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的法律思考

大学生婚恋的法律思考
大学生婚恋的法律思考

大学生婚恋的法律思考

【摘要】婚姻关系是维系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础的社会关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后,婚姻关系被纳入法律规范制度调整的范畴中。合理的法律规范会带给婚姻关系积极的作用,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转,反之则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基于婚姻关系的客观存在性,法律有时会出现调整的盲区,导致很多社会关系游离于法律之外,基于此,本文研究大学生婚恋的相关法律纠纷出现主要依据的法律现状思考。在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出台,解除了大学生在校结婚要做退学处理的规定,这从制度层面放开了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限制,也把高校大学生婚恋这一话题再次推向前台,引发了教育界、学术界、大学生群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另外,大学生婚恋现状令人堪忧。大学生性观念更加开放、婚前性行为数量激增、由不当婚恋或性无知导致的悲剧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婚恋法律的空缺,这都凸显出大学生婚恋问题的严峻性,由此引发的高校教育、管理问题也呈趋增之势。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法律

Abstract: The marriage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basic social relationship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fter entering the modern civilized society, marriage is law system to adjust the scope of. The right laws will bring positive effect of marital relationship, and maintain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the whole social system, whereas the increase of social instability.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marriage laws based on, sometimes will appear the blind area, lead to many social relationships outside the law, based on this, thinking about the legal status of this paper related legal disputes appear mainly on the basis of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In 2005, "ordinary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regulations" promulgated, the lift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get married to do the provisions of quitting school, it from the system level released on college students marriage restrictions, also put the topic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once again pushed to the front, caused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academia,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wide attention. In addition,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situation is worrying. The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more open, the number of premarital sex, love and marriage of surge by improper or ignorance of tragic incidents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law vacancy, which are convex stern show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problem,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 trend is also.

Keyword: College students; marriage law;

引言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出台,解除了大学生在校结婚要做退学处理的规定,这从政策层面放开了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限制;紧接着,2007 年 8 月 3 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发文,《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对在校已婚大学生生育问题进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在校大学生婚育的合法性地位。2011 年,教育部相继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与此同时,我国新《婚姻法》第六条也明确“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只要符合年龄和其他的结婚条件,适龄群体结婚即受到法律保护。

一连串的政策、规定的出台,把高校大学生婚恋这一热议的话题再次推向前台,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大学生群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高校大学生结婚、生育的合法性已然有规,那么恋爱的合理性及合情性问题又如何解读?如果大学生恋爱的合理性与合情性不是问题,那大学的职能又如何定位?如果大学的职能定位需动态调整的话,那与之而来的高校大学生的婚恋教育管理又如何推进?一系列现实疑问亟待寻找答案。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增强,对结婚的认知或行动都有了事实性的法律支撑。在高校大学生婚恋教育管理等相应法律制度或规定时,出现了维权的呐喊与法律及管理制度的碰撞。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既实现学校管理规定与国家法律制度的吻合,又破解大学生的婚恋教育管理和法律碰撞这一难题是当前最需直面的。

大学生婚恋问题是最贴近于我们生活的,加强对大学生婚恋法律问题的研究,有利于相关法规的完善,管理制度的建构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一、大学婚恋的法律研究时代背景

多项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恋爱观念及行为日趋开放,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婚恋教育与管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恋爱观念越来越开放。2013年 1 月,华中科技大学一项关于学生恋爱状况的调查显示,45%的男生和 51%的女生已经或即将坠入爱河。2012 年 12 月,国家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和世纪佳缘网站联合发布的《2012-2013 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男女在性观念上边的越来越开放,84%的男性和 73%的女性都表示有过性经历,“处女”和“处男”情结已不再是感情的主要障碍。另据广东省的一项调查显示,48%的大学生赞成“恋人间发生婚前性行为”。这进一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性观念逐渐放开。

[1]

大学生越轨行为增加,并发问题增多。2012 年 10 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 1300 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 岁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也就是 600 多万人,大学生成为人流“主力军”。

甚至有妇产科医生感慨,每年寒暑假时间,医院妇产科的人流手术量就会暴增,甚至有人称 8 月是“暑期学生人流月”。大学生越轨行为及并发问题的增多,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极大伤害的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触目惊心的报道屡见报端。2012 年 3 月 23 日下午,一女大学生与男友发生口角,赌气跳进南宁可利江。男友不会游泳,依然奋不顾身跳入江中。过往市民见状,纷纷跳入江中合力将女大学生救起,其男友却被江水吞没。经过消防队员近 5 个小时的搜救,才将其男友的尸体打捞上岸。被救女生是桂林某大学学生。她解释是家人刚刚离世,自己情绪低落赶来南宁约见男友,没想到因琐事发生口角。“我知道他不会游泳,当时只是想考验他是否真的在乎我。[2]

恋爱无知、教育缺失的惨剧再次警醒着人们。很久前一个较显眼的新闻,《新安晚报》2001 年 12 月 11 日登载“大学生集体奸宿”的新闻,说的是某高校 8 名男生每人出资 50 元把“小姐”带到宿舍集体“享用”,这直截了当地反映了一些大学生道德的沦丧。婚恋教育的长期性缺失。当前,中学生恋爱的低龄化、盲目性以及普遍性已成无需争议的事实,而与之相应的学校教育却无处可寻。再看大学婚恋教育,同样问题再现。从主体层面来看,家庭婚恋教育严重缺失,学校婚恋教育“内容少”、“观念偏”、“力量薄”和“全方位缺”的局面并存。大学生婚恋教育主体、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都呈现出长期极度缺失或缺位的现状。2010 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进行调查显示:91.2%的人认为目前青少年的性教育缺失,其中 53.7%的人认为“严重缺失”。对于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性”伤害的原因,调查显示,75.6%的人认为是“学校未能有效开展性教育”;64.5%的人表示是“家长没有承担起性教育责任”。 [3]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外文化的渗透加上社会环境的冲击,大学生婚恋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和法律问题愈演愈烈。在高校,如何使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是高校的核心使命,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职能所在。本课题着眼于当期大学生婚恋现象普及化、婚恋问题突出性这一现状,从法律方面面临的诸多困惑出发进行思考。通过文献与实证调研,有针对性地寻找问题的根源及管理策略,以期为高校相关部门出台法律政策、制定制度、进行决策提供建议参考。

二、大学生婚恋状况分析

过对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整理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婚恋观总体情况是积极、健康、文明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待恋爱和婚姻是积极、认真的:他们积极追求以感情为基础的恋爱和婚姻。他们的择偶自主性大大增强,即使是遭遇父母的反对也能理智、巧妙的解决。他们很重视婚恋双方间的忠诚,在遇到问题时也能保持理性。他们信奉男女平等,认为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中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给予。在进行性爱行为或性爱对象的选择时,他们会考虑道德问题。

当前大学生思想开放、个性张扬,他们有梦想、有目标,他们自主能力强、有担当,他们懂得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他们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处理传统工作问

题,但是大学生在校婚恋有着种种困难。

(一)面对的实际困难

婚恋择偶是指大学生对恋爱对象或婚姻对象的选择,婚恋择偶自主性与大学生恋爱及婚姻的幸福直接相关。受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及制度的影响,封建社会的青年择偶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本人毫无自主的权力。建国以后,《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开始实行婚姻自由,同时还极力倡导恋爱自由。再加上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开放,自主意识不断提高,青年择偶的自主性也大大增强。同时,大学生在遭遇父母反对后表现出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但大都很理性、很智慧。当父母反对自己选择的婚恋对象时,受访大学生通常有以下几种应对方式:第一种真诚感动型。这类大学生在遭到父母反对后,会采取“实干”的做法,立即寻找原因,切中问题要害,尝试尽力更改。他们会通过听取父母的意见,尽力帮助对方改正缺点,通过两人的共同努力,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决心及对方对自己的真诚,从而达到目的。第二种曲线救国型。这类大学生遭遇父母反对后,会转变思路,不正面抵触,而是绕道而行,尝试寻找到父母的兴趣点而去和父母进行交换。第三种尽力沟通型。这类大学生遭到父母反对时,依然很顾及父母的感受,他们会尽力和父母沟通,试图说服父母,让父母欣然接受。但是多数学生不会屈从于父母,沟通不成功还是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

对于打算结婚的大学生们来说,这一纸未婚证明就成为一道无形的限制,难以逾越。而介绍信这一法定要件一旦被取消,学校某种程度上就丧失了对于学生结婚权的控制,只能直接面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无法挽回,这将给学校正常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而更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担忧的问题是:大学生在各方面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旦结合将难以承受两人世界所带来的种种难题,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实现求知权而耽误学业,影响前程。因此,由于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变化,学校实际上陷入了尴尬和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大学生结婚;另一方面,大学生结婚明显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弊大于利,也会给学校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

1、恋爱关系轻率

随着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发展,大学生对异性有着交往的强烈冲动,对爱情和婚姻有着美好的憧憬和热烈的追求,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关于“您觉得大学生为什么而恋爱时”,根据调查显示,有 83.9%的调查者选择了“寻找人生伴侣”,有 51.7%的调查者选择了“寻找情感寄托”,有 51.4%的调查者选择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与魅力”,还有 47.7%的调查者选择了“同学和社会的影响”。 [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有明确纯粹的恋爱目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恋爱动机不纯,选择寻找情感寄托的 A同学认为,“长期处于高中毕业考试的压抑之中,在毕业高考之后,感觉重新获得了放松和自由,脱离了父母的管制,同时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时间完全由自己操纵,慢慢的自由让自己产生了寂寞孤

独,同时在大学校园里,恋爱本来就是一门必修课,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需求,于是在相互期待中,部分同学在寻找情感上的寄托,促使他们谈起了恋爱”。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纯,以及对恋爱结婚存在误解,这些问题会给他们将来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影响。

传统观点里,古人对爱情的期许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生活的变化,现在的爱情宣言已经变成了“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部分人群不再是为了追求长久的恋爱,取而代之的是体验爱情带来的快感,享受愉悦。据调查,89.5%的大学生对大学期间的恋爱的观点是注重恋爱过程中的感受,但是不考虑恋爱的结果,甚至不愿意承担恋爱后应负的责任和义务;有 25.6%的学生只是因为内心神秘感、好奇心、性冲动而恋爱;有 53.4%的学生恋爱是为了让感情填补寂寞与空虚,这种快餐式的恋爱缺乏责任意识。许多人一旦投入到一段感情里,经常会因为过度的深陷导致失去理智,面对感情的升温无法自拔,从而导致婚前同居、怀孕、流产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随着“禁婚令”的解除,在校大学生结婚已成为一项符合法律规定的可实现权。调查中,有 23.7%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接受在校期间结婚,但是自己坚决不会考虑;有 33.2%的大学生反对在校结婚。关于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有 6.5%的同学选择了“没想过”;49%的同学认为“恋爱不一定非要结婚”;有 39.4%的同学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最终目的”;其余 5.1%的大学生选择“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将婚姻与爱情分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并不会选择在校期间结婚,恋爱的婚姻指向性低,反映了大学生并没有将恋爱上升到婚姻与家庭,婚恋责任意识淡薄。[7]

2、传统道德淡化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传统观念的日益淡化,丰富的情感以及活跃的思维使得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的敏感,再加上网络、杂志等多元化媒体的传播以及国外思想的渗入逐步影响着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中,30.8 %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43.4%的学生认为只要以后可以结婚就行;14.1%的学生完全赞同;仅 11.6%的学生不赞同。在关于婚外恋的看法中,有 40.2%的大学生不反对这一行为。在访谈中,B 同学认为,“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试婚这一些列的字眼在如今已经见怪不怪了,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在外同居,如果我男朋友要求在外租房我估计也会答应,提前感受二人世界。”[8]根据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婚前性行为,对待性行为的态度也比较宽容,有的同学甚至将婚前同居当成一种时尚。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大学生的思想逐渐开放,导致婚恋观也进一步开放。比如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的恋爱行为,对婚前性关系的放纵都反映了婚恋传统道德的淡化。

三、大学生婚恋相关法律问题

“不提倡,不禁止”一直是我国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谈恋爱所持的态度。这种模糊不清的态度或说精神也体现在法律上。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单独能具体规范恋爱中男女双方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是没有的。法律的困境主要在于,很难划清道德约束还是法律制裁,法律似乎不愿过多干预这一古老的恋爱关系,且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上可操作性不强。据此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彼此之间的感情处理方式,个人道德水准和素质问题,很不可思议与受到法律规范的调整相联系,或者说会一致认为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但是深究则不然,大学情侣在恋爱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以下笔者的探讨中可以看出。因为大学生群体是个特殊群体,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笔者正处于大学生阶段,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比较熟悉,本文从现有的大学生恋爱的社会现象出发结合一些基本法的法律规范探讨一下恋爱中的双方可能发生,导致的若干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

1、恋爱关系中的赠与行为问题

这就涉及到了情侣之间的双方互相赠与如何划分界定民事权利义务的问题,当双方情感破裂,涉及到一些标的较大的客体时,会出现要求返还自己对某物的所有权。这里就有一个法律探讨的空间存在。有的学者就指出过婚恋关系中互赠财务行为是目的赠与,但并非只要目的不能实现,赠与人都有权请求受赠人返还所赠之物。如,B女长期使用其男朋友A君的高档笔记本,当双方感情破裂时A 男要求其归还该物,并主张这是一种借债关系。而B女则确认这是A男对其的赠与,虽然A男没有明确承认过(签订合同等)。但依据《民通意见》,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要求,对方未用语言或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设定为默示。直接带来的法律后果是,A男的这种行为视为对B女的赠与,B女享有对该物的所有权。进一步探讨,很多情形下又不当然适用于默示推定。很多恋爱行为包装着“赠与”,单方行为,披着自愿的外衣,其实是不当得利或者漠视的缔约行为,很多看似合理的求爱行为,其实是违背相对人的意愿或者以欺诈为形式的侵权行为。如在此案例中,A男主张的这是一种借债关系之所以不能成立,是因为更多的基于恋爱中的道德习惯或常理推知A男是一种实际上的为了追爱目的的赠与,也就是说A男当时给予B女这一礼物是确实处于赠与的心态考虑的。[9]

2、大学生的未婚先育问题

时下也有很多新闻报导关于大学生未婚先育,进一步的则会产生对所生子女的权利保护的问题。《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这一明文法律规定也适用于此情形下该子女的法律地位,即也丝毫不影响该子女所享有的权利如继承权等。而对子女的抚养问题,由于恋爱关系中双方当事人身份地位(未婚)更为特别的是都是在校学生的尴尬境地,我们的法律似乎在此领域出现了滞后。而在此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对大学生未婚先育子女的权益保护,参照《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即双方都有对本子

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并不依赖于有无婚姻关系这一法律事实。也即女方如果把孩子生下来了,虽然双方没有结婚登记,可是孩子的生父母对孩子有抚养义务,女方可以要求男方支付抚养费。

(三)恋爱关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事实生活中,解除恋爱关系后,一方往往会以自己受到伤害,损害为由索要补偿费,我国法律对此没有做具体的,明确的规定,因为从宏观的法律规范角度来说,目前的司法体制并没有涉及到精神损害赔偿进一步引发了了对大学生恋爱当中出现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但我们作为法律工作者不能只局限于现今的法律规范,而要对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到位的分析。笔者认为对这种情况在认定和处理上应确定这是男女双方自愿发生的,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愿处分自己权利的行为,女方以自己的青春损失,贞操权为由索要赔偿是不具有法律根据的。但是,如果一方对另一方采用欺骗、强迫、威胁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其意愿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造成其精神上、心理上和感情上的严重创伤,这里的必要前提是双方已经确认了真实有效的恋爱关系,所以此时如果过错一方提出解除恋爱关系,则应根据民法上保护弱者的基本精神和过错责任原则,使过错一方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和道义责任,支持受害一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刑事责任

1、大学生恋爱关系不稳定,盲目恋爱导致纠纷频发

我们的大学生在父母眼中还是孩子,在外人眼中是涉世为深的成年人。这种定位不无道理,因为多数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并还不是很成熟的。这一观点可以集中表现在恋爱关系之中。李明和小芳是本班公认的一对,并且双方都互相约见过自己的父母。平时他们关系还可以,但是李明后来逐渐移情别恋他人了。有一天,他和他的新女朋友一起散步,恰好被小芳看到,她气愤的冲向李明打了他两个耳光。然后说“我死给你看”。随即就向电线竿撞去。李明说“随你便”,拉着自己的新女朋友就走了,小芳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于是小芳的父母把李明告上了法院。如果是陌生人处于危险见死不救,且该危险的造成原因和李明没有关系,那么李明拉着新女友从她身边走过看到不管也没事,这只是道德方面的谴责。我国没有见死不救罪,但在此案例中李明主观造成的对方处于危险之中是出于先行行为,正因为李明主观上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构成故意,所以李明需要承担法律后果,严重构成故意杀人。而这一类似的案例生活当中并不少见,由于很多大学生情侣缺乏法律意识并没有认识到这已经构成了一种刑事犯罪,需加以警醒。反之李明事后采取了积极补救行为如拨打120等,法院可以认定李明并不希望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据此李明不用承担刑事责任。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并不简简单单的是因为大学生群体特殊,更重要的是构建法治社会,意味着权公民个体的提供全方位法律保护。[10]

2、致病侵害的刑事责任

不同的案例,根据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和实际造成的危害结果会承担不同的

刑事责任。又如恋爱关系中一方明知自己有传染性疾病如性病等,并没有告知对方,随着双方感情的进一步升温,导致情侣另一方也得此传染病。在这种情况下,应对施害方追究什么法律责任呢。若单独从传染性类别上来看,似乎属于刑法中的传播性病罪,但其实不然,笔者注意到此罪并不适用于你情我愿的情侣关系,因为该罪要求当事人实施了卖淫嫖娼等实际行为。而从犯罪主观主观方面和实际侵害的客体来看来看,行为人若放任了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并实施了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危害行为(如,有的大学生就是滥情),构成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此时的犯罪客体就应该是社会的公共安全。进一步探讨,若行为人造成了特定主体的危害,则受害方可以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以故意或过失伤害罪对其进行起诉。如何是过失呢,可以从具体的案例中具体分析,如可从其主观危险性,是否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等来加以判定。进一步深究,恋爱关系的确立并非都是造成行为人对此传染性疾病造成传播后果的直接的因果关系。换言之,从传染性疾病的类别出发,也可以得出不同的法律后果。行为人也可以据此免责。如有的传染病如淋病,梅毒是通过性渠道来传播,这就要求双方发生了实际的性关系。而有的如乙肝等还包括了血液传播,此时的充分必要条件就不仅仅限定于双方是否发生性关系。当然在具体的司法实践当中的举证问题则是另外一回事,笔者就不在此做过多的探讨。

3、性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的身体健康伤害

先说堕胎,医学常识告诉我们经常性堕胎不仅会造成习惯性流产还会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伤害。很多新闻报导,随着情侣双方的情感破裂,女方对簿公堂状告男方故意伤害(导致其今后不能正常受孕),索要补偿费等。这一事实结果,属于一般道德性的越轨,偏离了有关社会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男方不应承担任何刑事法律责任,因为怀孕只是一个结果,造成这个结果的情况有多种,法律规范的只是造成怀孕过程中非法的行为而已,在一个法制社会里,他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或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来说也是不成立的,女方应该意识到这一可能对自己造成的损害结果,但其是基于自愿的基础上发生的,这就应归类于道德规范来调整。而在民事责任方面从保护妇女权益出发,法律还是应当追加男方的民事赔偿责任,如要求男方负担一定的医疗费,营养费等,法院一般都会予以支持。再说弃婴,很多恋爱情侣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等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往往会对新生婴儿丢弃,或残忍伤害,这种情形下严重的就可能追究刑事责任,如根据刑法规定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拒绝抚养,且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

四、增强大学生婚恋观法律意识的思考

针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从加强高校的主导地位教育、发挥社会的辅助教育、巩固家庭的基础教育与完善个人的自我教育四个方面着手,加强与改进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首先,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人类两性关系的属性。我们知道,人的性不仅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自古以来,男女两性的交往总要通

过一定的社会途径、采取一定的社会方式、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才能进行的。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重婚,男 22 岁,女 20 岁才能结婚。因此,把性看作是男女之间纯自然的私事,随心所欲,是道德和法律所不允许的。大学生还应认真地学习和掌握适合我国国情和民情的性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上,开展文明的男女交往。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只有达到法定年龄才能结婚,只有取得结婚证以后才允许并保护夫妻间的性行为。除此之外,都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其次,在法学领域,婚恋行为也有法律上的时间边界和对象边界。虽然教育部放开了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限制,但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前提是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对象边界则主要在结婚的允许条件和禁止条件中被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第五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第七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是禁止结婚的。任何人在选择结婚对象时,都需尊重对方的意愿,不允许他人强迫或干涉对方作出决定。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也必须遵守此规定,自觉避开和自己有直系或三代旁系血亲的人,自觉避免和法律不允许结婚的人结婚。身处在依法治国的社会里,凡事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涉及到婚姻问题时必须以婚姻法为准则。特别是高素质的大学生,更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婚恋法制观念。[11]

总之,大学生的婚恋行为是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在婚恋过程中,大学生应该自觉承担道德和法律责任。但是现在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没有全面的了解,对婚姻法的认识也不全面,因此,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大学生婚恋之前通过婚恋观教育使他们具备全面的知识,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婚恋道德观和婚恋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杨建平,王镯.当代女大学生婚恋问题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15(01).

[2]游荣芝,张秀荷.高校学生恋爱问题错罪行为浅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02).

[3]张曼琳,高珊珊,刘娜.大学生性观念、性态度与性行为状况调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

[3]张承芬,陈英敏.当代农村青年婚恋观的调查[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4-10-15].

[5]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2005-02-07].

[6]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 号[2011-5-28]

[7]赵科,张海清,杨丽宏.大学生家庭功能婚恋观与性态度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08).

[8]赵科,高长松,尹可丽.大学生性态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09).

[9]左红梅.当代大学生婚恋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10]周小李.女大学生“婚恋症候”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11,(09).

[11] 金乐. 现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03)。

关于中国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暑假 调查地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哈尔滨、西安、成都、武汉、长沙、昆明十个城市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中国社会学会方法研究会和神州调查数据采集中心于今年七、八月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哈尔滨、西安、成都、武汉、长沙、昆明十个城市所在高校的1200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进行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婚恋观总体健康,并呈现开放趋势。城市在婚前性行为在开放度上比农村大,男性比女性开放度大很多。 一、大学生婚恋观总体健康呈现开放趋势 在择偶标准上看重个人品德、脾气性格和志同道合。评价婚姻幸福的条件也以“感情”、“性格”和“生活理念”为主要标准。对大学生恋爱,35.0%的学生认为是纯洁值得珍惜、43.6%的学生认为是好好经营能够修成正果。然而,在回答婚前性行为、

校外同居、同性恋、夫妻婚后分工、婚后是否与父母同住等问题的看法时,呈现出相对“开放”的趋势。如与传统的夫妻分工模式有所不同,仅 6.7%的学生表示赞成“男主外,女主内”、而近乎一半的人认为“双方共同打拼,地位平等”。在问及“婚后与父母同住”的态度时,也有半数被访者表示“不赞成”(49.9%),仅有16.7%的学生表示“赞成”。 调查显示,有接近5成的受访者在中学就有了初恋;超过4成的受访者在大学期间有了初恋;显然,大学期间恋爱已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普遍行为。 二、婚前性行为随意性、开放性增加 在回答如何对待婚前性行为这一问题时,有14.4%的受访者表示“尝试过”;有24.0%的受访者表示“想尝试,但没有行动”;表示“不想尝试”的受访者达到61.7%。可见,与以前的数据相比,婚前性行为的随意性、开放性在增加。但婚前性行为的开放度在城乡、男女性别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总得来看,城市在婚前性行为在开放度上比农村大,男性比女性开放度大很多。 在问及“你是否会选择一毕业就结婚”的问题时,仅有3.6%的同学选择“会”,有29.2%的同学选择“视毕业时具体情况考虑”,61.5%的同学选择“不会”。如何看待“毕婚”,24.9%的

婚恋观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引言: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作为处于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样性,可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 1、金钱至上型。恋爱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家庭背景, 2、纯情型。双方看中的是自己与对方的真心实意,至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不是太 多。 3、爱情兼经济型。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做铺垫,可以算是两全 其美型。 4.、游戏型。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只是从彼此那里找到一种填补空 缺的方式。 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 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 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 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 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 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 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陇东学院校本部和新校区所有学生采取分年级整体随机概率抽取法,抽取275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合心理学中的访谈法、文献法、统计法等,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6.0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量化,以便了解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择偶观和性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择偶观;性观念 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中较高层次的文化群体,其恋爱观、择偶观、性观念都有明显的变化。观念的转变、宽松的环境、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谐的氛围,使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和婚恋观念日渐开放,据不完全统计,一些男女学生比例接近的学校,恋爱率高达80%~90%。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及变化,本次调查参考胡利人等编制的婚恋观调查表编制问卷,设置3个相关部分,即恋爱观、择偶观及性观念,对陇东学院大学生的恋爱观、择偶观及性观念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对陇东学院在校生的恋爱观、择偶观、性观念作初步扫描,为高校性知识课程的开设提供客观依据。 1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问卷参考胡利人等编制的婚恋观调查表编制问卷,该问卷共33道题,最后2道题分别是男女选做题。内容包括大学生恋爱观、择偶观、性观念3个部分,各部分设置了数目不等的小题。

2调查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考虑到本次调查的现实意义和各院系男女人数的差别,我们对陇东学院校本部和新校区15个院系的本、专科学生进行随机调查,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5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97.45%。其中男生91人,占33.96%,女生177人,占66.04%;大一86人,大二75人,大三51人,大四56人;文科128人,理科140人,理科生略多于文科生;来自城市41人,乡镇75人,农村152人,农村学生占多数;独生子女24人,非独生子女244人;年龄17~20岁53人,21~24岁206人,25~27岁9人;专科生23人,本科生245人。 3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文献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及统计法,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获得数据后,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6.0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以提高本次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明晰度。 4调查结果分析 4.1恋爱观从调查结果可知,对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持肯定态度,选择“正确引导”和“任其发展”的学生占93.66%,男生和女生的观点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选择“任其发展”的比例大于女生,而女生选择“正确引导”的比例大于男生。总体而言,选择“正确引导”的学生为80.60%,大于选择“任

大学生恋爱观对人生的影响

大学生恋爱观对人生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这也成为了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或者是心理教育的主题 之一。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逊关于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婴儿期、童年期、学前期、学龄初期、青春期、成年早期(18――30岁,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成年期、成熟期。现在我们就处于成年早期,在这个时期里我们会遇上喜欢或被喜欢的人,从而开始我们所谓的的恋爱。 对于所有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对待爱情的态度: 1. 认为爱情是纯理想的,是完美的,是朦胧的。这类大学生对爱情抱有美好的憧憬,希望自己的爱情是纯洁的。这种爱情往往基于双方共同的理想,注重精神世界的交流,追求浪漫式的爱情的情调而少有现实生活的掺杂。调查显示,这类人在大学生活中所占比重较少,只有5%的人认为大学爱情结果是找到纯洁的爱情和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爱情基于真实的感情。最求这种爱情的人往往由于过高的内心要求而很难找到理想中的恋爱对象。 2. 认为爱情是一种慰藉。现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的情感受到

世界影响也变得多太复杂大学生作为步入社会的提前练习场所,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有大约1/5的人认为他们恋爱动机在于满足一时的新历需求而有30%的人认为他们的动机在于只是不想让大学生 活变得寂寞。与此同时还有6%的人并不明确爱情因该基于什么因素。这种盲目的爱情并不能创造出高尚的稳定的爱情,恋爱双方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摩擦,从而导致爱情匆匆结束,最终致使受到伤害,这也是大学爱情成功率极低的原因之一。 3.并不明确爱情的定义。绝多数人都或多或少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这其实反映的是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模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精神方面,大学生越来越不能明确爱情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无论是纯理想的境界还是结对世俗的观点,大家都不能很好的明确爱情的定义。调查显示约80%以上的人对于爱情持有朦胧态度,并以为自己 已经拥有或者是即将拥有,曾经拥有真正的爱情。可以说,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爱情观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 那么恋爱到底是什么呢,感情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它又有什么特征呢? 感情是一对男女基于必须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构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我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感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 不一样的感情观。感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人生课题。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许多不朽的文艺作品都是描述感情的,我国的《诗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总结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总结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 发展和西方婚恋观传入我国,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 学生的婚恋观又是如何?近日, 我校城南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的学生参与、 进行了一次“关 于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婚 恋观,探索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价值判定标准和特点。 男』58.1% 一、恋爱观 调查显示,有17.14%正在恋爱中,9.52%是非凡期待谈恋爱的,其余73.33%的大学生表 示随缘或者步入社会以后甚至还有人没想过。 由此可,社会认为在校大学生谈恋爱是普遍现 象并不十分准确。 调查结果显示,51.43%认为恋爱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跟吃饭睡觉 差不多;4.67%认为是有好处的,其中有 29.52%只是想他乡找个异性陪伴和照顾自己而已, 而15.24%的人则希望能在大学里找到终生伴侣; 3.81%的认为恋爱会影响学习之类的坏处。 而在恋爱与学习之间, 56.19%认为这里边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有好也有可能坏: 22.86% 认为可以促进学习;4.76%认为肯定要影响学习;16.19%认为没有必然的联系。 ■■Hud,03 llll 工毘心?If 工埋G-waM 也醫 工 埋口鼻Q 上 Tflsdooz XS904 01 工wev ■号 svwcaQt 工?■■ 口,: 5X4^9 03 轉產工槿C 导DS mArBl 口AD 左 ATffava1 wHHltQ/D-i ■ 11 工 1PQ90* IBjp 亠HQPQB ■?.?口 QQS *ft 工??w9? ■ Jf 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我系共有105人参加了此次调查,包括大一至大三的,其中 男生占58.10%,女生占41.90%。问卷主要涉及到恋爱观、性观念、婚姻观、学校对大学生 的教育对策4个方面。

在校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doc

在校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在当今社会,谈恋爱在大学校园中逐渐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在校大学生恋爱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为大家提供两篇范文,供参考。 范文1.

调查时间:20**年4月15日至20**年5月15日 调查对象:XXX校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恋爱观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共发出纸质问卷60份,回收50份,问卷回收率为83%;同时发起网络问卷调查,以电子邮件和网络日志形式发出,作为纸质问卷的补充,收集到8份。共58份。

一、我校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恋爱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恋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恋爱观进行了一个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 接受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8~23岁,其中男生31人占53、4%,女生27人占46、6%,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有近67%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恋爱,且男生恋爱比率较女生高,同时大学生恋爱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一大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的恋爱态度

大学生对在校期间谈恋爱的看法 大学生对恋爱所持的态度有积极、消极两种。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是一种正常现象,因而持积极态度。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不好。显而易见,大学生认为在校谈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

大学生的婚恋观的意义

大学生的婚恋观的意义(导言)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意义: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方式 现实中问卷调查、网页调查 调查时间 2012年8月,也就是金工实习结束到开学期间。 调查地点 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互联网调查网站(调研宝、第一调查网和调查派)。

大学生恋爱观对人生的影响

大学生恋爱观对人生的影响 大学生正确的感情观 一、感情的本质和特征 1、恋爱概述 (1)人类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人类个体性心理的发展。儿童性心理的发展;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疏远异性期(10――11、12岁)、接近异性期(13――15、16岁)、两性初恋期(17、18――20岁)。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逊关于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婴儿期、童年期、学前期、学龄初期、青春期、成年早期(18――30岁,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成年期、成熟期。 (2)恋爱的概念 黄希庭认为,“男女双方培育感情的过程,称为恋爱。处于恋爱状态的男女会产生个性强烈的互相倾慕”。 康德认为,性冲动是具有周期性的;所谓恋爱就是咱们借助了想象的力量,把它从周期性里解放出来,而成为一种有延续性的东西。 夏威夷大学曾文星教授认为,“恋爱”乃是指两个人之间发生强烈且浓厚的情感,是一种情感与人际关联状态;通常是个短暂时刻的心理现象。对恋爱的明白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恋爱的基本动力是人的性欲望 第二,恋爱的本质是满足男女双方心理需要 第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恋爱的外部条件 因此,恋爱是一种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影响的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植感情的过程。 (3)何谓恋爱观 人们关于恋爱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恋爱观。 感情是人生的重要资料,但又不是人生的全部。正确地认识感情的本质特征,认识感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建立正确恋爱观的基础,也是青年大学生谨慎驾驶感情之舟的前提。 2、感情的本质 感情是一对男女基于必须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构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我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感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 不一样的感情观。感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人生课题。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许多不朽的文艺作品都是描述感情的,我国的《诗经》、希腊的史诗、罗马的神话甚至基督教的《圣经》,都有动人的感情故事。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也对感情有自我独特的见解。英国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 引言: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作为处于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样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金钱至上型。恋爱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家庭背景, 2、纯情型。双方看中的是自己与对方的真心实意,至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不是太多。 3、爱情兼经济型。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做铺垫,可以算是两全其美型。 4.、游戏型。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只是从彼此那里找到一种填补空缺的方式。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 三.大学生婚恋价值观 1、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决定了恋爱目标及生活方式的的选择。恋爱动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半”,“重要的人生体验”。 2、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婚姻对象的条件的要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男生最看重

最新恋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恋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现在的大学生眼里似乎觉得谈恋爱是大学里的一门人生必修课,可在对爱情似懂非懂得年纪又有几个能爱的刻骨,爱的深沉呢?所以在男女朋友交往时应懂得正确的交往方式。 大学生恋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既不容否定,也不容回避。处理与异性的感情交往,乃至恋爱问题,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这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尤其是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去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前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恋爱问题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青年期性功能的成熟与性意识的觉醒,引起了大学生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在大学这个主要由18-23岁的青年聚集在一起的小社会中,大学生恋爱现象已由过去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转化为在爱河中公开淌徉,而成为校园内的一个现实问题。 大学生挤过了独木桥后,学习压力缓解了,课余闲暇时间多了,面对的是崭新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在短暂的新鲜与好奇过后,漫长的思乡情绪就会萦绕心头,加之目前我国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相对减弱,集体生活经验少,一时难以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一旦学习目的不明确,难免会出现空虚、无聊,再看周围高年级同学出双入对,花前月下,爱情就以其特有的诱惑力吸引这些空虚的大学生。大学生恋爱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结果分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 调查提纲 1.调查时间、地点、对象 拟在年月日到年月日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范围是大学在校生。 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网络问卷和现实问卷) 为保证问卷调查回答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本次调查采用了严格的匿名答卷制度,尽量使调查者能根据自己的真实感觉和思考来回答问题。 (2)访谈法 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 3.调查的目的、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包括()了解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分析在校大学生婚恋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正确的 婚恋价值观取向。 4.调查内容 (1)了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2)了解影响在校大学生婚恋观原因,将具体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 境、工作前景以及婚恋的目的性等四方面去调查。 (3)将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情况与其它年代人们的婚恋观情况进行对比,进而 分析出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5.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访谈情况、观察所得进行归类、统计,形成文字、图标表达的调查结果,并对现有情况进行总体性评价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提交调查报告。 调查成员分工情况: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总结 摘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其婚恋观又如何?近日,本调查小组对我校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探索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价值判定标准和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主要因素。 一、 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发出份问卷,有效问卷份。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其中男生占,女生占,问卷主要涉及恋爱观、婚姻观、恋爱与婚姻的关系三个方面。 二、 结果与分析 、恋爱观 关于大学期间是否应该谈恋爱,调查显示的 人认为应该谈恋爱,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 完整的。认为不必刻意追求,遇到合适的就谈。其 余认为应以学习为重,不应该谈恋爱,认为无所谓。 由此可见,我校在校大学生看待恋爱这个问题还是 比较理性与慎重的。 关于恋爱情况,调查显示,正在恋爱中;曾 经恋爱过;没有恋爱过,正在憧憬;余下没有恋爱 过,并不憧憬。由此可见,社会人文在校大学生谈 恋爱是普遍现象并不十分准确。 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显示,认为打发无聊时光;认为恋爱能纾解紧张的学习压力;认为是选择人生的伴侣;认为随大流,不落伍;认为是解决生理 需求;认为是其它原因。由上可见,我校大学生恋爱目的还不明确,存在一定盲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6-11-27 来源:调查报告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大学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是这个是不是正确的呢?下面本编整理了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

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 调查时间为2009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谈谈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

浅谈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 “北岭有燕,羽若雪兮;朔风哀艾,比翼南飞;一折羽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燕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类呢?大学生,处于一生中风华正茂的时段,又怎么可能舍弃爱情而孤立存在呢?而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然而大学生恋爱就是双向剑,我认为大学生恋爱利大于弊。 许多人认为大学生恋爱会有许多弊端,第一,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谈恋爱势必会导致大学生分心,占用掉一部分学习的时间。第二,大学生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太过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影响。第三,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因此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不可否认,大学生恋爱弊端是存在的,但是,第一,恋爱同样会给我们前进和学习的动力,第二,人只有经历过一件事情才会懂得如何面对,如果大学生没有恋爱的话,也许永远学不会怎么恋爱,永远不会懂得控制自己。只有付出,才知道得到,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只有失败,才能体会到成功。失恋的人很成熟,因为他们交了一次昂贵的学费,更学到了许多一辈子有用的东西。只有经历过恋爱,大学生也才会变得真正的成熟。 相比恋爱的好处,它的弊端便会显得微不足道。 首先,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伴随着青春的脚步,爱情会悄悄降临到青年人身边,随着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欲望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芽。大学时代,是一代骄子的黄金时代。在这个季节里,青春的萌动使他们开始涉足于另一个领域——爱恋。初恋,是一场情感世界的巨变,生活结构的革命,伦理意识的更新。大学生在这个时刻恋爱,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件必须的,神圣的事情。 其次,大学生恋爱有利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爱情的本质,不但是自然生理需求的冲动和相互需要,更是志趣的相投和心灵的相通。在恋爱的过程中,通过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自我概念会受到对方的影响而逐渐完善,使他们不再感觉到与异性交往的压抑与紧张。所以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恋爱像洪水,如果一味压抑,只会愈加泛滥,相反,正确的引导,对大学生的身心都非常有利。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成熟起来;爱情,亦会让自己的大学生活锦上添花! 再次,谈恋爱能让人变得成熟稳重富有责任心。在大学适当地处理自己与恋人的关系,可以促进学业和爱好的发展,而且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因为恋爱可以让现代迷茫的大学生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他们在为什么目标而奋斗,是的,那就是两个人未来的幸福,肩上的爱与责任能给他们动力奋发学习,今后努力工作创业,为建造一个美好的家而奋斗! 最后,大学生恋爱又是最纯洁的,既没有中学生谈恋爱那样少不更事,也不像社会上男女之间谈恋爱那样被金钱玷污。这样的恋爱,在大学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地方既是理所应当又是纯洁无暇的,大学亦能将爱情的神圣和甜蜜显现得一览无余。爱和青春都是最美的旋律,为何不让他们一同绽放在这美丽的春天里. 综上所述,大学生恋爱利大于弊。当然,只有我们真心付出感情,并且保持理智,才不会后悔,才会在离开这个世界时忽然回忆起大学恋爱时的那些美好。 精选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分析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分析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大学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是这个是不是正确的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欢迎阅读!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

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 3. 调查时间为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 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目录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3) 二、调查方法及过程 (4) 三、分析与结论 (5) (一).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与分析 (6) (二)、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认识和预期 (19) (三)、社会多元化之下大学生婚恋观的表现 (25) 四、多面着手,促进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形成 (26) 参考文献 (32)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杨薇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8考古】 摘要: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自身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直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是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发现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特别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想一切应该由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开始。也许,对于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说,现在一切的努力只是为我们以后能拥有一个很好的家庭,然后很好的生活积累下充足的物质资本。然而,在这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我们现在开始积累丰富的精神资本,那就是正确婚恋观念的养成。考虑至此,我觉得对大学生的婚恋观念的调查研

究是切合我们文化人类学课程的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课题,所以就身边的同学开展了调查与分析研究。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所谓的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 1.背景: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致使人们的价值观随之发生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的婚恋价值评判体系和婚恋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校园是社会多元化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 2.目的:通过调查,初步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 ——从恋爱动机、选择恋爱对象时考虑的因素、恋爱途径、对待恋爱的态度、对失恋的态度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恋爱观及其影响因素。 ——从结婚动机、择偶标准、理想的家庭模式、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在校结婚等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婚姻观及其影响因素。 ——从对同性恋、同性恋婚姻、网恋、网婚、婚外情等非常规婚恋形式的看法来分析大学生在多元社会中表现出来的婚恋观发 综合以上的分析得出结论,根据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并找出可供解决的方法。 3.意义: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不仅

大学生正确恋爱观(参考文章)

大学生正确恋爱观 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当、正确,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代大学生面对爱情少了以往的矜持和羞涩,更多的表现出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大学生谈恋爱,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我认为爱情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是奢侈品而非是必需品,所以我们大学生不应该强求爱情,但同时也不反对爱情,毕竟大学的恋爱是最纯真的,处理好的话也是人生最美的记忆。但当代大学生往往都喜欢浪漫,两个人在一起如不制造点浪漫的气氛,就觉得对不住自己似的。但是浪漫是需要金钱的支持的,而我们大学生除了每月固定的生活费外并没有多余的经济收入。听过不少人感叹过:看着日益变空的钱包,难免无限惆怅。 大学生谈恋爱普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恋爱缺乏责任感。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从思想上没有了以前固有的“审时度势”,女孩子们也没有了以前的“矜持”,当感觉还可以,不怎么讨厌的时候,便开始了恋情,根本不考虑未来。 第二、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往往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在一时的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 第三、恋爱中浪漫化。当代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乐感,在两个人交往期间,往往把每个节日排成了时刻表,互相送礼物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前边,红色的鲜花数量及求爱的方式让人触目惊心,在情人节及恋人生日的时候则是劳师动众的大摆宴

大学生恋爱利弊辩论

抓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有利的观点: (1)多人认为恋爱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习,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激发大学生的潜能 (2).也会不断的培养大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增加生活阅历,为将来的人生奠定基础.认为做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拥有完美的人生和幸福的生活,真正的恋爱经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可能指望从别人或者书本上去穴道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3)谈恋爱也是我们这年龄心理的需要。如果你曾经爱过一个,考虑太多现实问题而没谈恋爱,你难道不觉得很可惜很遗憾吗 (4)大学生的恋爱和中小学生和高中生的是不同的,大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已经会为将来考虑了。如果两个人是真心走到一起的话,不用刻意强调两人也会明白今后应该怎样,再说恋爱又不等于结婚,爱情本身就很美值得人去追求,而每个人在得到爱情后的处理方法尽管不径相同,但是就此否定大学生恋爱的价值是片面的! (5)校园爱情的神圣和纯洁性,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去向往。二,通过谈恋爱,大学生可以有利的改善自己的心理取向,更快的学会为人处世的社会经验。 三,校园爱情的正确的对待有很多积极的因素。四,正如对方所说,大学生是以后社会的希望,谈恋爱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必经的过程。如果连大学的爱情都不能把握好,难道还寄希望于更大的成就? 1、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谈恋爱?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不惧怕谈恋爱影响学习呢?为 什么国家,学校不明文禁止呢?所以说谈恋爱是有利的。如果像你们说的是谈恋爱有害,那是不是说没有谈恋爱的人就会成为博士,硕士呢?现在又许多攻读研究生的人都有了婚姻,那是不是说他们要离婚来好好的读书呢?为什么要让我国多这么多的尼姑和和尚呢?在大学只是增长我们的知识,但是谈恋爱却可以锻炼我们的感情承受能力。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关键词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关键词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年龄段,生理的发育及心理的日趋成熟,使得他们或多或少产生了谈恋爱的冲动。为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以便引导他们处理好恋爱、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避免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校园稳定及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关键词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 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 3. 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

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演讲稿

关于大学生的婚恋观演讲稿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大学生的婚恋观。据父辈们讲述,大概二十年前,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还很鲜见,当时大学生谈恋爱都是非常的隐蔽的。而现在,谈恋爱已经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相伴随的,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越来越趋于开放。 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存在。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态度更多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像温馨浪漫的电影大片,情人节等各种节日,偶像剧的经典情节以及网上沸沸扬扬的感情话题等等,都使年轻人的心随之跳动。虽然我们军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但我们的学员也并不例外。 爱情和婚恋是大学阶段比较现实而又普遍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在爱情婚恋观上,越来越多的采取了比较开放、自我、随意的态度,呈现出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和恋爱关系形式的多样化。但由于自身道德理性的不成熟,主体角色的不明确以及客观上社会环境的影响,以至于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种种矛盾。 就我个人观点,大学生恋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金钱至上型 所谓金钱至上型,就是指谈恋爱的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而把才识、学历等等放在其次。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一个同学所在学校有一个女同学,一开始遇到一个男生给她的第一感觉挺好,这位男生是系里的骨干,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两人算是比较投缘,于是就恋爱了。但后来这个女同学从周围同学那边了解到,这个男生是来自农村,家贫无业。这个女同学就有点看不上人家,就决定与那个男生分手了。

现实中有许多恋人因为受社会的影响,养成了固有的爱慕虚荣的心理,所以对于感情是比较现实而显得有点游移的。 2、单纯简单型 而单纯简单型指的是恋爱双方最看重的是自己与对方时刻拥有的那份真心实意,考虑的是一种感觉,至于其它方面则考虑得很少。 这里也可以举个例子:是关于我听说的一个别的海军院校的一个男孩子的爱情故事,他与一位女孩从大二到大四,恋爱了三年,感情一直是比较纯的,也没有向上面说的金钱至上的问题,可以说是在于一切功利名义之外的,所以四年来感情也未曾有过裂缝。可惜好景不长,毕业后面临着分配问题,各种因素导致双方不得不各奔东西。 像这样的恋人,虽然他们的感情生活很美满,但是却经受不起现实的考验。所以说,像这样单纯简单型的恋爱方式在现实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3、游戏型 这种恋爱方式也是现在大学生恋爱的一种特色。就是恋爱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他们的感情一般是比较轻浮的,都是彼此从对方那边找到一种填补空缺的方式。某个地方大学的一位女生,她在老家有一个男友,已经谈了六七年了,但一到了大学,她又耐不住寂寞,于是又偷偷与好几个男生谈起恋爱来。 这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现在有的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往往不是出于追求爱情本身,而是为了追求刺激,或者是为了那些书上说的、电影里描述的感觉,可以说这些都是极端不付责任的,而这也是不正确的恋爱观。 4、金钱和爱情两不误型 这一类型,我想是大多数人所孜孜于求的,它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作铺垫,两全其美。所以它也是令人羡慕的类型。 说到令人羡慕的确一点不假,在校园中一度令人津津乐道的“完美情人”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之所以称之为完美也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两者兼务备了。有这样一对恋人,男的是干部子女,家里较为富裕,女的是公司老板的女儿,是个千金小姐,加之他们对对方又是互相体贴照顾,因此毕业后,两人一切条件都成熟了,不久就结婚,生活过得也很美满。他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