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 说课稿

全神贯注  说课稿
全神贯注  说课稿

《全神贯注》说课稿

上郑小学袁油敏

一、说教材

《全神贯注》是选自人教版四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一次到大雕塑家罗丹家里做客,目睹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场面,感受到他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个成语故事,亦是名人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励志故事。教学中,我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读懂全文,读进去让感人的细节,用罗丹工作的场面吸引学生的视线,拨动学生的心弦;读出来,让丰富的语言激活学生的心田,让语言与精神的结晶在学生的心田中曼舞轻扬。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抓住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质疑思考,通过对课文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品位、积累,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同时获得语言的增量。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的要求和文本本身的特点,预设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邀、挚”等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全神贯注,端详”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相关的句子体会罗丹工作中的全神贯注,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2.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并能做一定的思维扩散。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结合课后资料袋和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罗丹的生平及主要成就。

2.教师准备简单的教学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根据课文文本的特点、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我预设了以下三个版块的教学:

(一)相关词语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研读感悟,交流展示。

(四)理解含义,拓展升华

下面我将着重说说我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

首先,我在导入环节时就充分根据学生平时的积累情况,出示了有关全神贯注的相关词语,通过让学生的朗读品悟,引出课题,同时因为本节又是一节略读课,我先让学生阅读

阅读提示,梳理本节课主要要解决的三个问题。这样的导入简单直接,又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方向。

其次,在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检查学生的词语掌握情况后,我把重点放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能准确全面地整体感知,能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旨。由于平时教学中的注重,学生能够很好地概括出主要内容,但对方法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所以在学生概括后,我就追问学生他概括的方法,同时对方法进行梳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教学。

其次,在研读感悟,交流展示板块中,我以课前学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为线索,指导学生质疑默读课文,梳理条理,重点要完成第二个问题,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用铅笔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有的放矢,学生的思路有章可循,过程有法可依,不仅学习的效率高而且学习能力强。

接下来,学生先自读课文,围绕关键句,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然后在交流中读好句子,谈谈感受,教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抓住句子在表达上的特色,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锦上添花。

预设重点句子如下:

1.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教师重点指导,先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品悟感受。然后重点从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的行动体会,并进行说话练习:想想罗丹嘴里会说些什么呢?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说。忽然罗丹眼睛闪出异样的光,似乎。在学生说充分后,进行小结引读,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我先充分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问:生活中喝醉了酒的人是怎么样的呢?然后通过小练笔这个时候,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在学生用小练笔加深了理解后,我及时地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罗丹如醉如痴地、全身心陶醉在他艺术创作中的那种状态。

3.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通过学习学生找到这个词语,找到端详很容易,可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比较难。因此我就从“端详”的意思入手,并问学生从这个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样学生既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又有所感悟。同时标点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不够重视,因此在这节课我紧抓文中的省略号,并尊重学生自己对省略号的理解,并进行适度的拓展。最后用在挚友斯蒂芬.茨威格眼中这座塑像已经是杰作了,(引读)可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

等一等。”同时引导回读课题:这么小的毛病都要改,真是“精益求精”怪不得说茨威格说罗丹“全神贯注”(引读),这样既可以总结上面的内容,又能引出下面的内容。

4.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lū)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学生找到这个句子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因此我给予他们机会来表达,同时紧紧地抓住“一会儿,嘴里叽里咕噜的”两个词语,并问学生为什么会“一会儿前一会儿后退”?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帮助了学生理解了句子。接着我又带领学生根据“嘴里叽里咕噜”进行说话练习:想想罗丹嘴里会说些什么呢?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说。忽然罗丹眼睛闪出异样的光,似乎。通过说话练习,学生理解了我不失时机对学生说:罗丹脑海里全是雕塑的灵感,激动到自己跟自己吵了起来,此时的罗丹(全神贯注)!并让学生带着感受读这句话: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当然因为这是一节略读课,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对于学生在其他句子上的发现,我就简单的处理一下。但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关键句的朗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场面,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之下,无论是学生的语言还是思想都会在熏陶中感染、拔节。

最后,在理解含义,拓展升华的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罗丹的艺术作品,体会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茨威格说的话: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并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在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以后,我出示一个说话练习:当有人时,我会对他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一定的扩散,使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全神贯注”。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精心设计的板书,它既有利于教师理清学生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课的板书预设如下:

26 全神贯注

精益求精如痴如醉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力图让语文教学“味正情浓”。正像叶老说的:既要有语感的敏锐,既要从语言文字去揣摩,又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学习得到增量,思维得到启迪,情感得到熏陶,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界。

角的度量(二)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二)》说课稿 木瓜九年制学校王喜春 、说教材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 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 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二、说学生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小小的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 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 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这项技能。无疑,这种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低效的。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出示了一个比较两个开口相似的角大小的题,怎样判断哪个角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面我分别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主要出示了一个比较两个开口相似的角大小的题,怎样判断哪个角大的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体会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26课 全神贯注 同步测试C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26课全神贯注同步测试C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共2题;共5分) 1. (2分)你认为“推敲”的含义应该是() A . 推门和敲门。 B . 把推门改成敲门。 C . 对文章或问题反复思考和琢磨。 2. (3分)读读下列句子,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A、用于说话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用于引文的省略 C、用于列举的省略 ①罗丹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________ ②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________ ③“呜卟,呜卟,呜……”________ 二、把正确读音用“____”画出来。 (共4题;共22分) 3. (4分)看拼音写词语 zhì yǒuào dì lìzhù hèjié zu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6分)把下面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通顺 ________它放射出万道霞光,把四周的云朵都染成玫瑰色的。 ________为了看日落,我登上了顶楼。

________又一会儿,夕阳忽地全落下去了,只剩下红色的晚霞在天边飘浮,就像一群仙女,穿着粉色的纱裙在天际漫步。 ________向西眺望,只见一轮红日悬挂在天边。 ________一会儿,夕阳渐渐下坠了,不那么耀眼,显得更红艳了。 ________观看了日落的情景,我不禁赞叹:“多么美啊!” 5. (8分)看拼音,写词语。 diāo sùyāo qǐng hē zuìxiānq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ào qiàn dàn shēng duān xiáng zhòu mé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分)读句子,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再造句。 ①法国大雕塑家罗彤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 含义:________。 造句:________。 ②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含义:________。 造句:________。 三、多音字巧组词。 (共1题;共6分) 7. (6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挚友________(A.zhì B.zì) 打扰________(A.lǎo B.rǎo)

小学数学公开课《角的度量》评课稿

小学数学公开课《角的度量》评课稿 听了《角的度量》这节课后,我觉得授课老师对新课程理念体会得较深刻,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开题以故事情节引入创设了一个问题的情境,,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了学生对角大小的初步认识和理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性. 二、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老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尊重教材且不拘泥教材。这节课安排的程序是先出示两角,再让学生说说哪个角大,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用10度的角去度量得知角的大小。,然后再学习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和度量角的方法。 三、在探究中体验,以活动促发展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如:教师出示了两个大小类似的角A和角B时,教师让他们才猜

猜哪个角大?这时学生出现了认识的冲突这时有的学生说角A大:;有的同学说角B大,教师再次追问到底哪个角大呢?你们能想出验证的好办法吗?这时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地投入到探究的活动中来,发挥他们丰富的现象力,开动起智慧的小脑筋,同学们想出了多种验证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我是用三角板中的一个直角分别和这两个角进行对比移动三角板的位置而得到的;有的同学回答我是用通过角A是三角形的三倍多点,而角B是比它的三倍多的稍多些,有的说我是用直尺测量出的,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操作中明理、在合作中成功、在质疑中发展、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又创设情境让学生找出身边的角并度量出各角的度数,如:红领巾、桌子角、书角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加强练习拓展与延伸 教师精心设计了有梯度的习题,不仅能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内化,而且还能拓展思路,更能开阔学生知识的视野,因为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的认识经验,认识水平等皆不相同,他们的思维发展也不同,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个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多向、开放、合作交流中学习

小学各科评课稿评课常用语

评课: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1)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2)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老师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8、(1)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2)形成了校本特色:把数学生活化,设计好。 9、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10、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1、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 12、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3、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14、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6、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7、在学生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这可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18、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19、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20、口算练习的呈现方式多样,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1、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22、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23、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4、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25、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评课稿今天听了沈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这是我第二次听沈老师的课,感觉和第一次相比,沈老师又进步了很多。下面我简要来说说我听这节课的一些体会。 1.教学层次清晰。先复习角的组成,并为新课板书埋好伏笔,以量角的需求引出新课,认识量角器,然后认识1°、5°、30°……教学读角的方法,再教学量角的方法,然后设置了一系列不同梯度的练习巩固新知。整个过程十分流畅,教学环节非常清晰。 2.教学语言亲切自然。这是沈老师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优点,沈老师的教学语言非常亲切,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整堂课学生的表现也是非常的主动、积极。 3.强调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沈老师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量角器的认识时,沈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仔细观察,在小组中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拿着量角器到前面来,一边指一边介绍,其他人补充,然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量角器的特征;在教学量角方法时,沈老师先让学生试一试,同桌说一说量角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量角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量角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 4.充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其中一个练习题中,沈老师先出示四个角,“哪个角不用量就能知道它的度数”、“估计一下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再量一下”,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需要,大致估计角的度数,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充分体现数学的生活应用价值。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5.板书设计新颖。课的一开始复习角的组成,并板书“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再在教学量角方法时,将这三个组成部分和量角的三步结合起来,前后呼应,很是新颖实用。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知道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 也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重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西师版教材把平均分、包含分整合在了一起,也就分别是今天的例题1、例题2。本节课教学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老师从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等几个层面进行设计的.老师充分关注课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融知识,道德,能力为一体的课堂.对于这堂课的认识我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张老师创设了学生爱好动画,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张老师创设了活动情景,以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为引,平均分给4个小猴的照片,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体现了引起学生注意的目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 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说课稿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

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万能评课稿

评课: 、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地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地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地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地联系.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充分体出了学生地主体和教师地主导作用. ()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地积极性. 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地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地心理特点,创设一定地情境. 老师并提供了丰富地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地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课改地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形成了校本特色:把数学生活化,设计好. 、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论地方式比较原来学习地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地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地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地道理. 、要求学生将掌握地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地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地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地水平. 、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地学习欲望. 、例题、习题地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地生活,尊重学生原有地基础知识. 、老师以学生熟悉地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地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地重要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 、在学生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这可从学生地反馈中得到很好地体现. 、本节课地教学中,给学生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地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合作交流地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地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口算练习地呈现方式多样,并能联系学生地生活实际,具有一定地开放性. 、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地数学知识这一先进地课程理念. 、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老师地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地角色,老师不是传授地现在地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地策略. 、给学生一把在知识地海洋中航行地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地喜悦.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docx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 WORD模板文档中文字均可以自行修改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听华应龙老师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学创新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2006年11月18日,杭州举行第二届“演绎激情与本色课堂”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我又有幸聆听了华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真正体现了本会“演绎激情与本色课堂”的主题。 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1、有效的情境创设 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吗?会量的请举手! 2、角与量角器 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3、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4、量角 5、量角的应用

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给我的启发: 一、什么是本色课堂? 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 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 二、什么是教学创新? 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他让我们明白:坚守教学阵地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学生所想,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角的度量》一课,情境创设(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应用(射门、放风筝、椅子)这些都不是华老师的首创,但华老师却能在他的课中很好的运用,用得比我们好!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来沟通角和量角器的关系。本人在平常上在《角的度量》时,有的学生量角器没带,也有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画过了也就罢了,没想到还有更大的用处,着实让

五年级语文关于松鼠的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关于松鼠的评课稿 听了黄老师的《松鼠》一课,感触颇多,黄老师能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写作特点,课前进行认真细致地研读,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学情况进行有效生动的课堂教学,通过自主研读、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就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点滴心得。 一、关注学习主体,课堂充分体现自主研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本节课,黄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前引导学生积极预习,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适时点拨。在识记难记生字时,还能生动点拨,引导学生运用“拆字法”来识记,形式有趣,又不生搬硬套,契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默读文本的基础上,黄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品读,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说说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黄老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快速阅读,捕捉重要信息。学生根据中心句,找到松鼠的特点,朗读有关句子,在交流中又适时帮助学生学会用关键词概括,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

时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构进行梳理,体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黄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 二、关注文本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善于发现文本的个性特征。同样都是说明文,每篇文本有各有特色。黄老师在课前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地研读,抓住这篇说明文写作上的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去细细品读,作者在文中的哪些地方描写的很生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面容清秀”这一句,黄老师引导学生品读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举一反三找出文本中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艺术魅力,感受作者写法的精妙之处。此外,作者对松鼠尾巴的介绍就显得既形象,又让人喜爱。“帽缨形”等词生动地描写,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松鼠尾巴的样子和特点,同时,作者又对尾巴做了动态的描写,就生动起来了。 词语运用的准确性也是*一大特色。例如作者在介绍松鼠的活动范围时,这其中“从来”、“也不”、“只”等词语,清楚明白而准确地写出松鼠的活动区域。这些词语的恰当准确的运用,说明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是*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堂上,黄老师就是紧紧把握住了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教学,扎扎实实地感受语言的准确生动,如引导学生介绍评选各类称号的推荐信时,紧扣推荐信中的关键词,体会松鼠的漂亮、乖巧和驯

小学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说课稿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二、说学生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先设计了一个角的三兄弟比大小,怎样判断哪个角大的问题情境,即复习了二年级所学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分别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你知道怎么比较角的大小吗?现在有三个角的兄弟,你知道它们中

角的度量评课稿

《角的度量》评课稿 评课教师:屈原学校贺泽红 夏建华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角的度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使学生经过观察、 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同时又通过生 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学以致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认为夏老师的课堂有以下亮点: 一、适时创设情境,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本节课一开始,教师便从学生比较喜欢的滑滑梯引入,从生活中的情景引入,不仅复 习了上节课中有关角的知识,而且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角的度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课堂结尾又联系学习 实际,从读书正确的视角角度、最轻松的写字角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教育学生养成正 确的学习姿势和学习习惯。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的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体 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本课教者具有较强的课改意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如:教学量角器的认识,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仔细观察,小组先说说你看到了什 么?然后再让学生拿着量角器到前面来,一边指一边介绍,其他人再补充。量角器的一些特 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量角的方法时,先让学生小组试着量一量,然后说说怎么量的。然后教师把正确的 量角方法教给学生。然后通过顺口溜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通过自 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了新知,掌握了方法,培养了能力。 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在练习中升华,挖掘数学之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 的内在规律。在本节课的结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新知做到 了真正意义上的巩固。练习不仅具有层次性、趣味性,还有了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运用新 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 四、几点建议: 1 、教师在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上还要下功夫。 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是量角,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时间把握上还不够理想。夏老师在量角 时,设计过于简单,读和讲的时间还过多,学生动手的时间、量角的时间太少,老师讲解10 分钟左右,而练习的时间不足5分钟。教学设计上,我认为可以让老师、学生在黑板上多示 范,让学生一起多讨论、多动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关注后进生。这一堂课上,课堂气氛很好,优秀的孩子知识 得到了丰富,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整堂课后进生发言很少,参与不够,不敢说、不敢动手, 容易分神,老师对他们还需多关注。 总之,夏老师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她在课堂上语言优美、具有亲和力,她的课堂清新、 脱俗,教态自然、具有优秀教师的风范。 2011-10-16篇二:角的度量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松鼠》评课稿(二套)

五年级语文《松鼠》评课稿(二套) 目录: 五年级语文《松鼠》评课稿一 五年级语文组评课稿二

五年级语文《松鼠》评课稿一 听了黄老师的《松鼠》一课,感触颇多,黄老师能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写作特点,课前进行认真细致地研读,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学情况进行有效生动的课堂教学,通过自主研读、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就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点滴心得. 一、关注学习主体,课堂充分体现自主研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本节课,黄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前引导学生积极预习,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适时点拨.在识记难记生字时,还能生动点拨,引导学生运用“拆字法”来识记,形式有趣,又不生搬硬套,契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默读文本的基础上,黄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品读,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说说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黄老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快速阅读,捕捉重要信息.学生根据中心句,找到松鼠的特点,朗读有关句子,在交流中又适时帮助学生学会用关键词概括,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构进行梳理,体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黄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

二、关注文本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善于发现文本的个性特征.同样都是说明文,每篇文本有各有特色.黄老师在课前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地研读,抓住这篇说明文写作上的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去细细品读,作者在文中的哪些地方描写的很生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面容清秀”这一句,黄老师引导学生品读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举一反三找出文本中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艺术魅力,感受作者写法的精妙之处.此外,作者对松鼠尾巴的介绍就显得既形象,又让人喜爱.“帽缨形”等词生动地描写,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松鼠尾巴的样子和特点,同时,作者又对尾巴做了动态的描写,就生动起来了. 词语运用的准确性也是本文一大特色.例如作者在介绍松鼠的活动范围时,这其中“从来”、“也不”、“只”等词语,清楚明白而准确地写出松鼠的活动区域.这些词语的恰当准确的运用,说明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堂上,黄老师就是紧紧把握住了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教学,扎扎实实地感受语言的准确生动,如引导学生介绍评选各类称号的推荐信时,紧扣推荐信中的关键词,体会松鼠的漂亮、乖巧和驯良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使一只乖巧、驯良的松鼠呼之欲出. 三、关注合作学习,创设情境使小组合作行之有效 布封笔下的《松鼠》是一篇艺术性说明文,其语言极富拟人化,文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_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_心得体会 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1、有效的情境创设 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吗?会量的请举手! 2、角与量角器 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3、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4、量角 5、量角的应用 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给我的启发: 一、什么是本色课堂? 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 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 二、什么是教学创新? 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他让我们明白:坚守教学阵地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学生所想,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角的度量》一课,情境创设(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应用(射门、放风筝、椅子)这些都不是华老师的首创,但华老师却能在他的课中很好的运用,用得比我们好!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来沟通角和量角器的关系。本人在平常上在《角的度量》时,有的学生量角器没带,也有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画过了也就罢了,没想到还有更大的用处,着实让人佩服! 分享知识,欢迎下载使用!

(完整版)评课常用语50条

评课常用语50条 1.开课娓娓导入,给学生以平静而实在感。注重方法指导,给学生以方向感。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高。 2.自查自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归纳点拨,拓展延伸。课堂流程科学规范。 3.老师是“导”不是“演”,常见有的老师课堂上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激情飞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陶醉其中。这种老师其实是在“演”,而不在“导”,这种课学生可能喜欢,也有一定效果,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不理想。 4.老师如何“导”。一堂课老师要导的好,关键在于问题设计的好,问题难了,学生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空耗时间不说,学生的积极性也消磨没了;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即出,缺乏思维空间,起不到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作用。 5.把微笑带进了课堂,把激情带进了课堂,把魅力带进了课堂。 6.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 7.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9.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10.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适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11.学科特有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学科味非常浓。 12.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13.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4.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要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5.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6.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7.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不能形式化,要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纠正。 18.课堂上注重用学术语言讲解知识,真正做到了“格式死,方法活”。 19.强调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20.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21.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2.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3.不过早地给出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机会。 24.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 25.本节课注重错误归类,题型归类,方法归类。效果非常好!

《角的度量》评课

《角的度量》评课稿 听了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角的度量》这节课后,我觉得授课老师对新课程理念体会得较深刻,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开题以故事情节引入创设了一个问题的情境,,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了学生对角大小的初步认识和理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性 二、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老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尊重教材且不拘泥教材。这节课安排的程序是先出示两角,再让学生说说哪个角大,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用10度的角去度量得知角的大小。,然后再学习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和度量角的方法。 三、在探究中体验,以活动促发展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如:教师出示了两个大小类似的角A和角B时,教师让他们才猜猜哪个角大?这时学生出现了认识的冲突这时有的学生说角A大:;有的同学说角B大,教师再次追问到底哪个角大呢?你们能想出验证的好办法吗?这时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地投入到探究的活动中来,发挥他们丰富的现象力,开动起智慧的小脑筋,同学们想出了多种验证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我是用三角板中的一个直角分别和这两个角进行对比移动三角板的位置而得到的;有的同学回答我是用通过角A是三角形的三倍多点,而角B是比它的三倍多的稍多些,有的说我是用直尺测量出的,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操作中明理、在合作中成功、在质疑中发展、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又创设情境让学生找出身边的角并度量出各角的度数,如:红领巾、桌子角、书角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加强练习拓展与延伸 教师精心设计了有梯度的习题,不仅能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内化,而且还能拓展思路,更能开阔学生知识的视野,因为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的认识经验,认识水平等皆不相同,他们的思维发展也不同,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个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多向、开放、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指一指、量一量,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进而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及情感都得到了发展.本节课教师创设一系列的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教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重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西师版教材把平均分、包含分整合在了一起,也就分别是今天的例题1、例题2。本节课教学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老师从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等几个层面进行设计的.老师充分关注数学课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融知识,道德,能力为一体的课堂.对于这堂课的认识我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张老师创设了学生爱好动画,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张老师创设了活动情景,以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为引,平均分给4个小猴的照片,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体现了引起学生注意的目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