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

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
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

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

一、血脂

血脂是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它的组成复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 Ch)、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磷脂(phospholipid, PL)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等。胆固醇又分为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 CE)和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 FC)两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脂的来源有两个途径:(1)外源性途径:即从食物中摄取的脂类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2)内源性途径:即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血脂含量受多种因素饮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组成

血脂在血浆中不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与血浆中的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 LP)的形式进行转运和代谢。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按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四类。此外还有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是VLDL在血浆的代谢物,其组成及密度介于VLDL及LDL之间。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各类脂蛋白都含有这四类成分,但其组成比例及含量却差别很大。乳糜微粒含三酰甘油最多,达80%~95%,蛋白质最少,约1%;VLDL含三酰甘油约50%~70%,蛋白质含量约10%;LDL含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最多,约40%~50%;HDL含蛋白质最多,约50%。

三、载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迄今已从人血浆中分离出18种之多。主要有apoA、B、C、D、E等五类,其中apoA又分为apo AI、AⅡ、AⅣ;apoB又分为B100及B48;apoC又分为CⅠ、CⅡ、CⅢ。不同的脂蛋白含不同的apo, 它们主要功能是结合和转运脂质。此外还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等。如apo AI 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 LCAT),识别HDL受体。apoAⅡ稳定HDL结构,激活肝脂肪酶促进HDL的成熟及胆固醇逆向转运。apoB100能识别LDL受体。apoCⅡ是脂蛋白酯酶的激活剂,促进CM和VLDL的分解。apoCⅢ则抑制LPL的活性,并抑制肝细胞apo E受体。apo E参与LDL受体的识别。apo D促进胆固醇及TG在VLDL、LDL与HDL间的转运。

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一)乳糜微粒

CM主要在小肠黏膜细胞合成,其生理功能是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及胆固醇酯。CM含有apo Ⅰ、A-Ⅱ、A-Ⅳ、和B48。apoB48是合成CM所必须的蛋白质。新生CM从淋巴管移行入血液过程中,其载脂蛋白的组份迅速改变。CM从HDL获得apoC和E,并将部分apoAⅠ、apoA Ⅳ、apoAⅡ转移给HDL,形成成熟的CM。进入血中的CM 中的apoCⅡ激活肌肉、心及脂肪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脂蛋白脂肪酶(LPL)。LPL使CM中的TG分解变成脂肪酸和甘油。在LPL的反复作用下,CM中的三酰甘油90%以上被水解,释出的脂肪酸被肌肉、脂肪组织及心肌组织贮存或利用。CM表面的磷脂和载脂蛋白往HDL移行,CM颗粒变小,结果转变成CM残粒,分别被肝脏apoE受体识别并摄取代谢。正常人CM在血浆中代谢迅速,半衰期仅为5~15分钟。

(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主要在肝细胞合成,是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主要形式。VLDL含有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等脂类,其中TG占50%左右,蛋白质部分包括apoB100,E等。肝脏合成的VLDL分泌入血后,从HDL获得apoC,其中的apoCⅡ激活肝外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VLDL的三酰甘油在LPL作用下逐步水解。而VLDL中余下的磷脂、ApoE、C转移给HDL,HDL中的胆固醇酯又转移到VLDL。VLDL颗粒逐渐变小,其密度逐渐增加,转变为IDL,肝细胞膜apoE受体可与IDL结合,因此部分IDL为肝细胞摄取代谢。小部分IDL则转变成LDL继续进行代谢。

(三)低密度脂蛋白

人血浆中的LDL是由VLDL转变而来,是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LDL中主要脂类是胆固醇及其酯,载脂蛋白为apoB100。肝是降解LDL的主要器官,约50%的LDL在肝降解。肝细胞表面有特异能结合LDL的LDL受体。LDL受体广泛分布于肝、动脉壁细胞等全身各组织的细胞膜表面,特异识别与结合含apoE或apoB100的脂蛋白,LDL在血中可被肝及肝外组织细胞表面存在的apoB100受体识别,通过此受体介导,吞入细胞内,与溶酶体融合,胆固醇酯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及脂肪酸。游离胆固醇对细胞内胆固醇的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①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HMG CoA reductase)活性,减少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②激活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acyl 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使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而贮存;③抑制LDL受体蛋白基因的转录,减少LDL受体蛋白的合成,降低细胞对LDL的摄取。

除LDL受体代谢途径外,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细胞也可摄取LDL(多为经过化学修饰的LDL)。

(四)高密度脂蛋白

HDL主要由肝合成,小肠亦可合成。有逆向转运胆固醇的作用,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HDL中的载脂蛋白含量很多,包括apoA、apoC、apoD和apoE等,脂类以磷脂为主。HDL 按密度大小可分为HDL1、HDL2及HDL3。

HDL分泌入血后,新生的HDL为HDL3,一方面可作为载脂蛋白供体将apoC和apoE等转移到新生的CM和VLDL上,同时在CM和VLDL代谢过程中再将载脂蛋白运回到HDL上,不断与CM和VLDL进行载脂蛋白的变换。另一方面HDL可摄取血中肝外细胞释放的游离胆固醇,经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催化,生成胆固醇酯。此酶在肝脏中合成,分泌入血后发挥活性,可被HDL中apoAI激活,生成的胆固醇酯一部分可转移到VLDL。通过上述过程,HDL密度降低转变为HDL2。HDL2最终被肝脏摄取而降解。

由此可见,HDL的主要功能是将肝外细胞释放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这样可以防止胆固醇在血中聚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血中HDL2的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

五、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血脂水平升高达一定程度时即为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按血浆脂蛋白异常,可将高脂血症分为以TC升高为主、TG升高为主和混合型。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为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按脂蛋白升高的类型不同分为6型,见表27-1。继发性者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酒精中毒、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脏疾病和药物因素如应用噻嗪类利尿药等。

表27-1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

分型

脂蛋白变化

脂质变化

CM↑

TC↑TG↑↑↑Ⅱa

LDL↑

TC↑↑

Ⅱb

VLDL、LDL ↑TC↑↑TG↑↑Ⅲ

IDL↑

TC↑↑TG↑↑Ⅳ

VLDL↑

TG↑↑

CM、VLDL↑TC↑TG↑↑↑

第二节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病理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大及中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和主动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病理过程又有了较深的认识,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它是多种遗传基因和环境危险因子相互关联的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机制,依次招致单核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沿血管壁滚动、黏附于血管内皮、移向内皮下间隙,进而转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无限制地摄取脂质,特别是摄取修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成为泡沫细胞;同时在受损内皮细胞释放某些活性因子的影响下,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向内皮迁移,亦摄取ox-LDL成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的脂质内涵逐渐累积形成脂质条纹。这种反应持续发生或反复发作终成AS斑块。如果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则呈现急性临床事件。

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已知与AS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见表27-2)。数十年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脂质代谢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居首要地位,因而防治脂质代谢障碍成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措施。饮食对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影响,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食用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类食品,同时配合应用调血脂药物。

表27-2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主要

次要

新近提出

年龄

体力活动减少

(脑力活动紧张)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高血压促进之)

性别

肥胖和超重

血管内膜损伤

高脂血症

A型性格

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

高血压

遗传

胰岛素抵抗

吸烟

微量元素

铁贮存增多

糖尿病

缺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多态性和过度表达

抗原-抗体作用

左心室肥厚

维生素

纤维蛋白原增多

某些酶活性降低

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感染(病毒、衣原体、细菌)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升高能够促进AS的形成和发展。Hcy 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它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加蛋白质的合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由Hcy代谢异常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体内,蛋氨酸经脱甲基等一系列反应生成Hcy,生成的Hcy约有50%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以VB12为辅因子,以N5-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发生再甲基化,重新合成蛋氨酸。而这一反应中的甲基供体是由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催化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而产生。另外约50%的Hcy则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催化下,与丝氨酸缩合形成胱硫醚,这一反应中VB6以5-磷酸-吡哆醇的形式参与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化。血浆Hcy的水平取决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MTHFR和CBS基因突变可导致酶活性下降,使血浆Hcy水平升高。B族维生素(VB6,VB12,叶酸)是Hcy代谢中必要的辅助因子,特别是叶酸水平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此外,Hcy还与年龄、吸烟、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

Hcy致AS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以下学说:

1.内皮功能障碍动物(狒狒)静注Hcy的在体实验和细胞培养的离体实验表明,Hcy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刺激平滑肌增生。Hcy氧化所产生的过氧化氢对内皮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2.对血小板和凝血过程的影响Hcy能加强LDL自身氧化,氧化LDL影响NO合成和凝血酶调节蛋白的活性,Hcy还可使血小板受损,导致血小板存活时间缩短,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加。由于Hcy对血小板的作用和破坏机体凝血和纤溶的平衡,影响脂质代谢,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或形成血栓,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由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作为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中Hcy水平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新途径,如采用叶酸、VB12、VB6等药物治疗。在Hcy下降的同时,内皮功能也有所改善。

第四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新趋向

由于对AS危险因素的认识不断地扩大,对发病机制的探讨不断地深入,为探索和发展抗AS 药提供了许多新思路和新线索,出现了众多有希望的新苗头。

一、再狭窄的药物防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术后3~6个月内约有30%~50%发生再狭窄。虽然冠状动脉内支架能有效的使PTCA后的再狭窄率降低,但是再狭窄发生率仍有30%左右,所以应用药物防治再狭窄,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试验研究发现调血脂药、抗氧化药、NO及其供体、n-3型PUFAs、抗血小板药、钙拮抗剂、抗凝血及抗血栓药、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尚不够理想。

二、降同型半胱氨酸性抗AS药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A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过高的Hcy能促进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生成,影响脂代谢、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激活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等,导致AS和血栓形成。目前已证明应用B族维生素如叶酸、VB12、VB6等可降低血中Hcy水平。但是对AS的最终疗效如何,

有待临床研究。

三、作用于RAS的抗AS药

许多资料证明血管紧张素Ⅱ不仅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还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等既能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又能抑制激肽酶Ⅱ保护缓激肽,发挥保护血管内皮和扩张血管的作用。最近发展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拮抗剂氯沙坦、缬沙坦等,对心、脑、肾等多种靶器官有保护作用,对用于PTCA后的再狭窄,国际性大规模临床试验评价正在进行中。

四、抗AS钙拮抗剂

钙参与AS的病理过程,如平滑肌增生、脂质沉积和纤维化,钙拮抗剂可干扰这些过程,发挥抗AS作用:①减少钙内流,减轻钙超载所致的动脉壁损害;②无明显的调脂作用,但能加速细胞内胆固醇酯的分解,减少病变部位胆固醇酯沉淀;③抑制脂质过氧化,阻止OX-LDL 的形成,保护内皮细胞;④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阻止血栓形成;⑤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动脉基质蛋白合成,增加血管壁顺应性。

五、NO供体类抗AS药

NO在体内发挥着广泛的生物活性,如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等。体内的NO主要是在NO合酶(NOS)的作用下,由

L-精氨酸释放,L-精氨酸是NO的供体。动物实验证明补充L-精氨酸,在不影响血脂的情况下可阻止AS病变的发生。最近研究报道,较长期的口服L-精氨酸不仅有益于恢复血管内皮功能,还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近年来新合成的有机NO供体药,初步实验有一定的效应。

六、抗炎性抗AS药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AS的病程有了更深地认识。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AS是一种慢性特异性炎性反应。涉及很多活性因子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生长因子及多种生物活性蛋白等。活性因子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或改变炎性基因的转录及影响功能蛋白表达等方式影响AS病变的发展。利用转录因子抑制剂阻滞信号的转导、反义寡核苷酸干扰促炎因子的复制等,可阻滞AS病变的发生或发展。

七、AS的基因治疗

AS是多基因疾病,可采用基因治疗。AS炎性病变的深入阐明,为AS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目前正在进行试验性研究。如:将LDL受体基因转移给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能加速肝脏对LDL的摄取。经apoAⅠ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治疗,可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使HDL浓度升高。在apoE基因敲除的小鼠体内植入apoE基因转导的内皮细胞,可使AS病变明显减轻。

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化学》讲义 脂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

脂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也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中。它们必须与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和极性类脂(如磷脂)一起组成一个亲水性的球状巨分子,才能在血液中被运输,并进入组织细胞。这种球状巨分子复合物就称作脂蛋白。 血脂代谢就是指脂蛋白代谢,而参与这一代谢过程的主要因素有载脂蛋白、脂蛋白受体和脂酶。 一、脂蛋白 (一)组成: 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称为总胆固醇(TC)。 不同脂蛋白含有的载脂蛋白种类、数量均有区别。 (二)结构:脂蛋白均为球状颗粒 表层:磷脂、游离胆固醇、载脂蛋白—极性物质 内核:甘油三酯、胆固醇酯—非极性物质 (三)脂蛋白的分类

脂蛋白的密度从CM到HDL由小变大,而分子的大小则由大变小。 1.CM:来源于食物脂肪,含外源性甘油三酯近90%,密度最低。 正常人空腹12h后采血时,血浆中无CM。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浆中含有大量的CM时,血浆外观混浊。 将含有CM的血浆放在4℃静置过夜,CM会自动漂浮到血浆表面,形成一层“奶酪”,这是检查有无CM 存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CM中的载脂蛋白主要是Apo AⅠ和C,其次是含有少量的Apo AⅡ、AⅣ、B48。 2.VLDL:VLDL中甘油三酯含量占一半以上。CM和VLDL统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RLP)。 由于VLDL分子比CM小,空腹12h的血浆是清亮透明的,当空腹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超过3.3mmol/L (300mg/dl)时,血浆呈乳状光泽直至混浊,但不上浮成盖。 VLDL中的载脂蛋白含量近10%,其中ApoC为40%~50%,ApoB100为30%~40%,ApoE为10%~15%。 3.IDL:IDL是VLDL向LDL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与VLDL相比,其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增加。正常情况下,血浆中IDL含量很低。 最新的研究表明,IDL是一种有其自身特点的脂蛋白,应将其与VLDL和LDL区别开来。 IDL中的载脂蛋白以Apo B100为主,占60%~80%,其次是Apo C(10%~20%)和Apo E(10%~15%)。 4.LDL:是血浆中胆固醇(TC)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所以,LDL被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正常人空腹时血浆中胆固醇的2/3是和LDL结合,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浆胆固醇浓度的升高与血浆中LDL 水平是一致的。 由于LDL颗粒小,即使血浆中LDL的浓度很高,血浆也不会混浊。 LDL中载脂蛋白几乎全部为Apo B100(占95%以上)。 5.Lp(a):其脂质成分类似于LDL,但其所含的载脂蛋白为Apo B100和Apo(a)。Lp(a)是一类独立的脂蛋白,直接由肝脏产生的,不能转化为其他脂蛋白。 6.HDL: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载脂蛋白以Apo AⅠ为主(65%)。HDL可分为HDL2和HDL3两个亚组分。HDL2颗粒大于HDL3,而其密度则小于HDL3。两者的化学结构差别是,HDL2中胆固醇酯的含量较多,而载脂蛋白的含量则相对较少。 脂蛋白结构的主要成分 例题 下列血浆脂蛋白密度由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 A.LDL、IDL、VLDL、CM、HDL B.CM、VLDL、IDL、LDL、HDL C.VLDL、IDL、LDL、CM、HDL D.CM、VLDL、LDL、IDL、HDL E.HDL、VLDL、IDL、CM、LDL 『正确答案』B

高血脂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1 高血脂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高血脂在我国已不少见,尤其在成年人中更多见。有调查资料显示,成人中血总胆固醇(TC )或三酰甘油(TG )升高者约占10%-20%,甚至儿童中也有近10%血脂升高,而且高血脂的发生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为病人往往同时还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的降低,所以我认为,将“高血脂”称为“血脂异常”或许更合适。 1.根据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的不同,临床上将高血脂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两者兼有三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正常人的血总胆固醇应低于5.2mmol/L ,如果超过5.72mmol/L 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总胆固醇含量介于二者之间为边缘性或临界性升高,也属于不正常情况。血总胆固醇升高的确切原因尚不详细。有的发病与家族遗传有关,其家人中多有血胆固醇升高,而且有的很年轻就发生冠心病。有的病人可能因长期大量进食含胆固醇甚多的食物,而是血总胆固醇升高。此外,肥胖、年龄增长(老年)、女性绝经等也与血总胆固醇升高有关。总之,大多数病人的发病是遗传基因缺陷或者这种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只是目前尚难于对每位病人的病因作出诊断。因而成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少数病人的发病是其他疾病,如甲状腺机能过低、慢性肾病、糖尿病所致;某些药物如利尿剂中的双氢克尿塞、激素类中的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等长期服用也可导致血胆固醇增高,因为这类病人的

2 发病是在原有的疾病基础上产生,故称为继发性胆固醇血症。不论本病为原发或继发,它们常有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升高,血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是促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是预防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2)高三酰甘油血症:凡血三酰甘油超过1.7mmol/L 即为本症。其病因也与饮食有关,长期进食含糖类过多的食品、饮酒、吸烟,以及体力活动过少都可引起其发生。三酰甘油明显升高常见于家族遗传疾病,与遗传基因异常有关,这些病人的血液抽出后,上层往往像奶油状,下层则浑浊。他们较易发生急性胰腺炎。糖尿病、胆道阻塞等疾病也可促使“继发性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三酰甘油增高也很可能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病人还同时有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的升高,如果其HDL-C 明显降低,便更易促发冠心病。 (3)混合性高血脂:血中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同时升高者即可诊断为本病。其病因也与遗传、饮食或其他疾病有关,由于两种血脂成分均异常,以及HDL-C 常常明显降低,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更大。血脂异常确诊后,病人应检血糖、肝、肾功能和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内容,并注意尽可能确定有无促发血脂异常的其他疾病,必要时还需化验家族中有关成员的血脂,以便查明病因,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 2.由于脂质不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因此,高血脂常为高蛋白血症反映,据此可将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医学检验学化学练习题第3章脂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

第三章脂代谢及高脂血症的检查 一、A1 1、国内外制定的血脂测定技术目标中所要求的三酰甘油的不准确度和不精密度分别为()。 A、≤±3%,≤3% B、≤±5%,≤5% C、≤±4%,≤4% D、≤4%~5%,≤4% E、≤±4%,≤5% 2、下列关于脂酶与脂质转运蛋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LPL活性需要ApoCⅢ作为激活剂 B、SDS可抑制HL活性 C、细胞所合成和分泌,定位于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受体上 D、LPL可催化VLDL颗粒中甘油三酯水解 E、HDL中积累的未酯化胆固醇在HL作用下由肝摄取 3、下列关于胆固醇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小肠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 B、乙酰CoA是合成胆固醇的原料 C、胆固醇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结构 D、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的前体 E、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 4、进行药物降脂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他汀类 B、烟酸类 C、贝特类 D、鱼油制剂 E、普罗布考 5、下列哪些选项不支持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而非肝内胆汁淤滞()。 A、血沉加快 B、常有发热、疼痛的症状 C、血清ALP常在30单位以上 D、血清胆固醇较高 E、常由药物引起 6、胆固醇酯分布于血浆脂蛋白的()。 A、亲水表层 B、疏水表层 C、亲水核心 D、疏水核心 E、表层与核心之间 7、在肝脏,胆固醇主要()。 A、转变成类固醇 B、转变成维生素

C、合成胆红素 D、合成低密度脂蛋白 E、转变成胆汁酸 8、临床上测定三酰甘油最常用的方法是()。 A、甘油磷酸氧化酶法(GPO-PAP法) B、乳酸脱氢酶法 C、免疫透射比浊法 D、甘油氧化酶法 E、脂质抽提法 9、关于Lp(a)叙述错误的是()。 A、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B、Lp(a)含有ApoB-100和Apo(a) C、Apo(a)与纤溶酶原具有高度同源性 D、Lp(a)在脂蛋白电泳时多位于α与前β-脂蛋白之间 E、Apo(a)可从Lp(a)上脱落下来,剩下仅含ApB-100的颗粒称LDL 10、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是指空腹血浆中()。 A、TG升高 B、VLDL升高 C、LDL升高 D、LDL及VLDL同时升高 E、CM及VLDL同时升高 11、下列各项血脂指标中,何者的生理性变异最大()。 A、TC B、TG C、HDL-C D、ApoAⅠ E、ApoB100 12、对清道夫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清道夫受体分布于胎盘、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对氧化型LDL具有高亲和力 C、促使脂蛋白之间转移胆固醇 D、是LDL受体途径以外的脂质摄取途径 E、受体具有跨膜结构域 13、下列哪类测定HDL-C的匀相测定法试剂中使用抗体()。 A、选择性抑制法(PPD法) B、PEG修饰酶法(PEGME法) C、反应促进剂-过氧化物酶清除法(SPD法) D、过氧化氢酶清除法(CAT法) E、免疫分离法(IS法) 14、载脂蛋白B族中主要成分是()。 A、ApoB48 B、ApoB75

临床化学脂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练习题

临床化学脂代谢及高脂蛋白血症练习题 一、A1 1、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组织的LDL受体活性差别很大 B、VLDL受体在肝内大量存在 C、VLDL受体与VLDL具有较高的亲和性 D、LDL受体在肝内大量存在 E、VLDL受体在脂肪细胞中多见 2、血浆置于4℃冷藏10h,可见上层为奶油样,下层浑浊的标本是 A、Ⅱa型 B、Ⅱb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3、血清电泳图谱上出现深β带和深前β带的高脂血症是 A、Ⅰ型 B、Ⅱa型 C、Ⅱb型 D、Ⅲ型 E、Ⅴ型 4、血清电泳图谱上出现宽β的高脂血症为 A、Ⅰ型 B、Ⅱa型 C、Ⅱb型 D、Ⅲ型 E、Ⅴ型 5、Ⅰ型高脂蛋白血症不表现为 A、奶油样表层,下层透明 B、可能是由于LPL活性减低所致 C、CM明显增高 D、电泳时出现深β E、血清ApoB-48升高 6、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测定LDL中胆固醇的含量来表示LDL的水平 B、常用聚乙烯硫酸盐法测定HDL-C C、当TG水平大于4.52mmol/L时就不能采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C含量 D、Friedewald公式为LDL-C=TC﹣HDL﹣TG/2.2

E、用自动分析仪测定LDL-C时采用直接测定均相法 7、血脂异常预防的首要靶标为 A、TC B、TG C、HDL D、LDL E、Lp(a) 8、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以下检测指标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的是 A、TC B、Lp(a) C、HDL D、LDL E、VLDL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甘油三酯水平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变异都比胆固醇大 B、血中CM的半寿期为2~4h C、目前常用检测甘油三酯的方法为化学法 D、甘油三酯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E、甲亢患者甘油三酯常升高 10、载脂蛋白的功能错误的是 A、构成和维持脂蛋白结构 B、是一些酶的辅助因子 C、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 D、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的活性 E、不能由肾脏合成 11、不由肝脏合成的脂蛋白为 A、HDL B、VLDL C、CM D、ApoA E、Lp(a) 12、在没有CM存在的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水平主要反映 A、HDL水平 B、IDL C、LDL D、VLDL水平 E、VLDL和LDL水平

高血脂的健康管理

高血脂的健康管理 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高血脂症和继发性高血脂症。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及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人群越来越多,因此高血脂的健康管理,对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针对高血脂做的健康管理方案: 一、饮食调理 1、合理的膳食结构,高血脂症的饮食原则是“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 2、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 我们比较喜欢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3、血糖高患者的蛋白质来源,大豆及其豆制品为好. ①其所含蛋白质量多质好。

②其不含胆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等。 4、在控制热量期间,仍感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用。 5、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猪油、牛油、洋油、奶油、黄油等少用,最好不用。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花生、核桃、芝麻、瓜子中含脂肪也相当多,尽量不吃或少吃或减少油类摄入。 6、蛋黄和动物内脏如肝、脑、腰等含胆固醇相当高,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7、禁用食物有: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等少用或食用后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8、水果中含葡萄糖、果糖,能使血糖升高,故在血、尿糖控制相对稳定时,空腹血糖<7.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时,可在两餐或临睡前食用,但也要减少相应主食。 9、血脂高患者的饮食除控制总热卡外,还应做到食品多样化。 10、改变做菜方式: 高血脂患者做菜应少放油, 尽量以蒸,煮,凉泮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11、咖啡因会增加体内的胆固醇。因此,应注意尽量少喝咖啡、茶,并禁服含有咖啡因的药物。 (但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高胆固醇者,饮食治疗的意义并不大,

脂蛋白代谢

教学要求 掌握:脂蛋白的分类及其主要功能;脂蛋白受体、和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类和特殊蛋白质;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及血液生化特点;血脂检查前应注意的问题。熟悉:各种脂蛋白的组成和结构要点;异常脂蛋白血症的原因;血脂测定项目的合理选择。 了解:载脂蛋白的种类和生理功能;脂蛋白紊乱和致动脉粥样硬化关系;血脂异常治疗目标值;血脂测定的标准化 第一节血浆脂蛋白结构和受体 1、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 物理性质:电泳时处于点样原点 化学组成: 载脂蛋白1-2%: ApoB48、 脂类 98-99%:TG 85-95% CH 2-8% 功能:运输外源性TG到全身各组织 2、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化学组成:TG 50-70% 功能:运输内源性TG的主要形式 3、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 LDL) 脂类:CH 45-50% 功能:携带胆固醇由肝脏转运到全身血浆中。 4、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化学组成:载脂蛋白45-55% ?功能: 将肝外组织细胞表面的胆固醇摄入并酯化再转动到肝内的载体进行代谢。 脂蛋白的功能 CM 主要功能是转运外源性TG及CH。 VLDL 主要功能是转运内源性TG。 LDL 主要功能是将肝合成的内源性CH转运至肝外组织。 HDL 主要功能是参和CH的逆向转运 主要脂蛋白的分类和组成

脂蛋白(a)[Lp(a)] Lp(a)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载脂蛋白(了解内容但是精品课程上有很多题!) 不同脂蛋白含不同的Apo: CM 含ApoB48而不含ApoB100

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

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 文章目录*一、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1. 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2. 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3. 高血脂症患者能运动吗*二、高脂血症如何检测*三、高脂血症应该怎么样预防 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 1、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高脂血症就是高血脂,它们是一种完全一样的病情,是指人体的血脂水平抬高,从而直接的引起一些能够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的疾病,比如患者有可能会患上冠心病和胰腺炎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因此,对于高脂血症的患者来说,一定要严格的控制自身的体重,千万不能过度的肥胖。同时,患者还需要多注意自身的运动锻炼,这样才能够达到治疗作用。 2、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高血脂症这种疾病的病情不会停滞不前的,这种疾病的病情是在进行的,而且人们身体当中的脂肪遍布全身各部各部位的,因此高血脂症这种疾病还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人体当中的脂肪会有游离脂肪酸,还有磷酸的。 高血脂症这种疾病会导致人们出现致命性的疾病是冠心病还有急性胰腺炎的,冠心病是常见的致命性疾病,当人们身体出现严重的乳糜微粒血症的时候才会导致患有急性胰腺炎疾病。

3、高血脂症患者能运动吗当今社会,三高人群遍布很多家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几乎出现在大部分人身上,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而且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 高脂血症如何检测1、生化检查 测定空腹状态下(禁食12~14小时)血浆或血清TC、TG、LDL-C 和HDL-C是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TC是所有脂蛋白中胆固醇的总和,TG是所有脂蛋白中甘油三酯的总和。LDL-C和HDL-C 分别指LDL和HDL中的胆固醇含量。决定治疗前,至少有两次血脂检查的结果。 2、超速离心技术 是脂蛋白异常血症分型的金标准,但所要求的仪器设备昂贵,技术操作复杂,一般临床实验室难以做到。 3、脂蛋白电泳 将脂蛋白分为位于原点不移动的乳糜微粒、前β、β和α共4条脂蛋白区带,分别相当于超速离心法中的CM、VLDL、IDL和LDL,以及HDL.仅为半定量分析,结果变异较大,目前已不常应用。 4、有关脂代谢的特殊检查 载脂蛋白测定测定血浆ApoB和ApoAⅠ水平对于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

《血脂代谢及其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上海市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主题二《内环境与自稳态》中的第五节,介绍内环境中脂质的存在形式,含量是怎样通过自身调节达到相对稳定,怎样进行代谢等内容,以及由于调解活动出现障碍引起的高脂血症、肥胖症等知识。同时本节内容与第四节《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以及高一第一册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一节前后呼应,联系密切。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人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其调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血脂的概念,脂类在人体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并能够准确辨识脂蛋白的各部 分结构 2)理解人体内血脂的来源和去路及其平衡 3)联系血糖的激素调节过程理解激素在血脂平衡中的调节作用 4)能够准确解释血脂调解活动出现障碍后人体的病变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和比较判断体检个体血脂的健康状况 2)学会计算体重指数的方法,并能以此为依据判断超重和肥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人体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协调之美 2)通过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合理膳食,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血脂平衡及其调节 难点:理解血脂的代谢与人体内脂类物质、糖类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策略: 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血脂的来源和去路,及其平衡 以问题“血液中是否存在脂质呢?”引起学生思考,得出血液中的脂蛋白是脂类在人体内主要的运输形式,根据人体内脂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分析,逐步分析出血脂的来源和去路,再由人体内脂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正常情况下是保持平衡的,而得出结论“血脂的含量在正常人体内也应该是动态平衡的”。 2、如何使学生理解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也可以调节血脂的平衡?

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与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

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与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根据我国高脂血症和NAFLD的特点,我们围绕高脂血症和NAFLD的诱因、重要发病环节以及生物标记物的发现这几个方面,凝炼出6个有特色、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 ●NAFLD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易感基因和表观 遗传特征?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和生活方式(运动)与NAFLD和高脂 血症发生、发展的关系? ●代谢性炎症在NAFLD和血脂紊乱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肝脏营养感应调控及脂代谢稳态失衡与NAFLD发生和 发展的关系? ●外周脂质向肝脏异位以及肝细胞内脂肪重分布在 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NAFLD和高脂血症不同疾病阶段及转归的生物标记物 是什么?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的遗传学研究:易感基因及表观遗传 利用我们项目组人群队列及病人活检样本资源、部分中国

人群的SNPs数据和国内外脂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1)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以及表观遗传因素:利用代谢基因数据库(WIT)和本项目组研究获得的SNPs数据,通过外显子深度测序筛查进一步确定中国汉族人群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位点,并在长期大样本人群队列研究和肝组织活检标本的基础上验证其与不同阶段NAFLD(SS和NASH)以及不同预后转归(肝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在NAFLD动物模型的不同阶段进行全基因组启动子甲基化位点扫描、microRNA 表达谱分析;并利用上述平台进行高脂血症和/或NAFLD患者肝组织活检样本检测,从而识别并明确与高脂血症和NAFLD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因素;我们也将特别关注两个极端人群,即“吃水也胖”和高脂饮食而不发生脂肪肝和高脂血症人群,并通过上述手段研究其易感/保护基因(位点)(注:综审专家建议);2)易感基因及表观遗传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针对获得的NAFLD和高脂血症相关性易感基因/易感位点,应用EMSA、super EMSA和Chip技术“挖掘”与之相结合的转录因子,验证易感基因突变或多态性对基因转录/翻译、信号通路活性、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结合筛选获得以及前期工作发现(SREBP1c、FoxO1、PGC1 、SIRT1基因甲基化)的表观遗传学因素,在原代肝脏细胞和动物模型水平验证其对基因表达、信号通路活性、细胞糖脂代谢功能的

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

血脂及脂蛋白的组成及代谢 一、血脂 血脂就是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它的组成复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 Ch)、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磷脂(phospholipid, PL)与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等。胆固醇又分为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 CE)与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 FC)两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脂的来源有两个途径:(1)外源性途径:即从食物中摄取的脂类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2)内源性途径:即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她组织合成 后释放入血。血脂含量受多种因素饮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组成 血脂在血浆中不就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就是与血浆中的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 LP)的形式进行转运与代谢。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按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四类。此外还有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就是VLDL在血浆的代谢物,其组成及密度介于VLDL及LDL 之间。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各类脂蛋白 都含有这四类成分,但其组成比例及含量却差别很大。乳糜微粒含三酰甘油最多,达80%~95%,蛋白质最少,约1%;VLDL含三酰甘油约50%~70%,蛋白质含量约10%;LDL含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最多,约40%~50%;HDL含蛋白质最多,约50%。 三、载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迄今已从人血浆中分离出18种之多。主要有apoA、B、C、D、E等五类,其中apoA又分为apo AI、AⅡ、AⅣ;apoB 又分为B100及B48;apoC又分为CⅠ、CⅡ、CⅢ。不同的脂蛋白含不同的apo, 它们主要功能就是结合与转运脂质。此外还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等。如apo AI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

高血脂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血脂药品销售知识考试试卷 姓名:门市:总分: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高血脂概念?(5分) 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一种全 身性疾病,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2.哪些人易得高血脂症?(5分) (1)有高血脂家族史者;(2)体型肥胖者;(3)中老年人;(4)长期高糖饮食者;(5) 绝经后妇女;(6)长期吸烟、酗酒者;(7)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6分) 1.高血脂症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 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2.“他汀类”降脂药不能与烟酸类、贝特类降脂药联合食用。 3.一般高血脂会有很多临床表现,列举三种: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 胸闷、心悸等 4.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磷脂质。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 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5.烟酸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烟酸属于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别名维生素B3。 6.高血脂的一线用药有“他汀类”降脂药,“贝特类”降脂药,“烟酸类”降脂药,“树脂类”降脂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他类。 7.“他汀类”降脂药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8.高血脂患者的膳食结构应遵循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既 “四低一高”原则。 9.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以下

第四章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第四章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指血浆中脂质量和质的异常。由于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在血浆中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血脂异常实际上表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dyslipoproteinemia)。血脂异常少数为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多数是遗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发性)。血脂异常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之一,与多种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明显升高。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报道,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患病人数1.6亿。防治血脂异常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和脂蛋白概述】 (一)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血浆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和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组成的球形大分子复合物。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5大类:乳糜微粒(chy- 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这5类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次变小。此外,还有脂蛋白(a)[Lp(a)]。各类脂蛋白上述4种成分的组成及其比例不同,因而其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也各有差异(表8-4-1)。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因其与脂质结合在血浆中转运脂类的功能而命名。已发现有20多种Apo。常用的分类法是Alaupovic提出的ABC分类法,按载脂蛋白的组成分为Apo A、B、C、D、E。由于氨基酸组成的差异,每一型又可分若干亚型。例如,Apo A可分AI、AⅡ、AⅣ;Apo B可分B48、B100;Apo C可分C I、CⅡ、cⅢ;Apo E有EI、EⅢ等。载脂蛋白除了与脂质结合形成水溶性物质、成为转运脂类的载体以外,还可参与酶活动的调节以及参与脂蛋白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和结合反应。 表8-4-1 脂蛋白的主要特性 脂蛋白主要来源主要脂质主要Apo 主要功能 CM VLDL LDL HDL 食物 肝脏 VLDL分解代谢 肝脏、肠道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 胆固醇酯 胆固醇酯 B48,C,E B100,C,E B100 A,C 运送外源性甘油三酯到外周组织 运送内源性甘油三酯到外周组织 运送内源性胆固醇外周组织 逆向转运胆固醇 (二)脂蛋白及其代谢 人体脂蛋白有两条代谢途径:外源性代谢途径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小肠中合成CM及其代谢过程;内源性代谢途径是指由肝脏合成的VLDL转变为IDL和LDL,以及LDL被肝脏或其他器官代谢的过程。此外,还有一个胆固醇逆转运途径,即HDL的代谢。 1.乳糜微粒CM颗粒最大,密度最小,富含甘油三酯,但Apo比例最小。CM的主

血脂代谢异常原因

血脂代谢异常原因 我们生活在都市中,生活节奏很快,每天都活在高压力的生活中,身体机能也越来越弱,得到都市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平时没有听说过的疾病也越来越普遍的被提到。那么现在我想问问大家是否知道什么是血脂代谢异常呢? 人体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即可从食物吸收后在体内加工而得,也可利用其他物质在体内自行合成。脂质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血中脂质含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上述各种脂质成分既然不溶于水,当然也不可能溶解在血液之中,谈不上对人体的利弊,实际上,这些脂质必须与某些特异的蛋白质结合成所谓的"脂蛋白"分子,方能在血液中进行循环运转。换句话说,血脂在血液中实际上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的,而脂蛋白则是脂质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中用来结合脂质的蛋白质就叫"载脂蛋白"。 人体内血脂代谢不平衡,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进入大于排出,就叫血脂代谢紊乱,即通常所说的高脂血症或高血脂。

对于血脂代谢紊乱,除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异常升高外,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异常降低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而且其危害较之前三种更严重,因而有人建议采用"脂质异常血症"来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的 紊乱状态。只是由于"高血脂症"这个称谓使用时间长,简明通俗,所以仍然被广泛采用。 血脂代谢紊乱:主要就是指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的紊乱,当然这些都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异常降低和升高有密切的联系。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清是清澈透明的,而血脂代谢紊乱者的血清是混浊的,严重的还会形成脂肪块。由于血浆中脂质过多,多余的脂肪就进入血管内壁,沉积在血管管壁上,使血管腔变窄,并促使血管的粥样硬化。应该再次注意的是,脂质的摄入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所谓外源性,是指通过外界摄入食物热量过多,而引起的血脂代谢紊乱,通过饮食调节可以控制。

第9章脂代谢及脂代谢紊乱检验知识题

1.能代表HDL水平的载脂蛋白是A.ApoAⅠ B.ApoAⅡ C.ApoB D.ApoCⅠ E.ApoCⅢ 正确答案:A 2.乳糜微粒中含最多的成分是 A.三酯甘油 B.蛋白质 C.胆固醇 D.磷脂 E.糖脂 正确答案:A 3.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中用到的酶有A.甘油激酶.过氧化物酶 B.胆固醇酯酶.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C.胆固醇氧化酶.甘油激酶 D.胆固醇氧化酶.甘油氧化酶 E.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甘油氧化酶正确答案:B 4.合成VLDL的场所主要是在 A.肾脏 B.血浆 C.脂肪组织 D.小肠黏膜

正确答案:E 5.对LDL描述正确的是 A.运输内源性胆固醇 B.运输外源性胆固醇 C.运输内源性三酯甘油 D.运输外源性三酯甘油 E.既有内源性胆固醇,又有外源性胆固醇 正确答案:A 6.目前测定血清总胆固醇最常用的方法为 A.比色法 B.气相色谱法 C.核索稀释质谱法 D.高效液相色谱法 E.酶法 正确答案:E 7.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血清检查特点是 A.血清透明,胆固醇明显增加,三酯甘油正常 B.血清透明,胆固醇明显增加,甘油稍高 C.血清浑浊,胆固醇稍高,三酯甘油增高 D.血清浑浊,胆固醇正常,三酯甘油稍高 E.血清乳白色,胆固醇正常或稍高,三酯甘油明显增加正确答案:A 8.载脂蛋白B主要存在于 A.HDL B.LDL

D.CM E.FFAg 正确答案:B 9.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升高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重度贫血 B.肺结核 C.严重肝病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肾病综合征 正确答案:E 10.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升高的是A.CM B.VLDL C.LDL D.HDL E.以上均升高 正确答案:E 11.与血清呈乳糜样关系最大的脂蛋白是A.VLDL B.HDL C.CM D.LDL E.IDLB 正确答案:C 12.含有总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

常见免疫抑制剂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常见免疫抑制剂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牛冬梅综述,张春妮审校 0引言 免疫抑制剂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现临床上主要有5大类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化学合成抗代谢药和烷化剂、生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类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如FTY720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移植患者的存活率,但各类免疫抑制剂具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肾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等,患者长期服用会出现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或代谢性骨病等多种并发症。高脂血症是器官移植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他克莫司(Tacrolimus)和雷帕霉素(Repamycin)等可引起高脂血症。现就免疫抑制剂与高脂血脂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该类药物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临床的历史已久,此类药物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等,其免疫抑制作用已得到充分认可,与脂质代谢紊乱、高脂血症的关系也早已得到证实,因此,最近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和文献较少。以往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移植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

(triglyceride,TG)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显著下降,并且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与药物的剂量、累计用量密切相关。药物剂量减少,肾移植患者血清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降低,而HDL-C水平增加,停药后HDL-C浓度更是大幅增高。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导致高脂血症:①本身能通过增加游离脂肪酸的产生而促进肝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②诱导机体增强胰岛素耐受性,使血胰岛素水平增高,刺激VLDL合成增加。③促进糖异生,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血糖含量升高,促使肝TG及VLDL的合成,导致血中TG、VLDL升高。糖代谢紊乱又加强了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糖基化及氧化过程,导致修饰LDL水平增高。④加重高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与影响胰岛素信号蛋白的磷酸化及蛋白表达等因素有关。体内胰岛素功能下降时,肝合成VLDL亢进,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降低,乳糜微粒(CM)、VLDL的分解量减少,LDL升高不明显,但易形成小而致密的B型LDL,HDL-C水平下降。高浓度的VLDL导致高三酰甘油血症,转化为中间密度脂蛋白和LDL后则导致高胆固醇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2CsA CsA属生物免疫抑制剂,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使用,对移植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患者接受CsA治疗后,血清TC、TG 和LDL-C水平普遍升高。Kimak等观察了12例患者(同时设定了13例

从高脂血症看血浆脂蛋白代谢

从高脂血症看血浆脂蛋白代谢 一、血脂及脂蛋白 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的统称,血浆脂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肪酸等。血脂有外源性脂质和内源性脂质两种来源。因为脂质不溶于水,所以在血浆中会以甘油三酯(TAG)和胆固醇酯(CE)为内核,载脂蛋白、磷脂及游离胆固醇单分子层覆盖于表面形成能溶于水的球状复合体——脂蛋白,保证脂质能在血浆中正常运输。 电泳法按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可将脂蛋白分为α、前β、β及乳糜微粒4类。 超速离心法按密度将血浆脂蛋白分为4类: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二、高脂血症及其分类 血浆脂质(胆固醇或/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上限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也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dyslipoproteinemia)。一般以成人空腹12-14小时血浆甘油三酯超过2.26mmol/L(200mg/dl),胆固醇超过6.21mmol/L(240mg/dl),儿童胆固醇超过4.41mmol/L(160mg/dl)为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脂蛋白异常血症可分为6型:Ⅰ、Ⅱa、Ⅱb、Ⅲ、Ⅳ、Ⅴ。

1、Ⅰ型高脂血症 此型高脂蛋白血症有许多特点,但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以下两方面:血浆中乳糜微粒明显增多,血浆中前β脂蛋白浓度正常,或仅呈轻度增加。各种高脂蛋白血症中,Ⅰ型是最少见的(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最容易诊断的。一般靠血清外观和脂蛋白电泳就能诊断,甚至于只有血清外观,也能确诊。 血浆脂蛋白中CM升高,而CM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CM代谢途径又被称为外源性脂质转运途径或外源性脂质代谢途径,所以血脂中甘油三酯显著增加、胆固醇常有增加。 2、Ⅱ型高脂血症 此型高脂血症又可分为两种亚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而Ⅱb型病人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也同时升高,从而导致了血脂定量及治疗方案的不同。Ⅱ型高脂蛋白血症的发病机制,与细胞膜上LDL受体的遗传性缺陷有关,LDL受体缺陷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重要原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VLDL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形式,在血浆的代谢中间产物LDL是运输内源性胆固醇主要形式,所以VLDL及LDL代谢途径又被称为内源性脂质转运途径或内源性脂质代谢途径。因而可以知道Ⅱa型血脂中胆固醇增加而甘油三酯正常,Ⅱb型血脂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增加。 3、Ⅲ型高脂血症 此型患者血浆脂蛋白在电泳时,通常出现一“宽β”带,从β位置仲延到前β,即出现一种“特殊的”脂蛋白,该脂蛋白在溶液密度为1.006条件下进行超速离心时,表现为“上浮”或“漂浮”(这种行为与VLDL相似),但在淀粉扳等支持体上进行电泳时,它又表现为β脂蛋白的迁移率(一般情况,这是LDL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在正常人体中,VLDL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IDL,其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大致相等,但Ⅲ型患者IDL的含量要高于正常人,所以其血脂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有增加。 4、Ⅳ型高脂血症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脂类代谢紊乱性疾病,它也是一种典型的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诊断标准为:甘油三酯增多,胆固醇基本正常,前β脂蛋白/VLDL增多,β脂蛋白/LDL不增多,无乳糜微粒。 5、Ⅴ型高脂血症 该型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为VLDL升高,出现乳糜微粒。电泳和超速离心时可以看到VLDL 增多的同时LDL和HDL通常减少。血脂中甘油三酯明显增加,胆固醇常增加。 三、高脂血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表现 1、病因 (1)原发性高脂血症就是原来无任何其他疾病而发生高脂血症,一般是因为遗传因素。(2)继发性高脂血症,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脂血症,比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胆道阻塞等。 (3)不良饮食习惯一起的高脂血症,如暴饮暴食、嗜酒、偏食、饮食不规律等 (4)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导致的高脂血症,如:避孕药、激素类药物等。 (5)精神因素导致的高脂血症,就是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天长日久形成高脂血症。 2、临床特点 家族史常能帮助查出高脂蛋白血症类型。例如,年轻亲属中出现冠心病或其他血管意外者,本人很可能是I型高脂血症。家族成员中有糖尿病患者时,虽其本人无此病,仍可能为

血脂代谢异常

血脂代谢异常 加入日期:2004-6-3 8:23:38 来源: 【疾病概述】血脂是血液中脂质的总称,总脂量约为600mg/dl。血脂的成分较复杂,主要有总胆固醇(TC,其中2/3为胆固醇脂,1/3为游离胆固醇)、甘油三脂(TG)、磷脂(PL)、游离脂肪酸(FFA)、脂溶性维生素、固醇类激素等。它们是脂溶性的,在血液中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成水溶性的物质才能存在和运转,其中除了FFA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外,其余皆与球蛋白结合成为脂蛋白(LP)。用超速离心或脂蛋白电泳方法可将脂蛋白分成高密度脂蛋白(HDL)即α-脂蛋白(α-LP)、低密度脂蛋白(LDL)即β-脂蛋白(β-LP)、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即前β-脂蛋白(preβ-LP)和乳糜微粒(CM)即在原点不移动的。与脂蛋白结合的蛋白质部分称载脂蛋白(Apo),现已发现并将结构弄清楚的有A、B、C、D、E、F、G、H、J及(α)等10几大类。各种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又可分为若干亚型(如HDL可有HDL2、HDL3等亚型,Apo-A可分Apo-A I、 Apo- A II等,Apo-B 可分为Apo-B100和Apo-B48等,Apo-C有Apo-CI、Apo-CⅡ、Apo-CⅢ等),血脂、脂蛋白、载脂 蛋白在人体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内血液中脂质一种或几种成分的升高或降低称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及损害身体的健康。其中血液中某些脂质成分升高称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 【病因病理】 影响血脂的因素 1.遗传因素 一般而言,有血脂代谢异常家族史者后代出现血脂异常的机会较多。因此,对于这一人群应经常 检查血脂,平日注意环境因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2.环境因素 (1)肥胖。单纯性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者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使血清TC、LDL、TG、Apo-B 升高,HDL和Apo-AI降低,TC/HDL-C比值升高。 (2)膳食结构 1)含饱和脂肪酸为主的食物可升高血清TC、LDL:此类食物摄入占总热量百分率每增加1%,可使血清TC增加2mg/dl,研究表明只有含12(月桂酸C12:0)、14(豆蔻酸C14:0)、16(棕榈酸16:0)个偶数碳链的饱和脂肪酸食物才使血清TC升高,而含18个碳原子和10个及以上碳原子 的饱和脂肪酸食物对血清TC浓度影响不大。 2)单价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加油酸(C18:1)的橄榄油和其它植物油替代膳食中的饱和脂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