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

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

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与罗马法律相比,日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

丛林之中.

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重要标志,至公元11 世纪,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上完成。在这长达数百年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日耳曼农村公社的瓦解与依附农民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逐步建立。这是西欧封建化过程中,构成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确立的主要线索。和东方一些文明国家相比较,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相当落后,因为从古代世界遗留下来的是基督教和一些破烂不堪的城市。生产不发达,商品流通微弱,闭塞的农奴庄园是当时主要的经济细胞和基层的政治组织。封建割据、王权衰落、整个精神文化领域为僧侣阶层所垄断,以及劳动群众反农奴化的斗争持续不断,这些都是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前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与农民阶级构成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还是有区别的。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 中国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而西欧实行的是土地领主所有制,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土地关系上的区别是最重要的。正因为土地制度上的差异,才导致中国的封建社会始终以统一或局部统一为主导,而西欧自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再也没统一过。 第二,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不世袭,地方军队也由中央控制,地方官无法私自招募、调动军队。而西欧的贵族诸侯在自己领地拥有行政、财政、军事等所有权力。可以招募私军,爵位也是世袭继承,可以自行指定继承人。除了要承担对中央的纳税等有限的义务以外,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第三,贵族的地位不同 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领地很小甚至完全没有领地,往往集中在中央,享受尊荣和富贵,大部分时候无法对政治产生太大影响。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过“七国之乱”之类的地方贵族对中央王朝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所以中国的皇帝绝大多数时候都保持了对贵族的绝对优势。可以说,贵族是依附于君主而存在,中央政权灭亡了,前朝的贵族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但西欧不同,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和贵族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君主是贵族的代表,必须维护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君主对贵族缺乏绝对的控制力。在贵族的领地,君主的命令和法律往往无法直接起效,而要经过贵族的认可才行。因为君主是依靠贵族而存在,如果君主无法维护贵族利益,他的地位就非常危险,甚至会被贵族联合起来推翻。 第四,君主的产生和继承不同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王朝的更迭主要不是以血统来决定的,而是武力。改朝换代往往是某个杰出的英雄造反推翻前朝建立新朝。然后君主的继承往往是在直系后代中传承的。而西欧的封建社会,君主的

西欧封建制度优秀教案

西欧封建制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世纪西欧的封君与封臣制度。 (2)能够概括领主与农奴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庄园经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奴隶社会的奴隶,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再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引导学生感悟人的价值是在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封建制度。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封君与封臣。 教师提问: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什么样的呢?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8世纪上半叶,掌握法兰克王国实权的宫相査理·马特对以往无偿赏赐给贵族土地的做法进行改革,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以宣誓效忠和服军役为条件,这些封地称为“采邑”。接受土地的人要根据受封土地的多少,提供相应数量的骑兵及武器装备,为国王服兵役。 后来,获得国王分封的大贵族也把土地封赐给自己的属下。赐封土者为封君,亦称“领主”;接受封土者为封臣,亦称“附庸”。封臣要效忠封君,并对封君承担军事防卫或征战等义务;

封君有义务为封臣提供保护,不得随意侵害封臣的名誉和财产等。分封的土地是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称为“封土”。10到11世纪,西欧的大小贵族之间已经普遍结成了封君封臣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读一读”信息窗,并“议一议”——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一般而言,封君和封臣只承认直接的主从关系。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交织,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目标导学二:领主与农奴。 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与封君封臣相对应的是西欧的庄园制度。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在经济上主要依赖于他们所拥有的领地。国王、教会、贵族都在其领地中建立庄园,他们就是庄园的“领主”。 庄园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民,包括农奴和自由农。他们是领主的佃户。农奴在法律上不是自由人,不能自由迁徙或离开庄园。封建领主虽然不能随意杀害农奴,但可以将农奴买卖或赠送他人。 农奴和自由农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领主不能随便没收他们的份地。在劳役之外的时间里,他们在自己的份地上劳动,那是他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 目标导学三:庄园生活。 问题思考:你知道古代欧洲的庄园经济吗?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庄园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庄园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物品,从领主的生产和生活所需到农民的口粮、日用品和劳动工具,基本由本庄园生产。只有盐、铁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才从外面购买。 庄园中通常建有教堂,神父负责庄园的宗教事务。 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还拥有行政、司法等权利。庄园法庭是领主管辖的地方法庭,处理庄园中的各种纠纷和案件。开庭时由领主本人或管家充当主持人,要求全体农奴和自由农必须出席。陪审员由一些农奴或自由农充当,这是他们的义务,但他们也可以对判决施加一定的影响。领主会利用法庭强化对农奴的控制和剥削,农奴也会利用法庭与领主斗争。因此,庄园法庭也是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工具。 教师提问:庄园经济有什么影响呢?

西欧封建制度(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西欧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并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经济在发生危机,罗马由奴隶制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其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随着4世纪基督教发展,教会林立,担当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并成为日后教化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阶级分化,出现温和奴隶制.亲兵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 ⒈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 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克洛维进入高卢后,把无人居住的土地交给法兰克人的农村公 第2 页共30 页

社,自己占有罗马皇室的土地,并把一部分赏赐给贵族和亲兵,形成日耳曼大土地所有制,对地主和教会的大地产,则很少侵犯.所以法典反映了三种土地所有制:农村公社,王室土地,和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⒉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法兰克国王修改萨利克法典,规定死者土地由其子女继承,不再交还公社.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买卖的自由地.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 法兰克农民农奴化的主要原由是由利用特权兼并农民土地,失地农民被迫投靠大地主,逐渐变成农奴.二是战争,豪强官吏掠夺,自由民无法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军事制度从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战斗力加强,但费用开支也大大增加,使农民干脆寻找教俗贵族保护,把土地交给贵族而由自己耕种,只向此贵族纳税服役。 ⒊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 第二阶段:到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就是它的相互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人是权力无限的统治者. 采邑制的推行有以下结果: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自由农民变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

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

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西欧封建制度 一、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 ⒈罗马封建因素 在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4世纪以后罗马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 1, 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六、七世纪,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第二阶段:到八世纪时,军事制度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查理·马特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向西欧封建制度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不能欺侮他的妻女,若违反,封臣也可另找封主. 采邑制的广泛推行,导致以下后果: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大小封建主竟相争夺劳动力,把自由农民变成农奴;②巩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排除了农民当兵的权利;③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 第三阶段:采邑原本是终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还封主,不得世袭.封臣的继承者若要继续从前的关系,要重搞受封仪式.到九世纪,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877 年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颁布克尔西敕令,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 2, 自由农民逐渐农奴化 (三)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 国内史学界一般认为,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时间是九、十世纪,主要根据是877 年的《克尔西敕令》.

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成为西欧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欧洲进入了中世纪。 “中世纪”(Medieval)一词是十五、六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提出来的,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极力推崇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将476年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看作是欧洲文化衰落和野蛮时期,称之为“中间的世纪,”将他们所处时代是古典文明复兴时期。17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历史全程》中将人类社会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中世纪”一词正式被用来作为一个历史分期来使用。 近代欧洲许多学者认为在欧洲历史上有两个伟大发展时期,即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和近代,在两个阶段之间便是迷信透顶的中世纪,当时人们被宗教神学所蒙弊,对知识毫无所知,人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躲过今世的苦难和死后地狱的折磨。所以直到今天“中世纪”一词已成为行为反动和思想愚昧、保守落后的代名词。欧洲中世纪有其黑暗的一面:封建割据、农奴制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专制主义等等。但中世纪是欧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之一,在它发展后期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没有中世纪历史的发展便没有当今的欧洲。“封建”一词始于古代的封土建国,把它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名称的始于18世纪法国历史学家,侧重于描述的是中世纪欧洲普遍存在的封君、封臣现象。

第一节日耳曼人封建国家建立 一、西罗马帝国晚期封建关系的萌芽和古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 1.西罗马帝国晚期封建关系的萌芽 公元3世纪开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导致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导致了奴隶制衰落和封建关系的萌芽。 (1)奴隶制生产方式已无利可图,奴隶制已失去了活力。 (2)封建关系萌芽(隶农制)已产生:隶农制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已产生,在帝国末期有了迅速发展。“隶农制”就是大地产者剥削隶农的土地剥削制度和人身依附制度,隶农作为大地产者土地的土地耕种者,他们通常有自己的和微薄的经济,但要向大地产者交纳赋税、负担劳役,他们被固定在土地上,可连同土地一起出卖。所以隶农制已具有了封建关系的某些特征(如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不完全分离),是一种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 2.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 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在其周围居住着许多种族和部落,罗马人总称他们为

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

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 西欧的封建制度的形成,同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过程相似,都有两个此消彼长的关系所搭建。而不同于古代中国的君权相权、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矛盾,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反映了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及变化过程、自由农民农奴化过程这两个过程,也就是封建化过程。 1.西欧封建化过程的开端 萨利克法典 六世纪初,511 年前后.由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的利克法典形成。 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 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法典反映的土地所有制有三种: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王室土地所有制和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2.封建化过程 一,自由民的农奴花 起初,法兰克自由农民都是公社成员,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战争,分取占利品,使用公社土地,参加社员大会. 到六世纪下半叶,国王希尔伯利克( 561 ~ 584 年)颁布一道修改萨利克法典的敕令,规定死者如无子嗣,土地由其女儿继承,而不再交还公社.于是,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以买卖的自主地.这时的公社称作马尔克.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 八世纪前半期,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以后,法兰克农民农奴化进程加速. 847 年,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的墨尔森法令规定,“任何自由人都必须选择一主人,或是国王,或是国王的臣属”. 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一直延续到 11 世纪. 二、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 六、七世纪,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 第二阶段: 八世纪,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向西欧封建制度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采邑制改革的另一契机是军事制度发生变化.:马蹬→军制改革→社会制度(采邑制)改革. 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 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不能欺侮他的妻女,若违反,封臣也可另找封主.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就是它的相互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人是权力无限的统治者.若上面对下面的权力是绝对的,不可反抗的,那就不是西欧封建制度,而是绝对君主制了。 加洛林王朝的矮子丕平和查理曼时期,马特的采邑制改革继续实行,各级领主有自己的附庸骑士,形成层层分封.打仗时,这些附庸的附庸在王室军队中参加其直接领主指挥的军队,并且只是单线联系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小组总结报告 一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 ⑴、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封建国家长期四分五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 ⑵、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⑶、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巨大,政教冲突激烈,教权甚至凌驾于王权之 上。 二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形成原因 ⑴、西欧政治格局长期处于封建分裂状态的原因 1.地理因素 因为西欧被许多河流和山脉分隔开,边缘也被海洋切割了。这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发展,阻碍了各小国间的交流。地理因素也是国家统一的一个障碍。。 2.西欧封建制度: 欧洲封建社会因封建主内部土地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每一层上下级之间都结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也是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每个封建主割据一方,各自为政。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城市兴起前的庄园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在西欧层层分封的封建制度下,一些大庄主往往不听从中央的管辖,一度造成庄园割据的局面,这种现象削弱了西欧专制的力量。因此也是社会生产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历史遗留问题: 西欧没有经历长期统一的朝代。因此,西欧没有实现过民族融合和思想统一的阶段,各民族矛盾重重,加剧了西欧的分裂局面。 ⑵、西欧封建等级形成原因 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基督教的传统,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1. 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西欧的封建制度

房山区初中历史学案 课题名称: 第三册第五课西欧的封建制度 撰写人:房山二中白淑华 韩村河中学李豆豆 课标要求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封建等级制度,教材第一目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其形成过程也可以说是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过程。第二目罗马教会,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教会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上又是整个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第三目城市的重新兴起,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是生产发展推动的结果,但封建主的各种盘剥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使得一些城市采用赎买或武装斗争的方式争取自治权。第四目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起了桥梁的作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但是帝国内部矛盾纷争不断加上外敌入侵,最后灭亡了。 学习目标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大帝进一步推行分封制为例,了解西欧等级制度的特点;以“丕平献土”为例探讨教皇与法兰克国王的关系。 2、知道琅城起义的史实,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3、知道拜占庭帝国的时代、地域范围、都城、文化成就,以及延续上千年的原因和灭亡的史实。研读《查士丁尼法典》的部分条文,知道其法律成就。通过对拜占庭帝国兴亡历史的学习,树立文明需要开放交流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罗马教会、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学习方法及教学资源 参与合作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学提纲(印发部分) 一、自主先学 (一)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阅读课本P32—34了解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形成过程、作用及特点)1、8世纪初期,法兰克权臣__________进行大胆的改革,改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王______在位时,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800年,罗马教皇为其加冕,授予其“________”称号,史称“_________”,其国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843年,查理大帝的孙子三分帝国,他们各自统治的区域分别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罗马教会(阅读课本P34了解罗马教会与西欧封建统治集团的关系) 4、8世纪时,在教皇的支持下法兰克王国宫相________夺取王位,罗马教皇派大主教为他加冕。为报答

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从公元467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在这长达数百年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日耳曼农村的瓦解与依附农民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逐步建立。中国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在封君封臣制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分公爵,伯爵,子爵,男爵等)和封建骑士制度。 相对历史而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在其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的法兰克王国,发展为西欧一个大国。查理的子孙却庸碌无能,相互倾轧,让查理于公元800年建立的查理曼帝国陷入混乱。公元843年,他们将帝国一分为三,后来发展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封建国家。5世纪中期,在日耳曼人的迁徙浪潮中,当中某些部落进入不列颠,建立了一些小国,经长期兼并于9世纪早期形成统一的英吉列王国。但是,直到15世纪英国和法国才通过强化王权、剪除大封建主势力的措施,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东法兰克却成为了德意志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教皇的支持下,在10世纪建立了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然而,由于皇帝权利受封建主和教皇的掣肘。直到19世纪中期德意志仍处于四分五裂。意大利的情况与德意志基本相当,长期处于封建分裂状态中。

鉴于西欧形成了这样的封建社会,它也具有了自己的重要特点。 1.神学政治理论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它是基督教神学在政治上的表现,并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和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基督教会在政治、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决定了神学政治理论的统治地位。 2.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的关系是政治理论的中心内容。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及其力量的相互消长贯穿于整个西欧封建社会。两种理论的斗争贯穿于西欧封建社会,成为政治中心内容。3.神学异端是反对教会统治的基本形式。异端一词出自希腊文,原意是“选择”,是指人不依靠任何权威,只靠自己的理性决定自己思想和行动的自主活动,后来作为一种思想原则发展起来,被教会视为叛教的异端。它之所以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基本形式,是因为基督教神学的统治地位。当时一切政治思想都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都以神学异端形式表现。 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第5课西欧的封建制度

第5课西欧的封建制度(建议讲授2课时) 张永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演变过程及法、德、意三国的由来,描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概述罗马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归纳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过程、西欧封建主与教会的关系、西欧城市特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古欧洲社会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海洋文明”,形成了与东方不同的封建等级制度、新生的城市与基督教等,为后世资产阶级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通过对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学习,是学生初步树立“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的观念。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罗马教会、城市的兴起。 本课教学难点:西欧的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的历史结束。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法兰克王国是如何诞生与演变的呢?请看第一个问题: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一、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师:5世纪末,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的在其首领克洛维的带领下,创建法兰克王国。8世纪初期,掌握国家大权的宫相查理·马特,为了平定内乱,抵御外侵,进行大胆改革:改变以往把土地无偿分给臣属的做法,要求受封者必须要在骑兵部队服役,从而建立起一支由他控制的强大的骑兵部队。此举不但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扩大了疆域,而且也提高了查理·马特的威望。查理·马特死后,其子矮子丕平借住其声威,在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丕平的儿子查理即位后,四出征伐,法兰克王国的疆域不断扩大。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加冕,给予“罗马人的皇帝”称号,史称“查理大帝”(即“查理曼”),其国家便被称为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三分帝国,他们的地盘后来分别发展成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 师:运用课件演示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演变过程。 生:观察识记。 二、西欧封建社会 1.封君封臣制 师: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的结束,此后西欧慢慢进入封建社会。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中国晚了近1000年。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巨制虽然也构成了封建等级制,但它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封君封臣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为当时的法律所保护,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试以法兰克王国为例论述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并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1.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经济在发生危机,罗马由奴隶制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其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随着4世纪基督教发展,教会林立,担当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并成为日后教化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阶级分化,出现温和奴隶制.亲兵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 ⒈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 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克洛维进入高卢后,把无人居住的土地交给法兰克人的农村公社,自己占有罗马皇室的土地,并把一部分赏赐给贵族和亲兵,形成日耳曼大土地所有制,对地主和教会的大地产,则很少侵犯.所以法典反映了三种土地所有制:农村公社,王室土地,和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⒉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法兰克国王修改萨利克法典,规定死者土地由其子女继承,不再交还公社.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买卖的自由地.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 法兰克农民农奴化的主要原由是由外部暴力所造成.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俗贵族地主利用特权兼并农民土地,失地农民被迫投靠大地主,逐渐变成农奴.二是战争,豪强官吏掠夺,自由民无法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军事制度从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战斗力加强,但费用开支也大大增加,使农民干脆寻找教俗贵族保护,把土地交给贵族而由自己耕种,只向此贵族纳税服役。 ⒊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第二阶段:到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就是它的相互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人是权力无限的统治者.采邑制的推行有以下结果: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自由农民变成农奴;②巩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③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第三阶段:采邑原本是终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还封主,不得世袭.到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时颁布克尔西敕令,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

关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关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1108 孙逸伦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阶梯。”在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存在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原先的部落首领和亲兵逐渐形成贵族,与罗马的大地主及教会构成社会上层;日耳曼人的一般公社成员与罗马的自由民、隶民及奴隶则形成社会下层。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上层进一步从高到低分化为教会和以国王为首的骑士贵族集团,社会下层按职业依次分化为以农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平民集团,从而也就形成了教会、骑士贵族、平民等级秩序。 教会被视为社会的第一等级,这种严密组织遍及整个西欧。与此相比,西欧各国政府却处于支离破碎状态。这种情况就决定了教会是当时西欧最强有力的权威者。在宗教文化教育上,教会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在司法上享有宗教豁免权,世俗法庭无权审理。在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并享有免税的特权,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中世纪,整个天主教占有西欧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他们还长期垄断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与教育,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骑士贵族即以战争为职业的封建军事贵族,是第二等级。在西欧封建制形成过程中,国王为了加强同封建贵族之间的联系,获得稳固的兵源,于是将土地以服兵役为条件层层分封给贵族,从而形成了封建军事贵族集团。在骑士贵族等级关系中,每个人对其上级来说都是附庸,而对其下级来说则是封主。公爵和伯爵是国王的附庸,同时也是男爵和子爵的封主;男爵和子爵是公爵和伯爵的附庸,又是骑士的封主。骑士有侍从,以后侍从逐渐变成了低级骑士。在封主与附庸关系中,封主对附庸的生命财产负有保护的义务和监护的权利。做为附庸应带领一定数目的骑士为封主临阵作战。假如附庸不忠于封主或不履行应尽的义务,那么封主有权收回分封出去的土地。由于骑士贵族等级关系是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来的,所以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才是自己的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不发生臣属关系。这就是“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尽管骑士贵族集团是世俗社会真正的统治者,但鉴于他们政治经济状况,是没有能力履行其社会职责,更无法与大一统的教会僧侣集团相抗衡,只能位居于僧侣之下。 平民即农工商业者是位卑于骑士贵族的第三等级。在平民等级中,农民位居第一,其次是手工艺者,最后是商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业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则是农业的补充。加之社会公众把商人看作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教会又历来视商业为邪恶而加以禁止,从而使商人的地位更为低下。中世纪的农民虽然从职业的社会地位上讲胜于工商业者,但实际的政治经济地位还远不如工商业者。他们必须依附在土地上,被剥夺了迁徙的自由,向教俗封建主交纳名目繁多的税,甚至还要受到工商业者的盘剥。因而,农民是社会中受苦最深的等级。 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等级归属,。因为各等级集团都赋予其成员以特权,对成员以外的人进行排斥打击。这种森严的等级制的存在和发展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 ⒈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 法兰克人五世纪时分为两支,一支迁莱茵河中游,称河滨一里普阿尔人,一支进入北高卢,称海滨一萨利克人,即克洛维为王的那一支. 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511 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克洛维进入高卢后,把所占领的无人居住的土地交给法兰克人的农村公社,他自己占有罗马皇室的土地,并把一部分赏赐给贵族和亲兵,形成日耳曼大土地所有制,对高卢一罗马地主和教会的大地产,则很少侵犯.所以法典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就有三种: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王室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一般认为,农村公社是从氏族公社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特点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 ⒉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最初,法兰克自由农民都是公社成员,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战争,分取占利品,使用公社土地,参加社员大会.到六世纪下半叶,国王希尔伯利克(561 ~584 年)颁布一道修改萨利克法典的敕令,规定死者如无子嗣,土地由其女儿继承,而不再交还公社.这样,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以买卖的自主地.这时的公社称作马尔克.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 但是,法兰克农民农奴化的主要原由,并不是经济分化的结果,因为当时系自然经济,经济分化缓慢,而主要是外部暴力所造成.外部暴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俗贵族地主利用特权强力兼并公社农民的自主地,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投靠大地主,逐渐变成农奴.二是 6 ~10 世纪战争兵役频繁,对外扩张,外族入侵,社会不安定,豪强官吏勒索,这一切使自由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军事制度也有变化,从原来的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战斗力加强,但费用开支也大大增加.据估计,当时四家小农方能装备一名骑兵.这种状况,使许多农民干脆就近寻找一教俗贵族保护,把土地交给贵族而由自己耕种,只向此贵族一人纳税服役,既避免了官府沉重的军役、捐税,也避免了他人的勒索和盗匪的抢劫,此称为“委身式”,也叫“投托”.久之,这些农民就变成了农奴.他们在法国被称为“维兰”.

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同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西欧的政治状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其皇权至高无上,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皇权得到巩固,但西欧并不像中国那样有强大力量的皇权。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罗马帝国的国土上出现了好几个政权。其中的法兰克帝国后来又分裂成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在这些西欧各国中发展政治是很困难的,各国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想发展政治也有心无力了。而每一个政权都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皇权。王上权力不大,每进行一次重大事情决议时,总要组织皇室里一大群人一起讨论;直至后来,王上决定一件事,也可以被皇室否决。而从中国的秦始皇开始,中国的皇上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他所决定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西欧封建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西欧封建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原因 1、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 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这样,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领主(封主)和附庸(封臣)的关系,他们彼此负有义务。领主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但是,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诸侯的势力很大,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封建贵族住在戒备森严的城堡里,有自己的武装;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不与外界交往。结果,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辽阔庄园环绕的无数城堡以及直插天际的尖顶教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和独特社会景观。 2、政教冲突 从5~6世纪开始,西欧的教会势力迅速增长。罗马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土地的三分之一。教会同样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教阶制度,

论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论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文/兰松 论文提要: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实行等级严密的封建制度,尤以英吉利、德意志等国为盛。同时,皇权与神权的矛盾,也让政教冲突成为当时主要的问题。中世纪的主要封建国家中,先后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形成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力图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的国王受到了贵族、教会和市民的反对和制约,英法等国的议会制度开始形成。 关键字: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政教冲突、封建等级制 正文 与同时代的中国封建社会相比,西欧的政治状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中国在秦始皇时建立了中央集权,其皇权至高无上,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皇权得到巩固,但西欧并不像中国那样有强大力量的皇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西欧虽也是封建社会,国家却长期四分五裂,政治的发展曲折艰难,连其中最大的查理曼帝国也不过存在了短短四十余年就分裂成了三国,稳定的国家很难形成,长期处于封建分裂状态中。 在西欧中世纪,与中国类似,有完整而严密的封建制度。 在任何国家和地域,土地都是社会主要财富,西欧也是如此。西欧当时施行的是分封制。国王是大封建主,他将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大的封建主——即我们说的“诸侯”,大封建主又将自己的土地分封

给小封建主。每层封建主分封了一批数量不等的骑士作为武装力量。层层分封,形成了公侯伯子男骑士六等爵位,这就是欧洲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体系。 领主与附庸上下级之间应尽的义务也有严格的规定。领主应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每一个封建主就像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封建贵族住在城堡里,有自己的骑士武装;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很少外界交往。庄园里建有必需的设施,最大的是封建主的城堡,还设有天主教堂、耕地、农奴的住宅等,就像一个小型的国家。 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统治着基督教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天主教会作为封建社会名义上的精神领袖,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几千年间,皇权和神权的不断冲突,构成了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 八世纪中期,意大利地区形成教皇国。当时欧洲主要信奉天主教,因而教会拥有很大的权威,国王经常请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保障统治的神圣性,但这种做法也意味着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因为未经过教皇加冕的国王是不被承认的。当时人们相信权力是上帝赋予的,为了此权力的归属问题,教会和国王明争暗斗,不断碰撞,教皇废黜国王,国王驱逐教皇的例子非常常见。直到后来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等运动时,二者的力量才慢慢衰落下去,但仍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时,教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也为此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打下了基础。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 相关考点: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C ) 【2012.1-静安36】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4分) (2)封建等级制:伴随着8世纪采邑制度的改革,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而形成;等级君主制:12世纪以后,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君主专制:15世纪末,百年战争结束后英法成为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立宪制:17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专制王权成为阻碍。(4分) (3)政治制度要应时而变;政治制度的变化要有利于社会进步等。(2分) 【2012.1-闵行38】表格中的历史(10分) (1)时代:11世纪的中国处于北宋时期;(1分)特征:多民族政权并立,以“重文轻武”为国策,文化、科技发达,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任意3点,3分) 时代:11世纪的西欧处于中世纪;(1分)封建制度基本确立,政治上二元体制,封建割据,经济上庄园林立,文化上深深打上基督教的烙印。(任意3点,3分) (2)主要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浪潮席卷西欧,德国、法国等国现代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西欧经济迅速发展。(2分) 【2012.1-淞江36】 (1) 唐时: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形成时期(采邑改革、教权与王权二元政治、庄园制、封建等级制、基督教神学笼罩);清乾隆时期:西欧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启蒙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德意志四分五裂)。 (2) 逆转:由宽容、开放走向保守、封闭。分析:其一,文化上,唐时文化开放,“允许外国人自由传教”,清朝不许“购买中国书籍”。其二,政治上,唐时允许外国人参与政治,法律地位平等,清朝推行防夷政策。其三,社会生活上,唐时对外国人宽容宽松,允许居住、通婚,清时对外国人严加限制,排斥的心态。 【2012.1-崇明37】 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 天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