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千龙网:会议即将开始(09:26)

主持人(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印春):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建言会,就“十三五”时期北京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今天我们邀请了14位建言人,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市“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的专家,还有参与公众建言活动的市民,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09:39)

主持人: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共同谋划首都未来五年的发展。从4月21日起,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共话‘十三五’,同绘新蓝图”公众参与活动,得到了社会积极响应。(09:39)

主持人:截至8月14日,“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参与活动已有2.5万人参加,收到公众建言8400余条,完成居民社会调查问卷1.93万份,充分体现了广大市民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首都未来发展的关心与期盼。对于这些意见建议,我们都认真对待,做到件件有确认,重点有回复,亮点有互动,已经与200多位建言人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向27个部门和单位转

办意见建议336条。(09:41)

主持人:当前,“十三五”编制规划工作正处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中起草的关键阶段,我们将在8月份召开5场公众建言会,市领导和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将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今天是第4场,主题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同志到会,亲自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今天参加建言会的还有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园林局的相关负责同志,今天水务局和园林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也亲自到这儿听取大家的意见,我们将认真听取、研究吸收大家的意见建议。(09:42)

主持人:今天的建言会,主要议程有四项。

一、请建言代表发言,希望大家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对“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意见建议。

二、请各部门发言。

三、请林克庆副市长讲话。

四、请林克庆副市长为建言代表颁发证书。

按照议程,请各位建言人按名单次序依次发言,发言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

首先,请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气象局王迎春副局长发言。(09:43)

王迎春:林市长各位领导,各位建言人,大家上午好。我今天

想聚焦北京的气侯环境怎么通过未来的规划能够有一个更加合理的布局。我们这个城市就应该是个生态城市。大家知道气侯条件有这个地区的通风、光照、热量、水分等自然因素,生态文明发展,气侯条件也是我们生态环境变化的决定因素,作为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必须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在我们的发展规划中,充分地考虑我们气侯环境对这个城市的适应性、风险性和影响性,能够更加合理的布局城市功能和优化空间结构,使我们能够科学划定生态红线,科学控制城市增长边界,这里面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好的做法,让我们城市的硬件,也就是说我们的空间布局更加通风透气,防止未来出现新的城市病。(09:57)

王迎春:为此我建议几点:第一,要发挥我们气侯生态补偿作用,在规划中更加注重保护建设新鲜的空气、冷空气生成区域。大家觉得新鲜空气、冷空气生成源是自然的东西,事实上,怎么把这个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使我们生成区域得到保护,是需要我们非常需要重视的。特别大家关注到通常小风的条件下大气污染和热导向会加剧,空气交换条件改善尤为重要,城市的冷空气气流是驱动空气交流的关键因素。因此,城市新鲜空气区域又是降低冷空气污染浓度重要的来源。所以,我们在规划中应该保护与建设新鲜空气生成源,特别像郊区大片林地、大型绿化区包括公园等等还有就是我们草地、耕地、山坡、林地等等,开展冷空气生成源地和冷空气通道以及冷空气汇集的生

态现状评估并加以保护。我想在规划中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09:59)

王迎春:第二,就是把保护与建设通向我们中心核心区的城市通风道作为我们规划的重要措施。城市通风道是冷空气和新鲜空气生成的、与城市中心区连接的纽带也是个通道,也是城市空气交换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北京周边的空间功能布局要利用好南北、东西走向和廊道,建筑物结构一定要构建互相连通的廊道,避免断头和结点的阻碍,需要我们进行设计。(10:02)

王迎春:第三就是在规划建设中,应避免在郊区形成的气流被高层建筑物阻碍。大家知道西北西山、燕山都是产生冷空气的冷源地。如何利用山风把这些新鲜的冷空气引入到六环?我们要发展山风,让山风进城有利于空气交换,减少空气污染。因此,避免在山区与平原交界处或者平原十公里地带里面建设硬化的建筑,也就是说让我们建筑与山风气流垂直,严格限制山坡建设用地。(10:03)

王迎春:最后一点就是想建议,进一步形成基于气侯环境承载力考虑的城市开发设计分区管理的机制,减缓和避免重污染天气不利的影响,为此应该建立自然通风的评估机构和平行论证机制,其中包括气侯环境承载力的背景分区评估机制,城市开发与城市建设设计项目的气侯环境评估筛选机制,以及我们对当地气侯的适应性、风险性、影响性的评估机制,从而构建起

基于整个城市气候环境通风开发设计的分区管理机制。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10:04)

主持人:下面,请市人大代表、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副院长发言。(10:13)

王金南:尊敬的各位领导早上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北京建成天蓝、水清、土净的美丽首都。咱们知道现在大的政治背景就是中央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前提下,交通、生态,产业率先突破的一些工作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展。(10:18)

王金南:我总体上一个建议就是看北京“十三五“规划能不能以中央的战略布局,以及北京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为契机,以和谐宜居、首善之区的和谐城市要求,制定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体系,资源消耗上限,全面推进北京市及其周边经济体系的生态屏障建设,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环境保护,利用这个平台真正在京津冀区域形成引领的作用。(10:18)

王金南:具体的建议我想第一个方面说一下关于”十三五“的。环境保护目标跟指标的建设。空气质量方面我们建议,要设蓝天数,究竟怎么设?有的说设PM2.5浓度。要不要设立标准?这个是重点。不但要设立蓝天数达到二级的标准天数,而且要设定重污染天数,老百姓最关心的是重污染天数,最难受的是那个,我们要抓住民生的切入点,我想这个在我们这次规划里

敢不敢于啃这个骨头,这是个挑战。(10:27)

王金南:当然建议2025年的PM2.5对北京来说还是要设的,要倒逼采取非常态的措施满足这个要求。(10:28)

王金南:第二个是水方面,水方面不但要设立水功能区划达标率,关键是要设定1-3类的水质比例,以及消除劣五类水体的目标,特别是黑臭水体消除行动方案。另外老百姓身边的水,景观水这个层面上给他消除黑臭。第三个指标是生态保护方面这个主要是把目前的生态保护红线概念落下去。北京也有一个问题,1.6万平方公里指标怎么落?从这个层面建立京津冀共同体更有意义,在1.6万平方公里上做这个事情,比较难做。这个层面上北京自己也做了一个要求,提出来生态保护红线70%,但是我还是建议,把这个红线再压一压。(10:29)

王金南:第四个指标就是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我个人看法北京可以不列,这是我个人看法。因为北京总量减排讲,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环境质量指标卡在那儿,在这个指标上完全北京可以做到质量改善。指标里面还有一个对风险管控的,我个人看法北京也在做,作为首都这方面的可以比较一下。(10:30) 王金南:这里面我也想一个问题,因为风险防控老是管理层很难做。北京有没有可能操作一下,把所有的风险分分类,安全防护距离、卫生的防护距离、环保上面也有一个防护距离的问题。这些距离能不能给落下去,都是有法规要求的,每一个大的风险可以做到,做不到怎么往前改进,从这个方面,这是我

想到一个很好的指标,供参考。(10:30)

主持人:下面,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协尹伟伦副主席发言(10:36)

尹伟伦: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市领导汇报我们对于“十三五”规划的一些思考。我的题目是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恢复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我重点讲森林生态系统的发挥。(10:36)

尹伟伦:“十三五”规划对北京来讲是个非常特殊的规划,是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下的“十三五”。“十三五”规划应该展现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些规划设计,更好的有目标的协同河北天津共同发展。历史证明,生态问题不是一个城市也不是一个地区能做的,人类要共同的应对全球气侯变化,要充分的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10:37)

尹伟伦:第二个北京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北京发展,甚至限制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生存的重要瓶颈了,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要把生态容量问题在“十三五”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也是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市委市政府的当前重要的决策的必由之路。(10:38)

尹伟伦:另外一个,我觉得应该把“摊大饼”的问题好好解决,把城市一环加一环的环境变成森林拥抱城市,使城市拥有森林的空间,这个应该从疏解功能中,迁移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空间中,很好地把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起来。这是把我们经济、政治影响力更好地推向华北地区京津冀,为他们的发展做出一些贡

献,实现多赢的战略部署很好的应用。

(10:48)

尹伟伦:我具体讲几个问题。一个是北京山区和平原森林发展应该从立体来讲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园林绿化局的统筹管理这样一个机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北京市生态建设面积。但是北京市森林生态质量不高,城区根本没有森林,郊区的森林、山区森林是绿得起来长不起来,一片小老头树,比比皆是,几乎没有生态森林的系统,只能顶多算绿色系统。因此我觉得森林管理是最核心根本的问题,要调整森林结构包括密度、生态潜力。(10:49)

尹伟伦:因此,我觉得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加强抚育管理,科学进行。平原造林这几年发展很好,这是很好的事情,平原造林同样应该发挥它的生产潜力,更为重要。山上种不好,土层薄岩石多,平原上再种不好说不过去,所以我觉得还是在“十三五”规划上好好的加大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的经费投入、措施投入,使北京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障和屏障作用。(10:50)

尹伟伦:另外一个我觉得城乡一体化,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我们城市的森林生态系统仅仅有行道树是不行的,应该成为一个片林,北京整个城市来讲除了原来永定河是一条河有水,现在也干枯了,这样对生态系统非常不利,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大湿地的建设。要拓展湿地,因为湿地功能比森林生态系统可能还

有更多的功能可以发挥,当然没有木材生产量这样的碳汇能力那么高,但是它吸收尘埃、降低PM2.5在空中的漂浮量、沉降作用,对沉降物分解是有很明确的作用。(10:51)

尹伟伦:这里谈到京津冀一体化,廊坊可以搞一个很大的湿地,廊坊是历史上就是个洼地,应该把它好好利用起来,因为一个湿地的问题,一个森林的问题不是解决北京的问题,一定要用京津冀一体化的湿地森林共同解决北京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加大湿地的水源含氧、沉降大气污染颗粒等等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前三四年我们在永定河搞了一点小溪,起到很好的景观作用,但还远远不够。拓展廊坊湿地,北京解决不了可以廊坊解决,对他们也是很好的产业发展。我觉得统筹兼顾的事情对北京生态环境建设是很好的机会。(10:51)

主持人:下面,请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李其军书记发言。(10:54)

李其军:生态文明是涉及到全社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注重生态文明的物质载体,希望这次咱们在“十三五”规划里边如何采用我们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文明的文化,这部分要加强起来。大家知道文化是骨子里的东西,血液里的东西,如果我们树立起来一种生态文明的文化,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会省很多力,这是第一点。

(10:55)

李其军:第二点大家也知道,我们主要的社会上最有控制力的

一个是市场,三中全会讲了市场配制资源,另外一个是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能不能对这两类主体做一个指南,不管在配制资源之中的市场的力量,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生态化,政府在行使我们的“公共职能”的时候也生态化,这点感触比较深。

(10:56)

李其军:第三点讲以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的生态格局下,我们如何构建北京的生态体系,我想可能是“一脊”、“两翼”、“羽状”。

“一脊”是指北京西部、北部的山区,该区域是北京山、林、水综合交错区域,是北京湾重要的生态屏障。

“两翼”是指北京湾西部的永定河生态廊道和东部的潮白河生态廊道,是北京市域尺度与区域尺度生态交换的主要通道,也是城乡生态发展的重要缓冲区。

“羽状”是指在“两翼”之间的城区,以温榆河-北运河廊道为骨架,以南沙河、清河、坝河、通惠河、萧太后河、凉水河(新凤河)为依托的羽状景观生态格局。该区域是北京湾的核心区域,也是“绿色北京”能否建成的关键区域。(10:58)

李其军:通过以“蓝色空间”为核心的“一脊两翼羽状”生态格局构建,融合现有“绿色空间”网络,使北京形成西北有“一脊”的生态屏障、东西有“两翼”的生态缓冲、城区有“羽状”的生态单元的“绿色北京”生态链网,该网络是水、林、城、山相互融合,

自然和谐的生态格局,是“绿色北京”战略构想的生态基石。(10:59)

李其军:二,恢复中心城区水系结合: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恢复被填埋和压盖的河湖。重构城中心区水系,断面型式更具亲近性,水质标准可接触。(11:07)

主持人:下面,请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保国副院长发言。(11:09)

李保国:我发言的主题是水资源应用与生态建设,我们知道北京市缺水,虽然南水北调已经到京,我认为水资源利用的主题还是关键的内容,因为没有水就没有生态,发展需要水、建设更需要水。再一个水还有一个流域,上游的用水会对下游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京津冀一体化也利于我们这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生活、生态用水协调起来,我们用水是农业部门,农业部门用水越来越少,实际上好多建设还是在生态用水这方面,随着发展越来越进展,也越来越需要生态用水。

(11:10)

李保国:结合自己专业的需求,我们先后到河北、张家口、石家庄、衡水、沧州,有的是上游,有的是下游,北京地区的郊区还有一些地方进行了考察,了解了我们这个地区河北坝上的建设,还有成交地区的农业发展,河北平原地区国家做了很大的力气保护地下水生态的情况,我提供以下几条建议。(11:11)

李保国:水源地区特别张家口承德地区,我们过去说要保护或者支持他们水源地的建设,但这部分的水资源是很稀少的,地下水只能作为一个调控的资源。他们的生态变化给我们北京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这部分对上游地区水源地的保护,一定要科学的实施。

(11:13)

李保国:第二个关于北京地区和天津地区农业发展的模式,建议不应该大力提倡发展设施农业,因为它消耗水很多,特别是水源地的上部,优质的水源灌溉,而应该大力发展雨养农业,应该把各地水资源用于城市建设。京津冀一体化里边河北省的水资源,全国粮食安全的需求,种植模式不改变,水的环境很难得到保证。所以我们在支持和京津冀一体化必须强调这地方应该是雨养农业为主,因为国外尤其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城市包括悉尼城市只要一缺水所有农业都停止灌溉。(11:14)

李保国:再一个对京津冀绿化和用水要立法,虽然有个条例但是还不是立法。不光是管理条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用水要进行立法。我们一般来讲水资源,利用再生水或者的水资源灌溉或者发展建设,优秀水资源应该首先发展需求的部门。(11:15)

李保国: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节水这些措施一旦落实制订以后,应该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主要的考核指标。这方面一个执法、一个管起来,水资源持续利用才能得到缓解。

(11:16)

主持人:下面,请市政协委员、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能源评估部佟立志部长发言。(11:17)

佟立志:林市长、各位领导、各位建言人,我今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点理解和思考给大家说一下。

(11:18)

佟立志:生态文明大家都充满渴望和期待,但是具体是什么样子,觉得离我们很近也很远,怎么样改善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实现生态文明愿景是大家共同关注也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想科学客观务实的制定我们的“十三五”规划就是我们向生态文明迈出的坚实一步。

(11:18)

佟立志:关于“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提几点建议,第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量化评价,刚才各位建言人也从水、森林、空气各个角度来进行建言,天蓝、地绿、水清是我们对生态环境的直观理解。但是个人认为,生态文明应该是有更高层次的目标,它不仅仅是一种环境现象,应该是一种秩序,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制定现阶段可量化、可实现、可评价的体系,让大家都知道生态文明到底长什么样子,如何评价是否达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主攻方向,增强社会各主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结

果和量化的指标体系可以为进一步建设提供量化依据,有利于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操作性,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好的落到实处。(11:18)

佟立志:第二个是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上小学的时候,学雷锋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口号,也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去,生态文明工作是把北京周边都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家园,使所有在这个环境居住和使用这个环境人的共同期待,他们也有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政府环境部门定期向社会发布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任务、存在过程和改进方向,让大家自觉的遵守秩序,增强公众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紧迫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舆论导向,对公众宣传生态文明的理念,让大家有一定的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大家投身建设的一个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各主体所有人都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形成强大的合力。(11:21)

佟立志:第三个就是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说我们的设备,我们的系统都是比较先进的,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源头控制、过程监管,能源利用的合理比价、优质能源高效利用,建设环保监管,这是我们进一步应该加强的重点领域,完善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和税费的政策,充分应用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能源利用方式的变革,形成合理控制能源消费的长效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

培育全社会节约用能的消费意识,实行差别化的用能政策,引导各类群体形成理性、节俭、低碳的生活方式。(11:21)

佟立志:以上就是结合个人工作和生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点理解和思考。(11:21)

主持人:下面,请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资源生态研究室闵庆文主任发言。(11:25)

闽庆文: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想谈的问题是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促进首都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考虑区域生态合作问题,在“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里可能更需要关注。我想再讲三个方面的看法。

(11:27)

闽庆文:第一我们要科学认识首都生态圈以及它的功能特征,逐步将生态合作范围从京津冀扩大到整个首都生态圈。前几年在北京市发改委支持之下做了研究工作,基于生态区域的完整性、生态问题区域性提出“首都生态圈”概念内涵划分了标准给了大致的范围,我们确定以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和风沙三个主要外源性的生态问题构建了指标,最后结合行政区划,划出了北京生态圈的范围大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以及内蒙古赤峰、乌兰浩特、乌兰察布等地区,还有忻州和吕梁市等地区。(11:28)

闽庆文:因此,我们认为从生态角度来看整个首都生态圈范围大概接近3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涉及到196个县,在识别首

都生态圈基础上进行了首都生态圈生态功能的分区,想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生态功能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区域生态建设的重点,当然在近期我们认为应当加强的是京津冀区域里边的生态合作,我们应该逐渐建立生态的命运共同体。

(11:28)

闽庆文:我想第二个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里边应该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应该是“一区一带”战略,实现生态建设的重大突破。“一区”主要指重点生态功能区,张家口在生态区中的地位,总书记也明确指出了,刚才前面几位专家提到我不再赘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是“一带”,应该把京津保地区作为中心区来考虑,中心区主要是生态服务主消费区,生态过渡带应该是外围带,我们应当利用现有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这样已有的架构再加上相当部分的农田,打造一个环首都的国家公园以及环首都的生态屏障区,这样通过“一区一带”战略实施可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生态建设的率先突破。(11:29)

闽庆文:在这个过程里面我认为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农业或者农田的功能问题,这也是我想讲的第三个问题,我们在规划里边一定改变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建设,生态建设就是森林植被建设,森林植被建设就是植树造林这样一种片面的认识。其实在北京地区以及北京周边的地方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还应该重视其他生态系统的服务的问题,我认为一个不能

忽视的问题就是农业在生态中的功能。一个非常好的概念说“稻田也是湿地,菜园也是绿地,果园也是林地”,我们应该强化农业生态服务的功能,不能简单的把农业当成一个能源进行看待。(11:29)

闽庆文:我们要以“美丽乡村建设、循环生态农业的发展”和目前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切入点,在首都生态圈范围之内打造我们农业的生态自然的、循环的节水和文化景观的农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北京与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提高,因为在目前这样一个范围里面我们已经有两个世界农业遗产,三个国家级农业遗产。目前其他项目还正在申报之中,将来以这样地方作为建设重点,通过农业发展来发挥它的生态功能,有利于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谢谢!(11:30)

主持人:下面请市人大代表、昌平区林果协会周志军秘书长发言。(11:33)

周志军:尊敬的林市长、各位领导、各位建言人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提高首都绿化美化水平,推进首都平台建设”。我主要提几点建议,一个建议市政府首先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强水平设计、制定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量化阶段性目标,将治理重点集中在城乡接合部和郊区农村,完善治理体制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厘清环保部门的职责,强化其跨行业的协调功能,给予街、镇层面环保机构充分的保障,强化市场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环

境污染治理,培训第三方监测。评估和治理机构加强环保形成衔接,还要强化日常执法监督和专项监督等等,这是一个环境治理方面。(11:35)

周志军:进一步扩大绿化美化面积,加大全市绿化美化力度,在城区应该“见缝插针”提高小区绿化、美化水平,巩固百万亩平原造林成果,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在二道绿隔地区摸索出城区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公共绿地附加值,真正让它发挥绿化、休息、降噪、适氧的生态作用,同时加大对农民的补偿力度。使农民真正的在土地上实行再就业,达到地不离人、人不离村,特别是山区要提高对造林的补偿额度,达到山区与平原平衡的水平。(11:35)

周志军:同时,鼓励山区农民经济的栽种。前几年山区造林不是根据绿地的历史传统,像燕山地区主要是板栗、核桃已经有理式的经验,有一个什么要求呢?不栽,要栽果树就不算绿化面积,这个有时候当不当正不正,怎么说呢?果树里头有林木,这里边能不能刚才闵教授也说,果树也是林地,加强它的管理,加强技术支持,提高它的绿化效果。农民也加大一定的收入。(11:36)

周志军:再有就是在绿化技术、形式上进一步提高水平。刚才尹院士也说这个,咱们平原造林有一个问题,缺乏多样化,再有设计水平也不算太高,整体连贯不强,林地与人文活动空间设计不合理,下一步“十三五”的时候我觉得应该从设计上提高

设计水平。再一个我觉得现在平原造林投入应该说是比较大,但是这里头有一个苗木问题,合理密植的问题,咱们栽的往往密度过大,刚刚成活,长三四年以后马上绿地,绿地完了就伐,成不了台就变成小老树,这里面设计的能不能根据它的树种、根据树种类进行合理密植,这是一个方面。

(11:36)

周志军:第二就是咱们改过去的山区的人工造林,能不能就封山育林,实践证明北京的气侯有很多隔几年有特殊的年份,不降雨,造几十年的大松树、柏树也一样旱死了。封山育林植被起不来,根据地理地貌影响肯定起不来,封山育林原有的植被经过多少万年已经适应当地的气侯、当地的条件,这些年封山育林基本上小灌木已经起来了,过去有什么问题呢?过去农民要砍柴现在不砍了,所以封山育林效果比人工造林好,人工造林成活率不一定高,因为北京不降雨就麻烦,所以怎么人工用水?就那么一汪水,特殊年份一蒸发就干了,所以根本不管用。所以封山育林投资又少、项目又好,所以这个能不能改变一下。(11:37)

周志军:再有一个应该继续完善山区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山区农民的补偿力度,使山区造林和平原造林补偿标准能不能保持一致?最后我提一下,在政策宣传上,在政策上能不能扶持一下年轻人回乡创业。就说到这儿。(11:37)

主持人:下面请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赵彦伟教授发言。

(11:38)

赵彦伟:尊敬的林市长各位专家,我发言的题目是“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五位一体的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应该说水还是北京的文明,同时水也是制约北京发展的,我来北京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来作为普通市民深刻感受到北京城市的变化,也感觉到美丽北京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但是还是各方面的因素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就自己的看法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11:39)

赵彦伟:水资源方面还是保住供水的安全线,还是要节水,不完成节水的工作其他工作无从谈起,所以要进一步搞好水资源的发展,刚才专家提到农业节水的问题,完成节水体系的构建。第二方面看南水北调来京了,我们水资源形势得到一定的缓解,就涉及到如何协调外来调水的关系。另外结合国外的经验,要高度重视回用的中水以及续存雨水的问题,新加坡1/3用水都是蓄水的雨水,因为它非常缺水。德国雨水利用也比较成熟。所以我们要完善多水利用。这是个重点。

(11:40)

赵彦伟:另外我们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优水优用,劣水劣用,我们的模式尽快实现用水“零增长”,像北欧这些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十多年的用水“零增长”,达到这个状态之后我们有些水资源、水生态的压力就会得到缓解,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基础。另外水环境方面要完善城市水的生命线,水污染治理给大家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