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答案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答案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答案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

(1)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 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

(4)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5) 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 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 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

(9) 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

习题:

1、 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明成本、隐含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

2、 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D )。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LK Q 10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A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

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

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

D .企业处于内部经济阶段

(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 )下降时,( C )。

A .AP L 递减且AP L <0

B .MP L =0

C .MP L 递减且MP L <0

D .AP L =0

(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D )。

A .凸向原点

B .负向倾斜

C .不相交

D .以上均对

(5)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 B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6)当某厂商雇用第3个人时,其每周产量从213个单位增加到236个单位,雇用第4个人使每周产量从236个单位增加到301个单位,则其面临的是(C)。

A.规模收益递减B.边际成本递减

C.边际收益递增D.边际收益递减

(7)在生产者均衡点上(D)。

A.MRTS LK =P L / P K B.M P L / P L =MP K / P K;

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D.以上说法均正确。

(8)如果某厂商增加1单位的资本可以减少5单位的劳动量,则仍要生产出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 LK为(C)。

A.-1 B.-5 C.-0.2 D.0

(9)某日用品制造商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MC)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AVC),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会(B)。

A.减少B.增加C.不变D.无法判断

(10)如某厂商的总收益为65000元,其中劳动成本为23000元,原材料成本为16500元,所有者为其他人工作可赚取14300元。则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而言,利润等于?对于会计而言,利润等于?(D)

A.23000元,16500元B.42000元,25500元

C.25500元,14300元D.11200元,25500元

(11)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C)。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显性成本D.隐性成本

(12)当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为负时,生产处于(B)。

A.劳动投入的第Ⅱ阶段B.劳动投入的第Ⅲ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1阶段D.资本投入的第Ⅲ阶段

(1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A)。

A.边际产量下降B.平均产量下降C.总产量下降D.B和C

(14)等产量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C)。

A.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价格是不变的

B.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C.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D.要素投入量相同,产量是相等的

(15)当短期成本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时,(B)。

A.边际成本曲线处于递减阶段

B.边际成本曲线处于递增阶段

C.边际产量曲线处于递增阶段

D.无法判定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状态

(16)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内移动表明(C)。

A.成本增加B.产量增加C.成本减少D.产量减少

(17)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A)。

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18)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D)。

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大于10%;D.增加小于10%。(19)某厂商生产一批产品,当生产第7个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3.5 元,生产第8个单位产品总成本是4.6元,那么该厂商的边际成本是(D)。

A.3.5 元B.4.6元C.8.1 元D.1.1元

(20)短期可变成本曲线随产量增加而( A )。

A.不断上升B.不断下降

C.先上升再下降D.先下降再上升

(21)以下有关正常利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正常利润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所支付的报酬

B.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C.正常利润是显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D.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2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A )。

A.规模报酬有关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报酬变动有关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23)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D)。

A.上升的B.下降的C.垂直的D.水平的

(24)长期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A)。

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B.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

C.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D.最低平均可变成本点的轨迹

(25)在短期平均成本SAC与长期平均成本LAC的相切处(C)。

A.SMC>LMC B.SMC

C.SMC=LMC D.以上均不对

3、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上“F”)

(1)如果李明选择上学而不是当兵,则他的机会成本等于他在学习期间的学费。(F)

(2)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递减。(F)

(3)平均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F)

(4)脊线是生产的经济区域与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T)

(5)在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标准是是否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T)(6)当边际产量MP L为零时,TP L达到最大。(T)

(7)边际成本曲线(MC)穿过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和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的最低点。

(F)

(8)等成本线的斜率即为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 F )

(9)在生产函数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变,便是短期生产函数。( T )

(10)若某厂商的生产产量扩大1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低于1倍,则该厂商的生产存在规

模不经济。( F )

(11)当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不变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右端。

( F )

(12)在经济学中,生产的成本等于“机会成本+隐含成本”。( F )

(13)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 F )

(14)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该交点表示的产量水平应减少成本

支出。( T )

(15)当SMC=LMC ,并且小于LAC 时,LAC 曲线处于上升阶段( F )。

4、问答题:

(1)试述规模报酬变动规律及其原因。教材67-68页

(2)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 教材65-67页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 型的原因各是什么?教材71、73页

(4)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的条件是什么?教材77-78页

5、计算题:

(1)已知生产函数为Q = f (K ,L )= KL -0.5L 2-0.32K 2 ,其中Q 表示产量,K 表示资本,L 表示劳动。令上式的K = 10。问:

①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②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厂商雇佣的劳动数量。

解:①

将K=10代入生产函数,得Q=10L —0.5L 2—32

AP =(10L —0.5L 2—32)/L = 10—0.5L —32/L

MP = dQ/dP = 10—L

当总产量达到最大时,MP=0,

MP=10—L=0,L = 10

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令dAP/dL=0,

dAP/dL= —0.5 + 32/L 2 = 0,L = 8

(2)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 = L 2/3K 1/3 ,劳动的价格P L = 2元,资本的价格P K = 1元,计算: ①当T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 、K 和Q 的均衡量;

②当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L 、K 和TC 的均衡量。

解:①

K L MP L Q L 31

313

2-=??=

K L MP K Q K 32323

1-=??= 厂商均衡时,

P P MP MP K L K L = 所以123

13

2323231

31=--K L K L ,得出L=K 当TC= L ×P L +K ×P K = 3000时, 2L + K = 3000 因为 L=K ,所以???==10001000K L Q= L 2/3K 1/3=1000

②当Q=800时,

?????==K L K L 8003132 ???==800800K L TC = L ×P L +K ×P K = 2400

(3)P82:三、计算题第2小题

(a )TFC=190 (b )AVC=53 (c )MC=53

(d )AFC=190/100000=0.0019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作业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 (1)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 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 (4)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5) 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 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 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 (9) 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 习题: 1、 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明成本、隐含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 2、 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LK Q 10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 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 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 D .企业处于内部经济阶段 (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 )下降时,( )。 A .AP L 递减且AP L <0 B .MP L =0 C .MP L 递减且MP L <0 D .AP L =0 (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 A .凸向原点 B .负向倾斜 C .不相交 D .以上均对 (5)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分析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分析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短期生产理论、长期生 产理论、规模报酬,理解成本理论。重点掌握: ?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 ?等产量线;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和规模效益; ?短期成本。

第一节生产函数 生产者亦称厂商,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个人企业:指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合伙企业:指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公司企业: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厂商组织。 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利润 假定条件

一、生产函数的概念 厂商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从生产要素的投人到产品的产出的过程。 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 力的总和;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 企业家才能:它不是一种能够被生产出来的 人力资本,而是符合某种概率 分布的、稀缺程度很高的生产 要素。 生产要素

提供各种实物产品(房屋、食品、机器、 日用品等) 提供各种无形产品即劳务(理发、医疗、 教育、旅游服务等)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 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 间的关系。 Q = f ( X 1,X 2 ,…,X n ) 产出

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 L :劳动投入数量;K :资本投入数量 二、生产中的短期和长期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 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生产要素投人可以分为不变要素投人和可变要素投入。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 时间周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的要素投入。 () K L f Q , =

简述第四章生产理论与第五章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二者之间的关系。

简述第四章生产理论与第五章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 1.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主要形式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数量最多,但是经济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公司制企业。企业进行生产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科勒创立的企业理论是产权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企业的生产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指在生产中企业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来不及调整的时期;长期指在生产中企业对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调整的时期。 短期生产的基本规律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该规律强调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增加一单位的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因此任何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边际产量曲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U型。 运用边际分析法时,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每种生产要素引起的边际产量与该生产要素价格之比。运用等产量线分析时,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相切点。 在长期生产中,企业要确定生产规模的大小,以实现规模收益递增到最大时的适度规模。不同的行业中适度规模的大小事不同的。市场是生产要素分工的边界,企业是生产要素交易费用的边界。 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2.成本是决定厂商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不同角度考察,它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类型。按厂商在生产中对全部要素的调整能力,成本还有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分。 短期成本分析说明了厂商在短期生产中由于不能对固定成本进行及时调整的情况下,各类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短期内各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短期生产中产量与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短期成本变动(即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长期成本理论阐述了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由于长期内厂商可以选择最优的企业规模进行生产,因此长期成本曲线可以由不同时期的短期成本曲线(表示短期生产规模)推导而得;长期变动成本(即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企业的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第四章 成本理论(习题)

第四章成本理论 1.在长期中,下列哪一项成本是不存在的() A. 平均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固定成本 D机会成本 2. 经济学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A.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的时期 B.全部生产要素都不可以调整的时期 C.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D.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被调整的时期 3. 会计成本忽略了企业的() A.机会成本 B. 可变成本 C.可变成本 D.固定成本 4.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是指() A.总收益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额 B. 总收益与经济成本之间的差额 B.总收益与显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D. 总收益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5. 某企业原来生产产品A的利润收入为a,现在用相同的设备去生产产品B,其中所消耗的劳务和材料费用为b,则该企业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 A.a B. b C. a+b D. a-b 6. 王先生辞去月薪为a元的工作,同时取出银行中自有存款b元去办企业,其中月利率为固定值c,且不存在商业风险,那么王先生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为() A. a B. b C. a+b D. a+b c 7.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A. 先上升,后下降 B. 先下降,后上升 C.持续上升 D. 持续下降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不变成本的是() A.银行贷款利息 B. 无法解雇的技术工人的工资 C.车间的水电费用 D. 机器的折旧 9. 在生产过程中,当增加一单位产量而增加的平均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成本将() A. 下降 B. 上升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10.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也是() A.厂商均衡点 B. 收支相抵点 C. 停止营业点 D. 平均成本最低点 11.规模报酬递减的前提是() A.短期内等比例的持续增加所有生产要素 B.长期内等比例的持续增加所有生产要素 C.短期内连续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长期内连续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B.规模报酬递减是由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C.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D.边际收益递减是由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13.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市场是不可以竞争的() A.有很少的不变成本,其中多数都不是沉没成本 B.有很少的不变成本,其中多数都是沉没成本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产与成本【圣才出品】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 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1.生产可能性边界 (1)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企业能生产的产量可以有多种组合,所有这些组合用图形表示出来,则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2)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可能性边界会移动。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导致传媒产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促使传媒产业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传媒产品或服务。 2.短期与长期 短期和长期时根据投入的变动情况相对区分的一对概念。 (1)短期是指厂房、设备等产能要求固定不变,只有劳动及原料等投入能够变动的一

个时间区间。 (2)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厂房和设备)都发生变动,但生产的基本技术不变的一个时间区间。 二、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 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生产函数受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制约,即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2.成本 媒介的总成本分为两大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能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1)总可变成本,是指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或服务的可变成本之和。在短期生产中,总成本是指总可变成本与总固定成本之和。 (2)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对应的总可变成本的变动。其表达公式如下: 短期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量/产量的变动量 (3)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短期来看,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分摊到更多产品中,因而逐渐下降,平均可变成本则随着产量增加先降后升。 三、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 1.生产者均衡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 一、名词解释 短期长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经济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正常利润 二、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A. 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当AC曲线到达最低点时,有()。 A.MC=AC B.AVC=FC C.MC=P D.P=AVC 3.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 A.AP L是递减的 B.AP L为零 C.MP L为零 D.MP L为负 4.如果某厂商增加1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4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 LK为 A.-0.25 B.-4 C. -1 D.-5 5.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6.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A.MRTS LK=PL/PK B.MP L/P L=MP K/P K C.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D.以上说法均正确 7.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8.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大于10% D.增加小于10% 9.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A.固定成本 B.隐含成本 C.会计成本 D.生产成本 10.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A.平均成本上升 B.总成本下降 C.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11.当生产处于规模经济的递减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A.左端 B.右端 C.最低 D.无法确定 1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为()。 A.规模报酬变动有关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 D.固定成本变动所占比重有关 13.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 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B.最低平均总成本点的轨迹 C.最低边际成本的轨迹 D.平均成本变动的轨迹 14.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与TC的切点上,AC()。 A.是最小的 B.等于MC C.等于AVC+AFC D.上述都正确 15、长期生产函数Q=KL-0.5L2-0.32K2,则该生产函数属于()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不变C.规模报酬递增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6.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是因为() A.MRTS XY 绝对值递增 B.MRS XY 绝对值递增 C.MRT XY 绝对值递减 D.MRT XY 绝对值递增 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经济利润一般小于会计利润 B.固定成本不一定是沉没成本 C.正常利润在数量上相当于隐性成本 D.正常利润大于会计利润 18、在短期MC曲线先下降后上升是因为()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企业的生产与成本理论 如果一班学生能在经济学课程中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的所有的各个方面,那么,这门课程便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J·M·克拉克 教学目的 讨论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要素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的内容有:1、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2、企业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报酬递减规律; 3、企业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与规模报酬分析; 4、企业生产函数基本概念总结——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 5、企业成本的定义、分类; 6、等成本曲线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或生产者均衡); 7、企业短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 8、企业长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 从本章开始,进入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学习。微观经济学关心的生产 者行为,包括生产者的技术选择行为、要素选择行为、产量和价格选择行为。与这三种选择行为相对应的理论分析是:生产函数理论(教科书的第四章)、成本函数理论(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教科书的第五章,第八章)和市场结构理论(也称产业组织,教科书的第六章、第七章)。

第一节企业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成本函数(和要素需求)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技术约束1。因此,教科书一般都是从生产函数理论 过渡到成本函数理论。下面,我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主体——企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一)企业的定义 1、企业(firm)的定义:也称厂商,就是指为赢利而从事生产或交易活 动的经济组织。是否以赢利为目的是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界线。(二)企业的本质 1、交易成本:任何交易都看成是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契约的过程,而围 绕交易契约的达成和执行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它可以分成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 2、企业的本质: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 的一种替代物。 (三)企业的目标 1、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个假定既是微观经济 学关于理性行为(或经济人)假定在生产和厂商理论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利用数学中最优化分析。 2、从长期来看,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终究将被市场竞争 所淘汰。所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四)企业的组织形式: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二、生产函数的定义和类型 1研究厂商行为,首先考察厂商行为的约束条件。厂商选择时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客户、竞争对手、自然 条件等施加的。其中,自然条件对厂商施加的是技术约束:只有某些投入组合才有可能生产出既定的产量,因此,厂商的生产计划必定受到技术可行性的限制。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一、思考题 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 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Q=KA0.1L0.1E0.1S0.7R0.1,式中,Q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为土地的投入量;L为劳动的投入量;E为设备的投入量;S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 (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 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C=190+53Q,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 (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 (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收益递减,既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这是因为,一定的技术规定了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有一个数量上的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组合比例所

(生产管理知识)第四章供给分析生产理论

第四章供给分析(上) 生产理论 第一节概述: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厂商及组织形式 1、厂商: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指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 2、组织形式:(略)

二、企业的本质:对市场的替代(略) 市场经济是依靠价格体系指挥和协调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的;而在企业内部,生产者的行为则是由一个统一的领导层依靠行政命令来指挥和协调的,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组织生产的方式。 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上大学时,用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了企业产生的根源。 交易费用是指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耗费,分为“外部交易费用”和“内部交易费用”。 外部交易费用又称为市场交易费用,是指收集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所付出的费用、谈判和讨价还价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为保证契约的实施所需要支付的费用等,外部交易费用主要依靠市场价格协调; 内部交易费用是进行生产过程调度、组织内部资源供应等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主要靠规章制度、行政指令协调。 外部市场的使用不是免费的,是要化代价的,存在外部交易费用。为了减少外部交易费用就有必要建立企业,把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将交易“内化”,这样,企业就产生了。 但是,企业内部也存在交易费用,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内部交易费用也会扩大。 一般地,外部交易费用是企业规模的减函数!内部交易费用的企业规模的增函数! 即:企业规模越小,内部交易费用越小,但是外部交易费用越大(较多地依赖外部市场!);反之相反,企业规模越大,内部交易费用会越大(内部协调成本加大),而外部交易成本会越小(不依赖外部了)。 完全依靠市场:不好;完全依靠企业:不好;应该部分依靠企业;部分依靠企业。企业规模扩张到哪上点? 当企业规模增加一个单位时,如果:外部交易费用的节省(例如减少了50元)大于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例如增加了30元),那么企业的规模可以继续扩大; 外部交易费用的节省(例如减少了30元)小于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例如增加了50元),这说明企业的规模过大; 外部交易费用的节省(例如减少了50元)等于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例如增加了50元),这说明企业的规模是最好的。 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根据科斯理论,企业的规模应扩张到这一点,即在这一点上再

生产与成本理论题库

第4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边际产量—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 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3.外在经济——也称为外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使得个别厂商平 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 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入。 5.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 出。 6.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 的总价格。 7.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的改善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8.外在不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而降低。 9.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 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情况。 10. 规模经济—— 11. 边际技术替代率——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生产者的隐含成本( D ) (A)向其管理人员支付的薪水;(B)对自有设备提取的折旧; (C)财产税;(D)对属于其他厂商所有的设备支付的租金。2.会计中的利润通常:( C )

(A)比经济利润小,因为前者未将隐含成本扣除; (B)等于经济利润,因为会计利润包含所有的机会成本; (C)比经济利润大,因为前者未将隐含成本扣除; (D)比经济利润大,因为前者未将明显成本扣除。 3.经济利润的计算方法是:( D ) (A)用总收益减除明显成本;(B)用总收益减除隐性成本; (C)用正常利润减除隐性成本;(D)用总收益减除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4.下述定义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B)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明显成本;(C)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含成本;(D)经济利润-隐含成本=会计利润。5.“短期”和“长期”的根本区别在于:( A ) (A)短期内至少有一种资源投入是固定的,而长期内所有的资源投入都是可变的;(B)在短期内所有成本都是固定的,而在长其内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 (C)收益递减规律在长期内适用,在短期内不适用; (D)规模经济在短期内可以出现,在长期内则不会。 6.如果在短期某企业的总产量是增加的,则:( C ) (A)边际产量也必然增加;(B)边际产量必然减少; (C)边际产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D)平均产量必然增加。 7.当总产量下降时,( B )。 (A)平均产量为零;(B)边际产量为负数; (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最大。 8.如果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 B )。 (A)大于零;(B)等于零;(C)小于零;(D)递增。 9.当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值时,平均产量( D )。 (A)递增;(B)递减; (C)达到最大;(D)以上每一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B)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C)平均产量小于边际产量;(D)边际产量等于零。 11.当生产过程处于生产第一阶段时,关于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 (B)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增; (C)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先递增然后递减到与平均产量相等; (D)平均产量始终大于边际产量。 12.理性的厂商将让生产过程在( B )进行。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D)第一阶段或第三阶段。 13.当处于生产过程第三阶段时,边际产量为( A )。

成本会计第四章课后答案

第四章生产费用核算 习题一、 定额耗用量比例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1,一次交互分配法 (1)交互分配 借:辅助生产——供水车间1200 借:辅助生产——蒸汽车间240 借:辅助生产——机修车间240 贷:辅助生产——发电车间1680 借:辅助生产——发电车间1600 借:辅助生产——蒸汽车间11200 贷:辅助生产——供水车间12800 借:辅助生产——发电车间18900 贷:辅助生产——蒸汽车间18900 借:辅助生产——发电车间1300 借:辅助生产——供水车间1300 借:辅助生产——蒸汽车间2600 贷:辅助生产——机修车间5200 对外分配: 借:生产成本28840 制造费用2060 管理费用420 贷:辅助生产——发电车间31320

借:制造费用4650 管理费用1550 贷:辅助生产——供水车间6200 借:制造费用16140 贷:辅助生产——蒸汽车间16140 借:制造费用8040 贷:辅助生产——机修车间8040 2,计划成本分配法 制造费用2600 管理费用520 辅助生产——供水车间5200 辅助生产——蒸汽车间1040 辅助生产——机修车间1040 贷:辅助生产——发电车间46800 借:管理费用3900 贷:辅助生产——发电车间3900

借:制造费用3000 管理费用1000 辅助生产——发电车间2000 辅助生产——蒸汽车间14000 借:生产成本2400 借:管理费用800 贷:辅助生产——供水车间3200 辅助生产——发电车间36000 贷:辅助生产——蒸汽车间40000 借:辅助生产——蒸汽车间9600 贷:管理费用9600

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范文

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 一、制造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 1.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辅助后勤人员等非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一线直接生产人员非生产期间的工资也计入本项目,非一线生产员工提供直接生产时,其相应的工资应从本项目转入生产成本中的直接工资项目。 2.职工福利费:按第一项所定义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 3.交通费:是指企业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而发生的交通车辆费用,主要指汽油费、养路费等。 4.劳动保护费:指按照规定标准和范围支付给车间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保健饮食品(含外购矿泉水)的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费用。 5.折旧费:是指车间所使用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 6.修理费:指生产车间所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支出。 7.租赁费:是指车间使用的从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用具等按规定列支的租金。 8.物料消耗:指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 9.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10.生产用工具费:是指车间生产耗用的生产用工具费用。 11.试验检验费:是指车间发生的对材料、半成品、成品、仪器仪表等试验、检验费。 12.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是指因生产的季节性需要而必须停工,生产车间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3.取暖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所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 14.水电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由于消耗水、电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非直接生产费用。 15.办公费:是指车间生产管理部门的通讯费用以及文具、印刷、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政府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等。 16.差旅费:是指按照规定报销生产车间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规定支付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按规定支付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 17.运输费:是指生产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门和厂外运输机构所提供的运输费用,包括其办公用车辆的养路费、管理费、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费用。 18.保险费:是指应由车间负担的财产保险费用。 19.技术组织措施费:是指生产工艺布局调整等原因发生的费用。 20.其他制造费用:除前述1~19项所列的,零星发生的其他应由车间负担的费用。 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成本论习题

第四章 成本理论 【重难点提示】 本章重难点包括:成本概念;利润概念;短期成本;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 【容精要】 一、成本、利润概念 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份,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当厂商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 1、基本概念 厂商短期成本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总不变成本指厂商在短期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总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总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平均不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进的双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2、短期成本相互关系及特征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应得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边际成本即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也是总可变成本曲线的斜率。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成本曲线为先降后升的U 形曲线。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对于产量变化的反应,边际成本要比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敏感得多。平均成本的最小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因此边际成本曲线先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后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 三、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1、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的关系,MP L w MC / . ,表示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呈相反 变动。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练习题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使用自有的资金应计算利息,从成本角度看,这种利息属于()。 A、固定成本 B、显成本 C、隐成本 D、会计成本 2、当某企业的产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分别是1400元和800元,则该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是()元。 A、150 B、200 C、350 D、550 3、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4、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时间 B、消费者偏好 C、商品的用途 D、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 5、生产函数是()之间的函数关系。 A、企业总成本和最大产量 B、企业总收益和最大产量 C、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最大产量 D、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总收益 6、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的替代物。 A、价格机制或竞争机制 B、价格机制或供求机制 C、市场机制或供求机制 D、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 7、分析生产者行为时,一般假设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设是()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A、均衡价格 B、偏好的完备性 C、偏好的可传递性 D、经济人假设 8、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由于科技进步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B、市场规模的扩展 C、交易成本的节约

D、人力资本价值的提高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连续增加劳动的投入,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劳动的边际产量()。 A、等于零 B、小于零 C、大于零 D、等于平均产量 10、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称为()。 A、总产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D、最大产量 11、根据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劳动的边际产量变化趋势为()。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12、假设只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可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可变,关于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总产量递增时,边际产量也递增 B、总产量递减时,边际产量为负值 C、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边际产量也为最大值 D、总产量递减时,边际产量不一定递减 13、根据企业短期生产函数的图形及位置关系,如果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的状态,则()。 A、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B、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D、边际产量可能大于平均产量,也可能小于平均产量 14、关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B、总成本曲线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C、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D、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可变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成本和利润的正确表述是()。 A、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企业的总成本 B、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 C、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D、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E、经济利润中包括正常利润 2、从短期来看,属于企业固定成本的项目有()。

成本会计第四章作业

第四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一、单项选择题 1.结转完工自制材料成本应借记的科目是()。 A.基本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原材料 D.库存商品 2.产品定额管理基础比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是()。 A.定额比例法 B.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C.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D.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3.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职工薪酬等加工费所占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应采用的方法是()。 A.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B.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D.约当产量比例法 4.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的适用条件是()。 A.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很小 B.没有月末在产品 C.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 D.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5.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差异()。 A.全部由在产品负担 B.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C.由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共同负担 D.结转给管理费用负担 6.如果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分次投入,在每道工序中则是一开始就投入。假设有两道工序,第一工序投入120公斤,第二工序投入80公斤,则第二工序投料率是()。 A.30% B.15% C.80% D.100% 7.在产品完工率的计算,可以根据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来确定,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的计算公式应该是()。 A.(本工序工时定额/ 产品工时定额)×100% B.(本工序工时定额×本工序完工程度/ 产品工时定额)×100% C.[(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本工序完工程度)/ 产品工时定额] ×100%

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公式为:TP=f (L,K) 2.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公式为:AP=TP/Q 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公式为:MP=△TP/△Q 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公式为:MC=△TC/△Q 5.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公式为:TR=P×Q 6.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AR=TR/Q 7.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公式为:MR=△TR/△Q

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1.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 12.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即STC=STFC+STVC 13.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SAC= SAVC +SAFC。 14.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公式为:SMC=△STC/△Q。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答案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 (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 (4)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5)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 (9)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 习题: 1、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明成本、隐含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2、单项选择题: (1)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B )。 A.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B.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C.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D.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2)对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β中,参数A、α、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α代表增加l%的劳动对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B.β代表增加1%的资本对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C.A是技术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越大 D.A是风险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风险越大 (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下降时,( C )。 A.AP L递减且AP L<0 B.MP L=0 C.MP L递减且MP L <0 D.AP L=0 (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D )。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理论 如果一班学生能在经济学课程中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的所有的各个方面,那么,这门课程便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J·M·克拉克 教学目的 讨论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要素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的内容有:1、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2、企业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报酬递减规律; 3、企业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和规模报酬分析; 4、企业生产函数基本概念总结——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 5、企业成本的定义、分类; 6、等成本曲线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或生产者均衡); 7、企业短期成本函数的推导和特征; 8、企业长期成本函数的推导和特征。 从本章开始,进入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学习。微观经济学关心的生产 者行为,包括生产者的技术选择行为、要素选择行为、产量和价格选择行为。和这三种选择行为相对应的理论分析是:生产函数理论(教科书的第四章)、成本函数理论(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教科书的第五章,第八章)和市场结构理论(也称产业组织,教科书的第六章、第七章)。 第一节企业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成本函数(和要素需求)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厂商的

生产技术条件——技术约束1。因此,教科书一般都是从生产函数理论 过渡到成本函数理论。下面,我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主体——企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一)企业的定义 1、企业(firm)的定义:也称厂商,就是指为赢利而从事生产或交易活 动的经济组织。是否以赢利为目的是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界线。(二)企业的本质 1、交易成本:任何交易都看成是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契约的过程,而围 绕交易契约的达成和执行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它可以分成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 2、企业的本质: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 的一种替代物。 (三)企业的目标 1、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个假定既是微观经济 学关于理性行为(或经济人)假定在生产和厂商理论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利用数学中最优化分析。 2、从长期来看,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终究将被市场竞争 所淘汰。所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四)企业的组织形式: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二、生产函数的定义和类型 (一)生产 1、生产:就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1研究厂商行为,首先考察厂商行为的约束条件。厂商选择时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客户、竞争对手、自然 条件等施加的。其中,自然条件对厂商施加的是技术约束:只有某些投入组合才有可能生产出既定的产量,因此,厂商的生产计划必定受到技术可行性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