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

江苏省“十五”规划立项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 课题研究

学术报告

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转型的时代,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正在丧失其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正在显现蓬勃生机。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既包含基础设施又蕴含着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信息技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传统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而我们学校在课题开始实施时,就已建成2个多媒体网络活动室、16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拥有计算机100余台,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之比达到6:1。每位教师配有一台电脑,每个班都有一台移动PC、视频展示台、51英寸背投彩电。同时,学校还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做到了班班通网络,实现了网络备课和网络管理。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这样的硬软件基础,我们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这一研究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革教学方式。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传统教学所给予的恰恰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是让孩子自己构筑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学过程成了在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学成为师

生互动基于师生的经验,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的过程。

(2)改革学习方式。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从1994年开始,就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美国从1996年开始动用5亿美元实施“下一代Internet计划(NGI)”,其目的是:使连接各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高速网络比原有的Internet快100~1000倍;在国民教育方面保证美国人能够“终身学习”,接受远程教育;使美国中小学全部联网,儿童8岁会使用计算机,12岁会上网。1995年,日本开始实施著名的“百校计划”,全国有111所中小学参加了这一基于网络的学校间的共同学习计划。

此外,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在利用网络、利用远程教育方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国内,国家级的远程教育传输平台已经建成,经过批准的数十所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网站已经开通,有些省市或地区建立了为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服务的教育网站,还有一些学校通过合作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办起了教育网站。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平台的已经建立,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的条件已经具备。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从目前开展的网上课程和远程教育的课程内容看,“课堂搬家式”课程内容占多数,即使有些课程内容增加了“即时性”和“双方向交流性”,但还没有真

正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本课题研究方向与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具有同一性、微观性,侧重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与学的研究,探索如何学会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使学习者学会在虚拟情境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学会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学会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克服单一、刻板的教学形式,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如何实行多样化的教学,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就从实践上提出了研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和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着各种新的具体教学模式,可以说,教学改革实验的真谛就在于对旧有教学模式的改造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寻求,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学模式论又是教学改革的方法论,从整体上对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性质、特点和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切实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这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只重视对教学各个部分的研究而忽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一定作用的。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作用,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得以相互沟通的桥梁。因而,对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堪称找到了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矛盾的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更好地实践和丰富终身教育的理论。

传统教育所给予的恰恰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是让孩子自己构筑意义,

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育过程成了在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而在信息技术下,有条件加强学习者的亲身体验和独立求索。

四、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应用,涉及到人与计算机的互相作用,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事物。

(2)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3)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其主要构成因素及其关系是:①在特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所确立的主题;②完成主题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任务;③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步骤和过程;④完成目标的一系列途径、手段和方法体系;⑤与主题相应的课程设计;⑥由主题、目标决定的评价方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价值观理念以及对教学过程各要素的不同认识和组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在某种理论的或经验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模式框架内展开教学过程的。

(4)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模式:主要指在具体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保证的学校,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研究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2、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主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软件工具、课件开发平台、多媒体课件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网络

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的兴起,预示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在这个学习化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既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作准备,又是为了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提升人的境界,从而使人日臻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更好地实践和丰富终身教育的理论。

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在建构主义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建构一种培养适应这个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有道德及合作精神的、天赋充分展现的、能自行提出问题并创造性着手解决问题的人。

2、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制、开发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工具平台,研究并开发新一代网络资源,建设资源库;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并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为普通学校教与学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使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更趋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流名校特色。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教师。

六、研究内容设计

1、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模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2、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3、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4、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评价的研究

七、研究过程设计

1、酝酿准备阶段(2002年9月——2003年1月)

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实验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顾敬炎、刘慧负责。

2、课题实施阶段(2003年2月——2005年2月)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建立子课题组,使实验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的研讨活动(包括公开课、评课、实验论文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实验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实验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加强开展中间实验研究。

周玉华、卞向飞负责。

3、课题总结阶段(2005年2月——2005年7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该课题研究的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同时就该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及推广宣传,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并进行成果鉴定。

宋文敏、夏敏、季文俊负责。

八、研究方法设计

教学模式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化,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晶。因此,本课题研究必须采取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具体采用了下列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可能性,总结筛选具有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经验、方法的成分,为建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模式及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经验原型和基础。

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我们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研究,挑选出一些典型的有利于开展网络教学的内容,然后对它们进行网络环境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再根据课时的设计方案做好网络环境资源的开发,并使之与课程内容相匹配。最后投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并加以改进和定型,最终形成该学科该类教材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的科学模式,而相应的网络设计则成为学校信息化资源库的一部分。

九、课题研究的结论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和不断调整、完善,我校构建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各学科教学的基本模式:自主探索――互动合作――实践体验。形成了这与之相应的课程评估标准及课堂教学的原则。

(一)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信息化决定了其环境下的社会必是个终身学习化社会,要帮助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重点在于让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形成学习的基本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多沟通、多协作、多参与、多尝试、多体验,学会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并且学会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有效地学习,急需要由学习者自发地去追求知识。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关键在于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

信息素养不仅仅指学生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的能力,更关键的是能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实现多元化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的结合与统一,是一种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是包括组织、沟通、领袖、应变和创新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品格、对社会的责任感等素质要求。简而言之,是帮助学生达到德、智、体、群、美的均衡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模式的操作体系

第一阶段:自主探索

第二阶段:互动合作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

针对学科特点,教材特点,以及课型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在上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更为细化的研究,并初步形成了几种学科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模式

研究动因:

汉语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汉字又是汉语文化中最耀眼璀璨的明珠。小学语文教学始终贯穿着有关识字的内容。

苏教版教材在低年级段中安排了较多的“识字”课文,有词串识字、转盘识字、看图会意和象形识字等。这些课文的识字量很大,对学习能力还不强,还没有真正形成识字能力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包括网络资源),激发学生识字来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并进一步的兴趣,形成识字能力?结合学校的主课题“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初步摸索出了低年级识字课的基本元素和大体流程,简单归纳如下:基本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这一课的生字,认识所出现的新偏旁。

能力目标:能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事物和学习词语联系起来。

情感目标:朗读词语,积累词汇,了解词语所写事物的特点,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

教学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识字课文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录象、音乐、图片和教师的教学语言等,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为学生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和心理基调。

2、学习词语,指导朗读。

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之交流,给学生强烈的视听感受,在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越性,向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和谐的教学内容,并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听、读、说、看、想等全方位的训练,以“读”为本,指导学生逐个读好相应的词语,从“读准”到“理解”到“读好”,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语文实践中步入文本的世界。

3、朗读韵文,整体感知。

在前阶段学习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课件中美妙的音乐、精美的画面等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现文中所表现的情境,让学生对本课有进一步深入的认知和感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语言,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的本位体验自然是“水到渠成”。

4、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巧妙利用多媒体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采用形近字比较、笔顺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在逐步探究中主动识字,这样不仅强化了对字形的区别和记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探究能力,大大提高识字效果。

5、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中要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将识字由课内引向课外。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作文教学模式

研究动因: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见,语文作文教学在信息社会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作文教学,有着显而易见的深远意义。

网络环境以其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教学信息储存的大容量,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协作性和开放性,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使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的功能大为增强,教学资源将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借助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在线观察、想象、构思和表达。尤其是作文的评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初步摸索出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作文教学的大体流程,简单归纳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力目标:

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认知目标: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等。

教学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上课伊始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作文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录象、音乐、图片、谜语等教学语言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为学生乐说、乐写打下良好的情感和心理基调。

2、例文引路,拓展指导

首先让学生走进例文与之交流,同时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越性,向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作文教学内容,使学生面对广泛、多元的阅读对象,以“读”为本,明确作文学习的任

务和目标,并阅读相关优秀范文,来仿照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还可以查阅一些好词佳句供学习、选用。这样,不同的学生通过网络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3、自主构思,自由作文

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之后来构思自己的习作,确定写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怎样把习作写具体。然后,根据自己的构思,结合网络提供的信息,充分想象,邻近同学或小组伙伴进行口头交流,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书面表达。最后,亦可通过人机会话和电脑写作,使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4.网上评改,交流反馈。

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通过投影,或放在网上,与学生共同交流,对学生习作进行公开的、即时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来提高学生对每次习作训练要求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吸取别人的长处,对自己的习作做进一步的修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附教学片段:

借助网络自主作文

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习作6 执教徐寒燕

师: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有些人为了赚钱竟然去捕杀青蛙。所以,老师特别想写一篇文章呼吁大家来保护青蛙。我该怎么写?写些什么内容呢?

生:(纷纷为老师出主意)

师:青蛙有哪些本领,捕杀青蛙后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严重后果呢?你们能用一些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数据来说一说吗?(学生面露难色。)

师:看来大家有困难,不过电脑老师可以帮我们的忙。看,在我们的班级网中就有这方面的资料,请大家打开“网络资料”栏目赶快去读读这一方面的资料。(学生上网读资料)

师:现在,谁先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口述,教师当场编辑作文。)

生: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能捕捉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是有些人为了赚钱竟然去捕杀青蛙,我见了很难过。

师:你用一两句话就把引起自己关注的事情交代清楚了,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捕杀青蛙的现象很难过,这个开头真好!接下来,我们该怎么说呢?

生:我从网上选了一段资料。(资料内容略)

师:你说得有理有据,把青蛙对人类的益处,及捕杀青蛙后造成的危害都说清楚了。最后,我们该向大家呼吁什么呢?

生:青蛙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都来保护青蛙吧!

(齐读写好的作文。)

师: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上网搜集和处理了有关材料,完成了一篇保护青蛙的短文,现在我们就把这篇文章发表在网上的“习作园地”里。我相信,其他人读了这篇文章,一定会深受启发,再也不会去伤害青蛙了。(教师把文章粘贴在班级网的“习作园地”栏目上。)

师:现在,老师要把时间留给大家,让大家自由上网去冲浪了。大家可以进入我们的班级网站,打开“身边事件”栏目,仔细看看里面的一些图片,然后仿照例文的写法来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如果有困难可以看看“网络资料”栏目里的相关资料,我们比比谁的作文写得好!(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

评析:

由于小学生平时对事物没有引起注意,即使有意地进行了观察,也会像过眼云烟,一到写作时,困难最大的是不知写什么,怎样下笔,尤其是不知怎样把文章写真实、具体。所以这次作文指导,我们借助网络在“班级blog”中运用超文本方式把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链接在一起,构成一个超媒体系统。让学生根据自己关注的现象,有目的地去搜集和处理有关材料,完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从专题学习网站上获取所需的写作素材,并对搜集到的写作素材进行剪切、粘贴、整合,最后通过计算机输入,在“习作园地”里提交自己的习作,是需要一翻指点的。本案例中,教师的指导应该说是清楚详实。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借助网络选择自己关注的现象进行在线观察、想象、构思和表达,真正体现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阅读教学模式

研究目的:

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探索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平等、个性化、立体式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能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己的认知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基本流程: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通道,就能接受知识65%。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优化。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目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构建一套科学而富有特色的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阅读教学模式可设计为:

附教学设计:

《听爷爷说汉字》网络课教学设计

省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执教刘海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造字法;能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探究及与他人合作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激发自

己学习汉字的兴趣,能够运用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网络资料查询,对我国的汉字造字法有较为系统

的了解,激发对祖国文字和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的能力,提高信息查询获得的速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PPT:播放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2、猜字游戏,(Flash演示4个象形字)。

中国的汉字可真神奇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爷爷说汉字》

二、欣赏朗读,趣味互动

(一)学习“象形字”部分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1)这一段主要讲了“木”字的来源

师小结,板书:象形字——木

2)你还知道了什么?(知道了爷爷为什么给我取林木为名。)

语言训练:爷爷之所以给我取林木为名,是因为……

3、理解“参天大树”,指导朗读第2小节

4、交流课外搜集到的象形字

5、指导朗读:多神奇啊,一个字竟是一幅画。

6、分角色朗读

7、巩固练习。

网络互动:1)学生自主观看动画片;

2)把看到的象形字输入电脑。

(二)学习“会意字”部分

1、猜字谜:“把手搭在(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打一字(看);

“一人前一人后”打一字(从)

2、我们书中也有个字谜,快去读读4-8自然段,把你的发现的字谜说给同桌听一听。

3、藏有字谜的那句话你找到了吗?读给大家听一听。(板书:休)

1)出示:一个人依靠在“大树”旁,这不就是在休息吗?

2)指导理解并读好这句话。

师小结,板书:会意字

4、自主欣赏网页,课外拓展:

1)欣赏网页。

2)自主交流:选择你喜欢一个的字,说给同桌听一听。

3)交流收获:通过浏览网页,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会意字?

(三)学习“形声字”部分

1、理解“恍然大悟”。

2、指名朗读。师归纳,板书:形声字

3、书中举了一个什么例子?学生分析形声字“沐”。(板书:沐)

4、用这种方法造出的字数量最多。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其他的形声字吗?

(学生交流形声字。)

师小结:听了爷爷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三种造字法,分别是——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是啊,这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利用古人创造的造字

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这就是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文字,

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

5、学生自主交流后,朗读小作者赞叹的话。

三、网络互动,积累巩固

第一关——闯迷宫;第二关——对对碰;第三关——考考你。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现

1、自主浏览网页。

2、交流自己的收获。

3、联系实际,学会运用。

根据学到的汉字知识,分析一下自己的名字,想想其中包含着长辈对我们的一种怎样的愿望,通过BBS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数与代数”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能够跨越时空、实现个性化的人机交流等特点,其与数学学科整合,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倍受广大师生的亲睐,可以说它的到来,引发了一场教学上的革命。下面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后,引发的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模式的转变,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数与代数”基本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的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小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解决问题:能在老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与态度: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

教学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和教师的教学语言等,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童话情境或现实生活情境中,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自主参与,主动探索。

要真正了解并掌握各数的意义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就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进行大胆探索。在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越性,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

3、多样训练,及时巩固。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一堂课的练习巩固部分如果只是简单

的重复练习,势必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也就相对较差。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式多样的练习,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外拓展,应用提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不再是文化的孤岛,生活中到处是数学,社会里处处是教材。因此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奥秘。

附:《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快开学的时候,我和女儿一起去采购文具用品,我们来到了文具商店的电子词典专柜,柜台了的商品可真多,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4台电子词典及各自的价格)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电子词典的价格。

这些数在读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二、自主参与,主动探索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一些比较大的数,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板书课题)

2、尝试读数:

师:这学期开学后,我们万红小学从原来的16个班增加到18个班。这样,就有两个教室要添置大背投彩电。我们一起去家电城看看。

(课件逐一出示背投及其价格)

(出示第一台背投及其价格“7528元”后)师:这台大背投彩电的价格你会读吗?

学生尝试读 7528、8300、8095、9006。

在学生读后板书: 7528、8300、8095、9006,并让学生观察从哪一位写起。

估计学生读前面三个数7528、8300、8095没有问题,读“9006”时可能会出现两种读法,即“九千零六”和“九千零零六”。

师:到底读“九千零六”还是“九千零零六”呢?我们可以到哪里找找答案?

引导学生看书,并找到相关的答案:中间连续有两个0的,只读一个零。

3、数的组成

(1)你能把这些数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吗?

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7528。

(2)谁来看着计数器,说说“7528”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同桌合作,在计数器上拨一拨8300、8095、9006,并说说各数的组成。

4、练习

(1)下面一些数是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的,先说说数的组成,再写一写,读一读。

依次出现以下这些计数器。

(2)比较最后两个数“7400”和“7040”有什么不同。

(3)课本“想想做做”第1题,看计数器写数并读数。

三、多样训练,及时巩固

1、“想想做做”第2题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特殊的计数器,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停地滚动,只要你按一下按纽它就会停下来,出现一个四位数,再按一下按纽,它又不停地转动。想看看吗?

一个学生操作课件,其他学生读出现的四位数。

2、“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一些商品,学生根据老师的报价,写出其价格。

摩托车九千零二十元电视机二千八百零八元

空调三千五百五十元跑步机两千零七十元

四、课外拓展,培养数感

课件出示以下的相关情境。

1、读数

张家港香山的海拔大约是137米。

黄山的最高峰海拔大约是1873米。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

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的平均深度大约是4028米。

2、写数

世界第一斜拉索桥——上海杨浦大桥全长八千三百五十四米。

我国的新藏公路,全线平均海拔四千二百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新朋友——几千几百几十几,请你谈谈你的收获。

在读、写这些数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吗?

六、游戏

用这四张数字卡片摆四位数。

1、摆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容。由于这个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及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及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及案例 第一部分关于教学设计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XX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 3)教学目标(三维)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 5)教学流程图 (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8)评价标准

( 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大大辅助教学的顺利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让知识点变得更直观、形象化,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易。从而能帮助小学生解决真正的疑难问题,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是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那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相比到底有何优势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平时的教学经验,及课堂的教学运用,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下面我来做个几点简单的分析。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侓,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在传统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阵阵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的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复杂的事物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学生易于理解。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比赛镜头,每当一个歌手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1分......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乐于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有所欠缺。 三、传统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方面,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学得朦胧迷茫。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 例如在教学《圆》一课时,其中的直径概念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的展示,使得学生明确直径的几个要素:经过圆心的且端点在圆上的直线;增强了可视性。在理解圆中直径有无数条的概念时,计算机的动态演示更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在有限的时空中使学生得到了生动明确的印象,建立起牢固而清晰的概念系统。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难点。 四、教学信息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想方设法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信息传播的密度和速度。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由于受资源、媒体等因素的限制,常常会被一些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占去不少时间,如板书、演示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则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许多准备工作以及课堂上与教学无关的操作时间都可以省略,从而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

信息化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反思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多媒体网络教学辅助手段为优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 件,但是很多使用多媒体的误区都源于缺乏正确的现代教学 观念,所以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很重要。多媒体现代化的 形象性和可视性使它成为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师生的视线,但它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如果我们过于追求教学的 高科技,把一堂课搞得热热闹闹,声光电结合,未必就达到了我 们所希望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以学生 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传统的课堂教 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者、组织者、启发帮助者和评判者, 而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翻 译知识的传播者和呈现者,而是变为翻译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 传统教学的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现代化教学注重的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 学习主体性,教师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地位,把学生变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则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和 协助者。所以在多媒体授课中我们要认识到计算机只是教学 形式,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都必须由教学内容来决定, 只有充实的内容和完善的形式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式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 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能力,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二、利用好广博的信息资源 当前的翻译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翻译实践的能力,使之能适应社会需求,同时鉴于翻译注重时效和实践的特点,课堂教学的选材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多媒体的可视可读,内容呈现量大,声色并行的教学手段显然给翻译教学提供了很大帮 助,尤其是网络提供给教师课堂结合社会的可能性。如何利用好新教学模式带来的广博的信息资源是教学备课的重要内 容。首先,多媒体课件的选材可以结合教材和课外内容。对翻译教学来说,没有哪本教科书可以囊括师生的全部需求,其理论呈现和例证都有一定的片面和局限,因为翻译所涉及的学 术和实践范围非常广,而且不同院校,以及本科专科不同的学 生群体水平不一,需求不一,培养方向也不同,这都要求教师能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很多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大量课外内容的补充。除了部分参考书,网络能提供给教师最新最好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Google 或百度搜索, 从网上下载相关教学内容,选择有两种参考译文以上的文章 或段落,文学类与非文学类语篇兼顾,适当增加与现实生活关 系密切的时文译例,比如奥巴马的访华讲话,上海世博会的相 关话题等。充实的内容和良好的选材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_顾秉钰

第23卷第3期2009年5月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 nal of G ansu Lianhe U niver sity (N atural Sciences)V o l.23No.3M ay 2009 收稿日期:2009-03-18. 作者简介:顾秉钰(1978-),女,甘肃靖远人,甘肃警察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的教学与研究. 文章编号:1672-691X(2009)03-0073-04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顾秉钰1,2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46)摘 要: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含义,论述了教育信息化使教育产生的变革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阐明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教育现代化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如今,整个社会都处在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教育是社会的重要部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概念、理论、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重大冲击.本文主要解析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使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1 相关概念解析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教育信息化我们理解为是现代化信息技术(IT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及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用组织和理论管理方式在教育领域的实现以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系列过程.这一概念有四层含义: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教育现代化;二是国家及 教育部门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教育信息化建设;三是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要广泛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四是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实现教育现代化;突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1]. 信息技术(IT )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 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 统及应用软件,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三项技术的融合 [2] .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教育现代化专指技术变化这个过程,主要是指在教学中技术发展、设备引入手段更新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则包含了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在内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高效利用,思维、观念、组织和管理方式变革等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教育信息化既具有/技术0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教育0的属性.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开放性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可爱的廊坊》――图文并茂 教学设计 廊坊市第十三中学谢桂英 一、教材分析 《图文处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七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处理一些图文信息,这就需要借助工具,Word就是最常用的图文处理软件。本课以“可爱的廊坊”为活动任务,介绍在Word 中如何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编排和输出图文,并由此来表现Word处理信息的优势,同时培养学生整体美的意识。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图片在文档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且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提高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初一年级学生来说输入文字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重难点知识让学生根据文字内容插入图片并修饰,达到美化的效果。 这一课共三课时,通过制作《可爱的廊坊》宣传板报,让学生认识图文处理重要性。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在搜索到文档后,为文档插入图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Word处理信息的优势; 2.学会使用Word来处理文本和图片信息,制作、编辑和输出文档。 3.了解图片的作用以及它在表达信息方面的特点、优势; 4.能够插入与修饰图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及对图片的修饰。 难点:对自己设计板面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鲁甸县第一小学——孔令鸽 一、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几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理论更是如此。教学设计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经系统设计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理论。我们可以假设学习发生和维护的充分条件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知识经验和生理能力)。(二)有效的学习动力维持系统,包括兴趣、情感、态度、动机、意志、性格等因素。(三)有效的学习外部活动系统,指学习的具体活动,比如:记预习笔记、做练习、讨论、互助、制定表格、画概念图等。学习行为和活动的设计依据是认知策略和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课题方案一、问题的提出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将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1)对教学观念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使新的教育观在此冲 击下应运而生。它主要包括:(1)现代教学观; (2)现代师生观;(3)现代人才观;(4)学习时空观。

(2)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接触到不同的信息。信息的来源不再只是教科书,大量的信息来源于计算机和网络,并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这种现象迫使教学内容尽快更新,并将多方面的知识加以综合与改良。 (3)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教学要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创 造最有利的“信息获取”环境,使其变为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学习的认知工具,幻灯、投影、计算. 机、网络等各种媒体的科学结合成为现代教学环境的强大技术支持。 (4)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学的方式也发生 了重大改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快更好地学习,已经具备了以往没有的条件,个性化的教育成为可能。当因特网和虚拟现实进入课堂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彻底变革是必然的。 (5)对教育方法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技术的处理对 象扩大到了声音和图像,而这正是教育中大

量使用的,特别是以形象传播知识的中、小学,在这方面受到的鼓舞尤为突出。随着计算机网络向四面八方延伸,地域差别造成的障碍被突破,远程教育使教育平等的理想成为现实。 (二)我校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及加强整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我们就全校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作了专门的问卷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全校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环境(1). 我校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数量逐年增加,我校信息技术使用的硬件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变,为推进学科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一定问

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浅析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作者:————————————————————————————————日期: 2

浅析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青龙回民小学江爱美赵忠云摘要: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创新人才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化教育的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一、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教材多媒体化。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它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学习自主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4)任务合作化。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

如何理解“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如何理解“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何蕾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可以利用远程教育,多媒体教育进行现代化教育教学。那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呢?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了这两点知识: 首先,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在了解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之后,那么怎么样使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呢?我有以下理解: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而在现代教育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是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对各种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方案

第七届全国小学信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 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 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张彬 2009年11月18日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张彬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篇活动课,本课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巩固学过的食品和饮料的单词,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何谓均衡饮食,以及了解学生对学校饮食的看法,并能提出相应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接受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记忆效率;通过以学生为主的小组活动,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从同学处得到比在老师处更大的帮助,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所学语言材料的基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同时,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交际活动中取得发展。这样解决了以往在对话教学中,学生只会背对话,而不会根据实际情况编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弊端。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已失去低年级时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回答问题时的热情也有所减退,所以通过本次教学,利用多媒体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效等技术为一体的优势和计算机交互性强的特点,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次教学的目的,是想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境,把不良饮食习惯产生的后果展现在他们眼前,利用多媒体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为学生创造真实感,为他们打造一个习得语言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技能目标: 1.能够在情景中理解、会说关于食品和饮料的单词,并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能够掌握这个新单词。 3.能够运用本课句型、词汇并结合已学的知识对均衡饮食这一话题进行描述。(二)技能目标: 1.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积极参与、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 2.通过语言的整体感知及进入角色的语言交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 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

信息化教学语文心得体会5篇

信息化教学语文心得体会5篇 a;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是整理的信息化教学语文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信息化教学语文心得体会1 我通过学习明确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1、掌握信息化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机关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各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把握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工作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老套套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能。3、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4、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要认清形势,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 信息化教学语文心得体会2 在充满信息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有益的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具备的本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求我们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样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深感到,课堂运用了信息化教学后,学生的成绩提高的很快。因为信息环境下学习的空间是开放的和博大的,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 比如一堂语文的阅读课,过去是欣赏书本内容的单一形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辅助,枯燥和乏味,学习效率低。现在可以在网上进行电子阅读。它利于学生迅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可以立刻与同学交流看法,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信息的多彩多姿让学生耳目一新。利用了信息资源后,课堂上信息为中心,教师和课本为助手后,就能放开对学生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

大力推进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大力推进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的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创新动力,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一步保障了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根本在应用。”学校一线教师是教育技术应用以及资源推广的主力军,如果不能让教师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领军者,“教育面向现代化”将成为空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其次,还要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整合课程的能力。“教育信息化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教师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而教师信息化应用程度的提升,将对学生整体能力培

养大有裨益。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探索,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提高了教育质量,提升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是指“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其本质就是“信息化教育”。这一表述的依据主要有四:第一,探讨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要回答“教育信息化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按照本文对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教育信息化其实就是在教育接引用了位于其“底层”的另有界定的若干基础概念。其表述更加简练,也更具概括性。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二是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三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四是促进教育现代化。 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也是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而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争。教育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相适应,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远程培训学习点滴体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及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大胆设计在一整套电脑游戏中。由第一关“比一比”“比比积木大小和面的多少”进入学习要点,初步形成对体积面积的感性认识;随后进入“找一找”,让孩子在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又设计“闯关”游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等。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3. 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上完《年、月、日》的知识之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这时,教师大可不必按传统教学习惯,帮学生搜罗一大堆年历、日历甚至美工书籍之类资料。只需要指导孩子们“轻轻点击鼠标”,你会发现,几天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页面之美观、内容之充实、想象之丰富都是那样的出乎你的预料。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一:信息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我通过学习明确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现在结合本人几年来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认识浅谈心得体会如下: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

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掌握信息化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机关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各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把握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工作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老套套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教育信息化如何带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如何带动教育现代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现代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备受关注的教育信息化,如何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月14日,记者约请教育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科技司司长谢焕忠与中国信息化杂志社执行社长王学武专门进行了对话。 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是大势所趋 王学武:中央提出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来,各个领域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我很想知道,最近五年,我国教育领域在信息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呈现什么样的发展势头,是个什么样的格局? 谢焕忠: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我国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战略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阐明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指明了信息化的发展思路。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信息化人才培养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是教育信息化顺利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智力支持。信息化人才培养包括三个层面: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和素质,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最近几年来,高校广泛开设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和信息技术课程,加大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设立了示范性软件学院35所、示范性软件技术学院35所、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应用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80个和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举办了各种师资培训。总的来说,信息化人才培养规模在不断扩大,水平在不断提高。 王学武:您认为社会对信息化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 谢焕忠:与社会发展对教育信息化的巨大需求相比,信息化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全民信息化意识和素质亟待提高,各类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同信息化发展需求不相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仍不适应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要求。 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信息化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必须推动教育信息化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将教育信息化真正建设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支撑。这就需要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探索并推广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全方位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整合与开发质量和应用水平,逐步形成支持我国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知识共享渠道和机制,使全国学习者基本实现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进行学习。 领先与差距交互是当前实际 王学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各个领域信息化的基础,您能否客观判断一下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处于什么水平,还存在哪些瓶颈? 谢焕忠: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985工程”、“211工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重大工程建设,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有良好基础。 国家级传输网络建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覆盖全国、互联互通,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开通运行,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取得重大进展,为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CERNET始建于1994年,已建成速率为2.5-10G的高速主干网和速率为155M的中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