隐藏在“名字”的背后,但由于品牌是与企业的知名度相关的,而知名度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提升,所以必须将品牌的资产价值从“名字”背后拉出来重新认识,这也是为是么企业对于品牌的管理日益重视。品牌危机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过失或者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疏漏等引发的品牌被市场吞噬、毁掉直至销声匿迹。一旦企业出现品牌危机必然导致公众对该品牌的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等现象。

早在19世纪初,西方的管理学者就开始研究“危机管理”这一概念,他们得出的危机管理的目的大相径庭。直到20世纪末,著名的危机管理学家罗伯特希斯用4R模式来解释危机管理的目的,即“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至此“危机管理”的目的才被世界广泛认同,“危机管理理论”才开始逐渐形成。我国著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先生则认为,危机管理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但危机管理的目不能局限于“克服”及“拯救”危机,而应是从危机中求“发展”,在危机中彰显“企业社会责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化的来临,市场变幻莫测,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更多的产品是凭借其品牌价值来赢取超额利润,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威胁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品牌危机的出现,都具有突发性、蔓延性、危害性和被动性的特点。一旦品牌危机爆发,这些特性足以让企业处于仓促应战的局面,最终致使品牌形象在社会公众的心中逐渐瓦解。

近年来,跨国企业品牌危机事件频发。2005-2011年间,亨氏、宝洁、卡夫、雀巢、哈格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或由于激烈的行业竞争或由于自身产品维护的不足纷纷陷入品牌危机。品牌危机致使企业形象受损,市场份额缩小,业绩下滑等,破坏性日趋严重。因此,谁能及时的采取危机处理措施,挽救企业品牌形象,成了企业品牌存活和复苏的关键。对于品牌危机管理的研究与企业能否长久的经营下去息息相关,各大品牌应给予危机管理足够的重视,应尽早树立危机意识,建立预警机制,提高自身的品牌危机处理水平。

二、星巴克连锁咖啡公司的品牌发展之路

“品牌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品牌其实是很脆弱的。你不得不承认,星巴克或任何一种品牌的成功都不是一种一次性授予的封号和爵位,它必须以每一天的努力来保持和维护。”

(一)星巴克的品牌创立战略

1、“星巴克公司”的成立

1971年,星巴克的首家门店于美国的西雅图开业。1987年,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其原来的市场和零售总监霍华德·舒尔茨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己创立于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星巴克连锁咖啡公司”。合并后的公司共有11家门店。从1982年至1992年间,该公司仍是私营企业,但却以令人震惊的年均80%的增长速度增加到150家店。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品牌发展。如今,星巴克已位列全球500强,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6000多家门店,目前为止它是唯一一个把店面开遍4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2、以“星巴克”和“美人鱼”树立星巴克的品牌形象

对于一个品牌的命名基本原则是要有利于发挥品牌认知和品牌联想的功能。“星巴克STARBUCKS”这个名字来源于美国著名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记》中的一位极爱咖啡的大副的名字,优雅又不失内涵,广受青年知识分子的喜爱。“星巴克”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海上的冒险故事,也让你回忆起早年咖啡商人遨游四海、寻找上等咖啡豆的传统。单从名字的出处便不难看出,星巴克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也彰显其目标市场定位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自由的文化人士。此外,为了更好的契合“大副”这一形象,星巴克商标选定为一条“双尾美人鱼”,下方标有“coffee”字样。设计者希望把星巴克与远涉重洋的浪漫故事联系起来,事实上,在人们心中,这个戴着皇冠的美人鱼形象犹如咖啡的魅力一般令人神往。

3、以不断完善的产品品质确立星巴克的品牌内涵

“星巴克不可能有所改进,除非我们能在核心业务上表现出众并保持领先地位”星巴克的CEO霍华德·舒尔茨在公司的高层峰会上如是说。此后,星巴克严格要求其咖啡品质,即使经历了2次咖啡界生豆涨价,也坚持重金采购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此外,为了保证咖啡口感和质地的一致性,星巴克巨资引进三叶草咖啡机,并停止向所有门店运送提前磨好的咖啡豆,相反只是在制作一壶咖啡前现场研磨咖啡豆。这意味着咖啡将更加新鲜而现磨咖啡的浓郁香气将整天弥漫在门店中。星巴克的咖啡权威,体现在其提供的每一杯咖啡中。

4、以“体验式消费”深度锚定星巴克品牌价值的定位

星巴克品牌价值的核心概念是“顾客体验”,它旨在把咖啡作为一种载体,借此向人们传递一种生活格调,它让单纯的喝咖啡变成了一种咖啡体验。星巴克的价格定位是“多数人承担得起得奢侈品”,消费者定位是“白领阶层”。这些顾客大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爱好精品、美食和艺术,而且是收入较高、忠诚度极高的消费阶层,他们一旦对所提供的价值产生文化认同,就极易形成稳定的品牌忠诚度。长期以来,星巴克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

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门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把品尝咖啡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此积极的宣扬品牌文化,培养顾客忠诚度,“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在消费者需求的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在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

(二)星巴克的品牌扩张战略

一个具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和较高品牌忠诚度的品牌形成之后,企业就会方百计的采取各种手段,使这一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星巴克也同样走了一条品牌扩张之路。

1、品牌延伸扩张

品牌延伸战略实际上是利用消费者对优秀品牌的忠诚而产生的“品牌偏好”,使品牌在该战略的运用中获得增值。如今星巴克已不再是一家纯粹的咖啡店了,我们在店面不但可以看到待售的与咖啡有关的咖啡豆、咖啡壶和咖啡杯,还可以看到贺卡、音乐、三明治和芒果汁,甚至还可以网上冲浪,星巴克已不由自主的搭上了“商品攀升”的软梯。星巴克不再是“提供服务的咖啡公司”,咖啡以外的服务体验和感受使星巴克的品牌触角开始尝试向个方位延伸。

2、品牌规模化扩张在品牌成长期,随着企业所采取的品牌战略进一步深化,企业的目标市场不断扩大,客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时企业就要考虑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使企业的生产与销售与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相适应。星巴克在美国扩张时主要仰仗“密集型战略”,尽可能的在市民的主要购物场所开设连锁店,在攻进某个大城市时,会在距离很近的区域内连开数店。每个店面都会成为进一步向郊区及小城镇市场拓展的根据地。虽然有时可能会面临“同根相煎”的局面,但星巴克对此的解释是,公司不走传统的公关渠道——大量做广告宣传,而是在同一地区开办多家店面,星巴克认为这样有助于树立品牌,使普通人对星巴克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而且更能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三)星巴克的品牌维护战略

在企业千辛万苦创出名牌之后,仍不能松懈,而要对名牌进行精心的呵护,否则名牌会很快衰落,消失在汹涌澎湃的商潮之中。品牌的经营维护就是企业在具体营销活动中采取的一系列维护品牌形象、保护品牌市场地位的行动。目的就在于不断彰显品牌文化,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

1、营造“社区”服务意识星巴克作为一家世界知名的企业,十分注重以积极的态度回馈社会。因此服务社区不仅仅是星巴克服务社会的“例行公事”,而已经成为这家公司商

业模式中最核心的要素。“星巴克的每个门店都可以为每个社区的文化提供服务和支持……通过志愿工作或捐款为当地的活动或其他事业提供支持。”对于星巴克这家以服务见长的企业,社区服务活动一方面增强了与社区的情感纽带,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员工的感恩意识和服务意识。

2、做道德采购和环境保护的领军者

一直以来,星巴克致力于成为对他人及地球有益的企业。基于这样的愿望,星巴克在道德采购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诸多努力和推动。2010年,星巴克大力推行“共爱地球”的绿色采购准则,即公司每年会将利润的一部分投资于咖啡种植地,改善当地环境,为当地农民兴建基础设施,开办教育机构等。并在全球范围内宣传企业的社会责任。

百分百坚持以道德的方式交易咖啡;百分百使用可重复利用或回收的杯子,星巴克选择把公益贯穿到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中。"星巴克不是一个完美的公司,我们每天都在犯错误。但从公司创建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要在赚钱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我们既要赚钱也要回馈社会。”

三、星巴克品牌危机的形成与表现

(一)品牌危机的表现形态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品牌危机多种多样,但从表现形态上看,可以分为突发性品牌危机和渐进型品牌危机两大类。突发性品牌危机是由于企业内部、外部因素突变,触发危机因子从而引发的品牌危机,一般说来包括品牌形象危机、质量危机、服务危机等。渐进性品牌危机通常是由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缺憾和决策失误造成,其形成相对较缓慢,是循序渐进式的,但后果往往具有毁灭性。常见的渐进型品牌危机主要包括经营决策危机、品牌延伸危机、品牌扩张危机等。

(二)星巴克品牌危机的集中表现

1、星巴克的突发性品牌危机

(1)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危机——由品牌标识惹发的争议

①“美人鱼”事件:一个品牌的外在形象的好坏会给消费者留下强烈的第一印象,因此全球知名的500强企业都力求以简洁明了的logo来代表他们的产品,以便顾客能很快的记住其品牌。星巴克在成立之初以颇具含义的双尾美人鱼作为标志,但由于该形象过于暴露以致原本抽象的美人鱼图案,被社会舆论放大成了的坦胸张开双腿的裸女,并在美国宗教界掀起一场风波。加州圣迭戈基督教团体指新图案的裸女似足妓女,因此呼吁辖下三千名信徒抵制这间咖啡连锁店。不久后,星巴克迫于社会舆论的,以美人鱼的一袭长发来遮盖胸部,

并以积极健康的绿色作为主色调,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商标。

②“包公门”的非议:2011年8月,星巴克在安徽的首家门店开业,但随即就发生了“包公门”事件。起因是,星巴克素来会在每个新涉足的城市推行一款“城市杯”,并以当地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或形象等作为杯子的设计理念,为的是更有地方特色。合肥城市杯的图案采用了包公的形象。却未料到该款杯子一经推出,合肥包公的第36代后裔指责星巴克滥用、歪曲包公形象,并被要求下架“包公杯”。顿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包公后裔诉诸公堂强烈要求星巴克停售并召回包公杯。对于如此突如其来的品牌形象问题,星巴克也始料未及。但公司内部却在几天后给出了回应,表示会和包公的后裔妥善商讨此事。随后当地商标局表示没有“合肥城市杯”侵犯商标权。星巴克也发表声明无意盗用包公形象,只是想把包公作为合肥的城市名片以此来彰显其地方特色。

(2)星巴克的品牌质量危机——产品质量引发消费质疑

“对星巴克来说,既不想牺牲品质,又要提高利润率,不啻为一场革命,‘利润’这个字眼以往在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中是排在最后一位的。克近40 年的历史是一部在顾客体验和控制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漫长历史。星巴克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标榜其

且严格规定了咖啡制作的标准和保鲜期。但事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星巴克历史上的几次严重品牌危机正是源于其产品质量的下降。

①食品卫生隐患:2005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结果显示,在北京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天津一店抽样的2005年7月28日生产的430克星巴克“心意礼盒”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针对这一事件,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发表情况说明,指出不合格月饼样本中菌落总数属微量超标,不会对人身健康造成任何损害。2007年1月,星巴克在美国宣布,该公司在制作油炸圈饼、松饼以及其他餐点时曾使用反式脂肪。其表示,将尽快在美国的50%的由星巴克独立负责营运的门店,所提供食品将不含反式脂肪,经过一段时间过渡,最终实现无反式脂肪。

②人为操作过失:2008年12月,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顾客指出在台湾星巴克购买的咖啡,喝下后感到反胃想吐,咖啡散发恶臭,杯身还软化变形,事后星巴克坦承咖啡中含有浓缩清洁剂。事后调查发现该店因前晚店员清理店内不锈钢咖啡桶时,将清洁剂倒入后忘了冲洗,早班员工没再确认,才会有这种情形。星巴克强调清洁剂是食品用,对人体无害。经过协商,台湾统一集团将赔款300万新台币。此次过失使人们对星巴克的品牌质量打上了个大大的问号。

2、星巴克的渐进性品牌危机

(1)星巴克品牌延伸危机——产品延伸方向失策

①跨行业经营受挫。在商品销售中单一产品的销售对顾客的吸引力往往是有限的,企业为了增加商店对顾客的吸引力,习惯上倾向于增强商店内产品组合的丰富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助于提升商店的经营绩效,但“商品攀升”并非能一直扶摇直上,这一“攀升”的过程就形如不断增加软梯的负重。当软梯负重太轻时,软梯会左右摇摆易产生不安全感;当软梯负重超载时,软梯又随时有崩断之虞。在咖啡业成功后的星巴克,似乎也不甘平庸把品牌的触手伸向了餐饮之外的行业。2006年8月星巴克在西雅图的10 家咖啡店中安装了可以自己制作CD 的个人音乐欣赏台。2007 年有把目光投向电影和图书业务。而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由于版权等问题,导致跨行发展受阻,不得不叫停。在美国本土也遭到《华尔街日报》的严厉批评,声称星巴克过分追求在海外市场的扩张,在食品、影视等行业的试水不尽如人意,这些可能会导致股价不稳以及公众对星巴克的定位模糊。人们不禁要问,若干年后再提起星巴克,我们依然会首先想到星巴克吗?

②瓶装咖啡尝试失策。2008 年4月,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推出首款星巴克瓶装即饮咖啡饮料,预期登陆各大超市、便利店和食品零售店,每瓶售价18元。据悉,这是星巴克在华首次尝试进入传统零售渠道。但星巴克却忘记了它的爱好者之所以热衷于消费价格并不低的“星巴克”咖啡,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心理上的满足,享受体验的感觉,而不是仅仅为了咖啡。星巴克却把咖啡装进了瓶中,回归到一种从商店打包买回家的商品。于是,对于喜爱星巴克的消费者而言,它已经是现如今超市中随处可见的瓶装饮料了,星巴克借由咖啡传递出的“体验式消费”理念无法从冰冷的玻璃瓶中读出。

速溶咖啡市场“争宠”。星巴克旗下Via 速溶咖啡不久前开始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全面销售。为推广VIA 速溶咖啡这家几乎不在媒体投放广告的公司首次制作了电视广告,并在1500 个连锁店循环播放。这标志着这家以自制咖啡闻名的公司正式进军速溶咖啡市场。速溶咖啡品牌雀巢占据全球咖啡市场25%的份额,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则高达80%。

面对雀巢等成熟的竞争对手,星巴克自降身价,投身低端市场多少有些背水一战的无奈。

(2)星巴克品牌扩张危机

①海外市场扩展过度致利润下滑。对星巴克这样一个决心立足于国际舞台的企业来说,以进军海外市场的方式进行全球扩张是在所难免的,但过快的扩张无异于慢性毒药,虽对业绩增长初有成效,但时间一久问题便会暴露无遗。2007年“星巴克王国”的海外扩张危机开始显现,海外开设的每一家门店所得到的利润都不如在美国境内多。同麦当劳一样,尽管多建店面有助于促进市场主导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分店也增加了盈利成本,加上海外开

设的每一家店面都是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共同经营的,致使公司利润分成的比例下滑到20%-50%,星巴克的业绩大打折扣。而市场的过度饱和恰恰正是“星巴克无处不在”计划的产物。因此,实施全球扩张对于星巴克而言也带来了泡沫化加剧的后果。

②盲目扩张质量下降损毁品牌价值。由于资本的引入,使得星巴克快速的膨胀,偏离了原有的企业品牌成长曲线,星巴克特有的文化,良好服务质量传播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扩展的速度。当星巴克的门店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时,原本由稀缺资源创造出的文化资本越来越少,星巴克提供给顾客的产品附加值被降低了。超速扩张使星巴克的品牌迅速推广,带来了人气,但客流的迅速上升开始超出星巴克承受能力,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处在人流密集的闹市区的门店,除了桌椅、音乐、壁画还是老模样外,其他都几乎面目全非:牛奶、杯具、吸管、搅拌棒、糕点、糖包、汽水等等,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已变了样。而位于大型商业广场的店面,通常是人满为患,密集的桌椅让你很难走到里面的空位。日积月累的顾客抱怨最终使得星巴克的品牌价值日益被漠视,快速扩张的步伐不得不放慢下来好好调整。

(3)星巴克品牌竞争危机

①同业竞争空前激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服务性消费需求的增长,咖啡行业正迅速崛起。星巴克虽然是中国市场的先行拓展者,而如今也涌现了大量的市场跟随者,星巴克已然是不能独占鳌头了。如英国Costa 和美国的香啡缤。Costa咖啡于2007年挺进中国,与星巴克所代表的美国咖啡不同,Costa 源自意大利风格,并带有欧洲贵族气质,文化风格上的差异带来了竞争。而香啡缤目前是美国最老和最大的咖啡和茶特许加盟连锁店供应商,且在国际上已经有700 家加盟连锁门店,289家直营连锁店和403家特许加盟连锁店。这些咖啡品牌的风格和星巴克类似,产生了极大的替代威胁。

②替代品意欲取而代之。

如今很多餐饮店的服务开始边缘化,避风塘的茶文化,麦当劳的麦咖啡,85度C的复合连锁店都对星巴克产生了竞争威胁。其中全球快餐食品的龙头麦当劳,在2006 年2 月推出了极品咖啡,之后又在美国800家分店增加了咖啡饮料产品。麦当劳推出咖啡价格远比星巴克低,同时又有质量的保证。85度C是诞生在台湾地区的一个年轻的咖啡连锁品牌。它的模式是咖啡面包蛋糕复合连锁店。诞生三年,市场占有率达到32%,远远高于星巴克25%的市场占有率(仅就台湾市场),营收和卖出的咖啡杯数就超越了在台湾地区打拼8年之久的星巴克,成为台湾地区连锁咖啡领域的老大。面多诸多的餐饮店涉足咖啡领域,星巴克的市场正被逐渐瓜分。2007年星巴克的股价暴跌了42%,使其成为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表现

最糟糕的公司之一。面对这些如此强有力的对手,星巴克如何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

四、星巴克品牌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名牌产品是不会有危机的,很多人都这样认为,事实却并非如此。尽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更新为人们深入市场前沿提供了全面而准确的资料,但竞争的残酷性、市场的全球化等使任何一个品牌都无法保证自己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不会发生波动乃至危机。”星巴克也是如此,尽管它用短短40年的时间坐上了咖啡业巨头的宝座,但星巴克的品牌危机从未停息过。要有效防范品牌危机的发生,必须探究其发生的根源。从品牌危机的表现形态可以看出,大多数品牌危机看似由企业外部原因所致,但其根源还是在企业内部。星巴克品牌危机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略品牌文化内涵建设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优秀的企业品牌并不是与身俱来的,它需要长期悉心的培育和建设,其中品牌建设的文化内涵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因为,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品牌才是基业长青的根本保障。品牌建设的文化内涵,就是让文化统领品牌,让无形驾驭有形。

即使是像星巴克这样的一家以品牌文化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也曾在对品牌形象的经营中犯下过错误,忽视了品牌文化内涵的建设,致使由于社会对品牌logo的敏感和不理解而招来的非议。如果公众无法从品牌的标识中正确解读该品牌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那么这一品牌就可能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匆匆过客,只会给人留下短暂的记忆。而一旦公众误解或曲解品牌标识的含义,则他们不免会转向质疑其产品的价值和品质,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也的受损。

对于星巴克这一跨国公司而言,文化差异也是不得不关注的一个方面。星巴克为了适应中国化,特意选择中国元素为产品包装,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博取文化认同,但由于忽视了不同元素的文化含义,伤及了消费者的文化情感,终令产品成为了文化碰撞的焦点,结果事与愿违,惹上维权的官司。不同地区、不同人,对品牌价值的需求和要求不同,而星巴克的品牌危机正是因为其缺少对当地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二)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引发品牌质量危机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品牌价值的高低最主要还是取决于该品牌产品的质量好坏。企业产品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星巴克所经历的品牌质量问题一方面是源于产品自身存在缺陷,例如在原料采购、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对质量的监督、检查等管理不严,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员工在管理上的疏漏而造成的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诸如此类的事件一经曝光,星巴克将迅速的失去公众的信任,对于品牌的重创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全

球几大著名连锁餐饮企业如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而言,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也是最容易带来品牌危机的事件。餐饮行业对此尽管防了又防,却总难尽如人意。因此,质量是品牌存在的根本保证,也是品牌自身素质的保证。

(三)盲目延伸品牌酿至品牌延伸困境

“品牌的正确延伸是品牌得到合理运用,是企业更好地利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进行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每个名牌产品都能正确地延伸品牌。”企业由于过分看重品牌的价值,盲目地延伸品牌,最终只会为品牌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星巴克在其发展的道路上也曾屡次掉入“品牌延伸”的陷阱。

一个品牌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星巴克正是因为犯了这个错误才会在自己创造的“衍生”品牌中迷失自己,星巴克虽然尝试图全方位的品牌延伸,但都由于延伸的方向背离了品牌追求“体验式消费”的文化理念,不仅让公众质疑星巴克的品牌定位也令这个走优雅路线的品牌逐渐走向平民化,折损了品牌价值。

对于星巴克来说,品牌资产无疑是其最宝贵的财富,这份资产对星巴克成功的作用不可估量。而品牌延伸对星巴克来说,既可能是加法,延伸推动品牌更好的发展,也可能是减法,削弱品牌的整体价值积累。关键就在于选择正确的延伸方向,彰显其核心文化价值,而不是过分追求利润,折损了品牌档次。

(四)贪大求全终至品牌扩张危机

“准备不足的扩张者,也许走上的就是一条不归路,发展不均衡会造成品牌发展的‘头小身大’现象,即分店开得很多,但是品牌中枢却不能控制品牌分店的良性发展。”②近10年来星巴克全球门店由1000家猛增到1.6万家,发展最快的时候每隔8小时就开出一家新店。多建店面有助于促进其市场主导地位的确立,但也可能导致现有单店的营业额下降。过度扩展的恶果星巴克很快就尝到了,2007年星巴克单店销售额第一次出现下滑,公司股票应声下跌。

星巴克的高速扩张对门店的盈利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店面的运营及人员的增加都对运营成本施加压力。而增开连锁店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无法短期内回收。于是星巴克不断采取特许加盟的方式,通过区域授权将业务交给当地的经营者管理,这就导致星巴克的利润开始分成,盈利变少。

此外,过于快速的扩张还将导致管理上的滞后。非直营的星巴克门店由于员工在培训上的疏漏以及设备的更新缓慢等原因导致服务的品质和专业性都不及星巴克公司亲自管理的门店。对一些消费者来说,服务的专业性降低也在很大程度会使店铺形象打折,自然影响消

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下降。

(五)品牌创新乏力遭致品牌竞争危机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消费者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炫耀性消费、符号消费和体验消费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观念,并对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星巴克自成立之初就以“体验式消费”为品牌核心价值。但如今星巴克的竞争对手们日益强大起来,他们开始提供和星巴克同样的优质服务和优雅的环境,行业内的差距不断缩小,以致原本产品的竞争演化为服务的竞争,甚至是品牌价值的竞争。星巴克的服务优势已经越来越小,而后起的竞争者又紧追不止,市场环境日益严苛。对于星巴克来说若是一味固步自封,仅想依靠原有的经营模式而不是积极开拓创新型的产品或来争夺市场,那么星巴克的“霸主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企业是否能够抓住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特征,并结合营销思维的变革来进行产品创新是未来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

五、星巴克品牌危机的应对措施

“企业对品牌发生危机后的应对策略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危机事件的认知和判断,同时也影响着企业是否能顺利度过危机。”对于星巴克而言,虽然在其品牌的发展过程中不断遭遇品牌危机,但凭借其长久建立起来的顾客品牌忠诚度和企业在社会上的文化认同,才能险里逃生。但星巴克能否真正的度过危机,并重建品牌威望则需要一系列相关的积极措施。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力维护品牌形象,顾客利益至上

当企业面临因产品质量引起的品牌危机事件时,应始终抱着“顾客利益至上”的心态来积极处理危机。首先企业应无条件立即召回不合格产品、自觉地停止生产和销售该类产品。同时积极安抚受害者,认真了解受害者的情况,及时向受害者表达歉意,赔偿损失,给受害者以安慰,并尽可能提供其所需的服务,做好善后工作。然后企业应调查、了解品牌美誉度、忠诚度的受损程度及恢复情况,通过评价,制定出品牌形象的恢复、重塑计划。

此外,为了消除品牌危机的负面影响。企业要通过媒体进行传播沟通,尽力消除品牌危机的负面影响,尽快恢复、拉近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让消费者及社会公众感受企业品牌新形象、体会企业的真诚与可信并重拾对品牌的信心。

(二)学会正确延伸品牌,保持品牌战略的统一

品牌延伸作为企业品牌经营战略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品牌延伸一定要遵循品牌的成长规律,不能任意而为尤其是品牌的跨行业延伸,必须小心谨慎。否则不仅无助于新产品的推出,还会对原有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害。

而品牌延伸的成功关键取决于品牌本身的强度、原品牌产品与延伸产品的关联度、品牌延伸区域的市场竞争等,延伸的双方应当有共同的成份,让消费者理解两种产品同存在于同一品牌之下的原因,不至于牵强附会。星巴克曾有意涉足音乐、电影等行业,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星巴克的产品定位主要是咖啡业务,那些与咖啡无关的事或物难以让顾客产生品牌联想,反而模糊了星巴克原有的市场定位。对于遭遇延伸危机的星巴克而言,应果断的舍弃了那些多余的品牌分支,只关注于部分与咖啡、与其推崇的休闲文化相契合的产品开发上。

(三)严防品牌过度扩张,保证品牌战略的核心价值

强势的品牌总是有扩张的欲望,适当的品牌扩张能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实力、而过度扩张的品牌又必然导致品牌个性的丧失、品牌核心价值淡漠,最后因消费者对品牌失去忠诚度而失败。星巴克在品牌发展的道路上曾采用密集开店的扩张策略,一味追求门店数量上的增长,致使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服务品质等跟不上“奔腾式”的开店速度,出现了断档、滞后问题,最后令“体验式营销”荡然无存、顾客满意度不断下滑。

然而品牌扩张并不是错误,星巴克错在于选择了快速扩张,忽视了保证品牌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对于星巴克而言,它应采取的是稳扎稳打的扩张模式,即在保证运营资金充足的前提下,经过对大量服务人员严格的管理培训后,在适合的地点、商圈选择性的开设门店。星巴克的顾客忠诚度主要是源于其推崇“体验式消费”的独特品牌价值观,如果它不能信守品牌的灵魂,不能把控扩张中的节奏与细节,那么为人奉行一时的“星巴克式体验营销”就将成为历史的一页,无人追念。

(四)正视品牌竞争,在竞合中实现互利双赢

企业的品牌竞争换而言之也是一种企业文化理念的碰撞。消费者选择一种品牌,也就是选择一种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也因此消费者对星巴克提出的“注重人文精神”“重视顾客体验”等等品牌价值的文化认同,就是星巴克最有利的品牌竞争力。但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深化,各个企业都认识到,仅靠注重产品质量来提高的市场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企业纷纷开始主打“品牌文化牌”。因此,星巴克单靠标新立异的品牌文化已不足以抵御日益激烈的品牌竞争。

当代社会的竞争中善于合作、善于与强者联盟是打造世界级品牌的重要战略。即从注重单个企业的竞争到注重构建伙伴型合作关系。在美国,可口可乐的成功,在一定程度的得益于可口可乐与麦当劳、雀巢、宝洁、迪斯尼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联盟。因此星巴克要将品牌做大,就要在确保其品牌文化竞争力的前提下,适时的考虑建立联盟。星巴克可以通过与跨行

业的先进企业联盟,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业务运行结构和模式,进而扩大品牌和产品的范围,探索新的市场机会和进入高增长的市场。星巴克未来发展战略应注重通过合作来做大市场,而不是和众人分割市场。

(五)牢记企业社会责任,扩大品牌战略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标准,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成本、质量等传统的标准,已成为最基本、最平常的标准,而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胜出的要素。提倡社会责任不仅仅能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更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提升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品牌的灵魂。企业的品牌不仅仅是打广告、做宣传,它和企业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丰富文化内涵的长期积淀。企业通过品牌背后的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去赢得消费者和公众对品牌的认同和亲和力,能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公众对品牌的信任度,进而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一家企业如果能持久的以良好的社会形象示人,那么在其经营过程中即使不幸遭遇品牌危机,其长久坚持的积极形象必能为其庇佑,令其品牌有重整旗鼓的可能。正如星巴克CEO 奥林·史密斯所言,星巴克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说服顾客支付3美元的高价购买一杯“有社会责任的咖啡”。

(六)树立正确的品牌危机处理原则,提升危机管理能力

为了向社会向人们负责,品牌危机管理出现问题时,品牌危机处理成为重要的第一要义。因为品牌的真正价值是藏在大众的心里,企业想把这个品牌的价值保留下来,品牌危机处理就要及时。而有效的品牌危机处理应遵循快速反应、积极主动和真诚坦率的原则,从而使品牌危机管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快速反应原则

于餐饮行业,最首要的问题仍旧是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一旦出现质量危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快启动危机处理计划,力争在24小时内将处理结果公布,如果一个危机发生时不能在24小时之内对其及时做出反应,就会造成信息真空,让各种误会和猜疑产生。

2、主动性原则

面对危机,企业切不可模仿把头埋在沙土里的鸵鸟,那样可能为更大的危害播下了种子。企业单方面的逃避并不能避免公众对危机了解的渴望,在信息反馈不足的情况下,公众会愤怒地对企业这种行为进行抵抗。任何危机发生后,都不能回避和被动性应付,而要积极地直

面危机,有效控制事态。可任命专门负责的发言人,主动与新闻界沟通,并且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以便公众能从正面得到企业的回馈,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处事态度。

3、真诚坦率原则

通常情况下,任何危机的发生都会使公众产生种种猜测和怀疑,有时新闻媒体也会夸大事实,为此危机单位要想取得公众和新闻媒介的信任,必须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因为越是隐瞒真相越会引起更大的怀疑。一个企业若是在发生品牌危机时无法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处理问题,而是一味躲避、回闪,那么它迅速的失去公众的信任和谅解。

六、结论

品牌危机的出现并非偶然,企业在推行品牌发展战略时,稍有不慎偏离里品牌发展的正常轨道时就会给企业的品牌带来风险。何况市场是如此的瞬息万变,谁业无法确保企业的任何经营决策都是正确。因此,优秀的品牌经营,不仅要考虑发展策略,也不能忽视制定相应的品牌危机处理对策。而在品牌危机处理中企业所展示出来的综合能力就是企业品牌文化的体现,如何应对危机、消费者、公众等,这些都应该是企业品牌文化的内涵。

对于星巴克的品牌危机处理,其最本质的核心思想应是在坚持其品牌核心价值----“重视顾客体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品牌危机的成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无论是遇到何种形式的品牌危机,星巴克都应以真诚积极的态度来解决,为公众留下了“负责”“尽责”的企业形象,且能够及时采取自省,冷静的面对局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此它才能从品牌危机中平安归来,并继续向前。

星巴克咖啡的营销之道

星巴克咖啡的营销之道 星巴克能把一种世界上古老的商品发展到与众不同的、持久的、有高附加值的品牌,与其刚开始创业时坚守的“体验文化”和独特的营销手段分不开。“星巴克”咖啡馆所渲染的氛围是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带有一点“小资”情调的文化。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强调的不再是咖啡,而是文化和知识。“星巴克”文化实际上是围绕人和知识这两个主题下功夫的文化。当然,其精确的定位也是它取胜的又一主要保证。 一、星巴克咖啡的营销环境分析: 顾客分析: 星巴克的目标客户是受过良好教育,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中产阶级,所以星巴克的市场营销环境是服务好这个目标客户群,营造良好的星巴克体验是必要的,以最专业的咖啡知识和最亲切的服务,把星巴克对咖啡的热情传递给顾客,让顾客也学会热爱咖啡所带来的快乐。星巴克应该始终保持市场的优势,不是为了快速发展分店,而是建立一个令人感觉到很温馨的品牌,就像是家一样的感觉,没有人会讨厌一个温暖的家庭,这需要用心才能做到。 用WSOT法分析: 优势-1、星巴克所使用的原料是优质的,其原料是来源于咖啡豆产地的极品;2、去过星巴克的顾客都会有一种体验,那就是“星巴克体验”,星巴克鼓励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交流,也鼓励员

工与顾客分享其工作体验;3、再者,星巴克盈利能力强;4、星巴克的服务是一流的5、星巴克的道德观念非常强,它致力于做行业的佼佼者。 劣势-1、星巴克产品不断变换,其产品线不稳定。2、其范围遍布全球,对其控制力较差。3、属于高端品牌,国内很多品牌对其虎视眈眈。4、它主要的分布在于美国,而其它地区分布较少,则说明其对本国市场依赖程度大。5、它主要集中在一个领域即咖啡零售,进入其他行业的压力较大,行动也较为缓慢。 机会-1、还可以开发更多的目标顾客,扩大其销售范围,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好喝咖啡;2、新产品与服务的推出,例如在展会销售咖啡;3、星巴克善于抓住机遇。4、其不断增加新产品,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5、星巴克运用各种方法来吸引顾客,如与移动联手推出网络,在咖啡馆里也能上网了,与惠普一起创建了CD刻录服务等等。 威胁-1、咖啡和奶制品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其他新产品被开发出来,咖啡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威胁。2、消费者的个人偏好不同。3、由于其品牌成功得到大家认可,一些竞争者复制其品牌形象和文化,对其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二、顾客眼中的价值: 星巴克叫卖的除咖啡等饮料外,还有美妙的音乐、舒适的沙发和免费的无线网络接入。顾客购买昂贵的咖啡其实就是在为这些享受体验买单。现场钢琴演奏+欧美经典音乐背景+流行时尚报刊杂

星巴克经营之道之成功之道

星巴克经营之道之成功之道 今天,星巴克已经逐渐成为商业奇迹,在美国和加拿大共开了4247家分店,而且还在继续高速扩张。据说,星巴克每8个小时就会新开张一家咖啡店。然而,星巴克咖啡店开得过多过密,大有自己和自己斗的架式。要想继续发展,星巴克只有向海外市场扩张。 于是,1996年,星巴克开始开垦北美以外的新天地。 日本分店内禁止吸烟 星巴克首先针对亚洲的传统和特点,成功地打入了亚洲市场。为迎合亚洲人的口味,星巴克推出了绿茶口味的咖啡。亚洲的夏天气温很高,不适合喝热咖啡,星巴克就推出冰咖啡,使问题迎刃而解。 星巴克在日本登陆之前,日本已经有了几家大型的连锁咖啡店,但主要是供那些上年纪的顾客在下午消闲。这些日式咖啡店里大多光线昏暗,烟雾缭绕。星巴克曾被咨询公司告知,如果坚持禁止在室内吸烟,就会失败。而且,日本人没有在路上边吃边走的习惯,外带咖啡与日本的传统格格不入。 可是,星巴克在日本坚持了自己的做法,并且获得了成功。除了咖啡好、服务佳,星巴克店内装饰优雅大方,不卖酒精饮料,禁止客人吞云吐雾。很多日本女性因为讨厌烟味而止步于日式咖啡店门外,却成为星巴克的忠实顾客。她们结伴而来,人数日增,渐渐发展为“星巴克一族”,形成一种新的时尚。此外,外带咖啡方便卫生,也很受欢迎。这样,日本成为星巴克最成功的海外市场。 欧洲第一家分店开在瑞士

但是星巴克更看重的,还是咖啡文化最浓厚的欧洲。 记者几年前利用留学机会在欧洲大陆各处闲逛时发现,对于许多欧洲人来说,街边巷角的咖啡馆似乎是比自家更温馨的所在。这和星巴克倡导的“第三空间”的概念十分吻合。星巴克就是要成为家庭和办公室以外的一个舒适的社交聚会场所,成为顾客的另一个起居室,既可以会客,也可以独自在这里放松身心。然而,欧洲咖啡客的悠闲,使得那里的经营者们也跟着不思进取,很少考虑变革和发展这些现代经营理念。这自然给星巴克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 在经过一番调研之后,星巴克终于决定将在欧洲大陆的第一家分店开在瑞士的苏黎世。之所以选择瑞士作为进军欧洲的跳板,首先是因为这个国家集中了德、法和瑞士本土三种不同的文化,是一块良好的试验田。苏黎世又是欧洲大陆的金融中心,与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鼎足而立,人口素质较高,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星巴克咖啡店针对的顾客就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收入丰厚、追求生活情调的人群。其次,瑞士人素有喝咖啡的传统,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为8公斤,大约1143杯。最后,瑞士的物价之高举世皆知,一杯咖啡要近3瑞郎(约2美元),而在美国,一杯星巴克咖啡也只卖1.5美元。可以说,如果星巴克不能在瑞士立足的话,征服其他市场的计划就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2001年3月7日,欧洲大陆的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在苏黎世开张。很快,许多年轻人以去星巴克为时尚。每天早上9点左右,很多人排着长队等着购买一杯咖啡。一年多以来,星巴克已经在瑞士德语区落地生根,开了10家店。

星巴克营销策略主题分析

星巴克营销策略主题分析 星巴克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1971年那个店是卖咖啡豆,不是像现在可以进去喝咖啡的店,主要给客户咖啡豆,自己磨,自己欣赏咖啡。1982年现在的董事长进入星巴克之后,从1982到1987年开始努力把星巴克变成现在我们熟悉的咖啡公司。1987年,他把那个公司买下来,开了第一个和现在一样的咖啡店——可以进去坐在那里享受环境、享受咖啡的店,1987年至今20年历史还不到。1996年开第一次海外店,在美国本土外只是10年的历史。1999年进入中国,在北京开第一家店。2005年成立了大中华区的总部,不但负责香港澳门还负责台湾,还所有中国的地方。现在中国在星巴克公司有一个特殊的地位。 一、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全球最大咖啡饮品零售商———美国星巴克公司(Starbucks)目前正在实施大规模扩张计划,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取代麦当劳,成为全球快餐业的老大。在星巴克,经常能够看到消费者们开着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捧杂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与其他一些快餐店相比,星巴克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经营理念很有发展前景。首先,它不断推出的休闲饮料吸引着回头客;此外,咖啡也日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目前星巴克在海外经营亮点是中国市场。如今,星巴克在中国有230家连锁店,且中国的潜在消费者人群约有2.5亿,这已经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数。因此未来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可能接近其在美国的市场规模,连锁店总数有可能达到1万家。星巴克能够盈利并且迅速推广的真正理由是什么?从产品角度看,它并不是产品制胜,替代性产品和竞争性产品比比皆是;从服务角度看,也不是服务制胜,自助式的服务顶多让消费者感到“平等”,个性化服务根本谈不上;在特许加盟方面,星巴克也是一个“怪胎”,在北京很多人以为它是“美大”的买卖,在上海很多人以为它是“统一”的企业,它自己则说:“我们主要的经营模式还是直营。”其实,星巴克的成功主要在于它是“市场下的蛋”,它的一切都是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中雕塑完成的。如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评判星巴克,则可以说星巴克充分运用了目前最热门的“体验”来作为其制胜的“营销工具”。在“体验经济”运用巧妙的情况下,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在星巴克,产品并非完全是产品,它更多成分是“体验一种感觉”。试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潮汹涌的街头,轻轻啜饮一口香浓的咖啡,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体验。由此,产品的超值利润自然得到实现。凌乱可以理解为“自然舒适”,据说它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很多星巴克的主流消费群目前已经习惯多元文化的重叠感觉,坚持视觉统一的观点似乎又有些“老土”了。关于是直营还是合作的争论,其实意义不大,如果能赚钱还能保持“核心竞争力”,星巴克自然考虑让你加盟。如今加盟市场太乱,星巴克和肯德基、麦当劳一样,都不敢轻易开放加盟市场。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内地有三家合作伙伴: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行使其在中国北方的代理权,台湾统一集团

星巴克咖啡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星巴克咖啡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摘录:本文的分析对象是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以下将通过其公司概况,市场营销中的优势\劣势,发展战略及组织结构进行阐述。 关键词:优质完美体验需求

目录 1、公司背景介绍 2、公司组织结构 3、公司市场SWOT分析 4、公司营销战略及发展提议 1.公司背景介绍 1.1公司介绍 星巴克咖啡公司于1971年诞生在美国西雅图一家靠咖啡豆起家的咖啡公司,自1985年正式成立。它是零售、烘焙特色咖啡的世界一流公司。 星巴克公司是由美国的一家咖啡公司、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统一企业、统一超商与上海烟草集团卢湾烟草糖酒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开设经营的星巴克咖啡门市。在中国,星巴克的全称是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 20世纪70,首家星巴克店开张。20世纪80年代,霍华德舒尔茨于1982年来到星巴克工作。并且寻找到咖啡店的商机。 20世纪90年代,星巴克开始扩张自己的领地范围他先是在美国的其他地区开花,接着欧走向了整个世界。其后,星巴克又向自己的伙伴提供本公司股票的买卖权。21世纪,星巴克公司已经在30多个国家的6000多个地方设立了业务机构。 1.2品牌价值观

星巴克公司出售的不仅仅是优质的咖啡、完美服务,更重要的是顾客对咖啡的体验文化。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但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文化,即专业、休闲又浪漫的“第三空间”体验。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要的是咖啡生成同客户之间的沟通。并使喝咖啡不仅仅是一种生理需求,更成为一种情感需求。 1.3产品价值观 经典咖啡和浓缩咖啡饮料、冰凉饮料、泰舒茶系列、食品。星巴克对其产品品质的要求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从咖啡豆的精挑细选到烘焙磨制,无疑不是最严格的程序。除咖啡外,还有默默诠释着咖啡的范畴,构成了和咖啡的完美味觉搭配,那就是星巴克的美食。星巴克追求每一次推出的美食都能让人有全新的感受。 2.公司组织结构 2.1商业组织结构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 2.2人力组织结构 董事会美国本部 其他大区域CEO 大中华区经理 京津地区经理 其他城市地区经理其他小区经理 市场部经理 人力资源部经理 运营部经理 北京市内小区经理 门店经理

星巴克营销策划方案

星巴克中国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策划团队:一帮小人物 班级:会计1413班 姓名:徐祥学号:1438970147 姓名:申宇桐学号:1438990107 姓名:陈丽如学号:1438090103 姓名:徐加明学号:1438070225 姓名:邱慧珍学号:1438090239 姓名:吴颖学号:1438090119 2016年 6月 19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 (4) (一)团队概况 (4) (二)项目背景 (5) 二、营销目标 (5) 三、市场现状分析 (6) (一)宏观环境分析 (6) (二)中观环境分析 (7) (三)微观环境分析 (8) 四、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10) (一)星巴克营的营销现状 (10) (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11) (三)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机会 (13) 五、星巴克的营销策略 (13) (一)目标市场的选择 (13) (二)星巴克的4P’S组合 (14) 六、星巴克营销行动方案 (17) (一)营销行动方案 (17) (二)营销预算 (20) 七、执行关键及风险控制 (21) (一)执行关键 (21)

(二)风险控制: (21) 八、结束语 (23) 九、附录 (23)

星巴克营销策划书 一、项目背景 (一)团队概况 团队名称:一帮小人物 口号: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神赚钞票! 团队成员:徐祥、申宇桐、徐加明、邱慧珍、陈丽如、吴颖 团队分工:徐祥:营销背景与团队概况、营销目标、PPT主讲 申宇桐:市场状况分析 陈丽如: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徐加明:营销策略 邱慧珍:实施步骤(行动方案)、预算 吴颖:执行关键及风险控制

星巴克服务营销

品牌文化定位 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 麦尔维尔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麦尔维尔的读者群并不算多没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人是不可能去读《白鲸》这部书,更不要说去了解星巴克这个人物了。 可以清晰地明确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 星巴克六大使命宣言 (一)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 (二)秉持多元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 (三)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 (四)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 (五)积极贡献社区和环境 (六)认识到盈利是我们未来成功的基础 星巴克人认为 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经营理念 星巴克公司以心对待员工,员工以心对待客人,客人在星巴克享受的不仅是咖啡,而是一种全情参与活动的体验文化。一杯只需价值3美分的咖啡为什么在星巴克会卖到3美元?星巴克为什么既能为顾客带来期望的价值,又能让企业获得更可观的利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星巴克始终坚持“尊重员工,从顾客出发,与员工及客户多赢”的经营理念。

星巴克的诉求 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销售欢乐一样,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 星巴克的价值观 “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这是星巴克的价值主张。星巴克创造出的“咖啡之道”使每个光临的顾客都有独特的体验。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美国文化中比较细致、中产阶级的一面和特殊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展示了美国生活中轻松友好的一面。 经营定位 第三生活空间 在美国,人们每天例行的人际交谊活动逐渐丧失。星巴克探察出这种趋势,在忙乱、寂寞的都市生活中把咖啡店装点成生活的“绿洲”,让附近民众有休憩的小天地、静思的环境和交际的场所,为人们塑造了一个除了家和上班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小资体验 许多顾客认为花费5到10分钟的时间到星巴克品尝异国情调的咖啡。体验雅皮的感觉,为乏味的日子增添了浪漫情趣。在这里,他们要的不是喝一杯咖啡,而是享受喝咖啡的时刻。 始终坚持品质 保证品质,星巴克坚守四大原则: 拒绝加盟,星巴克不相信加盟业主会做好品质管理。 拒绝贩售人工调味咖啡豆。星巴克不屑以化学香精来污染顶级咖啡豆。 拒绝进军超市,星巴克不忍将新鲜咖啡豆倒进超市塑胶容器内任其变质走味。 选购最高级咖啡豆。做最完美烘焙的目标永远不变。 始终保持风格

对星巴克营销策略分析(精)资料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大作业---“这不是一杯咖啡,这是一杯星巴克”案例: 阅读案例,结合课程所学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对案例问题进行作答(20分 星巴克的咖啡价格稍高于同类产品,但是这没能阻止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走入星巴克,原因就在于星巴克发现了消费者对咖啡饮品的新需求,在它的杯子中装满的不仅是咖啡,还有浓郁的咖啡文化。 当星巴克浓郁的咖啡味道飘向街道时,西雅图苏醒了。尽管盘踞着微软和波音两大世界顶尖公司,但对于西雅图的市民来说,这座城市的一天是从一杯咖啡开始的。事实上,无论是西雅图、纽约、东京,还是北京,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星巴克,花上比其他咖啡馆可能贵一点儿的价格品尝一杯。 “这不是一杯咖啡,这是一杯星巴克。”痴迷于星巴克的人会这样解释。而一项研究表明,消费者所追求的商品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要求,还要帮助他们传达出其他信息,比如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或是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消费者还认为,小小的奢侈有助于他们管理生活中的压力,并更好地调配自己的时间,达成愿望。 出于这样的原因,星巴克得以进入《福布斯》的奢侈品排行榜,位置甚至超过知名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 一个美国人在意大利的奇遇 1983年,星巴克的前任总裁舒尔茨出差到米兰参加商展。他走在街头,发现浓缩咖啡馆一家接一家,而且都挤满了人。意大利人早也来、午也来,到了傍晚下班还是先到咖啡馆转一圈才回家。大家一进门好像就碰到了熟悉的朋友,在歌剧音乐中彼此聊了起来。 事实上美国人已经在自家的壁炉旁喝了上百年的咖啡,而那时的星巴克也已经卖了10多年咖啡豆。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放松的气氛、交谊的空间、心情的转换,才是咖啡馆真正吸引顾客一来再来的精髓。大家要的不是喝一杯咖啡,而是渴望享受咖啡的时刻。

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

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 在世界上,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星巴克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的一个秘诀就是其灵活的经营智慧。 一、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根据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看,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 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 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 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可以借别人的力量来帮它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同一个时间一起做。” 二、以直营经营为主 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星巴克之所以采取直营方式的理由是:品牌背后是人在经营,星巴克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动作、纪律、品质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作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因此,为了不让品牌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星巴克决定不开放加盟权。 三、不花一分钱做广告 “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的经营者们这样说。据了解,星巴克

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通”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通过一对一服务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 另外,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舒尔茨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他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这对星巴克“口口相传”的品牌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风格:充分运用“体验”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视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服务员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训,如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要求每一位服务员都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 另外,星巴克更擅长咖啡之外的“体验”,如气氛管理、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音乐等。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售卖欢乐一样,星巴克把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东西。 “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这句取材自意大利老咖啡馆工艺精神的企业理念,是星巴克快速崛起的秘诀。注重“oneatatime”(当下体验)的观念,强调在工作、生活及休闲娱乐中,用心经营“当下”这一次的生活体验。 星巴克还极力强调美国式的消费文化,顾客可以随意谈笑,甚至挪动桌椅,随意组合。这也是星巴克营销风格的一部分。 五、设计:表现特色 据了解,在星巴克的美国总部,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室,拥有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专门设计全世界的星巴克店铺。他们在设计每个门市的时候,都会依据当地的商业圈的特色,去思考如何把星巴克融入其中。所以,星巴克的每一

星巴克营销策略分析

星巴克的营销策略分析 工管103 10806310 孔艳琦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2,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 产品(Product)1960年密歇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首次提出了以企业为核心的4P’S营销一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因素归结为这四个基本营销策略的组合。4P’S理论奠定了20世纪中期以来营销管理的基础理论框架,它认为企业营销活动的实质是利用内部可控因素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因此,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在于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今天,我要用的是4P的理论来分析星巴克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Product) 霍华德·舒尔兹星巴克品质的基石是1971年星巴克刚诞生时就致力经营的顶级重烘焙咖啡豆。转型后的星巴克设有专门的采购系统。他们常年旅行在印尼、东非和拉丁美洲一带,与当地的咖啡种植者和出口商交流、沟通,购买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以保证让所有热爱星巴克的人都能品到最纯正的咖啡。星巴克咖啡品种繁多,在制作上有着几乎苛刻的要求。例如,每杯浓缩咖啡要煮23秒,拿铁(星巴克的主力产品)的牛奶至少要加热到华氏150度,但是绝不能超过170度等。 为保证品质,星巴克坚守四大原则:拒绝加盟,星巴克不相信加盟业主会做好品质管理;拒绝贩售人工调味咖啡豆。星巴克不屑以化学香精来污染顶级咖啡豆;拒绝进军超市,星巴克不忍将新鲜咖啡豆倒进超市塑胶容器内任其变质走昧;选购最高级咖啡豆。做最完美烘焙的目标永远不变。但是也因为这些坚持,有时候却让星巴克处于竞争劣势。 值得指出的是,后来出于竞争的考虑,星巴克对有些内部规则做了妥协。例如1997年进入超市(后述);特殊区域(如机场)和一些国外市场(如新加坡)采取授权加盟方式(但比例不到10%);提供低脂奶调制的咖啡饮料(星巴克为保证浓缩咖啡的正宗味道都是全脂奶调制)等,都是随环境和市场变化而与时俱进。重要的是,当初的坚持已为建立品牌提供了最大助力。 1、风格。星巴克的过人之处在于既创造了统一的外观,同时又加入变化,利用风格体现美感,创造了视觉冲击。与麦当劳等连锁店不同的是,星巴克结合不同的地点使每家店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但是丰富多彩

星巴克营销策划书

星巴克广告策划书 一、前言 随着消费水平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与情调,咖啡进入都市人的生活,以一种优雅的姿态吸引着都市中追求休闲和时尚的白领以及商务人士。在北京,如果你是一位星巴克的发烧友,一定对星巴克摇曳的灯光、舒缓的音乐不陌生。 星巴克以其“第三空间”的休闲舒适消费观念在咖啡领域独占鳌头,从一间默默无闻的小咖啡馆发展成如今全球连锁的著名品牌,现在京城的白领没有不知道星巴克的,一杯咖啡或许就代表着他们追求的一种西式的生活方式。星巴克正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你可以不为吃饭,而只是去那里品尝咖啡和聊天。为营造这种专业、休闲又浪漫的第三生活空间,星巴克对每家店面都突出五种感觉,特别讲究视觉中的温馨、听觉中音乐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等。 星巴克向上攀升的速度确实是非同寻常,但是更特殊的是它推动公司品牌与业务扩张的方法,完全迥异于品牌开发的常规。星巴克诞生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国,它的主要产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咖啡,它将自己的咖啡做成与众不同的、味道与服务质量永恒不变的、具有巨大品牌价值的产品。 星巴克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中西结合的氛围。内部品味独特的人文环境——清雅的音乐、悦目的图画,大到中式家具和考究的西式吧台,小到咖啡制作和饮用器具,典雅、悠闲的氛围,既透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又保持着原汁原叶的美式风情,能使二者并行不悖,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 星巴克连锁店外观单纯从店周围的环境来考虑,但是其内部装修却要严格地配合连锁店统一的装饰风格。每一家店本身就是一个形象推广,是星巴克商业链条上的一环,由美国的设计室专门为每一家店创造丰富的视觉元素和统一的风格,从而使顾客和过路客赏心悦目,达到推广品牌的目的。这种推广方式被称为Tie-in,就是把咖啡馆形象和顾客紧密联系起来。星巴克”吸引亚洲消费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内部优雅独特的人文环境。木质的桌椅、清雅的音乐、考究的咖啡制作器具,为消费者烘托出一种典雅、悠闲的氛围。更难得的是,尽管身处异地他乡,“星巴克”亚洲分店的室内装饰仍能保持着原汁原叶的美式风情。因此,与东京那些拥挤且“烟雾”缭绕的本地咖啡店和东南亚那些堆满摇摇晃晃的塑料长凳的茶水店相比,“星巴克”正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亚洲消费者。纽约经济学家利维特提出,一家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重新定位,否则可能会因为看不到新竞争者的威胁而衰亡。 中国的消费者市场成长很快,接受能力越来越强,这是现代化的一个必经过程。是一个文化传播和价值观念的建立。比如星巴克的设计、布置所体现的是一种轻松自由、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咖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元素,一种世界性的饮料。它迟早会像洋葱、西红柿一样被人们接受,成为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此时,当全民都走进星巴克的时候,也许小资就会抛弃它了。小资的典型特征就是小众文化,小资最可口的精神食粮就是小范围内的特定文化享受。 二、市场概况 咖啡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厂商必须深知行业内各相关产品的相互替代性,譬如,茶叶、各式饮料均是咖啡的相关替代品。

(完整版)星巴克市场营销战略

星巴克市场营销战略 一、公司成长战略 ①递加--将那首好戏演到最好,在产品和服务上精益求精; ②复制--在新区域重复商业模式,不断在不同的区域增开咖啡厅; ③粒化--选择特定业务单元发展,同时出售产品和服务。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服务战略:在竞争越发激烈的竞争垄断市场环境下,咖啡品牌丛生。针对同一消费团体,他们有着相似的产品,并试图营造相似的咖啡氛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星巴克应该着眼落在服务上,坚持并发展自己独特的“just say yes”战略。 “just say yes”的顾客宗旨,即满足顾客需求,基于星巴克定位的目标客户群----各阶层的白领和高校大学生。这类年轻人群的特点,喜欢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欲求。白领人群的特点,公务缠身,多游走于会见客户、书写文案的工作中,渴望有舒适的环境缓解压力,并显示自身价值。星巴克结合这点,准确的定位产品,良好的服务,让顾客时刻感受到浪漫的情调的同时,需求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对于咖啡饮品的不断增加的新需求,即在它的杯子中装满的不仅是咖啡,还有浓郁的咖啡文化。消费者所追求的商品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还要帮助他们传达出其他信息,比如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同样,消费者还以为,小小的

奢侈有助于他们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并更好的调配自己的时间,达成愿望。 营销策略----产品策略 第一,品牌策略。差异化的体验,把简单的咖啡饮料和食品做得更加感性化和个性化。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将咖啡分为十多种口味,让每一个顾客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咖啡,安排季节性菜单,夏季推出冰咖啡,冬季供应热饮,优雅舒适的环境等。 第二,产品创新策略。作为咖啡行业的领导者,产品创新策略非常重要,星巴克把咖啡由一种提神的饮品发展成一直高品质的生活品味,正式源于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策略。 第三,品质控制策略。星巴克对于咖啡及食物的品质控制要求极高,以确保顾客在星巴克享用的咖啡和食物是最优质的。 营销策略---价格策略 星巴克的价格定制一般分为六步: 第一,选择定价目标。 第二,确定需求。星巴克的目标顾客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小。 第三,估计成本。星巴克在中国的运营成主要由两块组成,一块是产品的贸易成本和运输成本,一块是房租和人力成本。 第四,分析竞争成本,价格和提供物。 第五,选择定价方法。星巴克的定价是建立在顾客对其产品的认

星巴克营销策略方法

星巴克中国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策划团队:一帮小人物 班级:会计1413班 姓名:徐祥学号: 姓名:申宇桐学号: 姓名:陈丽如学号: 姓名:徐加明学号: 姓名:邱慧珍学号: 姓名:吴颖学号: 2016年6月19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错误!未指定书签。(一)团队概况 (4) (二)项目背景 (5) 二、营销目标 (5) 三、市场现状分析 (6) (一)宏观环境分析 (6) (二)中观环境分析 (7) (三)微观环境分析 (8) 四、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10) (一)星巴克营的营销现状 (10) (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11) (三)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机会 (13) 五、星巴克的营销策略 (13) (一)目标市场的选择 (13) (二)星巴克的4P’S组合 (14) 六、星巴克营销行动方案 (17) (一)营销行动方案 (17) (二)营销预算 (20) 七、执行关键及风险控制 (21) (一)执行关键 (21)

(二)风险控制: (21) 八、结束语 (23) 九、附录 (23)

星巴克营销策划书 一、项目背景 (一)团队概况 团队名称:一帮小人物 口号: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神赚钞票! 团队成员:徐祥、申宇桐、徐加明、邱慧珍、陈丽如、吴颖团队分工:徐祥:营销背景与团队概况、营销目标、PPT主讲申宇桐:市场状况分析 陈丽如: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徐加明:营销策略 邱慧珍:实施步骤(行动方案)、预算 吴颖:执行关键及风险控制 (二)项目背景

星巴克营销策略方法

星巴克营销策略方法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星巴克中国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策划团队:一帮小人物 班级:会计1413班 姓名:徐祥学号: 姓名:申宇桐学号: 姓名:陈丽如学号: 姓名:徐加明学号: 姓名:邱慧珍学号: 姓名:吴颖学号: 2016年6月19日

目录 (一)团队概况 (4) (二)项目背景 (5) 二、营销目标 (5) 三、市场现状分析 (6) (一)宏观环境分析 (6) (二)中观环境分析 (7) (三)微观环境分析 (8) 四、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10) (一)星巴克营的营销现状 (10) (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11) (三)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机会 (13) 五、星巴克的营销策略 (13) (一)目标市场的选择 (13) (二)星巴克的4P’S组合 (14) 六、星巴克营销行动方案 (17) (一)营销行动方案 (17) (二)营销预算 (20) 七、执行关键及风险控制 (21) (一)执行关键 (21) (二)风险控制: (21)

八、结束语 (23) 九、附录 (23)

星巴克营销策划书 一、项目背景 (一)团队概况 团队名称:一帮小人物 口号: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神赚钞票! 团队成员:徐祥、申宇桐、徐加明、邱慧珍、陈丽如、吴颖 团队分工:徐祥:营销背景与团队概况、营销目标、PPT主讲 申宇桐:市场状况分析 陈丽如: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徐加明:营销策略 邱慧珍:实施步骤(行动方案)、预算 吴颖:执行关键及风险控制 (二)项目背景 星巴克很少做广告,或者说,他们很少自己主动去做那种花钱的广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有人帮你到处做免费的广告,你又何必

星巴克营销策略分析

星巴克营销策略分析 “这不是一杯咖啡,这是一杯星巴克”案例: 星巴克的咖啡价格稍高于同类产品,但是这没能阻止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走入星巴克,原因就在于星巴克发现了消费者对咖啡饮品的新需求,在它的杯子中装满的不仅是咖啡,还有浓郁的咖啡文化。 当星巴克浓郁的咖啡味道飘向街道时,西雅图苏醒了。尽管盘踞着微软和波音两大世界顶尖公司,但对于西雅图的市民来说,这座城市的一天是从一杯咖啡开始的。事实上,无论是西雅图、纽约、东京,还是北京,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星巴克,花上比其他咖啡馆可能贵一点儿的价格品尝一杯。 “这不是一杯咖啡,这是一杯星巴克。”痴迷于星巴克的人会这样解释。而一项研究表明,消费者所追求的商品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要求,还要帮助他们传达出其他信息,比如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或是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消费者还认为,小小的奢侈有助于他们管理生活中的压力,并更好地调配自己的时间,达成愿望。 出于这样的原因,星巴克得以进入《福布斯》的奢侈品排行榜,位置甚至超过知名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

一个美国人在意大利的奇遇 1983年,星巴克的前任总裁舒尔茨出差到米兰参加商展。他走在街头,发现浓缩咖啡馆一家接一家,而且都挤满了人。意大利人早也来、午也来,到了傍晚下班还是先到咖啡馆转一圈才回家。大家一进门好像就碰到了熟悉的朋友,在歌剧音乐中彼此聊了起来。 事实上美国人已经在自家的壁炉旁喝了上百年的咖啡,而那时的星巴克也已经卖了10多年咖啡豆。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放松的气氛、交谊的空间、心情的转换,才是咖啡馆真正吸引顾客一来再来的精髓。大家要的不是喝一杯咖啡,而是渴望享受咖啡的时刻。 “我们有一个憧憬:为咖啡馆创造迷人的气氛,吸引大家走进来,在繁忙生活中也能感受片刻浪漫和新奇。”舒尔茨把星巴克打造成办公室和家以外的第三空间,但是对于入门门槛不高的咖啡生意而言,星巴克还要持续不断地发现潜在的那些“第三空间”。 第N个第三空间 事实上,星巴克在如何发现消费者的新需求的工作,从选址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比如在中国,星巴克选择在商业区。这里的白领

星巴克营销渠道策略

星巴克营销渠道策略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孕育出了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咖啡消费市场,也成个各个外资公司争夺的对象,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中国在2015 年之前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根据这种对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前景的预期,星巴克公司把中国市场定位于其美国市场之外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本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客观分析了星巴克的管理伦理和社会网络的战略,通过其发展历程,包括对星巴克的企业介绍、品牌定位、经营理念和关系理论进行分析。 关键字:星巴克历程关系资产社会网络经营伦理

一、星巴克的发展史 星巴克的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创造了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 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和品牌拥有者。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等地区拥有超过16,000 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50,000 人,长期以来,星巴克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中国目前的咖啡消费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商业空间,据专家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费国,到2020 年中国人人均每天喝一杯咖啡的话,仅咖啡豆市场每年将达到500 亿美金,整个产业链将产生上千亿美金的市场。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积极推进其中国市场战略,自1999 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四百多家门店,其中约三百多家在大陆地区。目前,星巴克正积极拓展大陆二线市场,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国际市场。 二、关于星巴克的简介与其品牌文化 星巴克咖啡是1971 年4 月由J. Baldwin, G.Bowker. Z. Sieg 三人共同出资成立,其原先仅仅为一家位于美国西雅图派克地市场的销售咖啡豆、茶叶以及香料的小型零售店。1983 年,现任的星巴克总裁霍华德.舒尔茨,当时星巴克的一名销售管理人员,在他的一次欧洲之旅后,决定将意大利式咖啡馆的饮品以及相关经营模式引入美国。但其经营理念与星巴克高层发生冲突,舒尔茨于1985 年离开了星巴克,自立门户开了一家意式的每日咖啡馆,使用星巴克烘焙的咖啡豆来制作意大利式咖啡。而到了1987 年,星巴克发生财政危机出售,舒尔茨筹资购买了星巴克,并且将其改名为星巴克公司( Starbucks Corporation)。从这个时候开始,星巴克才逐渐从西雅图的小咖啡烘焙兼零售商,逐渐发展为目前全美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从1987 年到1992 年六年的时间之内,星巴克就由原先的11 家连锁店扩张到190 家的庞大规模。星巴克的总收益也同样反映了这种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 星巴克的品牌文化不仅是星巴克的标识,而且有自己的内容,是其基本内容的标识,是代表星巴克特定文化意义的符号。星巴克的“品牌人格谱”就是将星巴克文化从多个角度进行特定注释的“符号元素”集合。 1、关于星巴克的品牌诉求

星巴克服务营销战略与策略分析

市场营销论文

星巴克咖啡公司的服务营销战略和策略分析 摘要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自1971年成立以来,得益于其全球化营销战略,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0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17,000人。其7P组合营销和独特的“体验式营销”为顾客留下了独特的印象。 关键词:星巴克战略7P 体验式营销 一.星巴克咖啡公司现状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从星巴克这一品牌名称上,就可以清晰地明确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 星巴克的目标是将星巴克建成全球极品咖啡的翘楚,同时在公司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自己一贯的原则: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秉持多元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是可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积极贡献社区和环境,认识到盈利是未来成功的基础。 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星巴克咖啡-星巴克营销环境分析

星巴克咖啡-星巴克营销环境分析 一、星巴克的公司简介 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星巴克的市场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 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在中国内地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星巴克执行长舒兹最近宣布中国大陆是该公司在美国之外的最大市场,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开设500家连锁店,虽然每间门市业绩不如美国门市远甚,但每间门市却都比美国门市赚钱。国际市场相较于国内市场,其商务环境更加复杂,在向海外

寻求高利润的同时,高风险是同时存在的。 二、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策略分析 (1)优势:星巴克集团极强的盈利能力,品牌形象良好,知名度高;拥有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及现金流;星巴克与艺术形式的结合重塑第三空间体验价值,受到目标受众的普遍认可;公司具有很强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使命。星巴克在产品的各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明。把咖啡这种古老的商品精致化,以产生更高的附加价值来吸引消费者。在店面的设计上,星巴克摆脱美国咖啡店普遍存在的快餐式的注重功能的模式,转向建立自己的美学风格,创建独特的品牌识别。(2)劣势:星巴克产品优势过于单一,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星巴克的改良创新容易受到动摇的可能;扩张速度太快带来的体验空间核心价值的丧失,逐渐沦落为闹市的低档咖啡。 (3)机会: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稠密度高,高文化的人数也在增加;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目标受众增加;中国处于经济起飞前期,为了吸引外资所以对外资企业也有相对的扶持;中国政治格局稳定,政治风险低;新产品与服务的推出。 (4)威胁: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多竞争对手和复制品牌构成潜在威胁;中国的贫富差距较大,目标受众中等收入者所占比例较少。大多中等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不高与美国的有一定差距;咖啡和奶制品成本的上升。 三4P分析

星巴克成功营销案例分析

星巴克成功营销案例分析 从一个咖啡店发展成咖啡帝国,星巴克以事实证明关系资产与有形资产一样至关重要。 1986年霍华德·舒尔茨购买并改造星巴克。15年后,星巴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零售商、咖啡加工厂及著名咖啡品牌。目前,该公司已从西雅图的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在全球四大洲拥有5000多家零售店的大型企业。星巴克给品牌市场营销的传统理念带来的冲击同星巴克的高速扩张一样引人注目。在各种产品与服务风起云涌的时代,星巴克公司却把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发展成为与众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然而,星巴克并没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场战略中的传统手段,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巨额的促销预算。在过去的20年中,星巴克在广告上的支出大约为2000万美元,平均每年100万美元。2001年《商业周刊》分析的世界前100名品牌的资料中,宝洁公司的“帮宝适”(Pamper)品牌排在第92位(星巴克排名第88位),其每年在广告上的支出大约为3000万美元。 那么,星巴克从一个西雅图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的商业帝国,其秘密究竟何在?事实上,“关系理论”作为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同烤制高品质的咖啡豆一样重要。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司的业务始终,这种核心价值观起源并围绕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现代的企业集中精力做好主营业务的时候,他们越发地依赖同主要股东们的合作关系——使客户们参与产品的开发、与供应商共享信息资源、与合作伙伴建立广泛和持久的沟通桥梁,企业的各个部门需步调一致。历史证明许多企业已有了一定的心得体验并在不断地完善。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应该以星巴克公司为榜样,用同样严格的手段,管理自己的“关系”网络。 星巴克的历程 1971年在美国西雅图“Pike Place”市场,星巴克第一家分店正式开业。当时,美国经济已经从60年代巅峰走向衰退,咖啡的销量也已经下滑,咖啡的消费者占总人口的75%;80年代咖啡销量进一步减少;90年代以后,咖啡消费人群基本保持稳定。现在,美国52%(1.07亿)的成人每天都喝咖啡,平均每天3杯;另外有28%的成人(大约5700万)不定期饮用咖啡。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咖啡消费人群不断地减少,但三个大学伙伴还是建立了星巴克公司,开发咖啡消费领域并在今后的几十年得以飞速发展。自从星巴克以磅为单位销售咖啡以后,市场上对这种特制咖啡——口感丰富、味道浓郁、粉末细致的咖啡的兴趣与日俱增。北美每年都有更多的人执迷于咖啡,像星巴克公司这样的咖啡店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增强了客户对高品质咖啡的意识与需求。星巴克的最初发展,得益于舒尔茨早期的战略和理念,公司始终追求“市场第一”的战略,从太平洋西岸到芝加哥再到加利福尼亚广建分店。 1990年星巴克开始赢利,但只有充足的现金才能满足舒尔茨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他拒绝从银行贷款和以特许经营方式获取资金。他害怕自己精心挑选和烤制的咖啡在销售末端由于无法顾及的细节而遭到玷污。最终他选择资本密集型战略——上市。1992年6月26日星巴克在Nasdaq市场正式挂牌上市,缩写“SBUX”,上市招股210万股,每股17美元,融资总额为2800万美元。它为星巴克今后的发展补足了动力燃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