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繁盛一时的隋朝

1、建立:

时间:581年

方式:外戚篡权(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都城:长安

2、统一:

历史条件: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②江南经济大发展

③人民渴望统一

④陈朝的腐朽

⑤隋文帝励精图治

时间: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

意义:南北重新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3、隋初的繁盛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了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4、大运河的开通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条件:A.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社会环境

B.经济发展繁荣,已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经济基础

C.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自然条件

③时间:605——610年(隋炀帝时)

④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从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从北到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⑤地位:全场二千多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⑥意义: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为唐和以后王朝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5、灭亡

①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②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大唐盛世与衰亡

1、唐朝的建立与衰亡

①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②唐太宗在位期间,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③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加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④唐玄宗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

⑤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公元九世纪后期,在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唐朝走向瓦解。907年,唐朝灭亡。

2、如何看待封建盛世

①“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都是当时人们过于夸大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功劳的说法,当然统治者的政策和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②无论哪一朝代的封建“盛世”,都需要经历几代皇帝连续执行类似的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努力,可见“盛世”局面是来自不易的。

③封建“盛世”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所谓“兴盛”都是相对于严重的混乱而言的。因此,在“盛世”时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统治阶级,广大人民的生活仍然是十分艰辛的,农民的负担仍然十分沉重,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只是相对有所缓和,并未完全消除。

④封建“盛世”局面都不可能持续很久,主要是由于统治者凭借:盛世“的积累大肆挥霍,大兴土木,奢侈腐败,从而消耗了国力,导致混乱并最终使国家衰败。

三、盛世经济的繁荣

类别内容

农业水利共修建另外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农耕技术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出现。

农作物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大都从西域传入)。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

行全国。

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

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商业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既是

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有事国际性大都市。

四、科举制的创立

1、背景: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目的: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招揽人才,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

3、创立(隋朝)

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

②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4、完善(唐朝)

①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

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5、作用及影响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入仕;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④唐朝科举制度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五、“合同为一家”

1、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民族发源地社会状况与唐朝的关系备注

突厥阿尔泰

山一带6世纪末,分裂

为东、西两部

唐朝设置机构加强管

辖,如设立了安西都

护府(唐太宗)、北庭

都护府(武则天)

两都护

府管辖

今新疆

地区

吐蕃青藏高

原有的以游牧为

业,有的以农耕

为生。纺织业和

冶铸业水平高。

7世纪前期,吐

蕃赞普松赞干

布统一青藏高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

嫁给松赞干布,密切

了唐蕃经济文化交

流,增进了汉藏之间

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

入吐蕃。吐蕃赞普给

吐蕃是

今天藏

族的祖

原,定都逻些唐朝皇帝上书“和同

为一家”。唐与吐蕃关

系日益密切。

回纥色楞格

河流域8世纪中期,建

立汗国,后来改

名为回鹘。政权

瓦解后,大部分

迁到今甘肃、新

疆等地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

仁可汗,双方关系友

好。

回纥是

维吾尔

族的祖

靺鞨松花

江、黑

龙江流

域7世纪末,靺鞨

族一支粟末靺

鞨统一各部,建

立政权。经济、

文化水平较高,

有“海东盛国”

之城。

唐玄宗在那里设州,

以其首领为都督,封

渤海郡王。从此,粟

末靺鞨政权以“渤海”

为号,与内地贸易往

来频繁。

黑水靺

鞨——

女真—

—满洲

南诏云南苍

山洱海

一带8世纪前期,在

唐朝支持下,南

诏统一了六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

南王

南诏是

彝族和

白族的

祖先

2、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入藏时

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3、如何认识唐朝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

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那时,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边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于墙”,但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是主流。

4、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

(1)战争后设置管理机构:唐初,唐太宗时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并给予适当的位置;唐高宗时,灭掉西突厥;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西突厥地区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

(2)册封首领: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授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联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唐蕃关系;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成婚,唐蕃“和同为一家”。

六、对外友好往来

1、隋唐时期的对外交流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内容

范围隋唐对外交流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原因①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对外有较强吸引力。②对外交通发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海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③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

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表现

日本新罗天竺

使节

往来

日本来中国的额

遣唐使和唐朝赴

日本的使者和僧

人。其中最有影响

的是高僧鉴真。

新罗派遣使节和

大批留学生来唐

(崔致远)

最杰出的使者是

高僧玄奘

经济

交往

和贸

使团向唐朝赠送

礼品,唐朝回礼,

这实际是两国之

间的贸易。

新罗商人来中国

经商,新罗物产

居唐朝进口首

位。

——

文化

交流

仿效唐朝的制度,

进行政治改革;参

照汉字创制了日

本文字;建筑、铸

币仿效唐朝;学习

仿唐制建立政治

制度,采用科举

考试选拔官吏,

引入中国的医学

科技成就。朝鲜

玄奘带回大量佛

经回到长安,其

所著的《大唐西

域记》成为研究

中亚、印度半岛

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鉴真东渡(设计唐招提寺)音乐传入中国。以及我国新疆地

区历史和佛学的

重要典籍。

对世界的影响高水平的隋唐文化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隋唐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2、中国古代交往的主要方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时期,对外政策就越开放,对外交流就越频繁。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途径主要有:(1)官方和民间的贸易,如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非洲都有了直接或间接的交往;(2)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突出的例子是唐朝与新罗、日本等国的往来;(3)宗教文化交流,如唐代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七、总结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

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 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

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著名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像》、《步辇图》)、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送子天王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的建立

①民族:契丹族

②时间:10世纪初(916年)

③政权名称:契丹(辽)

④都城:上京临潢府

⑤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⑥势力扩张:辽太宗时期,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2、北宋的建立

①时间:960年

②取得政权方式:发动陈桥驿兵变

③政权名称:北宋

④都城:东京(今开封)

⑤建立者:赵匡胤

⑥北宋建立的影响: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北宋并不是一个统一全国的王朝。

3、辽和宋的和战

澶渊之盟:

(1)背景: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经过:1004年,辽进攻北宋,逼近澶州城,威胁东京。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亲临前线,宋军士气大振,打退了辽军。双方在澶州城下订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3)盟约内容:

①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②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③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④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4)历史影响:澶渊之盟后,辽宋开始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相处局面。双方在边境设置市场,丰富了汉族和契丹族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但送岁币的条款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4、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

(1)西夏的兴起

① 时间:11世纪前期(1038年)

② 建立者:元昊

③ 民族:党项族

④ 都城:兴庆

⑤ 政权名称:西夏

(2)西夏与宋和战与和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议和。

议和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立太学,

翻译汉书文籍,积极学习中原文化。但是,岁币给北宋人

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

5、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时间:12世纪初期(1115年)

民族:女真族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都城:会宁

政权名称:金

(2)金灭辽、北宋和南宋的建立

① 1125年金灭辽

② 1127年金灭北宋

③ 1127年康王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3)金与南宋的关系

①金军南下,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战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

②岳飞被害: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强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以“谋反”最杀害了岳飞。

③金与南宋的议和

时间:岳飞班师以后。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④金迁都: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金迁都燕京并改名为中都(今

北京)。

6、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于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使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繁荣了经济。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的南移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水稻产量在你宋朝跃居粮食产

量首位

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期发

业的发展

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

成为著名的瓷都

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的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杭州,杭州是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宋朝时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中国商船远达阿拉伯半

岛和非洲东海岸;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外贸

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政治因素:南方向对安定,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

经济因素: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自然因素:自然条件良好

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唐末至五代,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北方战乱,中原人

民大量南迁;

(2)江南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南方各政权为增强国力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

(4)南迁农民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经验,与江南人民共同辛勤劳动。这一切都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宋

时,我国经济重心已完成了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经济

已明显超过北方。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

(2)东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

(3)自东晋后期以来,江南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

(4)到唐朝中期以后开始了十分明显的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5)两宋时期长江以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和最发达的地区。经济重心南移至南宋时最后完成。

(6)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完全超过了北方。

(7)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宋代的社会生活

类别内容

服饰①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对服装的颜色和佩戴的饰

物有严格的规定;②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

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③妇女缠足开始传开

饮食①当时饮食相当丰富,东京城里食品有二百多种;

②夏季有冷饮;③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主,南方

人多吃鱼。

住宅农村百姓:多为低矮的茅房。稍富裕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构成一组住宅。

城市平民:房屋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

稍讲究些,外建门屋,内卫四合院。

贵族官僚: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

侧有耳房和偏院

交通人民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瓦子的兴起原因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性质娱乐兼营商业场所

内容瓦子,内有“勾栏”,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瓦子里的摊位有卖饮食、

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剪头发、相面、算卦等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四、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1)蒙古的统一

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于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元朝的建立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在今北京)(3)统治措施

①建立行省制度

a.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b.内容: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西藏等边陲地区

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②推行重农政策

a.将许多牧场恢复为农田

b.禁止掠夺人口为奴

c.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

d.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

(4)历史作用: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了国家统一。(5)民族关系的发展

①人分四等: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

②民族融合:

a.原因: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b.表现: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接受中原先进文化,

提倡儒学

c.影响: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呈现出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

认同趋势。

2、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

个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

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

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3)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

3、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1)消极作用: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元朝,实行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分化政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2)积极作用:

① 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疆域比以前任何朝代都辽

阔。为了加强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行使了对西藏、

台湾和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 在经济上,元朝广植棉花,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漕运和海运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大都等城市商业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