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1]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1]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1]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亘古绵长,伴随着木构架建筑体系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已经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在世界室内设计发展史中,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以其自身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质而独树一帜。

中国传统哲学的功能是为了净化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主流,它们对于中国传统室内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其中礼制文化和典章制度成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思想发展的核心。

一、寓于伦理的严整布局

中国的古人利用礼制与儒学教义来建立空间秩序,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儒学的礼制思想,将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归纳为“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五大类。在这五种社会关系中,三种是家庭关系,另两种则可以看作是家庭关系的延伸。譬如君臣关系,亦被看成是父子关系,朋友则被看作是兄弟关系。”

①这种社会关系的严格定位,体现着严整有序、臻于平治的社会伦理价值。儒学宣扬智愚贵贱上下有别,于是便有了所谓伦理纲常之道。在伦理型文化中,“三纲五常”②被用来维系人与人的关系,它与宗法社会相结合,形成一种礼制秩序,这种礼制秩序便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社会处事准则。因此,中国历代都对包括建筑和室内设计在内的各种建制严加界定。

作为中国传统住宅代表的四合院,以辈分、年龄、性别为依据,通过对一座住宅中正房、厢房、后罩房、倒座房的安排,以形成亲疏、尊卑、长幼的分野。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正是以“家”的概念作为基础展开,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把伦理道德的价值观转化为美的意识,从而将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审美观念置于理性的支配之下。伦理精神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和室内设计所独有的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往往有明确的轴线,单体建筑用方位和造型确定明确的主从关系,再通过严格的轴线对称方式将整个组群贯穿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其实追求轴线的择中论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已表现出一种“中为尊”的观念,并体现于建筑之中。

传统建筑的室内布局也大都采用轴线对称形式,尺度、色彩、装饰,都依次分出高低、大小、繁简、明暗,以表现主次和秩序。这种室内布局,无疑是儒家“中正无邪,礼之质也”思想的物化,既是外在艺术形式的综合表达,也是内在人生哲理的具体显现。

室内家具的摆放一般采用成组或成套的对称布局形式,以临窗迎门的桌案和前后檐炕作为布局中心,配以成组的几、椅、橱、柜、架等,也多是成对摆放,力求严谨划一。

二、天尊地卑的装饰表征

《易传》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在封建社会,尊卑意识牢牢地制约着传统的建筑形制。一座建筑不但在体量、形式和做法上有所区别,而且关于室内的装修、陈设、色彩以及纹样等都有一系列的品级规定。从宋代的《营造法式》开始,殿堂与厅堂的结构就被明确地区分。而清代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更是将大式、小式两种做法进行了等级差别的细分。

建筑构件的梁柱、斗拱、檐椽、彩绘以及窗户的油饰等,都列入了品级的限定。作为门第最直接标志的门制则更为详备。它不仅限定了门的间架,而且限定了门的油漆用色、铺首兽面,甚至对门环也硬性规定了铜环、锡环和铁环三级。

在色彩方面,以黄色为最尊,然后依次是赤、绿、青、蓝、黑和灰。宫殿建筑使用金、黄和赤色调,第宅建筑只能用黑、灰、白。

传统建筑彩画的等级依次是:和玺彩画为最高级别,只有宫殿、庙坛的主殿、堂、门才能使用。主要线条以及纹样使用沥粉贴金,较少用晕,主要以蓝绿底色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旋子彩画的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主要用于官衙、庙宇的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苏式彩画一般多在民间使用,多用于园林和住宅。

图案的使用以龙凤为最贵,其次是锦缎几何纹样,花卉、风景、人物大都用在庭园建筑上。宫殿建筑使用龙、凤纹或吉祥草图案,后来又加上了西番莲、灵芝等形象;佛教建筑用莲花瓣、佛经梵文或法器等纹样;普通的第宅建筑布局较为规则,其厅堂装修更趋严整,装饰纹样更多地选择表现礼仪忠孝、如意吉祥等内容的图案;园林建筑总体布局自由,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常用植物花草或博古器物,如岁寒三友以及琴、棋、书、画等形象作为纹样,富于书卷气。

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的烫样和档案中保存了上百种装饰图式。这些图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严格的等级差别以及人们不同的审美取向。天子追求的是君权神授,皇权永固;而黎民百姓向往的则是状元及第,福禄绵绵。

三、富于审美的结构造型

结构造型与建筑装饰的和谐统一是我国传统建筑的显著特征。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的传统建筑,它们的柱、梁、枋、檩、椽等主要构件很多都是露明的,这些木构件在原木制造过程中大都被进行了艺术加工。在《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对柱、梁、斗、拱等构件,除规定它们在结构上所需要的大小和构造方法外,也制定了艺术加工的方法,以求通过艺术加工,充分发挥其装饰效果,这其实正是我国传统哲学中“质文并重”观念的体现。

对于建筑构件的装饰处理,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进行了归纳:“梁头做成…挑尖梁头?或…蚂蚱头?;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上端做成…六分头?或…菊花头?;将几层昂的上段固定在一起的横木做成…王福云?等等;或如整组的斗拱和门窗上的刻花图案、门环、角叶,乃到如屋脊、脊吻、瓦当等都属于这一类。它们都是结构部分,经过这样的加工而取得了高度装饰的效果”③。

传统建筑十分注重装饰与结构构件的内在统一。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在于它是根据结构的需要而来,而并非矫揉造作。在穿斗式梁架中,横梁表面虽然素净无饰,但在加工过程中将梁身中央向上微拱起,形成富有弹性的月梁。梁上的短柱也做成柱头收分,下端呈尖瓣形骑在梁的瓜柱上,短柱两旁的托木成为弯曲的扶梁,上下梁枋之间的垫木做成各式各样的驼峰,屋檐下支撑出檐的斜木多加工成各式兽形、几何形的撑和牛腿。这些构件的加工都是在原有建筑构件的基础上进行的装饰,因而总体效果美观、自然。

古代宫殿建筑的大门,门板上镶有规则的门钉,中心是一对兽面的门环,门框的横木上有多角形或花瓣形的门簪;古建筑的窗除用动物、植物、人物或菱纹等组成千姿百态的窗格花纹外,为了防止整扇窗框的变形,用铜片钉在窗框的横竖交接部分,并在这些铜片上压制各式花纹,使其极具装饰性。这些看似附加的装饰,其实都与结构有关,通过我国古代能工巧匠们的艺术加工,成为我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

中国的古典哲学认为宇宙是阴阳的结合,是虚实的结合,宇宙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变化、发展,有生有灭、有虚有实。从空间意识的层次分析,书法家在挥毫泼墨之时,不仅重视“实”的笔画,还注意笔画之间的空白部分,并把它当作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清代大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就曾提出:“字画疏可以走马,密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中国传统室内布局的特点,正是把内部空间与装修陈设放在一起综合考虑,将空间当成白纸,装修陈设当成笔画,运用“计白当黑”的哲学思想,通过内部空间的灵活组合来完成对空间布局、立面造型以及家具陈设的艺术处理。

中国的传统建筑注重空间“虚”与“实”的结合。同时,传统建筑木构架的结构形式赋予了内部空间最大的自由,单个建筑的群体组合变化,造就了动静结合、含蓄变化的空间形式。老子曰:“三十辐一毂;当

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为利,无之为用。”这“有”与“无”在建筑中正是“实体”与“虚空”的对立统一。

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建筑体系,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建筑平面以“间”为单位,间与间之间可隔可通,空间利用非常灵活方便,门窗的位置和处理也极为自由。在室内空间,“除固定的隔断和隔扇外,还使用可移动的屏风和半开敞的罩、博古架等与家具相结合,对于组织室内空间起着增加层次和深度的作用”④。通过它们划分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使厅堂能分能合,富于变化,并且便于随使用要求安排家具。

中国传统的书画、匾联、文房四宝以及挂屏、鼎彝等陈设艺术品,不仅可以参与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同时也能够反映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清代的李渔在《笠翁一家言》中主张家具器玩陈设“忌排偶,贵活变”。他认为,除建筑自身固定以外,其它的陈设物品都可以自由地移动组合。“眼界关乎心境,人欲活泼其心,先宜活泼其眼。”

古代的陈设艺术品大都采取自由的摆放形式,利用色彩、造型和质感形成对比的装饰效果。其中书画、挂屏、文玩、器皿、盆花、盆景等陈设品又都具有鲜明的色彩和优美的造型,与家具以及其它建筑装饰构件一起,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装饰效果,使单调的空间丰富起来,增添室内的生机和情趣。

五、师法自然的意境创造

早在先秦,人们就提出了“天文”和“人文”的观念。“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天文”指自然秩序,而“人文”是指人事条理。二者各有所思、相得益彰。汉代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认为,一年四季的嬗变是阴阳二气运行的结果。他提出:“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董仲舒认为:“天之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他也表明,“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这种天中有人,人中有天,主客互融的“天人合一”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对于世界观的基本问题,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哲学认为,大自然是按其固有的规律运行的,所以大自然是无私意、无私情、无私欲的,因而提倡“法自然”。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其撰写的世界上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中提出“巧于因借”,正是以崇尚自然为基础的造园理论,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古典园林。除园林外,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建筑和室内设计中,对于自然环境的向往与追求首先表现为内外空间的关联与渗透。中国传统建筑内外交融的特点,正是表现了人们超越实体而求得精神上的一种对自然美的享受。门窗可以看作是室内外环境关联与渗透的通道,“汉代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观外聪明也。?”⑤在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建筑中,分隔内庭院与室内的隔墙,一般为木制隔扇,步步锦或棱花纹的窗扇、门扇,嵌在柱间可灵活拆卸。室内空间透过门窗和连续的隔窗以及游廊,与室外围合的内院及自然景观形成相互渗透;我国的江南民居,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正房大厅与天井之间完全开敞。同时,天井周围环绕的敞廊与大尺度出挑的屋檐,使室内外形成相互包容统一的整体;江南园林建筑中的流通空间,是通过虚实的处理使内外空间组成一个连续不断、动静相宜的空间整体。江南园林中的空亭、敞厅、轩榭、廊窗,将园中的诗情画意、山石美景更多地引入室内空间,无形中扩大了室内空间格局的范围,同时通过人的参与,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

对室内人工环境气氛的营造是传统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又一特色。中国古人常说的“移天缩地”,其实就是利用提炼概括的手法,通过盆景和插花,将花、草、树、木、山、石引入室内空间,仿效自然,同时给花木山石赋予拟人的性格,使它们拥有超凡的审美价值,通过人工环境的创造来寄托人们的情感和意趣。

注释:

①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译,新世界出版社,北京,2004,第18页。/ ②汉代董仲舒将儒家五种伦常关系中的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称为“三纲”。纲的字义本是网上的大绳,网上其他

的绳子都联到“纲”上,因此,国君是臣民的纲,即臣民的主宰。同样,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五常”是指儒家所奉行的五种德性,即:仁、义、礼、智、信。/ ③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学报》,1954.1,第37页。/ ④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4,第17页。/ ⑤萧默主编:《中国建筑艺术史》,文物出版社,北京,1999,第916页。

参考文献:

①朱家编:《明清室内陈设》,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4。/ ②吴家骅:《景观形态学》,叶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 ③《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6。/ ④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6。/ ⑤陈从周:《中国厅堂·江南篇》,上海书画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1998。/ ⑥郭黛:“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质”,《建筑史研究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6。/ ⑦梁世英:“书法与环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6。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历程

建国60周年反思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历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华诞,60年风雨兼程,中国室内设计经历了艰辛、困惑、曲折的探索发展历程。2008年,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室内设计受到了不小的震荡,“关门”、“辞职”、“裁员”、“欺诈”等各种丑闻笼罩着这个行业,人们纷纷怀疑这段低迷期将持续多长时间。但在建国的第60个年头,据各种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室内装修设计已逐渐开始“回暖”,一些行业人士纷纷预测,经过08年的洗牌、重组后,室内设计将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 回顾60年来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室内设计已发展成为中国最有发展潜质的行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速度也是最快的。但同时,我们的发展也伴随着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效果图大战;“游击队”的出现;人才流动性大等等。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60年来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作一个简要梳理,希望能对今后的前进方向有“知兴替,正衣冠”的镜鉴作用。 萌芽阶段:1949年—1953年 历史概述: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观鱼翼而创橹,师蜘蛛而作网”,这应该算是最早的设计“行为”吧!自懂得建筑始,人类就无意识或有意识地修饰、美化自己的居室,但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室内设计进步不大,而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则蔚为奇观。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里,这种现状未得到明显改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国人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室内装潢成为了一种需求。在这种条件下,现代室内设计被催生出来并开始萌芽。 反思总结: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室内设计兴起的时间距今也不过半个世纪,那时的中国室内设计尚未形成气候,设计风格也比较单一,朴实无华之风盛行,不过受来华帮助建设的苏联专家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室内设计出现了复古主义的倾向,也算为单调的室内设计注入了一股活力。我们发现,中国现代室内设计一开始就注意向西方“取经”,这也是在沉寂几千年后中国室内设计能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停滞阶段:1953年—1977年 历史概述:当时的室内设计现象只是零星的、个人的行为,从1953年到1978年的这段时间,中国现代室内设计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因为从全国范围来讲,国民整体还不算富裕,市场需求不够旺盛。另一方面,与现代室内设计紧密相连的建筑行业发展得也不够充分,室内设计也没有能够“大展拳脚”的舞台。 反思总结:进入50年代中期后,中国室内设发展经历了长达20年的停滞阶段,这跟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现代室内设计的出现既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也

中国古代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及其所代表思想 LaoZi From 571 BC to 471 BC 主要思想Dialectical thought, inaction, Shuangxiu life 代表作《The Scripture of ethics.》(道德经) Confucius(孔子)551 BC - 479 BC His main idea:Benevolence, propriety, morality, make no social distinctions in Teaching.His representative work is 《 Spring and Autumn 》and 《 read 》

Zeng zi(BC505-BC436) Each day I examine myself in three ways Carefully handle parents funeral Memory ancestor piously. Mo zi(BC468—BC376) Mutual benefits Universal love of non-offensive Hing world benefit than harm to the world Zhuangzi also known as Zhuang Zhou[1] was an influential Chinese philosopher who lived around the 4th century BCE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the philosophical summit of Chinese thought—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He is credited with writing—in part or in whole—a work known by his name, the Zhuangzi, which expresses a philosophy which is skeptical, arguing that life is limited and knowledge to be gained is unlimited. His philosophy can be considered a precursor of relativism in systems of value. Main article: Zhuangzi

室内设计风格特点,及区别

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壁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但中国古典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只能在家居中点缀使用。 2.古埃及风格 古埃及装饰风格简约、雄浑,以石材为主,柱式是其风格之标志,柱头如绽开的纸草花,柱身挺拔巍峨,中间有线式凹槽、象形文字、浮雕等,下面有柱础盘,古老而凝重。光滑的花岗岩是铺地惯用的材料,毛糙的花岗岩小块多用于电视墙主背景上,又称文化墙。 3.希腊古典风格 神庙建筑体现了希腊古典风格单纯、典雅、和谐的风貌。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是希腊风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多立克柱式粗犷、刚劲,基座有三层石阶,柱身由一段段石鼓构成,呈底宽上窄渐收式,柱头由方块和圆盘构成,无饰纹。爱奥尼克柱式整体造型风格坚挺娟秀,比多立克多一个柱础,纵向有凹槽24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一部分圆面,最具特征的是它的柱头,左右各有一对华丽、精巧、美丽的卷涡式装饰。科林斯柱式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式柱头,规范而细腻,布满生气,其柱高、柱径比例、凹槽都同于爱奥尼克柱式。古希腊风格的三种柱式常用于客厅的隔断中。 4.古罗马风格 古罗马风格以豪华、壮丽为特色,券柱式造型是古罗马人的创造,两柱之间是一个券洞,形成一种券和柱大胆结合极富兴味的装饰性柱式,成为西方室内装饰最鲜明的特征。广为流行和实用的有罗马多拉克式,罗马塔斯干式,罗马爱奥尼克式,罗马科林斯式及其发展创造的罗马混合柱式。古罗马风格柱式曾经风靡一时,至今在家庭装饰中还经常应用。 5.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风格是对罗马风格的继续直升的线形,体量急速升腾的动势,奇突的空间推移是其基本风格。窗饰喜用彩色玻璃镶嵌,色彩以蓝、深红、紫色为主,达到12色综合应用,斑斓富丽精巧迷幻。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饰是非常闻名的,家装中在吊顶时可局部采用,有着梦幻般的装饰意境。 6.伊斯兰风格 伊斯兰风格的特征是东、西方合壁,室内色彩跳跃、对比、华丽,其表面装饰突出粉画,彩色玻璃面砖镶嵌,门窗用雕花、透雕的板材作栏板,还常用石膏浮雕作装饰。砖工艺的石钟乳体是伊斯兰风格最具特色的手法。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可用于玄关或家中的隔断上。

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它包括天道观和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等,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里面也包含糟粕,因此在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上,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目录: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三次打变化:汉代玄学、魏晋理学、近代西学东渐、 主要特点:天人合一、政教合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 二、天道观和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 三、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态度 正文: 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 不开的。其大的阶段而言,大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的儒家独尊,魏晋的玄学,唐代的儒、道、释三教并举,宋明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和近代的西学东渐。有三个打的变化时期,即魏晋玄学的兴起,缓道入儒;宋明理学的形成,缓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次冲击。 二、1.天道观与人性论 (1) 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天道观和人性论(教育的根本在人性,人性的根本在天命) 天道观人性论历史观社会观教育观的关系论述 a、天道观和天命观在古代,不仅是人性论的基础,同时也是历史观和社会观等的基础,不同的天道观和天命观就会引伸出不同的历史观和伦理观,并影响着教育观。 b、天道观影响到人性论、历史观、伦理观以至教育观等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天道观的问题,也就成为哲学(包括教育哲学在内)中的本体论的问题,也就是宇宙观和世界观的问题。受其影响最大而且最为直接的是人性论的问题,有不同的天道观,对人性问题也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人性从何而来,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什么关系,人性能否改变等问题,这些又与教育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c、天道观:由主宰之人向义理之天、自然之天转变 人性论:由天命之谓性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行有善有恶论、性属自然转变 认识论与逻辑:名家及墨家《墨经》的形式逻辑思想,已经触及到逻辑学同一律、矛盾论、排中律等 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涉及到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方法有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等。 (2)对天人合一的正负面评价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当前哲学界不少学者企图从中导驿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是人与天合,人与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和室内设计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和室内设计之美 环艺0902 王严冰 0603090223 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而室内设计也陪伴着历史的车轮从河姆渡时代,前进到康乾盛世乃至今天。综观中国历史,几乎没有对外侵略的战争,有的只是自卫反击,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早在先秦时代已经形成,那就是“和”文化,其核心理念是:认为天下乃是一家,只要认同中华民族这一份子,其它文明的好的东西亦可以和中华文化融合到一起。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缩小的世界,世界上的一切都眼花缭乱般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室内设计也一样,田园风格、地中海风格、欧式风格、中式 风格、自然风格、哥特式 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 可风格……各种风格、各 种流派数不胜数,而我们 在室内设计中该如何决 择?“和”文化给了我 们答案:融合。 我认为,室内设计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要从两个方面:

一、要从思想方面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辩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思想,对室内空间布局的具体形成具有直接原因。天人合一思想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室内则表现为室外环境室内化,大量绿色陈设布置在厅堂。这些绿色陈设经巧妙摆设,起到了调节气候、柔 化空间、美 化环境和 创造已经 的功效,具 有朴素的 生态意识。 这些理念 对中国的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也同崇尚简约的现代设计理念非常吻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思想在室内装饰上则表现为屏风、飞罩、门板、和字画的题材多富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室内正厅布局,多采用对称形式,家具陈设沿中轴线排列构成严肃规整的一面等。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 2009年03月24日 08:23:15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传统哲学是相对于中国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而言的。学术界一般把公元前11世纪的殷周时期,也就是传说周文王推演《周易》的时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哲学称为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在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黑格尔把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哲学。今天,人们关注中国传统哲学,是期望能从中得到新的启示。 发展脉络 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 先秦子学。先秦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思想异常活跃,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形成了众多思想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先秦哲学探讨的重点侧重于政治、伦理、道德、人生等问题。可以说,先秦子学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掀起了中国哲学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两汉经学。汉代统治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终于在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始定于一尊,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用了大约近400年时间。此外,在汉代,佛教开始传入中国,这是外来文化第一次与中国本土文化接触。汉代的主要哲学家有董仲舒、王充等。 魏晋玄学。魏晋时期,一反两汉时期繁琐的经学及神学目的论,尊崇老子、庄子及《周易》,号称“三玄”。这一时期,在思想上和思维方式上出现了一次大的解放。

魏晋玄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一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二是本与末、有与无、动与静、一与多的关系;三是语言和思想的关系;四是肉体和精神的关系。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弼、裴(危页)、欧阳建、郭象、范缜等。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也在兴起,儒释道三教首次处于三足鼎立、势均力敌阶段。 隋唐佛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碰撞与融合,至隋唐时期出现了繁盛的局面,形成了众多的佛教流派。在隋唐佛教诸宗派中,禅宗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典范。隋唐佛学探讨的中心议题之一是佛性问题,也就是心性论问题,内容包括人的心理活动、感觉经验、道德观、社会观、认识论以及宗教实践等。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糅合了释、道两家思想而创立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这是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二次重大转折。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700年的指导思想。宋明理学主要有程朱(程颢、程颐、朱熹)理学、陆王(陆九渊、王阳明)心学和张王(张载、王夫之)气学三大流派。宋明理学探讨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如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心性论、知行观、修养论、境界论等。 明清实学。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大都反对宋明理学,把理学看作是虚学。明清实学反对空谈心性,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思想解放,因而具有早期启蒙思想的性质。实学思潮遍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主要代表人物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 乾嘉朴学。清王朝建立后,开始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人们不敢再谈论政治,因而转向了训诂考据。朴学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法,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少理论发挥,也称乾嘉汉学、乾嘉考据学。乾嘉朴学最突出的学术贡献就是对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等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使之获得了空前发展。

中式风格室内设计说明

中式风格室内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1: 作为一种中式装修风格与其它西方、东南亚等装修风格也有很大不同,首先所营造的文化氛围是不同的,每一种装修风格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以此来传递特定文化氛围中人们的生活追求,那么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是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作为背景的,营造的是极富中国浪漫情调的生活空间,红木、青花瓷、紫砂茶壶以及一些红木工艺品等都体现了浓郁的东方之美,这正是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与其它风格所不同的地方。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渗透了东方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因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的喜欢这种新中式装修风格,它不仅永不过时,而且时间愈久愈散发出迷人的东方魅力。 设计说明2: 新中式风格非常讲究空间的层次感,在需要隔绝视线的地方,则使用中式的屏风或窗棂、中式木门、工艺隔断、简约化的中式“博古架”,通过这种新的分隔方式,单元式住宅就展现出中式家居的层次之美。再以一些简约的造型为基础,添加了中式元素,使整体空间感觉更加丰富,大而不空、厚而不重,有格调又不显压抑。 客厅:客厅是传统与现代居室风格的碰撞,设计师以现代的装饰手法和家具,结合古典中式的装饰元素,来呈现亦古亦今的空间氛围。中式风格的古色古香与现代风格的简单素雅自然衔接,使生活的实用性

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同时得到了满足。影视墙的造型简洁现代,却在醒目位置饰以中式书法,这种绝妙的组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意志力,成为时尚与古典的柔媚结合。 居室:居室在色彩方面秉承了传统古典风格的典雅和华贵,但与之不同的是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呈现着时尚的特征。在配饰的选择方面更为简洁,少了许多奢华的装饰,更加流畅地表达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了给居室增添几分暖意,饰以精巧的灯具和雅致的挂画,使整个居室在浓浓古韵中渗透了几许现代气息。 书房:几乎所有的家居设计中,都未跳过书房这一环节。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读书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跨越了种族与边界、时间与空间的生活习惯或嗜好。另一方面,当家居设计的大部分环节都只在表现其本身的功能与形态时,书房的设置却总是极有分寸而又极其丰富地传达着家居主人的内心,从而提升了主人的身份与品位。 设计说明3: 风雅吴地,水墨江南,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行踪,也留下人们印象中的一幅浓淡适宜的水墨长卷。这,就是我们要在此案中表达的思维和意境。据业主对淡雅,自然的生活追求,我们大量运用了带有浓郁苏州园林的符号语言,去繁存简。借苏州园林的设计手法,在业主的房间中进行“借景话室”。力求用于中新“余元”来诠释中式。众多的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

。。。。。。。。。。。。。。。。。。。。。。。。。。。。。。。。。。。。。。。。。。。。。。。。。。。。。。。。。。。。。。。。。。。。。。。。。。。。。 。。。。。。。。。。。。。。。。。。。。。。。。。。。。。。。。。。。。。。。。。。。。。。。。。。。。。。。。。。。。。。。。。。。。。。。。。。。。。 儒学原典“仁”字的义理讲述 1 【单选题】“仁”的根本是()。C ?A、个人道德高尚 ?B、家风纯正 ?C、人际关系的和谐 ?D、家庭和睦 2 【单选题】“鹤鸣于阴,其子和之”出自下列哪部著作?()D ?A、《周礼》 ?B、《对楚王问》 ?C、《说文解字》 ?D、《周易》 3 【多选题】下列()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AD ?A、程颐 ?B、朱熹 ?C、张载 ?D、程颢 4 【判断题】麻将与儒家文化有关。()正确 5 【判断题】西方文明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错误 6 【判断题】朴学的宗旨是回到文本本身的解释。()正确 儒家“仁”的哲学思想 1

【单选题】“天涯若比邻”中的“比”指的是()。C ?A、比肩 ?B、比较 ?C、邻 ?D、比喻 2 【单选题】学者孔颖达是()人。D ?A、清朝 ?B、明朝 ?C、宋朝 ?D、唐朝 3 【单选题】和到一定程度上“有五味之相济,甘辛并用,混合无形。”是()的观点。B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4 【多选题】下列对“仁”的理解正确的有()。AB ?A、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 ?B、心心相通的状态 ?C、施爱心与人 ?D、相互礼让 5 【判断题】“亲亲仁也”是许慎对“仁”的理解。()错误 6 【判断题】在唐代和谐既可以互相训示,又可以组成一个词,来表示各种合适的优化的关系。 ()正确 孔子的“仁德”

《中国传统文化和室内设计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和室内设计之美 环艺王严冰 中国有年的历史,而室内设计也陪伴着历史的车轮从河姆渡时代,前进到康乾盛世乃至今天。综观中国历史,几乎没有对外侵略的战争,有的只是自卫反击,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早在先秦时代已经形成,那就是“和”文化,其核心理念是:认为天下乃是一家,只要认同中华民族这一份子,其它文明的好的东西亦可以和中华文化融合到一起。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缩小的世界,世界上的一切都眼花缭乱般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室内设计也一样,田园风格、地中海风格、欧式风格、中式 风格、自然风格、哥特式 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 可风格……各种风格、各 种流派数不胜数,而我们 在室内设计中该如何决 择?“和”文化给了我 们答案:融合。 我认为,室内设计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要从两个方面:

一、要从思想方面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辩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思想,对室内空间布局的具体形成具有直接原因。天人合一思想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室内则表现为室外环境室内化,大量绿色陈设布置在厅堂。这些绿色陈设经巧妙摆设,起到了调节气候、柔 化空间、美 化环境和 创造已经 的功效,具 有朴素的 生态意识。 这些理念 对中国的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也同崇尚简约的现代设计理念非常吻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思想在室内装饰上则表现为屏风、飞罩、门板、和字画的题材多富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室内正厅布局,多采用对称形式,家具陈设沿中轴线排列构成严肃规整的一面等。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第二讲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 一、概述 春秋战国时代,是新旧更替的时代,一方面新的萌芽已经产生,另一方面旧的东西依然存在,这就形成了在思想上既有的新的因素,也保留着旧的痕迹。 1、、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与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 1、天道与人事 因为周天子虽然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名号,但实际上已失去了本来的权威。天上的上帝,是人间帝王的反映,地上周天子的衰微,也就造成了人们对天的怀疑,人间一切休咎祸福均自天降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周内史叔兴和郑国申繻说:“吉凶由人”、“妖由人兴”。郑子产讲:“天道远,人事迩,非所及也。” 天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在上次讲过,讲义上也有,大家参考一下即可。 随着对宗教性的天神信仰的动摇,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所发展。“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现实,使人们得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的结论。 出现了老子和孔子。

二、老子和《道德经》 (一)、老子其人、其书 生卒年不可考,籍贯有楚国岩县(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陈国相人、宋国相人三说。书《道德经》,帛书是《德道经》。 西汉时,黄老之学曾是统治思想,东汉时为老子建庙祭祀,三国南北朝时被奉为道教始祖,唐朝时被奉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元朝时道教盛行,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 哲学思想 道,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是至上权威,先天地而生。道生一,一是至等无偶,一生二,二是阴阳二气,二生三,三是均适状态。三生万物,各种各样的东西产生出来。 这是朴素辩证法,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对立和统一,也包含着客观事物的相互转化,物极必反,调和矛盾,以不变应万变。老子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 政治主张 主张无为而治,宣扬使民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其他方面 兵法、阴谋 《史记》: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晚年目睹周之衰,遂“去周隐居”。 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因关令尹喜之请求而写下五千言《道德经》。 (二)老子以“道”为核心的本体论 (1)道的本原性与化生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2)道的实在性与超感官性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3)道的运动规律性 “反者道之动”之“反”: 事物向相反的方向发生转化; 事物的运动总是要回复到本初的状态。 (三)老子“自然无为”的方法论 “无为”是《道德经》的一个基本概念。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自然”。 “无为”的方法论意义: (1)在行动之初形成一种冷静的态度,“损之又损”,去掉那些干扰的因素。 (2)在行事过程中更注意认识客观规律,以“百姓心为心”,公正地为民办事。 (3)保持大海的胸怀和谦卑品质,像圣人那样,“以其病病”,不断走向完善境界。

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怎么瞧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得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得发展历程就是分不开得。它包括天道观与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等,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得指导意义,但里面 也包含糟粕,因此在瞧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上,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科学 得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目录: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得三次打变化:汉代玄学、魏晋理学、近代西学东渐、 主要特点:天人合一、政教合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 二、天道观与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 三、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得态度 正文: 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得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得发展历程就是 分不开得。其大得阶段而言,大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得百家争鸣,汉代得儒家独尊,魏晋得玄学,唐代得儒、道、释三教并举,宋明得理学,明清之际得实学与近代得西学东渐。有三个打得变化时期,即魏晋玄学得兴起,缓道入儒; 宋明理学得形成,缓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得哲学与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得最后得也就是最大得一次冲击。 二、1、天道观与人性论 (1)教育哲学中得根本问题:天道观与人性论(教育得根本在人性,人性得根本在天命) 天道观人性论历史观社会观教育观得关系论述 a、天道观与天命观在古代,不仅就是人性论得基础,同时也就是历史观与社会观等得基础,不同得天道观与天命观就会引伸出不同得历史观与伦理观,并影响着教育观。 b、天道观影响到人性论、历史观、伦理观以至教育观等多方面得问题,因而天道观得问题,也就成为哲学(包括教育哲学在内)中得本体论得问题,也就就是宇宙观与世界观得问题。受其影响最大而且最为直接得就是人性论得问题,有不同得天道观,对人性问题也就有着不同得理解,如人性从何而来,人得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就是什么关系,人性能否改变等问题,这些又与教育问题有着密切得联系。 c、天道观:由主宰之人向义理之天、自然之天转变 人性论:由天命之谓性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行有善有恶论、性属自然转变 认识论与逻辑:名家及墨家《墨经》得形式逻辑思想,已经触及到逻辑学同一律、矛盾论、排中律等 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涉及到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方法有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等。 (2)对天人合一得正负面评价 天人合一”,就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得一个重要命题,当前哲学界不少学者企图 从中导驿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得不同得观点,其中一种就是人与天合,人与天

简论中国室内设计的精神层面

简论中国室内设计的精神层面 中国传统建筑的室内设计与装修(以下简称中国室内设计)是中国地理与文比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风格与特色。 室内设计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技术层面与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包括空间界面、家具与陈设;技术层面涉及结构、工艺、规范与标准;精神层面则指凝固于物质层面和体现于技术层面的社会意识和设计者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等。 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人与人关系的总反映,表现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以及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观点。它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共同决定了中国室内设计的一般特征。设计者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则与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习惯等共同决定了中国室内设计的个性特征。从而使中国室内设计形成了—个统一而又多样的局面。 室内设计的精神层面涉及方面较多,本文仅从自然观、伦理观、人文意识、审美习惯等几个方面作一些剖析,且不过多地展开,故称“简论”。 一、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看法。诚然,它也决定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 在中国,农耕经济持续了几千年,与收成好坏直接相关的自然条件倍受人们的关注,久而久之,“关注”便积累为崇敬、依恋等情结。这种情结,反映在室内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意内外环境的关联。 中国室内设计从不“闭门造车”,而是始终把处理好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中国建筑有楼、台、亭、阁、廊、榭等类型,它们或处山顶,或位于水边,其目的就是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既能得自然环境之利,又能成为整个环境的一部分。传统的“四合院”对外是“封闭的”,对内则是“开敞的”。“庭院”与周围的厅、堂、廊、室等既“隔”又“通”,实际是厅堂的延伸和扩大。不仅习供人们劳作、休闲,也为内部空间与大自然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借景”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其实质就是把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联系起来。中国建筑的门窗,不仅能够采光与通风,多数还有“借景”的功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关于这种功能最为精彩的写照。至于“景窗”、“景洞”等,顾名思义,更具取景的作用。 二是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 “借景”多为“远看”,引入自然景物则为“近观”。供石、养花、制作盆景,在中国均有悠久的历史。《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关于轩辕黄帝赏玉的记载,周时,周公曾用几架将玉石供在神座之上,《周礼》注称:周公植璧于座。可见供石之风,兴之甚早。到后来,以奇石置案,用石制作挂屏、座屏者,就越来越多了。《南方草木状》曾记,交趾太守向孙权献桔,一蒂十七果,群臣尽贺,认为是吉样之物。东汉墓室壁画上有盆栽的形象:一个圆盆,内栽八枝红花,置于几座之上,这一切都表明盆栽、盆景的起源也是很早的。 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意在“一卷代山,一勺代水”,以小见大,寓无限意境于有限的景物之中。反映出来的,就是人们依恋自然、热爱自然,希望与自然和谐的感情。 三是崇尚“宛自天成’的境界

中国室内设计的演变

中国室内设计的演变 1.原始社会“穴居”——(防潮:室内烘烤的处理或红烧土)——白石灰 室内陈设——陶器 2.窑洞 3.春秋战国时期——(砖的出现)、(瓦的出现)“花纹砖”装饰作用(木结构) 4.秦汉——建筑体现(宫室、都城、陵墓、礼制建筑)主要特点:都城的规划东西中轴线 对称,里坊跟市场的封闭,大屋顶结构——外墙装饰(画像石画像砖盛行于汉)汉朝是中国低矮行家居盛行的时期。 主要之屋顶形式,由高至低分: 庑殿:四坡屋顶,多用于殿堂式建筑。 歇山:由上半部硬山或悬山,下半部庑殿所组成,基本上只准官署使用。 悬山(挑山):屋顶两侧突出于山墙。 硬山:屋顶两侧不突出于山墙。 攒尖:包括圆攒尖,四角攒间,三角攒尖及八角攒尖等 卷棚:没有中脊之屋顶 次要之屋顶形式: 清水脊 盝顶 盔顶 5. 魏晋南北朝——涂饰(墙上、柱上、斗拱上)“朱柱素壁”“白璧丹楹”雕刻出现 了搞的床凳。胡床(传说中的马扎) 6. 隋唐五代——与其他民族的融合“理性与浪漫”(1.都城气派红伟方整规则2.宫殿坛 庙的大组群建筑序列恢阔舒展3.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4.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彩表现出中外文化交汇风格。)木构建筑解决了大屋顶大面积和砖石运用。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桌案类、差床榻类、屏风衣架、橱柜。木材:桑木桐木(贵重木材:紫檀、楠木、花梨木、胡桃木、樟木、黄杨、沉香木) 7. 唐建筑的特点:1墙壁——砖砌2.顶棚——(1.露明:将上面的梁坊元露在外面。)2 天花:1.软性天花,秸秆扎架糊纸多用于一般的住宅。平棋:木龙骨上搭木板。海漫天花:一般是用在大行的宫室.。硬性天花:用天花梁坊纸条组成井字形框架在上面钉版,并在班上制作彩绘图案并作精美装饰隆重端庄,多用于宫殿等较大的空间。藻井:一般是用在帝王的顶部或佛像的顶部。常用的有八角形四方形。唐制中“凡王宫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唐代特点家居屏风(折屏和座屏)折屏:多是六扇(高1.2m宽1.65m)坐屏:硬屏风底座为实木,不折叠,不大采取石板。平面上画山水花鸟或格言警句。使屏风增加了美化的功能。

室内设计八大风格特点

室内设计 八大类设计风格 一、现代风格 二、中式风格 三、欧式风格 四、美式风格 五、地中海风格 六、东南亚风 七、乡村田园风格 八、日式(合式)风格 风格即风度品格,体现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室内设计的风格属室内环境中的艺术造型和精神功能范畴,往往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为其渊源而相互影响。室内设计是门艺术!分很多门类,如现代、古典、中式、欧式、美式、地中海等等,风格不同,呈现的效果截然不同! 一、现代风格 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它以追求时尚与潮流、居住空间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为基本特征。现代主义风格又分为现代风格和现代简约风格。 1、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即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起源于1919年包豪斯(Bauhaus)学派,提倡突破传统,创造革新,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特性,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现代风格一般用在描述建筑和室内作品及设计作品。现代风格以其时尚和实用性深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现代风格造型简洁,追求时尚与潮流,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现代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早期的代表是建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其主题是:要创造一个能使艺术家接受现代生产最省力的环境---机械的环境。这种技术美学的思想是本世纪室内装饰大的革命。我们今天绝大多数室内用品或装饰品如灯具、家具等都是工厂生产的工业产品,然而并不是说把由机器创造的家庭用品组合在一起就形成现代风格,可以称为风格的必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哲学 2. 要素主义 3. 永恒主义 4. “性三品” 5. 资产阶级的教育价值论 6. 教育哲学 二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 2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3 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态度。 三论述题 1. 试述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哲学: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讨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来指导教育实践。 2. 要素主义:是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之一。要素主义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某些论点,因而又 被称为“新传统教育”。要素主义者认为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在人类文化中具有不变的共同要素。 3. 永恒主义:永恒主义主张恢复古典文化知识,要求回到绝对原则。永恒主义认为:虽然现代历史表现 为其社会进程加速发展和政治方面极具动荡,但是最终还是永久不变的更为实在。人性也是不改变而基本上保持一样。所以美好的生活、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和他们应该受的教育,都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 4. “性三品”: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是不教而善的;“斗萧之性”, 是只能为恶的;“中民之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教育只能在中民之性上下功夫。 5. 资产阶级的教育价值论:在资产阶级的价值论中,从其哲学基础方面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主观唯心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价值是由个人的利益、欲望等所决定的,价值可以因人而异,价值是主观的、相对的。第二,客观唯心主义价值观,把价值看做作是超越现实世界的规范和理想,它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价值是客观的绝对的。 6. 教育哲学: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讨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来指导教育实践。 二、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 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即从方法论的高度给以理解上的阐明; 对教育史和当前教育实际中有争议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结论; 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要求,对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作出回答,对未来的教育做出科学的预测。 2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坚持历史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

第二章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历史上的三大文明区: 东亚, 东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地中海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 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 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世界古代三大哲学家: 孔子释迦牟尼亚里斯多德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况 萌芽期(商周时期) 奠基和形成期(春秋战国) 全面成熟时期(汉代明初) 嬗变期(明中叶清)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期 (商周时期) (一)《易经》 《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 阴阳来源于《易经》 八卦基本符号 : 天(乾), 地(坤), 雷(震), 火(离), 风(巽), 泽(兑), 水(坎), 山(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 (二)《尚书.洪范》 中提出的"五行说": 尚书洪范中提出的"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阴阳""八卦""五行"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二,古代哲学的奠基和形成期 (春秋战国) 孔,老,墨学说产生标志着古代哲学的奠基 (二)战国末期古代哲学全面形成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儒,道,墨,法,名,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临淄稷下学宫 战国时 儒家有八派,以思(子思)孟(孟子) 学派和荀子学派影响为最大. 三,古代哲学全面成熟时期 (汉代明初) (一)汉代经学 儒家经典在后世被成为" 儒家经典在后世被成为"经",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汉代确立的儒家经典有: 《易》,《书》,《诗》, 春秋》《礼》,《乐》,《春秋》 1,官方哲学的重要代表董仲舒 董仲舒的主要学说:天不变,道也不变";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性三品",三纲五常君,父,夫;仁,义, 礼,智,信. 董仲舒哲学思想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哲学思想学术思想由纷杂走向统一的的完成,哲学的经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成为我国入世"哲学的代表. 2,无神论者王充(27~约97) 王充在《论衡》《问孔》等著作中

室内设计的传统与现代比较

室内设计的传统与现代比较 摘要: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关键词:吸取传统装饰流行风格 前言 室内设计有很多的风格,可以根据很多条件进行分类比较。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室内设计,也是根据风格来区分,当然,细致的区分就要根据色调,家具等多方面来细致研究。 正文 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 现代风格是一种简洁、质朴、抽象而明快的艺术风格形式。 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的特征。传统风格是历史的再现,也代表那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和意识。 中国传统崇尚庄重和优雅。吸取中国传统木构架构筑室内藻井天棚、屏风、隔扇、挂落、雀替的构成和装饰,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等。多采用对称的空间构图方式,笔彩庄重而简练,空间气氛宁静雅致而简朴。 欧式古典风格:这是一种追求华丽、高雅的古典风格。居室色彩主调为白色。家具为古典弯腿式,家具、 门、窗漆成白色。擅用各种花饰、丰富的木线变化、富丽的窗帘帷幄是西式传统室内装饰的固定模式,空间环境多表现出华美、富丽、浪漫的气氛。 传统的室内装修材料和家具也和现代的不太一样。主要有以下的分类。 1、家具:主要是明清家具样式,这类家具造型简练、以线为主,采用卯榫结构,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

[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合“自然”与“当然”为一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

浅谈合“自然”与“当然”为一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中,最具代表的当属儒、道两家。儒、道两家教育哲学的思想特征尽管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呈现,但都继承着中华文化尚和合、重情意的基因,将自然与当然的一体和合奉为其一贯之道。自然是指先天本有,当然是指后天应为。在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自然是当然的根源与发动者,当然者皆自然。自然与当然的一体和合,是人的主体性的自我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的一体和合。自当一体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根基,贯穿于整个教育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修养功夫与境界追求之中,是我们理解与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甚至中华传统文化的钥匙。 一、儒家教育哲学的自当一体之道 (一)天人感通:天道为人性之本根,人性为人道之本根儒家的自当一体之道可以简单表述为:善(属自然)本于性,性本于天(自然)。善也称作人道,天也称作天道,人道即天道在人,所以天道、人道本不二。天道、人性与人道,其意相通。天道与人性属于自然,人道为当然,三者和合一体。在先民的认识里,天是至上神。统治者试图通过祭祀与占卜等活动与天相感通。到了孔子,天逐渐变成义理之天。人与天的感通也从对神灵天的祭祀和祷告,变为从理智和心理情感上对形上天的体认。孔子赞美天道之伟大,同时盛赞尧帝效法天道之功德,即《论语泰伯》所谓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在人性问题上,《论语阳货》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命题,由此实现了人为之道与人性的链接,并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的人道精神,实现了与天道的感通。体现孔子思想的《易传》,其根本宗旨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礼记中庸》讲率性之谓道。人道乃人们循顺其本性而行、而生活的产物,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伦因以凝成。又因人性即天命,故率性即率行宇宙大道。《中庸》所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提出了诚的概念,进行了沟通天道与人道的努力。诚者,自成也。诚乃成就人本身,即自尽其天性、自成其德,亦即实现人之内在价值、绝对价值、本身价值(自然)。 孟子继承了《中庸》中诚的思想,把诚看作沟通天人的通道,将天与人合一,并进一步提出思诚的概念。思诚作为人道,体现着人道中的善性。孟子提出了人生来就有四种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告子上》用湍水之喻来言人只要顺其本心,则人性之善就必然会呈现。自然若无阻碍,则必然呈现为当然。基于此,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由人道之尽心、存心,到人性之知性、养性,进而达于人道之知天、事天,最终实现修身而立命,这无疑是对《周易》、《论语》之中天道性命内涵与天人感通关系的继承与发越。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自然之道的核心理念是人性,可以说,人性善便是儒家之自然。孟子的人性善论实现了自然人性与当然人道的豁然贯通,但孟子没有对恶的来源问题做出系统解释。宋儒张载运用体用不二和对立统一的原理,提出气本论,主张气是世界的本原或本体,道和理则是其运行的规律和准则。在此基础上,张载创立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天地之性是天理的体现,是纯善的;气质之性是气积聚为形质后具有的属性,由于禀受的阴阳二气有偏有全,所以是善恶混合的。人性二分使得儒家人性论更加系统,也解释了恶的来源,但尚存不通之处。颜元对此进行了完善,提出了理气一元且皆善的思想。他认为恶者是外物染乎性,非人之气质[3],并指出恶则后起之引蔽习染也。引蔽是指人被引诱到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