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顿彻诗

悟顿彻诗
悟顿彻诗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进来看看你能悟到什么)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2 菩提本无树,明境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

3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

4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

5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

(分庵主开悟诗)

6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

7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

8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9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10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11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

12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

14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上人诗)

15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

16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

17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

18 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

19 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

20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

21 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

22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寒山诗)

23 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

(俞紫芝诗)

24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寒山诗)

25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诗)

26 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

(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 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

(弘一咏菊)

28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

(白云端禅师诗)

29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朱放题竹林寺诗)

30 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寒山众星诗)

31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王梵志禅诗)

32 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牛仙客沼寺诗)

33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诗)

34 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

35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守端蝇子透窗诗)

36 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

生灭。

(拾得诗)

37 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

(拾得自笑诗)

38 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

(草堂清禅师诗)

39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归。

(德诚船居寓意诗)

40 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

(圆通仙禅师诗)

41 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

(佛印玄禅师诗)

42 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

(草堂清禅师诗)

43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希运诗)

44 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

(黄龙慧面禅师诗)

45 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

(楚云南禅师诗)

46 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

(萝庐禅师诗)

47 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

(石屋山居诗)

48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

(石屋山居诗)

49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

(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

50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孙觌枫桥三绝诗)

51 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

(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

52 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

(何振贷铁塔诗)

53 鸟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髦时。

(曼殊本事诗)

54 刀斧斫不开,灵机绝点埃。清风扫残雪,和气带春回。

(退谷云诗)

55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普明禅师牧牛颂诗)

56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灵澈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

57 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没澈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

(圆瑛常州天宁禅寺定后口占)

58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山下路,却听泉声恋翠微。

(孟浩然过融上人兰若诗)

59 香芭冷透波心月,绿叶轻摇水面风。出守出时君看取,都芦只在一池中。

(佛鉴勤禅师诗)

60 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霁雪满林无月晒,点灯吹角做黄昏。

(虚堂智愚禅师古梅诗)

61 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

(栖白寄白山景禅师诗)

62 西禅寺古振唐风,百丈怡山一脉通。坐破薄团卷帘笑,风光不减荔枝红。

(苏渊雷题西禅寺诗)

63 放出沩山水轱牛,无人坚执鼻绳头。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

(怀海沩山牯牛诗)

64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世,便是人间无事人。

(杜荀鹤赠质上人诗)

65 四大由来造化工,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人人谂鱼鼓颂诗)

66 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

(王安石和诗赠女)

67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契此播秧诗)

68 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卧自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

(可止精舍遇雨诗)

69 一念空时万境空,重重关隔豁然通。东西南北了无迹,只此虚玄合正宗。

(日本一山国师牧牛颂诗)

70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志芒千峰顶上诗)

71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

(王安石天童山溪上诗)

72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做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

(慧寂诗)

73 大梅梅子熟,庞老已先知。正眼验真妄,相逢拍手归。

(桦源岳禅师诗)

74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冈开智慧花。

(白居易僧院花诗)

75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方四午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轼赠东林揔长老诗)

76 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古镜不磨还自照,淡烟和露湿秋光。

(无名禅师诗)

77 草堂名刹岁年深,三藏谈经事莫寻。唯有千章云木在,风来犹作海潮音。

(溥光题草堂诗)

78 是风是幡君莫疑,百草丛中信步归。王道太平列忌讳,戏蝶流茑绕树飞。

(自得晕禅师诗)

79 海门瘦月远无斜,潮退虚声吼白沙。短袖闲叉无事乎,荆山野寺看梅花。

(吕留良悟空寺观梅花)

80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何山守珣开悟诗)

81 一榻萧然傍翠阴,画扃松户冷沉沉。懒融得到平常地,百鸟街花无处寻。

(祖印明禅师诗)

82 黄梅席上数如麻,句里呈机事可嗟。真是本来无一物,青天白日被云遮。

(西塔禅师诗)

83 麻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

(佛印元禅师诗)

84 卢陵米价播诸方,高唱轻酬力未当。觌面不干升斗事,悠悠南北谩猜量。

(长灵卓禅师诗)

85 语路分明在,凭君仔细看。和雨西风急,近火转加寒。

(道吾真禅师诗)

86 卓尔难将正眼窥,迥超今古类难齐。苔封古殿无人侍,月锁苍梧凤不栖。

(丹霞淳禅师诗)

87 炉熏细细烧禅房,竹日晖晖映短墙。安得买邻珙岁晚,钵盂分饭共绳床。

(李彭荅友赠诗)

88 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深。

(曼殊迟友诗)

89 云树高低迷古墟,问津何处觅长沮。渔郎行人深林处,轻叩扉门问起居。

(曼殊本事诗)

90 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我本负人今已矣,任他人作乐中筝。

(曼殊本事诗)

91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曼殊本事诗)

92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诗)

93 春看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诗)

94 窗外芭蕉要半庵,心番一炷静中参。云霞幻灭寻常事,禅定莫如是钵悬。

(亦苇禅定诗)

95 言从天竺诗,偶步下云房。新霁铃声活,晨炊松叶香。

片云驻灵石,一鸟荅松篁。檐下花仍在,禅心但坐忘。

(俞明震于竺诗)

96 湖上春光已破悭,湖边杨柳拂雕栏。算来不用一文买,输与山僧闲往来。

(道济诗)

97 负郭幽居一林清,残花寂寂水泠泠。夜深宴坐无灯火,卷土疏帘月满庭。

(李光新年杂诗)

98 春雪满空来,触处是花开。不知园里树,哪个是真梅。

(讷堂思禅师诗)

99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器,纵有欢肠已似冰。

(曼殊诗)

100 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平生眼豁开。方信普通年事远,不从葱岭带将来。

(越山师开悟诗)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 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 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2)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答案】(1)C (2)①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②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③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解析】【分析】⑴C项,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故选C。 ⑵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①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②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③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

闲聊送别诗的几种类型

闲聊送别诗的几种类型 ——第二届读书节读书笔记征文来稿选登 闲时聊起语文课前“日有所诵”的内容,谈到小学生熟悉的几首送别诗,突然有所感悟。古人交通不甚发达,“相见”与“送别”的仪式就成了朋友亲人之间很重要的生活内容,骚人墨客的“送别诗”佳作颇丰:一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还有一些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以它真诚情谊、壮阔的意境,为古人赠别诗篇增添了另一番别致的魅力。细品之,便觉因各人的性情与遭遇不同,送别诗思想倾向与情感格调往往有别,大致可以分为:谢别、恋别、惜别、壮别和阔别等几种。 一、谢别 谢别,顾名思义,是为了感谢别人而写的诗。如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与李白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汪伦热情款待李白数日,临行时,为感谢汪伦,便写下了这首谢别诗。 二、恋别 恋别即依恋和牵挂。这类送别诗较多,唐朝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较为出彩。“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短美诗文:关于教师的古诗

关于教师的古诗 1、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2、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轻盈数行字,浓抹生命人。()寄望之后者,成功报师尊。——佚名《冰心》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佚名《新竹》 4、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刘商《酬问师》 5、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佚名《天净沙六首·王本成》超拽qq网名 6、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佚名《七绝·师恩难忘》 7、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工作励志语录 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0、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佚名《天净沙六首·老师匡焕学》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远师》 14、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生命。——佚名《师蚕》 15、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佚名《天净沙六首·管仲图》 16、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生命追寻。——佚名《天净沙六首·回澜阁》 17、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祝福教师节的话 ?幼儿园中班教师寄语 ?教师业务进修计划 ?教师述职报告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

(1)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备课讲稿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资料一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1)寄予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赵嘏《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2)代指书信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1)象征爱情 如:晏几《临江仙》“花落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成为表现时事变迁,人事代谢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表达思念之情 如:郑谷《席上贻歌者》“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1)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诗人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也有用来表忠贞的。 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对南宋王朝的赤胆忠心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哀伤凄厉 理想追求 惬意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追求漂泊 哀伤 飘零 伤感 杜甫《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品送别诗悟惜别情

品送别诗悟惜别情 品送别诗,悟惜别情 一、导入 师:在我国古代诗歌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光彩照人的奇葩,那就是“执手相看泪眼”般的送别诗。是啊,分别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叮咛,分别时也总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送别诗,力争在这节课总结送别诗常见特点的基础上再加上后续训,让同学们在“送别诗”的鉴赏上有规律可循,去感受诗人们送别时的情怀。二、学习《山中送别》 1、解诗题 师: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生:送别的地点在山中。 2、读诗文 师:古人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你能试着把这首诗读通顺吗?(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男女生读) 师:边读小组之间合作完成表格。 师:注意这些字的读音:柴扉 3、明诗意 生:《山中送别》却是在朋友走后才写的,因为古诗有语,“山中相送罢”一个“罢”字就说明此时王维的朋友已经走了。 师:对啊,作者另辟蹊径,只是把分别的场面用一句话轻轻带过,他只是把一个看似平常却又耐人寻味的动作把自己的那种心思表白的无遗。你知道这是什么动作?诗中的哪个词吗?生:掩。师:掩是什么意思?生1:遮掩,掩盖。 师:那“柴扉”又是什么意思?生2:柴门。 师:掩柴扉是什么意思呢? 生:关上柴门(师插话,那“掩”呢)“关”的意思。 师:诗人这一掩,可把他的心事全暴露了,这一“掩”,掩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他可能想到了什么?可以是友人与他交谈的话语,也可以是画面,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生1:这一“掩”掩出了作者的孤独,你想想啊!王维原来一直与他的好友吟诗作对,现在屋子空荡荡的,他是多么孤独啊!

六年级语文上★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作业本答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诗词海洋,我来拾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如歌,诗中有画。 1、我来补诗: 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满江红 [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共沐诗雨 小知识: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②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 1、《春夜喜雨》一诗仅看诗题就能明白它描写的是春天的景物。你能说说下面几首诗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吗?

《江雪》(冬)《饮湖上初晴后雨》(夏) 《枫桥夜泊》(秋)《泊船瓜洲》(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夏) 《小池》(夏)《山行》(秋) 2、古人在诗词中留下了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名句,你知道哪些?请根据要求,把相应的诗句写下来。 写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写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写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写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你能将这些诗句活用到各种语境中去吗? ①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③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来到浙江安吉天方坪,漫步于山间小路,抬头一看,在高高的山间散布着零零落落的房子,真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境。 (2)张老师年过花甲,但干起活来仍然生龙活虎,不亚于年轻小伙子,怪不得大家说他“霜叶红于二月花”。 (3)春天的一个夜晚,当我正在看书的时候,忽然听见窗外雨声沙沙。啊下雨了!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呀! (4)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

忆江南 古诗范文

忆江南古诗范文 忆江南·江南好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文章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

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忆江南古诗]相关文章:

诗润心田 乐学古诗

诗润心田乐学古诗 ——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在小学阶段,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一、多元教学,再现诗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诗人在描绘画面的同时,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意愿寄托其中,从而创造出情境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也因此有了意境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在上句中,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孤”字,这“孤”字既是作者实写在茫茫大海之上,友人的一只船显得孤单寂寞,也蕴含着作者和友人各奔东西后,都会感到孤独感伤的情怀。下句着重体会一个“唯”字,既是实写滚滚长江水不住东流,也表达了作者和友人虽身处异地,但互相之间的情谊与牵挂一如那江水绵绵不断。在教学中我先根据前两句诗,简单地画出送别之地黄鹤楼以及送别时春意烂漫的情景,然后问学生在这送别图上还应该添画些什么?学生会说:主人公李白、船只,江水等。学生会有几种不同的画面:一幅黄鹤楼前李白极目远眺,只见一望无际的江面不见船;一幅是茫茫的江面一叶孤帆隐约可见;另一幅是滚滚江水而来,艘艘帆船而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画面,进行再造想象,不但可以把送友人到广陵的临别一幕再现在学生眼前,而且让他们切实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领略诗

诗歌意象含义

诗歌意象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一.树木类 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松柏 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此外——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二.花草类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古典诗歌中常见形象的归纳 一、自然形象与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一)、植物类: 1、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芳草:比喻离别的愁绪或表现生生不息、希望。 3、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4、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7、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5、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8、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 6、牡丹:象征高贵、富贵。9、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 1、杜鹃—— 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例: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3、乌鸦: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4、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5、孤雁(孤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6、蟋蟀(促织):表示惆怅。 7、猿啼:表现凄厉、哀伤。 8、蝉: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9、燕子: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三)、乐器乐曲类: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四、送别场所: 1、南浦: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2、长亭:陆上的送别场所。 3、西楼: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诗海拾贝

诗海拾贝 温故知新 1、连线 《采薇》唐诗白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词辛弃疾 《天净沙·秋》元曲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四言古诗叶赛宁 《白桦》外国诗杜甫 《春夜喜雨》现代诗《诗经》 2、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②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③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④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⑤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含英咀华 品读下面两首小令,填空答题。 (一)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二)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华。(白朴《天净沙·秋》) 1、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秋景,马志远《天净沙·秋思》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之情,给人的感觉,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 是。白朴《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爱好由来着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翻译赏析

爱好由来着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翻 译赏析 遣兴朝代:清代作者:袁枚爱好由来着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诗歌赏析:诗的大概意思是“由于自己十分爱好诗歌,所以总是想写出质量高的作品来,越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越是感到下笔很难。”作诗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一首诗的初稿出来后,还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地修改几百上千遍,就像阿婆还是年轻时那样十分爱美一样,未梳好头是不许别人看的。纵观历代有大成就的诗人,他们从来都是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的。唐代的卢廷让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说法;苦吟诗人贾岛有“推敲”的美谈;诗圣杜甫有“为人性爱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宋代王安石也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反复修改的趣闻。正因为他们对待自己的作品是这样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了那些流传千古的奇文佳句。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

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案例教学构想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如花中奇葩,在我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诗歌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各种形式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在诗歌中感受学习语文的氛围和激情,让这一深厚的文化资源走进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诗歌的魅力。 学习目标 1、多渠道、多途径地搜集诗歌或记录芜湖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能搜集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激发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2、整理资料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并学会欣赏诗歌、交流从中体悟到的情感,并能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策划分组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社会交往和自主合作的能力。 活动程序: 本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策划分组,制定计划阶段 2、自主合作,计划实施阶段 3、总结经验,成果展示阶段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策划分组,制定计划(课内) 课堂指导 (一)导入: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诗歌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指示,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诗歌的殿堂,领略它的无穷魅力。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二)学生交流搜集来的创作的诗歌及家乡芜湖流传的民歌、童谣,在小组中读读找到的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目的: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和兴趣] (三)阅读、欣赏诗歌 1、自读阅读材料中提供的诗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中的注释了解大意,体会情感。 2、在小组内向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目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对话、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逐步构思出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构思、策划活动 1、小组讨论:怎样整理、搜集到的诗歌,如何分类? 2、小组交流:关于诗歌有哪些知识和故事? 3、说说你知道我们家乡芜湖的哪些民歌、童谣? 4、策划分组 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和研究的专题不同,自由组合,分成5个学习小组,并民主推举组长,组长在小组内集体制订一份详细的活动计划,并要在组内演说通过。经过全班交流讨论,成立以下学习小组: ⅰ诗海畅游组; ⅱ民歌xx组; ⅲ知识故事组;

[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白居易古诗忆 江南的赏析 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所作,为追忆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所感受到的江南盛景。三首忆江南,用几十个字将江南美景跃然眼前,令人心驰神往。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原文介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

出于蓝而青于蓝”。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译诗、诗意]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诗人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诗人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诗人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慢步训练题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慢步 一,《中国诗词大会》陪着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美好的诗词时光。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光。我们吟诵着千古绝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中国诗词大会》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现在班上要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写开场白】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个富有诗意的开场白。(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写标语】为了掀起同学们集古诗的热潮,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辑古诗】在“分门別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诗集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诗句)在“别出心裁品古诗”活动中,老师已经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另外再设计两种。 活动一:写古诗 活动二:画古诗 活动三: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 (5)【找成语】仿照示例写出诗句,并写出诗句中的成语。 示例: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诗句: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旧来 ②折戟沉沙铁末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成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7)【与古人对话】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位诗人,仿照示例与他(她)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形式不必完全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 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或青春容貌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