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案”舆情特点及对舆论引导工作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e8882554.html,

“朱令案”舆情特点及对舆论引导工作的启示作者:艾然

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10期

摘要:受复旦投毒案的关联影响,延宕近二十年的清华“朱令铊中毒案”在今年四五月份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因案情不明朗而迅速成为关注热点,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最终促使警方出面回应公众质疑。朱令案舆情所呈现的特点、舆情应对所采取的措施,为今后继续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重要借鉴。

关键词:朱令案;舆情;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31-03

2013年四月中下旬,在复旦投毒案引发的广泛讨论中,近二十年来始终悬而未决的清华

大学“朱令案”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案件真相的追问、对司法公正的质疑、对受害人的同情、对所谓“嫌疑人”的声讨等各种意见充斥网络,许多非理性的声音夹杂其间,一度呈现出复杂、激烈的舆情态势,直至5月8日北京警方通过微博回应此事之后才逐步归于平息,朱令案引发的舆论风波告一段落。该事件与其它网络事件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特点,为做好现阶段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一、“朱令案”舆情发展的基本经过

朱令(全名朱令令,亲友和同学习惯称她朱令),生于1973年,原系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专业学生,在清华读书时分别于1994年末与1995年初两次因不明病因在医院就诊,最后被确诊为铊中毒。

中毒导致朱令全身瘫痪,留下终生残疾。亲属报案以后,警方曾一度将投毒嫌疑人锁定为朱令的同宿舍同学孙某,称孙某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并将其带走调查,但不久即将其释放,案件因此无果而终、不了了之。由于孙某家庭背景较为特殊,增添了公众对案件调查情况的怀疑。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陆续有媒体和网民关注此事,但并未形成舆论风潮。

2013年4月中旬,受到复旦投毒案话题的辐射影响,情节相似的清华朱令案再次进入人

们的视野,百度贴吧、天涯论坛、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上陆续出现大量相关评论,仍然将孙某作为犯罪嫌疑人加以指责挞伐,并对警方的侦破工作是否公正表示质疑。

新华网、环球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网站和传统媒体相继报道此事,呼吁及时澄清朱令案传闻,舆论影响进一步扩大。5月8日,北京警方通过微博发布消息正面回应舆论质疑,表示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朱令案最终无法侦破,并强调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之后,朱令案舆情逐步趋于平息[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