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人法天地

第四讲 人法天地
第四讲 人法天地

人法天地

人由天地而生,与天地相应。所以,我们要诊断、治疗疾病,要养生,就要以天地为法。“人与天地”的第三部分就是“人法天地”。

素问.离邪真合论第二十七

岐伯对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

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

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这段文字我们读下来基本上没有不认识的字,意思也比较浅显。我们可以看到,这段话的意思大概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就是讲圣人制定规则是以天地为原则的,要应于天地。所以既然“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就有经脉与之相应。

第二段,是具体讲人之经水如何与天地之间的寒暑变化相应的。

第三段呢,就是讲这种相应在临床上有什么具体的体现和意义。

我们把相对难理解的字先看一下。第一个字,“起度数”这个“起”,就是立的意思,制定的意思。圣人就是那些善于养生的人。善于养生的人想要告诉大家怎么去养生,或者怎样诊断、治疗疾病,那么他首先得制定一个法则。这个法则怎么制定呢?要应于天地。“宿度”的宿,就是星宿的意思。“经水”就是地面上的水,河流。所以宿就是二十八宿。经水就是过去中原大地上比较大的十二条主要的河流。PPT上面有一些主要的河流的名称,实际上如果我们不是专门地做考证的话,知道他是十二条河就够了。“波涌而陇”,这个陇就是隆盛的隆,隆起来的意思。“陇,丘陇,地陇之坟也”。坟起,像小坟包一样突起来。意思就是地上有一个小包“隆”起来,就叫做坟,它实际上是指这个波涌凸起的意思。

从整段文字来看,这是对我们前面所讲的人与天地相应的进一步的强调。实际上这个思

想在《黄帝內经》里面层出不穷,是贯穿《內经》始终的一个思想。

所以我们简单的看一下,我们前面在“生气通天论”已经讲过的:“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这是天地相应。或者是在“阴阳别论”的:“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这也是人与天地相应。或者“逆调论篇第三十四”里讲人与与四时十二月相应,都是这一思想的反应。这三段条文和这里的“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都只是举例说明而已。如果你要在用心去找,在《黄帝内经》里这种内容还是特别的多。所以这句话单独的剔出来讲的意思是,我们再一次把这个观念强调一下。人与天地相应,这个是在整本《黄帝内经》,或者整个中医系统里面所有的,从养生一直到诊断、治疗疾病的一个基础思想。

好,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内容了。人怎么与天地相应呢?在这段文字里主要讲两个方面的相应。第一个是寒温与经水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经水与天地寒温变化之间相对应的关系。如果是“天地温和”,气候是正常的、很适宜的一个状态,那么经水就是安静的;如果是天寒地冻呢?经水就是一个凝涩的状态。这个“泣”,应该通涩,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如果是“天暑地热”,天气比较热的话,那么经水就沸溢;假如是有剧烈的,异常的气候,所谓“卒风暴起”,那么经水就像大自然的水一样,波浪汹涌,所以“经水波涌而陇起”。

我们只要讲到经水,单纯从字面意思上很容易联想到的一个东西,就是月经。因为月经我们就是以“经水”称之的。那么在后世对这段文字的拓展和运用上来说,也是月经病用的最多。所以在《彤园医书》里说“六淫之邪入于胞中,则损伤冲任,故妇人之经病,本此同参也。如寒则血凝,热则血沸,风则血荡。然波涌而大下,亦犹经水之被寒热与风而不得安澜也。”这段话它是说寒暑的变化就会影响到人的经水。实际上,我们再想想,是不是一定只是经水,或者说只是月经与天地的寒温变化相应呢?那就当然不是了。这个经水实际上指的是流行于经脉里所有的东西,气、血都包含在里面。所以,如果我们要做针刺的话,既然是天寒地冻,经水凝涩,那就要刺的深一些;如果是天暑地热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刺的浅一些。用药也是一样:经水沸溢的时候,就不会去用温燥的药;如果是经水凝涩的时候,就不会用寒凉凝滞的药,其它都可以以次类推。

另外一个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就是最后这一段话。因为这一段文字比较浅,中间的这部分就不用给太多的解释了。“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就是说这个邪气对经水有影响。这个影响如果反映到”寸口”,其“中手”也,你去摸脉,这种感觉呢,它有时大,有时小。大的时候,说明的是什么问题呢?说明经水波涌而起,所以“大则邪至”。如果是很平静的呢?那就说明邪气没有侵入,所以“小则平”。这个脉象就是很平和的,说明他没

有疾病。但是啊,“其行无常处,在阴在阳,不可为度。”这个“大则邪至”,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是不知道的,要取决于邪气本身的性质。所以在阴在阳,是感阴邪?还是感阳邪?阴时感邪?还是阳时感邪?都有不同,所以说“不可为度”。“不可为度”,还是要“度”之。因为不“度”我们就不知道这个病人的情况!那怎么去揣摩他呢?“从而察之,三部九候”!用三部九候的方法,去揣测它。《内经》里讲的这个三部九候,我们知道它指的是跟我们现在的说法是不一样的。应该是寸口、人迎、趺阳这三部,然后再九候。跟我们寸口脉的三部九候有所不同。但是不管你采取哪种脉法,采用哪种三部九候,它背后的含义其实还是《伤寒论》里讲的“能合色脉,可以万全”。一定是综合四诊,最后才能辨别“经水波涌”,“大则邪至”是何邪所伤。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进行治疗。

最可贵的是红字这一段:“卒然逢之,早遏其路”。这个是这段文字的最精华的地方。它指出了在“从而察之,三部九候”以后,怎么去治疗。如果“卒然逢之”,这个说明什么?病很急,这个时候我们要采取“早遏其路”的方法。对于这个“早遏其路”呢,因为这整个“离邪真合论”这段文字讲的是针法,所以最标准的解释是迎而夺之的泄法。我们从前面的这个病机上看,“经水波涌”它应该是一个实证,对吧,所以我们用迎而夺之的方法,迎而夺之就是迎经气而刺,那么这个我们在针刺里是补还是泄啊?这是泄法,对吧。

但是对这段话的应用是可以扩展的。这种迎而夺之,除了用针,迎其经气方向而刺,是“迎而夺之”以外。你用药物直接进行正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不是也是一种“迎而夺之”呢?那这个是我们最能理解的一个拓展。

那更进一步的,“扭转截断”的这种治疗方法是不是也是一种“迎而夺之”呢?我们知道我们在伤寒六经辨证的时候,太阳病我用太阳方,阳明病我用阳明方,如果这个太阳病我用了阳明方或少阳方就有引邪深入的嫌疑。这样就不对。那么你不当其时,就用这个方,用这个法这是不合适的。然后,在温病里面,有卫气营血辨证。叶天士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意思是在卫不可以清气,对不对?可是姜春华老先生呢,他对这个提出了一些质疑。他说,是不是一定要那么死板呢?这个病人“卒然逢之”,我就要“早遏其路”啊。我能不能在卫先清其气,在气先凉其营血呢?于是,他就提出了“扭转截断”这样一个治疗思路。这个思路主要是针对温病的,因为伤寒的这个治法更严格,基本上来说太阳病用这个阳明方都是不太合适的。但是在温病里,用姜教授的这个方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就给我们了一个思考:这个“卒然逢之,早遏其路”,不就是扭转截断这个思想的理论基础么?

好,那在《伤寒杂病论》的体系里是不是就没有这种早遏其路的思想呢?也不尽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先安未受邪之地也”。这不也是一种早遏其路的思路吗。所以“卒然逢之,早遏其路”是建立在“从而察之,三部九候”的基础上的。我们通过合色脉,了解疾病的特点以后,知道病势之所在,就能够从容的运筹帷幄了。有的病,我们就可以先安未受邪之地,甚至扭转截断。有的病,我们就可以直接的迎而夺之,跟它来一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正治。这个基础其实是就是“其要一也”的意思。这个“一”是什么呢,就是疾病的本质,对不对?那么这个疾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之后的条文里还会专门的再来讲。这一段就这样了。

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篇是“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故天温日月,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

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故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我们先把几个要解释的字看一下。“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这个“服”就是就是事的意思。“服,事也”,这是《太素》给它解释。意思就是说“用针的这件事,得有一定的原则。那我今天用什么原则来做这件事情呢?”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法天则地”很容易理解,“合以天光”里,这个“天光”的意思就是指的日月星三光。所谓“天之明在日月,是谓天光”。所以“合以天光”和“法天则地”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一种反复的强调。

接下来讲具体的方法。“岐伯曰:凡刺之法,”——你不是讲法则吗,那么所以要针刺的时候首先要干什么呢?“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具体到我们生活上的具体运用,是不是就是寒来暑往,气候的变化啊?“八正”我们前面多次讲过了。就是八个重要的节气,对吧?候这个的目的是什么?是“气定乃刺之”。

对于“气定”的解释我们要讲一下。“定者,候得天地正气曰定,定乃刺之”,是《素问直解》里的解释。他的意思是说,你一定要搞清现在是什么四时,什么八气。把四时八正之气搞清楚,候得天地正气,这就是“定”。当然这个候的一定得是天地正气。在一个非天地正气的时候,当寒不寒,当热不热,卒风暴雨的时候,你能候得正气吗?不可能!所以这个时候不是气定,就不会去刺。

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这个“气定”指的是大自然的阴阳之气相对平稳,这叫做“定”。什么叫做相对平稳呢?就是在这一节之中,这是相对平稳。那相对应的,交节的时候,就相对的不平稳。所以“二至二分,前后五日其气不定”。因为二至、二分是八节里面最重要的四节,这四节正好是阴阳之气交互变化的时候,所以它的经气不定。这个时候不宜针刺。如果你们对易经或者算命感兴趣,就会知道古人对这个交节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如果起卦,你就是根据这个时节起卦的。如果正好这个交节之时,那么错一个时辰就错了一天,错了一天就错了一节,错了一节就错了一季。所以很多东西都错掉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天地之气不定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不要用针。这是“定者,候天地之正气曰定”的意思。

淖液的这个淖这个字读nào,什么意思呢?“濡甚也,谓血濡甚通液也。”就是湿乎乎的这种感觉。那么“月始生,则血气始精”,这里有一个衍文或者说一个错简。这个精指的是“月初血气随月新生”的意思。精是指的“随之流行”意思。随着它开始产生,这是精。

“正立而待之”,是我们判断四时、时辰的一种方法。“移光定位”指的是什么呢?我们过去看时辰是看冕,冕的话,随着太阳的移动它的影子在移动。我们根据影子移动的位置,来判断现在是一日之中的哪个时辰。那么我必须很严肃的,正面看着它,才能准确判断它的角度。所以“正立以待之”,“候日迁移,定气所在,南面正立,待气至以调之也”(王冰注)。知道了这个时辰,再来看我要做什么事情。

我们知道针灸里面讲什么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啊,就非常强调时辰。所以这个大前提首先就是要“候其气至”,“气定乃刺之”。怎么候气定呢?”正立以待之“,你才能候其气定,才知道是几点、几分、几时、什么节?

“脏虚”,这个脏应该是个重(chóng),写错了,应该是个错简。怎么校勘的,咱们先不管它。现在通常认为就是一个重虚的意思。

好,这段话啊,很简单。我们一顺看下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太多的难点,所以我就不深讲了。咱们就讲这段话反应了什么意思。主要是三方面内容:第一个,针刺的基本法则是什么?就是黄帝问的“今何法何则”?何法何则啊?“法天则地,合以天光。”以天地之间气息的变化为原则。那么具体来说就是“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在我们的天地之间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四时八正之气的变化。那么我们根据这个,候其气定,然后再来行针刺之法。

第二个内容就是人与寒暑和月廓的盈亏相对应。具体来说:与寒暑相对应就是“天温日明”,天气比较暖和的时候,“淖液而卫气浮”,气血都比较浮、浅,故而“血易泻,气易行”。“血易泻,气易行”,是个互文,就是气血易泻易行,气血流动比较快的意思。那么接下来的“天寒日阴”也是一个互文。天寒就是日阴,日阴就是天寒。阴天当然会冷一些,那么人血就“凝涩而卫气沉”。这也是互文,就是人之气血凝涩而沉。所以如果要针刺,就要刺的深一点。然后是“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个,我们会看到,从字面的意思上讲,随着月亮的盈亏,人的气血随之而有充盈和空虚的变化。空虚到什么程度呢?到了“月郭空”的时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于是气血皆去,独留形骸,所以“形独居”。那虚的很厉害啊!这跟我们平时临床,或者日常生活的观察明显是不相符的。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这段话讲是气血因月廓的盈亏而发生的变化,所以这是在一个基础水平之上的变化,而不是说气血因其生或者说因其灭,所以没有到这个地步。但是你说重不重要呢?很重要!为什么重要呢?我们后面的文字里会讲。它有决生死的作用。有的时候我们理解这个决生死的作用,就好象是最后一颗稻草。所以《内经》里头有大量与时间相关的条文,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也包括在这几年,大家对时间医学做的比较多。就有很多人去研究一些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时间的规律,跟《内经》所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只能是说一定的相似之处。提示它可能还是有一些客观依据在的。那为什么只是说一些呢?因为我们很难准确的去理解始精始行、坚、实、减、虚的程度。这个是我们学这段文字最需要研究和最费解的地方。光从字面意思上讲其实不难。总之,人的气血与月廓的盈亏相对应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

这个因天时而调血气,具体来说就是以下的这两段条文。治法上要与寒暑和月相的变化相对应,“所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天寒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呢?人气血凝涩而沉,这个时候就不宜行针刺之法,如果一定要针刺,这个时候就要刺的比较深,还要注意保暖。有没有注意到这里没有写寒暑,而只是写天温和天寒。不是指春夏秋冬或者是寒暑,那么也就是说它的更现实的意义实际上指的是气温而不是季节,对吧能?所以即使在冬天,我们在做针刺的时候只要做好足够的保暖工作,那么他也可以处于“天温”的环境下,那么我们也可以“天温无疑”。所以“天寒无刺”这个在我们现在看起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了。好像冬天的时候,我们针灸科也都挺忙的。但是在过去的话,天寒无刺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我们知道针刺的时候肯定要把衣服给脱掉一部分的。在过去的那种保暖条件下如果是再行针刺,病人就很容易感受外邪。尤其是本身就刺一些重要的,与天地之气相沟通的穴位像什么风门啊,大椎啊,这样的穴位的话,那么他感受邪气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接下来的“月生无泻,月满无补”这个还是主要指针法而言的。在我们临床大方脉上来说有没有意义呢?也有意义!就是随着月相的这个变动,我们在补泻上要加以注意。这一点,在妇科上其实是体现得更加的明显。我们知道妇科有一个“序贯疗法”,就是在月经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治疗。这个也就是月生无泻,月满无补的类似的意义。疑问之处在于,这个“月”到底是天地的“月”呢?还是人生的这个月呢?这个就是比较灵活的一个方面了。

对于妇科我不了解,对于男科我知道。我们知道每天人身一阳初生的时候是子时。就是说每一天子时,是阳气刚开始发生的时候。这是天地之间的“子时”,那天地子时,一阳初生,人身有什么反应呢?会有自发的勃起。所以我们中医很早就观察到了夜间勃起。但是我们也观察到了,并不只是子时有夜间勃起,其他时辰也会有勃起。那这种情况呢,在道书上称为“活子时”,就是人身上的子时。人身上只有一阳初动的时候它才会出现这种自发勃起的情况。那好,我们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我们自已的“活子时”跟天地的子时是相应的,那就最好了。但是有的时候,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气血并没有调和到与大自然相对应,这个时候“活子时”的时间就可能往后推移。因为天地之间的“一阳之气”已经发生了,但是人身上的“一阳之气”还没有发生,所以它就往后推。可能是丑时,甚至寅时、卯时。往后推,按照道家的观点,可能就意味着身体的阳气、真阳已经是虚损了。所以就要通过修炼,最后把“活子时”跟“天地子时”重合,就好了。这个有没有什么道理,咱们不去说,这个反映了一种“人应天地”的思路。

那么第三段呢,是讲寒暑、日月变化与人的关系。是“灵枢岁露论第七十九”

灵枢岁露论第七十九

黄帝曰:有寒温和适,腠理不开,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师答曰:帝弗知邪入乎。虽平居,其腠理开闭缓急,其故常有时也。黄帝曰:可得闻乎?少师

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

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郗,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

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

毛发残,腠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黄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师答曰: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黄帝曰:愿闻三虚。少师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

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帝曰:愿闻三实。

少师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

前面既然说是因为起居养生不当,所以才感受邪气而发病。那么有的人,在寒暑很合适的状态下,腠理也没有开泻。这时候,那应该有卫外的功能啊?在这种情况下,却有“卒然暴死暴病”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少师就回答说:“帝弗知邪入乎?”你还不知道邪气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可以侵入人体的。什么情况呢?“虽平居”,虽然饮食起居都很正常,然而腠理的开闭缓急,“其故常有时也。”它的这个变化呀,还是在于这个天地相应,与天时相对应的,所以邪气仍然有入侵的机会。

黄帝接着就问了:“可得闻乎?”少师曰——大多数教科书都是从这个地方开始节选的——“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你看再次强调了这个“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所以人的气血随月相的变化而。“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郗,烟垢着。”积,这个地方它实际上是“积”同“精”的意思。或者说这个“积”字应该是个“精”字。这是有学者校勘过的。血气旺盛,皮肤紧致,毛发坚固,腠理紧闭。这个“郗”,闭也,是紧闭的意思。烟垢,就是人身上的这种油脂和污垢。这个东西必须是气血旺盛才能渗之于外。月满的时候,气血是旺盛的,所以烟垢著,烟垢很多。这个时候啊,“虽遇贼风,”就算是感受了贼风。也是“入浅不深”。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如果是月郭空的时候,海水东盛,那会怎么样呢?“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腠理薄,烟垢落”。这里面有几个字要解释一下。“纵”就是宽的意思,皮肤宽是指的什么?是指的腠理开的这个情况,是说皮肤不致密,跟前面的“皮肤致”相对应。毛发残,腠理薄。按照《太素》上来校的话,它应该是“毛发薄”,中间的“残,腠理”这三个字原本其实应该是没有的。所以这里应该就是“毛

发薄”。毛发薄,薄就是稀疏的意思,与前面的“毛发坚”相对应。烟垢落,你看这时候就没有烟垢了。“当是之时”——如果这个时候你遇到了贼风——“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寒温和适,腠理不开,却可以卒病的原因。

既然现在寒温和适,腠理不开,在这个时候都容易卒然而病。那大家想想,假如在这个时候,卒感虚邪会有什么情况呢?那就当然是“其入也深,其病也暴、也重”了,对吧。就要得很重的病了。所以紧接着,黄帝就问“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有的人突然得了暴病,或者是死掉了。是什么原因呢?跟这个规律有关系么?这时候少师接着回答了黄帝的问题。下面这段话是非常重要的一段话,就是三虚三实的由来。“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少师说啊,“碰到三虚的这种状况,就会出现您所说的卒然暴死这种状况”。

那什么是“三虚”呢?“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在这三个时候,再加上贼风所伤,就叫做“三虚”。要是不知道“三虚”这种情况,你不管多么细致的去诊疗,它也是不够的,这就是“工反为粗”的意思。相对应的,有“三虚”,就要有“三实”啊?所以紧接着,“帝曰:愿闻三实。少师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哎,这就是“三实”。在这“三实”的时候,就算是感受了贼风邪气也不要紧,“不能危之也”。为什么?因为这时候气血很充实,卫外的功能很强。

那什么叫“乘年之衰”?乘年之衰,它是个运气的概念,指的是某一年,它是阴年的同时,又岁运不及,再遇到六气的邪克,这就叫做乘年之衰。“失时之和”指的是“失四时之和”,什么叫“失四时之和”?四时是春、夏、秋、冬,那么就应该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如当寒不寒,当热不热,就叫做“失四时之和”。我们这两天就失四时之和,这个天气明显不正常!所以在“三虚”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加强我们的养生工作,否则就容易“卒然暴病”。那么关于这个“三虚”,“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我们在原文里已经可以看到了,它是黄帝问少师,为什么有暴死暴病,少师给他的解释。所以“三虚”,它的重要意义就是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疾病的愈后。

如果是在“三虚”的时候得病,这个疾病就怎么样?就很疾,就很暴,就很严重!所以在“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里,又再一次提到“三虚”。说是“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这个好理解,跟前面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它有提到“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这是什么意思呢?三虚,这个当然是很厉害的,三虚碰到一起,则暴病、卒死。那有的时候,只有一虚呢?只有失时之和,或者只有乘年之衰,这个时候是什么情况呢?这个情况,就叫做两实一虚。得什么病呢?“淋

露寒热”!容易外受外界的寒热。淋露,暴露在外边的意思。暴露在寒热之中,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所以圣人讲养生,并不是说我有“卫外而为固”的阳气,就可以无惧风雨。不是这样的,而是说,任何时候都要“避虚邪贼风,如避矢石然”。在《诸病源候论》里面,又特别指出三虚的时候得病,容易暴死。“三虚而五脏衰弱精神萎累,重之则精气竭绝,则死”。书中反复的在强调“三虚”时感受邪气,就容易出现卒死之疾。这个是我们《内经》里所讲的三虚。

但是在《万氏女科·种子章》里,这个三虚分别是天虚、地虚、人虚。“三虚者,天地晦冥,日月薄蚀,雷电风雨,晦朔弦望,天之虚也;地震土陷,山崩水溢,地之虚也;忧怒悲恐,醉饱劳倦,人之虚也。”这个“三虚”的含义是什么呢?仍然是本于“人与天地相应”这个思想来的。在这三种情况下,不宜种子!现在我们马上要开放二胎了,就是大家都希望能够再生个孩子。但是从我们中医“种子”这个观点上讲,有一些时候是不适合的要孩子的。这个“三虚”就是对于种子的禁忌,做了一个非常系统的归纳。“种子”的禁忌非常的多,但是没有跨出他说的“三虚”的这个范畴,其他的,包括各式各样的异常的气候条件,有人列举了非常的多,但不管怎么样,其实都是卒风暴雨。我们前面讲过,这个时候正是“经气波涌”啊,就不适合做这件事情。所以“三虚”也有这个不同的含义。

那么紧接着讲述“三实”。“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这是和前面相对应的,所以很容易理解。重点是“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这句话。这个强调的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一个思想。就是在我们中医,或者说《内经》的发病观里面,“避虚邪贼风,如避矢石然”,当然非常的重要。虚邪贼风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嘛!但是根本原因在哪里?根本原因在人身正气的强弱。“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的这个思想,在《内经》里多处条文里都可以看的到。比如说在“百病始生第六十六”里他讲“两实相逢,众人肉坚”。这句话你们应该有印象吧。它前面是讲的是“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虚是什么虚啊?是人虚和虚邪,比如在月廓空的时候复感外邪,对不对?如果是月廓满的时候,或者是逢年之盛的时候,又没有遇到邪气,这就是“两实”,另一个“实”是说外面没有六淫之邪,只是正常的六气,这种情况下“众人肉坚”,不会得病。

那么在“经脉别论”里面也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同样是感受外邪,同样是情志所伤,同样是伤于饮食。如果本身气血旺盛,那么就“气行则已”。通过气机的运化就能抵御邪气。但如果气血本身是怯弱的呢?它就著而为病!著在什么地方啊?何经、何脏虚,就著在何经、何脏,所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仅仅是指人的正气虚弱,

就容易被外邪所伤;还是指,之所以同样感受外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病,是因为不同的人虚处不同,所以它的发病就会有不同。所以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正气是占主导地位的。

在“生气通天论”里也有“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当我们看到这个条文都很鼓舞。什么叫大风苛毒?非典就属于“大风苛毒”。这种烈性的传染病,怎么预防它呢?同样是暴露在这样一个烈性传染病的环境当中,什么样的人发病?虚的人发病。那什么样的人不发病呢?能够肉腠闭拒的人,卫外功能强的人他就不发病。那如何才能卫外功能强呢?清净!这个就是养生的原则。同样的清净,还有“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这个我们在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对吧?也是一样,“虽有贼邪,弗之能害”!包括“素问遗篇·刺法论”里面讲,“不相染者,正气存正,邪气不可干”。你看,这句名言是出自遗篇的。我们知道遗篇是有争议的,很多人说它不是正宗的《内经》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说,“是”或者“不是”,不重要。“有用”或者“没用”,“正确”或者“不正确”,才更重要。

所有的这些条文都反映着一个思想,就是在发病中,正气占主导地位。那如何能让人的正气强盛呢?要与天地相应!比方说,法天之则,就是“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那法地之气呢?地之五味,与脾胃相通。所以我们就不能“饮食饱甚,汗出于胃”,对不对?这个就是养生的法则。

所以这段条文它其实重点讲的其实就这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人与月相相应。月满和月空的时候,人的气血就相应的充实,或者是相应的空虚。还有,就是非常重要的“三虚”、“三实”。它强调了天时的发病和愈后的关系。在“三虚”的时候,常常是卒病暴死,死在什么时候啊?应该是死在“三虚”的时候,就是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的时候。按照月相来说,死人死的最多的时候,应该是每个农历的初一,或者三十这个时间段左右。但是现在有人做时间医学的研究,发觉有一些疾病是在月旺的时候,就是月亮园的时候,死亡率更高。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呢?这是因为有一些疾病不是因其虚而死,而是因其实而死,或者说因其邪争而死。比方说重症胰腺炎,这种疾病之所以发病,它有正气大虚的底子在这里。所以当月廓空的时候,正气不能起而抗邪反而相安无事,略作拖延:当月廓实的时候,旺月的时候,正气略微充实,起而抗邪,那么导致最后残留的正气反而消耗掉了,不能留存,出现死亡。这种解释也是一种思路。今天我们讲的几个条文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

本文是根据我和中医同好一起学习时的录音整理的。限于水平,错漏必多。然所以不揣浅陋,公之于众者,期有同好高学共勉,则为学之路有同路之人,不致于半道而废也。

===============

如何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我们的好朋友?

①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每天都能收到如此精彩的文章?

①点击右上角→点击“查看官方账号”→点击“关注”

②打开微信→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公众号→查找“省中孙洁”

太虚理气天地阴阳歌

经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又曰:治不法天之纪、地之理,则灾害至矣。又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1、太虚理气天地阴阳歌 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天地气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2、五行质气生克制化歌 天地阴阳生五行,各一其质各一气,质具于地气行天,五行顺布四时序。木火土金水相生,木土水火金克制,亢害承制制生化,生生化化万物立。 3、运气合脏腑十二经络歌 医明阴阳五行理,始晓天时民病情。五运五行五气化,六气天地阴阳生。火分君相气热暑,为合人之藏腑经。天干起运地支气,天五地六节制成。 4、主运歌 五运五行御五位,五气相生顺令行。此是常令年不易,然有相得或逆从。运有太过不及理,人有虚实寒热情。天时不和万物病,民病合人脏腑生。 5、主气歌 之气六位同主运,显明之右君位知。退行一步相火治,复行一步土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复行一步水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复行一步君治之。 6、客运歌 五天苍丹黅玄素,天气天干合化临,甲已化土丙辛水,丁壬化木乙庚金,戊癸化火五客运,起以中运相生轮。阴少乙丁已辛癸,阳太甲丙戊庚壬。 7、客气司天在泉间气歌 子午少阴君火天,阳明燥金应在泉。丑未太阴太阳治,寅申少阳厥阴联。卯酉却与子午倒,辰戌巳亥亦皆然。每岁天泉四间气,上下分统各半年。 8、运气分主节令歌 大立雨惊春清谷,立满芒夏大小暑,立处白秋寒霜立,小大冬小从头数。初大二春十三日,三运芒种十日甫,四运处暑后七日,五运立冬四日主。

9、五音主客太少相生歌 主运角征宫商羽,五音太少中运取。如逢太征太商年,必是少角少宫羽。若逢太角宫羽年,必是少商与少征。以客取主太少生,以主定客重角羽。 10、五运齐化兼化六气正化对化歌 运过胜已畏齐化,不及乘衰胜已兼。太过被克不及助,皆为正化是平年。气寅午未酉戌亥。正司化令有余看。子丑卯辰巳申岁。对司化令不足言。 11、六十年运气上下相临歌 客运中运主一岁,客气天泉主半年。气生中运曰顺化,运被气克天刑言。运生天气乃小逆,运克司天不和愆。气运相同天符岁,令有天符岁会参。 12、起主客定位指掌歌 掌中指上定司天,中指根纹定在泉,顺进食指初二位,四指四五位推传,司天即是三气位,在泉六气位当然。主以木火土金水,客以阴阳一二三。 13、天符太乙天符岁会同天符岁会歌 天符中运同天气,岁会本运临本支,四正四维皆岁会,太乙天符符会俱。同天符与同岁会,泉同中运即同司,阴岁名曰同岁会,阳年同天符所知。 14、执法行令贵人歌 天符执法犯司天,岁会行令犯在泉,太乙贵人犯天地,速危徐持暴死占。二火相临虽相得,然有君臣顺逆嫌,顺则病远其害小,逆则病近害速缠。 15、南北政年脉不应歌 天地之气行南北,甲已一运南政年,其余四运俱为北,少阴随在不应占。北政反诊侯不应,姑存经义待贤参。从违非失分微甚,尺反阴阳交命难。 16、五运气令微甚歌 运识寒热温凉正,气审加临过及平。六气大来皆邪化,五运失和灾病生。微甚非时卒然至,看与何时气化并,更与年虚月空遇,重感于邪证不轻。 17、五运平气太过不及歌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2.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3.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4.“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5.“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7.“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 8.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9.“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

1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 11.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12.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肾 13.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培土制水 14.“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 E.肾阳虚而心火越 (二)B型题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滋阴扶阳 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A.阴阳的运动 B.阴阳的交感 C.阴阳的制约 D.阴阳的互根 E.阴阳的平衡 3.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4.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5.肝火犯肺属于: 6.肝气犯脾属于: (三)D型题

地水火风理论的基本内涵

地水火风理论的基本内涵 古印度哲学思想的地水火风理论,之所以能够被佛教继承为对世界本质的基本认识,是由于它是能够客观反映世界现实的工具。 在古代西方文明包括维吾尔族医学文明中,也有关于土、水、火、气的相似理论,但从广度上看,“土”的概念不如“地”的概念宽广,“风”的概念不如“气”的概念包容。 在中华文明中,地水火风理论可以看作相当于四象理论,是介于阴阳与八卦之间、三才与五行之间的中间产物。但是,实际上地水火风理论却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或超越了三才五行八卦。 地水火风理论将世界分为物资世界和精神世界,即器世间和有情世间,以及有情世间的色和心、人世间的理和智、佛法界的小乘和大乘及密教的胎藏界和金刚界,是为阴阳二分法的模式。 物资世界构成的基本成分有四种,具体为地、水、风、火,实际上就是每种物资所具有的固态、液态、气态、场态四种形态,或者代表所有物资分类的固体、液体、气体、光体(磁场)四种存在状态,并分别代表其坚固支持、滋润布化、行动交流、温暖体现的特性。在此,“地”类似于五行的金和土、八卦的地和山,“水”类似于五行的水、八卦的水和泽,“火”类似于五行的火、八卦的火和天,“风”类似于五行的木、八卦的风和雷。之所以说是“类似”,是因为两者在各自的本性及其外延的代表性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地水火风分别代表生住异灭或成住坏空的空灭、异坏、住存、生成阶段。 地水火风的相互关系:地水火风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相互转化、共同作用、缺一不可的关系,一般体现为生克关系。具体为地生水、水生风、风生火、火生地,地克风和水、风和火克地、水克火,地火相对、水风相对。 如果以阴阳为标志,地水火风则分别代表太阴、少阴、太阳、少阳。 如果以地球为核心观察世界,地水火风就分别代表大地及其山体、湖泊海洋及其川水溪流、大气层及其各种气象、天体及其日月星辰。 物资世界是以时空维度来运行的。以时间标识,地水火风在一年中分别代表冬、秋、夏、春,在一月中分别朔、下弦月、望、上弦月,在一天中分别代表夜半、暮、日中、朝。以空间标识,地水火风分别代表北、西、南、东以及下(后)、右、上(前)、左。 在太空,地水火风分别代表北方七宿、西方七宿、南方七宿、东方七宿;又分别代表暗物质、黑洞和太阳系外的行星以下星体及太阳系第四级以下星体,流星、彗星和月球及太阳系内其他卫星,显物资虚空及宇宙光、宇宙射线、白洞、恒星和太阳,太阳系内行星(除地球外)和类行星。 在地球大气层的空中,地水火风分别分别代表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臭氧层。又分别代表气候的寒、湿、热、干,气象的寒与冰雪、湿与阴雨、暑热与电、风与雷鸣。 在水体,地水火风分别代表井水暗流露水、海洋水湖泊水、天来水、川流水。又分别代表北海、西海、南海、东海,以及代表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在地上,地水火风分别代表沙土、泥浆、动物、草木。又分别代表南极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包括澳洲)。 在地下,地水火风分别代表岩石、地壳、煤炭、矿物等固态物质,地下水、石油等液态物,地浆、地火、地热、熔岩等热态物质,地气、天然气、石油气、煤层气、井气等气体物质。现代人类对于地球资源的肆意掠夺消耗,已经严重破坏了地球内部地水火风的平衡生态,若

提挈天地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奥秘和特点。 我研练气功四十来年,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和出现磁、电、光等功能。是依据“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沽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浴,积精全神,游行无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电,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天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带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形似日月,辨到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养生这四种方法,都依调息,调神(调心)、调形(调身)。但延年益寿效果和出现功能各有不同。第二是真人,第三是圣人,第四贤人。其寿命都各有限,出现的功能也都不同。 第一种延年益寿它是“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这说明寿命无有终时,敝天地一样长久。这样长寿它依“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来实现。 修新气功健身法就是“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螺旋式运转阴阳掌将天地之间大宇宙的磁、电、光能量作用于人体小宇宙产生同步共振。因此实现它的奥秘和出现它的特点及效果。 天、地、阴、阳、人。据“内经、素间:阴阳应掌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内经,素间,全命全形论”指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又指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这就是人与天地阴阳统一为一法关键所在。 祖门医学把宇宙作为一个大整体,而人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与周围一切物质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的整体之中,自然界的变化,直接影响的人体的阴阳变化,而人体通过阴阳调节,与自然界相适应,这就是人与天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本健身法就是根据阴阳动静变化,人与天地相应的基本原理。如何调动人体小宇宙生物埸,与天地之间大宇宙微波、磁、电、光等埸气息相通,使之产生同步共振是本功法的指导原则。 本健身法,它着重强调整体观念,松静自然,动静结合,以形领意,以意行气。练功时要求,舌顶上腭门牙中间,任督脉接通。两腿微闭留一线看鼻尖形成百会朝天,以收天气。两脚分开内八字形即把三阳经打开,脚十指轻轻地扣地涌泉紧空以收地气。全身上下放松用鼻逆式呼吸法。这样人体小宇宙与天地之间大宇宙信息接通。 下丹田为真气汇集所在和储存运转真气,它位置的范围所包括关元、气海、神厥等穴位,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是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为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是褚经络汇集之所,是全身经络的枢纽,是经络之会海,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之处,也是一个场,因此古人称“性命之祖”,“生气之源”,“阴阳之会”,“呼吸之门”,“五脏六腑之本”。双手均布三阴、三阳经,两小手背抬起四十五度,伸向小腹两侧前方,两劳宫穴相对,以下丹田为轴,螺旋式一上一下往前运转阴阳掌,转一圈为三百六十度,横切地球磁力线。“内经”指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左手代表天体为挈天,顺时所转,右手代表地球为提地逆时针转,为螺旋转。所以下丹田和双手形成阴阳汇集三个点,是小太极体。螺旋式转动的变化,出现了形象太极圈,正如“老子”指出的“负阴抱阳”,“负阳抱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不断变化。绞织在一起。它象一把通向宇宙开门钥匙或接上电插头一样。瞬间即把习练者主要经络和百会、神厥、关元、气海、劳功、涌泉、命门等穴位打开,将宇宙磁、电、光的能量信息与人体小宇宙接通,激发潜能,实现天人合一,产生同步共振。这种高能量信息立刻使运转的双手,快者几秒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大多数出现热、麻、胀、磁吸或风、

最大的阴阳就是天地,阴阳二气结合的产物即"精气"!

最大的阴阳就是天地,阴阳二气结合的产物即"精气"! 道教天下 最大的阴阳就是天地,阴阳二气结合的产物即"精气"! 修行交流,请加道长个人微信号: qshd104? 内容导读地球的外周有一层大气,我们称为大气层。大气层包裹着地球,按照传统说法,这个大气层就是天,地球本身是地。所以古人讲天包地外,这是讲地球这个世界本身的天地。从我们人的角度来看,脚下是地,头上是天。人处于天地之中,人的这个身体,是天地二气结合的一种状态。天地人这三者就是三才,古人所说的三才,就是天地人。那么如果只讲天地的话,那是两仪,即阴阳两仪。最大的阴阳就是天地,这么看,这个阴阳不是太难懂吧。天地二气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运动。当天气下降,遇到地的阴气,二者就会结合起来,这种结合起来的状态就是"精气"。1"精气"是阴阳二气结合的产物。 阳气,本身具有能量,可是无法存留,始终在运动之中;阴气本身没有能量,但是可以贮存能量。阴气吸纳阳气之后,自身也就有了能量,阳气为阴气吸纳后也就不再动荡,它的能量可以慢慢释放。这样就好办了,就可以被万物所利用了。这就好比自然界中有电,雷电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但古时候没有办法贮存起来,所以虽然有电这种能量,但是无法利

用。到了后来,慢慢研究出电池来,,那样发电后,可以把 电贮存到电池中。这样,电能就可以慢慢释放,这样就能够为我们所利用了。 而精气,就类似于电池的这种状态。 那么继续讲精气。 人,生活在天之下,地之上,《内经》中讲,人生于"气交"之中。 人"吸"进来的是天之阳气,"吃"进来的是地之阴气。 注意一下,这里的天地阴阳已经是后天的阴阳了,不然到后面讲先天阴阳的时候容易理解出偏。这个后天阴阳,就是水火。中医常说,古人以水火立极,就是这个后天阴阳。 先天阴阳是乾坤,这个学过易经的朋友都知道。先天阴阳是"清气上升,积阳为天",这是乾卦;"浊气下降,积阴为地",这是坤卦。 先天的阴阳是乾坤。这里乾坤就是纯阳和纯阴。 先天阴阳在动荡之中。这个动荡是什么,在下次课中会讲到。这个是修行之中的关键问题。那么这个先天阴阳也会相交,那么乾坤相交之后,天上也就有了阴气,地下也就有了阳气。此时的天地二气已经不是纯阴纯阴了,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就是后天阴阳了。后天阴阳,就是水火。我们所处在天地,已经是后天阴阳了。 那么人体上,水火就是肾和心,,心就是火,肾就是水。心

阴阳赋(冷为峰)

阴阳属于古代哲学范畴,黄帝、周王及孔子、老子、庄子、庄子、邹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无不研究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博大精深,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乃宇宙的总规律,然古未有阴阳赋作流传。辞赋家冷为峰先生继创作百校之首北京大学赋、百城之首京都赋、百宗之师孔子赋、天下第一名楼黄鹤楼赋,创作古今惟一一篇阴阳赋,集阴阳研究之大成,与高深赋学融合益彰,读之纵横开阖,哲理玄奥,醍醐灌顶。 阴阳赋(冷为峰) 天开混沌,地辟洪荒。浊者降而为阴,清者升而为阳。分太极以二仪,天地之道;充阴阳于天地,造化之钢。阴静而阳动,阳杀而阴藏。无阳则阴不孤长,无阴则阳不独良。万化玄玄何息,万类生生以强。天地有其度,阴阳有其常。立天之道曰阳曰明曰圆,立地之道为阴为幽为方。 独扶光于东沼,复清辉于西溟。日月何其曜,天地何其恒。日以阳德,月以阴灵。阴阳无所不及,天地无其不盈。阴阳均而万化起,天地合而万物生。于天而为象,于地而为形。阴阳生于四象,宇宙归于五行。观其人有五脏六腑,天有五行七星。阳外泄则为汗,阴下注则亏精。腑气以阳,主乎外卫;脏真以阴,主乎内营。胸气转而结散,阴阳调而气横。阴失而阳没,阴降而阳升。三时有轮,昼夜得以转化;

四季有序,寒暑得以嬗更。热极生寒而阴浊,寒极生热而阳清。逆之则败,顺之则成。观其灾害乃发,究其阴阳不平。阴阳互以化育,形气得以平衡。一开一合谓之道,一动一静有其经。地承天兮俱生养之德,阴合阳兮显造化之能。 上垂星宿,下列山川。纵于九重何顶,横于六合何边。天地迥阔,其道循环。阴阳一体,乾坤一元。阴阳违,天地恶而气厥;阴阳洽,天地融而形安。阴积以为地,阳积以为天。阴极生阳而转,阳极生阴以源。合户以曰坤,成象以曰乾。乾坤存乎万类,阴阳化于万间。参天地莫大于道义,参人世莫重于德言。天地之阔人为大,古今之迥德为先。合乎天者曰圣,合乎地者曰贤。天地无争而达其旷,圣贤无私而至其巅。天地即心,方成其广;心即天地,方有其宽。悟不测之天理,顺生变于自然。 阴阳有道,乾坤有序。开合之机,阴阳之母。天存正邪之分,人有善恶之欲。阴静成形以为文,阳动化气而为武。生杀由乎阴阳,德道循于今古。嗟夫,阳统乎阴,天包乎地。万化本于其根,万物育于其内。道兼于天而下临,德兼于地而上载。天地一阴阳,阴阳一太极。阳生阴,阴生阳,阴阳合一,天人合一,乃至天地之无穷无际。 作者简历:冷为峰,笔名日照微风,日照海曲人,工程技术研究员;词作家、诗人、辞赋家;中赋会副主席,中国

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间的关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说:“在没有天地之前,自然而然形成的混沌之气,自然而然的变化到极大是谓太极,太极就是太一;太一又自然而然地变化分离为二是谓天和地;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相合为三,天地阴阳之气相合而化生了万物。万物凭借着地之阴气与天之阳气混合在一起,也就是天地阴阳之气互相冲撞混合适中而化生了万物。“ 最有创造性思维的就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总源头《黄帝内经》将五行配五脏,论述人体生理、病理关系及其与天地阴阳五行变化之关系,其内容是最全面系统的经典著作。将五行、五方、五味、五主、五生、五化、五脏、五色、五音、五声、五变、五窍、五志、五态、五胜、五伤、五克相配,阐述了天地人所构成的自然生态关系,说明了天地人均是自然界阴阳五行的原型模型。

五行相生顺序: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克顺序: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脏腑对应:水-肾、木-肝、火-心、金-肺、土-脾; 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间的关系 五行生克制化。五行之间不仅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而且还存在着相互制约和转化的关系,古人称之为生克制化。古人认为,阴阳五行的理想状态是均衡。任何一方过强或过弱,都会引发许多变化,都需要花费更大的力量来加以平衡。因此,五行之间要相互扶抑。弱则扶之,故有水弱则木扶之,金弱则水扶之,土弱则金扶之,火弱则土扶之,木弱则火扶之。强则抑之,火盛则木抑之,土盛则火抑之,金盛则土抑之,水盛则金抑之,木盛则水抑之。明代学者郎瑛有一段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的话说得很透辟。他说:“生克制化,古今所言。然生、克、化皆易见,独制字则难明。盖制者,缘生中有克,克中有用也。凡生中有克者,谓如木生火,火盛则木为灰烬。火生土,土盛则火被遏灭。土生金,金盛则草木不生。金生水,水盛则金必沉溺。

《黄帝内经》中生命境界的解读

《黄帝内经》中生命境界的层次 第一:总论 原文: 1.【真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2.【至人】: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3.【圣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4.【贤人】: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原文完) 【内容整体定位】:这一段中,主要描述了古人对生命境界或者说层次的划分。也就是说,古人认为生命之间是有本质差别的,而这种差别,不是体现在财富上,也不是体现在权势上,更不是体现在外貌上,在哪里呢?【思想】!!!思想境界的高低,就决定了这个生命

的层次高低。而判断一个生命思想境界高低的是什么呢?【道德】!!!所以《道德经》流传千年,人们至今津津乐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为啥?因为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不同,生命境界不同,因此看《道德经》后的体悟就不同。 所以,阅读经典,别人的解读只能是参考。而非常高境界的解读,我们普通人听着就会以为是神话。。。 比如《黄帝内经》这里对生命层次的划分,保证有些朋友看了就说这是神话而已。。。 扯得有点远了。。。 明天我们开始逐字逐句解读这四种生命境界。首先是解读【真人】这部分内容,分四天解读完四种生命境界。第五天做一个整体总结交流。 我们对国学的解读,都围绕一个核心生命观: 人体的生命构造中分为两大体系:【思想】+【身体】,两者是本末关系,【思想】为本,【身体】为末。也就是说,【思想】是核心,《黄帝内经》中把【思想】称为【神】,现代西医称为【心理】。 【身体】是受【思想】掌控的生命部分,属于从属地位,因此中医养生中强调【养神】,强调清心寡欲,而西医养生强调【心理】健康,就是这个道理。

人体阴阳气机是怎样循环的

人体阴阳气机是怎样循环的? ?1.如何判断体质?活对了你才赚!?2.六经阴阳比例及用药规律一览?3.脾虚的五大症状?4.六经脉证便览?5.针刺 调神与调形的渊薮流变?6.思考医学?7.子午相冲选穴法的临床应用?8.《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9.方剂学的若干认知?10.出现水肿预示什么病??11.艾御享堂“病例三则”?12.手诊诊 病ABC?13.火针的机理与应用?14.子宫腺肌症的中医解 析?15.中医还能活下去吗??16.常用中药功效集萃?17.中医至简论?18.师怀堂新九针临床运用精要?19.针灸穴位配 方?20.当小抑郁来袭-你如何应对??21. 老朋友的另类“生 死账”艾御享堂艾御享堂 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的描述很多,人为天地之气交融而化生,大自然的气有升、发、收、藏,人体受自然界感染,在人体中存在着与大自然相对应的气机升降对流。太阳从东面冉冉升起,而人体肝气从左侧徐徐上升!太阳从西边缓缓落下,人体内阴气从右侧通过肺的敛降徐徐下降! 大地之中的水湿能够滋养树木,树木不会枯萎;人体的肾水也能滋养肝木!也能防止肝火过亢! 大海中水被太阳照射,蒸发后化为水汽而上升为云,可以遮挡太阳的炎热;人体的肾中水汽随肝气升腾,可以济心火,防止心火过亢!

太阳的照耀能够温暖大地,大地得温能生长万物;人体的心火下移,可以温暖胃土,胃得温可以腐熟水谷! 太阳照耀后,土地变暖,温暖的土地热量下传,可以使土中的水湿得以温暖;人体心火的热量,通过胃气的下降,可以下交于肾,温暖肾中的寒水! 大地的核心——地核中的热量可以向外散发,温暖大地得至深之处,其暖可以缓缓上升,土地中的水汽上升可以化为云彩,乌云的汇集化为雨水下降! 人体肾中一缕阳气徐徐上升,温暖脾脏,脾脏得到肾阳的温养,将小肠转输过来食物营养成分,通过沤的作用,化为精微之气,上升至肺,肺降精微之气中清的部分宣发,滋养皮肤和毛发,浊的部分向下敛降滋养五脏六腑,废弃之气化为水通过三焦经,入膀胱,变为小便! 这就是天人相应,也是天人相参的结果,通过大自然,感悟人自身,明白了这些规律,对学习中医非常必要。这就是学习中医之旅的指南针! 下面,我们将上述的人体阴阳气机循环画一张图,有了这个图,在学习中医的旅程中就不会迷路了! 日从东方冉冉起,水在西边沥沥声; 肾水养肝能涵木,随肝上达济心炎。 丽日如心照胃土,其温透胃暖寒泉; 肾中潜龙为一阳,温脾如沤清阳升。

阴阳天地赋(冷为峰)

阴阳属于古代哲学范畴,黄帝、周王及孔子、老子、庄子、邹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无不研究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博大精深,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乃宇宙的总规律,然古未有阴阳赋作流传。辞赋家冷为峰先生继创作百校之首北京大学赋、百城之首京都赋、百宗之师孔子赋、天下第一名楼黄鹤楼赋,又创作古今惟一一篇阴阳赋,集阴阳研究之大成,与高深赋学融合益彰,读之纵横开阖,哲理玄奥,醍醐灌顶。 阴阳天地赋(冷为峰)天开混沌,地辟洪荒。浊者降而为阴,清者升而为阳。分太极以二仪,天地之道;充阴阳于天地,造化之钢。阴静而阳动,阳杀而阴藏。无阳则阴不孤长,无阴则阳不独良。万化玄玄何息,万类生生以强。天地有其度,阴阳有其常。立天之道曰阳曰明曰圆,立地之道为阴为幽为方。 独扶光于东沼,复清辉于西溟。日月何其曜,天地何其恒。日以阳德,月以阴灵。阴阳无所不及,天地无其不盈。阴阳均而万化起,天地合而万物生。于天而为象,于地而为形。阴阳生于四象,宇宙归于五行。观其人有五脏六腑,天有五行七星。阳外泄则为汗,阴下注则亏精。腑气以阳,主乎外卫;脏真以阴,主乎内营。胸气转而结散,阴阳调而气横。阴失而阳没,阴降而阳升。三时有轮,昼夜得以转化;四季有序,寒暑得以嬗更。热极生寒而阴浊,寒极生热而阳

清。逆之则败,顺之则成。观其灾害乃发,究其阴阳不平。阴阳互以化育,形气得以平衡。一开一合谓之道,一动一静有其经。地承天兮俱生养之德,阴合阳兮显造化之能。 上垂星宿,下列山川。纵于九重何顶,横于六合何边。天地迥阔,其道循环。阴阳一体,乾坤一元。阴阳违,天地恶而气厥;阴阳洽,天地融而形安。阴积以为地,阳积以为天。阴极生阳而转,阳极生阴以源。合户以曰坤,成象以曰乾。乾坤存乎万类,阴阳化于万间。参天地莫大于道义,参人世莫重于德言。天地之阔人为大,古今之迥德为先。合乎天者曰圣,合乎地者曰贤。天地无争而达其旷,圣贤无私而至其巅。天地即心,方成其广;心即天地,方有其宽。悟不测之天理,顺生变于自然。 阴阳有道,乾坤有序。开合之机,阴阳之母。天存正邪之分,人有善恶之欲。阴静成形以为文,阳动化气而为武。生杀由乎阴阳,德道循于今古。嗟夫,阳统乎阴,天包乎地。万化本于其根,万物育于其内。道兼于天而下临,德兼于地而上载。天地一阴阳,阴阳一太极。阳生阴,阴生阳,阴阳合一,天人合一,乃至天地之无穷无际。 作者简历:冷为峰,笔名日照微风,日照海曲人,工程技术研究员;词作家、诗人、辞赋家;中赋会副主席,中国辞赋网超级版主、特邀评论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图)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图) 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根据,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味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之后,出现人、家庭、社会,咸为交感之义。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社会形成以后,充满矛盾,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既济,指成功,完成。未济表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没有终止。《周易》作者力图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 但是这种排列并不是唯一的。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写在帛上的《易经》叫帛书《易经》,帛书《易经》排列完全不同于今本《周易》,它是按照八卦相重的原则,把《周易》六十四卦分成八组,叫八宫,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 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儿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但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提周公了。 文王、周公用六爻卦做为“宇宙”符号,并用极其简练的语言对“易”的思维模式进行表达,这实在是十分珍贵的了。文王八八六十四卦的建立,是伏羲始八卦的发展,他的思想已经由“天人相应”的“对待”关系,演变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注和诠释,天地一体、矛盾对立统一、“象”的思维形式,依然贯穿《周易》的始终。

人体之阴阳之气气是什么

人体之阴阳之气气是什么? 一,关于阴阳的一般意义! 在易学与《内经》理论中已经明确地对天地之气的变化规律作了归类:易学指出,天为阳,地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天晴为阳,天阴下雨为阴;所以就用一阴一阳作为表示天地阴阳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阴阳也是事物运动状态的归类象征,动为阳,静为阴;那么一切类似运动的、向上的、温暖的,光明的、兴奋的、亢进的、快速的等等事物都属于阳,而一切类似静止的,向下的,寒凉的、黑暗的、抑制的、衰减的、慢律的等等事物均属于阴。 《内经》指出,天有阴阳,地也有阴阳,天之阴阳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寒湿燥为天气之三阴;风署火为天气之三阳;而地之阴阳就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主春、夏、长夏、秋、冬五时四季;以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应地之五行。五行既是地之阴阳的象征,又是万物功能形态的象征性归类。 易学和《内经》都用天干地支作为天地万物在不同时空运动形态的象征;天干地支也是表示时间的一种方式或工具。 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类是宇宙万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人类既是天地万物的一分子,又是天地万物中最有灵性和智慧并能认识万物表达万物变化规律和利用万物的智者;人与天地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人类自然也有自己的阴阳属性。 传统医学关于人体阴阳的实质就是: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尤其是以脏腑的功能活动为生命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的过程中,确实有着与天地自然阴阳变化相似的道理;就是说,人体因为存在着自然的脏腑功能盛衰状况的不同,这个脏腑功能盛衰状况,就是指人体由于出生之时,所获得的天地自然阴阳五行之气信息所储存于人体脏腑中多少的不同,而使人体各脏腑功能的强弱状态就各不相同,就存在着某一个或某几个脏腑功能旺盛,而某一个或某几个脏腑功能相对就弱缓;或者某一个或某几个脏腑的功能相对弱缓,而某一个或某几个脏腑的功能相对旺盛;这样就形成了脏腑功能强盛者,其生理代谢功能旺盛,而生成的阳气就相对旺盛,就称之为某脏阳盛阴衰;而脏腑功能弱缓者,其生理代谢功能就相对弱缓,而生

六爻测婚姻

六爻测婚姻 一,大象 大象就是卦气,每个卦,都有一个大象的问题,也即是大环境,包括下面几方面: 1,六合卦和六冲卦,游魂卦,归魂卦 2,卦名 3,动爻,变爻 4,爻位 1,六合卦,六冲卦,游魂卦,归魂卦 在婚姻卦来说,六合卦大象主成。 不论男女测婚,如逢六冲卦,冲者散也,多主难成。如逢六合卦,多主婚可成。卦中冲中逢合,是先难后易,先坏后好。卦中合中逢冲,主开始合好,后散局。 主卦六冲,若大象及变卦吉,勉强可成。变卦六冲,破散无疑。最好就是变卦六合。 游魂卦,游魂就是魂魄游荡之象,代表感情的心无所定。 归魂,一般来说,事情到了尾声,有结束之象。 2,卦名 卦名是一种重要的提示信息,在卦中往往是对事情的描述和对后果

的预测,要善与结合卦名来思考问题。 占婚姻,总的来说,卦得咸、恒、节、泰婚姻合顺;得睽、革、解、坎,离及八纯、游魂卦均有离婚或感情不顺之兆。测婚,女得大蓄,小蓄婚姻不利。 另外,有些卦名本身代表一定的象: 鼎:鼎为三足,有三角恋爱之象。 复:代表感情反复,也代表感情去了又来,来了又去之象。 困:有陷入困境之象,又有阴阳相背,反目之象。 明夷:明夷见伤,有受伤之象 媾:为5阳逐一阴之象,往往代表女太过,女方太任性或太过分之象。 归妹:男卜之吉,女测婚不利,因为有女方回娘家之兆。 革:有换人之兆 蹇:山高水远,路途险阻。 大有:机会大把 咸:享受到感情婚姻的甜蜜 比:比翼双飞,但同时也可能有两个选择对象,有比较的意思 家人:为家事,为一家人。也主有两女之象。 临:往往代表事情就在眼前,有点突然发生之意。

剥:树叶掉了,冬天来了。。。 随:跟随之象,但有时候也代表男方抛弃女方。 决定婚姻恋爱的结果是世应和用神,但如果能深入理解卦名和相应的含义,有助于研究婚姻卦。 3,动爻和变爻 婚姻卦中,最好世应俱静,不宜多动,动则有变。 动爻多动,代表感情复杂,变化多。 内卦多动,因为内卦为己,代表自己方面变数多。外挂代表对方,反之也然。 内外多动或全动,特别是世应动,都代表感情不定,双方互有进退,不是好象。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也代表卦主心不诚或基本就静不下心来。所以碰到这样的情况,最好请卦主换个时间,等心静下来之后再摇卦。 婚姻卦中,没有动爻的卦为静卦。但这种卦反而不好,代表婚姻过程发展缓慢之象。此点也应该注意。 4,爻位和阴阳 爻位和阴阳往往是观察两个人互动关系的一个指标。如果世应,财官得位,说明卦主和对方关系良好,属于五好家庭,反之,则容易产生性格或生活等方面的不协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_《黄帝内经》_原文_内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内容】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嚘的通假字),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太素》为骨),燥(《太素》为湿)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胎的通假字)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