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差的现状,分析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客观原因;探讨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大方面详细地阐述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具体因素;并且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大学生的评价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管理和加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与训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对策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近年来,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却不尽人意,大学生缺少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基础理论较为扎实,但观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较为薄弱。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很多,例如我国的基础教育制度、社会文化环境、学生个人因素,以及高校的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等等[1,2]。可见,高校要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就要对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因素了如指掌,只有认识到问题的“结症”在哪里,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之道,从而探索出一条合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一、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很多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工作者针对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入学成绩、不同年级、不同地区和不同性别等多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并且根据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和竞赛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和创新环境不完善等现状,分析其主客观原因[3-5]。

(1)教育观念传统。在我国,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生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全处于被动,其结果就是“高分低能儿”“读死书”和“死读书”。这种结果,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创新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更无法发挥创新潜能。

(2)教学模式传统。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依然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主,更多重视的是教学结果,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创造性。而且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标准化,考核方式单一,过分强调求同性思维,缺少对求异性思维的重视[6]。

(3)人才培养质量衡量标准欠妥。长期以来,我国不同阶段的教育都是以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浅谈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浅谈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共青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创新教育、 实践能力 教育理论界对于素质教育定义争论不休的问题,已得到了科学的解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不仅廓清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且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开发建设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XX想

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建树的人。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教育,并且创新教育比以往提出的创造 教育更具时代特征。众所周知,“创新”(Innovation)是知识经济时 代大力弘扬的观念。“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进 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对“创新”的这种认识,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宽泛,它包容了“创造”,也包容 着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 括“创新”与“创造”的关系,即:“创新=创造+开发”这恰好与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两大重点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谋而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也可以用一个 公式来表述,即:“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由此引出素质 评价观的发展。改变了过去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 评价方式,而是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关注每个学生 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新的评价体系 和评价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成为他们认识自己和教育自 己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为教育者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反馈方式。任 何教育评价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特别是针对学生做出的判断,都必 须依从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我国传统教育对于学生成绩的评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蝎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新的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党和国家大力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石。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创新教育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潜能

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有重要意义。在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研设备、全新的知识和高新技术的高等学校,对新世纪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素质、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第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

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调查与研究 院系: 专业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关于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调查与研究的调查报告 前言: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行之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前进的使命,更应不断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崭新的形象来迎接这个新的时代。作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民族的未来,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新时代的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矗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创新就要面临被汰,被消灭的危险。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缺乏创新精神,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所以说,勇于创新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新素质。 创新精神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活动是创新精神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延续。创新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新必须应用于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研究和创造活动中,才能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把创新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再加上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考试,从小学到中学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格局。以旧的教学容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来改变这种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题研究,回应和反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是一个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初步了解现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状,以及做建议性的指导。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摘要: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新的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党和国家大力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石。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

慧升华的表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创新教育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有重要意义。在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研设备、全新的知识和高新技术的高等学校,对新世纪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素质、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胡锦涛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赋予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

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调查报告 一、引言: 纵观上下五千年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创造文明的历史。进入到21世纪,中华民族要走科教兴国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就落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身上。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唯物史观认为,一切价值都是人的创造物,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离开创造价值的实践活动就谈不上人的价值。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过程中,只有正视社会条件,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实际,从客观实际出发,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创造的价值才有意义。大学生与国家发展战略乃至国家命运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创新这一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看,自主创新是与技术引进相对应的范畴,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而自主进行的技术创新,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技术以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等。大学生自主创新体现在大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著作、竞赛等创新成果,

还有在各种课外活动中,大学生不断地寻求有新意的点子来突出自己,理论和实践结合摩擦出创新的火花。 二、研究目的: 目前很多大学老师都是要求学生用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大部分大学生第一时间都是想起互联网,特别是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想在网上复制一份来应付老师的作业。是什么导致现在大学生不愿意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作业呢?通过了解,其实大学生普遍还是具有参加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尤其是新入学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大学所能提供的创新环境有限,创新气氛也比较缺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创新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在目前的中国,“山寨”现象普遍,有人是因为自身懒而不去创新,有些人是因为不具备专业知识没有能力创新,有些人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他们创新。也由于中国式的应试教育,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能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程度,发现大学生创新能力受到限制的原因,反映大学生的现状,并希望这份报告能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做出微薄的贡献。 三、文献回顾: “从创新源泉看,创新可以分为引进吸收后的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并不是什么都要由我们自己研究、发明和开发。自主创新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加强原始创新,要在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切实做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众多高校当务之急,不仅可以有效地减缓当前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为社会输送一批真正高端创新型人才。现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诸如创新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的相关实践活动等。高等院校应当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方面入手,结合这种新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该课程教学体系,为国家培育新型创新型人才。接下来本文将从培育方法策略入手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前言: 社会高速发展,随着高等院校持续扩招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诸多社会问题就伴随着大学生的数量的增加而出现,例如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是当下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鼓励促进大学生创业并且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就是一个有效途径。而光鼓励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各个高校应当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下功夫,将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融合,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

备力量,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就目前各大高校有关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安排来说,大多数以必修或者选修的模式归结到课程体系中,另外也不乏校内学生自主创建的有关创业创新的协会或者组织等,这些协会组织通常通过举办比赛等相关活动来培养在校学生的 创新创业能力。再者,校外也有关专门的培训机构,设置了专门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教育。经过许多年的探索发现,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是国内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诸多不足之处,就像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实际操作和技能的培训上,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却是忽视了当今社会相对重视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这是许多高校在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间权衡的脱节之处,导致了诸多大学生只空有一套理论却不能实践运用的现状。近年来虽有些高校在实践环节也开始重视起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究其根本还是远远不够的,不没能取得较大的突破。高校一般都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或者设置实践教学等来强化该能力的,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旧还是实验、实习等老一套方法,课程时间设计也就在一两个学期,然而对于这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摘要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在我们国家大到上层领导和高级科学家,都在呼吁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尤其是钱学森的人才三问,更加体现了创新型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将人才强国,列为重要战略.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即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战略. 引言 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是行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所谓创新,概括的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前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法方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是实践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摈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事业。创新让我们的创作欲望有了新的空间,对知识的求新有了更高的热情,它能让我们的脑细胞能够有更活跃的因素存在,它能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激情,更能体会到生存的价值。同时创新要有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一个人如果老是不停地忙碌,他就失去了想象的时间和精力,只能像老驴拉磨一样地机械地工作,“一个疲劳的人哪有精力去灵机一动”,所以适当地创造时间和空间,给自己留出一部分想象的精力,才有可能有所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创新,社会将停止不前,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不把创新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创新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扰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最新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 一.前言 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而产业结构从原来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加强对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这造成我国劳动力就业前景不好。同时,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处于饱和状态,毕业生面临毕业时会有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前景的惨淡推进了大学生创业,而这种新型的就业模式为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解决了大学生无法就业的问题。在社会和民众的支持下,国家开始以“创业创新”为改革主题鼓励民众创业,提高经济发展,改革大纲中提到大学生为主要培养的创业对象,学校应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不仅在社会上推出了许多国家扶持创业的政策,大部分高校也设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以及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从行动上鼓励学生多创业。这些政策也引起了教育界对学生的就业前景的思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通过有用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 二.实验调查 2.1实验对象和方法 以在校的大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利用网络平台制定了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大学生平台向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推广问卷,积极邀请他们填写问卷。根据网络问卷推广范围广、份数多,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较高。 2.2数据分析 通过问卷软件数据的汇总和整理,我们从问卷中随机抽取了四百份问卷样本,男女比例接近1:1,样本的对象年级为大一到大四,大三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比例最大。样本的对象涉及专业较多,大致为理工类和艺术类。大学生对于问卷中”你在生活中会参加创新类的活动吗?”“你如何看待创新活动?”等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显示学生对创新活动有一定的积极性,在课余时会合适选择参加学校内开展的一些创新活动,但是除学校开展的创新活动,学生大凡不会主动开展创新行为以及相应的活动。数据显示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喜欢在生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长足的意义,也是为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即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 引言 对于创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大学生,是面临未来挑战的一个制胜法宝。如何能掌握这个制胜的法宝技能,如何让一直在象牙塔的保护下成长的幼苗去面临即将来临的大风大雨,思想上能够意识到前方的困难。这学期的创新课然让我清醒的意识到了,外面世界的风云变幻,只有掌握创新,解放思想才能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上屹立不倒,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才能立于世界之林的巅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是行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所谓创新,概括的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前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法方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创新是实践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摈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事业。创新让我们的创作欲望有了新的空间,对知识的求新有了更高的热情,它能让我们的脑细胞能够有更活跃的因素存在,它能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激情,更能体会到生存的价值。不管怎样,我们都始终要充满激情的去生活。具有创新的意识,才能让我们在工作或是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发现自己,也能从中培养自己多方面兴趣,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措施

课程:形势与政治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现 # 状 及 提 高 措 施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B070302班 XXX * B07XXXXXX

2010/06/10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力上,创造力是一种根据已有信息重新组合成新的系统而产生,它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是有社会意义的产物。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发展的基本因素,它主要表现在独立掌握新知识的多少、深度和在处理问题中运用知识的广度方面。因此创造力是创新能力的心理表征。大学生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方面认识追求创新,体现出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又在行动上迟迟不能落实,主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等消极状态。大学生的行知反差极不利于提高创新能力,也将是一个较长时期内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从而转变这一状况。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校重任在肩。无论是政府还是大学生在自主创新方面要做出成就都必须依靠高校创造的良好氛围和各项成果。高校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而努力。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载体,应该从自身创新素质和教学方法上适应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并结合社会做出对教育制度改革。作为创新的最重要的环节,大学生更应该从我做起,养成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好习惯。美国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认为“大陆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中国学生存在的创新性不足,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可见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要从大学生抓起。 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试图从各方面来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广大本科生已经具备了这样一种意识:“有了创新灵感还不够,还必须有为之付出代价的思想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其首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与成功比例。而现实是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滞后于急需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迈向社会生活的一道 艰难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并向往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因此得到的理想满足。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的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最后,创业意识强化不够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创业期间产生的内心 矛盾和焦虑现象上。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还在于教师对学生

的引导。教育就是有教有学,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当下被视为高校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创新点,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的步伐,那么引导学生思维开化的主体―教师,正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之一。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现在不少高校教师知识结构趋于陈旧,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强。甚至很多大学中年纪较长的教师对计算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现代新新事物的掌控力还不及年轻人,这就使许多现代工具不能在其教学和引导学生开发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理想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虽然部分当代大学生有创业欲望,但是在自我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使其心存压力,甚至感到前途迷惘。大学生除了迫切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的知识培训、实践活动和能力训练方面多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外,还需要认识到自身因素的不足给创新创业带来的问题。下面主要说明在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大学生自身因素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创新意识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它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大学生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姓名:谢男男 系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级:104031 学号:13 【关键词】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非智力因素; 途径;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未来的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与21世纪的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及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呼唤。 从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看,要努力创造学习化的社会环境。学生最关键的已不是信息的拥有量,而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国家和社会为大学生们提供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多种手段的学习机会,大学学习成为社会最广泛、最普遍的、人人都能参与的行为。终身教育时代,一切为提高人的素质,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这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仅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学校方面: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校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电台、多媒体、图书馆、板报、墙报等信息渠道扩大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邀请专业战线上卓有成就的人才,与同学们见面谈心,做学术报告,巩固专业思想,吸取经验,培养成才意识;校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传统保守意识,克服心理压抑感和自卑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使之具有文明开放观念,懂得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2、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活动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篮球比赛”等各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3、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气氛 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学生管理决策的讨论决定,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又能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又要迎合学生的多样化职业兴趣,学校要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教师、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增强管理效能。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旨在调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从大学生知识获取、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从而了解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生作为最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社会群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人群之一。所以加快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为大学生自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对社会的创新发展,祖国的经济繁荣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了解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是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于2015年9月随机抽查浙江省部分高校的107名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互联网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是笔者自编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问

卷从大学生知识获取、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编写。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由于过去的经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制约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新知识获取、系统的思维方式、健全的心理素质、过硬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其中几个关键因素。 (一)知识获取 新知识、新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冲击和发展,启迪大学生颠覆原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一切创新动力的源泉,是大学生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当问及“您是否经常获取新知识来扩充您的大脑?”,20.56%的大学生选择的答案是“十分频繁”,41.12%和36.45%的大学生分别选择的答案是“频繁”和“偶尔”,只有不到2%的大学生选择的答案是“很少,几乎没有”。可见,超过六成的学生已养成了经常获取新知识的好习惯,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新知识学习对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当问及“如果您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知识,您是否愿意了解并学习?”,绝大多数大学生持积极态度。对此,笔者对目前教学模式与传播新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当问及“您认为目前教学模式对您获取新知识有作用吗?”,21.5%的大学生选择“作用很大”,56.07%的大学生选择“有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调查报告2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调查报告 许玉英 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法学1543班学号:151101434136 摘要: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拥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这与创新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配备专门的师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创新 的团队;加强学风建设,在学生中,通过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建模设计比赛等多种形式 在学生从社会背景来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了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作为新世纪 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将成为他们进入社会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必备条件。 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同样 也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因此,我们小组关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展开了调查研究,以下是我 们调查结果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建议 创新是一个发展和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信息高速时 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如何,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关系到我国未来在国际社会中的 地位。因此,了解我国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 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目前,我国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甚多,但大数都是仅仅是停留在理论 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同时必须紧密结 合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创新教育道 路、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于什么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次调查报告主要从创新 意识的三个特征来说明创新意识。1、新颖性。创新意识主要是人民为了满足生活状况 更好的社会需求而衍生,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2、社会历史性。创新是以提高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为出发点,而在古代社会,创新意识往往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和制约。3、差异性。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兴趣爱好和物质条件 有着密切的联系。创新意识是以思维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 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表现。只有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才敢于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