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政治常识》第八课 立党为公 执政兴国素材

上海市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政治常识》第八课 立党为公 执政兴国素材
上海市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政治常识》第八课 立党为公 执政兴国素材

第八课立党为公执政兴国

一、要点讲解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经历了长期斗争的考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长期斗争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此知识点内容一般了解即可,不必背诵。复习中要从中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其次还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等实践,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从而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这个问题是从党的内涵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的性质——先锋队。主要从党的队伍组成和党的最高理想去理解。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还表现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决定了人民为什么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所在。

(3)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里主要是从党的指导思想从产生到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还是与时俱进的政党,它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的j能够成为党的行动指南。

通过复习,要深刻领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吸取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同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

复习时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1)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党的领导是维护中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3)党的领导是保证政权稳定的需要。

(4)党的领导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集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要联系我国国家性质,强调工人阶级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上述四个方面要背熟,可出简答题,展开述说内容看一下即可。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要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从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发生变化的三个阶段去了解:

第一阶段是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形成亲密合作关系,它们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的标志。第二阶段是建国初期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资产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各民主党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第三阶段是在我国现阶段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民主党派性质)。它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

此知识点内容较多,在复习中总体一般了解即可,但其中的某些关键词如“现阶段民主党派性质”还需适当背诵。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复习中可结合我国每年召开的“两会”和中共中央每次有重大决定时都要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等事例,从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显著特征、基本方针、活动准则、根本任务、基本形式”等六个方面去理解掌握:

(1)“政治基础”主要把握“两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并不是组织领导。

(2)“显著特征”主要把握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即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关系。

(3)“基本方针”主要体现在16字上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其中“长期共存,,是多党合作的根本前提,同时要强调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不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而是相互监督。

(4)“活动准则”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5)“根本任务”都是为了发展。也就是说共产党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也是发展。

(6)“基本形式”主要是采取多种形式实行政治协商。这里主要掌握两种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并能够分辨它们。

复习时要注意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显著特征、基本方针三个概念的表述不要混淆。 6.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复习时要掌握二点:一是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二是人民政协的主题和职能,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

复习时要与教材第二课“人民代表大会”知识点作一个比较,人大的职能主要是立法和监督。人民政协的职能不要与人大的职能相混淆。并结合每年召开的“两会”把握人民政协的人员构成、主题、职能,在此基础上理解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积极作用。 7.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意义

要在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能够联系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生活,领会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三个有利于”:即实行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并理解实行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对国家社会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四个建设”上即: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建设。

复习时要注意,第二个“有利于’’即:通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参加政政治协商,可以促进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还可以为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多开辟一些渠道,这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此内容经常在分析说明题中作为

一个层次的答题要点。

8.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复习时要把握两点: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的重要保证。

(2)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重要保证。党只有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加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和执行。

复习中要能够根据中共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的一些举措,辨别出它们是属于政治领导还是思想领导或者是组织领导。以及理解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之间的关系。

9.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在理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成就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的“三个根本保证,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维护家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是把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证。着重从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和行动、创造安定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国际环境这三个方面去把握要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10.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通过前面党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要认识到自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需要落实到行动上。青年学生要从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历史、光荣传统和光荣业绩,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纳和相应的方针政策,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重点知识指导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复习时要与教材其他各课的重点知识相联系,要能把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等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1)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

我国的国家政权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政权性质的首要标志,工人阶级领导是经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是执政党,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在党与人大关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要知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制全面、直接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质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化,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依靠国家政权的强制力来贯彻执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一致的。

(3)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并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4)在复习时,要联系中共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尤其要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的重大决策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说明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权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是关系到我国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

(5)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和国内外形势,说明在这样一个大国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坚强领导核心。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事实,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重要意义。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 摘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我国宪法序言规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实践的一个法理解释。从“朋党”意识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本质差异和西方政党的局限性看,中国共产党与其它政党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问题主要是党与法律的关系、党政现实与执政理念的差距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社会实践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的法理学阐释。 关键词:三个代表,法理学,中国共产党,西方政党 胡锦涛同志在20XX年“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最重要的标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丰富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从法理学的角度看,它又是对我国宪法规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阐释,在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一、从“三个代表”的宪法思想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 回顾“三个代表”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说它是从党的方针政策上升到法律的全国人民意志的时代体现。20XX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广州市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20XX年7月,在庆祝党的80周年纪念会上,江泽民正式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理论。20XX年11月,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思想的诞生也引起了外国学者的热烈评论。有的学者认为,中国1979年以后的经济发展“生产”出了一个“新的家阶级”,或说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迫切要求在权力中取得份额、参加意思决定机关和政治生活,“三个代表”的思想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有的认为,由于过去二十年中,中国社会经历了“脱意识形态”的困惑,因此人民需要国家的最高领导为之确立一个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全册必考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全册必考重点复习提纲(精 华版)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全册必考重点复习提纲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1、国家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考点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考点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真实性 考点4、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考点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

地适用法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它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讲立法平等,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它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它只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现象。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第一,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第二,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阶级。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这项原则表明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权利与义务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确保权利的实现。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第一,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第二,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是一致的。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但

2020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一.【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另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二.【热点试题】 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

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学案 课前延伸案 【高考考点】—明确考点,有的放矢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到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梳理】—自主梳理,巩固基础 1、自主复习教材P35-41的基础知识,能熟练记忆以下重点知识: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2、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我的疑问】—动脑思考,找出疑惑 课题 第六课把握思维的奥秘 时间 2014-11-06 序号 20 课型 复 习 课 编写人 审核人

课堂探究案 【澄清误区】—动脑思考,释疑解惑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3、意识是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5、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6、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7、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客观符合主观。() 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人脑反映物质就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 【疑难解析】—条分缕析,化解迷津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情景探究】—合作探究,提高能力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技术’与‘高文化’联姻的时代”,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近年来,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并且于2014年10月9日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提高文化软实力。 请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山东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2015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一带一路

专题复习三:一带一路 背景材料 “一带一路”既“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原则是:共商、共享、共建。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肩负着三大使命: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获早期成果。 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经济常识 1、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4、有利于优势互补,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政治常识 一、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二、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 四、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六、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七、我国政府积极履行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哲学常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3、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8、认识不断地向前推移、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提高练习 1.“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2014年11月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 C ①有利于逐步消除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实现互利共赢 ②说明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③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 ④说明我国对外经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2016届上海市高考政治(沪教版)一轮精品学案高二《政治常识》第八课立党为公执政兴国

第八课立党为公执政兴国 一、要点讲解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经历了长期斗争的考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长期斗争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此知识点内容一般了解即可,不必背诵。复习中要从中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其次还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等实践,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从而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这个问题是从党的内涵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的性质——先锋队。主要从党的队伍组成和党的最高理想去理解。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还表现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决定了人民为什么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所在。 (3)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里主要是从党的指导思想从产生到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还是与时俱进的政党,它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的j能够成为党的行动指南。 通过复习,要深刻领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吸取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同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 复习时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1)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党的领导是维护中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3)党的领导是保证政权稳定的需要。 (4)党的领导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集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要联系我国国家性质,强调工人阶级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上述四个方面要背熟,可出简答题,展开述说内容看一下即可。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要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从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发生变化的三个阶段去了解: 第一阶段是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形成亲密合作关系,

2015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背景材料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每个人的幸福安康,是全党全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经济生活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要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实守信是市场交易的原则;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现代市场经济的治本之策。 兼顾效率和公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效率,又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公平。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政治生活 遵循参与政治生活准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建设法治中国。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公民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文化生活 文化对从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015年高考政治总复习重点、热点专题: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2015高考政治总复习重点、热点专题 二、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一)基础知识 1、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有利于转变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倡导节能环保的消费行为。 ④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带动生态能源、低碳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⑤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原因。 ①是公民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要求。 ②是公民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要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更是当前资源形势严峻的迫切需要。 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消费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节能减排消费会拉动环保型产业的发展。 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②坚持科学执政,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科学的思想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③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民主执政,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共产党必须领导好。 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4、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文化生活依据。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建设是前提,它为其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政治建设是根本,它为其他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客观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 ③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和谐思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天人相统一,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大自然的朋友。 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分析提高我国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原因。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当前形势要求公民提高环保意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影响着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和实施。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指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指,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这个命题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中提炼出来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发展问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问题;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发展问题;在“三个代表”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是发展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红线来贯串的。(2)这个命题凸现了发展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第一要务”的位置,说明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的任务、中心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 2、之所以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任务,是因为: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始终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始终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始终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始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二,这是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关系到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维护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显得迫切; 第四,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实际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非常迅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唯一正确决策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富民强都无从谈起。 3、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2、之所以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始终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始终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始终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始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二,这是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关系到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维护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显得迫切; 第四,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实际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非常迅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唯一正确决策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

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政治试题及答案(最完整)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课标卷Ⅰ) 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 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 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 ①破产垄断,促进市场竞争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4.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互联网金融 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②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 ③限制高风险的金融产品④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 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16~17题。 16、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自由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17、《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①明确立法权利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②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整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4年,我国废弃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公开《企业信息公开暂行条例》。条例确立 了包括企业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公示、政府部门的企业信息公示及信用约束机制在内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建研究》邹发生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涵是什么?应该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与实现方式、发展道路的历史辩证统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精辟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居于这一认识,以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分析,邓小平提出分“三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不仅仅是经济目标,而且也是重要的政治目标,因为能不能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检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策的是完全正确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和国家的其他事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

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发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实现方式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发出的现代化进军号角,提出的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对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目标和步骤的进一步具体化这一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要求,表明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决策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说明党在面临各种繁重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的任务、中心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 总之,发展才是硬道理。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地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执政为民,就是支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四大发明等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至今影响深远。但是由于清朝末期封建统治者愚昧的闭关锁国,坚持“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导致生产力发展非常迟缓。当他们还在为“康乾盛世”而沾沾自喜时,外国资本主义却因为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这就注定我们这个衰落的封建帝国沦为被侵略得对象。面对西方殖民者的大炮轮船和先进的生产力,腐败的清朝统治者只能赔钱割地,签订一个接一个的不平等条约,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不前进就要被侵略。 睿智的中华儿女深刻的认识到了,只有发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方法。为了富国强民,他们坚决奋起进行了许多斗争和探索。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才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接着就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果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有了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摆脱了受侵略、受剥削的国际地位。坚定了发展的信念。 锐意进取的领路人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发展的原则,使我国综合国力飞速跃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我国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又正在举办世界贸易博览会。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1998年洪水、2008年和2010年的大地震我们全国各族兄弟姐妹团结在一起共度难关。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2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达到2400美元。据统计,去年,中国GDP已经超过2.2万亿美元,人均GDP为1703美元。目前,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脑这些30多年前许多人闻所未闻的电器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较宽敞的住房,个人拥有汽车等昂贵商品已经数不胜数。人民大众生活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全面提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 回顾历史和体会当代不难得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和优势,才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以史为鉴因此我们要靠发展解决在以后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落后的不发达的状态包括很多方面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人的素质……发展不仅仅指经济发展,它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也就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就是要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结构性转变)。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有许多过去积累的老问题,也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无论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要靠发展。展是基础,发展是根本。不坚持发展党就没有先进性可言,社会主义也就不存在社会主义优越性。祖国繁荣富强、人们生活安康都是空想。

第八课 立党为公 执政兴国

第八课立党为公执政兴国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86--88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p88--91 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 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p92--93 p104--105 A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B 党的领导的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C 党的领导是保证证券稳定的需要 D 党的领导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E 党的领导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的需要 F 党的领导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需要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证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p104--10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P92--93)A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B 党的领导的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C 党的领导是保证证券稳定的需要 D 党的领导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E 党的领导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的需要 F 党的领导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需要 2 党领导的主要体现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p102--104 A政治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就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它集中体现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在部署先进性教育活动时,把“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本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四项目标要求中很重要的一条提了出来。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干事”,努力增强宗旨意识,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讲党性、重品行”,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坚持党的宗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党的生命所在。在中国的历史上,不独有共产党出现,大大小小的政党曾经不下几百个,但它们最终都没能站住脚,绝大部分成为了历史的匆匆过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这些政党都仅仅是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因此自然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哪个政党又能发展壮大并有所作为呢?大浪淘沙,为什么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为什么共产党能够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确定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代表人民利益者,必为人民利益而存在。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党所坚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但是我们党的宗旨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进行武装斗争、还是开展经济建设,无论改革开放,还是建设和谐社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始终如一地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的先进性。实践证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先进性的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是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我们现在是执政党,而且看起来地位是稳固的。但是,全党同志切不可因此而掉以轻心,必须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要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能否保持先进性。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变质、垮台的严酷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并不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如果一个执政党丧失了民心,同时也就丧失了先进性,人民群众就会抛弃你。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就要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我们的心上,永远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要永远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二、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人们常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生活目的都不尽相同,甚至根本对立。真正的共产党员又是什么样子呢?当然是那种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自己的利益,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天,高于己”,把群众的呼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根本任务所规定的。与革命和战争年代不同的是,在共产党夺取国家政权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社会的生产和建设,促进国家与社会发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为人民谋取福祉。共产党夺取政权不是目的,只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如果执政以后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好处,不能执政为民,那么,这样的政权就与过去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没有什么两样,就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只有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能使广大人民大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和好处。因此,衡量一个政党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否为广大人民带来实惠和好处。江泽民指出,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深刻理解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党的第三代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战略思想,并把发展问题提高到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上。江泽民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对这个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看,而且要从政治上看”。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还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三个代表”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 发展上,三个代表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既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根本出发点。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还源于对我党几十年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与总结。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的进步,但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曲折和挫折,在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年的时期中,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国的执政方向发生了偏差,国家的内耗和动荡不止,包括历时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耗费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力,贻误了国家的发展良机,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差距。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许多国家加紧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我们国家却沉迷在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