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顶天立地_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危机和使命_基于郑杭生_社会调查系列丛书_的分析

_顶天立地_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危机和使命_基于郑杭生_社会调查系列丛书_的分析
_顶天立地_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危机和使命_基于郑杭生_社会调查系列丛书_的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在借鉴国外优秀成果的同时,必须尽快确立自身的主体性、提升自身的话语权,这已成为中国学术界诸多有识之士的基本共识和迫切愿望。然而,到底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却是一个现实难题。近年来,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及其学术团队的系列社会调查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一、“西学东渐”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双重危机

社会科学是现代性和现代社会的产物。作为一个在深刻民族危机中被裹挟进现代化的国家,中国的社会科学理论几乎全部“移植”自西方。有语言学家做过研究,目前流行于中国社会科学界的280个主干词(关键词)全部来自于日本,而其中大多数又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从欧美国家引进和翻译的。[1]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中国学人又以极大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民族危机感,直接从欧美国家大量引进理论资源,以求启蒙国民和重振中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科学者在新的思想解放浪潮中,更是不遗余力地引进西方理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引进运动”。经过百余年(特别是近三十年)的“西学东渐”,我们完成了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专业体系、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等)和制度体系(学科建制、学术规范、评价体系等)的构建。

然而,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社会科学建立的过程是以“知识移植”为手段的,因此,在建立起庞大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建立起了西方社会科学话语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文化

“顶天立地”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危机和使命*

——

—基于郑杭生“社会调查系列丛书”的分析

黄家亮

摘要: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已面临着严重的主体性危机——

—对内无力回应中国社会“大转型”所提出的“大问题”,对外处于边陲、附庸地位,无法与西方学者平等交流对

话。郑杭生先生及其学术团队近年来的学术实践表明,中国社会科学要想走出“危机”,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

命,必须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首先,要走向“田野”,直面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变”的社会实践,开展扎

扎实实的社会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经验”为依据的理论提炼,建立具有中

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从而破除长期被西方垄断的学术话语权。

关键词:主体性危机“顶天立地”理论自觉学术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C9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12)01-0013-07

13

霸权”。面对西方强势话语的冲击,中国社会科学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不加反思地接受了西方理论的种种的话语。这使得中国社会科学看似繁荣,却处于一种尴尬甚至荒谬的境地——

—在我们用以观察中国的理论中,“中国”却一直处于“缺席”状态。这种“缺席”使中国社会科学陷入日益深重的主体性危机之中。

首先,在中国社会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既难以合理解释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迁,更无法科学指引中国社会转型的未来走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任何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在对某一地方历史或现实经验的提炼中形成的,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其有普适性的因素,但这种普适性是有限度的。这种“异域的经验”可以用作考察中国实践的借鉴,但如果将其作为不言自明的真理,用来套裁中国的经验,甚至用其来矫正中国实践的逻辑,则要么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要么是南辕北辙、贻害无穷。这样,理论简化认识、指导实践的功能不仅没有达到,往往反而成了认识和实践的障碍。

另一方面,在世界学术格局之中处于绝对的边陲地位,缺乏平等交流和对话的能力,与中国日益增加的综合国力和“数千年未有之巨变”的“大转型”时代极不相称。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以‘引进’、‘复制’和‘接轨’为特征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共同点在于以西方社会科学的判准作为我们知识生产的判准,而在这种判准下的研究成果不仅较深的层面上忽视了对中国本身的关注,实际上也很难与西方进行实质性的交流和对话。……‘我们’事实上只是相对于西方论者们的‘复印机’或‘留声机’而已。”[2]大时代催生大理论、大理论引领大时代,从人类知识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巨变的时代总是思想活跃、大师辈出的时代。然而,我们有了伟大的实践,却没有产生相称的理论;巨变的时代为我们提出了众多的问题,我们却“失语”了。这是发人深省的。当前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既不在于学术体制内的腐败,也不在于政府

对学术的控制,而是在全球化即美国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整体上的边缘化、殖民地化。[3]

二、社会调查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下使命

中国社会科学要走出危机,首先必须确立“理论自觉”意识,明白我们所使用的理论的来历、形成过程、前提预设及解释限度等[4],并立足于中国实践,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道路[5],“增强主体意识、弱化边陲思维”[6]。而在当下来说,中国社会科学最迫切的使命就是要深入总结进行中的“中国经验”、科学解释“中国模式”,并为日益展开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转型和现代化进程走了一条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独一无二的道路。这一发展道路一直面临着西方理论的质疑。198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布朗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命题,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著名学者福山提出了著名的“历史的终结”理论,认为这将是全世界统一到西方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最后一战,发展模式斗争的历史将就此终结。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下一个倒向西方模式的大国,已成不可避免的宿命[7]。其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预测从未间断。然而,中国经济30多年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实践,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的出色表现,证明了那些基于西方经验的理论在中国的实践面前都失去了解释力,中国的实践似乎只能用“中国奇迹”、“中国之谜”进行述说。然而,到底如何诠释“中国奇迹”的内在机制,如何破解“中国之谜”的背后谜底,如何概括“中国经验”的深层内涵,以及如何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前景进行预测和引导,这些都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艰巨任务,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

14

学者们不可推卸的使命;同时,这种历史性巨变及其所提出的种种问题,也为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中国社会科学依然浸淫于西方理论的话语霸权之中,随着西方的理论风向而翩翩起舞,并没有对时代巨变所提出的大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回应。[8]近年来,中国社会又面临着新的“大转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并拥有5000年文明的“巨型国家”和“文明古国”中开展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这是前所未有的人类创举。很显然,中国的“社会”有着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的历史、结构和运行规律,用西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只能是事与愿违。然而,究竟什么是社会建设、什么是社会管理,甚至什么是“社会”,如何在当下“场域”中开展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如何处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国家、市场、社会的关系,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次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要确立自己的主体性、赢得学术话语权,必须从完成自己的当下使命开始。而要完成这一使命,又必须转变学术视野,立足现实、调查现实、提炼现实,从中国自身发展实践中获取灵感、吸取营养。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近年来郑杭生先生带领其学术团队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直面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洞察中国社会的实际运作逻辑,并对其进行理论概括,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

作为中国社会学的领军人物,郑杭生先生强调“对中国经验展开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把分散的经验材料提升为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形态,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伟大实践提供必要的学理支持,这是中国社会学义不容辞的使命。反过来,中国社会学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

对学科自身发展极其重要的新鲜经验,切实抓住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赋予我们的理论创新的机遇和

挑战,实现‘理论自觉’,把握学术话语权。”[9]他认

为“中国经验”是中央、地方、基层三个层次上下结

合、共同探索、互动创新的结果,而非仅仅是国家

自上而下的推动。他特别强调地方经验、基层经验

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下到地方、深入基层才能真正

理解中国社会运行的奥妙。[10]根据“中国经验”的三

个层次架构,他设计并实施了两个系列调查,分别

对第三层次(即基层社区建设经验)和第二层次

(即地方城市发展经验)的“中国经验”进行系统调

研,其成果是两套丛书,分别为“中国特色和谐社

区建设系列调查研究报告”丛书和“当代中国城市

社会发展实地调查研究系列丛书”[11]。目前,第一套

丛书已出版了郑州卷、广州深圳卷和杭州上城卷,

第二套丛书已经出版了杭州卷、郑州卷和北京卷,

广东南海卷也即将出版[12]。所有这些著作,都建立

在对各个地区进行深入经验调查和认真理论提炼

的基础之上,是通过调查中国社会实践而提升中

国社会科学主体性,从而为中国社会科学赢得学

术话语权的严肃学术努力。

三、“顶天立地”与学术话语权

所谓学术话语权,是指在学术领域,说话权利

和说话权力的统一,话语资格和话语权威的统一,

即“权”的主体方面与客体方面的统一。其中,作为

“权利”的学术话语权,主要有创造更新权、意义赋

予权、学术自主权等类型;而作为“权力”的学术话

语权,则主要有指引导向权、鉴定评判权、行动支

配权等类型。[13]对于中国社会科学来说,学术话语

权主要有两个面向:首先是实践面向,即对中国社

会转型和发展的实践要有“发言权”,要有解释和

引导的能力;其次是理论面向,即在世界学术格局

中,要有“发言权”,要能够与西方学者进行平等交

流和对话,能够为世界学术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积

累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15

只有对中国现实能够做出有力解释的中国理论,才有可能为世界学术做出独特贡献;也只有走在世界学术前沿的理论,才能对中国社会实践做出更透彻的解释。

而如何获得这种学术话语权呢?郑杭生先生提出了“顶天立地”的思路。所谓“顶天”,就是站在世界学术的最前沿,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前沿意识;所谓“立地”,就是立足中国实践的最基层,要具有本土立场和草根精神。只有“立地”,才能真正的“顶天”;也只有“顶天”,才能更好的“立地”。[14]他近年来身体力行地开展的“系列社会调查”和孜孜不倦地进行的理论提炼正是沿着“顶天立地”的思路进行的。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郑杭生先生及其学术团队对于“中国经验”有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认识,对于中国社会发展也有了比较独到的解释,形成了一些立足于中国实际的学术话语,为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建构和学术话语权的提升做出了榜样。以下仅举几例,以兹说明。

关于“国家-社会”关系的中国理念。对于中国正在开展的社会建设,学界流行的观点是所谓社会建设就是要建设一个与国家和市场对抗的公民社会,即让国家(政府)“走开”,也让市场“走开”,让“社会”即“公民社会”、“能动社会”来主导整个社会的秩序。通过对各地社会实践的大量考察,并结合对中国历史传统的思考,他们认为这一流行观点是既不符合中国实际、也无视中国传统的西方理论,用这种观点来指导中国的社会建设,只会使其走向歧路。这背后涉及的根本理论问题实际上是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在西方,国家与社会的紧张关系既是一种历史常态,也是一个现实困境。这种紧张关系在古希腊城邦制度中已经初见端倪,“现代”以后,二者的巨大张力似乎有增无减,一定时期甚至势同水火。这种实际情势成为了“国家-社会”二分模型和“国家-市场-社会”三分模型的现实资源。因此,在西方理论中,一直充斥着极端的二元对立,要么为市场张目、为国家立言,要么呼吁保卫社会、解放社会。在诸多论者那里,一个独立于国家并具有抗争和制衡力量的社会,是完全能够自主、自治、能动的社会,是解决现代社会一切问题的一剂良药。而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则完全不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并没有西方理论中所界定的那个独立于国家的市民社会,无论是钱穆的“四民社会”概括还是费孝通的“双轨政治”论述,还是其他学者的“士绅社会”、“家国同构”等论述,都表明中国历史上的国家与民间的理想形态是融合一体、上下整合,而非相互斗争、彼此消解的。1949年后的30年,相对于西方把国家与社会相对立来说,中国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把市场和社会都消灭了,一切由国家来主导。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逐渐改变这种局面,建立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型态。[15]在实地调查中,处处都显示,在中国,“社会”无时无刻不是在处理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实际运行着。离开了国家(政府)和市场,社会几乎寸步难行。相反,凡是国家、市场、社会三者合作得好的地方,社会建设也搞得好。这一点在杭州“社会复合主体”的实践探索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杭州通过构建“社会复合主体”,促成了“政府-企业-社会”三大部门在结构上互动、功能上互补、机制上互联,不仅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大大地改善了民生,优化了社会治理体制。[16]因此,“国家-社会”的中国理念应该是“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三维,中国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应该循着这一路径展开。

关于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我国社区建设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路径,任何西方的社区理论都难以解释和指导我国社区建设实践。郑杭生先生及其学术团队对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郑州、北京、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的社区建设进行了系统调查,提炼出了我国社区建设中的一些独特命题:(1)社区建设的特殊背景是,相对于西方国家自下而上的社区发育来说,我们的社区是在单位制解体后,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这就意味着我国社区建设的逻辑与西方社区发展或社区发

16

育的逻辑是不同的,这是研究中国社区的前提性认识;(2)社区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在市场经济下的陌生人世界建立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共同体、在价值观念开放多元的时代构建归属感强的意义共同体;(3)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整合陌生人世界的主导力量,以“党建”带动“社建”是我国社区建设的独特路径,支部领导和居民自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区建设取得进展的关键;(4)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将公平正义落实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使他们具有使社会生活合理化的能力,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积极的解释、认可和接受,因此需要在制度安排和百姓认可两个维度上下功夫;(5)探索社区制度创新是社区良性发展的必然途径,社区居委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组织,既要防止其行政化,又要防止其边缘化,要建立起能够最大限度整合社区资源、实现社区自治的社区治理体制;(6)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是社区发展的重点内容;(7)共建共享和谐社区是社区发展的根本目标,要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必须建立起复合治理和参与式治理的机制;(8)社区自治能力的提升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但自治不是不要政府和市场,而是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划定三者的分工,特别要处理好党的领导和居民自治的关系——

—现在中国的自治还是一种党政主导、促进下的自治。这就是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正如郑杭生先生在面对美国学者演讲时所说的那样:“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认可不认可,你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中国社区建设的实践模式就是这样的。”[17]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新认识。传统与现代、传统性与现代性是社会学的经典主题,通常认为传统代表着过去和落后,现代代表着现在和先进,所谓社会转型就是由传统到现代的进化过程。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这种简单的“进化论”是不符合实际的,如在杭州市社会复合主体的探索中,就有大量的开发传统、服务现代、启动“过去”之中的柔性资源、将软实力转化为硬财富、“使文

化融入生活”、“以文化提升生活”的鲜活范例。正

是在这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郑杭生等人提出了

一种新的认识,即“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被发

明”。所谓“现代的成长”,是指社会不断从传统走

向现代,走向更加现代和更新现代的过程;所谓

“传统的被发明”,是指社会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走

向更加现代和更新现代的过程中又不断产生自己

相应的传统、新传统和更新的传统。所谓现代性,

就是“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被发明”的有机统

一。这一认识表明,传统与现代并非二元对立,而

是一体相联、互为表达、彼此推进的。[18]这种关于传

统与现代的新认识,不仅仅是解决了学术领域中

一场亘日持久的争论,也对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

重要的启发作用。

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趋向和福利社会的新认

识。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北京、

杭州和广东诸市,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间

状态的郑州、武汉等城市,郑杭生先生及其调查团

队都发现了一个问题,即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处于

从初级发展向科学发展的转型阶段。自改革开放

以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

一种与旧式现代性相对应的初级发展:发展的目

标是初级的,体现为脱贫、小康;发展的手段是初

级的,体现为主要是强调经济的增长,用经济的办

法来解决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用于发展的资源

是初级的,主要是土地、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参与发展的各主要方面的关系是初级

的,体现为政府错位、市场越位、社会缺位;发展的

结果也是初级的,体现为差距的增大、环境的恶

化、公平度的降低、腐败现象的蔓延、弱势群体的

扩大。[19]这一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在各种

矛盾面前亟需转型,各地都在结合自身实际,进行

各式各样的探索,但总体趋向是明确的,那就是更

加强调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城乡统筹等发展战略——

—这是一条迈

向科学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

本”,让发展的成果为社会成员的民生改善和福利

17

增加服务。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对社会福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制度设计不妥,

福利社会所带来的问题并不比其所解决的问题少。通过对北京市“大民政”实践的考察,郑杭生先生提出既要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弥补补缺型社会福利的缺陷,又要认识到社会福利具有刚性特征、是不可逆的,在“度”上一定要用战略眼光来谨慎决策,保证福利制度的可持续性,特别要吸取“福利国家”的教训,避免福利国家陷阱。因此,他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应该是一种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20]

当然,郑杭生先生及其学术团队通过“系列社会调查”所获得的创新性认识远远不止以上几例。其实践表明,中国社会科学必须跳出西方理论话语的束缚,通过社会调查概括出自己的理论话语,从而赢得其学术话语权。

四、结语

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已面临着内外“失语”的双重危机——

—对内无力回应中国社会“大转型”所提出的“大问题”,对外处于边陲、附庸地位,无法与西方学者平等交流对话。郑杭生先生近年来所开展的系列社会调查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理论提炼表明,中国社会科学要想走出“危机”,必须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首先,要走向“田野”,直面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变”的社会实践,开展扎扎实实的社会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经验”为依据的理论提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从而破除长期被西方垄断的学术话语权。只有这样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中国社会科学才能逐渐确立自己的主体性,从世界学术的边陲走向中心,从“失语”到把握学术话语权!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农村民间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编号为:10CSH005;项目主持人:黄家亮。

注释:

[1]曹锦清:《如何研究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2页。

[2]邓正来:《“知识转型”:引进来与走出去——

—<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讲坛讲演录>序》,载于邓正来主编,《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讲坛讲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3]冯象:《法学三十年:重新出发》,《读书》,2008年第9期。

[4]郑杭生:《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学?》,《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5]黄宗智:《认识中国——

—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6]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

—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之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66页。

[7]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8]如曹锦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所谓不同的学派,就是在西方找到比较对自己胃口的那个学派与自己当下的要求结合起来,然后形成自己的各种派别”。见曹锦清:《如何研究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2页。

[9]郑杭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研究与中国社会学使命》,《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4期。

[10]关于“中国经验”的分析参见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经验》,《光明日报》,2009年12月3日。

[11]本文将其简称为“社会调查系列丛书”。

[12]第一系列丛书已出版的是:郑杭生、杨敏主编,《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以郑州市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北京,党建读物出版

18

社,2008年;郑杭生主编:《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以广州深圳实地调查为例的广东特色分析》,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郑杭生主编,《中国特色和谐社区建设“上城模式”实地调查研究——

—杭州“上城经验”的一种社会学分析》,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第二系列的丛书已出版的是:郑杭生、杨敏、奂平清等:《“中国经验”的亮丽篇章——

—社会学视野下“杭州经验”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郑杭生、赵君、杨敏等,《“三化两型”城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

—以郑州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郑杭生、杨敏等,《“大民政”的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经验”的成长——

—夯实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基础的“北京经验”》,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

[13]郑杭生:《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14]郑杭生:《基层社区调查中应当坚持的准则》,《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5]关于中西“国家-社会”关系型态差异的详细分析,参见杨敏:《“国家-社会”的中国理念与“中国经验”的成长——

—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创新公共服务和更好社会治理》,《河北学刊》,2011年第2期。

[16]具体分析参见郑杭生、杨敏、奂平清等:《“中国经验”的亮丽篇章——

—社会学视野下“杭州经验”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

[17]2008年11月7~9日,郑杭生先生应邀在康纳

尔大学举行的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现实的挑战”的

美国华人社科人文教授协会(ASPSS)第14次国际

年会上作主题报告,题目是《中国大陆社区建设的

一些基本问题——

—对北京广州郑州武汉实地调查

的社会学分析》,作者开宗明义就提出这一观点。

具体参见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深化》

(上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

519~532页。

[18]参见郑杭生、杨敏、奂平清等:《“中国经验”的

亮丽篇章——

—社会学视野下“杭州经验”的理论与

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6

页;郑杭生:《论现代的成长与传统的被发明》,《天

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郑杭生:《现代性过

程中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究》,2007年第11

期。

[19]郑杭生:《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展理论和社

会转型理论》,《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20]郑杭生、杨敏等:《“大民政”的理论和实践与

“中国经验”的成长——

—夯实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基

础的“北京经验”》,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年。

作者简介:黄家亮,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讲

师,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100083。

(责任编校:羽林)

19

(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研制与评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一项长期研究工作,每一版的最终成果以“要览”的形式发布。以下发布的核心期刊表,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的一部分。该要览基本延续了上一版的主要研制原则,同时根据各界对学术期刊评价的实际需求,对核心区范围做了一些调整,确定了核心期刊484种。 该“要览”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三部分:第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该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收文量较大的引文数据库,其来源期刊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主流期刊,数据质量可靠,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现收录1999年至2011年度733种来源刊中的一千万条数据,曾为多项大型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该要览选择该库近5年(2007-2011年)的数据为主要的统计样本(部分指标用到2006年数据)。第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摘数据库。该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统计量较大的转摘数据库。该库收录的文摘刊物有三种类型:(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重要报纸理论版和核心期刊的转摘文章;(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第三,其他统计源。主要参考公开发表的各种期刊统计数据,包括其他评价系统公布的核心期刊、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各类统计数据。 该“要览”的学科分为24个大类目和综合类,包括法学、管理学(含科学学、人才学)、环境科学、教育学、经济学、考古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口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体育科学、统计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档案学、文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宗教学。其中经济学下列7个二级学科,政治学下列2个二级学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将于近期出版,其中的核心期刊表先期公布如下,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社会调查选择题标准答案

1 ()。 选择一项: D. 互斥性 2、测量目标与测量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叫做()。 选择一项: B. 容效度 3、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 选择一项: D. 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选择一项: D. 异质性 5、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 选择一项: A. 6、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 D. 判断抽样 7、社会测量的要件有()。 A. 测量工具 B. 测量规则 C. 测量对象 D. 测量数值

、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 C. 分半法 E. 复本法 F. 9、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制定抽样框 B. 评估样本 C. 确定总体 D. 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 抽取样本 F. 决定样本容量 10、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C. 直接抽样法 E. 随机数表法 F. 抽签法 社会调查第十章资料整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 2、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前者也叫(定性)资料整理,后者也叫(定量)资料整理。 3、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4、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5、对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6、文字资料汇编首要的目标就是(系统)和(完整),其次,要求汇编后的资料集中、简明。 7、(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其整理也叫(完整)资料的整理。 8、数字资料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 9、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 二选择题 10、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类 B. 审查 C. 汇编 D. 收集 E. 分析 F. 筛选 11、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组 B. 汇总 C. 归类 D. 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E. 检验 F. 审核 12、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 选择一项: A. 真实性原则 B. 准确性原则 C. 合格性原则 D. 完整性原则 13、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来源判断 B. 适用性审查 C. 涵审查 D. 程序审查 E. 外观审查 F. 逻辑审查 14、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2019-2020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金融学考研研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简称中国社科大,是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由教育部审批创办的培养人文社会科学拔尖人才的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197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1985年9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正式建立;2017年5月,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据2018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校本部和燕郊、青岛2个在建校区,共有科研专业人员3000余人;设有8个学院,开办7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7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08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1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1经济学原理 2 研究方向 01商业银行 02宏观金融、货币政策 03公司金融 3 备考建议 用到的专业课书籍:《西方经济学》上下(高鸿业),《政治经济学》逢锦聚。每天看一章课本,然后看《考研真题》中的名词解释,自己先想一想怎么写,再对着参考答案订正。 1、政经加上18三年没考了,剩余的时间看一点。 2、每年名词解释都有一题超纲,不必慌张。 3、别抄书,尽早看真题,整理答题的逻辑,电脑可用来提高效率。 4、专业课真的不难!数学加油哦! 4 就业前景 金融学专业作为近些年研究生报考的十大热门专业之一,此专业的毕业生职业前景看好。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但是对学历及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博士

2012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博士 【主办单位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第一所人文社科类研究生院。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研究生院,现有38个教学系,8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8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现任博士生导师436名、硕士生导师495名。在200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2007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入选中国19所一流研究生院,并以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第一,法学、社会学、文学第二的成绩,当选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8月,是目前国内学科设置最为齐全、实力最为雄厚的专业金融研究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提供货币金融政策研究成果和相关咨询服务;为各级政府发展本地区金融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应用性研究成果;培养高级金融研究和金融实务人才。研究所现拥有体制内研究人员36人、外聘研究人员10多人和50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项目特色】 为专业人士量身订制的教育项目——本课程专为接受过EMBA教育或它硕士教育的专业人士所设计,为大家提供持续深入学习的平台,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已有知识结构;同时为符合条件的学员提供申请博士学位的机会。 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本项目将安排中国社科院一批具有极高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参与授课。此外,还将在其他著名高校和中央部委选聘一批理论功底深厚、授课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学者型领导参与授课。 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以研究生院金融学专业博士生课程方案为本源,在确保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性、新颖性与前沿性。 内容丰富的学习安排——除课堂授课外,还将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安排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学员提供参加课题研究或学术活动的机会。 【报名条件】 1、拥有硕士学位或具备研究生同等学力(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只具有学士学位者需由其上级主管单位开具推荐信,情况优秀者可酌情录取; 2、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3、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企管考博院校选择五】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企业管理考博难度解析 复试分数线 参考书范围,了解一下!

【企管考博院校选择五】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企业管理考博难度解析复试分数线参考书范围,了解一下! 今日有话说: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业经济系 社科院考博采取的是考试制度,即考一门外语两门专业课;就历年考生所说社科院的英语较难,所以对于复习的考生来说,在英语底子好一点的情况下复习效率会更高一些;考试制度就是初试阶段取得成绩高一点,就可以进入到复试当中,复试还是要看发表的科研论文以及博士期间的修习计划,因此这些硬件材料需要提前就准备好,这样胜算才会更大。这个是中国社会科学大学,并非是社科院,所以大家在看的时候一定得看清楚。 院校选择方面第一要考虑考试时间,第二要考虑复试专业课内容,第三要结合自身情况去选择合适的学校。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 关于、2018年招生目录 1.企业成长与战略管理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黄群慧;

2.公司控制与企业并购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黄速建; 3.公司战略与组织创新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李海舰; 4.网络组织与战略管理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罗仲伟; 5.企业制度与组织治理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余菁; 6.创新管理与组织变革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王钦; 关于、复试分数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考博初试分数要求: 2016:外语:53分(小语种60分),管理学原理:60分,企业管理学:60分。2017:外语:51分(小语种60分),管理学原理:60分,企业管理学:60分。2018:外语:50分(小语种60分),管理学原理:60分,企业管理学:60分。 关于、推荐使用参考书 社科院不指定参考书目,下列书单推荐阅读书单: ①《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九版 ②《管理学·全球化视角》赵丽芬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③《管理学》里基·W·格联系微信一五三一一二二零二零零里芬编著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第九版 ④《经济管理》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近两年 ⑤《管理世界》杂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近两年 ⑥《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海因茨·韦里克、马克·V·坎尼斯、哈罗德·孔茨编著经济科学出版2011年第十三版 ⑦《国际商务》查尔斯·W·L·希尔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七版 ⑧《管理世界》近一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社会调查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调查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名词解释 一、 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2、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分析的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 3、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内容。狭义的文化专指后者。社会调进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 4、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对象有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行为、社会产品等。 5、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6、直到奴隶社会的科学中心转移到古希腊之后,才逐渐产生了以认识社会为目的的经验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7、近代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西欧,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8、英国哲学家培要的经验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的社会政治观点,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德国马克思、恩格斯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各个阶级、各个派别的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系统化、学科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数理化倾向日趋明显,推动了社会调查研究向定量化进步。 10、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等。 1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 12、普查一般分伙一次性普查和常规性普查两类。 13、20世纪初期,抽样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与问卷法和统计分析结合在一起,形成投掷调查,成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标志。14、我国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长期使用着一种通过个案说明总体性质的调查方式,并赋予它一个特殊称谓,即典型调查。 15、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即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与具体准备。 16、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 17、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调查方法和间接调查方法。 18、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防止只重现象或只重理论这两种倾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有哪些专业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doc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有哪些专业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_高考升学网 当前位置: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有哪些专业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更新:2019-06-13 08:36:23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英语、法语、政治学与行政学等,具体更多完整招生专业请看下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专业一览表学院名称本科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院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法学院法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院英语、法语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媒体学院新闻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简称中国社科大,是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由教育部审批创办的培养人文社会科学拔尖人才的研

究型大学,是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197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1985年9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正式建立;2017年5月,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校本部和燕郊、青岛2个在建校区,本部占地面积49.4万平方米、馆藏和共享图书554万余册;共有科研专业人员3000余人;设有8个学院,开办7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有什么专业附招生专 业目录表_高考升学网 当前位置: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有什么专业附招生专业目录表

关于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于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所所长工作条例》的通知 (96)社科人字85号1996年11月1日 院属各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工作条例》已经院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991年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工作条例(试行)》即行废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工作条例 (1996年10月28日院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加强研究所建设,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所长在所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本所的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充分行使本条例规定的职权。 第三条所长是研究所的法人代表。 第四条所长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科研方向,为把我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而努力。 第五条所长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院党委、院务会议的决定,落实我院的建院方针及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民主,团结全所人员,深化改革,多出高质量的成果,多出优秀人才,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第六条所长由院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任免。每届任期五年。根据工作需要,任职期间可作调整。 第二章所长的职责 第七条坚持以科研为中心,集中主要精力抓好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学术领导和科研组织工作。 第八条根据全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主持制定本所中长期科研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分析研究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巩固和扩大学科优势。

关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法

关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法 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

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当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当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 (2010年7月29日经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健全不良学风预防惩治机制,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处理院属各单位科研及科研辅助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所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学术不端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其相关活动中发生的抄袭、剽窃、伪造等违反社会公认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四条以下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1.侵占他人研究成果。 2.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3.编造虚假研究成果,伪造或篡改文献、资料、数据、图表、个案等。 4. 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研究成果上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创作,而在其研究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5.在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参考引用他人作品和数据、资料过程中,不注明出处或来源。 6.在新作品中大量重复使用本人已发表过的研究作品。 7.擅自更改课题研究方向或最终成果形式、数量和质量要求。 8.在申报课题、成果、奖项、职称等过程中,提供虚假个人学术信息,伪造学术经历、研究成果、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

明材料等。 9.学术期刊、出版社及其编辑人员违规收取版面费,或使用人情稿、关系稿,谋取不正当利益。 10.作为评审专家或管理工作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违反规定泄露评审内容。 11.其他违背著作权法等法律或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三章学术不端行为的受理机构 第五条设立院学术道德委员会和研究所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六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由学部委员和著名学者组成,主任由主管科研的院领导担任。 第七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的职责: 1.指导和监督院属各单位规范学术行为工作,制定、修订、实施院有关学术行为的规章制度。 2.受理对学部领导、研究所领导、院职能机构人员、跨所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按照学科属性,指定相关研究所及有关部门协助调查取证或性质认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3、审议核准研究所提出的处理意见。 4.受理研究所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存在重大异议的申诉,必要时可组织相关专家成立临时审定委员会对有关问题进行复查、审议和裁定。 第八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办公室,由科研局和监察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九条研究所学术道德委员会由所学术委员会成员组 成,必要时,可吸收同行专家参加。其职责是: 1.制定和修改本研究所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

2018秋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网上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美国最著名的民意测验机构是(盖洛普)。 2.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统计值)。 3.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判断抽样)。 4.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 5.问卷法适用于(成分单一的社会群体)。 6.实践证明,报刊问卷和网上传达问卷的最终回复率一般为(10%~20% )。 7.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检索工具查找法)。 8.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Excel )。

9.常用的表示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等。常用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对它们的统计分析属于(动态分析)。 10.被称作调查报告灵魂的是(针对性)。 11.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美国)。 12.个案调查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13.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 1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中所有个体之间的(异质性)。 15.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检索工具查找法)。 16.最为简单,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表是(总加量表)。 17.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问卷法)。 18.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结构式访谈)。

19.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A.问卷 B. 访谈 C. 人们的感觉器官 D. 搜集文献 20.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实验法)。 A.文献法B.问卷法 C.观察法D.实验法 21.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定类变量)。 A. 定类变量 B. 定序变量 C. 定比变量 D. 定距变量 22.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结构式访谈)。 A.个别访谈B.集中访谈 C.非结构式访谈D.结构式访谈 2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 A.调查资料的收集问题 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 C.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的问题 D.从个别认识一般的问题 24.问卷法适用于(成分单一的社会群体 )。 A.各种社会群体B.个别社会群体 C.成分复杂的社会群体D.成分单一的社会群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简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简章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招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发布了,凯程考研晶晶老师提醒各位考生及时关注。 一、培养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019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9年的9月1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校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单位代码为“14596”,报考点代码为“1172”。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所有参加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18年10月10日—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2018年9月24日—9月27日,每天9:00-22:0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学位论文 苗族古歌的口头演述与文本制作:以黔东南双井村苗族歌师传唱的“瑟岗来”为个案 作 者 姓 名: 罗丹阳 导师姓名及职称:巴莫曲布嫫 教授 系 别:少数民族文学系 专 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研 究 方 向:西南少数民族口头传统 2007年5月

论文摘要 本文由绪言、上编、下编和结论构成;作为论文阐述的补充性说明,文中附有图表22幅,文后附有摘选的田野日志,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绪言 对研究对象苗族古歌及其文本情况和相关学术史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和阐述,说明田野研究的时空选择,简述了文中所涉及的“以演述为中心”的文本制作理念和工作模型的理论来源,最后交待了文本制作的工作思路和基本目标。 上编 作为田野报告(report),这部分主要围绕双井村“吃辛节”期间发生的苗族古歌“瑟岗来”(seib gangx neel)演述事件,对田野观察过程做出写实性描述。在民族志访谈的基础上,对田野工作中遇到的下述问题进行了探讨:苗族古歌的界定、文本的整合、“歌花”与“歌骨”、演唱形式等;进而具体阐述田野研究的过程和步骤,对苗族古歌“瑟岗来”的口头演述事件与文本制作的关联进行了互动阐释。 下编 作为田野记录(record),这部分首先对苗文誊写、迻译规则、施秉地区的苗族语言系属和方言差异加以说明。其余的篇幅则致力于呈现田野过程中采录的口头演述苗族古歌《瑟岗来》(拍摄总时间约为90分钟),完成了以演述事件为中心的文本制作,采取三行对译法,按苗文誊写、汉语直译、意译进行,共16个叙事段落,585行。在口头演述文本范例中,还标记了演述的曲调,对节日语境中的演述事件进行了注解式的简要说明。 结论 通过以演述事件为中心的文本制作实践,阐述了演述文本与古歌传承及其文化语境之间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从事活形态口头传统田野作业的重要性,最后归总了这项研究的可能性扩展和有待深拓的学理空间。 结合论文的写作而展开的文本制作,乃是基于“以演述为中心”的实验性学术实践。从实地观察六位歌师口头演述的苗族古歌“瑟岗来”,到制作一个符合民俗学精神的口头文本,笔者将田野报告(report)和田野记录(record)集合为一体,力图比较切近地呈现传统中的苗族古歌风貌,为古歌传统的阐释提供更充分的田野证据。这项研究如果能够走向深入,就势必要在“文本”与“文本”之间去探寻古歌传统的口头演述规律。而这也正是作者努力的方向所在。 关键词:苗族古歌以表演为中心瑟岗来文本化

社会调查选择题答案

1、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选择一项: D. 互斥性 2、测量目标与测量内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叫做()。 选择一项: B. 内容效度 3、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 选择一项: D. 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选择一项: D. 异质性 5、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 选择一项: A. 抽样单位 6、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 ()。 D. 判断抽样 (二)多项选择题 7、社会测量的要件有()。 A. 测量工具 B. 测量规则 C. 测量对象

D. 测量数值 8、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 C. 分半法 E. 复本法 F. 再测法 9、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制定抽样框 B. 评估样本 C. 确定总体 D. 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 抽取样本 F. 决定样本容量 10、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C. 直接抽样法 E. 随机数表法 F. 抽签法 社会调查第十章资料整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 2、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前者也叫(定性)资料整理,后者也叫(定量)资料整理。

3、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4、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5、对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6、文字资料汇编首要的目标就是(系统)和(完整),其次,要求汇编后的资料集中、简明。 7、(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其整理也叫(完整)资料的整理。 8、数字资料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 9、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 二选择题 10、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类 B. 审查 C. 汇编 D. 收集 E. 分析 F. 筛选 11、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组 B. 汇总 C. 归类 D. 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E. 检验 F. 审核 12、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 选择一项: A. 真实性原则 B. 准确性原则 C. 合格性原则 D. 完整性原则 13、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来源判断 B. 适用性审查 C. 内涵审查 D. 程序审查 E. 外观审查 F. 逻辑审查 14、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年 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通知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学〔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4]5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7〕13号)的要求,并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现就我院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生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条件 1.申请推荐免试攻读我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以下申请条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精神且有科研潜力,道德品德良好,遵纪守法,有理想,有抱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有创新意识。 ⑶须为已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2018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⑷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院规定的体检要求。 2.申请者须符合报考系对推荐免试生提出的相关学术要求。 二、申请程序 1.2017年9月28日开始申请人网上报名。 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cn/tm),填写

并提交信息。 2.2017年9月28日后,各系对申请者的网上申报信息进行初审和评议,确定复试名单并通知进入复试的申请者。 被通知复试的申请者须在复试前向报考系提交以下材料: 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申请表》。(见附件) ⑵本科阶段历年学习成绩单(须加盖推荐高校教务处公章)。 ⑶网上报名时需要提交的相关表格。 ⑷公开发表的论文、著(译)作。 ⑸获奖证书。 ⑹报考系要求的其他材料。 3.各系审核申请者提交的材料,确定其复试资格,组织复试。 4.政审、体检由各系在复试阶段组织完成。 5.2017年10月13日前,各系结束拟接收推免生复试。 6.2017年10月13日后,我院网站将公示各专业推荐免试生的接收情况(公示栏目:我院网站“2018年硕士生招生信息”)。 三、复试 1.复试内容:对申请者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诸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2.复试形式:复试分笔试和面试。 3.复试分值:复试总分300分,合格线为180分。其中笔试总分150分,合格线为90分;面试总分150分,合格线为90分,面试包括外语综合能力测试(含听力和口语),占50分。 四、接收 经我院批准接收的推免生的接收手续,由系秘书于10月13日前到招办统一办理。

社会调查报告介绍样本

社会调查报告简介 一、社会调查报告含义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它不但是调查产物,更是研究产物。调查报告重要功能是收集状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状况进一步研究,提出一定看法。因而调查报告是依照某一特定目,运用经济学理论观点,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细致、周密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成果系统地、如实地整顿成书面文字一种文体。 二、社会调查报告特点 1.真实性 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最大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规定调研人员必要树立严谨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虚伪作风,不但报喜,还要报忧,不但要充分必定工作成绩,还要精确反映工作中存在问题。只有严谨科学态度,才干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备指引意义调查报告。 2.针对性 这是调查报告所具备第二个明显特点,针对性是调查报告灵魂,它是指撰写调查报告必要有明确调查目。有放矢,环绕主题展开阐述。在调查报告写作上,必要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详细可行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 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写作过程中所采用事实材料要具备代表性,以及所揭示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典型调查中体现尤为突出。 4.系统性 调查报告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结论,必要是具备说服力,把被调查状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晰。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要环节。由于这样疏忽势必导致不严密、依照局限性以及局限性以令人信服印象。这里所说系统性和完整性,

并不是规定在调查报告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本质和重要方面,写出结论推理过程。 总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备强烈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可靠资料。 三、社会调查报告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如下六种: 1.专项型调查报告 专项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进一步调查后形成报告,此类报告普通经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矛盾,反映群众意见和规定,研究急需解决详细实际问题,并依照调查成果提出解决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对象及其基本状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调查和反映报告。具备全面、系统、进一步和篇幅较长特点。它与专项调查报告重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相对完整“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 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而撰写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顿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刊登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 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调查报告,其重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材料及关于建议。 四、社会调查报告写法 (一)调查报告构造 普通来说,调查报告内容大体有:标题、引言、概况简介、资料记录、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材料等。由此形成调查报告构造,就涉及标题、引言、正文、结尾和附件。 1、标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美国 题目2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题目3 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实证主义 题目4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又经常被很多研究者忽略的原则是()。伦理道德原则。 题目5 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定类变量 题目6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 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7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客观性系统性专门性实证性针对性 题目8 社会的基本要素是()。 人口地理环境自然环境 题目9 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即()。 分析阶段调查阶段准备阶段总结阶段 题目10 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系统性经济性时效性弹性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互斥性

测量目标与测量内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叫做()。内容效度 题目3 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 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题目4 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异质性 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抽样单位 题目6 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判断抽样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7 社会测量的要件有()。 测量对象测量数值测量规则测量工具 题目8 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 分半法再测法复本法 题目9 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决定抽样组织形式评估样本制定抽样框决定样本容量确定总体抽取样本题目10 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检索工具查找法 题目2 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问卷法 题目3 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后面 题目4 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机器记录 题目5 确定观察现场必须要考虑一些条件,其中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条件是()。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 题目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系2019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系2019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专家推荐信 以下请申请人填写: 姓名: 申请专业: 请申请人将这部分内容填好后,与自备的推荐信信封一同交给推荐人,并请推荐人将写好的推荐信装入信封后密封、在封口骑缝处签字后交还于您。推荐意见必须由推荐人独自填写。推荐信应随其他申请材料寄/送达。 申请人有权查阅推荐信的内容。但为保证推荐意见的机密性和客观性,申请人可以放弃这一权利。申请人如不承诺放弃,只能在入学后申请查阅推荐信。如果申请人愿意放弃查阅推荐信的权利,请在此处签名:申请人签名:日期:年月日 以下请推荐人填写: 上面签名的同学正在申请我系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需要您为他/她提供推荐信。您公正而详尽的推荐意见将对我校选拔优秀学生大有帮助。首先请您在此页(A4纸)背面(或另附A4幅附页)参照以下问题进行说明: 1、您通过什么方式、对申请人有多长时间的了解 2、您对其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评价; 3、请详细说明您所了解的申请人治学的优势和劣势、知识结构、学术水

平、科研能力、工作成果、创新潜力等,与其他同学相比,他/她有什么特点、长处与弱点。 如能将申请人与您所熟悉的我校某位同学、或您同时推荐的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将是特别有益的。如果只是泛泛而论,缺乏有说服力的论据,可能会影响推荐的效力。 请您参照以下内容,比较申请人和他/她的本科同专业同学(共计位),在适当的空格内打勾: 非常感谢您提供的宝贵意见。请您将写好的《专家推荐信》(含背面或另纸上的陈述)装入信封后密封,在封口骑缝处签字后交给申请人。推荐信将随他/她的其他申请材料一同寄/送达我院。

请推荐人在此面填写对申请人的推荐意见

关于社会调查报告10篇

关于社会调查报告10篇 关于社会调查报告10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调查报告篇1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还在犹豫,我是不是该写我采访的威海方正电脑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邹立庆的事迹,写他怎样从一个下岗职工走向成功人士的过程。但是假期我所深入了解的另方面---关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但是在我的心底强烈的呼唤着我,呼唤着我将他们付诸于笔端。 在经过认真思考总结之后,我认为现在的学生之乱,管理之难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去探究。 一:外在因素 在这外在因素中,我觉得又分好多种,所以不防逐条来探讨 1:思想教育不过关 学生,学生,学生其实也可算做是一种职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学生在教室里不仅要学到科学知识,作为他今后求生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而在这方面,学校开设的思想教育课也是这个目的。我们说初衷是好,但实际

情况呢?让我们听听其中一个学生的话我们哪开什么思想教育课了,压根就是花钱买废纸,那好似只挂其名的课。还有一为学生告诉我思想道德课,我们是一位老师讲的,谁爱听那个,讲的又没意思,可以说,思想课是一种被闲置起来的课,他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甚至是连发挥作用的机会都没有,结果当然是学生没有得到他们应受到的教育,他们的思想没有得到一种正确的导引,应当伴随他的知识文化的增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也就停步不前,这不得不令我们感到伤心。 2,度的失误 在大家齐声喊教育体制不合理时,教育界推出了减负这张牌。而减负这张牌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我不知道大城市怎样,但就农村来说,是弊端太多。高中的学生因要过独木桥而日夜拼搏,减负减负对他们来说只是渴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但是在小学,初中,学生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减负贯彻的特别好,好的过了头,按时放学,星期,放假,作业少少,学生闲的看电视,光顾游戏厅,聚在一块打扑克,麻将,因为他们实在无事可干,他们才猛然有那么多时间的情况下不能好好利用,使之浪费,可惜。高中紧张,初中松弛,我们需要减负但是我们更需要一个有度的减负,一个真正能使我们既不紧张又不那么涣散的减负。 3,环境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里我主要想说的是社会环境中人的因素。 学生是一个受教育的群体,也可以说是一个可塑造的群体,那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