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

 
胡绳荪
姓名: 胡绳荪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年04月 籍贯: 安徽省
职称: 教授,博导 邮编:
办公室电话: 手机:
家庭电话: EMAIL:
单位: 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加工自动化
研究方向1: 材料加工过程模拟仿真与智能控制
研究方向2: 现代材料加工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3: 现代弧焊电源及其控制
简介:
1978.2-1981.12天津大学机械系焊接专业本科,工学学士;1984.9-1987.5焊接专业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1982.1至今天津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代表著作:
1.基于UG的弧焊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的设备建模.焊接学报.2008.V29,No.4:p89-92;2.铝合金焊接快速成形层间间隔时间分析.焊接学报.2008.V29,No.5:p109-112;3.Modeling of Arc Force in Plasma Arc Welding.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2008.V14,No.3:p157-163;4.Study on motion simulation of arc welding robot based on UG.China Welding.2008.17,No.2:p 54-57;5.等离子弧焊接熔池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天津大学学报.2007.V40,No.10:p 1260-1264;6.等离子弧焊中电弧反翘现象的数值模拟.焊接学报.Vol.28 (9):29-32+90;https://www.360docs.net/doc/bf7331780.html,putational simulation for the constricted flow of argon plasma https://www.360docs.net/doc/bf7331780.html,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Vol.40 No.3,2007.9 P389~394;8.GMAW系统电流与弧长的滑模变结构控制仿真.焊接学报.Vol.28 (6):53-56;9.焊接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7.2;10.现代弧焊电源及其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讲授课程:
材料加工自动化(本科生课程);材料加工自动控制基础(研究生课程)材料加工工程进展(博士生课程)、材料加工智能控制(博士生课程)




 
荆洪阳
姓名: 荆洪阳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6年07月 籍贯: 山西省
职称: 教授,博导 邮编: 300072
办公室电话: 手机:
家庭电话: EMAIL:
单位: 材料学院,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MKCGC-FBXRX-BMJX6-F3Q8C-2QC6P

研究方向1: 结构完整性评定
研究方向2: 电子封装技术及可靠性
研究方向3: 表面工程
简介:
1993年获工学博士,2001年晋升教授。1990~1993:日本大阪大学工学部生产加工工学科留学1993, 10~至今:天津大学任教。其中多次赴大阪大学工学研究科访问。
代表著作:
1. Simulation of stable crack growth for welded joints including strength mismatching,Journal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1999,No6,Vol.15: 567-570.2. Probabilistic modeling of brittle fracture with prior ductile crack extension,ACTA Matallurgica Sinica,2000,No1, Vol.13, pp98-102.3. Investigation on fracture behavior for welded joint of new generation fine grained steel SS400,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03, No1, Vol 16,35-40.4.Evaluation on fracture toughness at dyna

mic loading for welded joint based on the local approach,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0(1): 113-117.5.Young's modulus and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determination of high velocity electric arc sprayed metal-based ceramic coating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6, 201(6):2399-2406.6.Transferability of Charpy absorbed energy to fracture toughness based on Weibull stress criter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21(1): 1-4.7.Surface crack fracture toughness and HRR fields of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06,454-455:467-471.8.Residual thermal stresses induced by local heat treatment on spherical vessels and their influential factors, 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2008, 130, 011208. 9.Evaluation on Interfacial Fracture Behavior of HVAS Coating/Substrate System Based on the Local Approach. ADVANCES IN FRACTURE AND MATERIALS BEHAVIOR, PTS 1 AND 2 i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08, 33-37: 301-306.10.Evaluation of Interfacial Fracture Behavior of HVAS Coating / Substrate System Using a Local Approach. Solid State Phenomena, 2008, 136: 125-132.11.Creep Behavior of Eutectic 80Au/20Sn Solder Allo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9.
获奖情况:
近五年获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讲授课程:
1、工程材料断裂控制(研究生课程)
正在承担项目:
主持:1、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温复杂服役条件下大型乙烯裂解炉炉管寿命预测技术);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密度电子封装中无铅焊点可靠性评价研究
已完成项目:
主持完成的纵向项目:1、国家教委(原)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非均质材料的变形断裂特性及其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2、国家教委(原)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焊接接头断裂参量及应用可行性研究”;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微观塑性损伤的焊接接头断裂行为的预测与评定”;4、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焊接钢结构抗震行为的局部法评定研究”;5、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考虑材料塑性损伤的焊接结构断裂行为的预测与评定”;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5160“绿色电子制造中AuSn钎焊焊点的可靠性研究”;7、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微电子/光电子组件中AuSn焊点可靠性评定研究”

姓名: 王立君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1年04月 籍贯: 辽宁省
职称: 教授,博导 邮编: 300072
办公室电话: 手机:
家庭电话: EMAIL:
单位: 材料学院,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研究方向1: 结构强度、断裂及服役行为
研究方向2: 无损检测与失效分析技术
研究方向3: 表面工程科学与技术
简介:
1982.7 吉林工业大学毕业 工

学士1985.4 天 津 大 学 毕业 工学硕士1990.6 天 津 大 学 毕业 工学博士1992.6 天 津 大 学 副教授1998.11 天 津 大 学 教 授
代表著作:
1 PE 80管材热板熔焊焊缝的慢速裂纹扩展行为,中国塑料,2002,16(11):44-472 陶瓷/金属连接界面韧性及其实验测定,实验力学,1999,14(1):47-523 焊接质量管理与检验。ISBN 7-111-03571-0/TG×820,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获奖情况:

讲授课程:
1 无损检测技术2 专业外语
 
李桓
姓名: 李桓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年07月 籍贯: 河北省
职称: 教授,博导 邮编: 300072
办公室电话: 手机:
家庭电话: EMAIL:
单位: 材料学院,材料加工系
研究方向1: 材料加工过程模拟仿真与智能控制
研究方向2: 现代材料加工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3: 焊接电弧诊断及测控技术
简介:
1978.2~1982.1,天津大学机械系焊接专业本科生,工学学士1983.9~1986.5,天津大学机械系焊接专业研究生,工学硕士1993.4~1997.11,天津大学机械系焊接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1982.2~1983.9,兰州白银纺织机械针布厂,技术干部1986.5~1988.11,天津大学机械系焊接教研室, 助教1988.12~1994.11,天津大学机械系焊接教研室,讲师1994.12~2002.6,天津大学机械系焊接教研室,副教授2002.7~至今,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及自动化系,教授(系副主任)
代表著作:
[1]. 高莹,李桓,孙勃,杨战胜.脉冲参数对脉冲埋弧横焊工艺在石油储罐焊接中的应用[J].焊接学报,2008,29(3): 149-152
[2]. 薛海涛,李永艳,李桓,牛永.电阻点焊多信息采集系统[J].焊接,2007,(4):43-47
[3]. 杨立军,冯胜强,董天顺,李桓.Computer simulation of short-circuiting transfer welding under waveform control on inverter power source[J]. China Welding,2007,16(1):9-1
[4]. 傅育文,王炯祥,亓安芳,刘信诠,卢征然,李桓.脉冲埋弧焊技术在膜式水冷壁管屏拼接中的试验及应用[J].锅炉技术,2007,38(1):56-58
[5]. 王占英,李桓,张永清.不锈复合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J].焊接技术,2006,35
(6):26-28 [6]. 李幸呈,李桓,梁秀娟,刘辉.双丝脉冲MIG焊脉冲频率变化时的熔滴过渡特征[J].焊接,2006,(11):30-35
[7]. 郭海云,李桓,刘辉,梁秀娟,李幸呈.基于协调控制的双丝脉冲焊系统[J].电焊机,2006,36(
8):5-7 [8]. 李桓,刘辉,梁秀娟,李幸呈.利用脉冲技术改善埋弧焊的焊缝成形质量[J].电焊机,2006,36(4):7-9
[9]. 王占英,马轶群,张兰娣,李桓.低温材料09MnNiDR的焊接工艺[J].焊接,2006(2):63-65 [10]. 方臣富,陈树君,刘嘉,殷树言,宋永伦,李桓,侯润石,温永平. SACTIG与VPTIG电弧稳定性的比较分析[J].焊接学报,2005,26(12):1-5
[11]. 李桓,王莉,杨倩,

崔嘉.林肯V300-I焊机脉冲焊功能的开发与实现[J].电焊机,2005,35(12):9-11
[12]. 李桓,梁秀娟,李幸呈,刘辉,杨立军.高效双丝MIG/MAG脉冲焊系统及工艺[J].焊接,2005,(10):24-27
[13]. 郭海云,李桓,刘琼,王炯祥,刘信诠,赵伟珍,傅育文.脉冲参数对脉冲埋弧焊过程动态仿真波形的影响[J].焊接学报,2005,26(9):61-64
[14]. 李桓, 崔嘉,牛永等.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the arc welding pulsed controller technology[J].China Welding, 2005,14(2):90-94 [15]. 杨倩,李桓,刘辉,崔嘉,王莉.水电站压力钢管的自动化焊接工艺[J].焊管,2005,28(4):53-57
[16]. 李桓,刘琼,杨立军,郭胜,王庆国,叶长军,田鹏.脉冲埋弧焊动态过程仿真模型的建立[J].焊接学报,2005,26(4):9-12
[17]. 李桓,陈埒涛,宋永伦,陈志翔.基于激光散射法的焊接烟尘粒径测量[J].电焊机,2005,35(3):9-12
[18]. 陈埒涛,李桓,陈志翔,宋永伦.焊接烟尘粒径的激光散射法测量[J].电焊机,2005,35(1):69-72
[19]. 薛海涛,李桓,杨立军,李俊岳.CO2焊短路过渡过程缩颈信息的小波提取[J].焊接学报,2004,25(1): 74-76,79
[20]. 潘存海,李俊岳,李桓,杨运强,牛永.一种熔滴过渡特征信息提取和分析的新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2):17-20 [21]. 杨运强,宋永伦,李俊岳,李桓.熔滴过渡光谱传感与控制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2):145-149
[22]. 李桓,陈埒涛,李国华.不同电感条件下焊接电弧电信息的统计分析[J].焊接技术,2004,33(6):7-9
[23]. 郭海云[1] 李桓[2] 陈育浩[2] 薛海涛[2] 齐麟[3] 高速摄像技术在弹道碎石器探头运动参数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28(6):403-405
[24]. 胡连海[1] 李桓[2] 郭胜[2] 李俊岳[2] CO2焊短路过渡过程的同步多信息分析及试验[J].焊接,2004, (8):17-20 [25]. 薛海涛[1] 宋永伦[2] 李桓[3] 牛永[3] 李娟娟[3] 点焊过程工艺参数采集及缺陷信息分析[J].焊接学报,2004,
25(4):103-106
[26]. 李桓,陈埒涛,郭胜,刘琼.发展中的变极性焊接电源技术[J].电焊机,2004,34(5):37-40
[27]. 薛海涛[1] 李桓[1] 李俊岳[1] 刘金合[2] 电弧等离子体折射率的理论计算[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8): 49-53,58
[28]. 李桓,刘琼,杜乃成,陈埒涛,郭胜,田鹏,叶长军,王庆国 脉冲埋弧焊原理及波形特征[J].焊管,2004,27(4):6-8
[29]. 李桓,郭胜,陈埒涛,刘琼,王庆国,田鹏,叶长军.脉冲埋弧焊工艺研究及焊缝熔深特征[J].焊接,2004, (7):10-12,23
[30]. 杨立军,李桓,李俊岳,郑振太.CO2焊短路液桥的力学分析[J].电焊机,2004,34(3):4-7
[31]. 方臣富,殷树言,宋永伦,侯润石,李桓.变极性TIG焊接电弧多信息测试分析系统[J].电焊机,2004,34(2):40-44 [32]. 杨立军,李桓,李俊岳,牛永. CO2焊短路过渡过程的高速摄影研究[J].电焊机,2003,33(11):12-14,34 [33]. 杨运强,李俊岳,李桓.利用窗口光谱

信息控制熔滴过渡的脉冲焊机[J].电焊机,2003,33(7):29-32 [34]. 杨立军,李桓,李俊岳,李志勇.CO2焊短路信号的检测[J].电焊机,2003,33(8):25-27 [35]. 李志勇,李俊岳,李桓,王宝.抗高温氧化腐蚀专用焊条[J].焊接学报,2003,24(6):81-84 [36]. 杨立军,李俊岳,于思远,李桓.弧焊逆变器输出整流电路的并联问题及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3,24(6):81-84 [37]. 李桓,陈育浩,薛海涛,李国华.焊接电弧电信号滤波方法的选用[J].焊接,2003, (11):29-32 [38]. 杨运强,张晓琪,李俊岳,李桓.焊接电弧熔滴过渡特征光谱窗口的选择[J].焊接学报,2003,24(1):14-18 [39]. 杨立军,李俊岳,李桓,李志勇.波控CO2短路过渡焊的电弧行为[J].焊接学报,2003,24(5):73-76 [40]. 潘存海, 李桓, 李俊岳,杨运强.脉冲熔化极氩弧焊熔滴过渡过程多信息融合[J].焊接学报,2003,24(4):1-4 [41]. 杨运强,张晓琪,李俊岳,李桓.不同窗口的电弧光谱信息与焊丝熔滴过渡[J].焊接学报,2003,24(2):11-15 [42]. 杨立军,李俊岳,李桓,薛海涛.CO2焊短路过程动特性与外特性的关系[J].焊接学报,2003,24(2):31-34 [43]. 李桓,牛永,李国华,潘存海.典型焊条焊接电弧电信息的统计分析[J].焊接,2003, (5):12-15 [44]. 胡连海,李桓等.A new simula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2 short-circuiting transfer welding[J].China Welding, 2002,11(2):171-176 [45]. 杨运强,李桓,等.熔化极电弧焊多信息同步高速摄影[J].焊接学报,2002,23(6):29-32 [46]. 李桓,胡连海,等.波控CO2焊短路过滤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及试验[J].焊接学报,2002,23(2):1-4 [47]. 李桓,李国华,等.熔化极电弧焊溶滴过渡过程的高速摄影[J].中国机械工程,2002,13(9):796-798 [48]. 郭海云,李桓,等.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中焊接工艺的制订及焊接设备选型[J].机械加工:热加工,2002, (8):29-30,36 [49]. 李桓,李俊岳,等.CO2气体保护焊短路过渡过程的闭环实时控制[J].焊接学报,2001,22(1):27-30 [50]. 杨立军,李桓,等.光谱控制的逆变脉冲MIG焊电源及控制系统[J].焊接学报,2001,22(1):41-44 [51]. 李桓,杨立军,等.CO2气体保护焊短路过渡过程与电参数的关系[J].焊接学报,2001,34(3):360-363 [52]. 郭海云,李桓,等.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建设—焊接工艺制订及焊接设备选型[J].中国工程科学,2001,3(12):76-79 [53]. 李桓,曹文山.气保护药芯焊丝熔滴过渡的形式及特点[J].焊接学报,2000,21(1):13-16 [54]. 柳刚,李桓.应用光谱技术进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熔滴过渡的研究[J].焊接技术,2000,29(1): 6-7 [55]. 杨立军,李桓.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熔滴过渡过程控制的精确化趋势[J].焊管,1999,22(6):8-10,13 [56]. 邓黎丽,李桓.CO2气体保护焊短路过渡过程的控制技术[J].焊接技术,1999, (3):39-42 [57]. 李桓,张宝红.热丝填充埋弧焊原理及应用[J].焊接学报,1998,19(1):25-28 [58]. 李

桓,张宝红.应用区间套法求解填充丝加热状态方程[J].天津大学学报,1998,31 (2):241-243 [59]. 李桓,李俊岳.钨极氩—氮电弧的高热特性[J].焊接学报,1993,14(2):125-131
[60]. 悉道岩,李桓.螺旋焊钢管在线切断工艺分析[J].焊管,1992,15(5):20-22
[61]. 悉道岩,李桓.水再压缩式空气等离子在线切割工艺和装备[J].天津大学学报,1992, (1):95-100
获奖情况: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奖1项
讲授课程:
1电弧焊方法及设备,2材料成型工艺——本科生,必修1焊接电弧物理电弧,2等离子体热力学——研究生,选修
正在承担项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重点专业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焊接;
2.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大功率激光-脉冲电弧复合热源的物理特性研究

 
王惜宝
姓名: 王惜宝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11月 籍贯: 浙江省
职称: 教授,博导 邮编: 300072
办公室电话: 手机:
家庭电话: EMAIL:
单位: 材料学院,材料学院
研究方向1: 材料的表面工程(表面改性及其先进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研究方向2: 材料焊接性及先进的焊接材料
研究方向3: 焊接物理化学冶金
简介:
1982.9~1986.7 山东工业大学 大学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9~1989.7 山东工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7~1994.7 河北工业大学,助教、讲师; 1994.9~1997.3 天津大学 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4~1999.3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员;1999.3 ~ 天津大学,曾获美国焊接学会杰出成就奖
代表著作:
1、Corrosive Wear of Co-Cr-W Alloy in Liquid Zinc,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 Vol.16 No.6, Jun 2001, p1585~1592(2区期刊). 2、Corrosion of Co-base Alloy in The Liquid Zinc,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Vol.34B, No.9, 2003(2区期刊), 3、The metal powder’s thermal behavior during plasma transferred-arc surfacing proces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106(1998) 156-161(2区期刊).4、Fe-Ti-B激光熔敷层中TiB2晶须的原位合成,金属学报,V39,n2,2003,p193;5.The composite Fe-Ti-B-C coating by PTA proces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5 vol.192(2-3), P257-262. (2区期刊) 被《advanced coatings & surface technology alert》Vol.20,No.6,2005专题评论;6. The powder's thermal behavior on the surface of the melting pool during PTA powder surfacing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Volume 201, Issue 6, 4 December 2006, Pages 2648-2654 (2区期刊);7. The performances of TiB2-contained iron-based coatings at high temperature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Volume 201, Issue 6, 4 December 2006, Pages 2500-2504 (2区期刊)8.The metallurgical behavior of B4C in the iron-ba

sed surfacing alloy during PTA powder surfacing,Applied Surface Science,252 (2005) 2021–2028,(2区期刊);9.Formation of TiB2 whiskers in the laser cladding Fe-Ti-B coatings Surface and Coating Technology Vol.137, Mar. 2001, p209~216. (2区期刊)。
获奖情况:
美国焊接学会杰出成就奖
讲授课程:
材料物理,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表面工程学
正在承担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离子弧条件下TiB2高温陶瓷涂层的原位合成与控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活性焊丝研究。
已完成项目: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TiB2 陶瓷原位合成研究

姓名: 叶福兴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4年11月 籍贯:
职称: 教授,博导 邮编:
办公室电话: 手机:
家庭电话: EMAIL:
单位: 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1: 表面涂层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2: 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简介:
2004年3月博士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工学研究科
代表著作:
1.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plasma-sprayed titania-hydroxyapatite coatings,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Publisher:ASM International 2.Dependence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n the compositions and photo-absorption of TiO2-Fe3O4 coatings deposited by plasma spray,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3.New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plasma sprayed TiO2 coating using p-n junctions,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4,184(2-3):233-238,SCI:829JJ,EI04258223355
讲授课程: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材料加工导论、焊接物理冶金、现代材料表面技术进展
正在承担项目:
1.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铁基块体金属玻璃的颗粒强韧化机制与超耐蚀涂层的创制 2.天津大学杰出人才引进计划
已完成项目:
1.日本文部省:热喷涂在塑料的回收循环和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研究 2.日本文部省:激光复合搅拌摩擦焊在高熔点铁基材料方面的焊接机理的研究 3.日本文部省:金属玻璃 无机材料结合研究开
 
杨新岐
姓名: 杨新岐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年08月 籍贯: 天津市
职称: 教授,博导 邮编: 300072
办公室电话: 手机:
家庭电话: EMAIL:
单位: 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1: 搅拌摩擦焊接与加工技术
研究方向2: 材料微波加工与扩散涂层技术
研究方向3: 焊接结构疲劳、断裂及完整性评定
简介:
1983年获国防科技大学应用力学系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硕士学位,1986~1992年西北工业大学焊接教研室讲师,1996年获天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9年~至今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

加工工程学科,副教授、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代表著作:
1.Fatigue properties of friction stir welds in A1 5038 alloy,Script Materialia,2005,53:1187-1191,SCI:969XT,EI0536******* https://www.360docs.net/doc/bf7331780.html,parative study on fatigue properties between AA2024-T4 friction stir welds and base material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435-436(2006),389-395,SCI:100QI 3.Effect of root flaws on the fatigue property of friction stir welds in 2024-T3 aluminum alloy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06,418(1-2):155-160,SCI:018MV 4.Effect of oxide array on the fatigue property of friction stir welds,Script Materialia,2006,54(8):1515-1520,SCI:015YY
讲授课程:
基于MATLAB的数值计算方法、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工程材料断裂控制、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等
正在承担项目:
1.国家自然基金:搅拌摩擦焊中弱连接机制及对疲劳行为的影响研究;2.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微波扩散多元共渗表面处理技术
已完成项目:
1.哈工大焊接生产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评定局部法研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考虑微观塑性损伤的焊接接头断裂行为的预测与评定;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焊接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先泄后断评定理论及应用研究

姓名: 杨新岐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年08月 籍贯: 天津市
职称: 教授,博导 邮编: 300072
办公室电话: 手机:
家庭电话: EMAIL:
单位: 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1: 搅拌摩擦焊接与加工技术
研究方向2: 材料微波加工与扩散涂层技术
研究方向3: 焊接结构疲劳、断裂及完整性评定
简介:
1983年获国防科技大学应用力学系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硕士学位,1986~1992年西北工业大学焊接教研室讲师,1996年获天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9年~至今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副教授、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代表著作:
1.Fatigue properties of friction stir welds in A1 5038 alloy,Script Materialia,2005,53:1187-1191,SCI:969XT,EI0536******* https://www.360docs.net/doc/bf7331780.html,parative study on fatigue properties between AA2024-T4 friction stir welds and base material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435-436(2006),389-395,SCI:100QI 3.Effect of root flaws on the fatigue property of friction stir welds in 2024-T3 aluminum alloy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06,418(1-2):155-160,SCI:018MV 4.Effect of oxide array on the fatigue property of friction stir welds,Script Materialia,2006,54(8):1515-1520,SCI:015YY
讲授课程:
基于MATLAB的数值计算方法、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工程材料断裂控制、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等
正在承担项目:
1.国家自然基金:搅拌摩擦焊中弱连

接机制及对疲劳行为的影响研究;2.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微波扩散多元共渗表面处理技术
已完成项目:
1.哈工大焊接生产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评定局部法研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考虑微观塑性损伤的焊接接头断裂行为的预测与评定;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焊接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先泄后断评定理论及应用研究
姓名: 程方杰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1年11月 籍贯:
职称: 副教授,硕导 邮编:
办公室电话: 手机:
家庭电话: EMAIL:
单位: 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1: 无铅电子封装材料及工艺
研究方向2: 电阻焊设备及工艺
简介:
1992.8~1999.3:西安交通大学焊接专业读本科、硕士。1999.3~2002.3:天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读博士。2002.3~2004.1: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博士后。2004.1~至今,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及自动化系任副教授。期间,2005.10~2007.9 受教育部留学基金委派遣赴日本大阪大学接合科学研究所(JWRI)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无铅焊接与电子封装技术,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sm properties of Sn-Ag-Cu lead free solders with addition of Co and Ni, Post-doctor research project in Joining and Welding Research Institute(JWRI)of Osaka university。2008.6-2008.8及2009.1-2009.3两次赴丹麦技术大学从事合作研究,研究题目为:Mold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equipment dynamic properties
代表著作:
1)? Fangjie CHENG, Hiroshi NISIKAWA, Tadashi TAKEMOTO,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Sn-Ag-Cu Solder with Small Amount of Co addition,13th Microjoining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in electronics (Mate2007),Vol.13,2007,p193-196。
讲授课程:
现代弧焊电源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简介
一.学科名称:材料加工工程
二.批准时间:1982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焊接冶金及材料;
2.焊接结构强度及断裂;
3.焊接过程控制及自动化;
4.现代材料成型技术;
5.金属的强韧及表面改性;
6.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四.学术队伍情况
天津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天津市首批重点学科。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8人(包括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2人;9人曾到国外进修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带头人霍立兴教授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学术梯队建设合理,是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五.获奖情况
1992年以来,本学科已经完成并通过鉴定或验收的科研项目54项。其中6项获国家级、国家教委及省市级科技成果

奖。直接投入生产和应用的科研成果20余项。1992年以来在国内外期刊及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50篇,被国外重要检索刊物检索23篇。编写科研专著及各种教材12册,总计约400万字。其中两本教材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焊接冶金及材料是本学科的优势研究方向之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曾先后承担并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博士点基金项目。获国家科委“六五”攻关项目重大成果奖一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次。
焊接结构强度及断裂是本学科的又一优势研究方向。焊接结构强度及断裂、疲劳和失效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曾承担并完成了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博士点基金项目及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获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重大成果奖一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
焊接电弧物理及自动控制是本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采用以激光为背光以及光谱测试等先进技术进行焊接电弧等离子体的诊断、熔滴过渡、气流分布状态、温度分布和热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曾承担并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博士点基金项目,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
焊接过程控制及自动化是本学科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该方向先后承担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完成了四项。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
六.学术带头人(负责人)情况
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为霍立兴教授
1.个人简介:男,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乌拉尔基诺夫工学院。1979-1981年赴比利时国立根特大学材料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获该校应用科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市授衔焊接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研究方向:焊接结构断裂及强度、焊接缺陷安全性评定、失效分析及工程断裂力学等。
3.科研成果:相继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多项原机械部、冶金部、铁道部、水电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部委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奖,如:
1)“焊接结构断裂及强度“获1986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2)“全面屈服准则在焊接结构性能评定中的应用”获1991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3)“海上石油平台焊接结构抗脆性破坏研究”获1988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

步二等奖和国家经委应用成果三等奖;
4)‘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压力容器极限与安定性分析及体积型缺陷的安全评定”随总课题获1996年度国家科委重大科技成果奖等奖励等。
4.发表论著情况:撰写学术专著两部、参编全国高校统编教材《焊接结构》中脆断和疲劳章节及《焊接手册》、《焊接测试技术》等著作的有关章节。在国内一、二级学术刊物、国际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如:
1)焊接结构工程强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
2)焊接结构断裂行为及评定,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
3)焊接压力容器的大型试验及评定准则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1991年
4)不同强度匹配的焊接接头裂纹扩展特性,材料研究学报,1995,Vo1.9, No.2.
5)海洋平台钢的接头强度匹配对焊缝金属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影响,石油学报
6) Investigation on Crack Arrest Characteristic of Welded Joint in Dynamic Tear Test.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992, Vol.5, No.2.
7) Investigation on Brittle Fracture Propagation-Arresting Characteristic of Steel Pipe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996,Vol.9, No.3.
8) Investig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J integral parameter in welded joints. 11W. Doc. X-1343-96, China Welding, 1997, Vol.6, No.1
9) General Investigation on Weld matching in Strength. China Welding, 1995,Vol.4, No.2
10) Influence of Weld matching on Mechanical Behaviors. Mechanics Effects of Welding,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1992
11) Investigation on Crack Propagating Characteristic of Welded Joints.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acture UKRAINE ’93,1993, Vol.4
12) Study on the J-Integral Failure Assessment Curve of Heterogeneous Welded Joint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1998,Vols.145-149, T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zerland
5.培养研究生情况:80年代以来共招收19名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其中9名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每年可招收博士生2名、硕士生1名。
6.社会兼职:1992-1997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金属材料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钢结构焊接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失效分析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市政协委员。
七.人才培养情况:本学科已培养出大学本科生1781人,专科生60人。1982年以来,招收博士研究生43人,已毕业获博士学位32人。招收硕士生144人,已毕业获硕士学位121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