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循环的应用

管理循环的应用
管理循环的应用

PDCA培训资料

第一讲PDCA管理循环的应用

一、什么是PDCA循环

1、PDCA循环的概念:

PDCA是管理循环英文四个单词的缩写

P——Plan,计划;D——Do,实施或者执行;C——Check,检查或者总结;A——Actian,行动或者处置

2、PDCA的来源:美国“统计质量控制专家”休哈特提出,美国统计学家戴明总结形成。

3、PDCA的重点:P、D计划与检查

计划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

检查可以在问题刚出现就及时发现

所以计划与检查是整个循环最重要的俩个环节。

二、PDCA的循环过程

1、PDCA的四个阶段

PDCA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an(处理、总结)(图)

P:计划阶段,确定方针、目标及制定活动计划。

D:执行阶段,具体运作,实行计划的内容。

C:检查阶段,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做对了,那些做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处理阶段,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成作业指导书,便与员工在今后工作中执行;失败的教训总结并提出改进的办法,以免问题重复出现。

2、PDCA循环的八大步骤(图)

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分析现状,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使制定的计划更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

2)提出各种影响因素

根据分析的结果,找出影响问题的因素。影响问题的因素很多,管理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如:鱼骨图、5W1H、4M等方法。

3)找准主要因素

把所有的因素找出来以后,就要分析主要因素是什么。

根据主要因素采取措施

采取5W1H分析法来确定采取的措施,所谓5W1H即:Why\、what、Where、Who、When及How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5W1H分析法(图)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3)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4)按照计划执行

5)执行完成后要检查结果与计划的目标对比

6)标准化成功经验

检查完执行情况后,要总结经验教训,要把他们作为标准制定下来。

7)发现新的问题,进入下一循环。

三、PDCA循环的特点与作用

1、PDCA的特点

1)阶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的循环,而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逐步上升的过程。(图)每一个PDCA循环结束后,随着一部分问题的解决,管理着水平也随之提高。这样通过一个有一个的PDCA的循环,管理者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2)统计数据的工具

3)周而复始

PDCA四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而是周而复始地运行。一个循环结束,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可能患有其他的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样就会进入下一个循环。

4)大循环套小循环

2、PDCA的作用发现和改善各种管理问题,可以应用在个人、集体各个方面。

四、PDCA各个阶段进行的方法

1、计划的拟定

1)确定目的、目标

确定目标要留有余地,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定目标时还要把最终目标和眼前目标分清楚。

目标要分阶段,尽量将其量化。

2)决定达成目标的方法

决定达成目标的方法时要研究因果关系。5W1H法;4M法,即对人力(Manpower)、机器(mashine)、材料(Material)和方法(Method)进行分析。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问题。

2、实施计划前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1)培训员工会做事

对员工的培训时要讲究方法的,要一对一、手把手的培训。

培训员工的目的一是要他们愿意做,二是要他们会做事。

管理者可以用5W2H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具体来说就是要告诉员工,为什么要做、做什么、在哪儿做、谁来做、什么时候做、咋么做以及要花多少钱。

3)工作的实施

1)下达的命令要简洁明确

实施计划时要把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告诉员工,表达要简洁明确,不能模棱俩可。员工知道,任务必须按时完成,逐步养成员工严格执行、雷厉风行的风格。

2)在实施过程中要多来激励员工

3)适当授权

4)收集数据,多用数词、量词,少用形容词。

5)工作的检查

实施完计划后,要检查计划实施的结果。

检查的方法

检查的方法有:查核、观察、测定等,最好的检查是不定时、不定次的。

1)检查要记录数据

检查要记录数据,检查完了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2)检查员工作业方法

各岗位要有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要放在员工易于看到的地方。作业指导书除了给操作者看,还要给检查者看。

3、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实施的结果与计划有差异时,一定要查出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4、如何处理问题

处理问题的方法有俩种:

第一种是发现了问题先采取应急措施,马上解决问题。

第二种把问题彻底解决,避免问题再次发生。需要做一个PDCA循环,使管理确实发挥功效;与标准化、制度化结合;横向做展开;纵向做源头管理。

五、SDCA循环与PDCA循环

1、SDCA循环

SDCA循环指标准化(Standard)、执行(Do)、查核(Check)、处置(Actian),即先订立一个标准去执行,昨晚发现问题在检查、改进,然后再做、再标准化。PDCA与SDCA这俩个循环其实是大同小异。(图)

2、PDCA循环是持续改善的工具

每实施一次PDCA循环,管理者在工作中的错误就会减少,管理水平也随之提高。个人PDCA的循环能让个人不断地进步,企业的PDCA循环能让企业不断地进步、发展,所以PDCA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工具。如图所示:

举例:

第二讲目标与计划管理Plan

一、设立目标的好处及目标的制定

目标是希望达到的状态。计划是为了达到目标而实现对措施和步骤做出的部署。没有计划的目标是空想,没有目标的计划是瞎做。管理人员在做事之前既要有计划又要有目标,俩者应结合一起。

1、有目标和没有目标不一样

目标给人设定明确的方向,能使人充分了解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有助于安排合理的时间。它能清晰地评估每一个行为的结果,检查每一个行为的效率;能使人预先看到结果

2、给员工定目标要适当

给员工制定的目标要恰当,不能过低,不能过高。

目标五要素

目标的五要素为:明确的、可测量的、可达到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有时间表的。

3、要一步一步地制定目标

给员工设定目标要有度,要从实际出发,为他们设计阶段性目标,使其循序渐进地达到目标。

二、合理制定计划

1、计划的特点

1)计划的预见性

计划的预见性是指做计划时一定要想到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想好解决的办法。

2)计划的可行性

计划的可行性来源于它的科学性,即计划要切合实际。计划可行性要有个前提,就是计划要行得通。

3)计划的指导性

做计划的目得是为了指导行动,因此,计划的指导性就体现在对行动要有强制和约束作用。计划是所有的行动都有明确的方向,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4)计划的可变性

计划还要灵活变通,不能改的计划就不叫计划。

计划的关键是要分清轻重缓急

1)用四象限法则对事情进行分类

所谓四象限法则,就是按照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将其分为既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既不重要也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四种

2)生产管理人员最应关注“第二象限”

首先,生产管理者在工作中凡事都要先做计划,才能把所有的事情独坐的井井有条,工作效率才会高。

其次,生产管理者还要为救火类问题的发生制订预防措施。

第三,善于做员工的工作,培训员工、改变员工、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

第四,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

第五、作为一个管理人员,要用于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习充实自我。

三、计划的周期

所谓计划就是到达目得地的路线,目的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所以企业要制定短、中、长期计划。

1、短期计划:

可长可短,计划时间越长,可控性越差;时间越短,计划的成本越高。

2、中长期计划:

第三讲:执行与执行力:

一、执行的“三讲”与“四化”

执行一定要“三讲”与“四化”

1、执行的:“三讲”

1)讲平衡

“讲平衡”就是做什么事情度要平稳、和谐。

2)讲结果

执行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所要最求的效果,执行只是手段,结果才是目的。

2)讲危机

企业要有危机意识,员工也要有危机意识,如果不学习、不进步、执行力差,就会被企业淘汰。管理人员要随时告诫员工认清形势,要有危机意识。

2、执行的“四化”

什么叫“四化”,就是,复杂的过程简单化、简单的过程量化、量化的因素流程化、流程的因素框架化。

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就是指把其中一个或几个不必要的流程去掉;把简单的过程量化,就是指给出具体的标准,比如时间等;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就是指把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列出来,明确先做哪一步,再做那一步;把流程的因素框架化,就是指事情的主要内容用条条框框列出来,使其清晰明了。在这四化中。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最重要。

1)简化才有执行力

2)简化要以实际效果为标准

二、生产过程中保障执行效果的五大要素

1、制定执行时间表

为了保证执行效果,管理人员要为下属制定执行时间表,即规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分清轻重缓急

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二八原则告诉我们,把20%的重要事情做好,就能够产生80%的效果。所以管理人员要用80%的时间处理重要事情,20%的时间处理琐事。

做好指令的记录。

3、执行者的责任心:

管理人员下达指令后,可以要求员工做出承诺,必要时还可要求员工签字确认,4、生产管理者要跟进执行情况

管理人员要关注执行的过程,必要时要督促、指导员工,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要判断。

三、生产管理各环节的执行要点:

1、质量的执行要点

质量执行要做到以下三点:(见图)

1)用ISO9000训练员工按程序做事的习惯

简化ISO9000,留下自己能做的、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做对自己有用的并且成本不高的。

用6S管理法培养员工的责任心

让员工养成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按程序做事的习惯。

2)激发员工的质量意识

2、效率执行要点:

1)采用自动化设备取代手工操作。

2)改善工装工具着手

3、成本执行要点

1)降低成本指标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全员控制费用。

2)强势要求,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可花可不花的钱尽量不花,必须花的钱尽量少花。

3)降低库存、减少产品系列、同一产品标准。

4、安全的执行要点

预防与及时发现,预防是重中之重。杜绝事故隐患。

5、服务执行要点

什么叫服务,服务就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活动。

企业里面的服务: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所做的工作;后勤部门辅助工作。

1)速度比态度更重要

管理人员时刻关注相关人员工作的进展情况,要求员工把我好工作节奏,并对其完成工作的时间做出规定。有了规定员工执行时速度就快了。

2)服务的态度

销售人员对用户的态度

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的态度

辅助部门对主要业务部门的态度

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态度

注意:

要想员工对客户服务态度好,管理者也要对员工态度好。只有企业把员工当上帝,

员工才会把客户当上帝。

6、利润执行要点

一个企业没有利润就是犯罪,为什么?浪费了资源。

1)全员树立盈利目标

企业要盈利,每一个员工度必须把帮助企业盈利作为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说,某个岗位或个人对企业来说必须有存在的价值。

2)开发新的赢利点

除了剔除对企业盈利无用的工作岗位和个人外,还要不断开发新的赢利点。

7、合作执行要点

成功的企业靠共赢。做企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行,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所以,合作执行的要点是:与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双赢”。

四、目标的执行

1、生产管理者要协助员工执行目标

1)适当授权

管理人员给相关部门或员工下达目标时,一定要给与其相应的权限,且责、权、利一定要明确。

2)学会放权

要想让员工比你忙,就要懂得放权。放权要做到放而不乱。

3)对执行的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

4)提高下属的工作意愿

在员工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意愿。有俩种方法:精神鼓励、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最有效的方法:金钱;精神激励最有效的工具:嘴巴。通常情况下讲几句好话胜过长篇累牍的训话。举例:会说话的领导。

激励员工,提高他们工作的意愿,是管理人员必须做的事情。在员工的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不断地鼓舞他们的士气,要用言语和行动告诉他们:我在支持你,你行,你可以做得更好。

3)要给下属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提供物力、人力的支持;有关部门的协调

2、怎么执行目标

1)全面了解要执行的目标

作为员工要想执行好目标,首先要了解公司的目标是什么、上级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我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清楚后才能有效地动起来。

2)用PDCA做自我管理

员工要进行自我管理,即:每天按照PDCA循环做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工作。对于那些事情该做,那些事不该做;哪些事要先做,那些事要后做:哪些是需要自己做,哪些事可以交给别人做,要做到心中有数。

3)与你的上级适时交换意见

第四讲Check——目标的追踪

一、目标的追踪

1、追踪的重要性

Check, 即追踪、检查,检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目标的跟踪从而保证目标执行的结果。

2、追踪的目的

首先,追踪是为了发现员工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便管理着及时对其纠正。

其次,管理人员通过追踪,可以不断地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

第三、追踪是为了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沟通对于加强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关系有很大帮助。

管理人员在追踪发现员工问题时,千万不要一味地指责对方,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因为把事情解决掉远比追究责任更重要,何况追究责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彻底。

3、追踪的方式

对目标的执行情况的追踪必须是有规律的。比如一年的目标应每月或每季追踪一次;每月的目标应每周追踪一次;每周的目标应每天追踪一次;每天的目标应每俩小时追涨一次。为了更好地追踪目标执行情况,可以制作目标追踪卡(见表)

4、追踪七原则

1)确保目标原则

目标一经确定,不能轻易改动。

2)效率原则

3)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是指在整个执行过程中,责、权、利是否分清楚了。

4)标准原则

追踪要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去检查,特别是时间进度标准及目标阶段性标准,否则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4)关键因素原则

关键因素原则是指管理人员要追踪最关键的地方。

5)例外原则

是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遇到不可抗拒因素作为例外问题处理。

6)行动原则

即使不知道一项工作怎么开展也要先做,动起来再说,在做的过程中再进行调整。

4、追踪的重点

追踪的重点有三个:

1)授权检查制度

2)事故报告制度

3)考核制度

追踪考核制度的目的是确定企业的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力度是不是合适。

二、现场管理要走动管理

1、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当问题发生时,生产管理人员应该马上到现场解决问题。

2、现场管理易露掉的倆步

当问题发生时,马上去现场,并且很快处理问题。挖掘问题的真正原因并将其解决,然后将其标准化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3、现场发现问题要挖掘真正的原因

找到原因后,多问几个为什么,发掘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主要原因。

检查与追踪就是要现场管理,在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生产一线去了解最基本的生产情况。

第五讲Actian——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的改进与改善

一、改进

PDCA最后一个环节是Actian,即改进或改善。

1、企业需要改进

我们说:能够改变的东西就去改变他,不能改变的东西就去改进或改善他;不能改善的就去适应它;不能适应的东西就去选择它。所谓的改进就是小范围地改。

2、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改进的观念

1)改进是管理的一部分

管理一部分是维持,另一部分就是改进。做得好的部分维持现状,维持现状就是我们说的5S;改进就要用PDCA,通过PDCA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改进要注意过程

考核看结果,但改进要看过程,因为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我们不能只盯结果不顾过程。结果要看,过程也要盯。

改进一般遵守两个循环:PDCA循环与SDCA循环

3、改进与维持

生产管理者的工作有两项:一是维持,二是改进。对于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来说,工作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持续不断的努力可以产生小步的改进,最后累积成大的突变,这就是改进的作用。

4、改进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主要有:材料质量控制(IQC)、制造过程控制(IPQC)、产品出厂质量控制(OQC)

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改进最终要做到只做制造过程控制(IPQC),不做材料质量控制(IQC)、产品出厂质量控制(OQC)。

5、降低人力成本

一个工厂的劳动生产率高不高,主要看其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比例是否合适。做企业要赚钱,就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减少间接员工的数量。

6、改进企业品质

企业的品质包括工作品质、服务品质、产品品质。我们重点说工作品质和服务品质。

1)工作品质

企业的每一个岗位都对工作品质有明确的要求。对于直接员工来说,其工作品质是通过产品品质来体现的,比较直观。而间接员工的工作品质必须通过对直接员

工的服务来判断,岗位说明书

2)服务品质

服务品质,简单地说,就是被服务的人员对服务人员的期望与被服务后的感觉差距。

7、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没有数据统统都是废话。

二、工厂中的主要改善活动

工厂中的改善活动

企业工厂中改善活动主要由以下活动: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英文缩写,意为“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准时生产方式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通过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准时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英文缩写,意为全员设备管理

提案建议制度

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 ,缩写QCC意为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1、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英文缩写,意为“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为,全面是指企业内部从上至下都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己任,为此做出努力,因为每个人的工作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一为认为全面是指企业对生产全过程,即从供应商到客户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1)生产管理者要为产品质量负责

在企业,管理人员出现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要比普通工人大得多,所以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职务越高,质量责任越大。

2)管理好合作伙伴

在企业的供应商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是最合适的供应商。(举例说供应商的确定)

2、JIT——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

JIT的生产方式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短交期的产品。

3、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英文缩写,意为全员设备管理,其理念为:自己的设备自己来管理

全员设备保全分两部分:

一为自主保全,即设备管理部门为生产部门的员工设计一套保养设备的方法并要求他们保养自己操作的设备。二为计划保全,设备管理部门的人员协助生产部门的员工保养自己操作的设备。

5S现场管理活动与TPM的关系,5S是TPM的基础。

4、提案建议制度

提案建议制度与合理化建议的区别

合理化建议,没有任何强迫性的规定,坚持下来很难。

提案建议制度是强迫性的。

1)提案建议制度是强迫性的。

2)提案建议制度应提者有奖或其他奖励方式

3)鼓励大多数人提案

4)好提案要重奖。

5)一定要教给员工做提案的方法

问题最容易被基层员工发现,如果等到管理者发现问题就太晚了。如果每一个员工堵能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管理人员的工作也轻松了。

5、QCC

Quality Control Circle ,缩写QCC意为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企业建立QCC的目的就是要让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改善工作中去,是他们的改善意识增强,并学会改进工作的方法。

1)QCC的目的

改善企业或部门的某些问题,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2)QCC的特点

首先,覆盖面广,上至高层,下至普通员工都可以参加。

其次,自愿性。员工可以自愿参加,并进行自我管理,不存在强制性。

第三、自发性。QCC活动由员工自发组成,公司提供实施条件和奖励机制。

第四、科学性。QCC遵循规定的工作程序,采用科学的统计技术和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

第五、经济性。QCC涉及的人员不多,范围不大,通常为3到10人,因此可以随时组织活动,投资小、见效快。

第六、发展性。QCC活动遵循PDCA循环,使问题得到持续改善。

3)QCC的步骤

首先,活动之前提出问题点,并列出问题点一览表。

其次,在活动现场,以民主形式投票产生当日活动的主题。主题的选定以三个月能够解决为原则。

第三、组员提出选定当日主题的理由,讨论并定案。

第四、制定活动计划及进度表,决定适合每个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第五、呈报部门主管审核。

第六、教公司QCC委员会存档备案。

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青岛市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范永颂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PLAN(计划)、D0(执行卜CHECK(检查卜ACTION(总结处理)四个英语单词的编写,又称“戴明循环管理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个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提出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PDCA 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 循环转动过程(计划T执行T检查T总结)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这个过程是通过四个阶段来实现的。 1 在目标管理的P 阶段 护理部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这一过程包括制订质控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在制订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周密详尽地了解本医院的现状,通过ABC 等管理方法绘制出巴雷特图,从中找出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因果分析图等管理方法找出造成这些关键因素的原因。经过上述步骤,制订的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且必须做到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使总目标变成每个护理单元乃至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计划。同时所有的计划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和具体的完成期限。 2 在目标管理的D 阶段 应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认真执行所制订的计划。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具体性, D 阶段要特别注意两点:(1)通过对护士长的委任权限,让她们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管理中应负的责任,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2)护理部要加强与下属科室的意见交流并进行指导。下属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在系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各自实施计划的“系统对策表”,即列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其目的在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3 在目标管理的C 阶段 应当定期组织对护理质控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控制规范化,使整个护理质量指标稳定在目标允许的范围之中。 实际上,C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评价。这是检查护理质控过程的基础。从目标上看应着重检查、评价护理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是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目标管理实施中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程度如何,并根据偏差情况作出如何进一步执行原订计划或对原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以保证最终能全面达标(这里纠偏的过程实际上又含有一个PDCA 循环管理)。一般来说,检查得越早越细,则发现问题越快,丢失的管理周期就越少,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小。 4 在目标管理的A 阶段 包含两个步骤:(1)巩固措施,制订标准。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之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巩固。(2)一次PDCA 循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此时应将遗留 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 循环,即在下一个PDCA 循环的P 阶段,要把上一个PDCA 循环的遗留问题考虑进去。具体来说, A 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1)各科室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我评定;(2)护理部对各科室评定工作的指导;(3)医院质控小组的综合评议;(4)归纳与总结。 A 阶段是PDCA 循环管理方法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只有经过这一阶段,把执行计划中成功的经

【实用】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疾病编码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1、意性风湿热 I00风湿热,未提及心脏受累 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或亚急性 I01风湿热伴有心脏受累 I01. 0 急性风湿性心包炎 I01. 1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I01.2 急性风湿性心肌炎 I05 风湿性二尖瓣疾病 I05. 0 二尖瓣狭窄 I05.2 二尖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或反流 I06.0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 I06. 1 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I06.2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 I07.0 风湿性三尖瓣疾病 I07. 0 三尖瓣狭窄 I07. 0 三尖瓣关闭不全 I09. 2 慢性风湿性心包炎 I09.9 风湿性:心力衰竭

2、高血压(I10-I15) I10原发性高血压 I11高血压心脏病 I11. 0 高血压心脏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力衰竭 I11.9 高血压心脏病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I12高血压肾脏病不包括:继发性高血压 I120 高血压肾脏病伴有肾衰竭 高血压肾衰竭 I12.9 高血压肾脏病不伴有肾衰竭 高血压肾脏病NOS I13.0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I13. 1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肾衰竭 I13. 2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同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竭 I15 继发性高血压 I15. 0 肾性高血压 I15. 1 继发于其他肾疾患的高血压 I15. 2 继发于内分泌疾患的高血压 I15.8 其他继发性高血压

3、缺血性心脏病(I20-I25) I20心绞痛 I20. 0 不稳定性心绞痛 I20. 8 劳力性心绞痛 I20.9 缺血性胸痛 I21急性心肌梗死 I21.0 前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 1 下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2 其他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4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I25.1 陈旧性心肌梗死 I25. 5 缺血性心肌病 I25.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4、胂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I26-I28) I26肺栓塞 I27其他肺源性心脏病 I27. 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I27. 9 未特指的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心病

pdca循环管理心得体会

pdca循环管理心得体会 篇一:PDCA循环管理学习心得 学习并运用好PDCA循环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速工作的推进,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指标, 当然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说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谋发展是 相辅相成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如何能更好的把两者结 合在一起,不至于顾此失彼,只有建立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 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才能提高项目经营与管理的灵活性,增强竞争力。 一、明确目标和工程计划的制定 首先我们知道目标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周期内集体活 动预期达到的成果,目标管理是项目团队成员亲自参加工作 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实现目标的行为。工程项 目管理的根本方法是目标管理,而目标管理的实质是目标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环境控制、安全控 制等等。所以合理地组织施工现场的各生产要素并优化配臵 是项目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项目管理还应该强调持续 改进,确保PDCA循环的有效运行,使体系运行中的“缺陷”不仅能得到及时纠正,而且能防止再发生,实现高效率。为 此我们以质量控制为例。 1、增强质量意识,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对于质量的控制我们不但要从意识上提高对质量的重 视,而且还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增强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 更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跟培养,从根本意识形态上改变他们对质量意识的认识。这是质量控制的根本。 首先,应选派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熟 悉本职工作,有丰富的施工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来担当技术组 成员的领导。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年轻的人才。真正做到质量 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管理跟协调的作用。使得这 个体系无论是从工程施工的具体环境还是施工技术手段这 个外在因素而言,还是在施工人员对质量意识的认知程度上 所存在内在因素而言,都最终要达到内因主导外因,外因完 善内因这个原则,更好的达到工程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其次,要注重专门的质量标准培训,只有根据具体和实 际的情况举行专门的质量标准培训,使从事专业的人员能及 时的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质量标准,以便在施工和验收时 能依据严格的质量标准来进行。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不仅仅是要在形式上设 臵一个机构,而是要根据本项 目的人员结构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制度 和措施。可以把整个项目作为一个总的组织结构,然后就构 成总组织结构的每个必要的项目再分成若干个小的质量管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1.脉管系统的构成 A.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组成 B.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C.心、血管系统和淋巴器官 D.心、动脉、静脉和淋巴导管 E.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2.有关心脏正确的说法是 A.心前面两心耳之间为主动脉根 B.右心房构成心右缘 C.居于胸腔的正中 D.位于两侧肺之间的前纵膈内 E.冠状沟将心脏分为左、右半 3.关于心脏各腔的位置正确的是 A.左心室构成心前壁大部 B.右心室构成心脏的右缘 C.右心房构成心后壁大部 D.左心房构成心脏的左缘 E.心尖由左心室构成 4.关于心脏胸肋面正确的描述是 A.朝向左下方

B.左、右心耳位于主动脉根部两侧 C.由右心房、右心室构成 D.隔心包与胸骨、肋骨直接相贴 E.右心室构成此面大部分 5.关于心脏表面标志正确的说法是 A.冠状沟分隔左、右心房 B.界沟分隔心房、心室 C.室间沟深部为室间隔 D.心尖处有心尖切迹 E.冠状沟位于人体的冠状面上 6.关于右心房出、入口结构错误的描述是 A.上腔静脉口通常无瓣膜 B.冠状窦口位于房室交点的深面 C.冠状窦口周围多数具有瓣膜 D.出口处有二尖瓣 E.下腔静脉瓣连于卵圆窝缘 7.有关右心房错误的描述是 A.界嵴分隔腔静脉窦和固有心房 B.固有心房的前上部为右心耳 C. Koch三角的深面为房室结 D.右心房收集除心脏以外体循环的静脉血

E梳状肌起自界嵴 8.关于心腔内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A.冠状窦口位于左心房 B.右心室的出口为主动脉口 C.三尖瓣口连接左心房与左心室 D.界嵴为左心室的分部标志 E.节制索位于右心室 9.心脏收缩射血期瓣膜的状态是 A.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开放 B.二尖瓣、三尖瓣开放 C.主动脉瓣开放,肺动脉瓣关闭 D.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开放 E.二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 10."心室舒张充盈期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是 A.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B.肺动脉和三尖瓣 C.主动脉瓣和三尖瓣 D.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E.二尖瓣和三尖瓣 11."关于心壁的正确说法是 A.卵圆窝位于室间隔的上部

内科学(第七版)循环系统疾病第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九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而动静脉瘘、动脉瘘(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处的感染虽属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又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 第一节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病因】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ative valve endocarditis)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等所致。亚急性者,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族链球菌(牛链球菌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细菌较少见。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少见致病微生物。 【发病机制】 (一)亚急性 至少占据2/3的病例,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1.血流动力学因素亚急性者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其次为先天性心血管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主动脉缩窄。赘生物常位于血流从高压腔经病变瓣口

或先天缺损至低压腔产生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房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室面和室间隔缺损的间隔右心室侧,可能与这些处于湍流下部位的压力下降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微生物沉积和生长有关。高速射流冲击心脏或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如二尖瓣反流面对的左心房壁、主动脉反流面对的二尖瓣前叶有关腱索和乳头肌,未闭动脉导管射流面对的肺动脉壁的内皮损伤,并易于感染。本病在压差小的部位,如房间隔缺损和大室间隔缺损或血流缓慢时,如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时少见,瓣膜狭窄时较关闭不全少见。 约3/4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基础心脏病。随着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的下降,风湿性瓣膜病的心内膜炎发生率也随之下降。由于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的普遍应用,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二尖瓣脱垂和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的诊断率提高,以及风湿性瓣膜病心内膜炎发病率的下降,近年来,非风湿性瓣膜病的心内膜炎发病率有所升高。 2.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实验研究证实,当内膜的内皮受损暴露其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时,血小板在该处聚集,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成为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称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是细菌定居瓣膜表面的重要因素。无菌性赘生物偶见于正常瓣膜,但最常见于湍流区、瘢痕处(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后)和心外因素所致内膜受损区。 3.短暂性菌血症各种感染或细菌寄居的皮肤黏膜的创伤(如手术、器械操作等)常导致暂时』生菌血症;口腔组织创伤常致草绿色链球菌菌血症;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创伤和感染常引起肠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葡萄球菌菌血症见于皮肤和远离心脏部位的感染。循环中的细菌如定居在无菌性赘生物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可发生。 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此取决于①发生菌血症之频度和循环中细菌的

质量管理方法之PDCA循环管理

质量管理方法之PDCA循环管理 摘要: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的四个阶段 ?P (计划 PLAN) :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 ?C (检查 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 ACT)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PDCA循环的作用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DCA循环是开展所有质量活动的科学方法。如:ISO质量管理体系,QC七大工具等等. ?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的特点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 ?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 ?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4个阶段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 PDCA的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现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

pdca管理循环的四阶段8步骤

PDCA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P(计划)】: 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D(执行)】: 按照制定的计划要求去做,以实现质量改进的目标。 【C(检查)】 对照计划要求,检查、验证执行的效果,及时发现改进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 【A(纠正)】 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制定成标准、程序、制度(失败的教训也可纳入相应的标准、程序、制度),巩固成绩,克服缺点。 八个步骤: 第一步,找出问题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包括产品(服务)质量问题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用数据说明,并确定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 第二步,分析原因 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尽可能将这些因素都罗列出来。 请注意: ①要逐个问题、逐个因素详加分析。 ②切忌主观、笼统、粗枝大叶。 第三步,确定主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请注意: ①影响质量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看,可以有操作者(人)、机器设备(机)、 原材料(料)、工艺方法或加工方法(法)、环境条件(环)以及检测工具和检测方法(检)等。即使是管理问题,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方法、使用的管理工具、人际关系等等。 ②每项大的影响因素中又包含许多小的影响因素。例如从操作者来说.既有不同操作者 的区别,又有同一操作者因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变化引起的不同原因,还有诸如质量意识.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③在这些因素中,要全力找创影响质量的主要的、直接的因素,以便从主要因素入手解决 存在的问题。 ④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 ⑤切忌什么因素都去管,结果管不了而导致改进的失败。 第四步,制定措施 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其效果。 请注意: ②施和活动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模糊。 ③施和活动计划具体织确“5W1H”的内容,也就是说,要回答:为什么制定这一措施计划, 预计达到什么目标,在哪里执行这一措施计划,由哪个单位或哪个人来执行,何时开始、何时完成,如何执行。以上四步是 P ―计划阶段的具体化。 第五步,执行计划 按既定的措施计划进行实施,也就是 D ―执行阶段。 请注意:执行中若发现新的问题或情况发生变化(如人员变动),应及时修改措 施计划。

PDCA循环管理模式

PDCA循环管理模式 【P(计划)】: GB/T 19001:工作计划、策划(职责目标人、机、料、法、环、测 5W1H);GB/T 28001:包括三个方面的策划(危险源识别、法律法规识别、目标指标和方案制订)【D(执行)】: --明确职责(部门/岗位的质量、安保职责) --资源保证(能力、意识,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GB/T 28001:安全员,消防、安全监控、防盗、防雷设施等) --编写文件(强调两标融贯) --信息交流和沟通(对内、对外) --执行:符合性痕迹管理 GB/T 28001:运行控制(重点消防安全、防盗抢(财产和资金)、交通安全、信息安全)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文件的演练和执行) 【C(检查)、A(纠正)】:检查和持续改进 --日常工作(质量)检查、安全检查 --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定期验证 --安全管理绩效的检查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

--对不合格(品)的整改,(GB/T 28001)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小结: PDCA:是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Shewhat(休哈特)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成为PDCA模式,所以又称为“戴明环”。 PDCA的含义如下:P( 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纠正,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因此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PDCA循环特点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PDCA循环知识基本讲解

Pdca 戴明循环或称PDCA循环、PDSA循环,戴明循环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有“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A.Shewhart)在当时引入了“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概念,戴明后将休哈特的PDS循环进一步发展成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Plan-Do-Study-Act)。戴明循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处理(Act)。戴明循环有时也被为称戴明轮(DemingWheel)或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ImprovementSpiral)。戴明循环与生产管理中的“改善”、“即时生产”紧密相关。 PDCA循环的特点有三个: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①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如图所示。 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 ②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象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③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

PDCA循环管理思路 贯标中的应用:GB/T19001、GB/T28001标准的管理思路 【P(策划)】: GB/T19001:工作计划、策划(职责目标人、机、料、法、环、测5W1H);GB/T28001:包括三个方面的策划(危险源识别、法律法规识别、目标指标和方案制订) 【D(执行)】: 明确职责(部门/岗位的质量、安保职责) 资源保证(能力、意识,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GB/T28001:安全员,消防、安全监控、防盗、防雷设施等) 编写文件(强调两标融贯) 信息交流和沟通(对内、对外) 执行:符合性痕迹管理 GB/T28001:运行控制(重点消防安全、防盗抢(财产和资金)、交通安全、信息安全)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文件的演练和执行) 【C(检查)、A(调整)】:检查和持续改进 日常工作(质量)检查、安全检查 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定期验证 安全管理绩效的检查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

PDCA循环和管理学理论

PDCA循环和管理学理论 PDCA循环,也称为PDCA,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是制定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过程。该过程根据PDCA循环以循环方式运行。(1) p(计划)-计划。包括确定政策和目标以及制定活动计划; (2)d(do)-执行。实施是实现计划内容的具体操作。(3) c(检查)-检查。总结计划实施的结果就是要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确认效果并找出问题;(4) a(行动)-行动。处理、批准或拒绝检查结果。成功的经验必须被接受 固定的,或标准化的或标准化的,以适当的推广;应该总结失败的教训,以避免再次发生。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将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 32经典管理理论1,彼得原理 管理科学家彼得在1969年出版了《彼得原理》一书。他建议说,当人们在某个岗位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后,他们往往会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直到他们不称职为止。这样,组织中的所有职位都可能被不称职的人占据。然而,在新岗位上,被提拔的人经常使用他们在低级别岗位上使用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显然,这不适用于更高层次。结果,整个组织的内部管理水平降低,组织的效率不高。此外,组织中的任何人迟早都会有同样的经历。 每个组织按不同的职位、级别或级别排列。 他们每个人都属于某个层次。彼得的原则是美国学者劳伦斯66;在

研究了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后,彼得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员工总是倾向于被提升到他们不胜任的职位。彼得的原则有时被称为攀登原则。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被提升为大学校长的教授是不称职的。一名优秀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却一事无成。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一旦相当数量的人员被推到无能的程度,就会导致组织的臃肿和低效,导致发展的平庸和停滞。 因此,这需要改变企业员工的晋升机制,他们决定仅仅根据自己的贡献获得晋升。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人在某个职位上做得很好就推断他有资格获得更高的职位。把一个员工提升到一个他或她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不仅是对自己的奖励,也是对企业的损失。 2.马修效应 新约全书66;《马太福音》中有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在他的三个仆人出发远行之前给了他们每人一磅银子,并命令他们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看我。当国王回来时,第一个 一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10锭。”因此,国王奖励他10座城市。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五锭。所以国王奖励他五座城市。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我被包在手帕里,因为我害怕失去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第三个仆人给第一个仆人一锭银子,说:”凡少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带走。”如果有太多,我们应该给他,并要求他尽可能多做。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循环系统试题

第九章循环系统 一、自测试题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内皮细胞得特征结构就是() A、发达得高尔基体 B、细胞间10-20nm得间隙 C、丰富得紧密连接 D、W—P小体 E、丰富得质膜小泡 2.关于内皮细胞得结构,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A、细胞衣 B、紧密连接 C、吞饮小泡 D、微管成束 E、W—P小体 3、内皮细胞内W—P小体得功能就是( ) A、分泌作用 B、物质转运 C、吞噬功能 D、止血凝血 E、传递信息 4.关于W—P小体得结构与功能,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 A、多条平行细管 B、内皮细胞特殊得细胞器 C、合成与储存凝血因子 D、合成与储存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E、与止血凝血功能有关 5。内、外弹性膜最明显得血管就是( ) A、大动脉

C、小动脉 D、中静脉 E、大静脉 6.关于中动脉得结构,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 A、内弹性膜明显 B、三层结构明显 C、环行平滑肌较多 D、内皮下层明显 E、外弹性膜明显 7.导致老年人血管硬化增加得因素不包括() A、平滑肌减少 B、内膜钙化 C、血管壁增厚 D、弹性膜减少 E、脂类物质沉积 8.以下称为肌性动脉得就是( ) A大动脉 B.中等动脉 C、主动脉 D微动脉 E.肺动脉 9.以下称为弹性动脉得就是( ) A 微动脉 B中等动脉 C、小动脉 A、大动脉 B、肾动脉 10.称为外周阻力血管得就是( ) A.大动脉

C.股动脉 D。肺动脉 E.小动脉 11.中等动脉中膜得主要成分就是( ) A。胶原纤维 B。平滑肌纤维 C。弹性纤维 D。网状纤维 E.弹性膜 12。以下哪种血管管壁不具有营养血管( ) A。大动脉 B.大静脉 C.中等动脉 D.中等静脉 E。微动脉 13.以下哪种管壁得中膜与外膜厚度大致相等( ) A.大动脉 B.大静脉 C。中等动脉 D.中等静脉 E.心脏 14。毛细血管得构成就是( ) A、内膜、中膜与外膜 B、内皮、基膜与1~2层平滑肌 C、内皮与基膜 D、内皮、基膜与少量周细胞 E、内膜与外膜 15.毛细血管管壁中具有分化能力得细胞就是( ) A、周细胞

第9章循环系统

第10章循环系统[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蒲肯野纤维位于 A.心室的内皮下层 B.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C.心房的心肌层浅部 D.心肌层深部 E.心房的心内膜下层 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实际上是 A.感觉上皮细胞 B.特殊的心肌细胞 C.特殊的神经细胞 D.特殊的运动神经元 E.神经胶质细胞 3、随动脉管腔逐渐减少,管壁各层中变化最大的是 A.内膜 B.中膜 C.内皮下层 D.内弹性膜 E.外膜 4、弹性动脉是指 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E.以上均不是 5、大动脉管壁的主要结构特点是A.弹性膜和弹性软骨多 B.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多 C.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多 D.弹性膜和平滑肌纤维多 E.弹性纤维多 6、毛细血管的构成是 A.内膜、中膜和外膜 B.内皮、基膜和1~2层平滑肌C.内皮和基膜 D.内皮、基膜和少量周细胞 E.内皮和少量结绨组织 7、有孔毛细血管存在于 A.肌组织 B.中枢神经系统 C.肺 D.胃肠粘膜 E.肝 8、周细胞主要分布在 A.微动脉内皮外 B.小动脉内皮与基膜间 C.微静脉内皮外 D.小静脉内皮与基膜间 E.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间 9、大动脉中膜基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B.弹性蛋白 C.硫酸软骨素 D.硫酸角质素 E.肝素 10、心脏窦房结位于 A.左心房心外膜 B.右心房心外膜深部 C.右心房心内膜下层 D.左心房心内膜下层 E.左心房心外膜深部 11、心血管系统各段管壁共有的成分 A.内皮 B.内弹性膜 C.外弹性膜 D.平滑肌 E.间皮 12、中动脉调节血流量的主要结构基础 A.内弹性膜发达 B.内弹性膜明显 C.中膜弹性纤维发达 D.中膜平滑肌发达 E.外膜胶原纤维丰富 13、以下哪一种器官或组织的毛细血管网较稀疏 A.肾 B.肺 C.肝

PDCA循环管理学习心得

学习并运用好PDCA循环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速工作的推进,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指标,当然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说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谋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如何能更好的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不至于顾此失彼,只有建立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才能提高项目经营与管理的灵活性,增强竞争力。 一、明确目标和工程计划的制定 首先我们知道目标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周期内集体活动预期达到的成果,目标管理是项目团队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实现目标的行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根本方法是目标管理,而目标管理的实质是目标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环境控制、安全控制等等。所以合理地组织施工现场的各生产要素并优化配置是项目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项目管理还应该强调持续改进,确保PDCA循环的有效运行,使体系运行中的“缺陷”不

仅能得到及时纠正,而且能防止再发生,实现高效率。为此我们以质量控制为例。 1、增强质量意识,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对于质量的控制我们不但要从意识上提高对质量的重视,而且还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增强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更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跟培养,从根本意识形态上改变他们对质量意识的认识。这是质量控制的根本。 首先,应选派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熟悉本职工作,有丰富的施工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来担当技术组成员的领导。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年轻的人才。真正做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管理跟协调的作用。使得这个体系无论是从工程施工的具体环境还是施工技术手段这个外在因素而言,还是在施工人员对质量意识的认知程度上所存在内在因素而言,都最终要达到内因主导外因,外因完善内因这个原则,更好的达到工程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其次,要注重专门的质量标准培训,只有根据具体和实际的情况举行专门的质量标准培训,使从事专业的人员能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质量标准,以便在施工和验收时能依据严格的质量标准来进行。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

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 2011-08-13 12:13:3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在企业中,通过众多小小的变革可能实现对整个企业的持久改善,从而获得巨大的成效。这在日语中叫做“改善”(kaizen),每一步都很小,这儿一个小变化,那儿一个小改进,但几年后就能发展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工序或服务。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 PDCA循环的特点PDCA表明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步骤。 在计划阶段,要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它包括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和制定计划四个步骤。 在执行阶段,要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它只有一个步骤:执行计划。 在检查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该阶段也只有一个步骤:效果检查。 在处理阶段,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它包括两个步骤:巩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 PDCA循环四阶段各步骤。 1.PDCA循环一定要按顺序进行,它靠组织的力量来推动,像车轮一样向前滚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2.企业每个科室、车间、工段、班组,直至个人的工作,均有一个PDCA 循环,这样一层一层地解决问题,而且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这里,大环与小环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质量计划指标连接起来,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以至整个企业循环不停转动。通过各方面的循环,把企业各项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纳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总的预定质量目标。因此,PDCA循环的转动,不是哪一个

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PDCA循环)

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此方法系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总结出来的,所以也称戴明循环。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未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的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 一、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八个步骤: 第一步:搜集资料。 就是对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技师、全面、准确地搜集有关数据资料。 第二步:找出问题。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把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都摆出来,加以研究,找出薄弱环节。 第三步:找出主要问题。 在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中是有主次之分的。只有抓住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解剖分析,才会更加有利于改进质量。 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措施(计划)。 制定措施要重点明确以下六个问题: 1、要达到的目的; 2、制定哪些措施; 3、措施有哪个部门来执行或在什么地方执行; 4、由谁来执行措施; 5、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

6、怎样执行。 以上四个步骤是“P”阶段,即计划阶段的内容。 第五步:执行措施。 措施制定后,就要按既定措施下达任务,并按措施要求去执行。这是“D”阶段,即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六步:检查效果。 计划措施下发并认真执行后,还要及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进行比较,找出成功的经验和不足。这是“C”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七步:巩固措施,形成制度。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之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巩固,形成制度。 第八步: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阶段。 以上是PDCA循环工作方法的具体化,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关系。 二、PDCA循环的几个特点。 第一、四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计划不去实施,等于没有计划。计划有了,也按计划做了,但不检查,也就不知道做得怎么样。,计划、实施、检查都有了,不去处理更不行,这样工作水平无法巩固提高。因此,四个阶段完成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第二、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的运动过程。

第九章 热水供应系统

第九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 §9-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供水方式 9.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 1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2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3 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 9.1.2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热水供应系统由下列部分 组成,见图。 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 统) 发热设备——→加热设备 (热源 水加热器 热媒循环管) 2 热水系统(第二循环系 统) 加热设备——→用水设备 3.附件 (1)温度自动调节器 (2)减压阀 (3)膨胀管和膨胀水箱 (4)自动排气阀 (5)伸缩补偿器 9.1.3 热水供水方式 1 按加热方式 直接加热——热媒与冷 水直接混合; 间接加热——传热面传 递能量。 2 按循环与否

全循环——配水干管、立管均设回水管道,保证任意点水温;(见教材图P179T7.8) 半循环——只在干管设回水管道,保证干管水温。(见教材图144t7.9) 3 按循环动力 自然循环——利用热网中配、回管网中的温度差形成自然循环作用水头,使管网维护一定的循环流量,以补偿热损失,保证一定的供水水温; 机械循环——利用水泵强制水在热水管网内循环,造成一定的循环流量。 4 按热水循环系统个循环环路的长度分 同程式热水供应系统 异程式热水供应系统 5 按供应时间长短 全日制供应方式 定时供应方式 6 按系统是否敞开 开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仍与大气相通(见教材图P142-T8-2)闭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不与大气相通(见教材图P142-T8-3) §9-2 加热设备和管材 9.2.1 热水的加热方式 热水锅炉直接加热方式 蒸汽直接加热方式 间接加热方式 9.2.2 加热设备 1 小型锅炉 热水锅炉属于一次换热设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燃煤、燃气和燃油。 2 水加热器 1)容积式水加热器(二次换热设备) 容积式加热器是内部设有热媒导管的热水贮存器,具有加热冷水和贮存热水两种功能。见图8-10画图8-10 组成:①贮水罐:钢板、密闭压力容器。 ②盘管:铜、钢 热媒:蒸汽、高温水

第九章 循环水系统及冷却系统

第九章循环水供水及冷却水系统 第一节概述 在汽轮机中做过功的乏汽排入凝汽器中,为了凝结汽轮机的排汽,冷却汽轮机润滑油、发电器的氢气,以及其他工业、生活用水,发电厂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因此发电厂就需要供水设备及输送管道,从而组成了发电厂的循环水系统。 循环水系统在全厂各种运行条件下连续供给冷却水至凝汽器,以带走主机及给水泵小汽轮机所排放的热量。循环水系统还向开式冷却水系统供水。开式冷却水系统用于冷却对水质要求不是很高的设备。补给水系统向循环水系统中的冷却水塔水池供水,以补充冷却塔运行中蒸发、风吹及排污造成的损失。 第二节循环水供水系统 我厂机组容量为2×350MW,供水系统为带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单元制循环供水系统,每台350MW机组配1座冷却塔,2台循环水泵。冷却塔水池出水经循环水沟自流进入循环水泵房进水间,经循环水泵升压后经循环水管送至凝汽器,凝汽器排水经循环水管排入冷却塔冷却,冷却后又进入循环水泵房,循环使用。 中央水泵房压力供水管凝汽器/开式冷却水压力回水管冷却塔冷却塔集水池自流回水沟中央水泵房 机组启动前,必须先将循环水系统充满水,再启动循环水泵供水。

即循环水系统运行启动前,必须先充水,亦即将冷却塔水池,循环水泵房进水间、循环水管和凝汽器水室充满水。两台机组配4台循环水泵,平常或夏季4台运行,冬季3台运行。 图9-1 循环水系统

第三节循环水泵 循环水泵是为循环水系统提供动力。目前在国内大型火力发电厂中使用的循环水泵大多为立式混流泵,与以往使用的循环水泵相比,立式混流泵具有如下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机组占地面积小,节省水泵房投资。 (2)效率高,泵效率可达80%~90%左右。高效区较宽,功率曲线在整个流量范围内较平坦。 我厂循环水泵采用湖南湘电长沙水泵有限公司生产的80LKXA-24.1型循环水泵。水泵型式为立式单支承(一个运行层)湿井式斜流泵,泵与电机直连,水泵出水管位于运行层以下。泵的转子为可抽式(指转动和导叶体部分)。循环水压:0.2~0.5 MPa。1.循环水泵设计工作点: (1)热季工作点(双泵并联运行) 每台350MW汽轮机组配2台循环水泵,热季正常运行时为2台泵并联运行,每台泵组的保证工作点为: Q=5.901m3/s H=24.1m n=370r/min ≥86% NPSHr=8.8m 最小淹没深度=4.0m 转动惯量(GD2)=1.3T.m2

(仅供参考)9第九章-循环系统

第九章 循环系统 心脏 1、心壁 组成: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心瓣膜 内层:细密结缔组织 外层(心内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小血管神经、浦肯野纤维。 分布有心脏传导系统分支。 心肌膜:①由心肌构成,心肌纤维集合成束,呈螺旋状排列,可分为内纵中环外斜三层。 ②内有丰富毛细血管。 ③在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有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心骨骼,是心脏的支架,也是心肌 和心瓣膜的附着处。两部分心肌不连续。 ④心房肌纤维比心室肌纤维短而细心 房利尿肽。心房利尿肽可利尿、排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间皮,深面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神经节、脂肪。 2、心脏传导系统 结构:窦房结(起搏细胞、移行细胞)、房室结(起搏细胞、移行细胞)、房室束(普肯野纤 维、移行细胞)及其左右分支(浦肯野纤维)。 功能:发生冲动并传导到心脏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的节律收缩。 组成:起搏细胞、移行细胞、普肯野纤维 起搏细胞:位置: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心部位 形态:细胞较小,呈梭形或多边形,有分支连接成网。细胞器和肌原纤维较少, 糖原较多。 功能: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形态:细胞结构介于起搏细胞和心肌纤维之间。 :位置: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和心肌膜。 形态:短而粗,形状不规则,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原纤维较少, 细胞间有发达的闰盘。是特化的心肌纤维。 功能:与心室肌纤维相连,通过缝隙连接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引发心 室肌的同步收缩。 血管壁的一般结构 1、内膜 ①内皮:一层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大多呈梭形,细胞核突出,为血液的流动提供了一个 心血管系统、淋巴管系统 心骨骼 ①室中隔膜部:像腱膜 ②纤维三角:致密结缔组织,内含软骨样组织。 ③房室孔与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致密结缔组织。 心脏传 导系统不全部位于心内膜下层。

临床诊疗路径-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实用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 1、意性风湿热 I00风湿热,未提及心脏受累 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或亚急性 I01风湿热伴有心脏受累 I01. 0 急性风湿性心包炎 I01. 1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I01.2 急性风湿性心肌炎 I05 风湿性二尖瓣疾病 I05. 0 二尖瓣狭窄 I05.2 二尖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或反流 I06.0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 I06. 1 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I06.2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 I07.0 风湿性三尖瓣疾病 I07. 0 三尖瓣狭窄 I07. 0 三尖瓣关闭不全 I09. 2 慢性风湿性心包炎 I09.9 风湿性:心力衰竭 2、高血压(I10-I15) I10原发性高血压 I11高血压心脏病 I11. 0 高血压心脏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力衰竭I11.9 高血压心脏病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I12高血压肾脏病不包括:继发性高血压 I120 高血压肾脏病伴有肾衰竭 高血压肾衰竭

I12.9 高血压肾脏病不伴有肾衰竭 高血压肾脏病NOS I13.0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I13. 1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肾衰竭 I13. 2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同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竭I15 继发性高血压 I15. 0 肾性高血压 I15. 1 继发于其他肾疾患的高血压 I15. 2 继发于内分泌疾患的高血压 I15.8 其他继发性高血压 3、缺血性心脏病(I20-I25) I20心绞痛 I20. 0 不稳定性心绞痛 I20. 8 劳力性心绞痛 I20.9 缺血性胸痛 I21急性心肌梗死 I21.0 前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 1 下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2 其他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4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I25.1 陈旧性心肌梗死 I25. 5 缺血性心肌病 I25.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