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营养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营养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1营养是人类从外界摄取食物满足本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2营养素是指人体用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生活所必须的物质

3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须的能量需要

4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基础代谢能量

5BMI是指体脂肪健康指数,BMI的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公斤,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用公式表示为:BMI=体重(kg)/身高(m)2。

6食物的生热作用是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

7必需氨基酸是指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8限制氨基酸是指食物蛋白质中,按照人体的需要及其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氨基酸

9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以便其中所含的氨基酸等相互补充,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

10氮平衡是指膳食中摄入的氮与从粪、尿及其它途径如皮肤等排出的氮相等

11抗性淀粉是又称抗酶解淀粉及难消化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酶解,但在人的肠胃道结肠中可以与挥发性脂肪酸起发酵反应

12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

13DRI是指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指为满足人群健康个体基本营养所需的能量和特定营养素的摄入量,是在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14膳食结构是指人们消费的食物种类及其数量的相对构成

15食物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食物经过机体代谢成为体液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来源的过程,产生酸性物质的称为酸性食品,产生碱性物质的称为碱性食品。

16食品的营养强化是指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者多种营养素、或者某些天然食品,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

17菌落总数是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18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19平酸腐败是指指由能分解碳水化物的平酸菌污染罐内容物而发生的一种腐败变质,表现为产酸而不产生气体,罐内容物酸度增加,却不发生胖听现象。是罐头食品常见的一种腐败变质,表现为罐头内容物酸度增加而外观完全正常,由可分解碳水化合物产酸不产气的平酸菌引起。

20农药残留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淋雨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1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3细菌菌相是指特定的一个细菌整体的特征和类别

24GMP是指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合格而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

25HACCP是指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为了防止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应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造成食品污染或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能有效的预防、减轻或消除各种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进而在此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同时监测控制小乖,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

26实质等同性是指是指如果一种新食品或食品成分与已存在的食品或食品成分实质等同,就安全性而言,他们可以等同对待,也就是说,新食品或食品成分能够被认为与其传统食品或食品成分一样安全。

27食源性疾病是指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简答:

1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七大营养素是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七种营养素在人体可以发挥三方面的生理作用:其一是作为能源物质,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其二是作为人体“建筑”材料。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有蛋白质:其三是作为调节物质,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有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等。这些营养素分布于各种食物之中,只要你能广食,就可以得到。

2维生素的特点(vc,vA、VB的生理功能)1)维生素在体内既不供给能量,也不参与机体组织的构成,主要以辅酶的形式发挥生理功能;(2)维生素以本体或前体的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但没有一种食物含人体所需的全部维生素;(3)维生素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人体对它们的需要量极少,但是绝对不可缺少;(4)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经常由膳食供给。

V A的生理功能是VA是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促进正常生长与繁殖、维持上皮组织与视力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保护上皮组织、保护视力和促进脑、视力发达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维生素A有润滑、强健皮肤的作用,可防止皮肤干燥、粗糙现象发生。维生素A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抗癌作用。如膳食中维生素A供给不足或缺乏,会使上皮组织萎缩、角化、抵抗力下降、患夜盲症及干眼病等

V C又名抗坏血酸,生理功能 1, 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2, 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3, 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4, 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5, 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6, 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Vb的生理功能是维生素B都是水溶性维生素,它们是协同作用,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的健康,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包括促进红血球的产生,预防贫血发生)。

3影响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因素1。食品的消化率如何。例如,虾皮中富含钙铁锌等元素,然而由于很难将其彻底嚼碎,故其消化率较低,因此其中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受到影响;2。食物中营养素的存在形式如何。例如在植物性食物中,铁主要以不溶性的三价铁复合物存在,其生物利用率较低;而动物性食品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其生物利用率较高;3。食物中营养素与其他食物成分共存的状态如何,是否有干扰或促进吸收的因素。例如,在菠菜中由于草酸的存在使钙和铁的生物利用率降低;4。人体的需要状况与营养素的供应充足程度。在人体需要急迫或是食物供应不时,许多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提高;反之,在供应过量时便降低。

4膳食纤维的重要功能及食物来源纤维素在大肠内能吸收水分而增加体积,膨胀后增加肠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这对防治便秘及肠癌大有裨益。纤维素食物中含有的果胶可以吸收胆汁酸并将其排出体外,使得体内胆固醇减少,从而能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此外,坚持多吃纤维素的食物还能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对防治糖尿病有一定作用。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粮谷、豆类种皮和糠,水果和蔬菜。

5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不同,其营养价值不一。通过将不同种类的食物相互搭配,可提高限制氨基酸的模式,由此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为充分发挥食物蛋白质互补作用,在调配膳食时,应遵循三个原则:一、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比单纯植物性食物之间混合要好;二、搭配种类愈多愈好;三、食用时间愈近愈好,同时食用最好,因为单个氨基酸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约4小时,然后到达组织器官,再合成组织器官的蛋白质,而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到达才能发挥互

补作用,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

6什么是氨基酸模式论述其意义及计算方法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必须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就是将某种蛋白质中色氨酸的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

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7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中会发生那些重要变化(1)热加工的有益作用,包括杀菌和灭酶、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破坏某些嫌忌成分。(2)破坏氨基酸,包括加热、氧化、脱硫、异构化。(3)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交联键的形成),包括加热、碱处理、关于营养价值的影响。(4)蛋白质与非蛋白质分子的反应,包括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反应、蛋白质与脂类的反应、蛋白质与醌类的反应、蛋白质与亚硝酸盐的反应、蛋白质与亚硫酸盐的反应。

8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是(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乳类、豆类或豆制品(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如饮酒应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9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油脂酸败的原因包含有生物学和化学两个方面的因素。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酸败过程被认为是一种酶解的过程,来自动植物组织残渣和食品中微生物的脂解酶等催化剂使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随后高级脂肪酸碳链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低级酮酸、甲醛和酮等,据此又把酶解酸败过程称作酮式酸败。油脂酸败的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和自动氧化,一般多发生在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不饱和脂肪酸在紫外线和氧的作用下,双键打开形成过氧化物,再继续分解为低分子脂肪酸及醛、酮、醇等物质。某些金属离子如铜、铁、锰等在油脂氧化过程中起催化作用。在油脂酸败过程中,生物学的酶解和化学性的氧化常同时发生,也可能主要表现为一种。脂肪的自动氧化是油脂和含脂高的食物酸败的主要原因。

10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但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

家进行评定。

11检测菌落总数卫生学意义菌落总数主要是作为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食品中细菌的性质以及细菌在食品中的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科学依据。另外,测定食品中的菌落总数也可对这种食品的质量作出预测

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1、作为食品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表示食品曾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因为大肠菌群都直接来自人与温血动物粪便;2、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因为大肠菌群与肠道致病菌来相同,且在一般条件下大肠菌群在外界生存时间与主要肠道致病菌是一致的

13实施GMP的意义1.确保食品质量合格出厂。2.促进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推动食品加工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3.有利于食品产品进入国际市场4.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的水平。5.弘扬先进,带动落后,优胜劣汰,促进食品企业的公平竞争。

实施haccp的意义1.能有效的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性,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国民健康。2.提高我国出口食品的质量水平,满足国际食品贸易中一贯重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促进我国食品出口创汇。3.更新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意识,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技术水平。

14各类食品存在的卫生学问题及管理措施

粮豆类的主要卫生问题: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农药残留、仓储害虫、其他污染以及掺伪

粮豆类管理措施:安全水分控制豆类10%-13%谷类12%-14%、安全仓储的卫生要求仓库的建筑结构内部温度湿度以及防虫熏蒸剂的使用,均应严格执行粮库的有关卫生管理要求、运输、销售的卫生要求、控制农药的污染必须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有关食品辐照的卫生标准并做到定期检测、在选种农田管理收获加工过程中防止无机夹杂物及有毒种子的污染

蔬菜、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

1.人畜粪便对蔬菜、水果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卵。2.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主要是农药、酚、砷和有害金属、亚硝酸盐的污染。

蔬菜、水果的卫生管理

1.防止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的污染:人畜粪便应经无害化处理再使用;用生活污水灌溉前,应先沉淀去除寄生虫卵;生食蔬菜、水果时应清洗干净,有的需要消毒。2.施用农药的卫生要求:严格执行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各项规定;不准使用高毒农药。

蔬菜、水果贮藏的卫生要求:一般保存蔬菜、水果的适宜温度是0℃左右。对洋葱、土豆、苹果、草莓等可用60Co-γ射线辐照,以延长保藏期。

畜肉的卫生及管理

(一)肉的腐败变质

畜肉从新鲜到腐败变质需要经过僵直、后熟、自溶和腐败四个过程。肉中组织酶催化蛋白质、脂肪的分解即为自溶,这为细菌的侵入繁殖创造了条件,肉在细菌的酶作用下,发生腐败变质。不适当的加工和保藏条件也会促进肉类腐败变质。

(二)常见人畜共患传染病畜肉的处理

常见人畜共患传染病有炭疽、鼻疽、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丹毒、结核、布氏杆菌病等。对这类病畜肉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畜肉的处理

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有囊虫病、旋毛虫病、猪弓形体病等。对这类病畜肉也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四)情况不明死畜肉的处理

死畜肉可来自病死、中毒和外伤等急性死亡。对这些肉应特别注意,必须在确定死亡原因后才考虑采取何种处理方法。对无法查明死亡原因的死畜肉,一律不准食用。

根据兽医卫生检验,可将畜肉分为良质肉、条件可食肉和废弃肉三类。

(五)肉制品的卫生

肉制品加工时,必须保证原料肉的卫生质量;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等食品添加剂时,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六)肉类生产加工、运输机销售的卫生要求

1.屠宰场的卫生要求:认真执行我国《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

2.屠宰的卫生要求:屠宰前应给牲畜停食12~14小时,宰前3小时要充分喂水,以防止屠宰时牲畜胃肠内容物污染肉尸。我国于1998年1月1日实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对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制度。

3.运输、销售的卫生要求:运输新鲜柔和冻肉应有密闭冷藏车;熟肉制品必须有盒包装;各类肉品不得同车运输、混合堆放。

禽肉的卫生管理

(一)禽肉的卫生

禽肉污染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致病菌后,如在食用前未充分加热,可引起食物中毒。禽肉如污染能在低温下生长繁殖的假单胞菌等,可引起禽肉的感官改变甚至腐败变质。

(二)禽蛋的卫生

鲜蛋内的微生物或来自卵巢、生殖腔,或来自不洁产蛋场所及运输、销售环节。微生物可通过蛋壳进入蛋内生长繁殖,导致腐败变质。对鲜蛋要在低温下保藏。制作蛋制品应用新鲜蛋。

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一)鱼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1.腐败变质:鱼死后的组织变化与畜肉相似,但其僵直持续时间较短,更容易发生腐败变质。

2.鱼类食品的污染:鱼类体内重金属、农药和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与鱼类生长水域的污染程度有关。(二)鱼类食品的卫生管理

1.鱼类保鲜:在10℃左右可冷藏5~15天;在-25℃以下冷冻,可保鲜6~9个月。

2.运输、销售的卫生要求:运输鱼的船(车)应保持清洁尽量用冷冻调运。

奶的卫生及管理

(一)奶的腐败变质

奶中营养成分丰富,挤奶过程中污染的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引起奶的腐败变质。

(二)病畜奶的处理

当奶牛患有结核、布氏杆菌病、口蹄疫、乳腺炎等疾病时,起致病菌可通过乳腺排出污染到奶中,因此必须给予相应的消毒卫生处理,或限于食品工业用,或废弃。

二、牛奶生产、贮运的卫生

(一)奶的生产卫生

乳品厂的厂房设计和设备的卫生应符合乳品厂卫生规范的要求;挤奶应按操作规程进行;对牛奶要做净化处理,除去草屑、牛毛、乳块等非溶解性杂质;对牛奶消毒的目的是杀灭致病菌和多数繁殖型微生物。(二)奶的贮运卫生

奶的贮存和运输均应保持低温。

三、奶及奶制品的卫生要求

为提高乳品的卫生质量,我国制定了《乳与乳制品的卫生管理办法》,以保证乳品卫生标准的切实执行。(一)消毒牛奶的卫生质量

1.感官指标:为乳白色均匀液体,无沉淀、无凝块、无机械杂质、无粘稠和浓厚现象,具有牛奶固有的纯香味,无异味。

2.理化指标:包括比重、酸度、脂肪、全乳固体、杂质、汞、六六六、滴滴涕、黄曲霉毒素含量等标准值。

3.微生物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近似值,但不得检出致病菌。

(二)奶制品的卫生质量

奶制品主要有全脂奶粉、甜炼乳、酸牛奶和奶油等,每一种都有相应的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

冷饮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一、冷饮食品原料的卫生要求

(一)冷饮食品用水

加工冷饮食品用水最好为自来水或深井水,若用地面水,需经过处理,并达到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加工工艺要求水的硬度不宜过大,以免出现沉淀物。

(二)原辅材料

加工配料中的甜味料、乳、蛋、果蔬汁、酒精以及碳酸饮料所用二氧化碳等,均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三)食品添加剂

冷饮食品的加工需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要求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使用。

冷饮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一)液体饮料

1.水处理: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饮料质量和风味,水处理是饮料工业的重要工艺过程。一般用活性炭吸附和砂滤棒过滤法去除水中悬浮性杂质。去除水中溶解性杂质的最常用方法为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评价水纯度的简便而实用的指标是电导率,电导率越低,说明水中杂质越少,纯度越高。

2.包装容器:饮料的包装容器很多,其材料应无毒无害、耐酸、耐碱、耐高温、耐老化。使用前必须经过消毒、清洗。

3.杀菌:根据产品的性质可选用以下不同的杀菌方法:巴氏消毒法、加压蒸汽杀菌法、紫外线杀菌法、臭氧杀菌法。

4.灌装:灌装设备、管道、冷却器等最好食用级不锈钢、塑料、橡胶和玻璃材料。使用前必须彻底消毒、清洗。

(二)冷冻饮品

由于冷冻饮品原料中的乳、蛋、果汁通常带有大量微生物,所以,在原料配制后对其进行杀菌与冷却是保证产品卫生的关键。冰糕、冰棍的棍棒应完整、无断裂,使用前需消毒、清洗。包装时不得用手直接接触冰体。

(三)固体饮料

固体饮料由于水分含量少,密封包装,不易滋生微生物,需严格控制水分含量,要求不得大于4%,并重点注意化学性污染和金属污染的问题。

冷饮食品的卫生管理

对冷饮食品进行卫生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生产企业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经检查、审批合格后方可允许生产。

2.对冷饮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和病原体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者,均不得直接参与饮食业的生产和销售。

3.冷饮食品生产单位应远离污染源,其厂房建筑、设备等均应符合卫生要求。

4.生产企业自身应有相应的产品质量和卫生检验能力。

5.产品包装要完整严密,做到食品不外露。

蒸馏酒

(一)蒸馏酒的卫生问题:

1.原料的卫生:酿酒所用高粱、大米、玉米和小麦的质量均应符合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发酵所用纯菌种应防止退化、变异和污染。

2.蒸馏酒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

(1)甲醇:酒中甲醇来自原粮中的果胶,果胶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果皮、种皮、块茎等细胞间质,它在果胶酶或酸、碱的作用下,分解为果胶酸和甲醇。果胶酶重要存在于糖化发酵剂黑曲霉和其他曲霉中。

甲醇对机体组织细胞有直接毒害作用,眼睛视神经对其毒性尤为敏感。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胃痛和视力模糊,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低钾血症、昏迷,甚至死亡。经抢救康复者均遗留程度

不同的视力障碍。

(2)杂醇油:杂醇油是比乙醇碳链长的多种高级醇的统称,包括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等,其中后者含量较高,它们是原料中蛋白质和糖类分解的产物。杂醇油在体内氧化分解缓慢,可使神经系统充血,含量高的酒常造成饮用者头痛和大醉。

其他有害物质尚有醛类、氰化物、铅和锰。国家对上述有害物质均规定了限量标准。

(二)蒸馏酒的卫生管理

蒸馏酒的卫生管理包括原料、设备、容器、制酒工艺等方面。

二、发酵酒

发酵酒的卫生问题有以下四方面:

1.N-二甲基亚硝胺:N-二甲基亚硝胺是啤酒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其来源为大麦芽的直接烘干。目前我国多采用发芽、干燥两用箱,以热空气进行干燥,不再直接烘干,明显减少了N-二甲基亚硝胺的产生。2.黄曲霉毒素B1:主要来自于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原料,因此保证原料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二氧化硫残留:在果酒的生产中,果汁在进入主发酵之前需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硫,以起到杀菌、澄清、增酸和护色的作用。若使用量不当或发酵时间过短,就可以造成残留。

4.微生物污染:发酵酒乙醇含量低,较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我国规定了发酵酒的微生物指标。

三、配制酒

配制酒的酒基和辅料(包括水果、水果汁、食用糖、食用香精和色素)必须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罐头食品的卫生学鉴定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锈听:对严重锈听需进行减压或加压试漏,如认定锈听应当销毁。

2.胖听:罐头的一端或两端凸出,叩击呈空虚鼓音称为胖听。胖听分为物理性胖听、化学性旁听和生物性旁听,后者系杀菌不彻底所致,此种罐头禁止食用。

3.变色、变味:若罐头出现变味、汤汁混浊、肉质液化,应禁止食用。

4.平酸腐败:罐头内容物酸度增加,而外观完全正常。此种腐败变质又可分解碳水化合物、产酸不产气的微生物(平酸菌)引起。低酸性罐头的典型平酸菌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而酸性罐头主要为嗜热凝结芽孢杆菌。对平酸腐败的罐头应销毁,禁止食用。

为保证罐头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做到以下几方面:(1)盛放罐头的的金属罐、玻璃罐和塑料金属复合膜,均应符合食品包装容器的卫生要求;金属罐内壁必须涂膜,玻璃罐和塑料金属复合膜在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和沥干。(2)所有食品原料如果蔬类、畜禽肉类和生产用水均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3)装罐、排气和密封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工艺流程,以减少微生物污染和繁殖机会。密封后应迅速进入杀菌程序。(4)杀菌的目的是杀灭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和在常温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微生物,以保证产品的耐保藏性,杀菌时应严格执行杀菌公式。杀菌后必须快速冷却,以防止嗜热芽孢菌发育和繁殖。(5)对成品罐头应进行7天保温试验和实验室检验。

营养元素名词解释

营养元素名词解释 亢丕菡郭小儿按摩推拿基础手法亢丕菡郭亢丕菡郭解读中国古代九大毒药亢丕菡郭各种营养元素名词解释亢丕菡郭2009-09-24 17:16:11 分类: 营养学与日常保健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亢丕菡郭1、谷胱甘肽(glutathione):是一种小分子斯米塔等 3 个氨基酸组成,存在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属于含有巯基的、小分子肽类物质,具有两种重要的抗氧化作用和整合解毒作用。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结合而成的三肽,半胱氨酸上的巯基为其活性基团(故谷胱甘肽常简写为 G-SH),易于碘乙酸、芥子气(一种毒气)、铅、汞、砷等重金属盐络合,而具有了整合解毒作用。谷胱甘肽(尤其是肝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就是整合解毒作用,能与某些药物(如扑热息痛)、毒素(如自由基、重金属)等结合,参与生物转化作用,从而把机体内有害的毒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排泄出体外。谷胱甘肽的另一主要生理作用是做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它能够清除掉人体内的自由基,清洁和净化人体内环境污染,从而增进了人的身心健康。由于还原型谷胱甘肽本身易受某些物质氧化,所以它在体内能够保护许多蛋白质和酶等分子中的巯基不被如自由基等有害物质氧化,从而让蛋白质和酶等分子发挥其生理功能。人体红细胞中谷胱甘肽的含量很多,这对保护红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巯基处于还原状态,防止溶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保护血红蛋白不受过氧化氢氧化、自由基等氧化从而使它持续正常在发挥运输氧的能力。亢丕菡郭2、叶黄素(lutein):又名“植物黄体素”,在自然界中与玉米黄素共同存在,是构成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色素的主要组分,含于叶子的叶绿体中,可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 a,推测对光氧化、光破坏具有保护作用。也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叶黄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等植物中的天然物质,居于“类胡萝卜类”族物质。医学实验证明植物中所含的天然叶黄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抗氧化剂,在食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叶黄素可预防细胞衰老和机体器官衰老,同时还可预防老年性眼球视网膜黄斑退化引起的视力下降与失明,通过一系列的医学研究,类胡萝卜素已被建议用作癌症预防剂,生命延长剂,溃疡抵制剂,心脏病发作与冠状动脉疾病的抵制剂,有助于预防机体衰老引发的心血管硬化、冠心病和肿瘤疾病。亢丕菡郭3、玉米黄质(β-carotene-3 ):脂溶性粉末或油状物,为β胡萝卜素的衍生物,溶于乙醚、石油醚、丙酮、酯类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在体内不能转化为 Va,没有 Va 活性,对光、热稳定性差,尤其光照对玉米黄质影响最大。主要功效:1. 预防老化性黄斑退化症(老年人失明的主要病因);2. 预防白内障、

植物营养学(上、下)复习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归还学说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 41 氨的挥发 2 矿质营养学说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42 腐殖化系数 3 最小养分律 23 短距离运输 43 土壤速效钾 4 必需营养元素 24 长距离运输 44 土壤缓效钾 5 有益元素 25 共质体 45 易还原态锰 6 微量元素 26 质外体 46 氮肥利用率 7 肥料三要素 27 养分再利用 47 生理酸性肥料 8 根部营养 28 质流 48 生理碱性肥料 9 根外营养 29 扩散 49 长效氮肥 10 自由空间 30 截获 50 包膜肥料 11 水分自由空间 31 根际 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 12 杜南自由空间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 52 过磷酸钙的退化 13 主动吸收 33 根分泌物 53 磷的固定作用 14 被动吸收 34 专一性根分泌物 54 枸溶性磷肥 15 离子拮抗作用 35 菌根 55 难溶性磷肥 16 离子相助作用 36 强度因素 56 高品位磷矿 17 维茨效应 37 容量因素 57 异成分溶解 18 离子通道 38 有机氮的矿化 58 闭蓄态磷 19 载体学说 39 硝化作用 59 忌氯作物 20 离子泵学说 40 反硝化作用 60 复合肥料 61 高浓度复合肥料 68 厩肥 75 化成复合肥料 62 二元复合肥料 69 绿肥 76 混成复合肥料 63 多功能复合肥料 70 以磷增氮 77 绿肥 64 多元复合肥料 71 胞饮作用 78 缓冲容量 65 中和值 72 鞭尾病 79 灰分 66 热性肥料 73 花而不实 80 灰分元素 67 冷性肥料 74 激发效应 81 养分化学有效性 82 养分空间有效性 83 养分生物有效性 84 逆境土壤 85 单盐毒害 86 耐盐机理 87 泌盐机理 88 避盐机理 89 基因型 90 养分利用效率 91 生物肥料 92 铵态氮肥 93 硝态氮肥 94 酰胺态氮肥 95 碳/氮 96 铵的晶格固定 97 堆肥 98 生理性缺钙 99 再吸收 100 释放 101交换吸附 102 基肥 103 追肥 104 种肥 105 钙镁磷肥 106 掺和肥料 二、填空题 1、在固体氮肥中易挥发的是________,?吸湿性强的是________?,?宜作追肥的是_______,最适于作根外追肥的是_________。 2、钼在植物体中是________和_______酶的组成成分,所以_______?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3、矿质养分在_______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________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__________来勾通。 4、人粪尿腐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它不宜与__________肥料混合施用。 5、植物能直接同化____态氮素,_____态氮素则需经过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后才能被同化,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微量元素_____和_____。

营养学名词解释

1.营养: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 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3.营养价值指某种食物所含营养素和能量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4.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 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5.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作用,使它们转变成可溶的、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消化。 6.吸收:食物的消化产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和无机盐等,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叫吸收。 7.被动转运: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8.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钾离子、钠离子)以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9.胞饮作用:指活细胞不靠通透性从外界摄取液态物质的现象。(指内吞细胞外液体。) 10.完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完全蛋白质:指那些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充足,相互比例适当,能够维持生命和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优 质蛋白质: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则这种蛋白质越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称为优质蛋白质。 1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12.限制性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LAA):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或缺乏,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 用,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13.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 of protein:由于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如将几种食物进行混合,能起到取长补短, 使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量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4.蛋白质消化率指一种食物蛋白质可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蛋白质消化率越高,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可能性越大,营养价值也越高。 15.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1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n-3(或w-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数,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 间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17.n-6 PUFA:n-6(或w-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从甲基端数,第一个双键在第六和第七碳之间。 18.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反式双键的非共轭不饱和脂肪酸。 19.内源性胆固醇:由肝脏合并随胆汁进入肠腔的胆固醇,一般为2至3g/d。 20.膳食纤维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道酵素分解的多糖类及木植素。 21.节约蛋白质作用: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能量为基础,当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时,将由蛋白质、脂肪产能来弥补,即为糖类对蛋白质 的保护作用。 22.抗生酮作用当碳水化合物不足时,脂肪酸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而产生过多酮体,会产生酮症酸中毒;当碳水化合物充足时,可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这种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 23.功能性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分功能性低聚糖(functionaloligosaccharide)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 24.功能性多糖:是一类由十个以上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25.食物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GI值越高,说明这种食物升高血糖的效应越 强。 26.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 :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 27.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人体在摄食过程中,除了夹菜、咀嚼等动作消耗 的热量外,因为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及代谢转化,还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营养学家把这种因为摄食而引起的热能的额外消耗称为食物热效应,又叫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 28.营养学标准人以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以其能量供给量10.0MJ(2400kcal)作为1。 29.微量元素: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称为微量元素。 30.常量元素:指在有机体内含量占体重 0 . 01 %以上的元素.这类元素在体内所占比例较大,有机体需要量较多。是构成有机体的必备元素。 31.混溶钙池:在软组织和体液的钙以游离或结合形式存在,这部分钙统称为混溶钙池。占人体内总钙量约1%。 32.食品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被人 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33.乳糖不耐受:乳糖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吸收,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才能被吸收,缺少乳糖分解酶的人群在摄入乳糖后,未被消化的乳糖直接进入大 肠,刺激大肠蠕动加快,造成腹鸣、腹泻等症状称乳糖不耐受症。食用酸奶、低乳糖奶可以减缓乳糖不耐受症。 34.酸性食品:通常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食品,因含硫(S)、磷(P)、氯(Cl)元素较多,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硫酸、盐酸、磷酸和乳酸等物 质。 35.碱性食品:指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包括蔬菜、水果、豆类、牛奶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36.Index of nutrition quality(营养质量指数):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热能密度(待测食品所含热能占供给量的比) 之比,作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 37.公共营养,社区营养:通过营养监测、营养调查发现人群中存在的营养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将营养科学理论应用于改善人群中营养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38.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指为满足人群健康个体基本营养所需的能量和特定营养素的摄入量,它是在美国的推荐膳食 营养素供给量(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39.EAR RNI AI UL RDA=推荐的日摄食量 EAR=平均需要量 RNI=推荐摄入量 AI=适宜摄入量 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40.膳食指南: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本国国情提出的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知道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已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 41.营养调查:是通过膳食调查,实验室检测,体格检查,能量消耗观察,了解个体或群体营养状况的方法。营养调查是营养监测的基础。 42.营养监测:根据营养标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营养调查和分析测定,掌握信息,为改善居民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儿科学名词解释全

生长: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乳牙萌出延迟: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轻度脱水: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 体液的减少 中度脱水:表示有5%-10%的体重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100ml/kg 重度脱水:表示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 佝偻病X 线长骨片显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2mm );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胎龄(gestational age ,GA ):是从最后1次正常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表示 出生体重(birth weight ,BW ):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 ):婴儿的BW 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 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 ):婴儿的BW 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 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LGA ):婴儿的BW 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呼吸暂停(apnea ):是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 新生儿贫血: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130g/L 或毛细血管血红蛋白≤145g/L 定义为新生儿贫血 假月经: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一周。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湿肺(wet lung ):亦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 ,TTN ),多见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系由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时低下,使其积留于淋巴管、静脉、间质、叶间胸膜和肺泡等处,影响气体交换 选择性易损区(selective vulnerbility ):这种由于脑组织内在特性的不同而具有对损害特有的高危性称选择性易损区 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 jaundice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特点为: 1. 一般情况良好 2. 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3.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 (5mg/dl ) 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 jaundice ): 1.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 (12.9mg/dl )、早产儿>257μmol/L (15mg/dl ),或每日上升>85μmol/L (5mg/dl ) 3. 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 黄疸退而复现 5. 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 (2mg/dl ) 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则可透过血-脑屏障,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坏死,发生胆红素脑病 21-三体综合征:又称Down’s 综合征,以前也称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病,在活产婴儿中发生率约1:600-1:1000,母亲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代谢产物而得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 ):指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分存在缺陷,免疫应答发生障碍,导致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损的病症(PPT 版)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 ):免疫缺陷病可为遗传性,即相关基因突变或缺失所致,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书上的)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出生后环境因素影响免疫系统,如感染、营养紊乱和某些疾病状态所致,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感染所致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联合免疫缺陷病(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CID ):该组疾病中T 和B 细胞均有明显缺陷,临床表现为婴儿期致死性感染,细胞免疫和抗体反应均缺陷,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尤以T 细胞为著 结核菌素试验:小儿受结核感染4-8周后,作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 为阴性,5-9mm 为阳性(+),10-19mm 为中度阳性(++),≥20mm 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肿、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 结核菌素试验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1.接种卡介苗后 2.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 3.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 4.强阳性反映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5.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10mm 增至大于10mm ,且增幅超过6mm 时,表示新近有感染 阴性反应见于:1.未感染过结核 2.结核迟发性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内) 3.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如部分危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风疹、百日咳等;体质极度衰弱者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重度水肿等,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4.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失效 稀释性低钠血症:由于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受结核炎症渗出物刺激,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远端肾小管回吸收水增加,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脑性失盐综合征:结脑患儿可因间脑或中脑发生损害,调节醛固酮的中枢失灵,使醛固酮分泌减少;或因促尿钠排泄激素过多,大量Na+由肾脏排出,同时带出大量水分,造成脑性失盐综合征 麻疹(measles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已知最具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如果接触了麻疹,几乎所有未接受免疫的儿童都将感染麻疹 Koplik 斑:又称为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体征,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为直径0.5-1.0mm 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引起的腹泻称为渗透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引起的腹泻称为分泌性腹泻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引起的腹泻称为渗出性腹泻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引起的腹泻称为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 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 慢性腹泻:病程为2个月以上 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 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 ):指住院48小时以后发生的肺炎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 轻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仅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的肺炎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 ):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病程多在1年内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 ):起病急,有尿改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高血压、水肿,并常有持续性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迁移性肾小球肾炎(persistent glomerulonephritis ):有明确急性肾炎肾病史,血尿和(或)蛋白尿迁延达1年以上;或没有明确急性肾炎病史,但血尿和蛋白尿超过半年,不伴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病程超过1年,或隐匿起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或肾性高血压的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NS ):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有以下四大特点:(1)大量蛋白尿;(2)低白蛋白血症;(3)高脂血症;(4)明显水肿。(1)(2)两项为必备条件 激素敏感型肾病(steroid-responsive NS ):以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转阴者 激素耐药型肾病(steroid-resistant NS ):以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仍阳性者 激素依赖型肾病(steroid-dependent NS ):对激素敏感,但减量或停药1个月内复发,重复2次以上者 肾病复发与频复发(replapse and frequently relapse ):复发(包括反复)是指尿蛋白由阴转阳>2周;频复发是指肾病病程中半年内复发≥2次;或1年内复发≥3次 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isolated hematuria or proteinuria ):指仅有血尿或蛋白尿,而无其他临床症状、化验改变及肾功能改变者 WHO :血红蛋白的低限值在6个月-6岁者为110g/L ,6-14岁为120 g/L ,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者为贫血 6个月以下贫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学会议暂定: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145g/L ,1-4个月时<90 g/L ,4-6个月时<100 g/L 者为贫血 血清铁(SI ):血浆中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此结合的铁称血清铁 未饱和铁结合力:未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仍具有与铁结合的能力,在体外加入一定量的铁可使其成饱和状态,所加的铁量即为未饱和铁结合力 血清铁结合力(TIBC ):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称之为血清总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TS ):血清铁在总铁结合力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之为转铁蛋白饱和度 血清铁蛋白(SF ):可较敏感地反映体内贮存铁情况,因而是诊断缺铁ID 期的敏感指标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红细胞内缺铁时FEP 不能完全与铁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减少又反馈性地使FEP 合成增多,未被利用的FEP 在红细胞内堆积,导致FEP 值增高,当FEP >0.9μmol/L (500μg/dl )即提示细胞内缺铁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 ):炎症刺激神经垂体致抗利尿激素过量分泌,引起低钠血症和血浆低渗透压,可能加剧脑水肿,致惊厥和意识障碍加重,或直接因低钠血症引起惊厥发作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 ):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若病变主要累及脑膜,临床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若病变主要累及脑实质,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若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非交通性脑积水:炎症渗出物粘连堵塞脑室内脑脊液流出通道,如导水管、第IV 脑室侧孔或正中孔等狭窄处,引起非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炎症破坏蛛网膜颗粒,或颅内静脉窦栓塞致脑脊液重吸收障碍,造成交通性脑积水 骨龄:用X 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营养性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童体内维生素D 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 佝偻病串珠(rachitic rosary ):指佝偻病患儿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出现的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 鸡胸(chicken breast ):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 郝氏沟(harrison groove ):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 面神经征(Chvostek 征):以手指尖或叩诊锤轻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第7颅神经孔处)可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者为阳性,新生儿期可呈假阳性; 腓反射(peroneal sign ):以叩诊锤骤击膝下外侧腓神经处可引起向外侧收缩者即为腓反射阳性。 陶瑟征(Trousseau 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之内该手出现痉挛状属阳性 新生儿(neonate newborn ):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 ):指产前、产时、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目前我国常用的定义是:妊娠28周至生后7天 正常足月儿(normal term infant ):是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 并≤4000g , 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假月经: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一周。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 ):严重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症时,肺血管压力升高,当压力等于或超过体循环时,可致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称持续胎儿循环(PFC ),即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贫血: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 130g/L 或毛细血管血红蛋白≤145g/L 中性温度(Neutral temperature):指机体维持体温 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最适环境 温度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 进入量少、胎脂脱落、胎粪排出等使体重下降, 约1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早产儿为15%~20%),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胎粪吸入综合征MAS :指胎儿在宫内或产时吸 入混有胎粪的羊水,而导致以呼吸道机械性阻塞及化学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以生后出现呼吸 窘迫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足月儿和 过期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又称肺透明膜病 (HMD ),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PS )缺乏而导 致,以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各种围生期窒 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 ):因胆红素在体 内积聚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 (成人超过2mg/dl ),即可 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红细胞增多症:静脉血红细胞>6×1012/L ,血红蛋白>220g/L ,红细胞压积>65%。常见于母-胎 或胎-胎间输血、脐带结扎延迟、先天性青紫型 心脏病及IDM 等 新生儿溶血病(HDN ):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 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腹泻病(diarrhea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 消化道综合征 肺炎(pneumonia ):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 部炎症 重症肺炎:除呼吸道以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出现其他系统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 生命。 三凹征: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称“三凹征”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是小儿、 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 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 征 脑积水:循环发生障碍(通路受阻、吸收障碍或 分泌过多)产生颅腔内脑脊液容量的增加,积于 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 ):急性起病,多有前驱 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 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病程多在1年内 肾病综合症: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 的临床综合征 免疫缺陷病(ID ):指因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和免疫分子(可溶性因 子白细胞介素、补体、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引起的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 ):指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分存在缺陷,免疫应答发生障碍,导致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损的病症 免疫重建:是采用正常细胞或基因片段植入患者体内,使之发挥其功能,以持久地纠正免疫缺陷病 骨髓外造血: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 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 外造血” 生理性溶血: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 性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称生理性溶血 贫血: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 蛋白量低于正常 缺铁性贫血(IDA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红细胞内缺铁时FEP 不能完全与铁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减少又反馈性地使FEP 合成增多,未被利用的FEP 在红细胞内堆积,导致FEP 值增高,当FEP >0.9μmol/L (500μg/dl )即提示细胞内缺铁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 12或(和)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要临床特 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 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结核病(tuberculosis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 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原发型综合征: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 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 室间隔缺损(VSD ):由胚胎期室间隔(流入道、小梁部和流出道)发育不全所致 艾森曼格(Eisenmenger )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量较大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出现不可逆的阻力性肺动脉高压,当右室收缩压超过 左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时,出现紫绀 差异性发绀(differential cyanosis ):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患儿呈 差异性发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有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正常 法洛四联症(TOF ):由右室流出道梗阻、室间 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组成 充血性心力衰竭:指心脏工作能力(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下降,即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 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状态,是儿童时期危重症之一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染色体 总数为46条,其中一条是额外的21号染色体的 长臂与一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长臂形成易位染色体,即发生于近着丝粒染色体的相互易位,称 罗伯逊易位,亦称着丝粒融合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又称非经典型PKU ,除了有典型PKU 表现外,神经系统表现较为突出, 如肌张力异常、不自主运动、震颤、阵发性角弓 反张、惊厥发作等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 ):是由于各种不同的疾 病累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以致甲状腺 素缺乏;或是由于甲状腺素受体缺陷所造成的临床综合征 哮喘:是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 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 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 缓解 闭锁肺(silent lung ):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三 凹征,肺部满布哮鸣音,严重者气道广泛堵塞, 哮鸣音反可消失,是哮喘最危险的体征 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发作在合理应用常规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 气道高反应AHR :是哮喘的基本特征之一,指起到对多种刺激因素,如过敏原、理化因素、运动和药物等呈现高度敏感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道炎症的严重性。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矿质营养学说 2.植物营养临界期 3.最小养分律 4.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 5.报酬递减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主要是,其次是。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主要是,此外植物还可吸收少量形态的养分。 2.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中,内在因素是。 3.养分跨膜的机制有和两种,其中选择性吸收养分,同时要消耗能量的机制属,空气中的SO2、CO2等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叶细胞,其机制属。 4.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中,微量营养元素有种,它们是。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的是。 5.在下列元素中选择填空(单项或多项) A.氮 B.钙 C.钾 D.铁 E.氧 F.磷 G.硫 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很强,首先在下部叶片出现黄化症的是,首先在下部叶片出现叶色暗绿或墨绿的是。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差,缺乏症状首先出现在上部幼叶或顶尖的是。在粘重滞水的土壤中,植物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弱,原因是缺,而影响到根系的呼吸作用。 6.在下列肥料中选择填空(单项或多项) A.人畜粪尿 B.氯化铵 C.磷酸铵 D.过磷酸钙 E.堆肥 F.硫酸钾 G.硝酸钠 上述肥料中,属于有机肥的是;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属于生理碱性肥料的是;属于二元复合肥的是。 上述肥料中,最适宜做根外追肥的是;不能与石灰混合施用的是;不适宜施在强还原性水稻田的是。 7.人粪尿不能施在盐碱土上,是因为其含有约1%的。 8.秸秆可以通过、、 和四种方式还田,但生产上强调的还田方式是。 9.微生物菌剂并不直接提供养分,而是通过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题6分,第2、3题7分,共20分) 1.简述养分从土壤到达植物叶片的几个步骤。 2.为什么要提倡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3.简述铵态氮肥的合理施用方法。 四、计算(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欲配制适用于某一地区某一作物的专用肥,要求其养分比例为N:P2O5:K2O=1:0.58:1.25,养分总浓度为28.3%。配制该专用复混肥1吨,需用硫酸铵(含N20%)、磷酸铵(含N15%,含P2O550%)、氯化钾(含K2O60%)和添加物各多少公斤(结果保留为整数)?该专用复混肥料

营养学名词解释Word版

1. 绪论 ?营养不良:或称营养失调,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RDA:推荐膳食营养供给量,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足够维持不同性别和绝大部分人的健康。 ?DRIs:膳食参考摄入量,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四项。?EAR:平均需要量; ?RNI:推荐摄入量; ?AI:适宜摄入量; ?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2. 生理基础 ?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被机体细胞所利用,称为吸收。 3. 能量 ?能值:每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 ?生理能值:食物中人体可利用的能值。 生理能值=(食物能值-代谢废物能值)*相应的消化吸收率 ?基础代谢BM:指维持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基础代谢率BMR:指人体在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千克体重)的能量消耗。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在摄食过程中,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营养素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热量散发。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的现象叫做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4. 碳水化合物 ?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血糖生成,有淀粉、可溶性糖类 ?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非血糖生成,有半纤维素和纤维素 ?血糖生成指数GI:在一定是时间内,人体使用含50g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后,2h体内血糖曲线下面积的百分比。 ?低聚糖: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链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分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 ?膳食纤维: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包括多糖、寡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的植物物质。 5. 脂类 ?必需脂肪酸:指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 6. 蛋白质 ?氨基酸池: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统称氨基酸池。 ?必须的氮损失: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粘膜的脱落,妇女月经期的失血等,以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损失约20g以上的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称必需的氮损失。

儿科学名词解释

发育: 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乳牙萌出延迟: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 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 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轻度脱水: 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 体液的减少 xx 脱水: 表示有5%-10%的体重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100ml/kg 重度脱水: 表示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 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胎龄( gestational age,GA): 是从最后 1 次正常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表示 出生体重( birth weight ,BW): 指出生 1 小时内的体重 小于胎龄儿(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 适于胎龄儿( 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大于胎龄儿 ( 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 高危儿( high risk infant):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呼吸暂停( apnea): 是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 新生儿贫血: 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 130g/或毛细血管血红蛋白<145g/L定义为新生儿贫血 假月经: 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一周。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湿肺( wet lung): 亦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 TTN),多见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系由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时低下,使其积留于淋巴管、静脉、间质、叶间胸膜和肺泡等处,影响气体交换选择性易损区 ( selective vulnerbility) : 这种由于脑组织内在特性的不同而具有对损害特有的高危性称选择性易损区生理性黄疸( physiologic jaundice):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特点为: 1. 一般情况良好 2. 足月儿生后2-3 天出现黄疸,4-5 天达高峰,5-7 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 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 周

公共营养学三级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汇总 一名词解释: 1.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即研究人体健康规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2.营养素:是指食物当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即食物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效成份。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6类。 3.微量营养素:只需要量较小的营养素,一般只无机盐、维生素。 4.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能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和成,这两种氨基酸如果在膳食中含量丰富,则有节省蛋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必需氨基酸的作用,称半胱氨酸和酪氨酸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需氨基酸。 5.蛋白质互补作用:在饮食中提倡食物多样化,将多种食物混合食用,使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充,使其模式更接近人体的需要,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6.蛋白质利用率:即蛋白质净利用率,表示摄入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情况。学易网 =生物价*消化率=储留氮/摄入氮*100% 7.BV:即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 =储留氮/吸收氮*100% 8.PER:即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处于生长阶段的年幼动物(一般用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数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 =动物增加体重克熟/摄入蛋白质克数 9.PDCAAS:指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 10. ω-3脂肪酸:即n-3脂肪酸,指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个碳原子之间。主要是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11.ω-6脂肪酸:即n-3脂肪酸,指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六和第七个碳原子之间。主要是亚油酸和γ-亚麻酸。学易网 12.SFA:即饱和脂肪酸,一般分子式为CnH2nO2,没有不饱和键。 13.MSPA:即单不饱和脂肪酸,指具有一个不饱和键的脂肪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