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七下第八课《奇妙的墙》word教案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八课《奇妙的墙》word教案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八课《奇妙的墙》word教案

奇妙的墙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主要学习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造型观念,训练学生的构成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是一种空间构成,是通过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利用线、面、块等立体形态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的形态。同时累积构造是立体构成的主要造型之一,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同一或近似的基本单元,通过叠加、累积等重复组合方式塑造成新的立体形态。

一、教学路径

看──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建筑墙体及环境景观,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

学──学习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基本法则,体会重复性秩序排列所产生的韵律美。

做──很多有趣的造型都是用简单的基本形累积而成的,动手设计基本形,运用不同的累积方式进行累积构造。

再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蕴涵文化元素,表现创造不同的累积艺术作品。

二、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2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欣赏生活中累积构造的“墙”以及累积构造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第二课时解决制作、创造、体验的要素。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立体构成──累积构造作品欣赏,了解累积构造基本知识及基本规律。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累积构造知识制作出基本形,并根据不同的累积方式共同创造一堵有趣的“墙”。

情感目标:从累积构成的创作活动中体验其创作乐趣和审美,提高艺术审美

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累积构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累积构造中的模数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张、颜料。

四、教学要点

1. 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有的是砖石砌成的,还有的是其他材料构造而成的,在所有的墙中都有着一个共性──屏障式体积。整体墙有体积,每一块砖石也有体积。在生活中除了通常所说的墙之外,还有屏风、隔断等其他形式的墙,只要是具有基本体积元素的堆砌或累积都可以形成墙。

2. 累积和累积构造中基本形不再是一个平面的形状,而是一个立体的体积,将基本的立体单元形以不同的骨架重复累积,就形成了累积构造的式样。这里的基本形可以是立方体、圆柱体、三棱柱……也可以是任何一个具有模数关系的单元,如具有相同体积特征和重复边界的立体形态。

3. 累积构造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复性,将相同的基本形不断地重复才能够形成累积。这里的“重复”可以是基本形完全相同,也可以是基本形外形相同,内部空间、表面色彩装饰的变化。重复的秩序美和变化的灵动美共同形成整体,构造出艺术审美意蕴。

4. 单纯的灰砖形成的墙显得沉闷,直接白色的方块则显得单调。“变化”和“有趣”是本课审美和创造力的所在。其一,在相同外形体积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完成基本形内部的形体、色彩、装饰,使每一个累积元素都具有变化,从而形成整体和变化的构造方式;其二,设计出具有丰富变化的“墙式骨架”,以整体墙的变化赢得“变”的创造;其三,以各个基本形的色调、质感进行有机排列,构架出“墙”的变化。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蕴涵着艺术审美的法则,具有着视觉形式的创新和美感。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探索与查阅

课前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累积形式的墙,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寻找你认为有趣的图形和立体单元,尝试思考它们变化的可能性。

二、交流与探讨

相互交换收集的图片资料,并从自己的角度谈谈想法,以小组的形式汇总体会和观点,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解并与全班分享。交流和探讨的重点应集中在累积构成的基本规律、相同属性、累积单元及整体构成的变化上。从而形成既有累积构成的规律,又具有创新的思路。

三、创意与制作

在制作上首先要对基本形的形态、尺寸、装饰元素(如脸谱、文字、剪纸、动物、植物)等做出必要的要求,创意则是在这一前提上的变化(如脸谱的多样性、文字的字体色彩的变化、动植物的多样和变化等),创意还可以在制作材质上进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同一材料、相同的体态(如纸杯、方凳、器皿等)或是共同的模数关系。创意通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不同的元素或主题下引导学生多相性思维。

立体的累积构造

立体的累积构造

四、累积中的变化

有趣而生动的变化是本课的核心,提升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也是本课的重点。本课作业的完成与其他的视觉形式相结合,如民间艺术、图案、平面构成等,可以有效地引导课程向不同的方向上发展,并最终形成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上的审美体验。

教学评价建议

一、本课教学中累计构造的基础知识是课程的框架,充分利用与其他艺术元素、视觉元素与基础知识综合,完成对累积构造知识的认知和创造性实践,获取视觉审美经验是课程的核心。

二、本课作业的设定主要为学生合作完成,以累积构造要求和组合再造元素为条件,合作创造完成,并对完成作业进行全面评价。

参考案例

《从戏曲脸谱到有趣的墙》

一、教学目标

1. 体验、感受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了解戏剧中脸谱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脸谱的形成发展。

2. 学会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同学或自己创意脸谱,并进行有趣的排列,从中认识美术中的累积构成及其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累积构造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了解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并运用艺术通感进行美术创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世界各民族的面具脸谱资料、纸张、颜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

通过以往的学习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书法、国画、油画、舞蹈、戏剧等,本课的学习则从中国传统的戏曲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探讨和发现艺术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引入课题──《从戏曲脸谱到有趣的墙》。

(二)听音乐、表达感受

1. 听完一段戏剧唱腔后全班同学都参与快速应答游戏的活动。要求用最简短的文字语言或形体语言概括刚才听到的这段戏曲的感受。

2. 从听到表达感受,学生表现得非常好。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他们所塑造的角色的,共同寻找片段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唱、念、做、打、服饰,还有脸谱。

3. 脸谱的形成来源于面具。除了中国戏剧脸谱以外,其他民族的脸谱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但所有的脸谱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

4. 展示各种类型的面具、脸谱,师生共同欣赏。

(三)找素材、开始创作教师提供世界各民族的面具和脸谱资料,欣赏并吸取部分作品的创作元素,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为自己或同学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脸”。

(四)变化、发现、联想

1. 引导学生一起来做一次变化,把画好的平面作品卷成圆柱体后欣赏。

2.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把卷好的立体作品做各种形式的变化,仔细观察,并记住自己的感受,最后要求学生把作品有秩序地排列到黑板上。

3. 欣赏全班同学创作的艺术作品,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师生讨论感受。

4. 我们的活动是从平面到卷曲成立体叠加再到排列,是什么给你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呢?其实这就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是艺术表现力不断深入和完善的过程,运用的表现形式在美术上称之为“累积构成”,概念呈现,让学生了解。

5.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累积构成的墙,师生欣赏生活中的墙。

(五)课堂小结

从京剧唱腔到脸谱,再到我们创造的有趣的墙,他们之所以成为艺术作品就

是因为具有艺术表现力。除此之外,在文学中有拟人、比喻的表现手法;电影中有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由此可见艺术需要我们留心观察,敢于想象,然后用有效的方法表达出生活中的各种美。

(六)课后延展

1. 一篇文章──《发现与想象》。

2.一个新发现──生活中你们认为的有趣的墙。

3. 一个新知识──可以到网上查找有关戏剧、面具、脸谱等资料。

本课的学习,需要与第七课《重复的魔力》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因为本课的学习内容仍然是学习构成设计中有关“重复”的概念。如果我们将《重复的魔力》与《奇妙的墙》这两课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构成中的“重复关系”是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本课的“累计构造”是一种三维空间的屏障式重复,是运用具有立体状态的单元,按照“墙”的形式累积重复构成,其基本的方法与“重复的魔力”中平面的重复构成的“基本形”单元重复一样,只不过它们的空间形式,运用的材料不同而已。

相关链接

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再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体,而点、线、面、体又可以组合成变化、复杂的形态。立体构成是对空间和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各种事物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

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或形态,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相中的个体关系,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整体状态,是一个由多个形状构成的综合体。如正六面体,它的形状有四边形,还有六边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课家乡美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教学程序 一、交流 1.课前信息收集: 2.交流感受: a、欣赏家乡的片段。 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3.教师小结: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二、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教师总结: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 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 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 2.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三、创作 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 c、绘画工具不限。 四、评价 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五、拓展 欣赏《家乡好》。 课后通过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第1课家乡美(活动二)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欢迎来家乡做客》 2.(学生自由回答后,赏风景——品特产) 二、设计制作 1.选择旅游景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点——选画。 2.景点介绍:各小组交流资料,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丰富 各景点的知识介绍,然后整理成简单精练的文字——突 出特色。 3.品尝家乡特产和特色小吃。 4.感受家乡的节庆活动。 5.了解家乡名牌产品。 6.老师小结: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物产给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让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观光、投资办厂、购买物品,让更多的朋友知道家乡,喜欢家乡,你们愿意为家乡做广告宣传吗? 7.制作宣传刊:8人一组,根据家乡的特点设计并制作宣传刊。比比看。哪个小组能获得最佳设计奖或最佳导游奖。 8.步骤方法和要求:根据书上制作步骤图的提示,将表现家乡的画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并结合美丽的图案,合作办一期介绍家乡的宣传刊。 a、用黑色或灰色厚纸托裱作品。 b、配上简单精练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画、剪贴等方法)。 c、标题文字要美观醒目。 9.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互动 各小组在教室四周展示作品: 1.派代表按“风景、建筑、特产、人物”的顺序夸夸家乡。 a、每组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成立旅游咨询小组。 b、走下座位向其他小组咨询,也可邀请同学到自己小组咨询。 4.教师小结:我们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通过咨询你最想说什么话?为了明天家乡的更美好,我们该做些什么? 四、深入调查拓展思考

苏少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第一课时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本课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苏教版美术教案

苏教版美术教案 标题:第十一册第一 我栽种的植物() 教学目标 本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前准备 教具:一株或多株植物、种子、花盆一只、泥土一包、清水一瓶、底盆一只、小铲子一把、塑料纸‘块、录像片等。 学具:学生自己喜欢用的画具。 设计方案 方案1 时:l时。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株植物、花盆、泥土、清水盆子、小铲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植物栽入盆中。 请一至两名同学上讲台进行种植,提示其他同学进行观

请学生复述栽种过程,评价其栽种方法正确与否。 请大家分别说一说白己喜爱的植物。 教师插放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录像,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请学生讲一讲植物生长的几个过程。 分小组交流各位同学与植物有趣的故事。每小组推荐一名小记者注意收集故事材料。 布置作、业:每位同学画一幅《我栽种的植物〉 作业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记者介绍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对画面进行评价。 对作业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提示优秀作业留在教室展示一次。 第二:向动物朋友学习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让学生运用仿生学的原理,观察、认识和利用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特异能力及习性进行联想、模仿、发明和创造,并用绘画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见解。 在具体教学中,注意串通学生的各种知识,开拓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勇敢表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二课教案《人类的朋友》苏教版

七年级苏教版下册美术第二课教案《人类的朋友》 课题: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人类朋友的介绍,使学生明白、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提高全体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课本上的范画介绍与赏析,了解并掌握动物的画法,并能对身边的动物进行写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对人类的朋友的认识,创造出优秀的“人类朋友”的形象. 教学重点: 对人类朋友认识和理解,学会画“人类的朋友”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线条进行写生。 教学难点:保护环境,保护共同家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范画一张、动物写生图片数张,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有关动物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人类朋友,画动物的知名画家介绍,临摹动物一张。课本范画自己选择。 第二课时:介绍动物写生的一般方法,找身边熟悉的动物进行写生,最好选择狗。 教学过程设计: 1课时 一、复习讨论,引入新课: 1、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发展过程是什么?举例说明: -- 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 2、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 -- 说明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改变。 3、教师小结(略) 二、学习新课:人类的朋友 (一)播放课件后讨论: 1、为何这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课题为叫“人类的朋友”? 3、我们应怎样做? (二)赏析课本范画: 1、看了课本上的范画你想到了什么? 2、你认为他们所表现的形式一样吗? 3、你最喜欢哪一张画、为什么? 4、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朋友?请用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三)学画“人类的朋友”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造型天地(造型·表现) 第2课熟悉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人类的朋友 经典魅力(综合·探索) 第5课耕牛·战马 设计空间(设计·运用) 第6课花的变化 第7课图案之美 第8课装点生活 世界之旅(欣赏·评述) 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 2、自然界中的植物 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中国画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4、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鸭》则是属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5、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案。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美术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会变的叶授课教师:滑山荣 教材分析: 各类装置图案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本科要求在叶子的外形基础上,通过点、线、面的排列,运用不同的组合方法,进行夸张、变形、添加,以取得不同的装饰效果。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了解树叶,让学生通过看看、说说、想想、画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让学生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欣赏各种树叶,了解树叶的构成,感受树叶的自然之美; 通过观察总结,了解树叶的装饰方法,感受树叶的艺术美。 2.操作:能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夸张、变形和添加,并用自己设计的花纹将树叶 装饰起来。 3.情感:通过参与设计活动,体验活动乐趣,提升一定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树叶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并能运用点、线、面,结合夸张、变形、添加的方法来变现树叶。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等元素结合夸张、变形、添加等方法设计出富有特色的装饰图案。 教学准备: 师:关于树叶的多媒体课件; 生:收集的树叶若干、作业本/彩色卡纸、记号笔/黑色水笔、涂色工具等。 教学设计: 一、视屏欣赏导入 师:春天已经来了,大自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屏幕中悄悄起了什么变化?(播放叶子生长的视屏) 生:欣赏视屏。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植物发芽了;植物长出了新叶子…… 师:说得对。植物不断生长,长出了新的枝条和各种叶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变的叶”。(揭示课题)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欣赏那些美丽的叶子吧。(继续播放视屏) 生:欣赏各种叶子。 二、新授 1.说一说 师:大自然中的树叶多种多样,你还认识哪些树叶呢? 生:樟树叶、枫叶、梧桐树叶、银杏叶…… 2.观察外形 师:大家知道的树叶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观察几片树叶,边观察边思考两个问题:1.它是什么颜色的?2.它的外形像什么? (点击切换,指名回答) 生:是绿色的,像一件衣服;是绿色的,像一个盾牌、像云朵;是深褐色的,像金鱼尾巴…… 3.感觉肌理 师:自然界中的每种树叶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叶子的外形,还要用手来摸一摸叶子的正反面都有什么?(展示树叶) 生:摸树叶,感觉肌理;有一条一条的线;是叶脉…… 师:对,它的名字叫叶脉。那么一片完整的树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生:叶柄、叶脉、叶面…… 4.示范演示,尝试体验 师:说得很准确。大部分树叶主要由叶面、叶脉、叶柄组成的。 它们如此美丽,老师要把最喜欢的那一片画下来,小朋友们猜猜是哪一片? 生:中间那片…… 师:老师已经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一片树叶,接下来给小朋友们一分钟时间,选择一片你喜欢的树叶,将它的外形用记号笔画在彩纸或白纸上,也可以用剪贴地方法把它的外形剪下来。画好就举手,开始~ 生:迅速将树叶外形勾画下来。 5.观察比较 师:(展示作业)小朋友们画的树叶线条流畅外形又漂亮,真棒。你还想让它变得更美吗?

小学四年级第七册全册美术教案苏少版国标本教案

小学四年级第七册全册美术教案苏少版国标本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课题一:贺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2、使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高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3、在贺卡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美好莱的祝愿,增进情感的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有个性的贺卡、准备纸张、剪刀、胶水。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 教学难点:贺卡的材料的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的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二、体验材料。 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旧材料及纸张,探讨如何运用到作品中。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想像设计、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动手制作。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到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剪、贴、揉、卷、折、撕等多种方法来绘制一张贺卡。 四、交流作品。 在贺卡的空白处写上祝福的话语。集体互赠作品,欣赏评析不同的风格的贺卡。 课题二:诱人的瓜果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去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等。 2、能够运用色彩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画板、学生自己喜欢的瓜果和绘画的用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绘画的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够突破瓜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像与创 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你画我猜。 一个学生简单地画出一个瓜果的线条,其余同学猜瓜果的名称。 2、揭题。诱人的瓜果。 二、教学新课。 1、看颜色,说瓜果。 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颜色说说可能是哪些水果。 2、走近大师的画。 引导学生欣赏瑞典当代画家格利斯的绘画作品《静物》。 3、欣赏伙伴的作品。 通过欣赏课体中或生活中小伙伴的作品,学习表现方法,激发表现的激情。 4、让学生思考怎样表现自己的作品、交流讨论。 5、完成作业。教师相机指导。 三、小结评价。 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取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四、课后拓展。 尝试用没有运用过的方法来表现瓜果。 课题三:瓜果的想像 教学目标: 1、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2、能掌握切挖、拼接、组合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作品。 3、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生活中,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瓜果也美丽》、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水 果,小刀、水彩等绘画工具。

初中苏教版美术教案

初中苏教版美术教案《你、我、他》教学设计 上传: 朱斌更新时间:2013-12-25 17:10:31 初中苏教版美术教案《你、我、他》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所以建立非常重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不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 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等。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式。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外,我更加注重学习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主要采用语言描述和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开了个好头。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作品欣赏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特点,学习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全面

课题一:贺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2、使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高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3、在贺卡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美好莱的祝愿,增进情感的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有个性的贺卡、准备纸张、剪刀、胶水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 教学难点:贺卡的材料的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的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二、体验材料 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旧材料及纸张,探讨如何运用到作品中。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想像设计、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动手制作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到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剪、贴、揉、卷、折、撕等多种方法来绘制一张贺卡。 四、交流作品 在贺卡的空白处写上祝福的话语。集体互赠作品,欣赏评析不同的风格的贺卡。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去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等 2、能够运用色彩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画板、学生自己喜欢的瓜果和绘画的用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绘画的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够突破瓜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像与创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你画我猜 一个学生简单地画出一个瓜果的线条,其余同学猜瓜果的名称。 2、揭题:诱人的瓜果 二、教学新课 1、看颜色,说瓜果 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颜色说说可能是哪些水果。 2、走近大师的画 引导学生欣赏瑞典当代画家格利斯的绘画作品《静物》。 3、欣赏伙伴的作品 通过欣赏课体中或生活中小伙伴的作品,学习表现方法,激发表现的激情。 4、让学生思考怎样表现自己的作品、交流讨论 5、完成作业。教师相机指导 三、小结评价 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取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四、课后拓展 尝试用没有运用过的方法来表现瓜果。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第2课身边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又画又做又印 第5课当一回蔡伦 第6课多变的颜色 第7课物品上的花廊 第8课生活中的图表 第9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第一课,从小学美术的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人了一个新的了解。学习艺术内涵的阶段。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本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列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自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鉴于本单元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学生们对于如何分析美术作品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垒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本单元作品种类较多,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内容 本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风景画与静物画。从而理解风景画、静物画是有别于常态中的风景与静物的,使学生从平凡的景物和事物中发现美。 使学生认识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 基本了解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静物画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通过欣赏这些透视合理、色调丰富、质地细腻的写实作品,感受艺术家对安宁富足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观察,体验真实的生活之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从美术作品的艺术常识、艺术特点和艺术思想等多方面对艺术品作全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三间色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技能目标: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及三原色相互调和出来的三间色。 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纸杯一个、调色盘一个、色环。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调色盘一个、纸杯一个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老师:同学们,首先欣赏一下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的图片,来说一说,你能看到哪些颜色呢? 生:?(春天-绿色,夏天-红色,秋天-橙色,冬天-白色。)老师:这些颜色都有它们各自的相貌,我们就称它们为“色相”。 老师:谁来说说,生活中带有红、黄、蓝颜色的物品有哪些呢? 生:?老师:同学们,看一看自己带来的颜料盒里面的12种颜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不能用其他颜色调和出来的,但

是,它们能调和出任何的其他颜色,他们是色彩王国的老祖宗,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原色与三间色。 2、新课讲授⑴认识三原色老师:任何其它颜色,都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⑵认识三间色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原色调和会形成什么颜色呢? (学生尝试)(老师在讲台上示范)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老师:橙、绿、紫这三种颜色叫做三间色老师:调和两种原色时,其中一种原色添加的量不同,调出来的间色色相也会不同,同学们试验一下,老师辅导。 3、学生感受练习(3~5分钟) 4、欣赏作品老师:我们一起欣赏,用三原色、三间色装饰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要求: 1、自制抽拉玩具,做做色彩游戏,可以同桌两个人合作,参考书本第一页的左侧。 2、可以用三原色与三间色画一幅你们喜欢的色彩图画。 七、互相评价八、小结: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三间色是哪三种颜色?第2课好朋友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无论哪个种族的人都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

苏教版小学第八册美术教案

苏教第八册美术教案(常国富) 第一课节日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操行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 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生: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 (3)模仿游戏:学生自己模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山\元宵节看花灯……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4)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5)总结示范: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 (6)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画面.主要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7)评价展示: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评价意识.鼓励构思 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8)课的拓展: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课看花灯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

新苏少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课教案

第2课轻描重彩总相宜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洋溢着特有的审美,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工笔花鸟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更是气韵、精神的载体。教材选材灵活,宋人花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感受宋人花鸟画“以技进乎道”的高妙,感受画面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 1. 教学路径 看: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的类型,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常常先勾线后渲染,设色精微细腻,富有装饰美。工笔画的绘画工具有: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的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 学: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宋人花鸟画中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常常被人们寄寓丰富而深邃的精神涵义,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一幅工笔花卉的绘画过程清晰易辨:勾线、渲染、罩色、刻画。 白描碧桃图

碧桃图 扇面陈之佛 寒雀图北宋崔白 实践:通过赏析、理解,观察花鸟画在造型、敷色、布局等方面体现的装饰美,尝试用兼工带写的方法完成一幅花卉草虫小品,体会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熟宣、绢等,创作或临摹一幅工笔花鸟画,美化居室。 2. 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2 课时,第一课时为工笔花P8~9鸟画的发展史及分类赏析,教师演示工笔花鸟画步骤。第二课时为临摹、创作及评价。临摹是学习、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绘画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临摹练习中鼓励学生体验宋人在造型、设色、布局方面的装饰美,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审美品位。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美术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全册

课题名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 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 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 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教具: 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目标达成 及反思 老师复备 内容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画家表现草原的情感,体验并能分析归纳出作品中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了解基本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之一。 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观察思考 交流体验 思考表现 新授 分析 总结 交流分析 小结 作品分析 交流看法 小结 一、导入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 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 问: 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 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 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 空间。 二、新授 《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 家乡的情感; 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 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 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自学第7页概念) (1)霍贝玛《村道》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 失点(心点)、透视线分 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 视?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 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 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 窄、近高远低。 (2)袁运秿《马棚》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 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 学生观察,体验表 现空间的效果与 自己的理解。 思考平面与立 体的关系。 认真分析,感受画 家的情感,能用语 言表述出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考自己掌握的 透视知识,能总结 出透视的基本规 律。 了解艺术与科学 的关系,掌握基本 的透视方法。 欣赏经典作品 分析并掌握其平 行透视含义及规 律。 欣赏作品 分析并掌握其成 角透视含义及规 律。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线的魅力》教案

第六课《现代魅力》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曹亚梅 一、教材分析: 《线的魅力》是苏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在这一学习领域中,学生通过感受线造型的艺术美和线的艺术魅力,能够初步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技法,并能运用和掌握这一造型手段,表现生活,表达情感;并通过讨论、欣赏、临摹、写生等多种方式丰富艺术感知,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线造型这种艺术语言,初步掌握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2.通过体验与探究,学会观察、了解、感悟不同的线的存在形式。 3.通过欣赏与感悟自然和生活中的线,增强对生活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 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 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 五、教学方法: 欣赏、演示、合作、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 2.学生:预习书本上的范画,初步感悟线条,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播放线条的相关视频 师生互动: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 教师总结:看了这段有关线条的视频,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能感受到线条的活力和美感。它具有无穷的魅力。在自然和生活中到处都有线的存在,不同的线条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能启发人的丰富的联想。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体验一下线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线的魅力 (二)走进生活,欣赏感受 提问:自然和生活中到处都有线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只要大家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就一定可以发现很多的线。线是无处不在的!请大家看一组图片,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样的线。你能说出这些线给你带来的感受吗?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看!我们的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欣赏?评述及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到小学,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该阶段学生还有很多的好奇和新鲜感,对未知事物具有探知欲望,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全面,但是他们无所顾忌,表达大胆,教师要善于延伸学生的长处,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美术课,大家互相还不熟悉,用画传情,用画表情,在介绍及展示活动中领略美术的魅力。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大胆想,大胆画,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尽情涂抹美丽作品。适当穿插工具材料及画种相关美术知识的介绍,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常用的美术工具,了解各种常见的画种。 过程与方法:用自己最常用的绘画工具画一幅小朋友最喜爱、最擅长画的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小朋友们自己的画,大师的作品,感受美术创作的愉悦。 2.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小朋友的画作,了解最常见的画种及绘制材料。 3.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敢于用画传情,善于用画表情。 4. 建议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1.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常用绘画工具 2. 教学思路 一、感知与体验

1. 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么听话懂事的小朋友,看看,一个个都坐得非常端正,眼睛炯炯有神,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们,老师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老师呀,非常喜欢美术,小时候,我呀最喜欢用水彩笔画画,缤纷的水彩经常被我组合成小鱼(教师边说边画简笔画)、小树、蓝天、小河、小房子,最后变成一幅自己心中最美丽的画。老师一直在追求美,一直在美丽地生活,所以呀,老师经过努力,成为了一位美术老师。现在该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了,那位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画什么样的画呀? 师生交流,坚持鼓励孩子,比如“嗯,你画画真努力,老师觉得你长大后能成为一位大画家”,这样会激发更多的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现在呀很高兴,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大家在美术课上都很积极,刚才部分小朋友说了自己喜欢的画种,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来得及说,老师可懂大家的心了,这不,老师已经将大家喜欢的画种和画的东西通过PPT做好了,想不想看?(生:想)老师播放PPT,展示部分学生美术作品,展示的时候,不停地评述。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所以教师要不停地通过不同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地学习。 嗯,大家都很聪明,很喜欢画画。你们知道吗?很多艺术家都很崇拜你们的绘画作品呢,他们对我们大家的大胆表达,童言无忌很感兴趣。刚才我们说了自己都学过什么画,并且说了自己最喜欢画的是什么,这让老师更了解你们了。 2. 老师还想知道,大家一般都是用什么绘画材料来画画的,哪些小朋友们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非常好,老师发现大家发言很积极,老师真是太喜欢你们了。大家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展示实物和PPT) 3. 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工具描绘出什么样的作品呢?(PPT展示学生作业) 4. 板书课题《看!我们的画》 二、创作与表现(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一下环节) 1.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些大画家的画。(ppt演示)

2021年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二课教案《人类的朋友》苏教版

2021年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课教案《人类的朋友》苏教版 课题: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人类朋友的介绍,使学生明白、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提高全体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课本上的范画介绍与赏析,了解并掌握动物的画法,并能对身边的动物进行写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对人类的朋友的认识,创造出优秀的“人类朋友”的形象. 教学重点: 对人类朋友认识和理解,学会画“人类的朋友”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线条进行写生。 教学难点:保护环境,保护共同家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范画一张、动物写生图片数张,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有关动物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人类朋友,画动物的知名画家介绍,临摹动物一张。课本范画自己选择。 第二课时:介绍动物写生的一般方法,找身边熟悉的动物进行写生,最好选择狗。 教学过程设计: 1课时 一、复习讨论,引入新课: 1、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发展过程是什么?举例说明: -- 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 2、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 -- 说明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改变。 3、教师小结(略) 二、学习新课:人类的朋友 (一)播放课件后讨论: 1、为何这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课题为叫“人类的朋友”? 3、我们应怎样做? (二)赏析课本范画: 1、看了课本上的范画你想到了什么? 2、你认为他们所表现的形式一样吗? 3、你最喜欢哪一张画、为什么? 4、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朋友?请用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三)学画“人类的朋友” 1、看课本范画《绵羊》讲解临摹步骤 ①前用淡线条画出形象的轮廓,从长线条开始,画出主要结构的大体位置及从轮廓开始。 ②根据轮廓进一步画出形象的头、腿的结构及逐渐深入。 ③细细地描绘及是形象的质感。 2、出示范画,介绍其它动物的画法 三、学生临摹,教师辅导。 四、学生作业展示与评价 五、根据展示情况,进一步完善作业。32502 7EF6 绶33841 8431 萱 40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