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件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及其后果

九一八事件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及其后果
九一八事件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及其后果

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现代史》科目作业

九一八事件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及其后果九一八事件爆发之后为何张学良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呢,现在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的观点,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九一八之前,日本在东北已经已有驻军,并且不断的进行演习,这明显是对中国军队的一种挑衅;加之,张作霖是被是被日本人炸死的(虽然当时日本人否认),这对于张学良来说可以说的上是国仇家恨;加之田中奏折在此前的曝光,张学良对日本人的野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到底是什么促使张学良下令不抵抗呢?

第一,九一八事件以前,对日本的方针政策其实已经形成了。对日不抵抗政策最初萌发是在“九一八”前的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之时,在九一八事件以前,蒋介石、张学良已就对日不抵抗达成共识,这是张学良下令不抵抗的一个原因。众所周知,近代以来的历届中国政府,对于包括英、法、美、日等在内的各国列强的侵略挑衅或中外局部性冲突的处理,大多持让步、妥协、忍耐及不抵抗的态度,几十年中几乎成了惯例。这一方面固然与中国数千年儒家思想,特别是“四维八德”的文化传统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弱者面对强者的最低限度的自我保护,即所谓忍辱负重,夹缝中求生。

第二,张学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当时社会有军队就有话语权。张学良在当时之所以有当时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张作霖留给他的地盘和军队所决定的,保留实力这也是张学良下令不抵抗的一个原因。加之当前的中东路事件的影响使得张学良不愿意单独面对日本人。

第三,张学良对当时局势的判断失误。当时东北军有20万军队,而日本人在东北大约就是3万军队,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

再加之日本人在东北不断的挑衅,这样加深了张学良认为日本人只不过闹点小摩擦,不过是想获取多一点利益,而不是吞并这个东北。张学良的这种认识对他下达不抵抗命名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晚年张学良口述历史是也承认了这一点。

第四,国民党当时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影响。蒋介石认为共产党才是国民党的最大敌人,认为先剿灭共产党之后在回过头来对付日本,这是基于这种政策下,张学良对于日本人的挑衅采取忍让对策加上了砝码。

历史是多种合力推动的,以此类推,张学良下令不抵抗也会有多方面的原因,以上是我对于张学良下令不抵抗原因的认识,我认为正是基于以上四种原因的合力,张学良才下令不抵抗的。

下面是我对于九一八事件,张学良采取了不抵抗命令产生的后果的浅陋认识:1、九一八事件,不抵抗政策使得我国丧失了东北三省,使得3000万同胞处于日本人的铁骑的统治之下,过着悲惨的生活2、中国经济前进受到影响,九一八使中国失去了对东三省的控制,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失去了很大的市场,造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前进的脚步受到阻碍,再加上东北三省的资源,税收等方面的损失,造成了中国经济的前进的脚步受到一定的影响。3、刺激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日本紧付出很小的代价就把中国东北三省拿下,东三省的资源不断的输入日本,这就促进了日本军国分子通过战争来获取利益的野心。假使张学良和国民政府在九一八时就奋力抵抗,那么以后的历史会不会改写这个很难说,日本会不会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会不会打的那么辛苦等等,九一八事件中国东三省的沦陷我个人认为是中国抗战的开始,中国主要矛盾转移,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九一八日本人在东北取得的大量武器,兵工厂等后来成为了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民的工具,东北成为了日本人的兵工厂。这使得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方面处境更加艰难。

九一八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现在的史学

界还有不同的看法,我仅仅是提出我浅陋的看法的,但九一八的不抵抗对中国的伤害却难以估计。

九一八事变资料

九一八事变资料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30万人,军备优良,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负隅顽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

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此外,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石原也是后来9·18事变的主谋。 田中义一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背景与原因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背景与原因江苏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李刚邮编!222004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 略中国东北的开始,分析原因时要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日本图谋中国的计划早已是日本帝国 主义的既定国策,绝不是偶然的。中国东北是日 本重要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地,农业、重工业 原料供应地,日本统治者视中国东北为日本的“生命线”。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决意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限制日本独占中国的华盛顿体系,加紧推行既定的“大陆政策”,以图称霸亚洲、争霸世界。 第二,促使日本在30年代初“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的内部原因是,1930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困扰,即经济状况急剧恶化,统治阶级转嫁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导致日本阶级

矛盾尖锐,引起政治危机。板垣征四郎在《关于满蒙问题》讲演中宣称:“只在本来不富裕的国有财富的范围内,试图发现保障国民生活的根本办法,其结果必然是行不通的”,“打开我国目前经济困难局面的根本政策,不外乎是向海外发展”。发动对外战争成为日本政府维护本国垄断资本利益、转移人民斗争视线的“反危机”措施。 第三,日本在30年代初“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的外部条件是时机有利。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正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自救不遑,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正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回。 这样,日本关东军参谋、“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认定1931年是使用武力进攻东北的极好时机,坚决反对日军参谋本部的“一年以后行动”计划。在石原、板垣等人策划下,关东军司令部制定了《处理满蒙问题方案》,强调“关东军应有自行决定颠覆张学良政府、占领满蒙之决心”。因此,日军不断挑起事端,制造武装侵占东北的借口,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

三十二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建立 教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不忘国耻 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建立 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建立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过国民政府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军事“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反“围剿”斗争。请大家回忆一下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时间和结果。(学生答略) 2.导人新课 日本帝国主义乘蒋介石进行大规模“围剿”红军的时候,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制造柳条湖事件,便开始大规模的侵占东北,一步步地入侵中国。为救亡图存,中国共产党人和干千万万爱国军民不怕流血牺牲,与侵略者浴血奋战。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9月18日这一天,居安思危,勿志国耻。那么“九。一八”事变为什么能够爆发?蒋介石是怎样妥协退让的?中国军民又是如何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板书:本课标题) 3.讲授新课 一、制造“九·一八”事变(板书) 1.原因:①自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1868—1873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很快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成为军事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对外开始不断地掠夺扩张。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腐朽的清政府,迫其签订了《马关条约》(师:让学生回忆《马关条约》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利用从我国掠夺的巨款发展国内经济,尤其发展军事工业。此后,日本侵略气焰更加嚣张。1898年,西方列强看清政府腐败无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帝国主义不甘心落后,迫使清政府承认福建省是它的势力范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也出兵中国,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904—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打败沙俄之后,中国东北南部变成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从此,日本逐步实施独占东北,把它变成殖民地的计划。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它完全取代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日本并不以此为满足,还蛮横地向衰世凯卖国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独霸中国。在中国人民强烈反抗下,尤其是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威压下,才未得逞。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第一节课中讲过“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学生答略)以上史实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答: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是由来已久的)。 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国内企业倒闭, 生产总值下降,失业工人近300万人。经济危机引起政治上危机,垄断资产阶级统治已摇摇欲坠了。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②蒋介石政府全力“剿共”给日本帝国主义可乘之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九·一 八”事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是第一步,然后妄图逐步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经过:请一位同学读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板 书)。(出示幻灯片:“日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沈阳城,在沈阳残害中国人民”,“日军占领沈阳后,在城头开枪射击中国人民”)下面请同学们在“关东军”“南满铁路柳条湖”底下用笔画一下。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强占了关东州和南满铁路,1919年在旅顺口设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是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元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关东军也被歼灭了。南满铁路是1897—1903年沙俄所筑中东铁路的一部分。中东铁路也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这条铁路横贯中国黑龙江、吉林两省直达海参威。日俄战争后长春至旅顺段铁路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改称为南满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和旧中东铁路合并为中国长春铁路。那么南满铁路柳条湖位于什么地方?(学生答:沈阳城北郊7.5公里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日军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布臵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 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

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贵阳市实验小学全体师生的理性爱国倡议书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的纪念日,举国上下都沉浸在81年前的悲痛荣辱之中。81年前,我们的先辈在面对日本军国主义者无耻的侵略下,抛头颅洒热血,为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近期,日本政府夺我钓鱼岛,犯我中华,中华儿女无不义愤填膺,全国各地纷纷举行反对日本政府这种卑劣行径的游行示威。在当前的大形势下,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真正的爱国不是用暴力、不理智的行为不是真正的爱国,而是有辱国家尊严,损害人民利益的做法,文明、理性的爱国行为才是真正的爱国。 理性爱国最重要的是理性,理性就是考虑问题,处理问题不盲目,不冲动,在问题的实质上找解决方法,沉着冷静是关键!爱国,维护国家利益为先,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热爱自己的祖国。理性爱国,用正确又智慧的方法对待国家冲突问题,而不是以蛮横暴力的方式表达爱国热情,虽然我们的利益受到威胁,但是我们却能以不损害国家形象的方式对待不公。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依法爱国。遵守国家法律,尊重他人权益,决不做违法犯罪 之事; 二、理性爱国。行为不过激、不冲动,反对暴力; 三、形象爱国。树立正确的爱国形象,我们希望每个到过这座城 市的人都会感到我们文明、和谐、诚信、包容,而不是暴力、 野蛮。我们每个人都应为塑造贵阳的美好形象而作贡献;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重点解析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重点解析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于是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带来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

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2,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3,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4,九一八事变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起点。81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制造沈阳事变,拉开了其漫长侵华战争的序幕,国人痛失东北,三千万父老,数千里江山,沦陷于异族的铁蹄之下。“九一八”,就此成为国人的“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什么? 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开始爆发战争。 【同步练习题】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 A、占领东北 B、变中国为殖民地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观条件是 ①日本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陷入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习题(含答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同步练习 1. 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十四年抗战”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列人物中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A. 杨靖宇 B. 佟麟阁 C. 赵登禹 D. 张自忠 2. “古都兵变冻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青史每篇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这首诗是为纪念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作() A. 红军长征 B. 西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3. 新华社在2016年发布的《浴火重生的历史回响》一文中写到:85年前的今天,日军悍然发动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年抗战从此打响。多少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义无反顾,与侵略者殊死拼杀”文中的两处二应为()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4. 1931年9月23日,《申报》发表《国人乎速猛醒奋起》的时评,提出“惟自卫乃能自救,惟热血乃能洗耻”。这则时评针对的是()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5. 1936年,中共中央发电文称,“目前局势:南京右派与日本联盟正在夺取蒋系中派造成中国内乱,另一方面南京与各地左派正进行调和,中派在动摇中,人民反对内战”。“我们方针:扶助左派、争取中派、打倒右派、变内战为抗战。“根据这一方针,中共决定和平解决西安问题。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 A. 蒋介石已放弃了内战的念头 B. 为显示共产党的宽容大度 C. 国共两党已消除了阶级矛盾 D. 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6. 2016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在西安事变史实陈列馆 的门口上方,有“历史的转折”五个大字(如图).“历史的 转折”是指()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C.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九一八事变有哪些影响

九一八事变有哪些影响 九一八事变,至今依旧犹如一把利剑刺在所有国人胸膛之上。它是一种难以明说的痛,是国家的耻辱,是民族的灾难。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九一八事变有哪些影响,希望你喜欢。 九一八事变影响其一,揭开二战东方战场序幕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其二,转变中国社会性质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其三,促成民族团结抗日 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

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的两大政党,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团结也日益增强,两党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强,有力的促进了两党的再次合作,从东北地区到西北地区,最后发展到全中国,终于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出现的傀儡政权一、满洲国 后自称满洲帝国、大满洲帝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与部分清朝宗室在中国东北地区(满洲)联合建立的国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不予承认,中共也不予承认。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不含关东州,即旅大),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热河省)。1937年时,领土面积1,133,437平方公里,人口36,933,206。 满洲国共有十九省:安东省、间岛省、吉林省、锦州省、黑河省、三江省、四平省、东安省、通化省、热河省、滨江省、奉天省、牡丹江省、北安省、龙江省、兴安东省、兴安西省、兴安南省、兴安北省;一个特别市:新京特别市;一个特别区:北满特别区;一个租借地:关东州。

“九一八事变”起因

“九一八事变”起因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 侵占东北的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 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 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 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 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 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 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 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 冲突。”9月12日,他在河北石家庄召见张学良时说:“最近获得可靠情报, 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请国际联盟 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 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电告东北军:“日军 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当时, 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东北军部 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 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 锦州。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 元之多。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 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 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 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相关阅读推荐:

八年级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八年级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 变教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丧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重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

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听一首歌《松花江上》。(多媒体播放) 教师: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指出)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诉说。请同学们想一想,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参予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材料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单选 1.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签署的文件是() A.《国共合作宣言》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D.都不是 2.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4.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 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柳条湖事件D.九一八事变 5.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D.中共“七大”的召开 6.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一二?九运动B.瓦窑堡会议 C.八一宣言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中国人民进入抗日战争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B.一二?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D.淞沪会战 8.九一八事变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 A.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伪满洲国建立 C.蒋介石加紧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 D.使日本的野心进一步扩大了

9.“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以上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在《告全体将士书》中所说的话,可以看出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理由是() ①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②抗议蒋介石向日本侵略者妥协的对外政策 ③逼迫蒋介石下台 ④反对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0.“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生动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严峻的社会形势。青年学生掀起了() A.五四运动B.“华北自治运动” C.九一八事变D.一二?九运动 11.下列事件标志着中国伟大抗日战争开端的是() A.七七事变日军炮轰卢沟桥 B.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C.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 D.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大屠杀 12.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召开D.三大战役的胜利 13.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调整的事件是()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14.如图报道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九一八事变由来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

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1]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在于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在于(B) A是实施大陆政策的步骤B摆脱经济危机C中国经济混乱D张学良不投靠日本 2九一八事变产生的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B) A伪满洲国成立B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C日本扩张野心进一步扩大D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3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开始抗战的开始历史事件是(B) A一二八抗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国共合作 4引发一二九运动的直接原因是(C) A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B伪满洲国的建立 C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知D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C) A国共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D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文件是(C) A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C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D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7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及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在党内仍占主导地位) 8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9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是《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10西安事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主要是指国共两党有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12标志着国民党对内政策转向和平,抗日的会议是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13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形成的标志是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15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 16抗日战争时期由战略防御阶段转为战略相持阶段的是武汉会战之后 17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能够到来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军民的积极抗战 1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的策略是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19标志着国民政府抗战政策转变的事件是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20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21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集团政治态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盾民族矛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22决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觉醒团结和英勇抗战 23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 24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于中共七大 25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26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中共代表是林伯渠 2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延安自然科学院 28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加强政权建设 2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开明绅士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说课稿 大道九年制学校陈前坤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设计课时为一课时,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五方面谈谈自己对本堂课的设计。 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地位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是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第一课,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 从地位上看,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国共十年对峙及红军长征,下启联合抗日。“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整个第六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基本信息; (2)能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探讨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3)通过讨论如何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意识和冷静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体会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亡感。(2)学习抗日民族英雄的优秀品质,通过学习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冒死“兵谏”的史实,帮助学生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历史使命感,形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形成了初步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特别是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对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便于激发了爱国之情。但是他们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对历史现象认识模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尚缺乏理性思考,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补充说明。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图片、音像资料等,力图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抽象思维能力。 说教法学法 教法 1.讲授法:这是教学环节最基本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知识点的补充、强调都离不开教师的适时讲解。 1、问题探究法:补充相关材料,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是否是偶然发生,地点为何选在柳条湖段”等问题的讨论,促使问题解决并引发学生对日本发动事变动机和行为的思考。 2、情景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体展示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日军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让学生切身体会勿忘国耻的含义。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阅读法。 说教学过程 人物是历史长河中最鲜活的元素,人物演绎历史事件,构成历史现象,而人物的处事态度又影响整个历史事件的走向,因此我的设计以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前后整个过程中各方的应对态度为主线,将整个系列事件前因后果串联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一)导入 播放一则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新闻,感受本节课历史气氛,捕捉新闻中涉及的历史信息,抛出问题,进而带领学生走进课堂了解那段曲折的历史。 (二)新授

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

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 时代背景 九一八事变图册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中国背景 皇姑屯事件 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曾有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 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等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联名通电全国称:“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是日起,东三省一律改悬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是为东北易帜。至此,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历史宣告结束。国民党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中东路事件

1929年6月15日至20日,辽、吉、黑、热四省及哈尔滨特区军政大员齐集沈阳,参加张作霖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并讨论中东路等有关问题。7月7日,张学良赴北平与蒋介石晤谈;10日,南京政府外长王正廷亦被召至北平;同日,张学良贸然派军占领“中东路”,并将苏联的商船贸易公司、国家贸易公司等驻华机构同时查封,搜查苏联职员·,逮捕200余人,7月13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并限期答复举行和谈的建议;7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复照苏联外交部;苏方认为不能满意,于7月17日向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断绝外交关系;7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中苏绝交问题发表对外宣言;7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苏联事发表《告全国将士》电和《告东北将士》书;7月23日,国民政府关闭驻苏使馆。 至此,中苏邦交完全断绝。苏联在中国的权益暂时委托德国代办负责。 国共对峙 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后,国民党虽然逐步统一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旗帜下,但是其内部派系林立,纷争不断,国民政府对南方各省的统治力度薄弱。自1927年秋至1930年夏,中共先后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年关暴动、平江起义、百色起义等上百次起义和暴动,先后创建井冈山、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边、湘鄂赣边等十多块革命根据地,发展武装十多个军、7万多人,并多次击败国军一省或多省联合的进剿和会剿。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于1930年10月、1931年4月,先后两次对中共领导的中央苏区进行两次大规模围剿(使用均为杂牌部队),均告失败。 1931年7月,蒋介石再次集中包括部分嫡系在内的30万军队,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进剿初期,国军进展顺利;8月上旬,红军抓住战机,接连在莲塘、良村和黄陂重创上官云相第47师和郝梦龄第54师,一度取得主动地位,但旋即红军主力即于1931年8月16日陷入国军重围;随后因国民党内部宁粤冲突,国军围剿部队被迫做战略收缩;红军抓住时机,于1931年9月7日—15日间,重创蒋鼎文第9师、韩德勤第52师于白石、张家背一带。第三次围剿,国军基本上能控制战场局面,虽有损失,也不足以影响全局。而红军在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下,却显得极为被动,甚至接连受到挫折。 国内混战 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双方激战近半年、伤亡30万人,史称“中原大战”。 1931年5月底,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秘密出访日本,三次会见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表示愿以东北权益博取日本军火”,但未得到响应;陈友仁在日期间,还会见苏联驻日大使寻求支持,也被拒绝。 1931年9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进行总动员,出师讨蒋,并在天津设立“北方军事政务委员会”,任命阎锡山、冯玉祥、韩复榘、邹鲁等人为委员,统一北方反蒋武装。 蒋介石迅速调兵“讨逆”并亲自从南京往南昌督战,至此,国民政府主要军事力量都被吸引在了南方。 日军挑衅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四十四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人教部编版 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四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将士予以坚决的抵抗 B、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统一行动共同抗日 C、中国共产党派员与东北人民、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了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军事抵抗为辅、外交斡旋为主的方针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平津失陷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 A、彭德怀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周恩来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春季开始使用的新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中国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答案】: 【解析】: 第6题【材料分析题】 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期间参观了二战重要地点——波茨坦,波茨坦因中、美、英三国在1945年7月发表了对日的《波茨坦公告》而闻名世界。《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必须归还窃取中国的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历史上,日本是怎样窃取中国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的? 《波茨坦公告》发表的背景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有学者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之所以没有正视其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与当时的世界格局有关,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针对日本否认其侵略亚洲各国历史及其宣称“拥有钓鱼岛”的主张,请你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发表一份简短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 【答案】:无 【解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九一八事变》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九一八事变》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第一章的一个转折点,是中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是考试切入的时政热点。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 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其影响。 ③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及其表现。 ⑵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③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介绍,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特点的能力。 ⑶德育目标 题目设置不精粹、全面,许多时间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还有就是在说明杨绛老师愧疚的缘故原由的时间,应

该注意师生对话,在学生看法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①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重要步骤,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当今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右翼势力的猖狂活动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 ②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仇恨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痛心,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责任感。 ③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关头发表宣言,发出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符合全民族的利益,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举起了抗日大旗,他们的爱国之情、英勇抗敌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 难点: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 解决办法: (2)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