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心理挫折和情感危机的调适

恋爱中的心理挫折和情感危机的调适
恋爱中的心理挫折和情感危机的调适

恋爱中的心理挫折和情感危机的调适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恋爱生活是浪漫的,爱情是美好甜蜜的。但在爱情生活中,也不乏苦涩和忧伤、坎坷与挫折。恋爱生活中的心理挫折主要有:

(一)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从单相思与爱情发展不同阶段的联系可分为:①求爱前的单相思。这是爱情发展的一个阶段。当事人充满希望,若求爱成功,则可转化为互爱,若求爱失败,有的不再是单相思,有的则可能相思如故,这称为“纯单相思型假失恋”。单相思的偶像往往会成为日后择偶的模本或参照系,这有可能影响以后的爱情生活。②求爱失败后的单相思。包括失恋后的单相思与离婚后的单相思,这是一种绝望的爱,会给单相思者带来极大的精神折磨。

爱情错觉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将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而产生所谓的“爱情错觉”。爱情错觉实际上是单相思的一种特殊形式,经常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爱情以互爱为前提,如果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得到对方同等的回报,不能称其为爱情。因而,单相思与爱情错觉实质上是一种虚幻的爱情,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与情感误区。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当事人强烈的内心情感冲突,影响正常生活,乃至引起心理障碍。

推荐阅读:文学中两个单相思的故事

(二)失恋

失恋是指处于恋爱交往中的男女,由于某种原因双方或一方不愿意再保持彼此的恋爱关系。失恋不仅仅是一种感情生活的挫折,而且会造成深刻的心理创伤,极大的影响当事人的自尊、自信以及对待外界的看法,非常容易使失恋者产生强烈的自卑、忧郁、焦虑、悲愤乃至失去生活勇气的消极情绪体验。失恋者倾向于为自己将来的命运担忧,将爱情的失败与人生联系起来,产生人生如梦的感觉,体验到否定性与对抗性的情绪,出现“失恋效应”。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心理平衡的失调,而且会影响自我的发展。

失恋者如何才能尽快从痛苦中解脱呢?第一,冷静与理智地分析失恋的原因。以客观态度全面地看待双方之间的差距,敢于正视与接受恋爱终结的现实。第二,积极主动地及时疏导和调节自己不良的情绪反应。在接受停止恋爱事实的基础上,以适当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痛苦与郁闷。第三,控制与消极极端的消极心理倾向与行为。心灵创伤再大,也应理智地接受现实,绝不做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的事。努力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志。第四,以积极的心态战胜情感挫折,开创新的生活。爱情的失败尽管是痛苦的、不幸的,但并非人生的全部。现实生活中的恋爱成功与失败是相伴的,无论最后的结局是缔结姻缘还是恋爱终止,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每一个创伤都标志着向前进了一步。”从另一角度看,一个人如果能理智地从失恋的痛苦中及时解脱出来,往往会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成熟,以更自信和积极的态度走向新的生活。

就失恋而言,失

恋对于青年人来说未必是一种坏事,尽管它可能给一个人带来痛苦,但若能合理地处理,从失恋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身和对方存在的问题,在以后选择朋友时,便能全面地考虑问题,避免犯以往的错误。从这个角度论失恋又是一件好事。

推荐阅读:苏格拉底谈失恋!

(三)恋爱中的情感危机

情感危机是青年人恋爱挫折中最严重的不良心理反应。情感危机是指当事人由于感情上遭受到突然的打击,而产生的极度悲伤、恐惧、紧张、忧郁、焦躁等不良情绪体验。情感危机会使人心理上受到严重危害,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态度与行为,精神濒临崩溃边缘,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且极易导致自杀、报复伤人等过激恶性事件的发生,乃至诱发精神疾病。

摆脱情感危机的途径,可以寻求他人或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与指导,但根本上取决于本人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防止强烈消极情绪的不合理发泄,以免违反道德或触及法律。要适当宣泄以缓解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张力,避免过分压抑自我的负性情绪,导致心理疾患。

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在受到挫折时有效地化解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节挫折心理,常见的方法有: 其一,暗示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其二,放松调节。 大学生还可学习身体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一种。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

其三,想象调节。 受挫心理调节能力并非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而是在平时就要训练。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想象调节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学会有效的放松;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想象脱敏训练。

(完整word版)大学生心理挫折与应对

一、什么是心理挫折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需要无法满足、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诸如紧张、焦虑、沮丧、困惑、愤懑,甚至迁移、攻击等都是心理受挫时常见的情绪反应。挫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要素:挫折情境和挫折感受,两者密切关联。挫折情境是引发挫折感受的条件,挫折感受是受挫折者心理需求不能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同样的(挫折)情境,由于不同的人的需求不同、心理承受力不同,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不同。如同样考上一所普通大学的甲、乙两个学生,甲的抱负远大,立志考重点大学,而现在只考上了普通大学,对甲学生来说就会产生挫折感。而乙学生,他的抱负本来就不大,现在考上了大学已经很满足,甚至还有些喜出望外,对他来说不但没有挫折感,反而还有较强的成就感。所以,挫折也叫心理挫折,心理挫折的产生,不取决于挫折情境,而是取决于个体的内在心理感受。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处在青年中期,这时期的学生生理已经成熟。生理的成熟,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但涉世不深,经验不足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显得幼稚,行为容易冲动。羽毛初丰,使大学生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不谙人世,使大学生对前进路上的曲折坎坷估计不足。需求的多样性与心理的脆弱性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容易受伤的群体。 二、大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来加以概括。 (一)客观因素 客观原因通常是指个人意志和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因素,如学生不能决定自己的家庭出身,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不能左右教师考试考什么内容等。客观因素可能引发心理挫折,但不是心理挫折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如同样是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学生,有些学生因自己的家庭贫困而产生挫折感,有些学生则能坦然接受,并因此而自强不息,终有所成。所以,心理挫折产生的关键不在客观因素,而在主观因素。 (二)主观因素 挫折产生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心理因素,包括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不当以及个体的心理需求不当等。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不当会产生心理挫折问题前面已作描述,这里不再累赘。心理需求不当导致的心理挫折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自我估计不当,抱负水平过高。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规定的标准。一个人是否受挫折,与个体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合理定位、确定恰当的成功标准有关。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抱负自然高,成功的可能性就低,挫折就容易产生。相反,如果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缩手缩脚,抱负水平过低,就算事情成功了,也可能会产生挫折感。 2、动机冲突。大学生的需求很多,而且都渴望得到满足,于是便产生了多种动机。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动机往往是相互冲突的,非此则彼,不可能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时就常常会产生挫折感。如大学生既想做学生干部,又不想影响自己的专业学习,两者之间,若不能平衡,冲突便会产生,长期以往,也会引发挫折感。 3、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学生正确合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但往往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学生内心可以接受,正常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危害不大,可使学生吃一堑长一智。但是有些挫折往往是由于学生不合理、不切合实际的需要造成的,如攀比、高消费、绝对平均等,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调适,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挫折后常出现的行为反应 人要生存和发展,就一定有需求,但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人的需求不可能都得到满足,挫折产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第三讲 情绪与大学生挫折、压力应对(王

教案【教学单元首页】 第 3 次课授课学时 2 教案完成时间:2011-8-28

第三讲情绪与大学生挫折、压力应对 第一节情绪的概述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包括喜爱、崇敬、高兴、幸福等,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情绪包含着情感,情感是情绪的一个部分或者成分。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 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由一定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各种事物的态度体验。当一个人处在某种心境中,他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即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心境的持续时间可能是几小时,也可能是几周、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某种心境持续的时间依赖于引起这种心境的客观环境和个体的个性特点。 2.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往往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另外,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抑制也很容易引起激情。激情发生时一般有很明显的外部表现,例如面红耳赤、咬牙切齿、手舞足蹈,有时甚至出现痉挛性动作,言语过多或者不流畅。 3. 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对人的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它能导致生理和行为的急剧变化。在生理上,心跳过速,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在行为上,由于发生普遍性的兴奋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为上的紊乱,动作不协调,姿势失常,语无伦次等;在心理上,由于意识自觉性的降低,造成思维的混乱,判断力减弱,知觉和记忆错误,注意的转移发生困难。有些人在应激状态下,全身发生抑制,使身体的一切活动受阻,呆若木鸡,甚至休克。中等程度的应激状态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作用,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更好地表现出思维清晰和反应增强。

大学生心理焦虑的成因及自我调适-文档资料

大学生心理焦虑的成因及自我调适 基金项目]本文系滨州学院科学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 BZXYRW20050)7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复杂。面对着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过高期望,每名大学生都经历着学业的加重、人际关系的障碍、升学就业的困惑、青春期的烦恼等问题的困扰。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屡见不鲜,极其严重地影响到了其健康成长。分析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焦虑的成因,及时予以调整,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自我调适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大学生心理焦虑综合症的成因分析 焦虑是一种在困难、挫折、打击面前出现的,包括自尊心 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意外事件的打击、失败感和愧疚感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焦急、郁闷、忧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状态。 大学生心理焦虑是指受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或意外事件的打击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持续时间过长,会使人产生情绪上的焦虑和紧张、痛苦和愤懑,甚至会使人灰心失望、痛不欲生、精神崩溃、一蹶不起,逐渐郁积为焦虑综合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1.由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焦虑。入学后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面对新的集体、

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有些学生茫然无措,产生失落感、压抑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2.由于自我认知失调而产生的郁闷焦虑。有些学生在中学 时多是学业上的成功者,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为自己设立过高的目标,对自我的认识往往高于实际或别人的评价,由此产生自傲心理,表现为清高自傲,或盛气凌人,或过分地争强好胜。当这些学生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时,强烈的自尊与失落相冲突,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消极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表现为胆小退缩或自我封闭。 3.由于学业负担过重而产生的学习焦虑。面对着社会、家 庭、学校和自身的过高期望,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有的同学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出现了学习焦虑。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力减弱,记忆力明显下降;晚上难以入眠,大脑昏昏沉沉;整天心慌意乱,茶饭不思,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精神上焦虑不安等。 4.由于难以协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社交焦虑。人际关系已 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问题,由于大学生身处异地,更渴望交往。但如何与来自天南海北,具有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修养和个性各异的同学交往,有的学生不知所措,容易产生冲动、急躁、嫉妒、猜疑、社交恐怖等现象,随之出现难以排解的焦虑感、压抑感、孤独感。 5.由于交友心理困惑而产生的情感焦虑。青春期的情绪和 情感不稳定,使大学生渴望被爱和被异性关注的情感难以遏制,他们找异性伴侣,谈情说爱几乎成为时尚。但在现实中,他们往往对爱情的本质理解不深,加之影视、网络等对性爱的过度渲染以及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和对待爱情与友情、爱情与学习的关系。诱发出的心理冲突导致情感焦虑,一旦失控,就会以病态的、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很多,例如: 以自我为中心;性情孤僻,自我封闭;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讨好行为,功利主义;个性张扬,无拘无束;还有些人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习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被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的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的交往,缺少集体观念。 二)现在提取其中几个我认为主要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性情孤僻,自我封闭。有些人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的很冷淡,对任何事情不发表意见,也不表示赞同。 调适方法: 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若发现周围存在有这种心态的人,同学们首先应该理解他的性格,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若果能了解该同学产生这种性格的原因则可以对症下药;如果不知道原因,他周围的同学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与之相处,经常陪同他/她参加一些活动或者到校外走走,分散他的注意力,引领他更多地接触外部世界。而拥有这种心态的本人也应该意识到这种心理的害处,积极地改正。 第二: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有些人经常在待人处事时很容易偏激,对他人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猜疑是大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大敌。有些人因为他人的长处、成绩会有偏见而产生嫉妒的心理,会心怀不满,甚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和采取不道德行为;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家庭情况比自己好进而产生嫉妒,在生活上处处针锋相对,不能与同学和平相处。调适方法: 从具有这种心理问题的本人来看,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其实是一种自己不具有那种优秀的能力的自卑的体现。所以,他本人必须首先不断地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努力达到那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二)主观因素 大学生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代写市场营销论文在探寻人生价值过程中崇尚“自我”,主张“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自我发展”,突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人格独立。在贡献和索取之间,在义与利的价值选择上,功利色彩日益浓厚、“务实”。表现在择业上便形成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才能的发挥和较高的物质待遇,寻找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把过去那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老三到”变为“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的“新三到” 。“新三到”实现不了,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了。 三、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让大学毕业生懂得如何去调适自己的心态,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用健康的心态去求职择业。 (一)客观地认识自我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及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的评价过程。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实力,作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评价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全面恰当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素质、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甚至身高、外貌等,不要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而自大,也不能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而自卑,要在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善待自己的不足,通过努力逐步克服缺点。以社会需求标准来衡量自己,把个人客观性与社会客观性统一起来,注重以个人服从社会。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看看自己具备了哪些,不能把就业理想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上。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的择业观,即大学生由毕业走向社会时选择职业的观点和态度,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在择业问题上,价值观不同,择业态度和行为会有所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功利化和务实化,影响部分学生过分注重物质待遇,出现不顾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倾向。 职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职业就是选择自 己的未来,因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十分必要 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必须要认识社会、了解国

在校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与调适

在校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与调适 2016-05-31 09:39:23 作者:7天论文网【大中小】浏览:13次评论:0条一、大学生心理挫折的表现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世界观正处在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容易从主观出发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旦有不顺心的事情,顺其发展,在其身体、经济、感情上的损害都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产生挫折。 (一)大学生交往挫折失调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的心理病态的主要原因。人们活在集体里都希望获得归属感与尊重,而人际交往是其基本手段,也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主要途径。如今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宅”的现象,人与人交往的机会减少了。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千差万别。现实中,通讯设备越来越发达,虚拟交际圈也越来越广,大学生角色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进而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复杂。那些具有攻击性、反抗性的学生的人际关系可能更容易一团糟,不合群的性格,使自己在同学中处于被误解、被冷落的境地,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精神压力,产生冷漠、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二)理想与现实反差大大学是一个不同于中学的新的成长环境,在高中生眼里,高中是一个紧张学习的过程,而大学是象牙塔,是一个自由轻松的国度。但实际上大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激烈的竞争也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学是全国高材生聚集地,一些学生进了大学,以往的学习成绩优势就越来越被消弱, 失去了光环但心里又不甘落伍,使得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增大。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缺少舞台,才华长处无处施展,沉溺于幻想之中,逃避现实。 入学后,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的人来说,日常生活的自理也是一个难题。这是因为宿舍代替了家,成了主要的生活区,离开父母,很多琐事都需要自己去尝试,去解决。 再加上大学生对未来的美好规划,充满信心,而现实中,自己在大学里并没有感受到自己的优秀,感觉自己离理想越来越远,现实和自己的理想脱节,心理产生焦虑。 二、原因分析(一)学习生活环境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年龄,自己的“三观”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由环境造成各种挫折心理。找工作难使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社会上表现

在校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与调适

在校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与调适 一、大学生心理挫折的表现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世界观正处在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容易从主观出发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旦有不顺心的事情,顺其发展,在其身体、经济、感情上的损害都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产生挫折。 (一)大学生交往挫折 失调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的心理病态的主要原因。人们活在集体里都希望获得归属感与尊重,而人际交往是其基本手段,也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主要途径。如今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宅”的现象,人与人交往的机会减少了。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千差万别。现实中,通讯设备越来越发达,虚拟交际圈也越来越广,大学生角色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进而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复杂。那些具有攻击性、反抗性的学生的人际关系可能更容易一团糟,不合群的性格,使自己在同学中处于被误解、被冷落的境地,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精神压力,产生冷漠、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二)理想与现实反差大 大学是一个不同于中学的新的成长环境,在高中生眼里,高中是一个紧张学习的过程,而大学是象牙塔,是一个自由轻松的国度。但实际上大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激烈的竞

争也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学是全国高材生聚集地,一些学生进了大学,以往的学习成绩优势就越来越被消弱,失去了光环但心里又不甘落伍,使得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增大。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缺少舞台,才华长处无处施展,沉溺于幻想之中,逃避现实。入学后,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的人来说,日常生活的自理也是一个难题。这是因为宿舍代替了家,成了主要的生活区,离开父母,很多琐事都需要自己去尝试,去解决。再加上大学生对未来的美好规划,充满信心,而现实中,自己在大学里并没有感受到自己的优秀,感觉自己离理想越来越远,现实和自己的理想脱节,心理产生焦虑。 二、原因分析 (一)学习生活环境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年龄,自己的“三观”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由环境造成各种挫折心理。找工作难使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社会上表现的各种负面现象,如腐败、堕落等,也同样摧残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道德观念出现滑坡。在校园里,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再加上他们是从学校走入学校,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较少。要想在短期内建立起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既需要娴熟的交往技能,又需要积极的交往模式,人际交往很有难度。

挫折心理及自我调适

大学生挫折心理及自我调适研究 摘要:挫折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必须经历的十分重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发现,大学生很多心理问题是由于挫折引起的,对大学生挫折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需要,这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内容分为:一.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内涵的认识;二.大学生挫折感的影响因素(包括1.动机强度,2.自我期望值,3.个人抱负水平,4.个人容忍力); 三.大学生挫折的形成原因(包括1.自然环境原因,2.社会环境原因,3.学校环境原因,4.自我认知原因,5.人际交往原因);四、大学生如何自我调适挫折。本文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挫折;原因分析;自我调适 一、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涵义 什么叫挫折?《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为:失败、失利。《辞海》的解释为:失利、挫败。在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挫折包括狭义的挫折和广义的挫折。狭义的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使个人需要不能满足,动机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而广义的挫折除了指需要不能满足,动机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沮丧、痛苦、失意等心理反应外,还包括心理应激、心理压力、心理冲突、丧失等等。这里的挫折就指的是指由应激、压力、冲突、丧失等原因引起的个体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就是挫折心理或挫折感。如一位学习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努力,准备报考理想中的大学去读研究生,但在昨考前,一场大病却将他送进医院,使他无法进行盼望已久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打击使痛苦、失望,久久不能平复。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第一,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第二,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第三,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挫折反应的性质、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因此,大学生需要正确科学的对待挫折。 二、影响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因素 影响挫折感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动机强度 挫折的产生与否和个体的需要、动机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动机一旦产生之后便引导个体行为指向目标,但动机产生之后可能遭遇到的结果有四种:第一,动机无需特别努力即可达到目标;第二,动机的实现可能受到阻碍或延迟,但最终可以达到目标;第三,当一种动机正在进行之中,忽视会产生一种较强大的动机出现,使个体放弃前一动机而选择后一动机;第四,动机行为受到干挠和障碍,使个体无法达到目标而感到挫折、沮丧、失意。只有第四种情况是挫折。因而,需要越迫切、动机越强烈,受挫后,挫折感越强。

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

挫折与自我调适

挫折与自我调适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774 更新时间:2008-8-31 “人生逆境十之八九,顺境十之一二”。人们的生活道路上,随时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这些大小事件都可能使我们产生焦虑、紧张、失望、沮丧、悲哀、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即所谓遇到了挫折。 挫折无处不在,关键要看人们是否承受得住。有不少各方面都非常优异的高中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在强手如林的新环境里一下子失去了绝对优势,不再是最出色的学生,因而意志消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便是一个承受不了挫折的例子。通过了解挫折,分析自我的挫折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挫折。 一、什么是挫折 挫折,通俗来说就是“失败”、“碰钉子”。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挫折是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

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行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体验。 挫折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其一,挫折情境,即提出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因素。如考试不及格,比赛未获得所期望的名次,受到同学的讽刺、打击等。其二,挫折反应,即对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攻击或躲避等。 其三,挫折认知,即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典型的心理挫折。三方面涵义中挫折认识是最重要的。对于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体验。即便是没有挫折情境或事件发生,而仅仅由于挫折认知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挫折反应。例如,你正在热恋中,毫无失恋的迹象;期末考试全部通过;或者人际交往中也没有成为众矢之的。可你偏偏担心她会瞧不上自己,害怕考试不能通过,总怀疑同学们在议论自己。这些事虽然没有发生,你却仍然体验到了焦虑、恐惧、担忧甚至敌对、攻击等挫折的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摘要: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及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尤为重要的,毕竟人生的精力有限,我们必须选准方向,强化发展。但是对于大学生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还是处于迷茫的状态,对未来没有定向,对未来的就业规划和职业的选择感到困惑,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还不清楚……因此,当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面对部分就业心理问题怎样调适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一、就业的心理问题 最近几年,每到7月份大学生毕业季的时候,各种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便会出现在各大电视荧屏以及各大报纸周刊上,这让我们大学生感到就业的压力是如此之大。现今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加之我国并不完善的就业机制体制,致使我国大学生毕业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明确提出把高校毕业生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等来缓解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尽管如此,各个高校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仍然很低,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生仍将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以至于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必然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 1、就业焦虑和恐惧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毕业后无非是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继续学习;另一种则是走向就业。其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就业,但是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我们的同学们会产生忧虑和恐惧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希望自己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却又担心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者其他原因被用人单位拒之于千里之外,因此心里会不自觉的担忧。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都涉世未深,不能清楚地认清社会的黑暗面,害怕在就业时一不小心误入歧途,从而影响自己的一生,因此他们对未来将要面对的职业和工作会产生恐惧,甚至会抗拒。 2、就业规划意识浅薄 当前,我国的许多大学生仅仅是扎根于学校,局限于老师讲课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对社会各方面发展形式认识不全面,缺乏对一种当今社会发

公选课大学生心理分析与调适复习提纲

公选课《大学生心理分析与调适》复习提纲 一、各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情绪过程(喜、怒、哀、惧等) 意志过程(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克服困难、 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1.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信念、理想等)个性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2.健康新标准: “五快”: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三良好”: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应变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对学习保持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3)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7)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第二章《情绪》 1.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一种由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表情、态度、体验、生理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一种整合性的心理过程。 2.正常情绪的判断 (1)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的。 (2)情绪反应的强度,应能和引起它的情境相称。 (3)情绪作用的时间,是随客观情况而转移的。 3.消极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1)易于引发生理疾病 (2)易于导致心理障碍

4.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1)丰富性、多样性 (2)冲动性和爆发性 (3)波动性 (4)容易心境化 (5)隐蔽性 (6)自尊性与敏感性 5.大学生常见的消极情绪 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愤怒、自卑、恐惧等。 6.情绪的有效调节 (1)调节认知 (2)积极的心理暗示 (3)活动转移法 (4)适度发泄法 (5)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 第三章《挫折》 1.什么是挫折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2.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指个体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要求,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得到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3.需要的分类 (1)生物(理)性需要(或原发性需要、物质性需要) (2)社会性需要(或继发性需要、心理性需要) 4.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激发、维持和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或心理过程。 5.动机冲突的种类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4)双重趋避冲突 6.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1)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遇挫折自我调适

大学生遇挫折自我调适 春天寄语 春天是一片绿叶,点缀的是希望的田野,春天是一朵蓓蕾,绽放的是一种心情。春天 是一泓清泉,滋润的是久渴的心田。当你睁开眼睛,满眼都是崭新的颜色,满眼都是笑声 清脆的孩子,一个世界,为了美丽的梦想而敞开了胸怀。一个盛大的节日,从这里开始, 用红灿灿的春联,书写着五谷丰登,诉说着风调雨顺,用亮闪闪的焰火,飞扬着神采奕奕, 歌唱着人寿年丰。"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畅想是一往深情的种子。 在春天里出发,善待每一个即将到来的日子吧,深秋的收获,都在辛勤的汗水里,都在执 著的追求中。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除了要学习,还要处理许多人际关系问题,在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下面介绍几种遇挫后的心理调适方式: 1.正视情绪问题 遭遇困境或受挫出现消极的情绪时,不要逃避,要正视消极情绪,冷静下来,对受挫及不良情绪产生原因仔细地进行客观剖析和认真体验,以便有的放矢地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2.合理宣泄 就是通过适当的途径将压抑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它是心理调节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3.改变不良认知 是借助理性的思考方式,用纠正不正确或不合理的信念来对抗非理性思考方式,以消除情绪困扰和行为异常的一种自我心理调节法。 4.自我放松 是一种通过放松自己的躯体(身体)和精神(心理),以降低交感神经的活动水平减缓肌肉紧张,消除焦虑等主观状态而获得抗应激效果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5.活动调适法 是当一个人陷于不良情绪时,可以通过改变一下活动内容,使自己从困扰中解脱出来的一种心理调适方法。 6.交往调适法 是通过与自己熟悉的人沟通,达到交流感情、减轻烦恼困扰的一种心理调适方法。 7.暗示调适法 是通过语言的刺激来纠正或改变人们某些行为或情绪状态的一种心理调适方法。 人生的一大原则:让自己快乐 下面是学校为大家提供的帮助 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待学生安排 时间:从下周一至周五晚上 6:30—8:30 地点:学生事务中心405 二、德瑞姆心理咨询中心对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开通的一项“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服 务(可见学校对学生心理比较关注的) (一)为了更好帮助和指引学生生活,学校请德瑞姆心理咨询中心(社会专门心理机构) 对学生进行“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以及当学生遇到困惑和烦恼的时候,“24小时心 理咨询热线”是一种除家庭、学校外的另一种便捷地帮助方法。 (二)“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使用方法:有“德瑞姆心理咨询中心”的宣传单,发

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调适 班级:09食品加工技术姓名:丁丽萍学号:7号 摘要:大学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心理调适 正文: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因此,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学生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若不及时发现、正确疏导和解决的话,则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势必要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就业的顺利进行。因此作为师长应该将这一学生问题重视起来。 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45万,而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已达600多万。这些数字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阻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大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表现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配”和“包当干部”,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了职业选择面,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然而,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阴影和“投资教育”这一新型家庭教育观,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现代就业形势面前无所适从,呈现出各种心理表现,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心理表现 1.功利心理 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2007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 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调查答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们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 2.求“稳”心理 择业求“稳”心理,是指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追求工作职位的安稳、清闲、福利待遇好等等,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因而,毕业生对全额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趋之若鹜,公务员考试热度始终不减,千军万马过独

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徐嘉元 (数码学园09123641 影视技术A类201800 上海嘉定) ---------------------------------------------------------------------------------------------------------------------- 摘要: 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 大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方法:增强挫折的认知水平:善于自我的情绪调节:对现实与理想的合理区分:正确的自我评价: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的应对心态。 物质生活极端丰富的今天,家长们把对孩子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并且普遍溺爱自己的孩子;大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也大多失去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初衷,而是“一切向钱看”,以优厚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学生和敛财,从而忽视了学生内质的培养,顺利教育盛行,挫折教育淡化或省略。 关键词: 近日,日本组织几十位年轻妈妈到上海市民家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使上海市民频发感慨。 有位一岁多的日本小男孩抓起桌子上的一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上海房东欲要制止,其母却说:“让他去,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 小男孩咬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出了生馄饨。 还有个不到三岁的日本小女孩下厨切辣椒,被呛得眼睛流出泪,直打喷嚏。上海房东递上毛巾,也被其母拦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 后来这位小女孩切完了辣椒,半眯着眼走到毛巾架跟前,取下毛巾到水龙头前擦洗着眼睛。 有个六岁半的男孩子,在弄堂口看人家补自行车轮胎,三天后竟然也能像模像样地干起来了…… 日本妈妈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其中的一位妈妈这样说道:我们是资源贫乏国家,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在挫折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尽快地适应社会,迎接挑战。 是啊,日本人就凭着这样的紧迫感教育下一代,使孩子从小养成能吃苦、会努力的韧性。日本之所以能够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第三讲情绪与大学生挫折压力应对(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第三讲情绪与大学生挫折压力应 对(王 第 3 次课授课学时2 教案完成时刻:2011-8-28

第三讲情绪与大学生挫折、压力应对 第一节情绪的概述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专门的反映形式。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包括喜爱、崇敬、快乐、幸福等,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慨、紧张、焦虑、痛楚、惧怕、憎恨等。情绪包含着情感,情感是情绪的一个部分或者成分。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连续性和紧张度,能够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 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柔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由一定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刻内阻碍各种事物的态度体验。当一个人处在某种心境中,他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即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心境的连续时刻可能是几小时,也可能是几周、几个月或更长时刻。某种心境连续的时刻依靠于引起这种心境的客观环境和个体的个性特点。 2.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往往是由一个人一辈子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另外,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抑制也专门容易引起激情。激情发生时一样有专门明显的外部表现,例如面红耳赤、咬牙切齿、手舞足蹈,有时甚至显现痉挛性动作,言语过多或者不流畅。 3. 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形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对人的活动有着专门大阻碍,它能导致生理和行为的急剧变化。在生理上,心跃过速,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在行为上,由于发生普遍性的兴奋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为上的紊乱,动作不和谐,姿势失常,语无伦次等;在心理上,由于意识自觉性的降低,造成思维的纷乱,判定力减弱,知觉和经历错误,注意的转移发生困难。有些人在应激状态下,全身发生抑制,使躯体的一切活动受阻,呆若木鸡,甚至休克。中等程度的应激状态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作用,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更好地表现出思维清晰和反应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