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创新活力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创新活力

最新整理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情况汇报.docx

最新整理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情况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联创电声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原第四机械。工业部于1966年从七三四厂搬迁部分生产能力在组建的三线军工企业国营红声器材厂改制而成,专业从事电声器件和防护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是国内军工防护、电声产品的骨干企业,20xx年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员工20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37人。主要产品为轻型保护头盔、通信帽和送受话器组,已在海、陆、空各军种,中航613所、昌飞公司,武汉中元公司、xxx海格公司、北方联创通信公司等国内主要通信设备制造商得到广泛运用,作为通信、防护设备的配套电声器件。 公司于1997年通过了GJB546军标线认证,20xx年获得三级保密证书;20xx年获得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xx年首批通过军用电子元器件承研承制单位资格审查;20xx年通过GJB9001B-20xx认证;20xx年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xx年获得载人航天工程科研生产单位资格证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公司管理体系。 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近三年获得省重点新产品计划15项,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2项,吉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县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申请专利9项,已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6项。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公司十分重视科研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及科研经费的支持,近三年共投入研发经费1825万元,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1人次,现有研发人员37名,占职工总数的18.41%,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本科学历11人。 在研发机构建设上,公司建立了研发中心,设有产品设计部、工艺工程部、项目管理部、新品试制部,配备有多物理场仿真系统、电声测试仪、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用于研发;先后与南昌大学、师范大学等院校进行合作,缩短了企业的研发周期;在人才培养上,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每年都招聘一批大学生充实技术队伍,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会邀请行业专家来公司举办专题技术讲座,让技术人员了解行业内最新技术动态和知识。 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情况

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

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最为显著,其中土木建筑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目前,土木建设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以国家重点工程、交通枢纽工程和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土木建筑业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然而,我国土木建筑业仍然存在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人相对较低,数量庞大、知识层次低、生产率低、技术创新缺乏的弱点,产业集中度低、规模较小、技术粗糙、过度竞争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优秀的、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所在。 一、创新与创新教育 1、创新 什么是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创新是一种发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或者针对问题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论,或者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源动力。 土木工程科技创新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①概念创新,主要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提出新的概念,从而为某方面的工作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②原理创新,主要针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理论创新;③技术集成创新,主要针对新技术的开发和以新应用领域、新应用方式等为目标的技术集成;④技术应用创新,主要是指在技术应用中以提高效益、创造更高价值等为目标的技术革新等。 2、创新教育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使受教育者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

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因此,高校应逐渐建立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素质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相应地,创新教育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更注重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专业技术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磨练学生的创新意志,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融于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讨论、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讲透重点、疑点、难点,鼓励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思变能力。 现场教学和案例分析以工程现场和典型案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模式及思维程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理论学习的进度和内容,适时安排不同复杂程度的工程案例,组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至高无上的职业道德。案例教学是学生从课堂教学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由之路,通过案例讨论,教会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科学处理问题基本程序和方法,取得模拟的工程经验。见习与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课程见习或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明确要求、统一内容、严格管理,学生把课程见习与顶岗实习作为岗前培训来对待,确保每一次课程见习与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些方面(如:行业机制体制)的改革甚至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但是,高校必须走在改革的前沿,从自身出发,身先士卒地进行一些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人

创新创业工作计划

创新创业工作计划 篇一:创新创业部工作计划 创新创业部 工 作 计 划 创新创业部 二O一五年九月 创新创业部工作计划 一、工作背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之一,包括创新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旨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二、工作方向 1、为全校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负责组织和指导广大同学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技创新竞赛、广泛宣传科普知识,活跃校园科技创新气氛; 2、培养广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和能力、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业平台,努力营造创业氛围。

三、工作内容 1、部内建设 (1) 严格按照《天水师范学院学生会章程》规范部员举止,严格记录其日常工作表现。女口,例会请假,旷到记录,出勤率,部门工作积极度,值班情况等,将其作为最终优秀部员的考核参考。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定。表现积极,工作 认真的部员予以表扬或奖励,表现不佳的部员予以批评惩罚,按照管理规定有必要警告的予以警告,有必要退部的退部,错误后果严重者要上报,交予校团委处理。 (3)部门干部每周开例行会议,明确分工,加强部门内部的交流。 总结经验,改善工作中的不足。 (4)部内干部应以培养个人素质的基础工作做起,并与其他各部保持密切联系。 (5)在日常工作中,部门干部要以身作则,给部员以榜样,分工明确,积极培养部员各项能力,如礼貌、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与其他部门联系。 2、主要职责 (1)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掌握大学生有关科技创新的思想动态,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分析,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完善我校科技创新工作:

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浅析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褚遵强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鄂庄煤矿,山东莱芜271122) 摘 要要在企业内树立和提倡人人都要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理念,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鼓励创新,用创新去推动工作,去开创新 局面,形成一个没有创新就是过,创新不罚过的氛围。关键词 人才培育环境 机制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1-11-30 作者简介:褚遵强(1981-),男,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鄂庄煤矿办公室副主任。 近年来,新矿集团鄂庄煤矿不断强化人力资源管 理创新,树立了“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 尽其才”的人才理念,着力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为煤炭企业人才创新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1要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环境 1.1 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在企业内树立和提倡人人都要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理念,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鼓励创新,用创新去推动工作,去开创新局面,形成一个没有创新就是过,创新不罚过的氛围。无论是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应把创新看成发 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振兴企业的具体行为,成为广大员工约定俗成的工作习惯。1.2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使用是最好的培养,要大胆使用创新型人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大胆起用那些专业知识丰富,创新意识强烈, 而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的人才。对这些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的“双冒尖”的人敢不敢用,不仅体现领导者的胸怀和胆识,还关系到一个人自身价值的发挥。要本着德才兼备但又不因瑕掩玉的原则,宽容他们的个性和不足,不求全责备,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一技之长,发挥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潜力。不信任是抑制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对创新型人才,不应等他们成熟后才去使用,而是要主动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尽早进行创新锻炼,催化人才早熟。在使用过程中,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神力量、足够的工作责任感。要鼓励其敢想和首创,但绝不能把创新与越位混为一谈,质疑与目中无人相提并论。1.3要有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 创新类似于改革,是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因此,企业要努力营造一个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才环境,建立创新型人才保护机制。对创新取得的成就要大力鼓励,对创新型人才暂时的失败要给予充分理解和宽容,要 允许在创新工作中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要鼓励创新型人才不怕失败,知难而进,不断探索。要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和条件,让创新型人才毫无后顾之忧,专心致志搞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2要培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机制 2.1 更新人才观念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战略是基础战略”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企业领导者要有爱才之心、惜才之情、识才之智、容才之道、用才之艺。要坚持看业绩、看能力,彻底纠正单纯以学历、学位为本位的阻碍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人才 评价倾向。要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不拘一格”的 用人制度,打破干部、工人界限,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2.2创新培养机制 要采取强化培养与鼓励探索相结合、岗位锻炼与对外交流相结合、梯队建设与团队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把继续教育与培训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1)建立继续教育与培养机制,与企业所需专业、技术的大专院校联姻,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提高人才的理论水平。 (2)企业要实行“实践锻炼———成长提高———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让人才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成长、成熟,培养造就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创新人才。2.3完善分配制度 (1)建立创新型人才与创新业绩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分配上向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倾斜,保证创造一流业绩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回报。 (2)要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鼓励用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采取智力要素以期权、股权等形式实 行资本化的分配方式,突出创新者的中长期激励。3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品质培养 奠定创新的基石 3.1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敢冒风险的精神 首要的必备的品质就是要有务实的科学态度,不 4 6 22012年第5期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达60个以上,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3个,省级新产品15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装备总体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 四、主要推进措施 1)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在合作企业设立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2)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层次高、规模大的产学研展洽会等展会,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寻求合作机缘,让企业走出去。同时,在县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科研院所请进来。 3)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通过吸收风险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引资,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4)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培养

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

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市科委)设立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包括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简称扬帆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简称启明星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简称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简称浦江计划)等4种类型计划,以项目形式资助入选者创新创业。其中浦江计划由市科委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市人社局)联合设立。 扬帆计划面向32周岁以下的科技人员,目的是选拔和培养一批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其进行原始创新和大胆探索,尽快成长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启明星计划面向35周岁以下的科技人员,目的是选拔和培养一批脱颖而出的杰出青年科技人员,促进其加快向学术、技术带头人成长的步伐。资助项目分为A、B、C三类,A类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B类主要以企业为依托,C类面向在沪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单位的青年科技人员,服务本市企业集团科技创新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以企业为依托。 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面向50周岁以下的科技人员,目的是选拔和培养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带头人,促进其建设高水平科研梯队和创新团队,带动上海科技和产业发展。资助项目分为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两类,学术带头人项目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技术带头人项目主要以企业为依托。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前期有较好合作基础的,可依托企业申报技术带头人。 浦江计划面向50周岁以下回国工作的海外留学人员,目的是加快集聚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向其提供在上海创新创业的“第一桶金”。其资助项目分为A、B、C、D等类型,市科委主管其中A、B两类项目。A类项目资助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B类项目主要资助以企业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创业。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扬帆计划、启明星计划、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和浦江计划(A、B类)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借鉴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相关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以“注重综合素质、强化能力培养、完善知识结构”为指导,制定了涵盖素质、能力、知识3维度24要素的“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探索并构建了以此大纲为核心的EI-QAKE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做出一些探索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整体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具体体现为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工程创新能力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培养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工程创新人才,是高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需。 一、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的确立 工程创新人才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具有积极人生价值和崇高科学献身精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据此,我们提出了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国家栋梁。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系统总结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兄弟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产业界对工程创新人才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大纲从工程创新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将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24个基本要素,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素质结构包含的要素有:积极乐观与理性乐观的人生态度;探究真理百折不挠的毅力;很强的自制力;成就宏伟事业的自信心;诚实守信、严谨求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包容心与团队精神:爱国奉献精神和谋求人类福祉的志向;优良的身体素质。 能力结构包含的要素有:终身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计划与综合能力;

科技创新与创业的关系.doc

科技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科技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诚如西安光机所米磊博士所言: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硬科技创业史。社会发展从自然选择到技术选择。先进的生产力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力。创新创业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当今世界正在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信息文明迈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恰恰在于创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创新在竞争力上的优势得以凸显。 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只有通过科技体制的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笔者在渭南市创新创业中心负责招商工作已有三年,在这期间接触到的项目中,能存活下来的无一例外都是有自己核心专利技术。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创新是对人的发展总体的把握,创业着重的是对人的价值具体的体现。仅仅具备创新精神是不够的,它只是为创业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准备,如果脱离创业实践,缺乏一定的创业能力,创新精神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精神所具有的意义,只有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才能有所体现,才有可能最终产生创业的成功。因此,创业与创新要有机融入,相辅相成。

在近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创新”一词。他认为,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等五种情况。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影响了后来的经济、管理及工程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实践。 创新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新思路、新见解,在特定的环境中,为满足个人或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关系、环境,并能获得一定社会价值的行为,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类创新等类别。其中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无论是新思维还是新发明,都需要有前期基础,根据自己的专业或特长来选择创新领域,更容易在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突破。 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企业竞争的法宝,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非常重要性作用。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通过创新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创新有三个层次,即基础性创新、支撑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在上述分类中,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是属于基础性创新;技术创新、产

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创新

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创新 本文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为导向,结合企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企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经,从而实现新老员工的良好接续;并提出在新的人才结构模式下,科学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新措施、新手段、新艺术,探索企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现企业人才队伍的有效建设,促进企业实力的综合提升。 中港疏浚公司属国内大型专业化水上施工企业,主要从事港口、航道的疏浚开挖及维护吹填,承包境外港口与航道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等业务。公司承担着国内外沿海港口工程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国内外项目的增多,加之近几年新老员工交替较多,人才的接续出现了明显的断层,专业岗位人员的能力素质与企业的运行发展之间出现了不相适应。 另一方面,企业的员工队伍结构现状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走上了企业的关键岗位;90后的员工也陆续进入企业基础岗位任职。这些新生代员工群体思想活跃、有想法,是企业的希望和未来,在工作上有一定的见解,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他们。但他们也有着诸多的不稳定,其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他们对岗位职务晋升的诉求愿望更强烈,且价值观多元化,其中以独生子女居多,没有吃过苦,鲜有受过挫折;在思想观念上,团队合作精神略显不足,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执行力方面也不如老员工。等等这些,都给企业的人才管理及员工队伍建设带来了难度。 如何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岗位人才快速成长,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企业面前的新问题;同时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开发人才?留住人才?这些问题不是简单地进行人事管理就能加以解决的,而是应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为依据,以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工具,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配合为支持,结合企业实际,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做保障。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之下,许多青年员工不安于船舶、项目部枯燥的生活,而留恋陆上或者机关相对固定的工作环境,缺乏主动去生产一线锻炼学习的意识,致使船舶、项目施工现场人手紧张,且离职率较高。近些年,随着国家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高等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必需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公司统一领导,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公司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晋级、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公司评选出来的科技创新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

示范作用,在全公司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技术岗位津贴制度。本着“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加快培养出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加强“H”型人才发展双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尖端人才、中高级专家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不断拓宽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两支队伍“H”型管理,改变独木桥式的事业发展模式,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事业发展上各行其道,人尽其用。 5、推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为激发广大员工开展科研开发、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对申报的科研攻关、技术推广、自主创新项目等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经营实际中进行应用、推广和再创新的,按照《创新成果奖励办法》进行奖励,有力激发员工自主创新的潜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6、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企业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建立研究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建立研究 技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主体作用,如何对他们进行激励正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绩效期望值过高,激励方式不当,影响了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科研创新效率。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形成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相对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标签:技术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人才 0 引言 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并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自主创新成为我国企业的战略立足点与发展导向。自主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人,企业要创发展,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人才的能动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有效的激励,使人力资本的价值不断提升。因此,在我国大力培养技术创新性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当代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 技术创新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本之一,技术创新人才的管理与激励不能使用与企业中其他员工同样方法。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参与,包括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营销人员和具有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管理才能的管理者。他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表现出各种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自身价值在组织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们都应该被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所以,技术创新人才是指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能以其创新性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一个企业若能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活跃的姿态参与到各项科研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主体作用,他们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1 创新意识强技术创新型人才大都经历长期、大量的知识学习与积累,从事专用性程度高的工作,逐渐成长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技术型创新人才的创新成果通过企业这个媒介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为企业获得一定时期内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的刺激,加上技术创新型人才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创新释放能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1.2 自主性较强技术创新型人才由于其工作特点和所受教育等的影响,具有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的详细文章,这里给大家。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 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 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 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 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

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 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 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范文TOP100新产品的开发受 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 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 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 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 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 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XX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如下《XX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以弘扬五种作风、提升五种能力为核心、按照不间断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新格局,培训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年底,通过培训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达到20%及以上、企业经营者比例达到70%及以上、管理人员比例达到40%及以上、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0%及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及以上。 二、培训对象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新招聘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工艺艺流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培训形式

(1)实行“4个1”优秀人才培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养选拔1名优秀经营人才、1名优秀管理人才、1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名优秀技能人才。 (2)实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在化验、检验、经营、知识产权、机电设备运行控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才,培养3-5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建设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3)实行紧缺性人才培训。每年积极引进和培养造型、化验、熔炼、热处理和财务审计等高级专业人才各1名,以满足公司业务拓展需求。 (4)实行人才拓展培训。根据昱工耐磨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才拓展培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年内滚动开展10人次的经营管理、化验、检验、安全生产、维护、行车等专业人才培养。 (5)实行学习型班组建设培训。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昱工”为载体,积极培育昱工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五、培训时间 (1)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每季度培训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员初训不少三天。 篇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刘有耀,蒋林,杜慧敏,张丽果,巩稼民,刘继红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西安710121 摘要:提高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根据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目的要素、内容要素和方法要素进行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制定了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了螺旋式上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教学科研协同、学校企业协同项目驱动的研究式教学方法,完善并建设了多样化的实践环境和工程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经过部分专业的实践,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良好。 关键词:人才培养培养理念培养思路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一、引言 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塑,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以及工业竞争能力[1,2]。我国确立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人力资源基础[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就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应用型人才是一种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才类型[4]。同时,我国地方高校约占整个高校的90%,工程人才培养又约占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半左右[5]。因此,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6]。 然而,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5,7,8]:1)人才培养体系中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传统基于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简单叠加造成课堂讲授的越来越多,教会学生的越来越少;灌输的知识量越大,学生离实际工程应用越远。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按照传统学科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造成学生间接经验越来越多,直接经验越来越少;自成体系的课程越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越少,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不良。 3)教学科研脱节,科研干扰、弱化本科教学问题。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现象普遍,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水平越高,投入本科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越少,科研促进教学的机制亟待强化。 4)教师本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能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急需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5)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高校自我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产学研协同的工程教育模式亟待创新。 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5]。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普通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针对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承担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项目,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提高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 1 本文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TS12509)”、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践行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3BZ42)”和“高等学校基于“教研统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3BY69)”、陕西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研究成果。

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实用完整版

X X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 (2019-202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协同推进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制度保障为支撑,以大赛为抓手和导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完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二)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查找自身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剖析薄弱环节。打破常规,突破障碍,补齐短板,着力于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帮扶指导机制,提升学生创业数量和质量,提高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三)坚持协同推进,培育学校创新创业文化。 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评估指标,营造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局面,造就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育人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和深化发展,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工作目标 2019年起全面启动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打造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8年05月09日 11:26:00来源:字体大小[大中小]科发人教字〔2007〕324号 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 为确保我院科技创新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解决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勇于创新、健康成长,现将《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要在国家科技规划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需要拥有一支以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主、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队伍。我院在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曾进行过一些成功的实践,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仅使一大批青年人才成长起来,而且较好地弥补了因“文革”造成的科技队伍的“断层”,顺利实现了队伍的代际转移。 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拥有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创新活力更强的科技创新队伍。目前,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又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人才相对不足,队伍出现新断层的潜在危机依然存在;对35岁以下、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缺乏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西部研究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我院目前科技岗位体系还不完善,用人制度僵化的状况尚未彻底扭转,人员流转不畅,使得部分优秀年轻人才因看不到发展空间而流失。目前在我院科技队伍中,30~39岁(创新活跃期和产出高峰期)之间的人才略显不足,仅占31%,在高级岗位中, 35岁以下的青年

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18-12-17T15:34:00.7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肖宏伟 [导读]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培养专业的地质人才成为地质行业的一大关键。本文在对当下我国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又专门对其成长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几点发培养策略,以前能够推动地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地质;专业人才;培养 1地质人才培养目标 (一)知识。地质工程专业以自然科学、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钻掘工程、岩土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为指导,以地质工程勘探、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固体矿产资源勘探以及油气勘探等方面为工作重点。(二)能力。能力是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创新型实践能力是其重要体现,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对人才的迫切要求。在实践教学环节展开创新型改革,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科研实践平台和实践教育中心,完善地质工程专业实践培养机制,营造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三)素质。素质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灵魂。培养创新型素质,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敢于质疑。其次是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再次是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要有创造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风。 2地质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2.1人才队伍结构不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事权分离,基础地质调查只有中央投入,地方财政投入极少,中央直属队伍任务非常繁重,属地化地勘队伍又大量闲置,造成地勘队伍结构趋同化、能力减弱化、资质大众化、专业分散化、特色普通化、能力虚弱化,原来分工明确的区调、测绘、普查、勘探、物探、化探、水文、工程等专业队伍都已变成门类齐全的专业小分队,在矿产勘查、中央投入的地质调查工作中形成恶性竞争,难以发挥特色专业优势,造成了地质调查质量的严重下滑。目前近2/3的地质勘查队伍将面临转型,但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矿山地质、生态地质等新领域又缺乏专门的队伍和人才,缺少转型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2.2人才培养环境存在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地质技术,在调查了解中我国地质工作中的技术更替不及时,技术标准不规范,对于我国地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不利的影响,不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第二个方面是国家尚未建设许多重点地址项目和重大地质科技攻关项目,不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挑战和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第三个方面就是国家与市场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人才往往从事市场地质项目而忽视国家地质项目,国家地质项目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高,项目难度大但是所获得的工资低,而市场地质项目则与之相反,对于专业人才要求较低,项目难度小,但是所获得的工资高。 3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数字化地质填图实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地质行业的一些传统纸质报告和图件已经转变为数字化的图件和报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调整了野外教学方式,使用GPS等高新技术,使区域地质调查实现了信息化;在填图过程中,建立数字地质图数据库,以适应国家对城市地质建设的需求,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构建并完善地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首先第一点就是要提高野外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要严格按照能者多劳的社会分配形式划分工资,让人才能够进一步奉献。第二点就是要加大地质找矿成果和优秀地质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竞争的进一步加大,地质找矿难度逐渐上升,相关方面技术科研攻关也越来越难,要想要在此方面培养专业人才就必须要提高奖励力度。第三点就是国家一定要合理的利用和分配抵制核心专家、人才,要根据地勘单位实际水平分配一项专业人才,要尽可能的全面利用人才引导,为更多人才培养提供机遇。第四点就是要立足于实际建立地质专业人才地质成果共享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动力和良好的培养环境。 3.3地质工作法律保障和监管体系 地质工作具有阶段性,既要制定长期目标,也需依据国家战略、重大工程和发展需求制定阶段计划,一旦批准不得随意改变,并通过法律提供实施和经费保障,对国家的经济命脉、长治久安、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资源及关键要素,从中央、省、市及县乡都需要进行保护,禁止开发利用,提出限制开发级别,需要通过调查评价提出保护名录,进行确权登记。需要建立与新时代地质工作体系相对应的管理体系。按中央、省、市三级管理,主要管理职责有:一是依据国家战略发展阶段的需求,制定落实各级中长期阶段及年度的地质调查计划,明确目标和指标;二是组织制定、修订并发布技术指南、规范、规程和标准,并推广应用;三是对成果进行认定,并通过法律形式发布,推广监督应用。特别是战略部署、战略工程的地质解决方案,需要组织多方论证,确保各层级规划、计划和地质解决方案的落实。中央对省、省对市进行管理和约束,建立层级分明,联系紧密的地质工作管理体系。多门类自然资源登记和管理,目前仍缺少依据,需要进行基础地质全要素调查,建立稳定的地质系统单元档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不同门类的地质资源评价、地质环境多功能评价。以此为基础,初步进行自然资源环境登记并逐步加以丰富和完善,进行市、县级多门类自然资源登记。中央、省、市各级地质调查提交的地质档案、资源及环境评价的资料、成果和结论,不仅要经过专家评审和论证,更需要经过行政和法律程序确认,如果应用后出现问题要负相应法律责任,提高地质工作者的责任感。对政府各部门利用地质资料也需要进行法律约束:一是需要提出需要的地质资料、地质信息和开展哪些地质工作的建议;二是参与部门提出地质工作的管理,对成果的认证提出意见;三是一旦法律通过后,未用地质成果的方案不能审批,且由此造成的损失要负相应法律责任;四是为政府主要负责人的离任审计提供确切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变化相关数据。 3.4建设地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是地质专业人才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内有学富五车的专业的教师进行理论指导,让地质专业类的学生能够巩固理论基础,为日后实践做准备。至于企业则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实践资源和条件,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充分融合,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对比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大力的扶持和帮助,加大办学资金投入,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