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从鲜鸡蛋中提取卵磷脂的方法与原理。

?卵磷脂鉴定的方法与原理。

?加深了解磷脂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二、实验内容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机体中主要含有两大类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称为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由神经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sphingolipid)。其结构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含氨碱或醇类)构成的亲水头(hydrophilic head)和由脂肪酸链构成的疏水尾(hydrophobic tail)。在生物膜中磷脂的亲水头位于膜表面,而疏水尾位于膜内侧。磷脂是重要的两亲物质,它们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磷脂依照氨基醇的不同可分:(1)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分布:植物主要有大豆等,动物主要有脑、精液、肾上腺、红细胞,蛋卵黄(8-10%)。其主要作用是控制肝脂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形成;(2)、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参与血液凝结;(3)、磷脂酰丝氨酸(PS);(4)、磷脂酰肌醇(PI);(5)、磷脂酰甘油(PG);(6)、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蛋黄磷脂属动物胚胎磷脂,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许多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器官。卵磷脂也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蛋黄卵磷脂可将胆固醇乳化为极细的颗粒,这种微细的乳化胆固醇颗粒可透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而不会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增加。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原理一:卵磷脂是生物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于大豆等植物组织以及动物的肝、脑、脾、心、卵等组织中,尤其在蛋黄中含量较多(10%左右)。卵磷脂和脑磷脂均溶于乙醚而不溶于丙酮,利用此性质可将其与中性脂肪分离开;卵磷脂能溶于乙醇而脑磷脂不溶,利用此性质又可将卵磷脂和脑磷脂分离。

原理二:卵磷脂为白色,当与空气接触后,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而使卵磷脂呈黄褐色。卵磷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肪酸盐、甘油、胆碱和磷酸盐。甘油与硫酸氢钾共热,可生成具有特殊臭味的丙烯醛;磷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磷钼酸沉淀;胆碱在碱的进一步作用下生成无色且具有氨和鱼腥气味的三甲胺。这样通过对分解产物的检验可以对卵磷脂进行鉴定。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采用“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分组试验进行”的组织运行模式。

五、实验条件

1、实验材料:鲜鸡蛋

2、仪器与器皿:蛋清分离器、恒温水浴锅、蒸发皿(每组一个)、漏斗(每组一个)、铁架台、磁力搅拌器(每组一个)、天平、25mL量筒(每组一个)、100mL量筒(每组一个)、干燥试管(每组四支)、玻棒2支、小烧杯大小各2个。

3、试剂:95%乙醇(每组50mL)、乙醚(每组20mL)、丙酮(每组30mL)、ZnCl2、无水乙醇(每组40mL)、滤纸(2张)、10%氢氧化钠(每组30mL)、3%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每组10mL)、红色石蕊试纸(每组二张)、3%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每组10mL)、硫酸氢钾(每组10mL)、钼酸铵溶液(每组10mL, 钼酸铵试剂将6g 钼酸铵溶于15mL 蒸馏水中,加入5mL 浓氨水,另外将24mL 浓硝酸溶于46mL的蒸馏水中,两者混合静置一天后再用。)。

六、实验步骤

1)、卵磷脂的提取

方法一、蛋黄10g放入洁净的带塞三角瓶中,加入95%乙醇40ml,搅拌15min后,静置15min;然后加入10ml的乙醚,搅拌15 min后,静置15min;过滤;滤渣进行二次提取,加入乙醇与乙醚(体积比为3:1)的混合液30ml,搅拌、静置一定时间;第二次过滤,合并二次滤液,加热浓缩至少量,加入一定量丙酮除杂,卵磷脂即沉淀出来,即得到卵磷脂粗品。

方法二、称取10g 蛋黄于小烧杯中,加入温热的95%乙醇30mL,边加边搅拌均匀,冷却后过滤。如滤液仍然混浊,可再次过滤至滤液透明。将滤液置于蒸发皿内,于水浴锅中蒸干(或用加热套蒸干,温度可设140℃左右),所得干物即为卵磷脂。

(为了减少或尽可能不用乙醚,实验采用方法二)

2)、卵磷脂的纯化

取一定量的卵磷脂粗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得到约10% 的乙醇粗提液,加入相当于卵磷脂质量的10% 的ZnCl2水溶液,室温搅拌0.5h;分离沉淀物,加入适量冰丙酮(4℃)洗涤,搅拌1h,再用丙酮反复研洗,直到丙酮洗液为近无色止,得到白色腊状的精卵磷脂;干燥;称重。

3)、卵磷脂的溶解性试验

卵磷脂的溶解性:取干燥试管,加入少许卵磷脂,再加入5mL 乙醚,用玻棒搅动使卵磷脂溶解,逐滴加入丙酮3~5mL,观察实验现象。

4)、卵磷脂的鉴定

4.1 三甲胺的检验

取干燥试管一支,加入少量提取的卵磷脂以及2~5mL 10%氢氧化钠溶液,放入水浴中加热15min,在管口放一片红色石蕊试纸,观察颜色有无变化,并嗅其气味。将加热过的溶

液过滤,滤液供下面检验。

4.2 不饱和性检验

取干净试管一支,加入10滴上述滤液,再加入1~2滴3%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摇试管,观察有何现象产生。

4.3 磷酸的检验

取干净试管一支,加入10滴上述滤液和5~10滴95%乙醇溶液,然后再加入5~10滴钼酸铵试剂,观察现象;最后将试管放入热水浴中加热5~10min,观察有何变化。

4.4 甘油的检验

取干净试管一支,加入少许卵磷脂和0.2g 硫酸氢钾,用试管夹夹住并先在小火上略微加热,使卵磷脂和硫酸氢钾混熔,然后再集中加热,待有水蒸气放出时,嗅有何气味产生。

七、思考题与作业

1) 卵磷酯的用途?

2)医药工业中制备卵磷酯的方法?

3)本实验有哪些步骤可以改进?

4)文字与照片记录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5)通风橱的重要性?(可以不作答)

八、实验报告

按规范格式写出实验报告(实验顺序、名称、姓名、学号、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结果与记录、思考题、注意事项)

记录本实验实验条件、过程和实验现象。

九、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本实验中的乙醚、丙酮及乙醇均为易燃药品。氯化锌具腐蚀性。

2)实验过程要细致,培养耐心。

蛋黄卵磷脂

蛋黄卵磷脂 Danhuangluanlinzhi Egg Yolk Lecithin [93685-90-6] 本品系从鸡蛋黄提取精制而得的磷脂混合物。含氮(N)应为1.75%~1.95%,含磷(P)应为3.5%~4.1%,含磷脂酰胆碱(PC)应大于72.0%,含磷脂酰乙醇胺(PE)应不得过10.0%。 【来源与制法】本品系以蛋黄粉为原料,经丙酮处理、脱油、脱水,再用无水乙醇提取精制而得。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蜡状固体,具有轻微的特臭,触摸时有轻微滑腻感。 本品在乙醇、乙醚、氯仿或石油醚(沸程40~60 C)中溶解,在丙酮和水中几乎不溶。 皂化值应为195~212(附录Ⅶ H)。 碘值应为65~73(附录Ⅶ H)。 过氧化值取本品2.0g,精密称定,置250ml碘瓶中,依法进行检测(附录Ⅶ H),应不得过3.0。 【鉴别】(1)取本品0.1g,置坩埚中,加碳酸钠-碳酸钾(2:1)3g,混匀,微火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取鉴别(1)项下遗留的残渣约100mg,缓缓灼烧至炭化物全部消失,冷却,加水30ml,微热使残渣溶解,滤过,滤液至试管中,滴加硫酸至无气泡产生,再加硫酸4滴,加钼酸钾少许,加热,应呈黄绿色。 【检查】游离脂肪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棕榈酸0.512g,至50ml量瓶中,用正庚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至50ml量瓶中,用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至25ml量瓶中,用异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ml,分别置20ml具塞试管中,

卵磷脂的提取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生化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鸡蛋中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 姓名 学号 所属系 专业年级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电子邮箱 年月 摘要 卵磷脂是甘油、胆碱、磷酸、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一种磷脂类物质,

它是构成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等生物膜的本成份、研究发现卵磷脂具延缓衰老、促进神经传导、提高大脑活动、增强记忆力,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出现脂肪肝、降低血清胆固醇等方面的作用。被英国科学家喻为“健脑的黄金、养心的极品”。在西方国家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卵磷脂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其中以蛋黄中含量最为丰富。 卵磷脂按照其纯度的高低,一般分为PC50、PC 60 、PC 70、PC80、PC 90、PC95等产品形式。最高可以提纯到98%,因为其纯度越高,氧化性能越强,故提纯到98%的卵磷脂需要做氢化处理。然后保存。未经过氢化处理的卵磷脂,一般要求在充氮的密封容器中。 纯净的卵磷脂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无味的白色固体,由于制取或精制方法、储存条件不同而呈现淡黄色至棕色。 利用95%乙醇在蛋黄溶液里进行浸提取,再加入乙醚过滤,加入一定量的丙酮在旋转干燥仪器中把乙醇蒸发出来,取溶胶性的物质,加入丙酮冲洗除杂,冲洗多次取得粗品,让后再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加入金属沉淀剂进行精提取,取出少量精品,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分别用钼酸铵,斐林试剂,滤纸,氢氧化钠,对卵磷脂进行定性检测 关键词:蛋黄卵磷脂;提取;纯化;鉴定。

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 卵磷脂(lecithin) 是一种含磷的类脂类生理活性物质, 同时又是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 [1~2], 化学名称为磷脂酰胆碱,它是构成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等生物膜的基本成份,空间结构的卵磷脂分子是由一个极性的“头部”(甘油和胆碱磷酸脂部分) 和两条非极性的“尾巴”(两个依附于甘油主框架上的脂肪酸) 组成, 它是典型的两性电解质 [3]主要集中在大脑、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心、肝、肾、生殖腺等重要器官内) ,是人体必需的胆碱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4] 纯净的卵磷脂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无味的白色固体,由于制取或精制方法、储存条件不同而呈现淡黄色至棕色。 目前, 我国已经有10余家企业生产大豆卵磷脂, 而且均是小规模的生 产装置, 还未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 技术水平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5], 生产蛋黄卵磷脂的厂家则更少。国内的卵磷脂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因此大部分卵磷脂特别是高纯度卵磷脂仍然依靠进口。动物性原料中蛋黄 含卵磷脂最多, 达干物质总重的8%~10%。 一.实验目的意义: 1.1掌握卵磷脂的提取方法及其鉴定方法,对卵磷脂进行定性 检测,了解卵磷脂的性质, 1.2掌握离心干燥技术,熟练应用提纯技术 1.3 掌握抽滤等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1卵磷脂在脑、神经组织、肝、肾上腺和红细胞中含量较多。卵磷脂易溶于乙醇、乙醚等脂溶剂,可利用此溶剂提取。由于卵磷脂不溶于丙酮,可以用丙酮多次冲洗除去一部分杂质,金属离子复合沉淀法进行精提纯,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蜡状物,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当与空气接触后,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而使卵磷脂呈黄褐色。卵磷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肪酸盐、甘油、胆碱和磷酸盐。

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讲课教案

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 计

1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超声波萃取和微波萃取的一般方法,应用茶多酚含量测定实验的方法测定不同方法提取液茶多酚含量,选取各因素最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正交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 1.超声波提取技术 2.超声波是指频率为20千赫~50兆赫左右的电磁波,它是一种机械波,需要 能量载体—介质—来进行传播。超声波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的正负压强交变周期,在正相位时,对介质分子产生挤压,增加介质原来的密度;负相位时,介质分子稀疏、离散,介质密度减小。也就是说,超声波并不能使样品内的分子产生极化,而是在溶剂和样品之间产生声波空化作用,导致溶液内气泡的形成、增长和爆破压缩,从而使固体样品分散,增大样品与萃取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目标物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速率。在工业应用方面,利用超声波进行清洗、干燥、杀菌、雾化及无损检测等,是一种非常成熟且有广泛应用的技术。 3.超声波萃取的原理 4.超声波萃取中药材的优越性,是基于超声波的特殊物理性质。主要是主要通 过压电换能器产生的快速机械振动波来减少目标萃取物与样品基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固--液萃取分离。(1)加速介质质点运动。(2)空化作用。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产生特殊的“空化效应”,“空化效应”不断产生无数内部压力达到上千个大气压的微气穴并不断“爆破”产生微观上的强大冲击波作用在中药材上,使其中药材成分物质被“轰击”逸出,并使得药材基体被不断剥蚀,其中不属于植物结构的药效成分不断被分离出来。加速植物有效成份的浸出提取。(3)超声波的振动匀化(Sonication)使样品介质内各点受到的作用一致,使整个样品萃取更均匀。 5..超声波萃取的特点 6.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萃取,是中药制药彻底改变传统的水煮醇沉萃取方 法的新方法、新工艺。与水煮、醇沉工艺相比,超声波萃取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7.(1)无需高温。在40℃-50℃水温F超声波强化萃取,无水煮高温,不破 坏中药材中某些具有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特性的药效成份。(2)常压萃取,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易行,维护保养方便。(3)萃取效率高。超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它自然学科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应更为紧密,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的发现都与化学实验密不可分,可以说离开化学就没有这些发现。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要让学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室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从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方法,并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①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②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④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以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仪器方法为暗线,首先简单温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几种物质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然后以溴的萃取为例介绍了“萃取”这种分离方法以及分液,又以蒸馏自来水获取少量纯净自来水为例介绍了“蒸馏”,最后以“拓展视野”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层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编排在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又从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和组成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入手,因此把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来进入物质研究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步骤,首先是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开始的,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也为之后对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等其它实验方法和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实验方法旨在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最重要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常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教学难点:萃取、蒸馏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实验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一、目的 1、学习应用提取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2、验证叶绿素的理化性质。 3、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 二、原理 1、叶绿体色素:植物叶绿体色素主要有三类:1)叶绿素2)类胡萝卜素3)藻胆素。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前两类,藻胆素仅存在于藻类植物中。 高等植物体内叶绿素(chlorophyll两种)主要有两种:叶绿素a、b(简写为chla、chlb,其结构式见图7-3),chla通常呈蓝绿色,而chlb呈黄绿色,chlb是chla局部氧化的衍生物。chla是chlb的三倍,二十世纪30年代,知道了叶绿素的分子结构,50年代末期,人工合成了叶绿素a,其它色素也几乎在同时发现。 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carotene)和叶黄素(lutein)两种,前者呈橙黄色,后者呈黄色。叶黄素是胡萝卜素的二倍。一般植物叶绿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三到四倍;胡萝卜素:C40H56 (有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 叶黄素:C40H54(OH)2 (同分异构体很多)。 2、理化性质:这二大类四种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通常用80%的丙酮或丙酮:乙醇:水为4.5:4.5:1的混合液来提取叶绿素。 按化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在碱的作用下,可使其酯键发生皂化作用,生成叶绿酸的盐,能溶于水,但由于它保留有Mg核的结构,仍保持原来的绿色。而类胡萝卜素中,胡萝卜素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β—胡萝卜素水解可生成2分子维生素A,叶黄素是由胡萝卜素衍生的二元醇,不能与碱发生皂化反应,根据这一点,可以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开。此外,叶绿素还可以在酸的作用下,其中的Mg被H所代替形成褐色的去Mg叶绿素:去Mg叶绿素能与其他金属盐中的铜、锌、铁盐等代H,又重新呈现绿色,比原来的绿色更稳定。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标本。 3、功能: 1.叶绿体色素的功能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色素蛋白复合体,根据功能来区分,叶绿体色素可分为二类: (1)作用中心色素: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部”,呈蝌蚪型,大卟啉环由四个小吡咯环以四个含有双键的甲烯基(-CH=)连接而成。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偏向于带正电荷,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荷,因而其“头部”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可以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而其“尾部”是叶绿酸的双羧基被甲醇和叶醇所酯化后形成的脂肪链,具疏水亲脂性,可以与膜上的双卵磷脂层结合,因此,这决定了叶绿素分子在类囊体膜上是有规则的定向排列。极少数具特殊状态的chla分子,其卟啉环上的共轭双键易被光激发而使电子与电荷分离,引起光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反应,因此这些chla分子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称“作用中心色素”; (2)天线色素(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包括大部分chla 和全部chlb、胡萝卜素、叶黄素。这些色素排列在一起,象漏斗一样,把光传递集中到作用中心色素,引起光化学反应。类胡萝卜素还是一种保护性色素,在光过强时,可耗散过剩激发能,消除活性氧自由基,防止光合器官被氧化损伤。 3、形成条件: 叶绿素的形成

实验报告设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标 1、知识方面 (1)探究叶绿体中含有几种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能力方面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 1、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可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慢。三、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新鲜的绿叶(如新鲜菠菜叶片)。 实验仪器及用具:定性滤纸,研钵,玻璃滤斗,脱脂棉,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试管架,滴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 试验试剂: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CCl4),石英砂(SiO2)和碳酸钙(CaCO3) 四、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用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0 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扩散过快),并在距离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二三次。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蛋黄卵磷脂的提取

蛋黄卵磷脂的提取 [实验目的] 1.了解从动物中提取有效物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更好的理解和利用相似相容原理。 3.熟悉从蛋黄中提取卵磷脂的操作。 4.掌握薄层液相色谱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仪器与试剂] 烧杯、量筒、三口瓶(100mL)、圆底烧瓶(100mL)、烧杯、分液漏斗、旋转蒸发仪、水浴锅、分液漏斗。 氯仿、无水乙醇、乙醚、三乙胺、氯化钠溶液(10%)、无水MgSO4、丙酮、GF254硅胶板。 [实验原理] 实验采用混合溶液萃取法。薄层色谱法又称薄板色谱法。薄板色谱法按其固定相性质和分离机理可分为:吸附薄层法,分配薄层法,离子交换薄层法及尺寸排阻薄层法等。薄层色谱法基本原理实质是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 [实验步骤] 1.蛋黄卵磷脂的提取 取新鲜的熟鸡蛋一个,完整的取出蛋黄,置于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100mL三口瓶中,加入20mL混合溶剂(氯仿:乙醇=1:3),控制反应温度为35—40℃,搅拌30min。抽滤,滤饼在同样条件下再提取一次。滤液转入分液漏斗中,以5mL氯仿清洗抽滤瓶后一并加入分液漏斗中,加入40mL 10%氯化钠溶液。分出氯仿层,用无水MgSO4干燥。干燥后的氯仿层减压蒸馏近干,加入10mL丙酮,搅拌,冰水冷却后分离沉淀物。用可能少的乙醚溶解沉淀物,转入烧杯,用1mL乙醚清洗烧瓶后也转入烧杯。在搅拌下缓慢加入10mL丙酮,冰水冷却后除去溶剂,将产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白色或浅黄色蜡状卵磷脂产品,计算产率。 2.薄层色谱法(TLC)定性检测 点样:取管口平整的毛细管吸取配置好的2%的卵磷脂氯仿溶液,点在薄层板上,点的直径一般为2-3cm,样品点在离薄层一端为1cm左右的起始线上,离板边约有1cm的距离。 展开:点样完毕,待溶剂挥干后,用氯仿、乙醇、三乙胺与水(体积比=1:1:1:0.3)的混合溶剂中进行展开,其方法是将薄层板斜放在盛有展开剂的层析槽内,薄板与展开剂液面成15°左右的夹角,点有样品的一端浸入溶剂中,深达0.5cm左右、切勿使溶剂浸没原点,盖好层析槽盖,当溶剂前沿达板的另一端1cm左右时,即可去除薄层板,标出溶剂前沿位置。 显色:取出薄层板,立即喷洒重铬酸钾显色剂(0.6%的重铬酸钾的55%的硫酸),120℃烘干10min使其显色,观察到红色斑点,计算R f值。 [要点与注意事项] 1.卵磷脂提取是应注意提取温度,卵磷脂中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使颜色变深,故需严格控制提取温度在45℃以下。 2.使用丙酮、乙醚,室内应严禁避免明火,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薄层色谱法定性检测时要注意展开剂的极性,要小心仔细配置。 [思考题] 1.单一溶剂在蛋黄卵磷脂提取中的缺陷是什么? 答:如果只用极性溶剂如甲醇、乙醇对脂质溶解能力差;单一的非极性溶液乙烷乙醚、氯仿

海藻糖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设计重点讲义资料

目录 海藻糖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设计------------------------------------------ 2 前言----------------------------------------------------------- 2 关键词--------------------------------------------------------- 2 1、海藻糖的理化性质--------------------------------------------- 2 1.1密度----------------------------------------------------- 2 1.2熔点----------------------------------------------------- 2 1.3溶解热--------------------------------------------------- 2 1.4甜度----------------------------------------------------- 2 1.5溶解性、晶体析出性--------------------------------------- 2 1.6高玻璃化转变温度----------------------------------------- 3 1.7低吸湿性和保水性----------------------------------------- 3 1.8耐热、耐酸性--------------------------------------------- 3 1.9着色性--------------------------------------------------- 3 2、海藻糖的功效作用--------------------------------------------- 3 2.1保护功能------------------------------------------------- 3 2.2抑制淀粉老化--------------------------------------------- 4 2.3防止蛋白质变性------------------------------------------- 4 2.4抑制鱼腥味的产生----------------------------------------- 4 2.5抑制脂质氧化变质----------------------------------------- 5 2.6矫味作用------------------------------------------------- 5 3、海藻糖提取分离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的预判------------------------- 5 3.1提取分离原理--------------------------------------------- 5 3.2海藻糖标准曲线的绘制原理--------------------------------- 6 3.3粉末活性炭脱色脱蛋白效果的表征--------------------------- 7 3.4离子交换树脂脱盐脱色效果的表征--------------------------- 7 3.5相关影响因素--------------------------------------------- 7 4、海藻糖提取分离的实验设计------------------------------------ 8 4.1实验原料与器材------------------------------------------- 8 4.2海藻糖提取与分离工艺流程--------------------------------- 9 4.2.1实验流程----------------------------------------------- 9 4.2.2相关因素对海藻糖提取效率的影响------------------------- 9 4.2.3相关因素对粉末活性炭脱色脱蛋白效率的影响-------------- 11 4.2.4相关因素对离子交换柱脱盐脱色效率的影响---------------- 15 5、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教学设计(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教学设计 1.实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色素提取原理的探究使学生理解提取色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的探究实验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探索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3)通过小组对实验现象的汇报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内容 (1)实验名称: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实验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3)实验器材: 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干燥的定性滤纸,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铅笔,培养皿,无水乙醇,层析液(由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二氧化硅和碳酸钠(以碳酸钠代替碳酸钙)。 (4)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准备洗净的油菜(实践中发现用油菜来代替教材中的菠菜四条色素带比较明显);制作灯芯:滤纸圆棒 3.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难点是通过分离色素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但在学生实验中,常因实验原理不明、材料选择不当、研磨不充分、分离操作过程复杂等原因导致本实验要解决的重难点未能通过实验真正解决,实验效率因为实验结果的不理想大打折扣。因此针对该实验的几个关键之处,根据实验操作实践并参考相关文献进行了改进,有效提高了实验效果。 本实验的教学设计思路具体如下: 3.1 改进实验原理的教学

卵磷脂的提取

卵磷脂的提取 一、实验原理 卵磷脂为两性分子,既具有脂溶性,又具有亲水性,其等电点为6.7。纯净的卵磷脂为淡黄色,液态,有清淡柔和的风味和香味。卵磷脂溶于乙醇、甲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也能溶于水中成为胶体状态,但不溶于丙酮,且不同的磷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故可用这些有机溶剂来提取分离卵磷脂。 卵磷脂的提取方法有有机溶剂法;无机盐复合沉淀法;乙酸乙酯纯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色谱法和酶法等。 有机溶剂法:根据蛋黄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该方法提取卵磷脂具有分离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但所得卵磷脂纯度不高。 本实验采取有机溶剂法对卵磷脂进行粗提取,再进一步纯化。 二、试验材料的依据 三、操作步骤 1、原蛋液处理 原料蛋去壳,蛋内容物搅拌、过滤,取培养皿称量原蛋液2g于50~55℃的真空干燥器中烘干,磨成粉末。 2、原料粉浸泡 用乙醇和甲醇1:1的混合液浸泡,混合液的用量为原料粉的2倍,浸泡时醇液以高出粉面30~35cm为原则: 先将混合醇液倒入烧杯中,然后边搅拌边加入原料粉,持续搅拌到醇浸液为金黄色,用倾泻法(即将沉淀上澄清液沿玻棒小心倾入漏斗,尽可能使沉淀留在杯中。少量是为防止洗涤后溶液太多,多次是为是清洗的更干净)吸取金黄色醇浸液,沉淀物倒入细纱布中,压出余下的浸泡液,移至前浸液中。 3、蒸馏浓缩 甲醇的沸点为66.78℃,乙醇的沸点为78.4℃,故将醇浸液加热至78~80℃时醇变成气体,由分馏柱进入冷凝管;再变成液体而积存于接受瓶中。当蒸馏出2/3的醇液时,便可升高蒸馏温度达80~85℃,继续蒸馏至烧瓶中残液已呈浊厚油状物,而冷凝管中已不再滴下回收醇液时,即可停止蒸馏,准备进行沉淀净化。 沉淀净化是用丙酮进行。方法是将平底(或圆底)大烧杯中残余的油状物倒出,加入油状物2倍量的丙酮,以便净化沉淀。加丙酮时应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待其沉淀分层。 将上层浑浊的丙酮洗液倾出,加入同量的丙酮搅拌洗净,放入已干燥、称重且标记了的离心管中,4000r/min离心10min,这样重复两三次。 4、干燥 取离心管中的沉淀物进行真空干燥,箱内温度应保持在25~30℃。干燥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卵磷脂的干湿程度,既得粗卵磷脂。 5、纯化

中药鉴定学试卷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卷(1)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得分评卷人

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

1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超声波萃取和微波萃取的一般方法,应用茶多酚含量测定实验的方法测定不同方法提取液茶多酚含量,选取各因素最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正交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 1.超声波提取技术 超声波是指频率为20千赫~50兆赫左右的电磁波,它是一种机械波,需要能量载体—介质—来进行传播。超声波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的正负压强交变周期,在正相位时,对介质分子产生挤压,增加介质原来的密度;负相位时,介质分子稀疏、离散,介质密度减小。也就是说,超声波并不能使样品内的分子产生极化,而是在溶剂和样品之间产生声波空化作用,导致溶液内气泡的形成、增长和爆破压缩,从而使固体样品分散,增大样品与萃取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目标物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速率。在工业应用方面,利用超声波进行清洗、干燥、杀菌、雾化及无损检测等,是一种非常成熟且有广泛应用的技术。 2.超声波萃取的原理 超声波萃取中药材的优越性,是基于超声波的特殊物理性质。主要是主要通过压电换能器产生的快速机械振动波来减少目标萃取物与样品基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固--液萃取分离。(1)加速介质质点运动。(2)空化作用。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产生特殊的“空化效应”,“空化效应”不断产生无数内部压力达到上千个大气压的微气穴并不断“爆破”产生微观上的强大冲击波作用在中药材上,使其中药材成分物质被“轰击”逸出,并使得药材基体被不断剥蚀,其中不属于植物结构的药效成分不断被分离出来。加速植物有效成份的浸出提取。(3)超声波的振动匀化(Sonication)使样品介质内各点受到的作用一致,使整个样品萃取更均匀。 3..超声波萃取的特点 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萃取,是中药制药彻底改变传统的水煮醇沉萃取方法的新方法、新工艺。与水煮、醇沉工艺相比,超声波萃取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1)无需高温。在40℃-50℃水温F超声波强化萃取,无水煮高温,不破坏中药材中某些具有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特性的药效成份。(2)常压萃取,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易行,维护保养方便。(3)萃取效率高。超声波强化萃取20~40分钟即可获最佳提取率(4)具有广谱性。适用性广,绝大多数的中药材各类成份均可超声萃取。(5)超声波萃取对溶剂和目标萃取物的性质(如极性)关系不大。(6)减少能耗。由于超声萃取无需加热或加热温度低,萃取时间短,因此大大降低能耗。(7)药材原料处理量大,成倍或数倍提高,且杂质少,有效成分易于分离、净化。(8)萃取工艺成本低,

蛋黄卵磷脂的分离提纯及鉴定研究

蛋黄卵磷脂的分离提纯及鉴定研究 高兆建,甄宗圆,贺稚非,李绶章,李洪军,祝荣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6) 摘要 主要阐述了分离提纯高纯度蛋黄卵磷脂的常用方法及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适合于大量制备和实验室少量制备的溶剂分离技术、无机盐复合沉淀法、半透膜分离法、柱层析法、乙酰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等进行了探讨;同时也简要概述了分析、鉴定卵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薄层层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 关键词 卵磷脂 蛋黄 分离提纯 鉴定 卵磷脂(lecithin)是一种含磷的类脂类生理活性物质,同时又是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1~2],化学名称为磷脂酰胆碱。常态下,它呈淡黄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粘稠状,等电点p H值是617。卵磷脂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组织中,在植物性原料中,大豆含量较高;动物性原料中蛋黄含卵磷脂最多,达干物质总重的8%~10%。 空间结构的卵磷脂分子是由一个极性的“头部”(甘油和胆碱磷酸脂部分)和两条非极性的“尾巴”(两个依附于甘油主框架上的脂肪酸)组成,它是典型的两性电解质[3]。极性部分磷酸上的H+和胆碱上的OH—均可解离,呈两性,所以磷酸、胆碱和不解离的甘油具有亲水性;而非极性部分具有亲油性,故卵磷脂是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能。同时,它是构成人体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所有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肉质网膜等生物膜的基础构成物质,还主要集中在大脑、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心、肝、肾、生殖腺等重要器官内),也是人体必需的胆碱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3]。因此,卵磷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石油、纺织等诸多领域。在食品工业中,它可作为乳化剂、抗氧化剂、润饰剂、软化剂、分散剂、脱模剂等。在医药方面,治疗动脉粥状硬化、脂肪肝、神经衰弱、营养不良及静脉注射脂肪乳的乳化剂和胆固醇结石的预防药物。 近年来,世界卵磷脂发展迅速,年产量达到150Kt。美国中央黄豆公司、ADM公司、Riceland 公司、德国Lucas Mayer公司等生产的数10种卵磷脂几乎囊括了世界市场。目前,我国已经有10余家企业生产大豆卵磷脂,而且均是小规模的生产装置,还未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5],生产蛋黄卵磷脂的厂家则更少。国内的卵磷脂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大部分卵磷脂特别是高纯度卵磷脂仍然依靠进口。 1 卵磷脂的分离提纯 111 溶剂分离技术 溶剂分离技术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提纯卵磷脂的方法。它是根据蛋黄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的。分离时,所用溶剂一般为c1---c4的低级醇、正己烷、石油醚、乙醚、氯仿、丙酮等。卵磷脂在低级醇中溶解度较大,脑磷脂和鞘磷脂在低级醇中溶解度较小,但卵磷脂不溶解于丙酮。调整溶剂的p H值,温度,浓度,蛋白质发生变性、沉淀。利用此性质将蛋黄粉和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一起搅拌,调整p H值,静置,离心,沉淀部分为蛋白质,上清液则为中性脂肪和卵磷脂的混合物。将此溶液进行减压浓缩,去除溶剂。由于卵磷脂不溶于丙酮而中性脂肪易溶,再用丙酮对混合溶液进行萃取,即可分离出卵磷脂。此种方法是先去除蛋白质后,然后分离卵磷脂和中性脂肪,也可以先去除蛋黄油,再分离卵磷脂和蛋白质。具体做法是[6]:精确称取20g蛋黄粉,加入石油醚30ml 升溶解,再加入0~5℃的丙酮到500ml,然后分装到10个50ml离心管中,冰槽中放置15min,用3000rpm的离心机离心10min。将上清液加丙酮同上处理。最后95%的乙醇和沉淀物混合搅拌,静置,取上清液,利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即可得到 51 2003年第4期总第264期

高产纤溶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高产纤溶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作者:林芬, 谢和, 姚玉萍, 张仁正, LIN Fen, XIE He, YAO Yu-ping, ZHANG Ren-zheng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刊名: 贵州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10,38(6)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9条) 1.王开敏;赵敏产纤溶酶菌株的分离和鉴定及纤溶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学报 2009(02) 2.刘晓艳;刘毅根霉液态发酵产生纤溶酶的培养条件优化[期刊论文]-生物技术 2006(02) 3.徐德钦;陈海燕;章海锋黄绿蜜环菌产纤溶酶的发酵条件优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学报 2009(06) 4.范晓丹新型纤溶酶得产生菌选育、发酵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2006 5.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456779.html,neD J16S/23S rRNA Sequencing 1991 7.R.E.布坎南;N.E.吉本斯伯杰细菌鉴定手册 1984 8.周伏忠;贾蕴莉;陈国参产纤溶酶菌株的分子鉴定及其液体产酶特点分析[期刊论文]-河南科学 2008(05) 9.豆孝伟;陈桂光;张云开豆豉溶栓酶产生菌株的诱变育种[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6(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吕美云.张新.陆云华豆豉纤溶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 2.牛术敏.李术娜.郭晓军.袁洪水.王世英.朱宝成.NIU Shu-min.LI Shu-na.GUO Xiao-jun.YUAN Hong-shui.WANG Shi-ying.ZHU Bao-cheng一株产纤溶酶菌株BS-26的分离和鉴定[期刊论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3) 3.隋玉杰.黄颖.曹岩.郑永晨纤溶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期刊论文]-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8) 4.王开敏.赵敏.Wang Kaimin.Zhao Min产纤溶酶菌株的分离和鉴定及纤溶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学报2009,9(2) 5.费尚芬.张萍萍.李宝库.张晓妍.FEI Shang-fen.ZHANG Ping-ping.LI Bao-ku.ZHANG Xiao-yan产纤溶酶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 6.刘慧娟.郭晓军.郭妍妍.朱宝成.LIU Hui-juan.GUO Xiao-jun.GUO Yan-yan.ZHU Bao-cheng假蕈状芽孢杆菌 34kDa纤溶酶成熟肽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期刊论文]-华北农学报2011,26(2) 7.吴思方.向梅.王伟平.杨荆树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的筛选及菌种鉴定[期刊论文]-湖北工学院学报2004,19(6) 8.陈慧珍.梁秀霞.邱鹏新.陈家树.CHEN Hui-zhen.LIANG Xiu-xia.QIU Peng-xin.CHEN Jia-shu缅甸蝰蛇毒纤溶酶FⅡaa的分离及生物活性[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4) 9.朱春节.汤祝华.谢秀祯一株新的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的研究[期刊论文]-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1,30(1) 10.张杏泉.范清宇.王成琪.张惠中.裘秀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cDNA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期刊论文]-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0(12) 引证文献(1条) 1.张雪琴.康冀川.文庭池.何劲.雷帮星一株来自蚯蚓的产纤溶酶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筛选及鉴定[期刊论文]-微生物学通报 2011(6)

实验设计-细胞核的提取与鉴定

医学细胞生物学设计型实验设计报告 姓名:李飘班级:K—10班学号:1020151004 评分 【实验项目】:动物细胞细胞核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原理】:核体的制备核体是指含有少量细胞质并由质膜包裹的 细胞核。因为在实际中我们不可能100%的得到细胞核,因此,我们只能制备含有少量细胞质的核体,核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吸出法和原生质体破裂法等。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排除法来制备核体。排除法制备核体是通过细胞松弛素和高速离心的作用使细胞核排出,然后从离心管底部沉淀中收集获得核体。 细胞核的鉴定因为细胞核中主要含DNA,是碱性蛋白。因此将分离出的核体经三氯醋酸处理,抽提掉核酸后,用碱性固绿溶液染色,可以使细胞核内的碱性蛋白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1.细胞培养:将欲分离微核体和细胞质的动物接种于脱核塑料圆板上,使适宜的培养基中于37 ℃的条件下培养,使细胞固定在脱核塑料圆板上,脱核塑料圆板的直径应稍小于离心管的直径,使用前先用水洗干净再经过乙醇杀菌处理。 2.秋水仙碱处理:细胞培养一段时间以后,加入0.1ug/ml的秋水仙碱,处理细胞48~60h 滤纸,使细胞形成多个大小不同的核体。 3.细胞松弛素处理:在离心管内加入5ml预热至37 ℃的细胞松弛素B溶液将固定有动物细胞的圆板面朝下放入离心管内,固定圆板位置后,再加入10ml37 ℃的CB溶液。 4.离心:在1000~15000r/min核体从细胞排出。 5.收集核体:由于核体的贴附力弱,可以从离心管底部的沉淀中收集。 6.固定:将收集的核体涂于玻片上制成涂片,滴加15%乙醇于涂片上,固定5min,室温晾干。 7.三氯醋酸处理:将已固定的血涂片浸在90 ℃的三氯醋酸溶液中处理20min,细流水反复冲洗玻片上的三氯醋酸直至冲尽。用滤纸吸于玻片上多余水分晾干。 8.染色:将制作好的涂片放入0.1%碱性固绿染液中染色10~15min,细流水冲去多余染液,晾干,镜检。 【注意事项】: 1.在离心管内加入的5ml细胞核松弛素B溶液要预热到37 ℃,因为只有这样才接近动物的最佳体温37 ℃。 2.涂片在用三氯醋酸处理时,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会使核膜裂解,过短使抽提的核酸不够。 3.在染色时,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染色不完全,得不到理想的实验结果。 4.因去掉胞质的核体贴附能力弱,因注意在固定、三氯醋酸处理、染色时、尽量避免胞核的脱落。 【预期结果】:经碱性固绿染色的核体涂片被染成绿色,说明这是碱性 蛋白,即细胞核。

食品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1].卵磷脂的提取-鉴定和应用

安徽农业大学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食品化学》 实验题目:实验二卵磷脂的提取,鉴定和应用 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姓名:刘选东 学号:10118020 班级:食质一班

卵磷脂的提取,鉴定和应用 一、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1.1 实验目的 (一)掌握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二)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1.2 实验原理 卵磷脂是甘油磷脂的一种,由磷酸、脂肪酸、甘油和胆碱组成。卵磷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在植物种子和动物的脑、神经组织、肝脏、肾上腺以及红细胞中含量最多;其中蛋黄中含量最丰富,高达8—10%,因而得名。 卵磷脂可溶于乙醚、乙醇等因而可以利用这些溶剂进行提取。本实验以乙醚作为溶剂提取生蛋黄中的卵磷脂。通常粗提取液中含有中性脂肪和卵磷脂,两者浓缩后通过离心进行分离,下层为卵磷脂。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蜡准状物,遇空气可氧化成为黄褐色,这是由于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所致。 卵磷脂的胆碱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分解为三甲胺,三甲胺有特殊的鱼腥味,可以此鉴别之。

卵磷脂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作乳化剂,抗氧化剂,营养添加剂。 1.3 实验要求 1.3.1 本次实验是《食品化学》课程的综合实践内容,要求实验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所做实验题目制定出周密而具体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必须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各实验工作,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 1.3.2 本实验均在课余时间进行,要求每位同学要在安排的时间内分租完成每一次实验内容,不得无故迟到、缺席。 1.3.3 要求每一位同学做好每次实验的原始记录,以便资料整理和分析。 1.3.4 进入实验室后,必须遵守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注意安全,爱护公物,并自觉保持实验室的卫生。 1.3.5 每组小组完成整个实验后,如数归还所借用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如有损坏实验器材者,照价赔偿。 二、实验方案设计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鸡蛋、花生油乙醇 10%NaOH,纱布,漏斗,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恒温水浴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