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钢琴曲分析

彩云追月-钢琴曲分析
彩云追月-钢琴曲分析

《彩云追月》钢琴曲分析

《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此乐曲是一个三段曲式的结构,共69 小节。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钢琴演奏时,衬腔要弹奏得轻盈跳动,因此,双手要紧贴琴键跳动;第二小节要注意双手函接连,快速、流畅地把五连音与长颤音弹奏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要求力度从弱到强,同时再配上踏板演奏;五声音阶的八度弹奏要求指紧贴琴键从慢到快从高到低移动。

呈示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丰满而不单调。第二乐句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如下图: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钢琴演奏时要追求音色上的模仿及明亮的特点,起音就要求手指紧贴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向上而使力度渐渐加强,再配合踏板的使用,使音乐连贯、流畅;模仿笛子的部分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清晰,整个旋律要注意颗粒性及能够圆滑演奏,使其具有清晰、流畅的旋律线。两小节的间奏也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中段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第一、第二乐句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钢琴弹奏时要求用弱的力度,圆滑、连贯地演奏;音乐表现的是仿佛透过轻纱的朦胧月色。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在音区上低了两个八度,出现在低音区上,如下图:旋律的音色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而伴奏织体则采用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音阶,且在音色上模仿了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与第一、第二乐句造成了色彩、音色、音区、力度上的对比。钢琴弹奏时要求突出左手主旋律。右手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按五声音阶,轻快、连贯地衬托主旋律;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伴奏织体则是采用五声音阶波浪型下行流动。整个中段旋律是呈示段的抒情延展,乐思自由发展,浑然天成,没有冲突,只有和谐、圆融。

再现段是呈示段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采用八度的形式出现,伴奏织体则采用五声音阶用五连音的方式出现,而长音的填充刚好相反,八度音出现在左手,右手则用五声音阶来烘托左手的旋律;使音乐富于动感,就像乐器间的相互对话,又仿佛幽淡的夜幕

背景下,云月相逐、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如下图:钢琴演奏时八度的弹奏要准确、连贯;手指要紧贴琴键不断向上推进,同时力度要逐渐加强,五连音的弹奏要均匀、准确,力度也要逐渐加强。尾声与引子基本相同,钢琴演奏上变化不大,只是在最后两小节作渐慢、渐弱处理,最后定格在长琶音上,而长琶音的最高一个音用左手夸过右手弹奏。钢琴曲《彩云追月》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充分表现了钢琴音乐的民族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

彩云追月-钢琴曲分析

彩云追月-钢琴曲分析 《彩云追月》钢琴曲分析 《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此乐曲是一个三段曲式的结构,共69 小节。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钢琴演奏时,衬腔要弹奏得轻盈跳动,因此,双手要紧贴琴键跳动;第二小节要注意双手函接连,快速、流畅地把五连音与长颤音弹奏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要求力度从弱到强,同时再配上踏板演奏;五声音阶的八度弹奏要求指紧贴琴键从慢到快从高到低移动。呈示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丰满而不单调。第二乐句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级和弦与?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如下图: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钢琴演奏时要追求音色上的模仿及明亮的特点,起音就要求手指紧贴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向上而使力度渐渐加强,再配合踏板的使用,使音乐连贯、流畅;模仿笛子的部分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清晰,整

论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文档资料

论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 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几乎完美地继承和概括了 1 7世纪以前欧洲 各国的。包括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 乐表现及特点,创造了值得纪念的永恒的音乐艺术。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体现了巴洛克后期复调音乐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他被看做是永恒的丰碑,不仅推动了古钢琴向现代钢琴的发展,而且将古钢琴曲的形式基础和表现手法在钢琴复调领域内发展到高度完美的程度。巴赫的作品不仅是键盘演奏训练方面。又是曲式及作曲技术方面的不朽典范。 复调作品是指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线条有机结合的音乐作品。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充满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艺术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二平均率钢琴曲集》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象的不朽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的复调技巧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最高峰,直到今天,他也有理由成为最高典范。这部作品从艺术创造上展现了平均率理论的优越性。他的赋格曲实现了调性功能思维的高度发展,整体曲集标志着大小调体系的完全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所起的进步作用是不仅仅局限于钢琴音乐发展的范畴之内的。 因为巴赫的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他创作的音乐也

是彻底的德国风格。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技巧高超,作品内容深刻。巴赫为键盘乐器写了大量经典的作品,其中最常被演奏的有《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等。 、巴赫复调作品艺术特色 1作品的节奏变化与对位配合艺术。巴赫作品的节奏变化与对位配合艺术在于其所有的节奏变化与对位配合都是配合紧 密。完美无瑕的。巴赫是一位复调音乐大师,他在前人所开创的音乐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极尽丰富与简约两方面的努力。 在音乐作品的演奏中,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语汇来感受境界,也是灵魂净化、升华的元素。他最丰富地发展了复调的对位、变化等因素,使复调音乐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同时他又简化了乐句本身以及乐句的表达,简化了乐句与乐句之间的结构。巴赫是将节奏变化与对位配合完美的佼佼者,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说: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由于他卓有成效地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所以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而巴赫也被人称为欧洲音乐大师、古典大师。 2作品中表现出的沉思与哲理艺术。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可以说是为演奏者而写的,是在对演奏者说话,为演奏者而存在 的。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风格艺术特点就是沉思的、哲理的,它要求情感的深化与升华,而且总是能在理性的思维中找到平衡。 巴赫把音乐创作作为一种沉思的艺术,在即兴式演奏的过程中。 使演奏者由衷地产生亲切感、艺术美。巴赫的大部分作品是为演奏者自己弹或为极少几个其他音乐家而写的,有些甚至好像不仅是为听,而主要是为了思考。其中许多更为复杂的细节需要演奏者有足够的理智和耐性才能最充分体验到,而且只有当演奏者感觉到之后才能完全掌握其意义,领略到其伟大的艺术之所在。 3阶梯、段落层次艺术。巴赫复调作品中表现出的另一大艺术特点就是段落感、层次感特别强,给人以层次美。作品中呈示部、展开部及终止式分明。作品中特别注意段落间是如何发展的,转调非常有层次,

【美学欣赏】20首着名钢琴曲赏析

1作曲家:C. 格凡斯 ●作品名称:《帕凡管风琴曲》 作品分析和感想: 这首管风琴曲沿袭了中世纪音乐的传统特点。 ①庄严肃穆; ②在风格和表演方面与声乐曲息息相关。乐器可以用来重迭或取代世俗的和宗教的复调作品中的人声。 【巴洛克时期】 1作曲家:J.S. Bach J.S. Bach的创作风格: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作品名称:《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 作品分析和感想: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正是其中之一。平均律是欧洲音乐的基本律制。巴赫以《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竖立典范,影响极为深远。这套曲集是钢琴文献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世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 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中前奏曲为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赋格曲为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充分拓展了D大调的音乐内涵,表现和旋律之间的关系充满手法上的变化,使人回味无穷。 ●作品名称:《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作品分析和感想: 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一般在国外万圣节经常能够听到。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原为管风琴曲,是巴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之一,后改编为管弦乐曲和钢琴曲。乐曲采用了d小调,4/4拍。乐曲具有雄伟的戏剧情节和华丽的技巧,是一首高雅,雄浑,底蕴丰厚的乐曲。在作品旋律中,巴赫已大胆地投入了他那敢于独领风骚的,具有一定叛逆精神的音乐,使人们耳目一新。 由下行旋律组成的慢板的引子饱满而有力,为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然后,乐曲奏出音响宏大的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带有戏剧性的成分;在托卡塔主题结束后,乐曲在上声部出现赋格主题,采用与引子部分相同的音乐素材;随后,赋格主题移至低声部呈示,前后反复出现八次,音乐情绪逐步高涨;最后,乐曲再现托卡塔部分,以气势雄伟的尾声结束。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 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Music paper - Analysis of Bach bwv846's performance s kill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前言: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本文档根据开题报告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 学生姓名: 系别: 音乐系 专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他综合德国南北前辈之长使管风琴音乐达到了历史的最顶峰;管风琴音乐是巴赫创作的基础与核心。代表作有《g大调幻想曲与赋格》、《e 小调帕萨卡利亚与赋格》、《马太受难乐》。。巴赫努力锤炼自己的独特音乐语言风格,在一些管风琴作品当中展示其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这在之前都是前所未有的。巴赫是一个心灵丰富、思想深刻的伟大艺术家,他的音乐深刻的表达了经过三十年苦难战争之后,德国人民德思想感情,从他那博广宽大德心灵中流淌出来的音乐,体现了他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人类忘我的爱。他继承了复调音乐的优秀传统、完善了赋格形式。巴赫的崇尚理性,尊重科学,音乐思维富有逻辑性,积极支持十二平均律。不仅把自己的键盘乐器改调新律,还先后创作了两部《平均律钢琴曲集》,用创作的时间来证明平均律的优点和切实可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键盘音乐的经典,惊人的宝库,不仅在技巧上是无法与人伦比的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他的古钢琴创作几乎包括了巴洛克晚期已经定型的所有古钢琴体裁。通过他的艺术实践,使酝酿以久的大

巴赫初级钢琴曲指导

巴赫初级钢琴曲指导 第一首小步舞曲钢琴教学 小步舞曲原为法国民间流行的土风舞曲,17世纪传入法国宫廷,风行于贵族社会,成为风格典雅、速度中庸的三拍子舞曲,由于后来维也纳乐派的作曲家们在起组曲与交响乐中广泛加以采用,所以在结构与速度方面都有较多的变化。本曲集所收集的28首乐曲中,有10首采用了小步舞曲这一体裁,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这首G大调3/4拍的小步舞曲,旋律轻快、活泼。曲式结构为单三部曲式。第一段(1-16小节)四个乐句构成两个八小节材料相同的复乐段。前段终止在属和弦上,段末在G大调全终止;第二段(17-24小节)由两个4小节乐句构成,它与第一段在材料上基本相同。前句在属调的属和弦上半终止,后句在属调主和弦上全终止;第三段(25-32小节)回到主调(G),引用了第一段第2小节的音调,有再现段的特征。前句在属和弦上半终止,后句在主调上全终止。 在弹奏这首三拍子的小步舞曲时,要求学生把握好节拍甘。乐句开始两小节的音型在此曲中具有典型性。第一拍四分音符应稍加强调,后面的四个八分音符处在弱拍上,要注意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准确,在它们之间连接要圆滑,随着歌唱的气息有起伏地弹出后面的八分音符。第2小节的后两个四分音符跳音应弹得略轻。一般来说,弹奏巴赫的作品时,声音应结实、集中,不能飘浮。应重视乐

句线条的表现。弹跳音时,一般弹奏起时值的一半,可从听觉上把握好顿音的效果,应注意手指尖的控制。在第25、26小节和第29小节中,出现了多声部的进行,特别是左手要承担两个声部的旋律,这于初学复调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应采用慢速度,分手练习。要首先明确是两个不同的声部在进行,若两个相邻的音不属于同一个声部,当弹奏后一个音时,一定要保持住前一个音的时值。这是复调作品最基本的弹奏方法,需要反复练习,好好掌握。在弹奏多个声部时,应适当突出主旋律,此时左手内声部的音可略轻,要注意倾听声部的层次感。另外,第8小节出现了本曲中唯一的装饰音,此装饰音应与左手D音同时下键。 第二首 这是一首g小调小步舞曲,旋律优美,歌唱性强。起结构为单三部曲式,与前首基本相似。第一段(1-16)小节)为复乐段,前段半中指在g小调的属和弦上,后段全终止在平行大调(降B)上;第二段(17-24小节)为两句乐段,前句进入属F大调,后句回到降B到调上作全终止;第三段(25-32小节)为两句乐段,前句从c小盗引入紧接着回带g小调作半终止,后句在g小调作全终止。从材料上看,旋律大多采用级进,并伴随四分音符跳音,为第一首较为相似。此曲与前一首作品无论在曲式、材料的选择,还是音型、节奏的运用上,都有一直或相似之处,从中能感受到两曲之间同音主音调的联系。在第二首作品结结束处,有一句说明围子“此曲结束时,可把前一曲重奏一遍”,

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摘要:本文分析的是由王建中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彩云追月》,通过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的特点及内容,作品弹奏时的处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现中国钢琴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彩云追月分析演奏处理 《彩云追月》原曲是由我国人民音乐家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1975年,王建中先生把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改编为钢琴曲《彩云追月》。王建中是江苏江阴人,曾任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职务,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作曲家,他创作的作品有民歌作品《陕北民歌四首》、《云南民歌五首》、《浏阳河》;唢呐曲改编《百鸟朝凤》;创作歌曲改编《大路歌》、《走进新时代》;古琴曲改编《梅花三弄》;器乐合奏曲改编《彩云追月》;说唱音乐《蝶恋花》等。 1 作品分析 《彩云追月》注重发挥钢琴性能和表现手法、还有民族风格。不是单纯的采用西方音乐的技法,也不是单纯的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而是把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拥有了独特的韵味。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抒情优美,婉转,拥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民族韵味,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 1.1内容分析 这首乐曲并不是简单的改编,而是在保留原作品的基础上,通过音色、织体、调式的变换,在原来旋律中,运用了琶音、颤音、装饰音和增加色彩性的音程等手法使之钢琴化。同时,在作品中还有用钢琴来模仿民族管弦乐的弹拨乐器。曲子不仅重视“线性思维”,还注重“立体思维”,旋律简单流畅,和声的进行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整首曲子,都是温婉流畅,用独特的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充分体现了钢琴音乐的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 1.2技法分析 全曲由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调,4/4拍,中板。第1到9小节为引子部分,乐曲开始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音阶式的装饰句,加上清澈的颤音来引出主题,主体具有民间色彩,节奏平稳,旋律如歌,富有诗意。中段的旋律更是令人陶醉神往,流动的琶音伴奏音型,丰富的和声是旋律更加的唯美、轻盈。紧接着主题再现部分,旋律采用八度和弦构成,增加了乐曲的氛围。伴奏部分运用五连音的琶音加上柱式和弦,增添了乐曲进行的动力,把曲子推向高潮,尾声和引子相呼应,力度减弱,速度渐慢,在流动而悠扬的分解和弦中结束全曲,而音乐仿佛没有停止,引人遐想。

巴赫复调钢琴作品探究

巴赫复调钢琴作品探究 吴珊珊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也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也被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乐祖、乐圣。巴赫的音乐作品也被后人认为具有永恒的价值。巴赫的音乐作品体现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复调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是巴赫使复调音乐达到了顶峰,其音乐作品形式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哲理性,表现出庄重富有内涵的乐思。正是巴赫这些与众不同的创作特征,使他的音乐作品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在演奏上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由于他卓有成效地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包括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因而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正因为如此他才被后人称为“古典大师”、“欧洲音乐之父”,这是当之无愧的。 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线条有机地结合的作品即构成复调作品。巴赫有极多的钢琴复调作品,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谁要是不研究巴赫,那么对他的音乐中蕴藏着的那种是以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而对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十二平均率钢琴曲集》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在这部作品中,他的复调技巧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最高峰,直到今天,他也有理由成为最高典范,这部作品从艺术创造上证实了平均率理论的优越性。他的赋格曲标志着调性功能思维的高度发展,整体曲集标志着大小调体系的完全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所起的进步作用是不仅仅局限于钢琴音乐发展的范畴之内的。巴赫的复调音乐充满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不过对于大多数钢琴爱好者来说,普遍存在着对其作品理解不够深刻,弹奏时各声部层次对比度不够、各声部线条走向把握不准,乐句起收处理不当、两手相互协调差等诸多问题。

全国钢琴考级2级曲目分析

!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分析二级 二级A组(1)练习曲古里特 此曲开始接触十六分音符,弹奏时要流畅,要有歌唱性。这首练习曲是3/8拍子,乐句划分是两小节为一句。弹起来要有起伏,要找到节奏中内在的韵律。要把节奏中内在的感觉组成旋律进行弹奏,这样就可以做到既流畅又有颗粒性,还显得有生气。难点是第三行最后两小节到第四行前两小节结束,左手音符容易遗漏,休止符不容易准确的进来,必须带着拍子练。要把3/8拍的三拍一边弹,一边念出来,这样才能弹奏准确。 二级A组(2)加沃特舞曲亨德尔(德) 此曲节奏是4/4拍子,可以用2/2拍的感觉来弹奏,也是由第四拍(弱拍)进入。注意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开始连奏的第三个音,时值容易太短,弹得不要太秃了。因连奏的第三个音是重拍(强拍)不能感觉在弹奏完第三个音以后向上抬起手腕的动作太大,反而是要保持平衡,最后一行的演奏也是如此。另外第二个需注意的地方是第一行第三小节最后一拍开始是小分句,它是两个音一连,两个音一组的小分句,要求两个音弹奏时手腕欺负不能太大;第一个音向下弹,第二个音手腕轻轻向上抬一点,再向下弹奏就行了,要保持手腕平稳。第三个问题是左手用断奏的方法进行弹奏,要求用小臂把力量通过手腕,手指平稳得送到键盘上。 二级A组(3)回旋曲莫扎特 此曲是6/8拍子,旋律非常优雅、轻盈。注意右手的奏法和谱例上的表情记号(强、弱、渐强、渐弱<>等)都要做出来,即用准确的奏法做出乐句的感觉。左手弹奏要非常均匀,要象一个背景,象一个大草坪一样平稳。第二行第五小节开始,左手又增加了一个声部,低音要保持住,听起来感觉背景更加浓厚。右手力度上从开始的弱(p)到中强(mf),音乐情绪上更显得热情、激动。这一页最后活跃了一些。要准确做好右手的断奏,而对于左手的连奏要求连贯。主旋律多次重复,注意每次的不同之处,要弹奏地很悠扬。 二级A组(4)旋律舒曼 此曲是富有歌唱性的曲目。左右手均为连奏方法弹奏。左手不能弹奏得疙疙愣愣,要富于旋律性一些。右手的旋律性更强,句子要拉长一些。第二行的句法比较短,象在问话,对于表情记号(<>),要着重弹奏此音的语调。第三行第三小节右手指法是五、四指转(5、1指和4、2指)五、四指的和弦,在转移手指的过程中注意四指弹奏完转动的手形。开始时要慢练,弹奏四指后转动四指向一、五指手形靠的分解动作。另一处须注意是第四行最后一小节处,上声部两个音的弹奏与下声部三个音要分清楚,要找到左手声部内在的旋律,注意小节和小节的连接。 二级B组(1)练习曲杜威诺阿

钢琴曲《爱之梦》的结构与意境分析.doc

钢琴曲《爱之梦》的结构与意境分析 一、引言 《爱之梦》这首钢琴曲是李斯特在自己的三首歌曲上改编的钢琴曲 , 取名《爱之梦》。每一首都是根据诗歌编写而成。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的 《崇高的爱》和《幸福的死》;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这三首音乐深情婉转 , 李斯特使大家在听音乐的时候把听众带进音乐里面 , 使观众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 , 体会到了李斯特当时的心境。 二、《爱之梦》的创作背景 《爱之梦》是李斯特在 1850 年改编自自己的三首歌曲的抒情钢琴曲 , 《爱之梦》三首钢琴曲都采用夜曲的题材 , 由于前两首不经常演出 , 其中第三首是具有奏鸣曲式的钢琴曲之一 , 所以一般只要提起李斯特的《爱之梦》 ,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第三首 , 这第三首尤为着名。它改编自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爱吧 ! 你可以爱的这样持久》 , 这首原诗的情调比较低沉 , 诗的内容表达了生离死别的情绪 , 李斯特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 , 并没有受这首诗情调的限制 , 相反 , 这首钢琴曲形象的表达出来充分的热情和张力 , 并没有原诗作的悲伤情感。 三、《爱之梦》结构分析 1.《崇高的爱》 《崇高的爱》是《爱之梦》三首钢琴曲里面最安静、最温柔婉约的一首曲子 , 这首曲子充满了爱恋回忆。乐曲在多生分解和弦的衬托下, 从一个高声部开始 , 旋律柔美 , 情意绵绵 , 宽广平稳 , 就如同自己置身于爱的海洋一样。乐曲在不同 的曲调都向观众表达着不同的心情, 在 A 段中 , 李斯特以分解和弦作为背景, 是曲调连贯也有跌宕起伏的特点, 演奏时对于声部的处理也是十分精致, 声音饱满充实 , 就像赐予每一个音符生命一样, 它们缓缓的从指间流淌出来, 流向观众的 内心当中。 在之后的小节中 , 音乐逐渐加快节奏 , 也加快了朗读部分的节奏 , 使曲子在原先的平静基础下迎来了第一个高亢部分 , 就像风平浪静的海面上突然掀起了风浪一样 , 打破了观众平静的内心 , 这次之后又一次更强的风浪出现了 , 他的双手就好像被赋予魔力一样在键盘不停的敲击 , 犹如惊涛骇浪直击观众内心 , 将整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 一、巴赫复调作品的重要性及易出现的问题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是世界文化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线条有机地结合的作品即构成复调作品。巴赫的复调音乐充满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不过对于大多数钢琴爱好者来说,普遍存在着对其作品理解不够深刻,弹奏时各声部层次对比度不够、各声部线条走向把握不准,乐句起收处理不当、两手相互协调差等诸多问题。 二、巴赫作品顺序的选择及分析 1、《初级钢琴曲集》 巴赫的《为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的键盘小曲集》,俗称“小巴赫”或“初级钢琴曲集”,这些曲子虽然简单,但是都已经有了复调作品的初步形态。例如:第三首乐曲是一首小步舞曲,二个声部的进行。首先由右手进入,第二小节上左手重复第一小节,形成声部的交替和模仿,这正是复调风格的一种体现。 巴赫的曲子,初级阶段非常注意强调每个音的独立性,重视每个音的触键。在每个音符都能获得良好音质,同时它们相互,保持横向旋律线条的清晰,纵向对位的完美结合。 2、《二部创意曲集》 “创意曲”是对一个短小精悍的音乐主题,运用各种作曲技法不断发展变化,创造乐意的乐曲。巴赫的《创意曲》创作于1723年,每一首都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音乐上也有着不同的情绪与风格。巴赫的作品,还具备“每个音符、每个线条都歌唱”的生动性,是用歌唱的感觉去弹每个音符、每个声部。 在《巴赫二部创意曲》的15首乐曲里,两个声部的对位进行,其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二部创意曲》基本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乐曲的主题较为短小,用对位模仿或展开的手法构成;第二类,主题是较完整的乐句,基本上是以赋格曲手法创作。第三类,以严格的模仿对位卡农手法写成。另外,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不是根据演奏的难易程度安排的,作品中第1、4、8、10、13、14首作品音乐形象相对简单;第3、5、7、9、15首作品音乐形象不难理解,技术稍有难度;

钢琴一到十级的考试曲目

钢琴一到十级的考试曲目 一级 一、基本练习(抽查其中一组)本级练习的范围有三组:(1)、C 大调(2)、G 大调(3)、F 大调每组内容有:1、音阶:大调音阶、一个八度,双手同向;2、琶音:分解主三和弦短琶音,三个音为一组;3、和弦:主三和弦的原位及转位。 二、练习曲1、练习曲No88、 三、奏鸣曲1、G 大调小奏鸣曲四乐曲1、在花园里2、划船拜厄阿特伍德 玛依卡帕尔汤普森 二级 一、基本练习(抽查其中一组)本级练习的范围有三组:(1)、D 大调(2)、 A 大调(3)、E 大调每组内容有:1、音阶:大调音阶、两个八度,双手同向;2、琶音:分解主三和弦短琶音,两个八度,双手同向,本级短琶音分为A、B 两种,考生自选一种3、和弦:主三和弦的原位及转位。 二、练习曲1、练习曲op599 三、复调1、、小步舞曲 四、奏鸣曲1、C大调小奏鸣曲,第二乐章op57、No1 五、乐曲1、天真烂漫车尔尼巴赫比尔布格缪勒 三级 一、基本练习(抽查其中一组)本级基本练习的范围有六组:(1)、 C 大调与a小调(2)、G大调与e小调(3)、大调与b小调(4)、A大调与#f小调(5)、E大调与#c 小调(6)、B大调与#g小调每组内容有:1、音阶:大调及其关系和声小调音阶,三个八度,双手同向2、琶音:分解主三和弦琶音,三个八度,双手同向 二、练习曲1、练习曲op37 三、复调1、加伏特舞曲 四、奏鸣曲1、 F 大调小奏鸣曲0P168 第一乐章 五、乐曲1、第一次丧失op68 莱蒙巴赫迪亚贝利舒曼四级 一、基本练习(抽查其中一组)本级基本练习的范围有六组:(1)、F 大调与d小调(2)、bB大调与g小调(3)、bE大调与c小调(4)、bA大调与f小调(5)、bD大调与 b 小调(6)、bG大调与 e 小调每组内容有:1、音阶:大调及其关系和声小调音阶,三个八度,双手同向1、琶音:分解主三和弦琶音,三个八度,双手同向 二、练习曲1、练习曲op718 三、复调1、G 大调前奏曲 四、奏鸣曲1、、G 大调小奏鸣曲op20 第一章 五、乐曲1、、孩子们的舞蹈车尔尼亨德尔杜舍克桑桐五级 一、基本练习(抽查其中一组)本级基本练习的范围有六组:(1)、 C 大调与a小调(2)、G大调与e小调(3)、D大调与c小调(4)、A大调与#f 小调(5)、E大调与#c小调(6)、B大调与#g 小调每组内容有:1、音阶:大调及其关系和声小调音阶,三个八度,双手同向2、琶音:分解主和弦琶音,三个八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及内容分析(二)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及内容分析(二)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及内容分析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分析二级 二级A组(1)练习曲古里特 此曲开始接触十六分音符,弹奏时要流畅,要有歌唱性。这首练习曲是3/8拍子,乐句划分是两小节为一句。弹起来要有起伏,要找到节奏中内在的韵律。要把节奏中内在的感觉组成旋律进行弹奏,这样就可以做到既流畅又有颗粒性,还显得有生气。难点是第三行最后两小节到第四行前两小节结束,左手音符容易遗漏,休止符不容易准确的进来,必须带着拍子练。要把3/8拍的三拍一边弹,一边念出来,这样才能弹奏准确。 二级A组(2)加沃特舞曲亨德尔(德) 此曲节奏是4/4拍子,可以用2/2拍的感觉来弹奏,也是由第四拍(弱拍)进入。注意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开始连奏的第三个音,时值容易太短,弹得不要太秃了。因连奏的第三个音是重拍(强拍)不能感觉在弹奏完第三个音以后向上抬起手腕的动作太大,反而是要保持平衡,最后一行的演奏也是如此。另外第二个需注意的地方是第一行第三小节最后一拍开始是小分句,它是两个音一连,两个音一组

的小分句,要求两个音弹奏时手腕欺负不能太大;第一个音向下弹,第二个音手腕轻轻向上抬一点,再向下弹奏就行了,要保持手腕平稳。第三个问题是左手用断奏的方法进行弹奏,要求用小臂把力量通过手腕,手指平稳得送到键盘上。 二级A组(3)回旋曲莫扎特 此曲是6/8拍子,旋律非常优雅、轻盈。注意右手的奏法和谱例上的表情记号(强、弱、渐强、渐弱<>等)都要做出来,即用准确的奏法做出乐句的感觉。左手弹奏要非常均匀,要象一个背景,象一个大草坪一样平稳。第二行第五小节开始,左手又增加了一个声部,低音要保持住,听起来感觉背景更加浓厚。右手力度上从开始的弱(p)到中强(mf),音乐情绪上更显得热情、激动。这一页最后活跃了 一些。要准确做好右手的断奏,而对于左手的连奏要求连贯。主旋律多次重复,注意每次的不同之处,要弹奏地很悠扬。 二级A组(4)旋律舒曼 此曲是富有歌唱性的曲目。左右手均为连奏方法弹奏。左手不能弹奏得疙疙愣愣,要富于旋律性一些。右手的旋律性更强,句子要拉长一些。第二行的句法比较短,象在问话,对于表情记号(<>),要着重弹奏此音的语调。第三行 第三小节右手指法是五、四指转(5、1指和4、2指)五、四指的和弦,在转移手指的过程中注意四指弹奏完转动的手形。开始时要慢练,弹奏四指后转动四指向一、五指手形靠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一)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一) 一、巴赫复调作品的重要性及易出现的问题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是世界文化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线条有机地结合的作品即构成复调作品。巴赫的复调音乐充满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不过对于大多数钢琴爱好者来说,普遍存在着对其作品理解不够深刻,弹奏时各声部层次对比度不够、各声部线条走向把握不准,乐句起收处理不当、两手相互协调差等诸多问题。 二、巴赫作品顺序的选择及分析 1、《初级钢琴曲集》 巴赫的《为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的键盘小曲集》,俗称“小巴赫”或“初级钢琴曲集”,这些曲子虽然简单,但是都已经有了复调作品的初步形态。例如:第三首乐曲是一首小步舞曲,二个声部的进行。首先由右手进入,第二小节上左手重复第一小节,形成声部的交替和模仿,这正是复调风格的一种体现。 巴赫的曲子,初级阶段非常注意强调每个音的独立性,重视每个音的触键。在每个音符都能获得良好音质,同时它们相互联系,保持横向

旋律线条的清晰,纵向对位的完美结合。 2、《二部创意曲集》 “创意曲”是对一个短小精悍的音乐主题,运用各种作曲技法不断发展变化,创造乐意的乐曲。巴赫的《创意曲》创作于1723年,每一首都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音乐上也有着不同的情绪与风格。巴赫的作品,还具备“每个音符、每个线条都歌唱”的生动性,是用歌唱的感觉去弹每个音符、每个声部。 在《巴赫二部创意曲》的15首乐曲里,两个声部的对位进行,其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二部创意曲》基本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乐曲的主题较为短小,用对位模仿或展开的手法构成;第二类,主题是较完整的乐句,基本上是以赋格曲手法创作。第三类,以严格的模仿对位卡农手法写成。另外,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不是根据演奏的难易程度安排的,作品中第1、4、8、10、13、14首作品音乐形象相对简单;第3、5、7、9、15首作品音乐形象不难理解,技术稍有难度;第 2、6、11、12首作品在音乐形象和技术上都有难度。 3、《三步创意曲集》 巴赫的《三部创意》是在二部基础上的拓展。《三部创意曲》比二部多了中声部的音乐线条,加强了多声部的概念和感觉。《三部创意》,在纵向上能使各声部协调一致,更重要的是从横向上使声部的旋律相互交织,以造成音乐的交错起伏,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立体、均衡的整体。

如何教学生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

如何教学生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 在全世界,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演奏巴赫的作品,学钢琴者更是无不弹巴赫的复调作品。然而在钢琴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在演奏巴赫作品时往往弹的敷衍了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弹好巴赫的复调作品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巴赫 巴赫的复调作品之所以不容易被理解。可能有以下原因:巴赫作为作曲家在他的时代并未受到充分赏识,他生活在音乐史上由复调音乐走向主调音乐的时期,是复调音乐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音乐形式如赋格和清唱剧后来很少有人采用。说明这些形式已经过时了,不被人们感到喜闻乐见,直到今天更相隔着久远的年代,如赋格中的主题必须较短和高度凝练否则很难加以发展。因此也就会比较欠缺感性力量。 巴赫不被理解还因为他性格内向,他一生不追求功名、不讲究效果。其作品意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生活简朴、热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满足于家庭的温暖,他的思想甚至有点保守。尽管他乐于吸取同时代法国、意大利作曲家的优点,但是一生足迹未踏出过德国。 巴赫的音乐大多都不是为广大听众而写,而是为自己、家人及他的学生演奏写的。我们只能以平静的心境才能领会其中的真谛。他去世后的100多年里,很多人还是不了解他。直到19世纪中叶在舒曼和门德尔松的倡导下,巴赫的巨大价值才被发现。直到有了今天这样的崇高地位。在西方国家尚且如此那么对于中国的学生和听众来说,还要隔着东西方文化间的鸿沟,不理解巴赫便不足为怪。教学生弹巴赫的作品需要多从理解的角度考虑,从容易理解的作品入手。 二巴赫的风格

掌握巴赫的风格比较复杂,不仅因为年代久远和作品形式古老,还因为巴赫的全部作品都不是为钢琴而作的,那时侯简直还没有这样一种乐器,钢琴在巴赫的晚年才刚刚出现,也不成熟,且不普遍。所以我们今天弹奏巴赫的作品都是从羽管键琴或古钢琴移植到钢琴上来的。 1、巴赫时期的古钢琴有拨弦与击弦之分,他的作品大多为击弦古钢琴而作。这种琴不像我们现在用的钢琴力度层次变化多音量大,使用演奏时力度要有控制,不能放纵,需要用心加以调节,不要有过强或过弱的对比。也不能极端的渐强或渐弱,力度的变化幅度比较有限。 2、巴赫的风格特点是沉思的、哲理的、情感的闪耀与理性的思维是平衡的。有人说巴赫的作品有如中国的太极拳,或是一位老人娓娓动听的与你交谈,细细品位似有几分道理。因此演奏时要注意内向、含蓄、情感有节制而非戏剧性。 3、巴赫的作品有很多的跳音,弹奏时不要把时值弹的过短,应该是时值的一半。另外为了更接近当时的风格,谱面上没有加点的音我们也可以用断奏来演奏,一般是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4、踏板要谨慎的使用或尽量不使用,先不用踏板,把谱面的东西完成后为了音色或其他原因有节制的使用一点踏板。原则是不影响各声部横线条的进行。 5、在弹奏装饰音时要注意两点:1)要理解它的含义。由于古钢琴的发音短,为了拖长音只好借助各种装饰音。巴赫的颤音tr多从上方二度音开始,而且要把第一个音弹在拍子上。 2)弹奏巴赫的装饰音要时值准确、有规律并连接在曲调进行中。 6、巴赫的作品演奏时要注意歌唱性。因为巴赫的作品多是为古钢琴而作,只有在这种琴上巴赫强调的歌唱风格才能体现。要求触键敏捷、颗粒均匀不能有击落或投掷的感觉。要把每一个音型、各声部的线条都能自如地表达出来。

贝多芬第32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

贝多芬第32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 这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晚期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全曲在宁静中透露这一种不安的因素,这是贝多芬晚年哲理美学原则的完美体现。 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用奏鸣曲式写成,并加上一个长大的序奏和一个尾声: Exp D.G Rep (D.G.RepII) Int—MT—Re—ST—Cl.T— I — II — III —MT’—Re’—ST’—Cl.T’ —Coda 1 20 36 50 66 70 7 2 87 92 100 116 14 3 147 一序奏(1—19) 这个长大的序奏是整个乐章的核心,它在材料、性格、矛盾冲突和调性等方面都预示了全曲的基本发展方向,并且渗透到奏鸣曲式本体的各部分当中。序奏是一个并行对比的三句式乐段。第一句1—4小节是2+2的2个乐句变调模进,由c小调转到f小调,这里出现了全曲最重要的3个动机a、b和c。a动机是附 点节奏;b动机是颤音的回音音型;c动机八度齐奏的刚毅性格与主部主题十分相似。第二句5—11小节是以a材料为主的乐句,它从降D大调开始,第9小节转回主调c小调,在属和弦结束。第3句11—19是一个对比乐句,它的力度变轻,节奏突然松弛,这与副部主题宽广的性格较为相似。这里第1句与第3句的对比正好预示了全曲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主要矛盾,而第2句就好似一个连接。序奏的调性为c—f—降D—c,这也预示全曲的调关系是以四、五度转调和二度转调为主的。第17小节速度变为快板,以b动机将乐曲引入呈示部。 二呈示部(19—69) 1 主部(19—35)第19到20小节是主部主题出现前的一次动力型准备,这个动机是序奏c材料的派生,它在乐曲以后的发展中会以各种形式出现。第

浅议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一)

浅议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一) 【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也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也被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乐祖、乐圣。巴赫的音乐作品也被后人认为具有永恒的价值。巴赫的音乐作品体现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复调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是巴赫使复调音乐达到了顶峰,其音乐作品形式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哲理性,表现出庄重富有内涵的乐思。正是巴赫这些与众不同的创作特征,使他的音乐作品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在演奏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巴赫作品的演奏风格,力度,指触,指法,踏板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巴赫复调逻辑性哲理性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巴赫带给人们的却是上帝的语言,华丽高雅而不做作,繁复的曲调之中蕴含的作曲技巧几乎在他后来的任何作曲家身上都找得到他的影子。 一、演奏风格 巴赫音乐的演奏风格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由于年代的限制,那个时代的音乐家们的演奏风格并没有录音可考,现代的人们只能从一些史料的记载中去间接地了解到巴赫音乐作品的演奏风格。从流传下来的当时的乐器——羽管键琴和古钢琴,可以推断出巴赫的键盘作品大致是发出淡雅、清澈的声音。1750年巴赫去世,由于它的音乐过于复杂,以至于在他死后的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淡忘。直至19世纪中叶,两位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和舒曼极力地挖掘和推广巴赫的作品,使得巴赫的作品又流传于世。20世纪中叶又引起了源自西欧的一场“真实性”的运动。让巴赫的真实声音通过用巴赫时代的乐器演奏和展现出来。这种真实性运动的思潮也反映在了现代钢琴家的演奏上,他们在演奏钢琴时刻意地去模仿羽管键琴的声音,把声音弹得很干,幅度很小。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巴赫本人在创作及演奏自己的作品时,对声音介质的要求是很随便的。这足以说明巴赫在作曲时考虑到的是音乐结构本身,而不是表现音乐的音响介质。因此巴赫作品的演奏风格应该是要能够充分体现作品的简约、质朴和结构的完美。巴赫音乐作品的艺术真谛应该是存在于他音乐本身的建构中,存在于旋律、节奏、和声、音型等音乐元素完美的横向与纵向的对位组合之中。巴赫音乐作品演奏风格的真谛应该是用现代钢琴的声音变化去表现巴赫作品的结构意图,用简约质朴的音乐语言去打动每一位听众。 二、力度 1.在演奏时要注意巴赫音乐的对位性。巴赫的音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不同声部的乐句在不同的时间开始、呼吸与结束。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奏时对力度的处理也应该相应的在不同的时间变化。比如这首乐曲第17至27小节,每个声部都根据各自的分句,有各自的力度变化时间,而不是泛泛的渐强和渐弱。再则,巴赫的音乐中不但有横向的力度变化,还有纵向的及斜向的力度变化,不但存在于两个声部的作品里,还存在于三个、四个或五个声部的作品里。 2.由于巴赫的音乐结构思维与建筑结构思维相近,巴赫音乐的力度变化也以阶梯式为主,而不是古典主义后出现的渐强或渐弱,第25至27小节模进的渐弱,我们把它处理成f到mf 到mp,而不是逐渐的渐弱。这更符合巴赫及巴洛克音乐的结构性,而不是浪漫派音乐的语言性。 3.巴赫音乐作品的力度变化更多的是存在于声部间与乐句间的。因此,在处理巴赫音乐的力度应避免在一个乐句里做过多的力度变化与起伏,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的表现巴赫音乐的对位性和构建思维,反之就会破坏巴赫音乐的结构感。 4.根据乐曲中织体不同的布局,音色的选择应遵循如下的规则:A当高音部与其他音部有较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分析八级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分析八级 八级A组(1)练习曲车尔尼(OP.299NO.24) 这是一首练习右手快速奔跑得练习曲,速度上要求弹奏到一个四分音符等于每分钟六十六至七十二节拍器速度就行了。这首练习曲侧重右手三、四、五指得训练,在弹奏循环式或音阶式得右手快速奔跑当中,三、四、五指要弹奏得非常灵巧,有力度,而且要具有很好的颗粒性。左手弹奏小的连线要有一重一轻的感觉,奏法上是一下一上的方法。头一个音力量向下,后一音要非常自然的把手带起来。就象写毛笔字一样,顿一下提起来的感觉。从二十七小节到三十二小节处谱面上左手没有任何标记符号,建议不用连奏得方法,要用断奏(跳音)得方法来弹。声音不要过于短促,以便于声音上的突出。最后第五页倒数第三行第二小节开始左手出现了一个好听的旋律,并且还有一个从强到突然弱(fp)的标记,要求左手弹奏得柔和、优美(dolce),此后有一个大的渐强把乐曲推向辉煌的结束。 八级A组(2)吉格舞曲巴赫 吉格舞曲是英国的一种民间舞蹈乐曲。巴赫把这种舞曲普通用于他写作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等许多作品当中,而吉格这种舞曲由于速度上比较欢快,往往用在组曲当中的最后一首。所以这首乐曲的速度页不能太慢、太稳。建议此曲用八分音符弹成断奏,十六分音符弹成连奏的方法。这首练习全篇没有任何表情记号,这不等于弹奏时从头到尾音乐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变化。建议同学们弹奏这首作品时应非常自然地顺着音乐本身发展倾向,做出渐强渐弱地音乐起伏,弹得尽可能生动。此曲中装饰音的第一个音要落在拍子上。十六分音符的演奏,指法上要安排的合理,速度上每分钟80—84拍。 八级A组(3)奏鸣曲(K.311)(D大调第一乐章)莫扎特 这首乐曲是同学们在弹奏时经常选用的一首作品,是很有精神、生气勃勃的快板。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分析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分析(东川清一)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 概述:在《平均律钢琴曲集》手稿第一面巴赫写到:“平均律钢琴曲集(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调式及大小调作成的前奏曲和赋格。这是为渴望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提供帮助,也希望对已完成学习的人们有所慰籍与裨益,由现任安哈尔特-柯滕公爵宫廷乐长及室内乐团指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曲出版。1722年。” 根据葛尔伯(Ernst Ludwig Gerber,1746-1819)的《音乐家传记辞典》描述,巴赫因为在没有乐器的地方而闲得无聊,因此在短时间内谱成了《平均律》的。可是实际上曲集的完成,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在巴赫于1720年开始谱写的《符里曼小曲集》里已经出现了《平均律》中十一首前奏曲的原形。根据《平均律》手稿上巴赫所附加的修改和订正,两者相比可看出随着岁月的流逝,巴赫的作曲技巧又有了显著的成长。另外,虽无确证,但从风格上看,各赋格之间也可以窥出年代的差距。 标题“平均律”是指把八度音程等分为十二个半音的律制。此法在今天已是常识,但在巴赫时代的律制是近乎现代的“纯律”的。当时的律制,除C大调可应用之外,其他带升降记号的各调,在乐器(尤其是键盘乐器)上很难演奏,任意的转调也是困难的。为消除这种缺点而发明的方法即为“平均律”。平均律虽早在十八世纪已被提倡,但从事音乐实践的音乐家们却一直未予重视。首先采用平均律运用于全部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乐家,就是巴赫,这就是《平均律钢琴曲集》名称的由来。巴赫之前,菲舍尔(Johann Kaspar Fischer,1665-1746)曾作过二十个调的前奏曲与赋格曲集“Ariadne Musica”(1702年)。巴赫受到此曲集的影响是可能的。 巴赫自序里的“全音和半音”是指本位音与变化音,即白键与黑键所表示的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