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及实践思路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及实践思路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及实践思路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及实践思路

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是一个新命题,近些年来的税收征管改革基本上反映了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历程,比如征、管、查的分离体现了按业务性质管理的专业化管理思路,国税、地税的分设体现了按税种管理的专业化管理思路,税收风险管理则体现了按风险级别管理的专业化管理思路。每一次的变革,都赋予税源专业化管理新的内涵,极大地推动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前,新一轮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创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分级分类为主要内容,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本文拟从税源专业化管理重要意义及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基层税源管理实际,探讨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之路,以期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有所裨益。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为适应这种变革,借鉴国际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探索实践税源专业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主体的变化,极大地增加了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一是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纳税主体多元化。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市场主体数量急剧增长,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已凸显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需要以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来破解这一难题;二是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组织结构复杂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资金流动更加活跃,信息交换更加通畅,物流更加便捷,极大地加速了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企业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的管理层次与幅度增大,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税收管理员属地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这种趋势,也需要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来应对这一发展趋势;三是企业内部控制严密,财务核算复杂化。正是基于纳税主体的多元化与组织结构复杂化,企业财务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转让定价、资本弱化、跨区域资本运作等避税形式日益复杂,使得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更加突出,更需要以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来化解这一矛盾。

(二)税收工作要求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促进纳税遵从的理念、依法治税的理念、信息管税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税收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从而适应治税理念的新变化。一是促进纳税遵从,要求我们推进纳税服务的公共化。美国前任国内收入局局长罗索帝在《绝处逢生》一书中指出:“绝大多数美国人是诚实纳税的,98%的税收都不是由国税局强制干预实现的。”我们已经建立了纳税人自主申报制度,税务部门应当顺应纳税人需要税收公共服务的诉求,成立专业的纳税服务机构,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他们理解并履行税务职责,并在全体税务人中公平、公正地落实税法”;二是坚持依法治税,要求我们推进行政行为的法治化。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税收法律制度日益健全,纳税人的维权意识日益觉醒,税收执法专业性日益增强,税收执法的风险日益增大。根据分权制约的原则,规范执法程序,按税收业务流程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可以有效防止税收权力的滥用,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提高税收执法的水平;三是实施风险管理,要求我们推进税收管理的信息化。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核心就是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随金税工程的推进、税收征管信息的大集中,以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税收风险分析与信息管税成为可能。税收风险分析指导下的信息管税,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

强的工作,必须有专门的机构、专业的人员才能实现信息管税的目标,因此,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人力资源配置的需要。当前,一是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由于纳税人户数大量增加,基层一线从事税源管理工作的人员数量不足,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员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税源管理仍然是粗放式管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只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才能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二是人力资源配置不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占全国2.31%的纳税户支撑着全国90%的税收收入,2009年,3680户大企业的纳税额占全国税收收入的50%。大多数的税务干部是在从事中小企业的税收管理,重点企业税源管理的人力不足,只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人力资源质量不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管理的创新,税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税务系统普遍存在干部年龄老化,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够,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现专才专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主要做法。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对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下发了指导意见,各地积极开展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按业务流程设岗。打破税收管理员划片管理模式,按业务流程确定岗位职责。比如,江苏国税将税源管理职责细分纳税服务、基础管理、风险管理三项,分别由纳税服务团队、基础管理团队、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实施,实现税收管理权分离与制衡;二是按企业规模分类。打破市、县属地管理界限,按纳税人规模设置税源管理机构,设立大企业管理机构。比如安徽国税探索省、市、县局税源管理机构实体化,承担部分大企业的税源管理职能。江苏地税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设置税源管理部门等;三是风险多级分析。注重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建立风险指标特征库,实现省、市、县的风险多级分析。比如,江苏国税实现省级风险信息自动生成、按户归集、自动排序和任务统一下达。安徽国税集中优秀人才组成风险监控分析专业团队。四是推行纳税评估。全面推行纳税评估,对纳税人申报的情况进行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查,设置纳税评估岗,组建纳税评估团队,实施专项评估、重点评估和日常评估。比如上海税务局成立专门负责大企业的纳税评估机构;五是实行管理互动。成立税源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税源管理互动工作机制。比如,宜昌国税建立了税源管理领导小组,组织专业评估团队,推行“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坚持按月召开互动工作会议。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经验启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为下一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确立了促进纳税遵从,提高征管质效的专业化管理目标。无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如何,都是基于纳税遵从这一前提,都是为了提高税源管理质效。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了纳税遵从的理念,创新和优化了纳税服务举措,促进了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从而提升了税源管理质效;二是确立了税收风险分析,实施信息管税的专业化管理思路。试点单位都在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将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纳税人。在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中,为了有效地进行风险的分析与识别,都十分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了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利用,努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三是确立了分级分类管理,推行纳税评估的专业化管理方法。对管理对象的细分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基础。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中,基本确立了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兼顾国际

税收等特定业务的分类标准。在分类的基础上,实行税源的分级管理,开展风险的多级分析,把纳税评估作为风险应对的主要方法。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问题。由于税源专业化管理尚没有统一的模式,虽然各地探索实践积累许多宝贵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分类标准不统一。从试点单位的情况来看地,有的按规模分类,有的按业务性质分类,有的按行业分类,而且大企业的标准、业务的归类等也没有统一标准,由于分类标准的不一致,无法制定普适性的分类管理办法,导致税源管理的专业性降低;二是信息资源不共享。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最大矛盾是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一方面内部信息缺乏科学的分类。金税工程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为税务机关采集纳税人的申报信息、财务信息、发票信息奠定了基础,各地也研发了一些数据监控分析系统,但缺乏统一的信息分类标准,缺乏科学的信息加工方法,信息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另一方面,外部信息的采集渠道不畅,信息壁垒、信息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信息管理税的作用大大降低;三是风险识别能力差。识别税收风险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与涉税信息的质量、风险识别技术的应用、税务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如何从海量涉税信息中挖掘信息的价值,是有效识别税收风险的基础。目前,尚未建立省一级的税收风险特征库,税收风险识别层级较低,还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的识别与排序;三是职能界定不明确。在市以上,主要以税种管理设置税务机构,虽然设置了征管科技及大企业管理等机构,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交叉,税收业务流程不规范,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缺乏统一规划,经常出现任务多头下达,重复进户等问题。四是税收法律不健全。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税收征管法没有明确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包括纳税评估的程序,专业化评估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等。同时,按税源管理类别设置的专业化税源管理机构是否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税收执法权力的分配等都有待于税收征管法予以明确。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思路

(一)重组税收业务机构。市、县级税务机关没有税收立法权,主要职责就是执行税法。为了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可将市、县按税种设置税务机构的做法,改为按业务性质设置税收业务机构,重新界定税源管理职能。设置纳税服务科,将纳税人找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申报,各类涉税申请审批等事项归口于纳税服务部门。设置风险管理科,负责信息管税、风险分析与识别、任务下达、纳税评估等税收征管工作。设置税务分局,负责纳税辅、税务登记信息及各种涉税事项的调查等基础管理工作。设立政策法规科,负责税收政策的传达、税收执法监督检查,以及税收法律救济等工作。设置稽查局,负责重大案件的查处。设立收入核算科,负责税收收入统计及税收收入预测分析等工作。设立大企业管理科,负责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同时,要减少管理层级,实现县级税务机构扁平化,市级税务机构实体化。赋予风险管理机构、大企业管理机构执法主体资格,便于其行使纳税评估及大企业管理的相关职责。

(二)建立三维分类标准。对税源管理对象的科学分类是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因此,要科学确定税源分类标准,确定各类别的层级及效力。一是按业务性质标准维度分类。将税源管理工作当作产品生产,按分权制约的原则,将税源管理工作划分不同的生产环节,实行流水线作业,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这种分类的第一层级的分类,主要体现在税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的划分上;二是按企业规模标准维度分类。按企业规模的大小,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增强管理的针对性。这是第二层级的分类,主要体现在机构内部税源管理人员的配置上;三是行业类别标准维度分类。根据税源结构,在

按规模分类的基础上,按行业大类、或者行业明细进行管理对象的细分,便于掌握行业经营规律、营销模式、控制制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建立分行业的风险特征库和行业税收评估模型,研究制定行业税收管理指南,增强行业税收管理的有效性。按行业标准分类,是基础的分类标准,主要体现在税源管理措施的差异性方面。

(三)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要按照税收风险级别的高低确定风险应对措施,建立包含风险的战略规划、风险识别与排序、风险应对处理、风险评估监控等内容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广泛利用第三方信息,特别是大企业的外部涉税信息。要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金税系统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中抽取数据,加工成标准化数据资料。要建立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强化数据信息的开发利用;二是建立风险识别系统。要建立省级主导的税收风险集中分析、任务统一下达、分级风险应对的风险管理模式。要强化税收风险指标的监控分析,特别要关注重点监控税源及大企业涉税风险指标的异动。要建立税收风险的特征库,以及分行业的税收风险分析模型,及时准确地识别税收风险;三是优化风险应对策略。在税收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按照纳税人遵从度高低确定税收风险级别。要按照分级属地风险应对处理的原则,采取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甚至还可以对特定企业、特定业务采取个性化风险应对措施,有效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四是强化风险评估监控。对已识别风险进行应对处理后,要对应对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对风险点进行跟踪监控,看风险点是否消除,防止风险再次产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向。 一、信息共享方面 我局目前已初步形成征管股国地税、工商部门数据交换,二分局、国土部门信息交换,信息股综合治税平台,三大信息共享机制。但交换的信息存在局限性,信息利用率不高,以国地税信息交换为例,目前仅涉及漏管户信息、税款缴纳信息,发票开具信息、代开发票信息交换目前尚未启动。目前的基础数据质量还难以有效支撑后续的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而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效率不高又导致基础数据失真,形成不良的循环。第三方数据来源渠道狭窄,普遍存在“进来的信息用不了,想用的信息进不来”的现象,对第三方数据的深度加工和利用仍显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二、分级分类管理方面 我局目前采用的管理模式是分地域,不区分行业划分管户。每个管理单位同时存在多种经济体,多种行业,多种规模的纳税人。这种模式下管理趋于粗放型,税收管理大户小

户一把抓。重点税源分散在各个分局,加之目前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人力紧缺,管理人员能力有限,造成税源管理无法实现精细化。 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置,对管户划分采取规模划分、行业划分的形式,对现有的各类纳税人进行梳理和划分,将同一类(行业、规模)纳税人归并到一个征管机构负责,实现征管事项与征管机构之间的一一对应,实行“一类事项一家负责”。 另一方面,专管员只需针对所管理的某一个行业进行专项突破,熟悉一个行业的风险指标,由从前的一对多,演变成一对一,有利于专管员素质的提升,便于定向性税务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精细化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风险的发生几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属地管理会导致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对接不畅,税源调整频繁,难以及时调动地方政府协税护税、参与社会化综合治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建立长效的、社会化的税源风险管控机制。 三、纳税评估方面 (一)现行纳税评估主要为事中、事后管理,要将事中、事后纳税评估,向事前风险管理过渡。 (二)将区域性、宏观性风险指标指标细化为分行业、细化性指标,建立、健全本区域各行业、各规模纳税人的风

关于完善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完善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青岛国家税务局耿博 国家税务总局在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全面推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税源管理要求,并不断促进纳税服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强化内部监督制约,以期提升征纳双方税法遵从水平。各基层单位结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税务局系统机构改革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8]10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9?16号)等文件精神,以及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的要求,开始了新一轮的税源管理体制改进和探讨。 一、关于税源管理专业化体制改进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应当确立:把握“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新时期税收工作主题和“法治公平、规范高效、文明和谐、勤政廉洁”的要求,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为基本点,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以办税服务、税源管理、税务稽查三个专业板块为主体,以税源管理一体化联动和监督制约两项长效机制为纽带,切实加强信息化应用建设,形成专业化的税源管理新体系的目标,切实提高征管质效和纳税遵从。实施的具体原则应把握如下几点: 1、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征管工作全局,从大局着眼,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激励制约,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强化一体化联动机制;把握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的

方向,推动征管组织结构的转变,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2、依法治税。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总局规范性文件,对纳税人科学分类,对征管任务和环节科学分解,推进专业化管理;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征管流程为导向,规范设置机构和业务规程、岗责;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提高行政审批等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保障执法过程和结果的法制公平。 3、优化服务。落实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打造以纳税人交明白税、便捷纳税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目标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税务机关对服务工作的持续改进,做到依法、公平、文明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促进纳税遵从。 4、信息管税。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5、风险管理。以税法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规划风险管理目标,实施风险分析、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人税法遵从风险,并通过强化监督制约降低内部执法风险,减少税收流失。 二、应当改进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专业化的办税服务 税源管理专业化离不开办税服务的专业化,办税服务的改进是税

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百度《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保守估计,近年来我国每年税收流失的绝对额均在亿元以上。 该组织专家估算我国主要税种的流失情况:增值税流失率为%,所得税流失率为%,关税流失率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新利博士用税收能力指标估算的增值税征收努力为%,营业税的征收努力为%。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自年至年底,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共立案查处税收违法案件万件,查补收入亿元,年全国各级税务稽查机构查补税款亿元。 上述列举不同层面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税收流失的存在和严重性。 也使我们更加深刻领会国家税务总局将强化科学管理作为新时期税收的主题之一的内在用意。 我们认为:我国税收流失与税源管理关系重大;只有把握住税源,控制税源流失,才能控制税收流失,才能保证税收足额入库。 本文试图结合税收的基本原理,沿着税收征管流程从实践出发,对当前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做粗浅剖析,提出化解拙见,期盼同仁赐教。 一、税源管理概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源指水流起头的地方或来源,如源头、源泉等。

据此理解税源即税收的源头、源泉,是指税收的最终来源或者说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 我们认为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通过对应纳税行为及国家税收的来源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环节和税基等)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并实施监控、把握发展趋势的动态过程。 税源管理既要把握和分析已经实现并入库的税收规模、结构和规律,又要把握和分析已经实现但未入库的税收状况,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思想汇报专题找出存在问题和原因,研究对策和建议,并积极探索税收变动规律,把握后期税收发展趋势。 从内涵上讲,税源管理是对形成税收的税基的调查、了解、分析、掌握的过程,具体讲就是对应征税收的监控过程。 它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是掌握纳税户户数、分布和基本情况,努力实现零漏户管理。 二是了解和把握当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销售状况,包括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物流和资金流状况。 三是了解和把握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情况和纳税申报情况。 四是了解和把握纳税人的税收潜力和纳税能力,并对同一行业不同纳税人进行税收统计分析和税负评估。 五是对各类纳税人的纳税真实程度进行分析和信誉等级评估等。 从外延来看,税源管理应涵盖从掌握税基的各种制度、指标、流程到服务征管、稽查等税收的全过程。

浅谈基层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基层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12-19 09:33:00 | 来源:中国税务网-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地税局| 作者:呼宁平刘慧勇田晓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此话道出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征管服务质量明显增强,但是征管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现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基层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征管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税收征管存在税收管理要求高而管理员平均素质偏低的现象,税收征管工作浮于表面,管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征管质量亟待提高。 (二)组织结构问题影响税收征管整体效能的发挥。一是上级税务机关各项管理任务下达存在分散性,基层税务机关疲于应付,降低了工作效率,加重了税收管理员和纳税人的负担。二是各环节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税收征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业务衔接不顺畅,没有实现有机的联动,阻碍了税收征管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税收征管效率低。目前,基层分局涉税数据信息量虽然较大,但比较零散、不规范,真实性不强,甚至存在很多垃圾信息,难以通过相关涉税信息的监控手段对纳税人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防范。加之,当前的税收征管软件是在原有的征管模式的基础上开发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已不适应现在的运行模式,有的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税收各类外挂软件没有实现互相关联,不能实现综合利用,在推行过程中,往往结果是征管效率没有多大提高,又加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增加了纳税人的麻烦。 (四)税收基础管理不扎实,管理质量不高。部分税收管理员重视申报征收环节,忽视后续管理环节。征期申报结束后有松口气的观念,甚至存在完事大吉的想法,轻视基础管理工作。双定户管理存在起征点以上户的管理较为严格,起征点以下户和临界起征点户管理较松,未能完全做到严格执法。 (五)征管队伍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亟待提高。部分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存在“庸、懒、散”的情况,工作激情逐渐减退。一些干部的法制观念、大局观念、协作观念、责任观念、效率观念正在淡化,其学习精神、进取精神、务实精神、创新能力正在衰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达不到相关要求。 二、基层税收征管中存在上述问题成因剖析 (一)征管队伍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一是税收管理员比例偏低,以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地税局为例,全局在职干部职工94人,直接从事税收管理的人员26人,占27%,全局管户10,894户,人均管户419户,管理户数较多,征管难度较大。二是业务素质较低,个别税收管理员对税收政策的变化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对征管流程掌握得不熟练,程序意识淡薄;缺乏企业财务核算和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面对当前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等这些需要综合知识的工作显得难以胜任工作。 (二)税收管理员担负的工作负担过重。在征收管理过程中各项日常管理、申报征收和各类调查工作,就占用管理员1/3的工作量。其中程序化的事务性工作占用较多精力,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任务占总工作量比重较高。为了完成各级布置的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任务,税收管理员往往只能顾此失彼,正常的税收工作受到冲击,日常巡查等工作不能按时开展,或流于表面性的应付工作,难以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初衷。 (三)征管手段、办法滞后。征管手段滞后不能实施有效控管。有的规范性的文件抽象性太强,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征收管理质量的增强,税收征管手段和法制一定程度上滞后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税发〔2010〕10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 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 验,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税源管理新途径,税务总局决定, 在上海、 江苏、安徽、河南、广东、青岛国税局和广东、山东地税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国税发〔2010〕101号

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二)基本原则 1.依法实施 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坚持依法征管原则,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求实创新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勇于创新税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税源管理规律。 3.积极稳妥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细致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试点

健全体系完善措施稳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健全体系完善措施 稳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 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要求,我局确立了“充分依托省级数据大集中平台,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信息管税为依托,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纳税评估为重点,以管事为主,管事、管户制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全面建立征、管、评、查相互制约、协同管理、全程监督和信息共享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一、建立基点,完善专业化管理组织机构 为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我局结合实际,建立起了扁平化的工作机构,搭建税源专业化管理基本框架。 一是设立征收局。进一步实行集中征收,建立集约化、全程化、规范化相结合的纳税服务体系,保证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项在征收局的各个办税网点均可办理,拓宽“区域通办”业务范围,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二是组建税收风险评估局。负责税收风险的应对和实体化的评估,管评分离,实现税源管理的动态化和科学化,突出纳税评估专业化。 三是重组税源管理分局。组建重点税源管理分局,我局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现负责县本级企业、金融保险企业、房地产、区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医院学校及辖区内部分100万元

以上其他企业的征收管理,所管辖纳税人上年度地方税收收入占全区地税总收入的75%以上。同时依照行政区域设置6个一般税源管理分局。 四是成立评估稽查选案委员会。负责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税务稽查对象的确定和分派工作,实现选案与评估、稽查相分离,以提高评估有效率和选案准确率。 五是对个体(零散)税源实行社会化管理。在个体工商业户税收管理上,联合国税部门共同委托各乡镇人民政府代征,建立“个体税收代征点”,稳步推进个体税收社会化综合治理。 六是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专门机构,负责采集外部数据,对涉税申报数据进行审计、分析、比对、应用和风险指标识别排序,牵头全局各部门科学利用数据,排除涉税疑点、化解涉税风险。 二、找准支点,建立专业化管理保障机制 为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顺利推行,我局结合实际建立并完善了岗责体系、制度规范、综合信息传递等机制,进一步夯实了专业化管理工作的运行基础。 一是完善了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科学设置岗位,在整体职能划分上,按照“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的原则,将原有七十个管理区域缩减为十六个税源管理小组,将管理员按照工作岗位职责编入各管理小组。确保了各项工作平稳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刘晓东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税务机关在征管体制、机制、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突破。在经历征、管、查三分离后,随着以专业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推进,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等税源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征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成为当前税务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徐州市国家税务局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路,为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架构。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徐州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总体思路是试图建 立一个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覆盖市、县(区)、分局三级横向联动、纵向互动的税源管理专业化运行机制。 (一)科学分类,在税源管理对象上实行多元化管理 按照纳税人特点,遵循“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以规范化、集约化为基准科学划分税源,实施科学的层级管理。 一是重点强化大企业管理。建立机构集中管理,将全市126家市属及以上企业和市区外资企业集中到大企业管理

机构统一管理,有机整合纳税咨询和辅导、纳税申报与税款征收、税务审计与强制执行等纳税服务与执法功能;拓展渠道采集数据,以重点企业上报数据为依托,管理员下户为抓手,有效采集所需数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比对分析;依托建模动态监控,对烟草制造、批发零售、电力行业、房地产、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出行业相关指标、参数和模型,结合评估方法,实行动态监控。 二是专业控管中小税源户。分级分类建立中小税源户管理手册,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实地调研新办企业,在税务登记、发票审批、一般纳税人认定等环节从严把关,避免产生漏征漏管;围绕物耗、能耗、产销率等主要涉税经济指标,测定行业基准税负和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通过对纳税人同期申报数据的比较,结合历年来稽查、评估案例的分析,形成税收管理指南,提高风险的准确性预警的准确性;对有风险和异常情况多的企业,实行集体纳税评估和实地核查制度,运用税收情况分析,实行重点监控。 三是逐步规范零散税源管理。按照地段、规模、行业对零散税源进行分类管理,对税负明显偏低的纳税户,进行重点检查,进一步核定其营业额;对未达起征点的纳税户采取上门查看的方式,要求其对全年的经营情况进行一次性申报;对经营正常但未办营业执照的临时户,按经营条件相同

加强我国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我国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笔者从事多年的基层税收管理工作,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进行了一番思考,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在新一论征管改革中,随着征、管、查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务专管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情税”和“关系税”,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两少一多”现象: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研究的少了,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了,依靠纳税户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指导征收的多了。如申报不实,出了偷漏税问题则由稽查部门去处理。这样一来,在税源的管理上便出现了“空档”,管事与管户在相当程度上脱了节。由于征、管、查之间始终处于变动磨合的状态,未达到统一和规范,税源管理的职能存在“缺位”现象。办税大厅征收人员不再下户,就表征税,被动接受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并不能主动收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动情况;基层分局(所)的税收管理员对税源控管乏力,由过去的专管员下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成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问题二:税源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单一地以

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工作重心侧重于重点税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某些区域及工作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传统的税源管理手段相继取消而丧失,而新的信息管理手段又未到位,基层税务干部普遍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有的被动地等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寄希望于省局为他们提供“一步到位”的办法和手段。虽然近些年加大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微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此外,还建立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税源监控网络和管理监控机制,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传递渠道单一、滞后。 问题三: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高度共享。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机关科(股)室之间、上级局与下级局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适应现代税源管理的监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作文/zuowen/ 问题四: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困扰基层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城乡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少、人员多,而城区或重点税源单位税收任务重、

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房地产行业企业纳税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房地产行业企业是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开办的,这些企业曲解地方的优惠政策,甚至有的认为自己是招商引资企业,在税收方面享有优惠、得到“照顾”理所应当;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自己的纳税义务和有关税收政策不清楚,特别是对预收房款、以房抵顶工程款、代收款项等特殊税收政策更是知之甚少。以高唐县为例,该县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7家,其中,高唐本地企业仅有1家,其他均为招商引资的外来企业,这些企业在高唐的累计经营期限都超过了180天,按规定均应到国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手续,但是,除本地一家企业外,没有一户主动到国税部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手续,经国税部门多次上门催办,目前已4家企业办理了税务登记手续,另2户企业仍在催办过程中。 2、房地产行业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一是财务制度混乱。帐务不全,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帐。二是收入不实。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预收售房款的形式,因未开具正式发票,预收款长期挂在帐上,不作收入,有的甚至无账可查。三是虚列成本。多数房地产企业由于工期长,与建安施工企业结算不及时,成本核算未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遵循配比原则,有的仍然按收付实现制即对成本采取支付多少,就列支多少;对未售房面积,收入未转但成本已提前列支,造成收入、成本不配比,因而无法核实其真实成本,也就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盈亏情况。有的按预计数开具收款收据入帐,造成成本虚增,同时存在大量的不合法凭证或没有取得凭证。 3、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强。流动性强是房地产行业的共同特点,目前高唐的6家外来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是外地的固定业户,往往以回总公司汇总纳税为由,不愿接受经营地税务机关管理,但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他们中无一符合回总公司汇总纳税的条件,并且在高唐累计经营期限都超过了180天,应该接受经营地税务机关管理。流动性强的特点给税收管理带来一定困难,稍有疏松,极易形成漏征漏管。 4、易造成其他偷逃税行为。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供货商无固定经营场所,无营业证和税务登记证,开具虚假发票行为严重,经营行为隐蔽、流动性大,如果对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不到位,这些供货商偷逃税更有了可乘之机,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见 (讨论稿2010年1月11日) 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必须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按照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关于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现结合各地税源管理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企业税务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源管理人员少和纳税人户数多等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只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落实信息管税要求,通过税源专业化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任务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征管规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人规模、行业及其缴纳的税种为主等对税源进行分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完善运行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达到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一)对税源科学分类,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的分布以及机构人员状况,一般在县(区)范围内,突破属地管理界线,以规模、行业及其缴纳的税种为主,兼顾风险和存续期等,将纳税人大体分为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包括中小税源和个体工商户)两类;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展到地市范围,重点税源一般是指企业数量占当地企业总数比重较小(20%左右)、年税收收入占当地税收总收入比重较大(80%左右)的纳税人;重点税源以外的其他纳税人则为一般税源。也可以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行业分布情况,按行业进行分类。 (二)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机构和岗位职责 1、合理调整税源管理机构职责 在对税源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省以下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机构职责进行调整。在原则上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不变的基础上,按照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的分类调整管理机构的职责;使原有按片管户的税源管理机构改变为按规模(行业、税种)分类的税源管理机构。重点税源管理机构,要配强、配齐管理力量,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一般税源管理机构,可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管理;在税源管理机构内部可根据行业特点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以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各地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对机构职责进行调整。 2、合理调整税源管理岗位职责 税源管理岗位主要承担户籍管理、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纳税评估、任务执行等11项职责。 改变目前分户到人的管理办法,根据税源分类和税收管理员实际合理调整税源管理岗位职责。对重点税源,一般设置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两类岗位;对一般税源,可设置日常管理、综合事务、纳税评估等岗位,按岗位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责;纳税评估岗应配备综合素质较强的人员,逐步形成专业化评估团队。 (三)建立和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对税源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分类,将纳税评估、反避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年03月18日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新时期税收事业的总体要求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着眼强化税收安全、降低征纳成本、推进依法治税、促进纳税遵从提出的一项举措。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税务机关科学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服务的标准逐渐精细,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日渐加强,税务干部的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时刻接受社会各阶层的监督和制约,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现实的税收征管工作中,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值得我们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特点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税务机关是具体的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是对纳税人的实际经营和纳税情况进行监督、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以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和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收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 二、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只要涉及到风险就一定是难点。税收风险管理处于探索阶段,受制于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条件瓶颈,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 (一)税收风险管理在技术力量、法律保障及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技术力量的薄弱。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税收风险管理与数学发现密切相关,基层税务机关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有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否则就无法衡量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也无法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而要建立并随时修正数学模型,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这也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基层税务机关所不具备的。二是法律基础的薄弱。现阶段,风险管理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的支持,风险管理虽然以内部控制为主,但其信息的获取往往涉及其它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三是外部环境上的欠缺。风险管理的必须依靠大量正确的数据信息,而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信息往往不是纳税人自己提供,而是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信息。第三方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支付制度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等方面,目前,银行卡支付仍未普及,存在大量的现金结算,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的欠缺。 (二)风险管理模型未建立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一是税收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水平及整合水平不高,有效的信息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提示问题信息少;提出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 二是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对风险管理任务的下达和完成缺乏统筹安排,导致风险管理形式重于实质,风险管理结果应用水平较低,互动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实战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的指向性不强,还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无法有针对地抓住重点开展风险的应对。 (三)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与权力过于集中。 现行基层税务机关主要采取行业和规模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仍以属地分片、分责任区管理为主的拉网式、粗放型管理方式,对所有的纳税人实施均衡管理,缺少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管理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一是税源控管缺乏针对性。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化,基本上采用人海战术,依靠税收管理员“人盯人”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全面撒网、不分轻重的牧羊式管理方式缺乏对税源控管的针对性,致使管理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弊端。尽管税收管理员制度设定了双人上岗、定期轮岗等条款,同时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认识

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认识 (一)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对税收管理来说,专业化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税收管理专业化探索。总局这次提出的税源管理专业化与以往以征管查三分离等为重点的专业化不同点在于,一是本次专业化的领域主要限于税源管理领域,也就是,不包括税收服务和税务稽查的专业化。二是现在探索的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其鲜明特点在于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不同的管理导向,形成不同的专业化管理格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就是要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根据税收风险发生规律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按照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等要求,进行专业化职能配置。 (二)税源管理专业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本次税源专业化管理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探索实践中,应当坚持这样一些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原则。坚持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就是要根据不同纳税人存在不同的风险特征,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将税源管理指向由管理所有纳税人转为管理有风险的纳税人,将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由用于管好所有纳税人转为优先用于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和领域。二是坚持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的原则。税收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始终要以是否有助于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是否有利于最具效率地促进纳税遵从来规划和展开,并以此作为衡量、检验这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三是坚持基于信息化的原则。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税收管理的体制、机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实现税收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要自觉适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税收管理带来的深刻变化,加强征管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信息化推动专业化,建立符合信息化条件下税收征管新趋势、新特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四是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近年来,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再造、税收信息化建设、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建设、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也为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同时,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对完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转变税收管理方式方法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继承发展各项有益成果,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五是坚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原则。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体现与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相适应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格局,是破解人少户多、征管效率低

浅谈税源管理存在的现状

浅谈税源管理存在的现状 税源管理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的基础,是决议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税源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果。随着新税收征管形式的深化实施,各级税务机关要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以后税收征管任务的重点来抓,税源管理的水平不时提高,为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税源管理范围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亟需处置。 一、目前税源管理任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税源监控不力,征管水平不高。主要表如今:税务部门在税源管理上力度不大,欠税清算力度弱化,对盈余企业不能及时核算其盈余额,所得税汇缴反省流于方式等;关于已归入税源管理的户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税源底数不清;局部企业征税看法淡漠,采取无证运营、隐蔽运营偷逃税款,有些运营户由公兴办证运营,转入隐蔽无证运营等,形成漏征漏管。 二是税源监控在管理程序上出现缺位。现行税收征管只是方式上完成了税务人员由管户到管事的转变,而没有从制度下限制征纳

双方人员的违法行为。新征管形式明白强调了以申报征税和优化效劳为税收管理的终点,在注重税务系统外部各环节监视制约的同时,无视了调动税务人员增强税源管理的积极性和自动性,管理人员在税源管理任务中只求不出错,不求有举措,只求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只求不被责任清查,不求有功创新和开拓进取。三是监控手腕落后,监控方法单调。从我国目前税源监控的现状剖析,不只整个监控环节滞后、范围狭窄,而且方法比拟单一,多侧重于对预先静态信息的剖析、评价,对征税人运营活动的全部信息停止事前、事中静态监视做得不够,没有构成征税人、金融、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及相互制约机制。税源监控方式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上,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和征管信息化仍处在初级阶段;国税、地税、工商、财政、海关、金融部门尚未联网,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用主客观要素的制约,所掌握的征税人信息不能及时传递,无法准确、普遍、及时地获取征税人的全部信息;征税人识别号不够规范、一致,减轻了税务机关共享税源信息的难度。 四是缺乏一套健全有效的税源监控运转机制和税源监控方法及目的体系。对税源监控任务应由谁去做,做什么,采用什么手腕做,有何详细要求和评判规范,税源监控目的如何设置得既迷信合理,又便于操作,缺少一套规范的程序和运转机制。 二、对增强税源管理,完成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索 一是坚持属地准绳,实施分类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国税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促进税收征管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提高税源管理质效,我局决定结合实际,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税收工作主题,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税收管理要求,在保持现有征管机构状况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更合理、税源监控更有效、税收执法更规范、纳税服务更优化,征管效能更优质。 二、组织领导 加强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宏强任组长,党组成员赵丽华、赵向民、许创宇、伍振豪任副组长,征收管理股、办公室、政策法规股、收入核算股、各税源管理股、纳税服务股、人事教育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和组织领导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赵丽华副局长(兼),副主任:征管股、人教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征收管理股,负责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基本任务 (一)实施税源的科学分类。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状况、管辖纳税户数、税源现状、行业分布特点和税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配置情况,我局采取按纳税人性质分为三大类税源:一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二是出口退(免)税企业;三是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含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下同)。对不同类别纳税人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根据纳税人征管记录和管理情况,适时调整纳税人类别,实施动态管理。 (二)结合实际,选定模式。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区纳税人户数、行业特点、税源分布、人力资源、对纳税人的影响程度等实际情况,我局确定在辖区范围内以“集中管理+分片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突出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出口退(免)税企业集中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即在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不变的前提下,明确税源管理二股主要负责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施集中管理,并在股内设置2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工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个小组管理商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根据我区的地形,原则按天宁北路为界分东片、西片,明确税源管理一股对西片纳税人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对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在股内设置3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非增值税纳税人,一个小组管理小规模纳税人查账计征户,一个小组管理〝双定〞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明确税源管理四股对东片纳税人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对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在股内设置3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非增值税纳税人,一个小组管理小规模纳税人查账计征户,一个小组管理〝双定〞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明确税源管理三股主要负责对出口退(免)税企业实施集中管理,并在股内按企业类型(生产企业、外贸企业)设置2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对其进行细化分类管理。 (三)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细化管理职责。我局在确定“集中管理+分片管理”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保持现有四个税源管理股的机构不变的前提下,以征管流程、税收管理员制度和市国税局的要求为导向,合理调整各税源管理股的岗位和职责,将税源管理股的职责分为综合事务类、日常管理类、纳税评估类岗位职责。综合事务类岗位主要承担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等职责;日常管理类岗位主要承担户籍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职责;纳税评估类岗位主要承担分析比对、约谈核实、结果处理等职责(详见附件:税源管理股岗位职责)。 1.税源管理二、三股及其所属的税收管理员,要突出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的职责,内部一般设置综合事务岗、日常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三类岗位,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成分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使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日益突出,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明显增加,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抓住税源管理这个核心,税收收入才能持续稳定增长,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严密监控税源应收尽收,因此,要始终将税源监控管理臵于税收征管工作的突出地位,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一、当前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税法遵从度不高,纳税申报真实性差。近年来,随着税收管理的手段不断创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征管质量显著提升,但是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并没有随征管质量的提高而同步提升,特别是一些重点税源行业,如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制种等,不按期申报以及申报不实的问题比较普遍。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和制种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存在生产经营的不均衡性,建设、开发及生产周期长,取得收入时间相对集中,建筑企业在工程竣工决算后、房地产开发和制种企业在销售实现后,才集中申报缴纳税款,难以做到按期申报。虽然近年来由于强化管理,不按期申报的现象有所减少,

但申报不实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大量存在,税收违法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二)干部业务素质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税收征管需要。一方面,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懂税收、懂财会、会评估、会分析、能查账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虽然全系统干部学历层次普遍较高,但科班出身、真正受过税收专业教育的干部比例很小。另一方面,队伍结构失衡,全市地税系统干部平均年龄42岁,其中40岁以上干部占总人数 60%以上,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队伍活力不够,后劲不足,缺乏昂扬朝气和蓬勃锐气。另外,干部学习动力不足,知识更新速度较慢,部分干部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功利思想严重,满足于拿文凭考证书,而忽视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突出表现在全系统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人数不断增加,级别不断提高,但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差强人意。尽管市县两级近年来不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但培训大多以短期应用型培训为主,综合素质型培训较少,税收管理员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税源管理需要。 (三)过分依赖税收信息化建设和软件系统功能。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大,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改进,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使大家形成了对信息化系统的过分依赖,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由于软件开发的相对滞后以及现有软件功能存在缺陷,信息化管理仍无法满足目前税源管理与监控的需求,

国税局关于转变税务管理方式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汇报

国税局关于转变税务管理方式推进税源专业化 管理工作的汇报 【内容摘要】 今年以来,分局紧紧围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各项要求,抓管理、严考核、求落实、重创新,不断提升行政审批质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实施分类管理、完善工作机制,三是开展分类受理,(二)强化信息应用、提高申报质量,一是加强数据比对,(三)加强调研分析、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加强税收分析,(四)提升审批质效、推进专业化管理,一是严格落实新政、提升退税速度, 二、运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期的试点工作推进,工作衔接稳定有序,调整工作人员思想状况稳定,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状态良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速信息应用系统的完善推广, (二)优化重点事项的人力资源调配, (三)加强与内外部门的联系协调,外部要加强与国库信息沟通,缩短退税时间。

今年以来,分局紧紧围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各项要求,抓管理、严考核、求落实、重创新,不断提升行政审批质效。截止目前,分局为X户次企业审批退免税额X万元,其中退税X万元,增长X%,免抵税额X万元,增长X%,组织出口退税评估X户次,督促企业补提销项税X万元。受理其他行政审批事项X 户次,其中:新办及变更税务登记X户次,一般纳税人认定X户次,为X户次企业审批增值税即征即退X万元。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实施分类管理、完善工作机制三是开展分类受理。按照申报类型、退免税额度、单证数量、申报质量对出口退税申报企业进行分类,合理地分配工作量和划分审核审批事项。 一是整合审批流程。按照“一窗受理、统进统出”的模式,整合了登记、开具、审核、函调等11大项管理流程,本着“风险可控”的原则对审核签批、疑点调整等内容进行优化简并;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根据集中人员的特点、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进行岗位配置和权限分配,实施AB岗交叉分工,建立职责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审核、审批工作机制; (二)强化信息应用、提高申报质量一是加强数据比对。本着稳妥推进的原则,首先对市区范围内生产性出口企业推广应用稽核比对系统,减少申报错误和单证审核量;二是加快数据传递。开设全市出口退税业务QQ群和专用邮箱,将预审数据、提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