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先帮助他认识自己,根据特质找出适合的学习节奏,同时建构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可以启动孩子「为学习而学习」的内在动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孩子,父母除了适当引导外,也不要吝惜经常鼓励。

我的儿子很聪明,但就是不肯主动拿起书来读,怎么办?」、「我家孩子不爱念书,家教、补习都试过了,还是没有用……。」许多父母都会抱怨孩子不肯主动学习。其实,孩子缺乏自学力的原因有很多种,除了没人教他怎么做之外,主要都和学习动机有关。家庭生活支援四要素培养自学力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孩子,而不是放任孩子不管,父母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想要从根本上强化孩子的自学力,必须从生活面着手,共有四大要素:

要素一:自主、自律的生活节奏

稳定的家庭生活,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除了摄取均衡早餐、多运动、尽情的玩之外,最重要的是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以及固定的读书时间。由于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都不一样,必须先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特质和需求,找出适合的学习节奏,同时对自己的学习步调有足够的控制权。决定每天什么时间写功课,一回到家就写?还是等吃完晚餐?一旦自我决定的程度愈高,动机也就愈能内化。

此外,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由他独立完成。藉由赋予责任和义务,例如:整理自己书包、打扫自己房间、准备明天上学该带物品、或帮忙做家事等,让孩子对生活和行为有更多主导权,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要素二:建构不求竞争、支持性的学习气氛

在环境安排上,要考量光线、空气、色彩、温度等因素,让孩子能不受干扰的学习。同时,建构一个充满信赖、强调自我成长而不求竞争的学习气氛,可以启动孩子「为学习而学习」的内在动力。

至于辞典、地图、百科全书、图鉴、地球仪等参考工具,应该放在随手可取得的地方。只要遇到不懂的字汇或问题,教孩子先利用周遭的工具书找解答,因为主动探究的能力是自学的根本。如果在辞典里找不到解答,就试用别种方法,例如查百科全书或上网找答案,父母只在必要时提供协助。将辞典里查过的页面贴上标签,随着查阅的次数增加,辞典贴满了标签,孩子也目睹了自己的成长。这种下工夫解决问题所得到的满足感,会深深的留在记忆里,要比大人直接给答案来得持久。

要素三:打造成功经验,现学现卖

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在哪一个学习领域,都能帮助孩子增强自信,激发学习动力。不妨多观察孩子在哪方面表现得不错,找出孩子的长处,加以强化,让孩子体验「我做到了!」的喜悦。

如果能把所学的成果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是一种强化的方式。例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国字后,可鼓励他们写封短信给朋友或亲戚,或者写文章投稿,体验学习所带来的实际成果。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学习起来会更有自信,就算遇到问题也比较愿意去想办法克服。

要素四:启动好奇心,分享美好的经验

与其老是抱怨孩子不肯主动学习,不如尝试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只要孩子真的想要了解,学习就能持久深入。

就读台中一中二年级、今年在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亚竞赛获得金牌的张睿哲说,爸妈从小对他的课业都采取开放的态度,鼓励他自由探索。就算地科不是考科,也不会因此阻止他参加竞赛。

除了课本外,生活中到处都是学习的触媒,可以和学校教的东西相互呼应。例如:在家帮忙分东西的过程,可以学到除法和分母运算;坐火车的时候,打开地图,看看火车目前行驶到哪一站,熟悉相关地理位置。甚至,将孩子期待的年度家族旅行交由他负责执行,举凡旅游地点、详细行程表、上网订票等,借此训练孩子搜集资料、选择使用学习工具的能力。

一有空,也要多和孩子共同分享美好的经验,像是参观天文馆、科博馆、欣赏艺术表演等。偶尔让孩子充当父母的老师,更能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早稻田大学校长白井克彦建议,父母可用「发球策略」──多问孩子「为什么」,引导孩子去思考问题背后的原理,这样他获得的往往远超过答案本身。

培养自学力的六大策略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欲望和本能,让孩子自己「想学」,是启动这个内在动机的第一步。纵使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但透过一些在家可以实行的策略,就能帮助孩子培养自学的能力。

良好的时间观念是培养自学力的首要前提。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商店挑选一个他喜欢的计时器。一开始,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体会时间的长短,例如:设定十分钟「倒数计时」,看他在这段时间内能完成多少事;接着,要他自己先「预估」完成某项作业的所需时间,然后按下计时器的「正数计时」开始做作业,再和「实际」所需时间做比较分析,填入左列表格。如此经常练习,就能帮助孩子了解不同作业所需的时间长短,进而预留足够的时间,完成各项作业。此外,删去法能帮助孩子了解每天究竟有多少时间可供运用。先教孩子扣掉上课、校外活动、家庭时间,当他发现可自由安排的时间比预期来得少时,就会比较珍惜。

张睿哲回忆,国中有段时间因为功课多、活动多,每天时间都不够用,于是他重新检视自己的时间规划,停掉一些没有必要的补习,后来情况才改善。

「每日作息表」也是一种训练孩子掌握时间的工具:和孩子共同制定确实可行的作息表,张贴在房间的显眼处。如果接连几天,孩子都无法依照预定时间作息,应找出原因并做调整。制定作息表的关键在于,由孩子自己制定时间规则,让他觉得「自己做得来」,他会比较乐意遵守。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自然会提高。

策略二:设定目标和计画,排出优先顺序

其次是教孩子如何排定学习的优先顺序。请孩子写下一日或一个月内要做的事,再依重要和紧急的程度排序出来:将最重要且最迫切的事列为「一」;重要但不迫切的事列为「二」;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列为「三」;至于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列为「四」。教孩子如何判别哪些事需要先做、哪些事可以之后再做。另外,不是每件事都得去做,要教孩子根据有限的时间做出筛选。

学习要以目标为导向,目标要具体可行,例如:「我要把第三、四章的英文单字全背起来」,而不是「我要学好英文」。先问问孩子他希望设定什么学习目标,共同做好目标约定,再依孩子的程度,分段设定可达成的阶段目标和步骤,例如:「每天早上花十分钟背诵英文字汇,每两天妈妈抽考我一次」。接着,根据目标和所需时间,订定每日和每周计画表,并且定期检视计画有没有用?需不需要修正?拟计画表的原则是,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做「该做的事」,以及他「想做的事」。

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自然不断的进步。父母不但要协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适度加以赞美,孩子犯错时也要宽容的看待,因为犯错也是学习历程的一部分。

策略三:有效的阅读理解历程

阅读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学好英、数、科学之前,要先教孩子「学会阅读」。然而,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发展的能力,除了必须从小建立亲子共读的习惯外,还要以有系统的阅读理解策略做为基础。

有效的阅读理解历程包含五大步骤。首先,从头至尾概略浏览一遍;其次,针对不明了的内容进行自问自答,集中焦点;接着是逐字逐句精读,分出重点和非重点,用划重点和做笔记摘要(用关键字描绘成放射状的「心智图」,可整理出容易记忆的重点)的方式,加深理解;接着回想所读内容,进行背诵,以短时间、间隔多次的效果最好;最后,对内容进行全面通盘的了解,加以复习。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刚记住的事物在几个小时之内遗忘速度最快,因此务必引导孩子养成当天及时复习的习惯。

策略四:反覆练习求精熟,用五感增强记忆

光靠着课堂上的听讲,无法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唯有经过反覆练习、完全吸收的内容才能在脑中根深柢固。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要重新复习基础的内容,直到精熟为止。提倡「反覆练习」的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阴山英男认为,「运笔练习」(包含国语练字和数学运算)可为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必须先让孩子了解「反覆练习」的重要,他才不会轻易放弃。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所有感官频道:图像较浅显易懂,比文字更让人印象深刻;朗读可活化脑部,加深

理解,除了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嘴巴念,用耳朵听。如果你的孩子是听觉型学习者,那么朗读出声会比默读更有助于记忆。另外,将学习内容与已知的事物连结起来,也能增强记忆。

策略五: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

自我监控就是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借着不断确认目标、选择方法,有意识的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督及修正。例如,若是孩子做加减运算时,错误率极高,不妨建议孩子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引导孩子自我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对吗?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好?

藉由自问自答的方式,孩子也能够了解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帮助他持续朝目标迈进。例如:「如果今天我不练习拼字,把时间用来打电动,会有什么后果?」于是他们明白:如果今晚不用功,明天的拼字考试肯定考不好。一旦孩子能对自我行为有所觉察并思考,就能提高自学力。他们会问自己:「对我而言,这样做行得通吗?」

至于自我评价,不只是检视学习成果,还要教孩子总结经验和教训。不妨鼓励孩子定期做记录并检视,写下自己想要改善的问题、列出错误的地方、检讨作业心得:「我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解题中有没有什么遗漏或错误?将来如何避免?在日后的学习中要怎样做比较好?」藉由自我评价的过程,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弱点,找出为何他们在某些科目表现很好、但在某些科目表现较差的原因。

策略六:适度自我奖励,激发学习动机

在设定学习计画的同时,记得提醒孩子建立自我奖励的机制。适度的自我奖励,可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帮助他有效达成目标。知名教育心理学教授巴瑞.利莫曼发现,很多学业表现突出的学生都偏好使用这项策略。例如:每天读书一小时之后,让孩子有五至十分钟的自由时间可以做点喜欢的事;或者当孩子学习告一段落时,请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奖赏自己,例如吃点心、听音乐等。

一开始训练孩子时,可能会遭遇到困难,不妨用一种「集点数换奖励」的动力游戏,提升学习动机:先共同界定比较困难的功课,每次只要完成一项就得到一点(可以用贴纸代替点数,增加趣味)。透过「每日评价」和「每周评价」,不断鼓舞孩子,持续激发内在动机。等集满二十、三十张点数(即达到某个目标或阶段)后,就能获得之前承诺的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奖励的标准应是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而非考试成绩。再者,每个孩子想要的奖励未必相同,父母必须找出对孩子最具吸引力的「奖励」。一旦孩子的内在动力被唤醒,就要逐渐减少物质奖励的频率,或改用安排家族活动的方式来取代。

最后,培养自学力不是一蹴可几的,持续下去的关键在于,满足孩子「关爱、自主和能力」三大需求,并且要把自己放在合作、而非监督的位置上,让孩子知道有问题可以来找你。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意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钟燕 “未来的文盲,并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学论也认为:学校教育科学家的任务之一:主要在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会学习就是要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一些要素:自学态度的形式、自学方法与技能的掌握、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与自学习惯的形式等等。 简单地说:自学能力是指一个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战略眼光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除学生学习的思想漳碍,启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我们现代化教育年代,同时也面向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重任。可是,不少小学生却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现在可以不考试升学,我们也不必那么辛苦地学习了,有的则认为:学的东西、考的东西太多了,因而产生了各种思想负担和厌烦情绪。由此可见,扫除学生的思想障碍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就要努力上好第一节课----“政治课”。上“政治课”时着重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阐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对未来社会的竞争。还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有些人认为学习和不学习都一样,只要我爸妈有钱,啥都不怕,不必学什么习”等等。通过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然后针对上述错误思想,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逐一进行批驳,为学生学习各科扫除了思想障碍,这样也就使他们学习的动机激发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跟着调动起来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分发挥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示范性,给予自学提示 扫除了学生学习的思想障碍,启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但并不是等于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仅仅是解决了自学能力的学习态度问题。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导和带,教师的导和带的重要方式就是帮助学生设立自学提示。自学提示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对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例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课,请学生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8和2、3和9、5和10、4和8”,老师首先提出:“它们两个数之间各是什么关系?而找到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自学中找到答案,帮助学生设立的自学提示要有弹性,有针对性,甚至是合作探究以后才能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立自学,学生学会自我反馈信息 独立自主学习,这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自学提示”主动地感知,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学习活动。独立自学要有三个保证:一是时间保证。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探索“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二是参与保证。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学,积极地参与在探索之中,从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辅导保证。虽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了,但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巡回检查指导,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及时调整过来,这就是所谓的学生自我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阅读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靖江市真武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语文阅读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意识,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创新思维 自主学习就是指在学习上主动而不是被动,自觉而不是盲目,自立而不是依赖,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而不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让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进而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以后的自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要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相信学生自己是能够探究的、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让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提供前提。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其次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再次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结合我平时的教学,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1、要使学生懂得要想学习好必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事,基础尤为重要,更何况学习。所以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要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用的方式必须依据自己的特点,这样学习效果才会好。有的同学喜欢光线明亮的房间,在明亮环境中学习精力更充沛;有的同学喜欢光线柔和一些,如果光线太过于刺眼反而妨碍注意力的集中;有的同学喜欢伴随一定

家长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世纪是一个崇尚能力的社会,一个孩子的成才与否,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也决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相应作用。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最根本、最持久的,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轨迹。也就是说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必定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引领孩子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的学习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从小进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愿望的培养,才能帮助孩子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有自己的立足和发展之地。 方法/步骤 1、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着。 有位教育家说过:“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不要包办的太多,要放开一只手,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放开,放任自流。在许多问题上,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家庭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出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外部知识、经验的理解和认同乃至吸收等转化为内在的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性的学习,使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2、遵循规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①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脑子爱开小差; ②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从小学做起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从小学做起 摘要: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识字能力;学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大纲》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课题。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

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这里仅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2.在记叙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位低年级班主任的教学经验----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 一、注重孩子课前准备习惯的培养 学生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对一堂课的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刚接手这个班时,上课铃响走进教室,见到的不是一双双求知眼神,而是一群正在交头接耳、完全未接到“指令”的“小调皮”。老师都走进教室了,可他们的桌面上还是光光的。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做练习时,他们几乎是集体向后转,开始低头翻书包找需要的文具了。课堂上一阵闹哄哄的。待孩子们准备妥当,下课铃响了。第二节课,进教室涛声依旧,我盖上书本,郑重地对孩子们说:“这节是语文课,应将课堂上要用的学具:如笔、练习本、练习册等都准备好放在课桌的右上角,不能仅仅是一本语文书”。并强调在响预备铃声时,就必须边唱歌边准备

好学习用品,并让孩子们比赛,看谁准备得又快又好。刚开始时,孩子们总忘记,于是我又叮嘱。就这样,反复训练,天天强调,不停地表扬做得棒的孩子。两个多星期后,我发现孩子们只要一听到铃声,就会习惯性的自觉准备学具了。 二、注重孩子提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可以让学生掌握部分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在课堂上更有自信、更有勇气,提高阅读能力。每当上完一篇课文后,我会布置孩子预习下一课,并明确提出预习的任务: 一是圈出文中的生字宝宝及生字宝宝在文中的词语朋友并读三遍; 二是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是将课文至少读三遍; 四是针对课文提出一个到两个疑问。 这样,通过预习就能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为第二天的学习打下基础。课堂上我经常会问孩子:“小朋友们,你认识新朋友了吗?把他们介绍给你的同学好吗?”或“小朋友们,昨天晚上你有什么收获?能告诉我吗?”当孩子们叽叽喳喳说完之后,我会适时表扬鼓励他们:“你们真棒,知道吗?这就是……(生齐)预习的功劳。” 三、注重孩子主动识字习惯的培养 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学习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既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曾经有位学生家长就对我说:“刘老师,我家李煜硬是不喜欢学语文,说什么个个字都要记又要组词,还要写话,烦死了。”为了改变孩子不愿识字的问题,我经常让孩子将自己吃过食品的包装袋带到学校,利用活动课让孩子们相互游戏识字;或是看一段动画片,将自己最喜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日期: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数学论文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内蒙古海拉尔实验高中讷明春 学习者在教学目标的宏观控制下,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结合自身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现状自由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通过自我监督完成具体的学习内容,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浮在表面,主要还是依靠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被动地学习。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宜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技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现代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指导、帮助和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率的学习,老师要不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想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要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由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愿学习,自己监督自己,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得到满足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成功,尽情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让他们在想学与乐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还可以鼓励学生记录他们每天的学习心得以及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使知识系统化。数学老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多个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小学期间除了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好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样对将来中学以及大学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可是小学阶段的自学能力该如何培养? 【经典案例】 蕾蕾是个六年级的女孩,她是个典型的乖乖女,一切都非常顺从妈妈的指令,妈妈让她做什么她就去做什么。生活上如此,学习上更是如此。在家里,她严格按照妈妈给她制订的时间表来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妈妈生重病住院一个多月,没有办法再像往常一样时刻指导孩子的学习。离开了妈妈的点滴指导,这个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也根本不懂得如何提高自己比较差的科目。慢慢地,她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很大的退步。 【专家诊断】 学习能力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学习能力就比如是“渔”,是学习的本领,而学习成绩就比如是收获的“鱼”。对孩子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要掌握了打渔的本领,何尝捕不到鱼呢?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学能力培养最能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自学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需要父母及早培养。 孩子自学能力的养成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孩子就难以养成独立的性格。所以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探索,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使他具备发展的基本素质,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 【专家支招】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可使孩子终身受益,但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父母用科学的方法、恒久的耐心长期坚持,主要做法包括: 1、培养孩子学习钻研的兴趣。父母需要悉心观察,要千方百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求知,引导孩子多思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辅导孩子利用多种方式去探究,或者利用工具书、或者自己潜心思考、或者在网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 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

家长课程——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教案

第一讲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教学难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等。这一讲主要是讲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可以说记忆力是儿童学习的最基本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记忆力不强等学习能力不足是这个年龄段许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由读文中的“情景对话”、 “心灵独白”和“教育故事”,然后交流感受,生活中自己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通过教育故事,家长谈谈文中的父亲给了自己哪些方面的启示。 小结:这位家长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说教方 4、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 有的孩子记忆力不高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告诉孩子:当你心不在焉,人家在背单词,你却在想怎么样才能抓到窗前飞过的那只小鸟的时候,你还能记住点什么呢? 5、指导孩子经常记忆、多记忆来锻炼记忆能力 许多记忆超群的名人,就是从小就开始对记忆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的,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小的时候,为了锻炼记忆力每天早上都要强记一些单词或其他内容的知识,经过这种长期的锻炼,他的记忆力始终保持灵敏活跃,他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脑子越用越灵”。 6、注意膳食结构有利于儿童记忆力的发展 葡萄汁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高过其他任何水果和蔬菜,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传输能力,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记忆力。有利于提高记忆力的食品还有富含锌的芹菜、富含磷脂、某些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芝麻、瘦肉等。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等于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学生有了这把钥匙,就有了获取知识的自由和能力。当前,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强调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目标,知识规律,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学习各类知识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我们要从三方面入手 1、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生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能力。 2、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如今,知识的更新日益迅速,知识海洋浩瀚无垠。然而,学校不可能把学生一辈子需要的知识教给他。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走上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1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 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其次,试着看懂例题,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第三,寻找生活数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2 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3 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很多家长都强烈意识到,自信积极的心理素质对孩子非常重要。但到底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变得自信?变得积极呢?这个问题不仅是家长们关心的,而且也是心理学家们想知道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介绍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心理学试验,它对我们培养孩子积极自信的心理素质,也许会有一些启发。 话说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专家们,他们想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到怎样使消极、被动、甚至自卑的人变得积极主动并且自信的方法。为做这样一个实验,首先他们得找到人群中属于那些不自信、不积极的人们。想来想去再三权衡之后,专家们最终确定把那些身体健全的街头流浪汉们作为了研究和实验的对象。因为这些人恐怕是世上最不积极,最不自信的人群了。 实验的方法是把这些人组织起来,随机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干一些相同难度的手工活。研究人员们则对每一组都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干劲,并且在暗中观察和记录被研究者们的状态和心态。 当然在做实验之前,专家们先假想了很多管用的方法,比如用树立榜样的办法;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出现了一些令专家们非常尴尬和不解现象,那些被表扬和鼓励最频繁的小组,也成了退出实验人数最多的组。换句话说,那些流浪汉宁愿回到街上去,也不愿意留下来参与“时时受表扬的实验”。那些被“经常要求向榜样学习”的小组,也是退出人员较多的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多多地表扬他们难道不好吗?给他们树立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为什么不起作用?经过专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外界提出的技能要求超过实验者的实际能力后,再多的表扬和期许都难激以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相反,他们会把那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和鼓励视为精神负担。那些要求退出实验的人们认为,与其辜负别人对自己的美好期望,不如干脆退出,这样心理还好受一些。同样,当自己的能力无法做到的时候,榜样的出现更多的是导致忌妒、无奈心理的产生。心理学家们还观察发现,当这些人真有进步的时候,他们会对别人的赞扬有善意地回应。而当自己并无实质进步,却频繁受到称赞、夸奖后,他们反而会出现出窘迫和不自在的表情。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教师:宁德富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研究的课题。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谈到培养自学能力,不仅国内引起注意,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的人。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下课了,学生连书都没打开。书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老师讲的其实都是书上内容。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寸步难行。例如北京市小学升初中出过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长和宽都是5分米,高3分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虽然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8个顶12条棱背得滚瓜烂熟,但是由于平时没练习过、试卷没遇见过,所以错率竟达69%,视为冷题。其实列式很容易:5×8+3×4=52(分米)。学生把老师讲过的东西一旦忘记,自己不会翻书,重新把例题弄懂,理解能力低,表达能力差,学习很吃力。到了中学长时间不适应,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会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讲,课后自觉重温例题,然后,完成作业,这一些自学方法。因此成绩提高很慢。

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对所学的内容理解了,才能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自主地进行学习。据了解,当前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半的人不能全部理解。原因是教学内容太难、太多或是教师的教法不好。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也做了适当的调整,但是依然不寄与希望。因为老师工作太忙,每个班级人数太多,教学设备不足,制度和行政管理依然如旧。此外,还有一个根本性原因,那就是家长的教学观、儿童观、教育观以及人生观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携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促进孩子的自我理解。支持自主学习的总体性因素是加深自我理解。这就是说自己对自己现在的情况,有什么长处和短处等应该有个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而且应该认真考虑学习对自己的将来、对自己现在具有什么意义等问题,以加深自我理解,这样就会为自发性的学习铺平道路。做父母的就应该找机会积极地与孩子交换想法,促进孩子的自我理解,启发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看法和判断,认识自己的现在,也就能认识自己的未来。 其次,让孩子理解所学内容。支持自主学习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对所学内容能够理解。现在有些学生不想去上课,因为听不懂,所以没兴趣。没有了兴趣就没有了学习的欲望,那就越发不懂。因此,设法让孩子理解所学内容是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现在有些家长请家教,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和动机,但都应该让孩子把理解所学内容方在第一位。家长的注意力应放在孩子对哪些内容能理解、哪些内容不能理解上,而不应该放在考试的分数和列榜的名次上。对所学内容是否理解,能理解多少,这关系到孩子能否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否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问题。 再次,让孩子尝到学习的乐趣,这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应该重要方面,为了使孩子尝到学习的真正乐趣,作为父母的至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1、培养孩子学习钻研的兴趣。父母需要悉心观察,要千方百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求知,引导孩子多思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辅导孩子利用多种方式去探究,或者利用工具书、或者自己潜心思考、或者在网上搜索、或者去图书馆查询等,让孩子体会到攻克难题后的喜悦。 2、多用启发的方式来指导孩子,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全权为孩子操持,要鼓励孩子自己进行学习安排,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积极思考,在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经常进行讨论、探讨,让孩子去感悟、领会、理解、掌握。 3、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孩子享受到成功感。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以避免孩子产生挫败感而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畏惧情绪。父母绝不要不责怪孩子笨拙,不呵斥孩子无能。父母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4、要教育孩子和同学互帮互学、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只有虚心互学,在和同学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学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奠定较深厚的功底,而与同学分享学习

方法的过程,也有助于孩子人际交往和人格魅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技巧1、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 在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这个问题上,父母要还应多配合老师,多与老师保持联系。因为一旦遇到问题,父母可以跟老师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来引导孩子走出学习上的困境,达到进步提高的目的。当然,父母也应鼓励孩子多跟老师接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老师的教育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2、设定合理的目标 很多父母都会替孩子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这次期末考试必须考前十名”。这样的目标叫做成绩目标,即用取得的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另一种目标叫做掌握目标,即把自己是否获得新的技能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 大量的研究都发现,掌握目标的孩子比成绩目标的孩子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休息的时候也更愿意选择一些课程去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下。所以父母应当引导自己的孩子选择掌握目标,应当多问孩子“今天学会了什么”而要少问“考试考了第几”。 3、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方法指导 通常,孩子的学习计划本由他本人亲自制定,交与父母参谋。当孩子能够坚持按照计划行事,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孩子就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对此,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任务,而是通过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显得特别重要,而学会学习的关键则是要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但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等于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学生有了这把钥匙,就有了获取知识的自由和能力。当前,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强调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目标,知识规律,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学习各类知识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我们要从三方面入手 1、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生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 2、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如今,知识的更新日益迅速,知识海洋浩瀚无垠。然而,学校不可能把学生一辈子需要的知识教给他。学校教育,课堂教学

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很重要

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很重要 自学能力是指孩子在充分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后,自觉、主动地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不足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因为孩子从学校和父母那里得来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现在知识更新或者增加一倍只需要几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孩子在他们的一生之中必须时刻学习,才能保证跟上时代的节奏。 孩子自学能力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孩子就难以养成独立的性格,当然也不会主动、自觉地去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更不会在此基础上努力学习以提高自己。所以父母应对孩子采取科学的教育态度,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和认真反思的习惯,使他具备发展自学能力所需的基本素质。 雷芷蕊是个初三年级的女孩,今年15岁。芷蕊是个典型的乖乖女,妈妈让她做什么她就去做什么。生活上如此,学习上更是如此。她作息非常有规律,每天按时起床,放学按时回家。在家里的时候,她严格按照妈妈给她制订的时间安排表来完成任务。尽管如此,雷芷蕊的学习成绩却不太稳定,有时候好一些,有时候差一些。妈妈对此已经也渐渐习惯。 初三下学期到了,学校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住校集中学习。雷芷蕊非常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没有了妈妈的指导,她根本不懂得如何提高自己比较差的科目。慢慢地,她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很大的退步。 妈妈看到她的学习成绩后,认真地问她:“你英语成绩这么差,怎么自己不知道多花点时间补一补呢?”雷芷蕊低着头,轻轻地说:“我不知道怎么补!”妈妈摇摇头,她知道自己以前为孩子包办得太多了,以至于她根本没有自学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虽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对生存在其中的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使得人们适应社会时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而且要求人们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以便接受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自学能力,孩子是很难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立足的。 自学能力是孩子适应社会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今天这个社会它显得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与其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倒不如让孩子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更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要求。 专家给父母的建议 建议一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一个孩子对知识没有兴趣,他是绝对不可能主动地去学习的。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有目的地进行提问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引起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学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