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扩张_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_罗知

信贷扩张_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_罗知
信贷扩张_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_罗知

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栏编辑颜明管理方略 口 荆 正 堂 刘 子 阳 吴 兵 几年来,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 —K三围绕发展,转型,提质,增效这一主 轴,积极探索经济资本,信贷计划,费用,固 定资产等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提高 资源运用效率,取得明显进展.2005年一 2007年.经济资本回报率分别为31.1%, 39.9%,51.2%.经济资本增加值分别为4.4 亿,6.6亿,9.9亿.经营利润分别为7.5亿, 9.7亿,l3.2亿.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以及农

业银行股改上市后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对专业资料 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农行财务资源配置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资源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难点(一)财务费用管理和激励机制有待创 新和完善.目前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是财务费用使用节约激励制度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财务费用的使用与控制主要靠上级领导反复强调勤俭办行,厉行节约, 或者靠员工个人的自觉自律.与个人利益挂钩的节约激励制约措施还不完善.二是费用配置与营销业绩,经营成本挂钩的精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建立了费用匹配与营销业绩挂钩的分配机制,但总体比较粗放,与网点或客户经理业绩的实际价值创造能力挂钩还不紧密.三是费用管理的观念和重点有待进一步转变.财务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核算,轻决策?重 财务处理,轻成本控制和盈利控制?重事后分析,轻事前预测和事中监控等现象.

侧重于事后报告和监督.四是费用管理与专业资料 其他内设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整合.目前农行内设部门过多.尤其是业务部门分工不明确,业务定位重复,造成日常管理中相互推诿,资源分配上相互争抢.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五是费用配置结构,流向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从费用结构看,个人费用占比逐年增加.不断挤占业务经营发展费用.基层行只能在费用严重紧缺的情况下负重前行.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业务增长乏劲.客户资源随之流失 (二)绩效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和 完善.一是经济资本管理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激励作用有待进一步体现.(1)经济资本管理认知度偏低,加之其复杂的核算办法.导致在传导和执行上大打折扣,变相地回归规模考核.目前绩效考核机制中,经济资本增加值,经济资本回报率比重还不大,考核层面也主要在市分行.支行以及经营网点对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观念淡薄.(2)经济资本管理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目前对经济资本的计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document on fair and balance d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以xx市xx镇为例 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配套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关键词:教育、资源、差距 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专任教师学历

合格率98.36%。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XX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形状。理想的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薄弱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XX年是xx教育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并且面向全市派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在高中阶段:统筹普通高中发展,激发各级政府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达到40%,均衡全市普通高中生源,提高普高整体质量,扩大普高优质学位。此外,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健全资助体系,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增加积分入学指标数,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近年来,我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教育均衡化方面

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统计分析

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先进理论成果和经验,分析了我国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选取201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金融资源配置进行统计研究,接着提出测算金融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的方法——DEA 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金融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并站在全国、区域、省际视角分别进行统计研究。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其社会效益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分析表明,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东北地区尤为显著,并且金融资源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化进行。 标签:金融资源配置;经济效率;社会效益;统计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通过一定途径转化为投资,是金融体系基本功能之一。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资金的配置效率和效益如何、是否能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巨大需求,就成为衡量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是否相适应、相匹配的主要标准。事实上在我国,许多金融资源的配置和价格并没有完全由市场决定,金融机构治理也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有人说中国的银行更像政策性银行而非商业银行。 自2007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人们便普遍将造成这一灾难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金融业脱离了实体经济。在近年来关于金融业的讨论中,认为“金融业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这样的观点常见于不同场合。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稳定离不开实体经济,既然如此,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有无脱离便显得具有研究价值,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高低同样是我们关注的方面。 (二)研究综述 金融资源一词是由R.W.Coldsmith(1995年)提出,他认为在金融领域中,有关金融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所具有结构、规模、数量及分布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产生效应和相互联系的大集合便是金融资源。白钦先(1998)对金融资源理论提出见解,通过现代理论方法,分别对货币和金融进行分析。汪兴隆(2000)提出配置失衡的货币地区是中东西三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研究了区域货币不平衡的具体影响因素。由于传统经济学的问题,因为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自然涉及优化配置问题。王宏伟(2003)提出无论从短期发展还是长远规划来看,资本流动始终作为增长水平与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关键因素。金融资源理论具有一般经济理论金融资源的优化问题,所以使其有广泛的现代金融理论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余地(姜树博,2009)。白俊和连立帅(2012)以国内上市公司7年(2003—2009)的数据为对象,研究了行业差别和所有制不同对信贷交错配置的影响差异。

卫生资源配置及公平性

卫生经济学论文 题目: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综述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综述 摘要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我国卫生卫生事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应用了文献分析、数据收集、对比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卫生资源配置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卫生资源,现状,成因,综述 Re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China Abstract: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health system reform as well as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This paper is don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of the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in the medical resources and the suggestions by use of literature analysis, data collec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Key words:health resources;the current situation;causes;review 引言 卫生资源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资源。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卫生事业实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卫生资源是维护健康的物质基础,其配置状况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状况。因此,卫生资源的公平配置对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系统、全面地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诸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逐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自我发展能力有所增强。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对卫生改革缺乏整体制度安排,加之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公平性重视不够,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卫生服务公平性下降,卫生服务整体绩效不高等问题。追根溯源,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是最根本原因,解决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有助于促进卫生发展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发展卫生事业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实现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成为了当前卫生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卫生资源配置调整提供建议。

工作心得:提高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工作心得:提高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管理、政策、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在国有企业配置的效率,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到国有资产能否保值增值。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从政府层面来推动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而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国务院国资委为推动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大胆改革,充分放权,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提高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释放出更大的空间。 随着政府、国有企业监管层对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视及支持力度的增加,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国有企业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充分把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内外兼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获取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一、增强内功,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 科学优化资金配置。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资委的监管重心逐渐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监管的重心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而不再监管企业的运营。监管重心的调整,一方面赋予了国有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也让国有企业感觉到了压力,即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 鉴于此,国有企业在资金配置方面有了更多的考量。首先,在资金获取路径方面,出让股权、银行贷款、处置不良资产、通过引入其他资本盘活企业现有资产等方式,都必须以资金使用成本为首要考量要素,力求以最低的资金交易成本来获取最大的价

值。其次,在资金配置方面,投资、产业培育、员工薪酬、企业转型升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在进行资金配置时,不仅要考虑资金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还要考虑资金的回报价值。此外,国有企业在进行资金配置,在考虑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国民经济的骨干支撑作用。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当下,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下,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积极作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不断的原动力。在2017年1月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40家中央企业获得了79个奖项,在获奖项目中,中央企业独立或牵头完成的项目占获奖项目总数的46%。国有企业不仅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推动的科技创新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战略支撑作用。 充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价值的生产要素。国有企业拥有庞大的员工数量,其中,仅中央企业在2015年年底职工人数就达1247.9万人。庞大的员工数量,一方面展示出国有企业拥有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可以以人力资源为支撑,释放员工潜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国有企业人员冗杂,人力成本负担过重。国有企业必须综合两个方面的因素来客观配置人力资源要素,扬长避短,激发正能量。 二、整合外部资源,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弘利遴选) 国有企业在做好内功的同时,不妨以开放的姿态,通过重组兼并、战略合作、建立联合研发中心等方式,整合外部资源,内外并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资源使用效益。

[生产效率,资源配置]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分析

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分析 西方主流经济学框架下关于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于金融体系是如何通过克服市场摩擦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种摩擦包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在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框架下,Debreu(1959) 和Arrow(1964)较早认为,金融系统有助于改善信息不对称(Diamond1984)和减少市场交易成本。通过金融系统的调节作用,如调配储蓄,传递有用的市场信息以及监管治理结构,企业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投资和产出。同时,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相反,按照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经济学的框架,金融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信用创造,被认为是金融发展的生产效率。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认为金融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内生的,金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市场中创造货币和信用(Davidson,2002;Lavoie,1984,2006;Palley,1996)。金融系统为满足公司的投资需求创造信用,将会把储蓄分配到公司和家庭之中。信用的有效发展提升了金融系统的产出效率,这种从投资到储蓄的信用创造过程与主流框架恰恰相反。 金融系统的两个核心功能可以加以区分:在主流框架下是配置效率,而在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框架下是产出效率。其实客观来分析两者,这两个框架并不矛盾,因为他们关注的是金融系统功能的不同角色:配置效率关注金融的质量(定性视角),而产出效率关注金融的数量(定量视角)。 一、配置效率:定性视角 从早期Schumpeter(1934)以及Gurley和Shaw(1955)的研究开始就主张发达的金融体系会推动经济增长更加迅速。基于索洛模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也认为推动金融系统发展与实际部门增长有两个基本渠道: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一般解释为索洛剩余)。资本积累的来源是调配和聚集储蓄。通过调配的方式,金融系统为企业提供资金并促成其运用新技术完成有效的投资项目,这将提高企业创新和更高经济产出的可能性。定性视角的研究表明,金融系统发展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由于市场不完善的存在(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降低了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系统必须发展新的金融技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水平。 很多学者从金融系统的制度视角开始他们的分析研究。Merton和Bodie(1995)指出金融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比金融结构要更加稳定。到底在经济发展中金融系统所担任的是什么角色,从功能论的角度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理解。根据Levine(1997,2005),Merton(1992),以及Mert on和Bodie(1995,2005)的理论,金融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可以分成几个范畴,其中,资源配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功能。具体来看,Levine(1997)首次将基本功能和服务总结归类到四个范畴:聚集和调配储蓄,获取信息和配置资源,风险管理以及监管与公司治理。 1.聚集和调配储蓄。金融系统的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促进并提高家庭和企业拥有的储蓄量。Arestis和Demetriades(1993)指出,根据McKinnon(1973)和Shaw(1973)建立的金融抑制模型,储蓄被认为是非生产性资产和寻利存款的混合产物。这与索洛的增长理论中的总储蓄假设相反。索洛的理论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就是储蓄影响市场中可贷资金的供应,并且提高投资水平进而实现经济增长。

资源配置的方式

资源配置的方式 前面的同学给我们讲了资源的配置,我们现在来具体谈一谈资源配置的方式,我们把资源的配置方式分为三种: 1 传统的社会习惯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长期形成普遍准守和接受的惯例。这些惯例通常是由法律和社会道德所约束的。比如收长子继承,技艺传儿媳妇不传女儿之类的。在这种传统配置资源的方式中习惯作为一中稳定的社会力量保证了经济活动的秩序和延续。但是很明显,在习惯带来稳定的同时也会窒息社会的创新,使社会的发展缓慢。处在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 2 命令(政府)机制 这种配置方式指的就是由政府来分配资源。政府的决定可以是明主的,也可以是独裁的。在社会动荡或者经济危机的时候,这种分配方式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使用这种方式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因为这种方式会导致经济活动服从上层阶层人的偏好与利益,不利于曾进社会福利。 案例一 我们举个例子苏俄在1918-1921年由于国家的内忧外患,执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府强制把仅有的资源集中起来用于对抗敌人。他的措施包括余粮收集,工业国有化,还有取消自由贸易。这意味着政府成为了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下面我们来看列宁的一段话,从中我们知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在1920年战争基本结束的时候,苏联仍然继续实行该政策,从1920年苏俄百姓中流行的一段话中我们看到了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缺点,政府的分配造成了百姓极大的不满,同时也抑制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也因此我们来看,从1913-1921年,苏俄的国名生产总值出现下滑,1921年苏联已经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在1921年以后我们来看,苏俄的经济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熟知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所谓在的新经济政策中,资源配置另一种方式进行,从图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优越性,这就是市场机制。 3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就是指资源配置是通过价格竞争来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它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市场机制的运行。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卖方为了分配有限的资源就会提高价格,而价格的提高就会导致有更多的商家来提供这种商品,使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的数量增加到超过人们需求量时,又会导致导致价格的下降,在较低的价格下,人们的需求又会增加,同时未来这种产品的供给将减少,市场平衡被恢复。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市场机制解决了一个产品需求增加的问题。因此我们说,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信息来反映供求关系,并通过这种市场价格信息来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达到资源配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市场机制解决了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生产者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投票,也就是消费者所需求的,愿意买的东西 生产者怎么生产:在刚才的例子中,生产效率高,即生产成本低的生产者,就会有更多的利润空间,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生产者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效率,压缩成本。 为谁生产:

论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对立与统一

论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对立与统一 论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对立与统一 赵守谅 【摘要】首先界定了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范畴,并论证了当前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率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论文指出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重要基础之一,公平的缺失最终也会影响效率,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实质是和谐发展,并提出了规划工作者应树立的效率与公平观。 【关键词】效率;公平;城市规划 DIALECTIC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IN URBAN PLANNING ZHAO Shouliang ABSTRACT: Th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are the eternal subjects in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the specific definitions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in urban plann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aspect of the contradiction nowadays is the unfairness due to the excessive seeking for economic efficiency. It states that the efficiency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fairness, and the lack of fairness will do harm to the efficiency. The relationship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is dialectical.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ct attitude of planners towards th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KEYWORDS: efficiency; fairness; urban planning 1 引言 城市规划是对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与有效利用的活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一种对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任何公共资源的配置行为都需考虑效率与公平,即:尽可能地使资源配置的效用最大化,同时保证资源配置过程中社会各方利益的公平,以及作为社会公平反映的公共利益的实现①。城市规划所能配置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效率与公平是城市规划的一对永恒话题。 一方面,城市规划要通过对各项城市功能的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为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服务。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工作各层面均应体现对效率的追求,例如:具有前瞻性的城市战略规划能顺应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恰当的土地开发时空安排能使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提升城市地价水平,保证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高效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能有效控制城市开发行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从而提升整个城市规划工作的运作效率,等等。另一方面,维护社会公平是规划师的神圣责任。虽然不是资源配置的最终决定者,但规划师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地位,在规划过程中

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 的影响 内容摘要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环境中产权的初始安排与重新选择对资源配置效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产权的明晰度达到最优也是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的根本而交易成本、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市场价格机制和产权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都是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影响因素 关键词产权制度配置效率影响 产权制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总是有限的或稀缺的正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在任何社会都必然会发生争夺资源的竞争和分享现有资源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如果这种竞争没有合理的产权制度加以约束或规范即如果不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以明确界定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在资源使用中获益、受损的边界和补偿的原则并且规定产权交换的规则来解决在资源稀缺条

件下人们竞争性利用资源发生的利益冲突那么就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和经济的增长反而会由于竞争秩序的混乱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甚至导致资源的消散由此可见产权制度对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有着决定性作用产权的产生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引起的本文试从产权制度角度分析如何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最早认识到产权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是罗纳德·科斯(R.H.Coase)也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科斯教授在1960年发表了开拓性论文《社会成本问题》(TheProblemofSocialCost)第一次讨论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条件下最终结果(生产的价值最大化)与法律制度(即产权制度)无关然而科斯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假设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着交易成本的即交易成本是大于零的因此“科斯定理”与其说是得出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资源配置与产权无关的结论勿宁说反过来证明了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或经济制度的运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科斯定理”更为重要的贡献是将该定理引申到交易成本的情况一旦考虑到市场交易成本那么对资源的重新安排引起的产值增加超过交易成本时这种重新安排才能进行或才有必要在这种条件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的确影响到经济体制的运行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 一、效率与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研究 从计划经济时期对市场经济的完全否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能 够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为了持续适合世界经济 进展的宏观潮流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进展的要求。市场作 为一种调节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不再被资本主义等社会形态所占有,而是逐渐融入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中,并在推动我国现阶段社会化 大生产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之所以要来阐 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研究背景,是因为它一方面能有效规避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中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的私人占有这个根本矛盾而带来 的社会效率与公平难以均衡兼顾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其自身的特点,既能利用市场经济的灵活性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 高效率的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进展,又能充分发挥宏观调 控的极大作用,应对市场失灵,促动社会的公平竞争与分配。所以, 能够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使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又为实现社会 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二、效率与公平的内在逻辑统一性 从本质上来说,效率与公平并不冲突。两者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这 个共同目标时,不但不矛盾,甚至是相互促动的、互补的关系。例如: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又或者是自动化水平、工艺水平等的提升,这些 新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使得社会化大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推动生产力 快速进展,促使社会财富激增,从而能够在更高的物质水平基础之上 实现公平分配。同时,多种生产要素又会参与到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去,这种分配形式上的多元化促使各个独立经济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分配,这样既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又能激励人们改进生产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所以,无论是从效率到更高层次的公平,还是从公平反过来促动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摘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那么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但在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并存发展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所以,恰当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效率公平社会发展 纵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社会所追求的两个目标,既已有了效率,而公平则又是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但现实的状况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侧重问题一度有一定程度的冲突。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 先从我党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党为了迅速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低效率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要优先强调效率。党的十三大上明确提出了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共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即明确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五大也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方针。党的十六大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初次分配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个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党的十七大则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明确的摒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由此看来,我党对公平和效率关系问题在认识、实践层面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相应的诞生一个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新论断、新定位、新调整,这也反映了人们在认识方面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由于效率与公平问题从根本上涉及认识同经济、政治的关系问题,“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认识则是经济通向政治的桥梁。政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通过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转化而来的。正确的认识,能把经济的利益和要求集中到政治上来,相反,就会导致错误的政治主张。”①所以,要正确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们必须先理解公平和效率。 一:就公平而言,“公平本是伦理学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②现行的对公平的的理解观点大致有四种:1.、平均主义。平均主义的观点认为商品和服务在社会所有成员中平均分配就意味着公平。2、罗尔斯观点。罗尔斯认为,只有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水平提高了,社会的公平程度才有可能提高。因为人们不同生活前景受到政治体制和一般的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也受到人们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的生刻而持久的影响,而这种不平等却是个人所无法自我选择的。所以罗尔斯所追求的是一种根据社会契约组成的公正的理想社会,再这个理想的社会里公平优先。3、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公平原则认为社会所有成员总效用水平的极大化就是公平。4、市场决定论。市场决定论则强调效率就是公平,认为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公平的,因为它奖励那些最有能力和工作最努力的人。由此可见,要给公平一个客观、统一的标准的确是一个难题,因为公平“包含这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③。所以我们所说的公平只能是“一定社会中 ①巢峰:《政治经济学论稿》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②崔朝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第五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9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94页。

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卫生服务的效率及其测量 效率是卫生服务部门经济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 ,包括 3 层含义 :技术效率、成本效果和配置效率 ,文章阐述了对有关概念的不同理解及各种测量方法。常用以下方法测量技术效率 : 比率分析法、秩和比法、综合指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 DEA 等 ; 用生产函数来测量经济效率 ; 用成本效果分析CEA 、成本效用分析 CUA和成本效益分析 CBA 评价成本结果。评价配置效率的指标主要有 : 医疗和预防服务的比例、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服务的比例、卫生总费用的流向等。 效率是各国政府卫生部门追求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 ,也是卫生服务部门经济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效率 , 简而言之 , 就是让稀缺的资源产出最大化。它有以下 3 层含义 : 一是不浪费资源 : 指技术效率、经济效率和规模效率 ; 二是以最低成本生产每一种产品 : 指具有成本 2 效果 ; 三是生产人们赋予价值最高的产品类型和数量 , 即配置效率。用通俗的语言来讲 ,效率就意味着“恰当地做事情”即技术效率和成本效果和“做恰当的事情”即配置效率。 一、技术效率 至于技术效率 ( T echnical e f ficiency) ,不同人对此存在不同的认识与理解。 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旗舰计划培训教材中指出技术效率可以表示为“从任何给定的投入组合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如果医院的规模比它所要为其社区需要的服务量还要大时 ,可以说该医院技术无效率 ( T echnical ine f ficiency) 。再如一个机构的人员配备相对于需要来说太高时 ,那么就会出现人员闲置状态 , 也是技术无效率的种情况。1991 年 P ass 等人认为技术效率是指既定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最佳状态。1999 年 F olland 等人认为技术效率是指生产既定投入组合的产出最多。P akm er等人认为在资源投入与健康结果( H ealth outc om e) 之间的相关关系中 , 结果改善最大的那个要素投入组合状态才具有技术效率。Huss ey认为技术效率是指既定产出的成本最小或既定投入的产出最大。 总之 ,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技术效率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技术效率可以归纳为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 ,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以期最大程度到增加产出 , 见图 1 。图中横坐标代表劳动 (L) 投入量 ,纵坐标代表资本 ( K ) 投入量 ,A B 线代表预算线 (Budg et line) 或等成本线 ( I s o- c os t line ) ,表示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 生产者所能够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Q1 , Q2 ,Q3 代表等产量线 ( I s o- quant curv e) ,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或者表示生产某一种数量的产品 ,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 3条等产量曲线的产量大小顺序依次为Q1 Q1,E点的产量是既定成本时的最大产量,在Q2 上产量是相同的,除E点外,其它点均在AB线之外,但成本却大于E点,所以E的成本是既定产量时的最小成本。

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与效率研究

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与效率研究 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形成的科技金融是推动技术进步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科技金融的这种作用是通过科技金融资源的配置实现的。科技金融资源具有稀缺性、配置性与脆弱性等特征,是资源配置的对象,也是配置科技资源的手段,是促进技术进步与科技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及其配置效率的高低关系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情况,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内,科技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对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文对科技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创新的机制及其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提高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以及相关协调和保障机制。首先,本文分析了科技金融资源及其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在阐述科技创新及金融资源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界定了科技金融资源的内涵和构成,主要包括科技贷款、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资本市场、科技财政及科技保险等,阐述了科技金融资源通过资本形成、风险管理、信息揭示和项目治理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其次,本文分析了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及其效率。 首先分析了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与客体,以及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及社会机制,阐述了市场、政府及社会机制的作用边界和相互关系;分析了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及其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金融生态环境、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科技资源,以及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阐述了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内涵。第三,本文对我国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从科技贷款、科技财政、创业风险投资以及科技资本市场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政府引导作用不足、科技金融的要素市场少、民间投资渠道单一等几个方面;其次,构建了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评价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两阶段DEA评价模型对在不同阶段科技创新活动的全国范围内的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区域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效率分析结果构建TOBIT模型,分析了我国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第四,本文对国外科技金融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完善我国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对

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测度理论研究

《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测度理论研究 孙 巍 盖国凤 一、引言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人们必须做出选择,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机制分配社会资源。我们把这种资源的分配过程称为资源配置(A llocati on of resourses )。经济学意义下的资源配置可以分为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和消费领域的资源配置。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是指可供选择的生产要素资源在特定社会机制作用下在不同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和组合。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为实现商品的供求平衡要保证生产资源在不同商品之间、同类商品不同品种之间以及同种商品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合理分配。消费领域的资源配置是指可供选择的消费品在特定社会机制作用下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分配。消费资源的配置为实现公平、合理等特定的社会价值取向或发展目标要在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利益集团或消费者之间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机制分配生产者提供的消费品。 决定社会资源如何配置的工具是资源配置的社会机制,其中包括经济机制、法律机制和行政机制等。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了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主要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而政府不起主导作用的经济体制。理论意义上纯粹的市场经济中,一切资源归个人所有,人们通过投资或“负投资”(即资源的消费)来增加或减少资源的拥有量;个人被假定为经济人,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价格机制是理想的资源配置机制。在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下,通过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实现生产要素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配置;通过对商品消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实现商品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在非理想的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也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因此,厂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如何合理地配置可获得的各种生产资源以实现生产的有效性和利润的最大化,就成为实现资源合理 配置的关键。 二、生产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内涵 理论上,生产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可以从宏观经济、行业(或部门)和企业三个方面来理解。宏观经济意义上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指在合理经济机制作用下,实现生产资源在全社会的最合理分配,使生产资源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并通过生产活动的合理组织获得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这里,所谓合理经济机制是指为实现社会既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能够分配社会资源、合理调节社会生产活动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活动规范,其中即包括合理而有效的市场机制和调控机制,也包括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机制和其他社会机制。所谓生产资源在全社会的最合理分配,是指生产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或不同生产群体按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在特定社会机制作用下实现的效用最大化分配。所谓社会产出的最大化,是指通过生产活动的合理组织使技术水平得以充分发挥,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从而使生产资源的效用得到有效利用,实现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出最大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通过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经济机制促使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和社会经济目标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性来实现的。 行业(或部门)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指在特定社会生产资源配置机制作用下,生产资源在产业内部的合理分配。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指在特定经济环境与条件下,使获得的所需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狭义上,厂商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配置资源,但成本最小化并不能保证利润的最大化,只有在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和规模经济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统一。 目前,经济理论界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问 — 62—

关于实现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实现社会(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公正问题调研报告 2013级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第三小组 课题负责人:222 课题组成员:XX XXX XXX XXX 报告执笔人:111 一:调研课题背景 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强化对人的基本自由的尊重,现代社会人人都有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见解、国籍、社会出身、财产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公平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而且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平等已经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最为推崇的教育理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基础教育配置不公平问题。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特别是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也是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调查目的 中国,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而纵观其教育的发展程度,并不让人满意,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很多局限性,其中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公平合理,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问题。为了探讨实现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问题,我们开展了我们的调查,旨在通过对不同人,不同数据的分析,得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对社会的危害性的大小,进而寻求解决方法。 三:调查方式,对象 面对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公共公正问题,我们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制作了100份问卷,在5月2号至3号期间,随机发送给xx的在校大学生,希望了解各个不同省份的学生对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观感受,以便于寻求解决之法。 (有效回收问卷100份,男35份,女65份)四:调查要点 全面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着重于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对不同省份的学生对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 五:调研报告 关键词:教育资源城乡公平 ⒈基本概况: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配置总体呈现不均衡特征,表现如下: ⑴.教育资源在各区域间配置不平衡 ⑵.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配置不平衡 ⑶.教育资源在各学校间配置不均衡 ⑷.教育资源在城乡间配置不均衡 ⒉材料分析: 根据我们的问卷统计及分析,在当代大学生中,对于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