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含义及特点

道德的含义及特点
道德的含义及特点

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

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调整人们之间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两个定语+一个标准+一个规范)

如何理解?

第一,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经济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存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然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具体地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类型的道德;经济关系改变了,道德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道德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具有其他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所不具备的社会功能(如非强制性),并且它从原始社会产生之后,就一直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到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且是人们最普遍的行为规范。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个字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男人的新三从四德

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要盲从

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打骂要忍得。

第二,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

“善”与“恶”是评价人们道德行为的基本概念。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说,所谓善,是指人们的某一行为或事件,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所谓恶,是指人们的某一行为或事件,违背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善恶是具体的,没有超阶级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善恶标准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说,是由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利益所决定的。当然,善恶是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是看其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三,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

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道德对人的行为的善恶评价是运用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特别是人们的良心)等方式,并通过指导、评价、示范、激励、沟通或制约、限制等途径、诉诸人们的良心和个人的觉悟,来调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及交往中的行为,及至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行为。

道德的这种特点,不象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而是靠说服教育,靠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来实现的。

第四,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类是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关系;一类是社会集体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三类关系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有的还是宗教关系。

这些复杂关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矛盾,并集中表现为利益上的矛盾。矛盾的解决,除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等手段之外,还需要用道德手段加以调整或约束。道德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中,主要的特点是要求个人对自己的利益加以必要的节制,即做出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

二.道德的特点

第一,道德调节的自律性

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说服,劝阻,示范

第二,道德调节的稳定性

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

化,具有历史变异性。同时,它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的特殊的稳定性,变化的速度较慢。

第三,道德调节的广泛性

从时间上看,从空间上看,从社会群体上看

三,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第一,它们的产生条件和发展趋势不同。

从产生和发展来看,道德产生于原始社会,到将来共产主义社会还要存在,而法律只存在于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里,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职能,完全由道德承担起来,因而没有也不需要阶级社会意义上的法。在那种条件下,长时期形成的习俗足以调整人们的行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

当社发展到共产主义公有制阶段时,法律由于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基础,因而将被废除并被其他规范所替代,这种规范实际上属于道德的范畴。共产主义道德将成为全民的道德,在调整人们行为和关系中起主作用

第二,它们依靠的力量不同。

法律是以统治阶级政权机关的强制力量为前提的,法律的实行要靠政权中监狱、法院、检察院等惩罚机关来保证。没有这一套机构设施,法的实行就难以想象。

道德则不然,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人们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它们产生作用的范围不同。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总想把自己意志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使立法的对象既宽又广,以便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社会生活错综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多层次展开的,面对以善恶、是非、荣辱等道德观念来评价的社会生活,法律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道德发生作用的范围比法律更为广泛。在我国,受法律制裁的违法行为,道德都可以和应该谴责,而受道德谴责的一切行为却并不一定都违法。道德谴责社会集体中人际关系上的说谎和不诚实现象,但只有当说谎给他人或组织带来严重损害时,才诉诸法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道德干涉的范围是法律所远不及的。

(2)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第一,在调节内容上想到渗透。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往往一方面把基本的道德规范写进法律条文,通过法律的力量推行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又通过道德教育来维护法制。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一直强制“制礼以崇敬、立刑心明威”,“德威并施”。与此同时,还把“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赋予法律的意义,强迫人们严格遵守。

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原则在社会生活中作用日益增长,道德因素的作用范围日益扩大。我国宪法中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条款,都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道德义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而宪法也明文规定了对国家干部的要求。第二,在调节功能上相互补充

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节各司其职,各显其能,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对于一些不能或不宜用法律来调节的行为,就用道德来调节;对于道德调节不了的行为,就用法律来调节。

第三,在调节的实施上相互支持

为了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要加强道德教育;为了道德理想的实现,又由法律认可并积极促进。通过法律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道德面貌,并在提高道德素质的同时,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个人不讲,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也是紧密联系的。当一个人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时,他就不会明知故犯,以身试法,去触犯社会主义法律。而一旦个人主义膨胀,道德上逐步堕落,就不可避免地会走上触犯社会主义法律的道路,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我们既要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又要加强法制教育,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极为重要的条件,二者不能偏废。

道德的功能

道德生活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给定的东西,总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无定论。

但并不是耍嘴皮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键看谁说服谁。无聊之事。

讨论:道德有没有用?

没有用: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

北京密云付贺功案:为了价值几百元的财物就杀死妇女与儿童,并且是多次做案。他从18岁成年起就以盗窃、抢劫及杀人、强奸罪“三进宫”,前两次出来后照样以盗抢为生,谁要是妨碍了他,他就毫不留情地杀死谁。当听到法庭判处他死刑,他对是否上诉的问题回答说:“不上诉。”并耸了耸肩,提高嗓门说,“判的不重,正好。”

“你为什么杀人?”“没为什么,想杀就杀呗。”

“为什么连孩子都杀?你怎么下的了手?”“不为什么,下不了手他们怎么能死?”

“你一点悔意都没有吗?”“没什么可后悔的。”

“想对被害人家属说什么?”“没什么可说的。”

“你以前坐过牢并出来,没想过重新做人吗?为什么重新犯罪?”“没什么。”

对付贺功这样一个人,道德哲学能做什么呢?

有用: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它就愈是给人的心灵注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

——[德]康德

据警方掌握的调查材料显示,付贺功曾经试图掐死另一名苏醒的孩子,但是在中途却停手了, 后来他回答媒体说:“我当时心软了。”这是否是出于一种虽然是短暂出现但却还是单纯的恻隐之心?另一件事是当他被记者问道“判你死刑你怎么看?”“杀人偿命这很正常。”“你怎么弥补罪过?”“我用命来补偿。”“你的一条命能抵几条命吗?”他第一次沉默了,语塞了,不再说话。

这是否说明,他耳濡目染的某种道德原则还是起了某种作用,还是在他的心里占有某种地位?我们是否能就此认为,一个如此罪大恶极且麻木不仁的罪犯,也还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不可杀人”的道德原则,甚至也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拥有恻隐之心———虽然那是极其微弱和短暂的。

如果的确是如此,如果这样一个罪犯也有这样的可能,那么,我们对道德的力量就还不能那样低估。道德哲学也许还是可以做一点什么,从情感和理性的两条途径,即一方面道德哲学还是有努力申明和论证基本的道德原则规范的必要;另一方面,也还可以期望几乎所有人心中存在的恻隐之情能够成为人们履行这种道德原则的动力———虽然这些原则和感情在少数人那里可能极其微弱和晦暗不明。

“苏格拉底问题”(Socrates’question)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主人公对杀了自己父亲的亲生母亲,在思想中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是继续安于作王子还是冒险为父亲报仇,提出了“生存还是死亡

(to be,or not to be)”的大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理想国》第四卷记叙了他们的回答。他们讨论的是,究竟是做正义的事、

做好事、做正义的人(不论是否有人知道他是这样的)有利呢,还是做不正义的人、做不正义的事(只要不受到惩罚和补偿)有利呢?

苏格拉底的问题,实质是,对人类本身而言,“好的生活”的条件一一正当的生活是什么,人类之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他要把伦理生活放到人类的福祉中来考虑,于是成为了大问题。

关于道德作用的两种片面看法:

一:道德决定论

所谓道德决定论,就是指那种片面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把道德看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认为人们的道德水平特别是杰出人物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愿望决定社会的发展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抱着某种善良的动机,谴责和批判各种罪恶现象,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在人们的道德完善上,主张对社会进行道德上的改造,甚至认为个别人物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愿望决定社会的发展。

道德决定论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基础同道德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否认生产力发展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夸大了道德的作用,道德上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它对社会的作用只是一种反作用,受一定历史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关系的制约。

第二:道德无用论

所谓道德无用论是指那种片面低估甚至完全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认为道德是个人主观上的某种情绪和爱好,并不是具有任何客观的根据,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心所欲的行为,不受任何道德观念的束缚,在他们看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讲道德只是个人的私事,而与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进步完全无关,因此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起任何作用。例如德国哲学家尼采强调权力意志,认为道德只不过是弱者为了反对强者、限制强者提出来的借口而已,是完全无用的。

其错误在于不懂得道德和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道德不是个人主观的情绪和爱好,而是一定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道德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具有客观性,一经形成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积极地为自己所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与经济基础,对社会有很大的能动作用。

1、调节功能

2、认识功能

(一)道德的调节功能。

调节人的行为,并通过调节人的行为来调节社会关系,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具有以下几个总体性特点:

〈1〉从调节的角度和范围上看。道德是从现实利益关系的角度,特别是现实生活中个人对待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个人利益的态度的角度,去调节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2〉从调节的尺度上看。道德也有其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因素的特点相对于同一社会性质的法律调节尺度来说,道德调节尺度不仅具有广泛性,而且具有多层次性。

〈3〉从调节的偏颇上看。道德在从权利和义务两方面调节社会成员的行为时,依其自身的固有规定和特有机理,而侧重于引导当事人履行其按“社会身份”所应有的义务或引导当事人承认、尊重和维护其行为客体应有的权利。

〈4〉从调节方式上看。道德调节人们的关系和活动,并不诉诸国家机器和惩罚手段,而主要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尤其注重于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义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

〈5〉从调节的效力上看。道德调节的效力是相当有限的,然而道义的力量是深厚的、持久的。

(二)道德的认识功能,即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经济关系的社会功能。

它的总体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认识(反映)的角度和范围上看。道德是着重从个人和社会整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个人对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态度这一角度,提供现实社会状况的信息,显示现实社会的生命力和历史趋势,展望或预测现实社会发展的未来图景。

2〉从表达认识(反映)成果的方式上看。道德主要以具有善恶意义的行为、准则、风俗、情绪、信念、理想等形式,表达其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成果,并因此往往使这仪成果多半具有评价性、征兆性和轮廓性。

〈3〉从认识(反映)的基础上看。社会生活实践仍是道德实现其认识的基础和确认其认识成果的标准,但又在道德的认识中具有某些特别的意义。

〈4〉从认识(反映)主体上看。整个社会,每个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嗾使道德认识社会现实的主体。

道德的概念

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命题基本思路 原则:基本理论与考生的实际职业道德水准相结合。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考试的实际能力相结合。 题型:选择题 复习方法:书本为准。 道德的特点: 1、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道德与法纪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道德与法纪所规范的行为层次不同。 2、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道德与传统习惯习俗紧密相联,旧经济基础变更了,旧的道德意识绝不会随之消失,而会长时期保留。 3、道德有广泛的社会。 道德与人类社会共生存,它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4、道德具有独特的层次性。 按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程度划分,道德具有先进性和普遍性;按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划分,有公共生活规则、职业道德和家庭婚姻道德。道德的层次性使道德纷繁复杂。 道德的分类 1、社会公德。全体居民都必须遵循、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最起码的公共行为准则和规范。 2、家庭美德。爱情道德仅限于未婚男女之间,婚姻道德仅限于已婚夫妇之间,家庭道德包括家庭各成员之间的道德关系。 3、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符合自身职业特点的职业行为规范,是人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养成的优良职业品质,涉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驾驶员岗位特点: 1、以车为单位单独作业,远离单位和领导。 2、在作业中遇到紧急情况往往要独立果断处置。 3、独立肩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任。 4、在作业中单独与社会各界打交道,不但要在操作技术上全面掌握“应知”、“应会”,还要具备协调人际关系的本领。 5、驾驶人的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驾驶人必须牢固树立为国家、为人民生命财产、为旅客高度负责的思想,尽最大的努力搞好运输生产,把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 职业与职业道德: 职业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从事获得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而职业道德中的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从事的专门业务。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用善良与丑恶、公正与自私、高尚与卑鄙、诚实与虚伪等作为标准进行评价。

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培训资料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1、道德的含义: 古代典籍中,道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规则;德是人们对道认识的所得。 所谓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段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就是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和规范,它也就是从道义要求人们以一定的思想、态度、作风和行为去待人、带物、完成本职工作。 职业道德是员工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守职业道德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保证。 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做人、做事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以德为先,做有德之人。 职业道德的定义: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密切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即时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 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文明礼貌 仪表—端庄举止—得体语言—规范表情—待人热

情 2、爱岗敬业 A、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B、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 3、诚实守信 A、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B、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忠诚所属企业—诚实劳动、关心企业发展、遵守合同和契约。 维护企业信誉—树立产品质量意识,重视服务质量,树立服务意识; 保守企业秘密 4、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 A、办事公道的涵义:就是指我们在办事情、处理事情时,要 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不论 以谁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办事。 B、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 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指的是每个从业人员都要遵守纪律和法律,尤其要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整版)论职业道德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论职业道德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人总是在一定的职业中工作和生活,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他便会在职业生涯中更顺畅,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职业道德已成为人才任用的重要标准 据多方考查显示:学历已不再是公司招聘最先重视的条件,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公司在任用员工时最优先考虑的,其次才是职业技能,接着是工作经验。毋庸置疑,工作态度已被视为组织录用人才时的重要标准,职业道德在个人的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缺乏职业道德的人任何工作都干不了。缺乏职业道德别说成功,再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一家餐馆打工,刷盘子的时候要求刷6遍,一开始还能照做,后来发现刷5遍也一样干净,就少刷了一遍。显然,这就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相信任何老板都不会用这种心态的员工。虽然只是简单的刷碗工作,缺乏职业道德也是做不好的。 三、职业道德是人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个人想要把事业做成,光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职业道德。在现代社会中,职业道德在人们从事的不同事业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得日益明显。一个人如果想在任何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这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如比尔.盖茨、张瑞敏、董明珠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他们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就拿张瑞敏砸冰箱的事情来说吧,发现问题冰箱后他敏锐的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毅然带头把问题冰箱当众砸了,正因为这一点,具备了行事魄力和强烈的质量意识,后来的海尔才能一步步发展成世界品牌,具备同国外品牌竞争的能力。 五、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 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品德,从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可以看出其整体道德水平的高低。人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紧密联系,一方面的变化也会对另一方面产生影响。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是人格升华最重要的办法,努力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也是一个塑造优秀人格的过程。 综上所述,职业道德不仅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个人人格的养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德与品德

道德与品德 一、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每个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制订一系列的道德准则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准则是约定人俗成的并由舆论给予监督的,道德准则也是辨别善恶是非的标准。当社会成员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时,他就会获得人们称赞,就会有愉悦感,心安理得。违反道德准则的人会遭人谴责或自己感到内疚不安。所以,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对社会生活起着约束作用。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历史性和继承性。 二、品德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道德的个体化,它是指道德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现实社会的关系与道德规范在人脑中的反映。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是道德行为的稳定性。道德行为是判断品德的客观依据。偶尔表现出来的某种道德行为不能视其为品德,只有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一贯性地表现出来的某种道德行为才能称这为具有了某种品德。第二个特征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性。品德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使道德观念和道德先为有机统一的一种心理特征。离开道德先为就无所谓品德,没有道德意识的行为也谈不上品德。事实上,没有形成道德观念也就不可能表现出稳定的道德行为。 三、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品德和道德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说它有联系,是因为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离开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社会道德也是只有通过个体品德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个人品德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并影响着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说它有区别,第一,两者研究的范畴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第二,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以个人品德有无为转移,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社会的制约,还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制约。所以,尽管有相同的社会、社会阶层、教育环境,但每个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也可能不一致。第三,道德与品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道德是一定的社会伦理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品德只是道德的部分表现。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道德教程 第一章道德的本质、内容及作用 一、道德的本质 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 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本章要点 道德包括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道德建设接受社会的整体道德 状况的制约。因此,研究公民道德修养,首先应当对道德进行概略地了解和把握。 一、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的含义 一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 二是用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行为。 三是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行为的调节机制。(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上层建筑。 道德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 道德的社会本质。 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 (一)道德的内容: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 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和道德理论体系等。道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被经济关系所决定、所派生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道德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等。 (二)道德的结构 道德体系是由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以及某些特殊领域内的道德要求等因素构成 的统一整体。 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一)道德的特点 首先,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其次,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全人类性和批判继承性。 (二)道德的作用 一是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 二是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 三是对人们行为的教育作用。 四是对经济基础的巩固作用。 本章练习题 1、什是道德?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2、道德的内容有哪些?简要说明的结构。 3、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有哪些? 第二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科学地认识世界

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内容等

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内容等 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 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做人的根本问题,也是区分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与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标准。无产阶级的使命不仅仅是为了解放自己,而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它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谋

利益。所以毛泽东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的其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04—1005页)。总之,是为人民而不是为自己。 坚持为人民服务,首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问题,也是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与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根本区别。在无产阶级看来,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多作贡献,这是大前提,也是做人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做人的其他问题才有可能正确解决。比如对待利益、荣誉、金钱、地位、苦乐、幸福、生死等等,只要首先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而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就会找到正确的答案,就容易正确对待,正确处理。 其次,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高低,贡献的大小,不仅与他的人生价值观相联系,也与他的知识、素质为基础的能力相联系。我们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才有可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较大的贡献。有的人不注意努力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能力素质提不高,志大才疏,他就不可能做出太大的贡献。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加强学习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多,他的能力就可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一、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职业道德与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 2)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 3)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 4)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3.运用 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道德对社会、企业与个人发展有很重要意义。人们通过职业活动才能正常生存,而职业活动离不开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促进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会阻碍个人职业发展。弄清楚职业道德的作用,学生才会接受对职业道德的学习。 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中职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重点学习内容。中职学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有重要意义,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

2.教学难点 职业道德特点 职业道德特点具有抽象性,在讲解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认同这些抽象的知识和观点是教学难点;学生的理解能力不高,生活经验不足,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本课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突破此教学难点的方法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总结,从而得出职业道德特点。 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践行职业道德规范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如何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建议学生怎样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讲解此知识点时,应从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如清洁教时如何践行值日生道德? 3.结构线索 本节内容围绕一个主题“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教材首先通过一些事例给出了职业道德的概念,引出职业道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职业道德对个人、对企业、对社会的作用。在行业道德规范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在各行各业的具体表现,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 三、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其决定因素是学习主体——学生。总的来说,中职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水平不高,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就本节内容而言,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的作用及其行业道德规范等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与学生感性认识的缺乏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中职生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有积极的态度。结合以上分析,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为核心,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知识。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讲授 五、教学过程

把握职业道德内涵

把握职业道德内涵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洋县党校司虎民 图左:重庆一六旬老人倒地无一人掺扶 ●图右:有这样一群老人在倾听他们“儿女的教诲” 如此“社会文明、社会道德”: 【引言】:伟大的时代,宏伟的事业,对职业道德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荀子.劝学》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准则。 ●邓小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 ●江泽民: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五爱”的基本要求。 ●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或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贯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思想;提炼---人与自然、社会、人之间重要关系;揭示---五爱的基本要求;涵盖---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各个方面;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优良传统、时代精神。) “四有新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公民道德的主要内容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原始社会-互助、平等、正义。 奴隶社会-忠、礼、孝、智、仁、勇、义。 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框架。 【资料】“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资本主义-利己主义(核心)、金钱万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自由平等博爱(重要的道德规范)。 ?一、关于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劳动本身被视为对上帝的奉献,因此,不论他人在不在,都能够经得起上帝的审视,表现出认真工作的精神,赚钱谋利与道德责任统一起来了。” ●职业道德的本质就是“理性而有系统地追求利润的态度”。 1、什么是职业?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它具有社会性、稳定性、目的性三个基

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道德的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人格与从业者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是从业者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内涵和结构,有助于我们把握职业道德人格的结构。 所谓职业道德行为,就是从业者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伦理学称作伦理行为,它包括道德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个人的-职业道德的看法=

一.职业道德的特点: 1、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由于各种职业的职业责任和义务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 2、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不仅其技术世代延续,其管理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历史继承性。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古至今始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3、职业道德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较为具体、细致,因此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4、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带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说,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须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军人要有严明的纪律等等。因此,职业道德有时又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道德又具有纪律的规范性。 二.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 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

职业道德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所谓道德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以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激、诚实与虚伪为评价标准。以法律为保障,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的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不同职业的人员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了特殊的职业关系、职业利益、职业活动范围和方式,由此形成了不同职业人员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1)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忠于职守,为实现职业的目标而奋斗努力。一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做不好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只是分工不同,职业无贵贱之分,这是职业道德所要倡导的首要规范。 (2)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地为人做事,讲信用、守诺言,这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准则。 (3)办事公道就是指处理各种职业事务时要公道正派、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公开公平;对不同的对象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因职位高低、贫富、亲疏的差别而区别对待。 (4)服务群众是指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 (5)奉献社会就是要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职业义务,自觉地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社会利益与分部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

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真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是()。 A.职业道德 B.会计职业道德 C.教师职业道德 D.律师职业道德 【答案】A 【真题·判断题】 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执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二)职业道德的特征 1.职业性(行业性); 2.实践性; 3.继承性;

4.多样性。 【真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职业道德特征的是()。 A.职业性 B.重要性 C.实践性 D.继承性 【答案】B 【真题·判断题】 职业道德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三)职业道德的作用 1.促进职业活动的有序进行。 2.对社会道德风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真题·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职业道德作用的有()。 A.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 B.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C.提高职业人员素质的手段 D.对社会道德风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答案】AD 会计职业道德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真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表述中,正确的是()。 A.会计职业道德反映统治者的意志和愿望 B.会计职业道德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C.会计职业道德不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 D.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答案】D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较多关注公众利益。 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当发生道德冲突时要坚持准则,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真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职业道德应具有职业道德特性的是()。

中国传统道德基本概念

中国传统道德基本概念 1、四维:礼、仪、廉、耻 四维的说法,最早载于《管子》。《管子》牧民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2、五常:仁、义、礼、智、信 汉章帝建初四年以后,“仁义礼智信”被确定为整体德目“五常”。五常不仅是五种基础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仁和义是儒家文化中两大根本性的道德元素,可谓总体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观。离开了仁、义,忠、孝、礼、乐等等都失去了意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白虎通》:“君臣以义合,不可则去”,《周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仁、义相比其他价值观要素具有超然性。例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仁、义的重要性,以孔孟之言为证,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孔子:仁者,义之本也;义者,仁之节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子言:“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朱熹:“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韩诗外传》:“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仁——子曰:仁者,爱人。仁之广义,涵盖甚多,例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其言也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然而,仁并非远不可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也不是无理性、无原则或者软弱,“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必有勇。” 义——子曰:“义者,宜也。”朱熹:“义者,天理之所宜。”义者,理义、道义、正义、公义。子曰:“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四字:忠、孝、节、义 忠、孝在中国社会是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孝兴于夏,“夏道尚忠,复尚孝”。

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20190525142317)

职业操守 1. 基本概念 职业操守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 它具有“基础性”、“制约性”特点, 凡从业者必须做到。 “职业操守”这又是一个因为中国人的过度使用而概念模糊化的词语。操守, 往往指涉道德。职业操守是个听上去很抽象但实际上很具体的概念。其实职业操守是并不单指是一个道德问题。个人道德也是职业操守的来源之一,甚至不是首要来源。职业操守集体败坏,成为一种行业现象,成为或明或暗的行业运作规则。只认其是从业者的道德问题,不认其是社会公共系统的治理混乱,这是道德驱逐理性的表现。对于职业操守屡屡被突破的问题,长期以来,舆论似乎习惯归咎于制度惩处的不严厉。 2. 主要内容 职业操守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否则将一事无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包括:2.1 诚信的价值观 在业务活动中一贯秉持守法诚信,这种价值观是通过每个员工的言行来体现的。 良好的职业操守构成我们事业的基石,不断增进我们的声誉。 2.2 遵守公司法 遵守一切与公司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始终以诚信的方式对人处事,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也是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所在。 2.3 确保公司资产安全 确保公司的资产安全,并保证公司资产仅用于公司的业务。这些资产包括电话、 设备、办公用品、专有的知识产权、秘密信息、技术资料和其他资源等。 2.4 诚实地制作工作报告 正确并诚实地制作工作报告是每个员工的基本责任。这里指的工作报告是您在业务活动中产生或取得的信息记录,如工作记录、述职报告或报销票据等。任何不诚实的报告,例如虚假的费用报销单、代打卡等都是绝对禁止的。禁止向公司内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提纲: 一、职业道德的涵义: ㈠.职业: 1.职业的定义及特征 2.职业、工种、岗位三者之间的关系㈡.职业道德定义 ㈢.公民道德建设 1.基本要求 2.立足点 3.社会公德定义及内容 4.家庭美德定义 二、职业道德的特点:(5个)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1.基础 2.核心 3.内容 四、殡仪服务员的道德修养(※): 内容:

一、职业道德的涵义: ㈠.职业定义——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1.职业的特征:1.目的性 2.社会性 3.稳定性 4.规范性 5.群体性 2.职业与工种、岗位之间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我国现有职业分类——8.个大类, ....1838 ...。(※) ....个职业 ...个小类, ....413 ....66..个中类, ㈡.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㈢.公民道德建设: 1.基本要求——是“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立足点——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 3.社会公德定义——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 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家庭美德定义——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 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二、职业道德特点: 1.继承性 2.稳定性 3.职业性 4.实用性 5.从属性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1.基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道德。在社会主义 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友爱关系。在劳动 岗位上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之是其他任何私有制社会无法类比的。 (※) 2.核心——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为人民服务。 3.内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①坚持为人民服务②集体主义原则③爱国守 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四、殡仪服务员的道德修养: 以正确的职业理想顶住社会的压力,以先进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的质量,以优良的个人品德赢得殡仪服务对象的尊重和承认。(※)

“乐”的道德象征意义

“乐”的道德象征意义
作者 :  赖萱萱 摘要:《乐记》所言之“乐”并非只是单纯的艺术形式。从深层次看,它是具有道德象征功能的文化形态。“乐”作为道德的象征载体,可以对个体人格修养和社会伦理秩序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因这种道德内核,“乐”的价值得以提升,成为一种造就完善人格的重要修养途径;同时电备受君主、圣贤的推崇,被视作维持社会伦理秩序不可或缺的道德教化手段。
关键词:《乐记》;道德象征;乐;德;个体人格;社会人伦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05-0107-04

《乐记》是先秦儒家遗留下来的关于音乐和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与总结性著作。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乐记》的研究甚多,在作者与成书年代、哲学思想体系、音乐美学思想、音乐教化等方面有了深入挖掘,但关于“乐”的道德象征功能及其意义则较少有人进行详细的论述。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乐记》及相关文献,以期阐明“乐”作为道德象征载体,对个体人格完善与社会人伦和谐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乐”象征“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象征”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传述手段。可以说,自《周易》开创“象思维”以来,象征成为中国传统思维中的重要表达方式。如王夫之云:“乃盈天下而皆象矣。《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律,莫非象也。而《易》统会其理。”王夫之认为备受古代仁人圣贤推崇的“六经”莫不以“象”明义,其中《周易》更是这一思维模式的理论纲要。我们注意到,《乐记》在论述乐的功能时多采用象征这种思想传述方式,比如:“乐者,所以象德也”(《乐施篇》)、“乐章德”(《乐象篇》)、“乐者,德之华也”(《乐象篇》)等,通过“乐”的表象传述着人格的完善与社会的和谐。可见,“乐”决非仅是一种艺术形态,而是暗含着道德意蕴、彰显着道德功能的象征符号。以下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乐”与“德”的密切联系。
其一,“德上艺下”的审美传统。从审美伦理学角度看,“乐”与“德”体现为美与善的范畴。陈望衡先生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善与美的统一,美不美,其前提是善不善。”在儒家传统观念中,“乐”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富有“德”的特质。孔子在论及《昭》时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而谓《武》时则遗憾道:“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原因在于孔子认为《昭》是赞扬尧将天子之位禅让给舜,体现了“德”;而《武》是歌颂武王讨伐商纣,有宣扬征伐之义,虽为正义之战,但依孔子之意,它是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的。孔子云:“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孔子强调人如果不仁不义,礼乐对他还有什么意义呢?也就是说,没有仁义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礼乐背后之“德”的。
《乐记》总结并发挥了儒家“德上艺下”思想,提出:“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乐情篇》)所谓的黄钟、大吕是律名,干、扬皆为舞具。乐律、弹瑟唱歌、手执干扬而舞等外在形式,仅作播扬乐声之用,故日“乐之末节”,因此让儿童来表演舞蹈,让只晓声诗的乐师,面朝北面弹瑟歌唱;而“德成”之人君,因以道德成就的而能居于上位,此即所谓“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礼记-儒行》也指出“歌乐者,仁之和也”,歌舞音乐的和谐悦耳是因为有“仁”这一道德意义。“歌乐”的形式是服从于仁义道德之内容的。由上可知,在中国古代传统美学中,音乐承载的伦理意义远高于其本身的艺术审美价值。
其二,“德”是古代乐教的核心。在中国古代,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会活动,使民众在音乐的濡染中完善自我,友善他人。而乐教能发挥如此巨大作用,正得益于“德”这一重要内核。最早记载乐教的《尚书?舜典》中提到舜帝命乐官夔作乐,目的就是为了发挥“乐”的道德核心作用,促使“胄子”们具备“直而温,宽而栗,刚而不虐,简而无傲”的品行,使情感、行为平和而适度,形成良好人格。《周礼?春官?宗伯》在记录古代音乐教育制度中,更是将“德”的重要性展现出来:

道德概述

第一章道德概述 第一节道德的含义和特征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伦理学也称道德学研究的对象 道德的三层含义: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思想关系 (道德的矛盾和斗争在经济关系的变革中逐步实现质与量的变化) 2.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3.道德是社会中各种道德现象的总和 道德的特点: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它与上层建筑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法律、文艺、宗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 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 (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和动态体系) (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2.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能动作用 (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又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3. 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 选择:(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它相对独立于经济关系,第一,道德的变化同经济关系的变化并不同步,不是亦步亦趋;第二,道德的相对独立性还体现在它相对独立地直接同上层建筑和其他成分发生关系和作用;第三,道德相对独立性的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它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 4. 道德具有阶级性 (表现在:第一,不同阶级对于好与坏、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道德标准是不同的;第二,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道德总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被统治阶级的道德总是居于被统治地位的道德;第三,经济利益上对立的阶级在道德上也是对立的) 5. 道德具有多层次性 (主要体现在同一时代的道德体系中,体现在社会道德、阶级道德、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 6. 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从时间上看,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空间上看,它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领域,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可谓是“无孔不入”。从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看,它渗透在人们各种社会关系集人们的思想行为之中,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等) 第二节道德的作用和作用方式道德的作用: 1.社会的主体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先进道德对于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有促进作用;3.道德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4.道德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道德作用方式的基本特征: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方式是非强制性的,是以“教化”为手段,以人们内心对道德内容的认同或部分认同为前提的,即便是社会舆论所形成的外部压力也不具有强制性。 第三节道德观的历史沿革 互助、平等是原始社会的主要道德规范 正义是原始人的基本道德观念 维护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和宗法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第二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p24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1. 社会主义道德是从人民利益中引申出来的 (社会主义道德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反映人名的根本利益。 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就是人民完整利益的根本要求,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就是为人民服务,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中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最高规范和准则,居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位置) 2. 社会主义道德是由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决定的 (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3. 社会主义道德是唯物史观的必然结论 (社会主义道德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历史观基础上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其必然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必然体现。总之,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不联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本质和精神实质)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P2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 1.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所必须做出的历史选择; 2.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有利于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更应弘扬和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P28 1.集体主义反应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 2.集体主义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原则

《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教案

《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职业道德与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 2)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 3)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 4)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 2)体验和感悟职业道德的作用和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端正职业目的,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道德对社会、企业与个人发展有很重要意义。人们通过职业活动才能正常生存,而职业活动离不开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促进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会阻碍个人职业发展。弄清楚职业道德的作用,学生才会接受对职业道德的学习。 2)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中职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重点学习内容。中职学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有重要意义,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

2.教学难点 1)职业道德特点 职业道德特点具有抽象性,在讲解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认同这些抽象的知识和观点是教学难点;学生的理解能力不高,生活经验不足,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本课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突破此教学难点的方法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总结,从而得出职业道德特点。 2)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践行职业道德规范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如何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建议学生怎样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讲解此知识点时,应从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如清洁教时如何践行值日生道德?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讲授相结合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职业道德与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 2)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 3)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 4)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 2)体验和感悟职业道德的作用和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端正职业目的,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