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详细笔记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有助于全面正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

丰富有关政治学方面的知识

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

认识政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分析认识政治问题的能力

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特征

希腊城邦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城邦形成的三条道路和三种类型。

城邦制度的外部特征:小国寡民的规模和多元主义的政治格局。

城邦制度的内在特征:城邦是公民的自治组织。城邦的基本社会结构,公民的地位和权利,发达的公共生活和政治辩论,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公民政治文化。希腊城邦制度是产生政治思想的基础。

希腊政治思想特点

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3.以政体研究为中心,以协调公民内部关系为主题。

4.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贡献:

理性思考的开端及求知传统;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逻各斯和自然法;自然秩序和社会和谐、社会正义。

智者的活动和影响

1.产生:智者是民主生活繁荣的产物。

2.基本政治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国家产生于人的约定;法律是人约定,自然高于法律。

3.重要贡献:由自然转向人,从一个新的起点研究政治现象;开阔了人的视野,影响和促进了城邦的政治生活。

*苏格拉底

对雅典民主制的批评;知识即美德;应由掌握知识的人管理图家

*柏拉图生平和著作

柏拉图(公元前427 一347 年)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主要政治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

二、国家的理念和正义国家

理念论是柏拉图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理念是事物的本质,国家的本质是国家的理念。人类天赋才能的单一性和社会需要的多面性导致社会分工与合作,国家生于社会分工和互助的需要。人的不同天性产生不同的美德,形成不同的等

级。正义是各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理想的国家是实现正义的国家。

三、哲学家执政思想

哲学家执政是挽救城邦制度危机的根本措施。现实制度的弊端。政治败坏的根源在于人的品性的堕落。哲学家执政是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治国需要知识,知识即美德。哲学家集知识、美德和权力于一身。哲学家的选拨和培养。消灭私有财产和家庭的思想。强制性公民教育思想

正义思想的内容

(1)分工论。认为人们由于生活需要,只有分工互助,才能过好共同生活,这是国家建立的原因;

(2)等级论。认为由于人们的本性分为理智、意志和情欲三类,在社会生活中形影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等级,并认为这三个等级分别由金质、银质同铁质构成的,每个等级的天然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3)理想国家。即正义国家。在正中国家中,各个等级各司其职,互不干忧,通力合作,理想的正义秩序便实现了。

(4)正义论的实质是通过等级秩序的确立,以实现少数奴隶主贵族对下层自由民以及努力的统治。

共产共妻主张

1.认为为了防止第一、第二等级可能出现的任何纷争,应在这两个等级中实行公产并取消家庭,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财产。

2.国家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在政治上,各种植物所有公民都参加,以此维护第

一、第二等级的内部团结。

3.所谓的共产制度是建立在奴隶主阶级剥削努力和自由劳动者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剥削制度。

哲学家执政思想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是:要恢复奴隶主贵族政体,以挽救城邦的危机。

哲学家执政的根据:

(1)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纠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

(2)知识是美德的基础。它是对“理念”的人士与回忆,而非源于物质世界。只有哲学家才掌握这种知识,回忆这种知识。

(3)治国需要知识、美德和权力的结合

(4)哲学家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训练过程。

在《法律篇》中的思想

1.《法律篇》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理想国》进行修改;《理想国》重视人治,《法律篇》重视法治,突出法治的重要性。哲学王是头等的理想国,法治国家是“第二等好的国家”

2.《法律篇》重新对社会等级作了划分,认为应分为公民、工匠和商人以及努力三个等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工匠和商人享有人身自由,但不具有政治权利;奴隶没有人格,从事农业生产。

3.《法律篇》对共产共妻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主张每个公民都享有一份土

地,但是土地份额应该尽量限制,尽量平均。

政体思想

1.把哲学家当国王的政体视为唯一正确的、正义的政体,并以此为标准,认为凡是违背这一形式的则是非正义政体。

2.把执政者的心灵和品质作为区分政体的标准。

认为是正义的正义的政体,因为统治者的心灵和品质合于智慧和美德。

非正义政体的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主政体的统治者的心灵和品质均有勃于智慧和美德

3.贤人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主政体逐步堕落,贤人政体则为最稳定的理想政体

*亚里士多德生平和著作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一322 年)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政治学创始人,主要政治学著作有《雅典政制》、《政治学》。

一.治国原则思想

1.必须实行法治

认为法治优于人治。

法治的特点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由于人本性易于感情用事,而法律恰恰是没有感情的。即使同志这才德卓绝,一切政务还得以整部法律为依归。只有在法律所不能包括或不够周详的问题上,才让个人运用其理智。

法治的意义:

(1)制定良好的法律。法律应该根据政体制定

(2)普遍的守法。认为为政的政要规律之一,就是订立法律以后,是执政者和下属官员不能假借公职谋取私利,又使各部分成员各得其所,都是受到法律的保护。

2.主张公民轮番为政

(1)认为公民具有平等的地位,应该有大家参与政治

(2)公民必须按照规定的时期或其它轮流交替执政,同时安排好执政者轮流退休,使他们退休之后和其他同等公民处于同等的地位。

3.城邦的建立要选择优良的地理位置

建立时要考虑到城邦的内外联系,城邦内部的各种设施的安排以及军事防卫等的各种因素。

4.城邦的人口和疆域应大小适度

(1)认为城邦不一定非要人口众多,这样安排易于维护普遍良好的秩序,而且城邦也要有供给能力,达到自给自足,。

(2)土地疆域要大小适度,一是有利于全体居民的生活,二是便于军事防卫

二、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1.国家产生的原因

认为国家的产生基于人的本性,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要天然要国道的生活的愿望。

2.国家产生的过程

(1)国家自然赋予人的本性是过国家的生活;

(2)国家在产生的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落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的体现。

(3)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其自给自足的生活。

3.城邦的本质

认为城邦使至高广函的社会团体,它是行业与职能相异的许多分子的集合,是由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职业、家庭等参加而成的有机整体。

4.城邦的目的

(1)城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便于交换,防止相互损害等等,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道德的良善,即以城邦协调个人的功能,导致人类的优良生活。

(2)个人和城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都是谋取优良的生活。这是城邦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本质所在。

5.学说的意义

首次从政治学的意义上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等一系列的重要课题,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理论。

三、政体理论

(二)政体理论

1.政体的定义:

(1)政体就是城邦的最高政权组织,是城邦一切组织的依据。

(2)政体又关涉到全邦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公民的生活的规范。

(3)政体是城邦的决定因素,它决定城邦的性质

2.划分政体的标准

(1)第一是宗旨。看政体是照顾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还是只照顾一个人、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前者是正宗政体,后者是变态政体。

(2)第二是人数。看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这样共划分出两类六种政体。即正宗政体,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又有变

态政体三种,它们是僭主,寡头和平民政体。

3.政体三要素。

(1)即议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审判(司法)部分。

(2)各个要素的组织如不同,也会导致政体的不同。

(3)只有当三个要素有良好的组织时,相应的政体才是良好的。

4.理想政体

(1)三种变态政体都是不良政体,对任何社会都不适合;至于三种正宗政体,他主张要使社会实际情况来决定。

(2)认为君主政体和贵族政体都是过时的政体,唯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宜于实行。

(3)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的实质是想建立以中等奴隶主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以挽救城邦制度的危机。

5.政体变革思想

变革的两种形式:

(1)以较好的新法代替旧法

认为成文法不应一成不变,但变革要慎重,如轻率的变革必然消灭民众守法的习性。

(2)政体的变革

由于治理不当引起政体的变革,有内讧诉之武力,演化为变革,革命使现行政体变革或是政权由另一个政党控制。

四、理想的城邦制度

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批判:对公有制的批判,对公妻制的批判。理想国家要实现

正义,正义是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适当综合。

理想政体的原则是中庸。城邦是公民的自治团体。理想的城邦要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民主制和寡头制相混合的共和政体。民主制的优越性法律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人必须服从法律,法治优于人治。

五.重要地位

1.开创西方传统政治学体系,最早地从体系上区分了政治学和伦理学,从而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开创性的贡献。

伦理研究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人群的善。

2. 创立了用归纳法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

从实际出发,分析、比较各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然后再归纳出政治理论,替吃自己的政治主张。

3.提出一系列独到的政治观点:

国家的起源、目的、性质等观点;政体理论;片面强调政治制度作用;关于法律、公民;关于“防止革命”的论述

---希腊化时期-犬儒学派

犬儒学派:对文明制度的批判和反习俗的生活方式。回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伊壁鸠鲁-个人主义思想

政治思想基础:个人幸福论

观点:1个人幸福就是避免“痛苦”与“纷忧”,取得快乐;这种快乐不

是躯体上的,应是精神上的。

2提出判断人的善恶,进行社会活动,应以能否导致个人幸福为依

据;

3提出了实现个人快乐的途径:即人们之间形成互不侵害的契约;在此基础上,成立国家,建立法律,以保证个人幸福快乐与安全。

评价:集中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悲观情绪,它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哲学。

*斯多葛学派-世界主义思潮

创始人:芝诺

自然法是宇宙的理性。人在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人类一体、人类一家的世界主义观念。

*波利比阿

波利比阿(前 201-120 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主要著作:《历史》。主要思想:政治思考的动因,国家兴衰的关键是政治制度。六种政体的区分。政治的蜕变规律。理想政体是混合政体,它是三种正宗政体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优良因素的混合。

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西塞罗

西塞罗(公元前106 一前42 年)古罗马政治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共和国》、《法律篇》。主要思想:共和思想,共和国是“人民的事业”。最理想的政体是混和政体思想,自然法是理性的命令,是一切人类法律的准则。人人平等思想。

1.共和国理论,国家定义代替了“城邦”的概念,强调了国家法制的意义

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业”。“人民并不是偶然事务联系起来的人群,而是共同拥有法律和各项权利,希望分享共同利益的为数众多的人们的集合。”

2.自然法思想

认为自然法是一种复合自然的、适合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正义的理性,是一切人类法的准则;把自然法等同于神法,认为上帝是自然法的制定者、解析者和颁布者;人赋有上帝给予的理性,可以把整个宇宙看作是神和人为其成员的国家。

罗马法学家的思想

1.在法的分类方面,罗马法是西方最早、最完整的司法体系;分为是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2.市民法:是有关公民个人权利的法令或习惯法;

万民法:是调整帝国范围内自由人的财产关系,特别是有关所有制和契约关系的规范;

3.自然法:是自然和上帝的理性,是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正义,使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人因赋有理性,所以在法的面前人人平等。

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对政治的疏远态度。双重的政治忠诚。关于上帝选民的新观念:信徒的精神自由和在上帝面前的平等。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354-430 年),古罗马时期基督教政治思想家,教父学最高权威。主要著作:《上帝之城》。主要思想:对罗马灾难原因的解释,人的原罪与上帝的

恩典。由人的两种爱而造成两座城,即上帝之城与世上之城。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奥古斯丁《上帝之国》的基本内容

1.提出“双国”论,为基督教会的统治提供理论论证

世界上存在两种国家:一种是上帝之国,指基督教会;一种是地上之国,指罗马帝国和一切异教的国家。

2.奥古斯丁从精神和肉体的对立出发,论述了两种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目的(1)起源

上帝之国的成员具有善良的本性,依靠精神、依靠上第而生活,上帝之国起源于人们对上帝的爱;

地上治国的成员本性是堕落的,依靠肉体、依靠人而生活,地上之国起源于自私的爱。

(2)性质

上帝之国依靠上帝至高至善的权威进行统治,是永生的、光明的;

地上之国依靠人的力量进行用纸,是短暂的、黑暗的。

(3)一切国家的目的都是和平和正义,正义是秩序的维持

上帝之国有永恒的、普遍的正义:天上之国的和平是上帝的和平,即上帝创造的人与人之间最有秩序、最和谐一致的兄弟关系的实现;天上之国的秩序是上帝的意志。

地上之国的和平,是人在彼此有秩序的联系中的和谐一致;地上之国的秩序是统治者的秩序

地上之国的成员服从统治者的意志是正义的行为,因为地上的和平有助于天上的安宁;但地上之国的统治者有可能运用它的力量侵害上帝的秩序。

天上之国才有永恒的、普遍的正义,地上之国只有相对的正义

(4)结论:上帝之国高于地上治国,上帝统治一切,一切人都必须服从上帝,服从教会。

(二)奥古斯丁“双国”理论的实质和地位

1.实质:

宣扬宗教与镁合金与思想,论证教权高于王权,为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提供理论论证和辩护。

2.地位:

(1)“双国”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缉毒神学政治理论的基础,成为教会神权统治的依据,对西欧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他关于人性分为精神和肉体的思想,两种国家权力的起源、性质和目的的区分,以及上帝之国高于地上之国的结论,第一次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神权的神学政治理论提供了系统的论证。

---中世纪政治经济关系的特点

采邑制和等级制。契约关系和微弱的君权。政权与教权的并列和相互制约。

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

神学是统治一切的意识形态,政治学沦为神学的分枝。政治学理论不发达,政治思想的表现形式。政权与教权关系问题占有突出位置。

中世纪的政教关系

天主教会的势力和组织。基督教的政治观念对政教关系的影响。国家与教会关系的演变。二元化权力体系及人的双重角色。

维护教权的理论

教权至上论。尼古拉一世的“君士坦丁赠礼”。格里高利七世维护教权的活动和

理论。英诺森三世的活动和思想,卜尼法斯八世的教权派理论。

*阿奎那的政治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1227-1274),中世纪经院哲学最大代表。主要政治学著作收集在《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中。其政治思想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经过改造后融入基督教神学,其方法有将信仰和理性、经验调合起来的特征。

国家理论

1.国家的起源

国家产生于人的本性的要求和维护共同利益的需求。

(1)认为“人天然是个社会的或政治的动物”,人在本性上注定要国际体的和社会的生活;

(2)人又是自私的,只顾自己的利益,为了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维护共同的利益,就需要共同的政治原则和公共的管理机构,即国家的法律和国家政权机关。

2.国家的本质

那些服从同样法律并受单一政府的指导以求生活充盈的人组成的社会。

(在国家的本质上,他将国家和社会混淆在一起。)

3.国家的目的

(1)国家的目的是谋求社会共同的幸福,而幸福生活就是按照道德原则生活;因此,国家的目的是指实现有道德社会生活。

(2)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必须以丰裕的物质条件为基础

(3)保护私有财产权也是国家的目的,是上帝所批准的,是神圣的。

政体分类

(1)分类:

根据国家权力的宗旨,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类政体;

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少,将正义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将非正义政体分为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

(2)阿奎那认为君主政体最好,理由:

1.国家目的的实现的首要条件是社会的统一团结,凡本身是统一体的事物,总比多样体更容易统一;

2.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上第一个,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支配权也总是操纵在单一个体手中,君主政体才是最符合上帝本意的;

3.一个人掌握权力的政府总比许多人掌握权力的政府更好

法律思想—是其神学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

(1)认为法是人们赖以导致某些行动和不做其他一些行动的准则和尺度;(2)人类行动准则来自人类理性,理性通过一支支配人的行为。

2.法的目的

法的目的在于促进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即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为目的。

3.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在于意志具有的强制性

4.法的分类

(1)法的分类:

1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适用于整个宇宙;

2自然法:是上帝的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适用于全人类,他的缄规只是人们去做一切有利于保全人类的事情,禁止人们去做毁灭自身的事情,并引导人们了解上帝和国有道德的社会生活。

3人法:是国家统治者颁布的法律条文,包括万民法和市民法,是自然法的特殊应用;

4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

(2)四种法的关系

1永恒法是最高法,是一切法的来源;

自然法和人法要服从永恒法,人法要服从自然法;

人法必须受神法的指导

2人法必须接受神法的指导;原因:

A.理性的能力不能帮助人达到在天国和上帝通向快乐之以最终目标,这一目的的只有靠神法的指导才能达到;

B.人类的判断是不可靠的,需要以神法作为制定法律的准则;

C.人的道德生活要求人在行为和内心两方面活动中保持正值,需要以神法作为人法的补充。

D.人法不能惩治并禁止一切恶行,需要可以防止各种罪恶的神法。

*马西略

马西略(约1270-1342 年),中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政治著作有《和平的保卫者》。其政治思想的宗旨是排除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教会是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分裂和战争的根源。必须反对教会对国家事务的干预和教会的司法特权;取消教会特权的措施。

---16世纪西方政治思想的重大变革

开始以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把政治学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上。以对国家权力的考察为政治学研究的焦点,研究其起源、性质、职能、目的等。近代政治学的创立。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人文学科,也指提倡以人为核心、尊重人的人道主义和人道精神。抽象的人性论。按自然生活的伦理观。

*马基雅维利生平和著作

马基雅弗利(1469-1527 年),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君主论》、《论提图斯? 李维的前十卷》。研究政治问题的新方法

抛弃神学教条,从人的眼光考察国家问题,从人的本性、历史经验和政治现实中总结出政治的规律。把政治与伦理区分开来,把国家视为纯粹的权力组织。关注国家的管理、统治的艺术问题。

马基雅弗利主义

共和国的理想和专制主义的现实选择。人的本性自私卑鄙,君主统治国家须考虑人的本性。君主要建立强大国家,巩固政权,须将权力与权术相结合。君主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国家的强大安全,为此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政治面前无道德。

君主专制观

1.分析意大利衰败的原因

认为教王对意大利政治事务的干预,贵族的自私与腐败以及市民内部的宗教之争是意大利衰败与分裂的原因。

2.提出意大利问题的出路

认为结束意大利的混乱局面,唯一出路是建立君主制,由强有力的专制君主来统一意大利

3.比较各种政体

赞扬共和体,但认为当是意大利的人民道德彻底败坏,以至法律无力约束他们。一次意大利先应建立君主政体,通过君主独裁专断权力的运用,下灭贵族,克服分裂。但他认为君主政体不是最佳整体,在国家统一以后,仍应建立共和政体。

非道德政治观

1.以人的本性作为研究社会政治问题的出发点,人为追求权力、荣誉和财富是人的本性和目的,也是人的美德,是人所应从事的事业。

2.国家的起源。

(1)认为由于人们追求财富、权力的结果,必定会造成造成一个相互残杀的战争局面;

(2)人们为了更好地保卫自己尔联合起来,从他们当中产生了领袖,并服从他的领导;

(3)颁布了法律、确定了刑罚,产生了国家。

3.认为政治的核心是权力问题

(1)政治就是权力,统治者应以夺取权力和保持权力为目的。

(2)指出财产是国家的基础

(3)国家的目的不仅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个人安全,还在于保障个人的私有财产。

4.非道德政治观的意义

完全抛弃了政治权力道德基础,彻底把政治学和伦理学分开,并把政治权力看作国家和社会的真实基础。他依据实际经验并用人的眼观来研究国家政治问题,揭开了近代西方政治学的新篇章。

君主统治术理论

1.君主统治术的意义

认为君主要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保持和维护意大利的稳定,对付教皇和贵族,取得人民的支持,必须善于统治,善于用权术对付邪恶的人性。

2.君主权术的基本内容

(1)法律和军队是君主统治的基础,法律必须以武力为后盾。

(2)君主在政治上只需考虑有效和有害,不必考虑正当与否;

(3)君主应使人民恐惧,但却不能使人民憎恨,应当注重实际而不图虚名。3.思想评价

(1)利用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政治问题,主张依靠强有力的王权统治意大利,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这种思想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2)建立君主统治术,是为王权设谋,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团国家服务,其中不少思想含有合理因素

(3)他所主张的统治权术思想从根本上反映了剥削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本质。他所宣扬的君主可以背信弃义,欺骗狡诈为后来资产阶级反动人物所欢迎,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闵采尔-千年王国理想

“千年王国”理想

1.理性说:认为给人们启示的不是神,是人的理性;理性引导人直通上帝,升入天国

2.天国不应在彼岸,而应在现世中建立起来

3.天国的建立应通过暴力的途径

4.一切财产实行共有和共同分配,一切人都有同等的劳动义务,人与人之间必须实现完全平等

评价:闵采尔的思想反映了处于形成时期无产阶级的要求,“是不成熟的幼稚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是对当时平民中刚刚开始发展的无产阶级因素的解放条件的天才余件。”

*路德

路德(1483-1546 年),德国宗教改革领袖,新教思想家。主要著作:《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论基督徒的自由》,《论世俗权力》。《圣经》最高权威论,因信称义思想,平信徒皆为祭司。世俗国家权力的性质。基督徒的服从义务与自由。

*加尔文-得救预定论-君受神权

加尔文(1509-1564 年),宗教改革领袖之一,新教思想家。主要著作:《基督教要义》。

得救预定论

1.谁为选民,谁得救为上帝预先安排,教会对此无能为力;

2.人虽受上帝的必然性约束,但人仍能追求他所没有的善和他所失去的自由的能力,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 一、名词解释: 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 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 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3.《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

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 4.《上帝之城》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 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部分,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社会学的思想。 6.《论法的精神》 是孟德斯鸠于1784年写成的学术巨著,他在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指出法与各种事物综合就是“法的精神”表达了孟德斯鸠对影响改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7.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想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 他最早提出思想自由、无神论,系统阐释自然权利,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 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重释《圣经》、无神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权力分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方面,除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之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权力分立的理论。这一理论上承古代希腊罗马关于混合政体的思想,在近代则通过洛克与孟德斯鸠的学说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最终通过美国立国者们的“实践的智慧”而被直接发展成为一整套具体的制度设计。 一、混合政体理论中的分权思想 混合政体理论,是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后提出来的一套国家政体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纯粹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要素和优点混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理效果。这种理论认为,(1)如果政治权力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这些人属于社会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滥用;(2)对这部分人运用权力进行控制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另一部分人拥有与之相抗衡的权力。随后为其他政治家所继承和发扬。这一理论,把君主制因素、贵族制因素、民主制因素融合到一起,使得除奴隶阶级以外的各阶级都能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他认为“共和政体中的各个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这个政体就会存在得愈久”,他的这一思想为随后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其它政治家和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一)古希腊纯粹的阶级分权思想 1、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关于国家政治的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影晌。 2、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及其中的分权思想。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希腊150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后,对政体进行了分类: 首先他依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 依国家所要实现的目的分为:“正当的”政体和“变态的”政体,前者包括君主制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立宪政体),这类国家是谋求公共福利的,后者则指那些只为谋求个人利益的国家,它包括僭主制(即暴君专制)、寡头制和平民制。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雅典那样的“极端的”民主制,而是较为倾向于中庸的、民主主义的共和政体,这种政体吸收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的因素混合而成,故称为混合政体。亚里士多德的分权思想,正是在他对混合政体的推崇中体现出来的,他认为对于国家权力,不能过分集中于任何一个阶级,“不让任何阶级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因此国家权力,应为各个阶级平衡的共同掌握。 3、评述: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分权只是一种以阶级为主体的分权思想,为“纯粹的阶级分权”。 (二)古罗马机构分权掩盖下的间接阶级分权思想 古罗马时期,生活于罗马共和时期的波利比乌斯与西塞罗继承和发扬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理论及分权思想。 1、波利比乌斯为了探求罗马强大的原因,他在罗马搜集了大量资料,悉心考察了罗马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名著《通史》一书。在这本书中,他详细叙述了各种政体的起源和衰败的历史,吸取并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的思想,对分权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2、生活于罗马共和末期的西赛罗也论述了分权理论,他主要继承和重申了亚里士多德和波利比乌斯的思想,同时也是对罗马现存制度的承认。此外,他还主张“权力从属于法律”,代表统治者力量的执政官,代表贵族和在野执政官力量的元老院,代表平民力量的监察官、保民官、平民大会,三者的地位必须由法律确立,并依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 导论: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政治思想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集中反应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2)、正式思想是由政治实践规定的,是其直接反应,并为其服务。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4)、坚持寓评于介的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时期的基本政治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3)、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首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而政治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核心。(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化交流。改革开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 1、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公元前8世纪,氏族制度开始解体,阶级关系开始出现,进入城邦时期。因为是海洋文明,所以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的特征。 之后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及立法家开始对城邦进行管理和改革,并提出了优秀的理论和主张。其中梭伦改革坚持中庸的原则,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中叶,人们开始研究自然及与自然有关的政治观念。 2、城邦制度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从外部特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但是其中只有自由公民可以享受到民主政治权利。奴隶和妇女外邦人都无法享受民主权利,表明了小国寡民下民主权利的狭隘性。通知城邦政治也是多元的,一是城邦主权实体的多元化,即城邦政治格局林立。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雅典民主是非常狭隘的的民主,具有局限性,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努力,外邦人和妇女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公民集团的特权,但是其对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了十分积极地影响。 3、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 (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思想:个人只有融合与整体,是国家的工具,只有为其献身才能体现其价值。(2)、理性

西方政治思想史

绪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讲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政治 ?三种政治观的演进 ◇西方政治观 ◇中国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当前学术界的观点 关系说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过程说 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活动说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组织、巩固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制度说 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 现象说 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总和说 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的要素 ◆政治的原动力是利益 ◆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 ◆政治作用在于整合社会、协调矛盾 ◆政治目的在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发展 ?政治的界定 基于一定的利益,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社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什么是政治思想 ?界定 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特征 ?以国家为核心主题 ?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体系 ?政治思想不断变化(政治本身、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观念) ?如何理解 ?认识国家 对国家的一般看法,如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前途等,属于对历史和现实中国家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复习资料 1、柏拉图认为“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的统治者 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否则“我们前面描述的那种法律体制,都只能海客谈瀛,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为我们分辨什么东西对社会和个人是正义的,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出于某种神迹,政治家成了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就不会有好日子过。”柏拉图这种哲学王的思想对当时和现代有什么影响? 答:A、对当时的影响: 哲学王思想是《理想国》的核心主张。柏拉图创作《理想国》并不是表达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世界政治状况作出的现实主义的反馈。这一时期希腊的政治已经表现出种种衰败的征兆,而在观念世界,智者带来了希腊世界的逻各斯危机。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认为:逻各斯是一种对人讲的、人应当洗耳恭听的语言,它凌驾于时间之上,只是借助哲人之口言说出来。而智者的思想,把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使语言和文字成为私利的奴仆,修辞学成了一门技艺,它为一切机会主义服务;人成为万物的尺度的逻辑结果,不过是强权和暴力成为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之死正是希腊世界逻各斯精神退化的后果。就此点而论,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正如法国学者布兰所指出的,其“目的就是消除普罗泰格拉定为最高标准的人是尺度的信条”,它实际是要“把个人从暴力下解救出来”。按照柏拉图的这一思路,共和国的价值在于将暴力与私利角逐从人们的生活中排除出去,而代之以和平安定的制度结构,它以秩序代替无序,以正义代替腐化,以公理代替强权,以永恒至福代替短暂的肉体享乐,以人人之福祉代替某个集团之利益,这对于现代人理解什么是共和国的精神,依然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然而,柏拉图毕竟属于古代,他没有个体权利与自由的明确概念,对私有财产的价值缺乏认识,缺乏宗教宽容的精神,他的政治哲学中体现着对个性的压制,对主观自由的否定,而这一切只有到了近代,才以自由主义的面目出现。尽管如此,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依然是政治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先驱。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标志着这样一个根本性的转折:古典希腊城邦时代终结了,人们面临的将是另一种生活世界;公共政治生活的时代结束了,哲学与宗教的时代开始了。 B、对现代的影响: 柏拉图试图确立知识统治,高扬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无疑为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奠定了根基。他对少数哲学家与常人的描述,虽然带有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但人们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直到今天,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依然是少数知识精英处于统治的地位,而普通民众则为生计所累,处于社会的底层。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主张限制激情,节制欲望,这与现代宪政主义的基本精神有暗合之处。他的政治哲学,体现着秩序在政治中的优先性,体现着对整体和谐的追求。 让哲学家来统治国家,或使国家的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种不现实的乌托邦思想。的确,这两种设想都无法实现。但是,在柏拉图看来,它却是可以实现的一个理想。尽管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就认识到实现该理想的难度,但是,柏拉图认为他的这个思想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而是相反,他认为这个理论是建立在他在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和考察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他一生亲身躬行,曾三次远赴西西里,就是想将他的这个思想在当时的现实中实现出来,甚至后来的亚里士多德也受到影响,想将亚历山大大帝培养成为“哲学王”。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我们这门课程从时间看从公元前5世纪讲到公元19世纪,从地域上看横跨中国、西欧、北美,涉及的思想家众多,内容十分丰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主要内容,我们将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做了归纳,有些不作为重点的,没有作答或没有列出,大家可以对照教材看看。具体见下面内容。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重点 从宏观上讲,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1.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2.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3.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1.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以及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一个地区,100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2.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古代希腊思想特点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思想发展来讲,为政治思想奠定基础的有: 自然哲学家。以自然为对象,研究自然事物发展,但对当时希腊政治现象也提出看法,用哲学家的观点看待政治问题。 智者,这是古希腊一类人的身份,是职业教师,到处给有钱人讲学,收取学费。智者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的贡献是以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抛掉神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0-12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君主专制论 10.1复习笔记 一、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和君主专制论 1.生平和著作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1469-152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其政治思想多受后世的诟病,其主要著作是《君主论》、《论图提斯·李维的前十卷》、《佛罗伦萨史》和《论战争艺术》等。 2.马基雅维利非道德政治观和君主专制论的内容 (1)人性是观察社会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政治应当脱离道德的约束,对事情的实际方面和想象方面应严加分辨 ①抛弃了政治道德化观念、神学政治论和经院哲学的研究方法,以历史和个人的经验教训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把政治学看成是一门实践的科学。 ②告诫人们一定要把实际的真实情况和对事情的想象方面严加分辨,一定要对“实际怎样”与“应该怎样”进行区别。 ③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禁欲主义的道德观,认为追求权力、名誉和财富是人的本性和目的,是人们必须和应当从事的事业,是无可非议的事情。 (2)必须依靠专制君主,统一四分五裂的意大利,蜕化了的人民无法建立共和国 ①指出造成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原因有三: a.教皇对意大利各国世俗政权的干预和挑拨;

b.贵族的自私、腐败和糜烂; c.市民内部的宗派斗争。 ②认为结束意大利分裂混乱局面的唯一出路就是建立君主专制制度,由强而有力的专制君主来统一意大利。 ③只把君主政体看作是挽救意大利的临时性措施,最终应该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3)一套较完整的君主统治术 ①法律和军队是君主政权的基础,法律必须以武力为后盾,君主应当注重实力,培植一支忠实于自己的军队。 ②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考虑有效与有害,不必考虑正当与不正当,为了达到治世的目的,可以不择任何手段。 ③君主应当使人民畏惧,但却不能使人民憎恨,应当重实际而不图虚名。 ④君主应当效法前人,依靠个人的能力而不依赖侥幸,富于远见,防止谄媚,制服命运,驾驭命运。 3.评价 马基雅维利开始用人的眼光,而不再用神的眼光看待社会政治问题,主张依靠强有力的王权实现意大利的统一,建立一个新的资本主义民族国家,有其积极的进步意义。但他所宣扬的君主可以背信弃义、欺骗狡诈、不择手段,后来为一些反动人物所推崇,遭到了许多进步的思想家的批判。 二、博丹的君主主权论 1.生平和著作 让·博丹(1530-1596),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近代西方主权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 1、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力政治观三个阶段;①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②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③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2、城邦的起源:亚里士多德描述了人类的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同时也是人得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历程。人类天生是合群的动物,必须国共同的生活。起初,由男女和主奴这两种关系的结合而组成了家庭,它是人类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的基本形式。而后,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又由若干家庭联合起来而组成村庄,村社的最自然形式就是部落。最后,若干村社又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至此,社会组织就进化到了高级而完备的境界。所以,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3、城邦的本质:城邦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4、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5、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①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②理性的政治思 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③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④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6、柏拉图的代表作中最有影响的——《理想国》。 其中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赴的目标,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是城邦本质或内在精神的真正体现和阐发。 7、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 8、如何论证正义? 柏拉图根据希腊人所谓的“四主德”,即一个人的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个部分,区分各等级。他认为在城邦各组成部分中,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而节制则不专属某一阶级,它贯穿全体公民,它是天生优秀的和天生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和谁应当被统治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和协调。而这几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城邦就实现了正义。 9、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3个) ①他是政治学的开创者;②他虽然没有超出古希腊整体主义传统,但是他否定了柏拉图的极端整体主义,在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透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 ③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④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⑤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人物。⑥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 10、启蒙运动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①它的矛头是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对象的,因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②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体察功能自由、博爱、平等,而且这些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③提高了法国人民的思想觉悟。④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基础,让法国人民认识到需要争取平等权利的重要性,推翻君主制度,启蒙运动中的平等自由为法国大革命打下了基础。 11、卢梭: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修订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5′=30′) 1.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的定义为:世界都处于一种必然性与自然律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神与人一样,都服从于这种永恒的自然律;对自然律所确定的秩序,便是一种正义。 2.宗教改革(路德):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贸易、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总和。 4.公民(积极、消极):1791年法国宪法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其中经济上独立,叫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和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叫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5.主权(布丹):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6.国家(黑格尔):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即作为显现可见的、自己明白的实体性意志的道德精神。国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任意或偶然的结果。 7.人民主权(卢梭):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是主权者,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遵循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原则。 8.乌托邦(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二、简答题(5×8′=40′) 1.斯宾诺莎的自由观念 思想自由权 在国家生活中,每一个人保留他的权利的一部分,由其自己决定,不由别人决定,即思想自由之权。

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神权政治论)【圣才出品】

第五章神权政治论 5.1 复习笔记 一、神权政治 1.神权政治的定义 神权政治是指神权,即宗教权力与政权的结合,是宗教首领与政治首领的结合,是国家机构与宗教机构的结合,形式上世俗政权与教会是分别设立的,实际上世俗政权受控于教会,并只能完全依照神权政治的原则进行活动。 2.神权政治的基本原则 (1)君权神授。世俗政权是上帝的安排,是为惩治罪人并帮助世人赎罪的需要而设立,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国王对国家的统治应当按照上帝的旨意来进行。 (2)天国至上。地上之国和上帝之国同存于天地之间,地上之国充满罪恶与苦难,人们在其中获得的幸福与欢乐极其短暂,上帝之国充满光明,人们皈依基督,进入上帝之国后获得的幸福将是永恒的。 (3)教会至尊。教会是上帝为拯救世人进入永恒天国的代理机构,世俗政权的权力是教会权力的一部分,教会为把管理世俗事务的工作交给了国家和政府,因此世俗政权应服从教会,为神效力,应协助和保护教会进行拯救人类灵魂的工作。 (4)天启律法。法律是体现上帝意志的,是上帝治理人世的工具,是世俗政权依照上帝的旨意在上帝的启示和安排下制定的,所以人人必须服从。

二、基督教的产生及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产生 (1)基督教是公元1世纪中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地区产生的,基督教最初是犹太教众多教派中的一个教派,是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产物。 (2)在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中,由于犹太人内部各阶级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利益的不同,产生了政治、宗教观点上的分歧,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宗教派别,基督教便是从一个代表下层劳动大众的教派——拿撒勒派——发展起来的。 (3)基督教能得到广泛的传播是由于它打破了传统的犹太教的排它性、孤立性和保守性,把犹太教由一种狭隘的民族宗教改革成为一种开放的世界性的宗教。 2.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 (1)对罗马帝国表示无比痛恨,把罗马帝国比喻为“巴比伦的大淫妇”,宣称这一恶势力将为基督所代表的“羔羊”所战胜。 (2)蔑视有钱有势的人,反映下层劳动群众的情绪和呼声。早期基督教宣称穷人是上帝的选民,上帝与穷人同在。 (3)大家都是兄弟,信徒一律平等。早期基督教高举平等的旗帜,团结一切被剥削、被压迫的群众,包括奴隶在内,都被视为上帝的儿女,信徒同称兄弟。 (4)宣称要进行最后的审判,提出要建立一个平等正义的、公共消费的理想国家。 三、教父学派与神权政治论的形成 1.基督教的演变 (1)公元2世纪后,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信徒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原因主要是: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分类:默认栏目 纵览历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可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100 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修订版doc

填空题 柏拉图---《理想国》(《国家篇》)、《政治家篇》和《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雅典政制》、《家政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修辞学》波利比阿----《历史》 西塞罗-------《论国家》(又译作《论共和国》)、《论法律》、《论官吏》 阿奎那-----《反异教大全》《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诠释》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论提图·李维的前十卷》 布丹---《国家论六卷》 格老秀斯-----《论海上自由》《基督教的实质》《战争与和平法》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霍布斯---《利维坦》《自然法与政治体原理》、《论公民》 洛克---《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 潘恩----《常识》、《人权论》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英属美洲权利概观》、《弗吉尼亚笔记》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名词解释 1、自然政治观: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家们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政治秩序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自然法思想。即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 第三,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俗权。 3、权利政治观: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 (1)十七、十八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应然”阶段。 这时,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先进思想家们认为,人们应该在理性(也 就是自然法)的指引下,通过协议(也就是契约)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 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政治体(即国家)。人权的基本内容:生 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 (2)十九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前期,是“实然”阶段。 一方面居于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已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说明现实政权是“怎样的”(实然)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秩序”和“安全”已成为主要口号。 另一方面无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 (3)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向“将然”转变的阶段。 一方面仍以维护和发展现存政权的思想为主。 另一方面,有的派别和思想家,开始揭露并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弊端并提出

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7-22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七章民主政治论 17.1 复习笔记 一、斯宾诺莎论民主政体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1.生平和著作 斯宾诺莎是近代最伟大的犹太人和最伟大的哲学家,是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欧陆理性主义者,与法国的笛卡尔和德国的莱布尼茨齐名。 2.斯宾诺莎民主政治论的内容 (1)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美好最合理的政治制度 斯宾诺莎把政体分为三类: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他认为民主政体是人民掌权的政体,是一种最美好最合理的政治制度,理由如下: ①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②民主政体是一个受理性指导和控制的政体,民主政体的基本目的在于避免不合理的欲求,竭力使人受理智的控制。 ③在民主政体下,人与人是平等的,平等是民主政体的一大特点,其主要是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民主政体既能保持社会内部的稳定,又能使国家较少地卷入对外战争。 (2)防止民主政体蜕变的措施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斯宾诺莎认为,民主政体虽然是最理想的政体,但民主政体中的掌权者也会堕落,民主政治也有变为暴政的可能,因此,人民必须加大对统治者多方面的监督和约束,其措施主要有: ①解释法律的权力不应当归于掌握政权的人。一是,应该让法律条文清楚,减少公众误解,二是解释法律之权应由人民委托其他人掌握,并使掌权的人本身亦受到法律的约束。 ②用民兵来代替常备的雇佣军。这是防止民主政体蜕变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民兵们能够用自己的勇敢和热血维护国家的自由和光荣,民兵是对统治者极好的约束和威胁。 ③要保障政体的真正民主性质,不应允许教会干预国家政权。 ④此外,要保证政体的民主性质,首领们在身份或出身方面,不应高于别人,他们至多只能凭年纪和资格来处理政务。 二、卢梭的人民主权论 1.生平和著作 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是启蒙时代瑞士裔的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作曲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一生主张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其主要著作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政治经济学》、《漫步遗想录》等。 2.卢梭人民主权论的内容 (1)国家主权应当属于人民,并为人民的“公意”所指导 ①国家是民众的结合体,是一个公共的人格。民主国家是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产生,每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 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 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和城邦制度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2、智者的政治思想 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3、哲学家治国思想 4、政体思想 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2、自然法思想 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4、人人平等思想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 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 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信仰和理性 3、教会和国家 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5、政体理论 6、法的性质和分类 ●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 治思想 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民族国家的兴起 2、文艺复兴运动 3、宗教改革运动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权力政治观 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4、君主的统治方法

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关于自然法思想。早在希腊古代自然哲学时,就提出“逻各斯”思想,要探索事物的规律。这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到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形成了系统的自然法思想。就是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这种思想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而延续到后世。 人们把西方古代政治观归结为伦理政治观、整体政治观、自然政治观等,我们也曾这样提法。我认为这也反映了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特色,都是可以的。但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