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子女教育、望子成龙的国度里,素质教育呼吁日渐强烈,社会和家庭应给学生施加一种怎样的心理影响,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应在全社会树立什么样人才观,值得人们认真思考。从社会学和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相关的学历教育经历;二是具有适应社会生存的良好的专门技能;三是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怎样才算成才?问古人,答案恐怕都是“金榜题名”;问今人,答案也都是“考上大学、攻博士学位、留洋过海”。延续千年的狭隘的、陈旧的成才观念,不知打磨了多少人。金榜题名,坐在大学里读书做学问,当然算成才;而竞技场上,滚打踢投,挑战极限,也是成才;烹调缝纫、信息收集、驾车飞船、动漫设计、唱歌跳舞等等,总之,能不依靠、靠自己的诚实劳动,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谋职业求生存、闯社会求生活,成为一个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就是人才,就算成才!

人类社会在一天又一天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多样化,干吗非要叫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各类人才,让人才在各自的领域施展才华、争奇斗艳,我们的社会才会缤纷多样,人类文明才会整体进步,这犹如一艘远航的巨轮,拧不紧每一颗螺钉,就不能达到希望的彼岸。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成才观念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我们的教育既要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又要注意孩子个性的发挥,特长的培养,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当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困惑,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一、教孩子学会做人

在人生的起跑线已经被提前到出生之前的今天,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氛围下,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是需要学习的。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将来是一个有用可造之才。孩子是家中的宝贝,家长总是把孩子看做家庭的重中之重,什么都给孩子是最好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奉献。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日益飞速发展,如何让孩子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发展,是摆在我们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教孩子学会做人比拿到名牌大学的文凭更重要”,正在成为很多父母的共识。

(一)、培养孩子爱国情操,教导孩子克己做人

克己是一种品德,忍让、谦让由克己而生,恒心、毅力而克己而成。克己,处世能大公无私,临危能当仁不让。能克己者,其人品自高。要让孩子明白,小鸡的理想是一粒米,而雄鹰,决不会为几粒米而斤斤计较。我和爱人有每天晚上七点准时收看新闻的习惯。久而久之女儿也喜欢陪我们一起观看,每当国歌响起,女儿专注严肃、肃然起敬的表情就让我欣慰。

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的工作非常繁忙,家庭每天的生活节奏较快,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挤出时间来学习,为使家庭的学习丰富多彩,我家订阅了好多份报刊、杂志,买了不少的书,走进我家,书橱里满满的书籍告诉你这是个爱学习的家庭,看书学习是我们全家共同的爱好,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机遇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女儿喜欢阅读古典文学书籍,我就为她买了许多名著名人故事书。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和讲解,她学会不少知识。与此同时,我用激励的方法教导她做人,做人就要学会克己。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是一种克己,苏秦的"悬梁刺股"是一种克己,韩信"胯下之辱"也是一种克己,刘备"三顾茅庐"又是一种克己。焦裕禄、雷锋、孔繁森、张海迪等这些伟大优秀人物,在他们身上更有时代无数克己进取、克己奉公、严以律己的感人故事。

法国现代化规划制度者让·莫内认为: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大声呼唤现代

化的人格。这人格形成的重要的一条便是能克己。个人服从国家、个人服从集体、个人服从时代、个人服从社会,就需要克己。这个克己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小、从生活点滴中培养起来。

(二)、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教育孩子乐观自信。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强,大脑思维就活跃,容易产生灵感和创造力;反之,缺乏自信,大脑活动就受抑制,很难进行创造性思维。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得到一面小红旗,洗净一双袜子,做出一个菜,钉好一枚钮扣,擦净一次地板时,他都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家长,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可是,家长往往只看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不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建议家长从小事抓起,多帮孩子一把。比如孩子不会刷碗,不要指责他,告诉他怎样刷才能刷干净,紧跟着鼓励他:“这回刷得真干净!”鼓励性的语言很多,家长应该多用、多创造。比如:“你真行!”“你真能干!”“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说不出鼓励孩子的话,常常是因为他们自身也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够成功,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看来,家长的自信非常重要。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我想告诉家长,孩子的健康发展,成人成才,既不是单纯的智力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情商问题,应该是德、智、体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国外80年代以前,“智力成才”的观点影响很大;而90年代以来,“情商成才”的观点又占了上风。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人的成功,20%靠智力,80%靠情商;还有一种说法:人的成功,20%靠智力,20%靠机遇,60%靠情商。这百分比是很难测查的,无非是强调情商之重要。

我认为,情商这个概念是新的,是从国外引进的,但它所包含的许多内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早就讲到了。比如,情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认识自己,觉察自己,中国自古以来所讲的“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省”不就是讲的自我认识问题吗?情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中国有几个人不知道“制怒”、“乐极生悲”的道理呀!情商的又一重要内容是要善于了解别人,学会移情,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就告诫我们:“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群育”的概念也是孔子提出的,实质就是培养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也正是情商所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一位心理学教授龚浩然先生在1985年前后提出一个关于人才成长的重要观点:“智力正常,个性成才。”一个人智力好,只是成才的一个条件,更重要的是他是否从小培养发展了良好的个性。有一些智商高的孩子,由于没有良好的个性,一生十分平庸。奥利弗·万德尔·赫尔姆斯认为,著名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智力水平中等,但是性格却是上等的”。一个孩子,只要他具有正常的一般孩子所具有的智力,就能培养成才,关键是良好个性的培养。这里的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包括情感、性格、气质、理想、信念、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风貌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总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智商和情商都包括在内。这就启示我们,要从孩子小时候就高度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开发,突出做人的教育。

(三)、营造宽松和谐环境,教育孩子树立科学荣辱观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影子。若要把孩子培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作为父母就应该多注意

自己的言行。教育子女要讲究方法,要民主平等,在教育方法上,注意态度要温和亲切,象对待朋友一样,对孩子多观察、少指示命令、不唠叨。让孩子在一个宽松、亲切、平等的氛围中成长。学习型家庭反对权威,崇尚真理,家庭成员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子女犯了错,要自我检讨,家长在子女面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为了顾面子而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甚至不懂装懂。学习型家庭注重与子女平等交谈,互相商讨,不武断,不强迫,充分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决不搞"棍棒教育"。

学习型家庭亲子关系和谐融洽,子女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权利,因而他们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思维更易于创造性,学习成绩自然更会提高。

只有在民主的家庭学习气氛下,家长才能虚怀若谷,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这种家长不但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能发现孩子在其成长历程中给予自己的启迪和教育,从孩子身上找回自己在成长中曾经失去的许多优良品质。这样孩子逐渐长大成人、成才,家长自己也随之日臻完美。作为父母应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言而有信,不乱发脾气,宽严适当。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学习的好榜样。孩子是自己的镜子,做好孩子的榜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孩子做学问,先要教会孩子做人。育人是培养能力,育智是学习知识,先能力,后知识。只盯着分数,无异于舍本逐末,也终究会害了孩子。“望子成龙”无可厚非,“望子成人”更加重要。在新的时代,家长应该明白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教会孩子知荣辱其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学会做人,人生第一课,人生永恒的一课!因为一切成功源于做人的成功。

二、不要太看重分数

为求日后大学有好的成绩及走上社会有较好出路,竞争入名校就读已由中学推广到小学,甚至推前到要让孩子在有名气的幼儿园就读。

由于名校学生名额有限,竞争也就剧烈;能不能进入名气好的学校或继续在那里就读,那就要靠分数了。

很多教育家都不同意这种为分数而寻求学校的态度,但现实既是如此,不同意亦无可奈何。

学问的多少是很难估计的,在社会上,最普通的评估制度是以学生在学校度过的年数而定,这就是中学毕业生、学士、硕士或博士的定义了。当然啦,社会人士的眼光就以为博士应该比硕士有学问,学士比中学生有知识了;若在同等的学历上,就用分数的高低来定优劣了。这个制度当然不是尽善尽美,而事实上,不是每个博士都比硕士能干,不是每个中学生都比不上大学生。但教育制度既是如此这般,不去接受也不成了;既然接受了,也就只好加入竞争行列,和同辈们比一比。结果呢,名列前茅的欢欣鼓舞,名落孙山的黯然神伤了。表面看起来,似乎分数不是代表一切,但分数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却绝不能忽视。

要有优良的分数,孩子必先具备:

1)健全的智力;(2)健康的身体;(3)人为向上的努力;(4)情绪上的平衡。

四者缺一,成功的概率就跟着下降。所以家长若要孩子有优良的成绩,就必须注重上列四点要求。让我们假定你的孩子不是“天才”,但看上去五官端正,总不会是“蠢才”,那就极有希望成为“人才”。有了一表人才,而身体上四肢五官都齐全,除了伤风感冒小毛病外,就算得上是身体健康了。有了这两个要求,第三和第四要素就得父母的辅导和栽培,以及孩子自己努力用功、勤奋向上了。情绪上能否取得平衡,就要视生活环境而定,有时并非孩子本身能够加以控制的,父母若能留心观察,给予爱心,加上一些教导的技巧,帮助孩子快快乐乐地去度过童年是不难的。

如果因为用功读书而失去了愉快的情绪,是不合算的,不快乐的儿童很少会有好成绩。反过来说,为

了培养孩子愉快情绪而不督促孩子去用功也不行,失败的孩子不会享受永恒的快乐。

有了这个概念,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成绩,但不要死心眼,驱使自己和孩子去做分数的奴隶,造成活着是为了争取良好的成绩,若是如此,真是白活一场了。

三、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对于目前很多家长争相送孩子去补习班、培训班的事情。很多家长都看过马拉松比赛。每次看马拉松比赛我总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开始跑在前面的选手一般最后都不是冠军。而开始悠着保存实力的人反而能后来居上。

觉得孩子也和这比赛一样,不要一开始就强迫他跑在前面,这样会把孩子累坏。“把孩子比喻成一辆汽车的话,他的童年就是一辆新车,这个时候要是满负荷那样开,到后来就跑不动了。”

因此,呼吁广大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成长。

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于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鲁迅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塑造了自己的未来、孩子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民族的未来”。塑造孩子究竟要塑造什么,他可塑性最大的又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塑造孩子的心灵。可以这样说,谁为你的孩子塑造了一个健康美好的心灵,谁就等于为您的孩子铺就了一条洒满阳光、开满鲜花的道路。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恐怕年纪大一点的还会记忆犹新。那就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唐山大地震。当时,当北京的医疗队赶到唐山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宽阔的操场和马路两侧有许多尸体,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一个个面目表情十分的恐惧。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没有受伤,有的只是轻微的表皮擦伤。心理专家分析,死因只有一个——被突如其来的地震活活地吓死了。同样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有一大批人在地震的废墟中生存了八天、九天、十多天,最长的生存了十四天。她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在这十四天当中,她粒米未进、滴水未沾。当经过一个多月的救治,身体慢慢恢复以后,她断断续续地表达了这样一些意思:我的孩子还小,他离不开我。我为了我的孩子必须得活下去。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这位母亲创造了我们人类生命史上的一个奇迹。从以上两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同样在灾难面前,同样在唐山大地震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心理素质,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甚至决定一个人是生还是死。所以有人这样说,心理状态决定一个人的一切。那么,我今天报告的主题就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其实,就是要给您的孩子塑造一个健康美好的心灵,让他有一个过硬的心理素质,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话题。

(一)、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是中国家庭教育中一个最大的盲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有很多家长、有很多家庭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问题。我们关注孩子的,更重、更多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学习。总觉得这两样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有用。而往往认为心理健康是虚的,是可有可无的,可做可不做。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从什么地方入手也是一无所知。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看待一个孩子成长进步,往往集中在一个焦点上,那就是学习成绩、分数。其实我们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有好多学习成绩问题是由于心理素质不佳导致的。在去年我们杂志社主办的一次座谈会上,有一位母亲,刚一张口就失声痛哭。原来她的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个孩子从周一到周五,一起床就恶心,哇哇大哭。可一到双休日,就什么事都没有,该吃就吃,该玩就玩。由于这个孩子比较胖,开始妈妈以为这个孩子身体有什么问题。可是带着孩子到医院一检查,什么事也没有。后来又有人建议她,领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带着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看完后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得了上学恐惧症。听完了医生的话,这

位妈妈觉得天都像塌下来一样。因为平时她对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要求都过于严格,或者说极度的苛刻。总要求孩子达到那样的成绩,那样的分数。稍微达不到要求,轻则指责,重则打骂,有时候甚至是毒打。在这次座谈会上这位母亲泪流满面地对我说,现在呀,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多好了,去拿什么大奖。我只希望孩子在心理上是好的,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去生活,再也不希望他痛苦下去了。这位妈妈的要求,已经从当初的最高点降到最低点了。但是,现实已经很难满足这位妈妈了。我们很多家长恐怕都很清楚,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一点一滴中形成的。一旦出现了症状形成了疾病,治愈起来相当困难。目前,这位妈妈已经带着孩子在北京进行了四年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花了大量的时间,花了很多的钱,但是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

平时我们在报告中接触很多家长,很多家长向我们反映,他们的孩子不愿意学习,自信心差、人际交往能力差、独立性差等等。其实好些家长还没有意识到,有好多都是孩子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调解,而不是通过打骂、通过说教,就能够解决的。当然,我不是说一个孩子学习好不重要。应该说,孩子学习好当然很重要。当前在我们国家这种硬式教育体制下,一个孩子学习好,可以考一个好的中学,考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找一个工作,肯定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请在座的家长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您的孩子是不是只要学习好了,将来的一切都解决了呢?孩子是不是只要学习好、分数高、名次靠前,他将来在生活上就一定幸福,在事业上就一定能够成功呢?这个问题我留给我们家长。您回去以后,用您身边的人和事去验证这个问题,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杭州有一个叫周武的老师,他作了一项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第十名现象。怎么回事呢,周武老师担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20多年,他有意识地对1990年前后毕业的150名小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如今这些已经上了大学或参加了工作的孩子当中,当年在班里居前三名的尖子生,有好多在长大成人之后,却在升学就业方面屡屡受挫。而第十名左右甚至二十名左右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却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甚至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当了大老板,成了百万富翁。有的家长可能在想,我的孩子就在一、二十名之间哪,我天天还不满意,还踢他、骂他呢。劝您不要在不满足了,可能将来会有大的出息。不信的话,您可以试试看。当然,我不是说前三名或者前十名就一定没有出息。我要说的是,分数并不代表一切。我们爱上网的朋友都知道,网易是我们中国一个非常知名的网站。它的首席执行官叫丁磊,据说丁磊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他在班里最好的名次,仅仅拿过一、二十名,但现在呢,他已经是我们中国十大富翁之一了,排在第六位呀。这一切都说明什么呀,这表明啊,目前学校中的学业成绩,一个孩子的名次,或者说简简单单一个孩子的一个分数,很难预测将来在事业上能否成功。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制约着孩子的发展,其中心理因素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叫王继胜,他从1999年开始,对我们全国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北京市3万名中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通过调查发现,这20个影响孩子高考的因素当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考生考试中的心理状态;第二位是考生考试前的心理状态;第三位学习方法;第四位学习基础。而以前备受我们家长注意的记忆力,仅仅排在了十七位。也就是说平常几个孩子学习相差不多,但因为心理状态的调节不同,那么最后的考试结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心理状况如果调节得好,那么高考的最后总成绩会提高60到100分以上。相反,心理状态如果调节得不好,那么高考总成绩就会降低50分以上。这一升一降中间的差距就是110分,甚至是150分的差距。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非常清楚,在我们国内这么激烈的高考竞争当中,这150分的差距,对一个孩子将来的择校意味着什么,对一个孩子未来的前途意味着什么,这就是心理因素对一个孩子将来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教育专家认为,之所以会有这个第十名现象,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心理压力越小,让他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大,在关键的时候就越能独立地处理一些问题,在关键的时候也就更够能超水平的发挥了。那么,我们做为家长,如何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啊,如何给他塑造一个健康的美好的心灵和心理素质呢?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大问题。

(二)、孩子心灵的成长和孩子身体的成长一样,需要均衡的营养

大家都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成长,二是心理的成长。身体的成长大家都知道了,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吃五谷杂粮,只要有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其

实这孩子的身体啊,你不用太在意,都会慢慢地长大。但是我们好多家长恰恰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的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对这个营养可以说是营养过剩啊。而孩子心理成长同样需要营养,这个营养却恰恰被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有的甚至就根本没有给予孩子。有的现在还在欠着孩子的,是一个负数啊。孩子心理成长,需要哪些营养呢?概括地讲,孩子心理成长需要五大营养,十个字:肯定、自由、情感、宽容、梦想。下面我就和我们在座的家长朋友一起一一解读孩子心灵成长所需的这五大营养,看您到底给他了没有,还欠多少,如果欠得多的话,您从今天开始慢慢地给它还上还来得及。

第一大营养,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2001年的时候,杂志社走了全国十几个省市,搞了一系列的知心调查。其中在给中小学生的调查当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新的世纪,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满足你的要求,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我们的家长也考虑一下,你们的孩子到底希望你给他什么呀,到底清不清楚哇。有的家长可能说,我的孩子也没见要什么呀,就知道吃知道玩啊。恐怕您对您的孩子也不十分了解啊。在这个调查结果没有出来的时候,我们杂志社的记者、编辑和专家就在私下猜测议论,说孩子吧,毕竟是中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肯定是希望玩的时间多一些,家里多给些零花钱,肯定是很多孩子都想要的。

当调查结果出来以后,却让我们大吃一惊。在接受调查的3671名中小学生中,有56.82%的孩子,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有56.47%的孩子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别总拿他和别人的孩子比,别总说别人的孩子比他强。孩子的答案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哪怕他仅仅是一个孩子,这种被肯定的需求也胜过了他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根本没有在意和了解孩子这种心理需求。我们有很多父母似乎总愿意用“笨蛋”啊、“没用的东西”啊、“不争气的玩意”啊、“废物”啊等等这些话来讽刺挖苦孩子,真是一点余地都不留啊。孩子自身的进步我们看不到、孩子自身的努力我们看不到,孩子的一些优点、特长我们看不到,我们的两个眼睛看的只有什么呀,我们两个眼睛盯得只有分数。上小学的时候语文100分、数学100分,上了中学,至少门门80分以上才能令我们满意。甚至有的父母一次达到要求都不能令我们满意,必须次次达到要求。有些孩子一次考了双百,很高兴的回到家里告诉父母,“我这次考双百了”很得意。我们好些父母会说,这次确实考的不错。正当孩子扬着小脸得意的听着爸爸妈妈表扬,紧接着我们的父母后面的话又来了:“千万不要骄傲啊,咱们一次考双百算不了什么,咱们要次次考双百呀,那才叫过硬啊。”孩子一听,“我的妈呀,我爸我妈怎么这么高的要求哇,我怎么能做得到啊。”一下信心就没了。所以我们说很多孩子就是在这种家庭环境当中,逐渐地平庸下去了。当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和自己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从85分进步到了90分,很高兴,很得意。告诉爸爸妈妈,“我这次考试又进步了,长了5分。”结果我们好多家长往往张口就问,“这次班里考最高的是多少啊?你就考这么个分数还值得说呀,也不嫌丢人哪?”孩子在那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呀,在那站着憋得脸通红。最后孩子实在听不下去了,冒出一句话来,“我们班还有不及格的,你咋不问哪?”我们说,很多孩子就是在这种环境里逐渐平庸下去了。当他自己花了一晚上时间用电脑画了一幅画,自己很高兴很满意,把它拿给爸爸看希望得到爸爸的表扬。结果有好多父亲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儿不冷不热地说,“行了行了快睡觉去吧,我哪有时间看你这个破玩意啊。”一句话就把孩子打发走了。孩子拎着自己的画低着头特没趣的回自己房间去了,一晚上都没出来没说话。我们说,很多孩子就是在这种环境里逐渐平庸下去了。当他们在自己的心里暗暗地发誓,在背后刻苦的努力,说,“这次一定要考出个好成绩打个翻身仗,给爸爸妈妈看看,也争口气。”结果由于种种原因又没考好,我们父母不是看到孩子已经努力了已经有了上进的要求,去表扬他,去鼓励他。回到家里,我们有好多妈妈会讽刺说,“你看你看我早就说你不行吧,你看这次真的不行吧,你就不是那块料嘛。你给我几天几夜不睡觉也拿不了个前三名。大笨蛋,你给我等着干别的活去吧。”我们父母这些话可能只是随口说说,我们根本没往心里去,甚至有些整天就挂在我们父母嘴上,成了口头禅了,一天不说就难受。可是,这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却是巨大的。孩子在这种否定的家庭和环境中长大,他面对当今社会这么激烈的竞争,他的自信心从哪里来呀。他会越来越感到自己无能、自己没本事。“你看连我爸我妈都说我不行,都说我不是那块料,都说我不如谁谁谁”,由此他会失去信心,他会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感觉矮人三分。时间长了,他会失去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勇气。所以,在此我希望每一位父母

都能听听孩子这样的心声,“爸爸妈妈,我不想在否定中长大!”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想成为教育孩子的高手,希望孩子能听您的话,自觉的学习,刻苦的努力。但您可能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这种心灵的肯定和接纳作为基础,您对他的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的,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工作。如何让孩子接纳您呢,这里有一个秘诀,那就是您要学会赏识您的孩子。我们中国老百姓经常说一句话,叫“好孩子都是夸大的”。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士为知己者死”,说的就是为信任自己赏识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应该说我们成年人都有这种被赏识的心理需求。打个比方,一个年轻的妈妈,如果做了一个漂亮的发型或者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得到了朋友得到了丈夫的夸奖,走在大街上让无数人投来了欣赏羡慕的目光,不用说,我能想像得到,您头一定抬得高高的,腰板挺得倍儿直,幸福的喜悦挂在脸上。天气再冷风再大,也想在大街上多走几个来回儿来引人注目啊。这就是我们成年人被别人欣赏被别人肯定所产生的一种愉悦心情,其实孩子更是如此。甚至比我们成年人这种被肯定的心理需求更加迫切,只是我们家长没有觉察到。

走在大街上,当我们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孤儿时,我们往往会投去同情的目光。现实生活当中,也许您的孩子他的心灵正处在饥寒交迫之中,累累的伤痕,处处的疮疤,正需要我们家长来滋润他幼小干枯的心田。但我们好多父母毫无觉察全然不知,有些父母甚至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再戳刀子、浇盐水,再刺痛孩子受伤的心哪!所以在此我真诚地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从今天开始,收回您的食指,不要再指责孩子,伸出您的大拇指大声赞美您的孩子吧。哪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喜欢您的孩子,但您作为他的父母您也要张开您的双臂,用您的爱把他完全地拥入怀抱中。用您肯定的话语欣赏的目光,营造一个幸福的童年和少年生活。

第二大营养,心灵需要自由。去年暑假期间,杂志社接到了河北石家庄一个小男孩儿给我们打来的电话。他说,“知心姐姐,我现在感觉非常的闷。放暑假了,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儿,可我爸我妈却整天把我锁在家里让我学习,连电视电脑都被他们锁起来了。更可气的是,他们两个晚上回来也自觉的不看电视。我的家里总是静悄悄的,像死了一样,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们说他的父母的这种做法首先是把危险锁在了一起,万一发生了火灾或恶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有的家长可能在新闻联播中已经看到了,就在去年暑假期间,广西南宁的一个小学生被家长锁在家里,由于家里失火,孩子从窗户逃生,脑袋卡在护栏上导致死亡。这是多么可怕的悲剧呀。就是一切正常不出现什么意外,那么整天让一个孩子过这种囚徒一样的生活,又有什么意思啊。何况孩子心灵的成长本身就包含了一种自由的需要啊,没有了这种自由他的想像力就很难形成,他的创造力更很难发挥。平时我们接触很多家长,跟我们反映的一个很集中的问题,就是孩子的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都上初中了,十三、四了,什么都要我帮着去干,到底怎么回事啊?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这都是您给孩子的自由太少了而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您不放手让他干任何事情,他什么时候学会干哪?干什么您都不放心,您都代劳了,他就会永远都让您代劳下去。

要把哪些自由还给孩子呢?至少有以下四个自由,我希望回去还给您的孩子。

第一个自由就是安排时间的自由。如果您要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主宰时间,那么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

第二个自由就是零花钱的自由。在零花钱的问题上,应该说我们国家一直处在一个落后的状况。很多父母不给孩子零花钱或大把大把地给孩子零花钱,这是两个极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美国等许多国家在零花钱问题上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尽早给孩子零花钱,并教给他们一些现金管理知识。二是孩子零花钱的多少,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需求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三是要逐渐让孩子学会好的习惯,那就是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使用和管理手中这点有限的钱。

第三个自由就是读书的自由。

第四个自由就是兴趣的自由。

自由能让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孩子焕发出巨大的想像空间,产生发散性思维,把他巨大的潜能发挥出来。(例举树上10只鸟,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孩子的一连串的发问)从这个看似笑话的故事当中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心灵在没有限制没有禁锢的情况下,是多么的自由奔放啊,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想象的空间。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已经很难见到孩子的这种天真与浪漫了。好多孩子被我们家长和老师教育管束得光说大人话,光办大人事,像一个成熟的小大人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啊。我们究竟应该教会孩子什么?应该让孩子在这个阶段享受什么?而做为父母,不要活生生的把孩子享受这段生活的权利给剥夺了。这对他的一生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三大营养,心灵的成长需要情感。讲到情感,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了。在这里,重点讲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培养孩子感动的能力,让他做一个感情丰富、知恩图报的人。一个人他应该具备这样一个素质,那就是他能够被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所感动,并随时地把这种感动调动起来,化作一种力量。去年,有一个女学生给杂志社写来了一封信。她在信里说,“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妈妈,妈妈非常疼爱我。所有好吃的东西妈妈都不舍得吃,都留给了我。为了我好好学习,妈妈晚上几乎不看电视。而是静静地坐在我身边,陪我学习。无数个夜晚,当我学习劳累的时候,妈妈总是无声无息地把水果、牛奶、面包端到了我身边,为此我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认为我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但是又一次,在我学习中间,我想停下来给妈妈削一个苹果,我妈妈却说,不用你削,你别浪费时间了。当时我并没有说什么,但是我内心却非常的难受。妈妈为什么不在乎我的爱,不在乎我的回报呢?其实很多孩子的感动,就在我们父母的不知不觉、一点一滴中失去了。孩子给我们倒一杯茶,给我们拿一双拖鞋,剥了一块糖,我们很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孩子,甚至根本没有在意。正是在这一点一滴当中,孩子逐渐失去了感动的心理,而对这一切都理所应当的接受了。为此教育专家曾经呼吁,一定要把这种感动的能力还给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这种感动的能力呢?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对养育自己的父母感恩。做为我们父母,一定要在乎孩子的这种感恩的行为,在乎孩子的爱,在乎孩子的回报。

在培养孩子情感的第二方面,就是要培养孩子善良的能力,让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在一次综艺节目中,主持人问嘉宾这样一个问题:电梯里总挂着一面大镜子,设计者设计的最初意图是什么?嘉宾们回答非常踊跃。有的说,为了检查一下仪容仪表;有的说,为了扩大视觉空间;还有的说,为了从镜子里面发现后面有没有跟进来不怀好意的人。当然,这些答案都非常的正确,但都没有说出设计者最初设计的意图。当主持人再三提醒嘉宾之后,主持人迫不得已说出了非常简单的答案。他说,肢残人摇着轮椅进来,不用费劲转身,就能从镜子里面发现楼层的指示灯。嘉宾们恍然大悟,一个个抱怨说原来如此。确实,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了,我们能够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如果这种知识仅仅是考虑到了自己和自己的需要,而没有替他人着想的话,我们说再丰富的知识都是有局限性的。教育专家曾经呼吁,一定要把一颗善良的心交给孩子。现在,我们全社会上下都在讨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其实,善良就是一个孩子最大的道德。可以这样说,一个孩子如果从小没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他的聪明、机智、勇敢、无所畏惧等等,这些品质越是突出越是卓越的话,将来长大之后可能给你惹得祸就越大,对我们这个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马佳爵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应该说马佳爵非常聪明,各方面素质也非常突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并顺利地考入了大学,而且学的是生命科学的研究。但是他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最终走上了杀人犯罪的道路。所以,希望我们的家长不能只关注分数而不关注这些东西呀。这恐怕比分数比金钱更重要,这是一个孩子一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大营养,心灵的成长需要宽容。应该说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这个社会对人的宽容度是越来越高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宽容度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我们有好多父母对自己、对同事、对朋友能够宽容,但对十几岁的孩子却非常苛刻难以宽容。孩子刚生下来,可能有几年被我们父母欣赏的时候,捧为掌上明珠,逢人就夸逢人就讲,认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好景不长,接下来我们更多的父母便是翻来覆去地给孩子找问题、指缺点、提希望,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

看别人的孩子,看优点、看长处;看自己的孩子看缺点、看问题。总想把所以孩子的优点都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这样才能满意。所以说一天到晚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不顺眼、都不满意,就是在挑毛病、指问题。有这样一位父亲,他也是经常指责自己的儿子,挑儿子的毛病。说孩子弄坏东西、弄脏东西,自己东西放得不到位,房间整得不利索,腰板站得不直等等。甚至有一天,孩子在和别人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划破了球袜,这个爸爸当着许多孩子的面叫孩子立刻回家。到家就让把袜子脱了,光着脚站在地板上,训着说,你要知道这个球袜很贵的,你要穿就爱惜着点儿,要不就光着脚去玩去吧。尽管这样,这个爸爸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做得过头的地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认为自己千真万确。直到有一天,他正在书房看报纸。他十岁的儿子来到书房门口,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不敢进去。他发现了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呀?孩子并没有说话,而是轻轻地走进书房,来到爸爸身边,双手搂着爸爸的脖子亲吻了几下,又没有说什么,就跑开了。父亲的报纸一下滑落在地上,他在心里对孩子发出了这样的忏悔:儿子,请你原谅你的爸爸吧。我从什么时候养成了一个不容你、爱呵斥、爱挑毛病的坏习惯呢?今天我全都明白了。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你的好爸爸、你的好朋友,在你伤心的时候和你一起伤心,在你快乐的时候和你一起快乐我会始终在脑子里提醒自己,他仅仅是个孩子,一个刚刚十岁还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呀。这个爸爸的体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犯错误,孩子如此,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现在之所以不再犯孩子一样的低级错误,正是我们从无数个错误当中吸取了宝贵的生活经验。同时,我们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如果你宽容了你的孩子,对于他改正问题、纠正缺点、克服毛病,恐怕会胜过十次的批评、十次的指责甚至是十次的打骂,比批评、指责、打骂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容易让孩子改正错误。其实我们大家都十分清楚万事不可能十全十美,不要说孩子,就是我们大人,甚至国家的法律法规都不可能做到百无疏漏。你怎么就要求你的孩子做得那么完美呀,不允许犯一点错误,不允许有一点毛病,不允许有一点过失呢。出了问题,又批评、又指责甚至打骂连孩子一点改正的机会都没有。作为我们家长,对于孩子是否过于苛刻过于严格了呢?不过,我们这里讲宽容,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指我们家长对孩子这个特殊的群体的理解和尊重,对孩子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的理解和尊重。

第五大营养,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黎巴嫩著名诗人季伯伦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实现梦想愿望的最渺小的人,也不愿做一个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因为世界上的一切成功,都是从梦想开始的。讲到这里,有的家长也许会说,我那孩子长这么大也没见有什么梦想啊,天天就是胡思乱想、胡想八想啊。在这里我要告诉家长的是,正因为有了梦想,那么不切实际才有可能变成实际。梦想就象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一样,如果缺乏,我们大脑的营养就跟不上,反映就会迟钝,就会缺乏想象力。在此,我希望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以梦想,让他在无数梦想当中去实现他的理想。您要是嘲笑孩子的梦想,您就等于把他生活中成长的动力拿走了,就像美国的莱克兄弟,若不是父亲赋予他们关于翅膀的梦想,他们永远都是牧羊人,绝不会发明飞机。

(三)、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面对挫折,要教孩子学会心理自助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鲜花、掌声等美好的东西,我们这个世界也有阴暗丑陋的一面。任何一个人的愿望,并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能够实现,还有很多愿望你根本就实现不了。那么有了这些认识之后,他再遇到挫折、再遇到困难,都会很快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一个正常的心态去面对它,而不至于选择一些极端的行为。当孩子对人生的这些挫折有了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之后,作为父母的,还要教会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学会心理自助、心理调节。这个正确方法的一个最基本点,就是既不伤害自己又不伤害他人。比如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您可以让他听听音乐,让他做做运动,让他大吃一顿,让他大哭一场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有排解自己心中负面情绪的权利和需要,每一个人也可以通过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达到这种目的。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好多父母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禁止孩子哭,禁止孩子发脾气。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受了委屈,家长一声断喝“不许哭,站在那给我站好”,孩子眼泪围着眼圈转,抽抽答答哭不出来,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我们说,哭和发脾气都是一个人排解他心中负面情绪的一个正常渠道。孩子一有了委屈,你不让他哭出来,有了脾气你不让他发出来,就象一个不断充气的气球,最终终究会爆炸一样。那么,孩子幼小的心灵承

受不了这种日积月累的压抑情绪,最后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有的甚至选择了一些极端的行为,自杀了,杀人了,离家出走了,等等。这些后果,都是孩子负面情绪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宣泄最后酿成的。那么,一个正确的做法,有了委屈您让他哭出来,有了脾气有了负面情绪您让他发出来。哭够了,发完了,再去做工作,再去讲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挺得进去,您对他的那些话也才能起作用。当孩子把心中的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完之后,我们作为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分析这些挫折和压力产生的原因,到底怎么来的,怎么能够克服,怎么能够避免,并帮助他们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再遇到问题,再遇到挫折甚至失败,他能够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一个正常的心态去面对。他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来战胜这些困难,而不至于绕道走或者选择一些极端的行为。卡耐基曾经这样忠告世人,他说幸福并不依赖你是谁,或你拥有什么,幸福只在于你怎么想,这个怎么想就是心理自助,它会决定着每一个人的幸福。在此,我也希望家长同志们把这种自助的能力教给您的孩子,让他每天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吧。

(四)、健康美好的心灵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在很久以前,一些敏锐的思想家就曾经指出,家庭是国民性格的摇篮。一个孩子在家庭当中日趋养成的品德、习惯、待人接物方式、生活准则等等,将对这个孩子的一生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我们说家庭可以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同样,家庭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大家恐怕都会知道,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一直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并不断地呈现出低龄化的特征。现在,十几岁的杀人犯都有了。专家通过对这些犯罪孩子背景资料分析发现,这些孩子大多生活在家庭管理教育简单粗暴,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强,夫妻关系紧张,家庭关系紧张等等这些家庭环境当中。正是由于这些不利的家庭影响和不利的环境影响,最后把这些孩子送上了犯罪的道路。现在我们的中国家庭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为此,有人曾经这样说,21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不是核武器,不是环境破坏,而是家庭结构的解体,家庭价值观念的崩溃。我们中国家庭为什么出现这么多问题呢,简单地说,主要是我们家庭成员没有学会经营家庭,我们好多恋人认为一旦结婚就万事大吉了。我们好多父母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两个眼睛再看到的、再关注的就只有分数了,其他任何都不管。我们有好多年轻人认为,只要每月把钱送给老人就是孝顺了。我想,如果我们每个家庭成员能够拿出我们和领导搞关系的那种精神,搞好我们和家人的关系;如果我们每个家庭成员能够拿出经营我们生意一样的态度,来经营我们的家庭;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幸福的家庭就会越来越多,享受幸福家庭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多,那么幸福快乐的孩子同样会越来越多。如何营造好我们这个家庭环境呢,现在我们大部分都是三口之家,在此我借这个机会对到场的更多的母亲和少量的父亲分别讲一段话,来共同营造好家庭环境。

应该说母亲对孩子影响最重要,对孩子影响、成长教育也最重视。有一家调查显示,一个人,不管是他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的性格,80%继承于母亲。因为母亲和孩子相处最长,对孩子影响最大。尤其在孩子年幼、性格塑造过程当中。所以我想把很多年前一位作家说过的这么一段话,作为“三八”节的礼物送给所有的女性。他说,“好女人是一所学校。因为事情往往是这样的,男人很痛苦,男人很疲惫,男人很迷惘,男人很浮躁。一个好女人应该更温柔,一个好女人应该更冷静,一个好女人更有耐心,一个好女人更肯牺牲自己,世界上正因为有了无数的好女人,暖化了一个又一个男人的心,同时又弥补了男人内心世界的不足和幼稚,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男人才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走向了这个世界,每一个伟大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下面这段话,送给男同志。一个男人,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啊,这个顶梁柱至少要撑起家里的四片天。第一片天是家中事业的天,不管别人认为您干的事情是大是小,您都要用心去干,有声有色,有板有眼,有条有理地干下去,干出您的成绩来,本身就给您的孩子和妻子做出了榜样,像一个真正的男人。第二片天是家庭生活的天,作为一个男人,应该用您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智慧,为您的妻子和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幸福、宽裕的家庭生活环境,这是您的责任和义务。第三片天是家庭爱情的天,尤其作为年轻的爸爸,你千万不要以为老婆娶到家里就是自己的人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万事大吉了,您要无时无刻地关心好您的妻子,营造好家庭的爱情生活,因为一旦家庭出现裂痕,爱情亮起红灯,那么,受罪的受苦的是你的孩子。第四片天

是子女成长教育的天。有很多孩子亲口对我们说,妈妈的话语象溪流,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天天响在耳边,烦死了,我不想听。但是,就是听不到爸爸的声音。确实,作为一个男人,在外边都有一番自己的事业,工作都很忙。但您的事业再大,工作再忙,时间再紧,每周至少要拿出两到三次的时间,陪一陪您的孩子,陪一陪您的妻子,尤其是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了妈妈,全推给了学校。您生了您的孩子,更要育好您的孩子,这是您的责任与义务,是当妈妈的,当爷爷、奶奶的取代不了的,您对孩子的影响必不可少。

阿拉伯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大人物如果要犯了错误,我们整个世界都要跟着受苦。那么今天每一位到场的您也是大人物,您是家里的大人物啊,犯了错误,受苦的是谁呀,是您的孩子。如何让孩子不再受苦啊,我想您听了这个报告,会有一些感触。

总之,我们要改变只看重孩子成绩的做法,好习惯享用一生,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做人,从培养综合素质入手,让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朱辉俊 工作观是事业观和政绩观的基础。工作观的核心,在于明了“何为工作,如何工作”。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就必须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当前要尽力克服几种不良倾向。 克服“凑合应付”的倾向,把工作标准定在扎实过硬、干到最好上。“凑合应付”是工作标准低的典型表现。有些同志工作马虎,应付差事的现象比较突出。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克服这一倾向,就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主动加压,高标准地抓好各项工作;就必须强化履职能力,把攻坚克难当作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当作展现能力的机会,凡事要向高处看、往硬里干,对工作要好中求好、精益求精;就必须强化领导责任,在问责追究上下功夫。如果你主观上降低工作标准,放松要求,没有尽到责任或使项目搁浅,或使工作延误,就一定要追究责任。 克服“忽悠糊弄”的倾向,把工作标准定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有一些同志,看似成天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好像是干事了,实则虚张声势,什么也没干;有的干部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蜓点水;有的干部只拣“松土”挖,不啃“硬骨头”,说起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毛毛细雨,热衷于搞形象、求政绩。凡此种种,既忽悠了他人,也糊弄了自己,严重阻碍了党委各项决策的落实。防止和克服“忽悠糊弄”的倾向,就必须戒除形式主义,杜绝表面文章,把工作标准定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要明确重点,立足全局,抓住本质,把握关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绝不能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要把握细节,认真做好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占地、拆迁、补偿等工作中的细节,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务求实效,坚持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实

实在在的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克服“满足现状”的倾向,把工作标准定在积极进取、永不自满上。当前,少数干部依然甘当“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整天碌碌无为,无所事事;或习惯于拿现有成绩与过去比、与他人比,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些思想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发展劲头,弱化了发展气势,制约了发展水平,阻碍了发展进程。现在,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广大干部一定要认清面对的严峻形势,把工作标准定在积极进取、永不自满上。要更新发展理念,强化“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做好“在爬坡时加速,在转弯处赶超”的文章,能办的要立即办,该什么时间完成就什么时间完成,做到高效运行。要提高发展质量,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加大项目建设的力度,切实增强引资和融资能力,进一步培育和激活市场主体,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实现发展上的“更好更快”。 克服“斗志松懈”的倾向,把工作标准定在负重加压、奋力赶超上。有的同志思想没有激情,工作没有热情,消极懈怠,得过且过;有的同志安于现状,对工作拖拖沓沓、敷衍塞责;有的同志,领导不找不到,领导不说不干;有的同志自以为拼搏过了,奋斗过了,有了一些资本,产生了可以松一松、歇一歇的思想。如此种种,直接损害了干部的形象,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防止和克服“斗志松懈”的倾向,就必须把工作的标准定在负重加压、奋力赶超上。要发扬“创一流、争先进”的精神,敢跟兄弟单位比成绩、争名次,敢跟别人叫板,敢跟自己较劲,做到唯先是争。要培养“能吃苦、耐磨炼”的工作意志,积极适应各种艰苦环境,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知责而为,迎难而上。 总之,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就必须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在为群众

第2单元 第1课第2课时(三)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四)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 副本

第2单元第1课第2课时(三)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四)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 副本

第2单元第1课第2课时 (三)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四)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武汉市财政学校张雄健 教学目的 1.认知: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增强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舞台上有所成就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3.运用:能够举例说明所学专业可以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 教学重点 1.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2.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教学难点 中职生怎样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及其标准。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职业素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归纳: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导入)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劳动者怎样才能证明自己已经具备某种职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呢? (三)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1.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节首案例中,小于取得过哪些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对她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归纳) 小于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插花师”资格证书→→初级花卉园艺师资格证书→→园林景观设计师资格证书 这些职业资格证书标志着她的职业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求职、转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002年3月30~31日进行了首届国家司法考试。据悉,今后要想成为公证员、律师、法官、检察官,首先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2002年7月1日起,北京市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驾驶员必须接受理论、实际操作方面的职业培训,经考试合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无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将不得再从事旅客运输活动。 (拿出自己的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这是我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的资格证明。 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国家对达到职业资格规定的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劳动者发给的证明,这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可见,在现代社会里,你要工作就必须按照标准去做;你要达到标准,就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我们来模拟一个招聘现场: (小品)招聘 (1)确定参加活动人选:2名同学代表用人单位的

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的心得体会

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的心得体会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的心得体会 以前认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该讲究无私奉献,正因为如此,人们一提起教师,才把他与园丁、人梯、铺路石联系在一起,但是通过本次学习有了新的体会。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够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尽心尽力,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经

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如果有人因病缺课,要尽力争取时间给予补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后进生,更是对他们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赖,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跟老师谈。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自己职业的认可,不能只看到工作的琐碎、任务的繁重、薪酬的低标准……而是应该看到通过自己的教育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学会了生存、

如何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观

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观 姓名:邓青菁 学号:6100509045 班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类092班摘要: 张守富在《观念决定命运》一书中这样说:“一旦观念出了问题,不管你多么有知识,多么有能力都失去了意义。”“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是观念,而不是环境在决定你的命运。”我们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和改变自己,一个人的学习观念对其学习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身处以终身学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社会形势,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来指导大学学习和未来的学习生活。 关键字:大学、学习观、自主、创新、终身、全方位 正文: 进入大学以来,同学们普遍感觉到身上的压力小了,课余的时间多了,学习之外的选择也更自由了。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听到不少褒扬之声,说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可以全面地发展自己,但也有不少同学用“郁闷、空虚、枯燥”这几个词来形容大学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让他们得出对于大学生活褒贬不一的说法,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大学生活? 有专家调查显示,80%的同学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

人逼你去学习,但是却有种无形的压力使我们不得不学习。上了大学了,同学们也都现实了,上大学的目标也很明确,有的直接将目标定在就业,也有想继续深造的。总之,大多数的学生都在为心中的目标鞭策着自己,鼓励着自己,这样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且有意义。然而却也存在有些同学奉行“大学学习很轻松,混混就有60分”的学习态度,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如果我们把目标定在60分,不挂科就行,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四年下来你的收获就只有年纪长了四岁而已。一位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告诉我们,“学习永远是首要的,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特别是今天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不多学点知识,根本没有出路。” 不同的学习观影响着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率。在现实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观,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只要有学习欲望就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的人学习方法一定好;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率就越高;勤必能补拙;只要智商高就能学好等。这些观点均或多或少存在偏颇,如:“只有要学习欲望就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诚然,学习是自觉的行为,不想学习,即使勉强坐在书桌前也不会见效。但是,有学习欲望和勤奋精神的人仅凭兴趣随意进行学习,往往也是效率极差的。有研究表明,当努力达不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成绩不会好;但当学习时间过多、负担过重、焦虑过甚时,会产生超限压抑,学习成绩也会下降;只有努力适度,才能取得最佳成绩。如何掌握这个“度”就是科学学习方法的问题。学习者应根据有关学习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所阐明的种种事实,努力探

领导干部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的权利观

领导干部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的权利观 这次讨论的题目是:“什么是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所谓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就是人们对待权利问题、地位问题和利益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这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的。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权利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权利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和利益观。而地位观和利益观又反过来影响着权利观,错误的地位观和利益观又会扭曲权利观,最终导致当事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每天都与金钱和利益打交道,各种各样的诱惑始终在考验着我们,如何在这些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正确的“三观”,坚决做到“拒腐蚀,不变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的课题。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更好的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工作,推进单位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使本单位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乃至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领导干部,首先就要解决好权利观问题,必须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利观的基本内涵,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下面我就领导干部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的权利观这个问题汇报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权利观的基本内涵 1

何谓权利?从狭义上说,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通常可以理解为法律赋予权利人某种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或认定,其内涵在于权利人享有或拥有某种资格、利益、能力或主张,别人负有不得侵夺,不得妨碍的义务。而权利观就是人们对待权利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那什么是正确的权利观呢,正确的权利观都有哪些内涵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认识手中权利的来源,这是出发点,也是基本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的党,大到我们党的执政权也好,小到我们信用社各级领导班子、各级领导干部手里的权利也好,这权利来源在哪儿,都是来源于人民,正确的权利观首当其冲是来源问题,要有正确判断。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权利不是来源于个人,谁提拔我我向谁负责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是把公共权利私有了,把本来是公共权力的传接、委托、代理变成了私权,变成了个人人情交换、交易的工具。还有的人认为我手里的权利是因为我能干,我争来的,这个观念也是不对的。你再能干,没有组织的信任,没有人民的委托,没有法定程序的传接,权利是不可能到了你手里,由你去使用的,这样的观念发展到最后就会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凌驾于组织之上,结果可想而知。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权利观,都是在权利的来源这个根本问题上发生了认识偏差,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在权利的来源认识上发生了严重的偏差,他不出

(完整版)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谈学习《就业指导》的体会 班级:网络11-1 学号:姓名:成绩: 作为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选择,也是对自己未来事业发展方向及社会定位的选择。就业观、就业心理和职业定位等问题都会影响我们能否顺利就业。对当前的我们来说,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对于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而我们的就业不仅牵涉我们自己的利益,还牵涉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坚定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材的意志和信念,对于大学生顺利地走进职业生活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人才市场的开放,大学生就业制度已逐步转变为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该政策落实了就业单位的就派遣到具体单位,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就派遣到生源所在地人事局,外省的毕业生派往生源所在地省教育厅或省人事厅。择业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并持省教育厅签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办理报到就业手续。如今,这一进程已不可逆转,再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全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加大;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社会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国家、地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毕业生需求量减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毕业生需求量减少;社会对毕业生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下岗再就业人员的竞争等因素,使大学生的择业观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一部分毕业生能够正确地把握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强化竞争意识,主动投入到自主择业的行列。然而,也有不少毕业生由于没有人生规划的意识及行动,处于迷茫甚至颓废的状态。加上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毕业生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也使毕业生感到就业压力的沉重。 大学生的择业观误区 择业观,是指择业者对择业问题的看法、信念和态度,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指导思想。目前虽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政策给毕业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营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氛围。但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择业取向的功利化。受市场经济利益观的影响,毕业生择业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的功利化倾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其择业取向不是“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这部分大学生在择业上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只求工作单位薪资福利,重功利性日益突出。这些大学生思想上较为懒惰,责任心不强,在择业过程中常表现出自负心理和急功近利的心理,过分看重眼前利益,结果是挑来挑去,错过许多良机。 滞后的择业观。就业制度改革在稳步中进行,大多数学生具有主动择业的意识,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于就业制度。其明显滞后的就业观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留恋过去的“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不敢面对人才的竞争;二是片面理解就业,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这种跟不上时代的就业观念,会让大学生错过获得工作的机会。 择业价值期待的理想化。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但“精英意识”却还存在于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如今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安定,在学校和家长的呵护下,在生活上已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很少从实际出发,造成了自身期望和社会需求的差异。“精英意识”使得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自谋职业和积极创业的观念,缺乏对自己对社会的正确定位,缺乏主动性。

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认为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即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注意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即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围绕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教师要有四个方面理论认识并应用在实践中,进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第一,教师自身要有专业成长的理念和意识,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 第二,从教师成长的过程看,可以粗略地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四个阶段:1.适应磨合期——前3年的教师称教学新手。其特点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学经验; 2.适应发展期——4-6年的教师,其特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能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称经验型教师; 3.成熟提高期——7-10年的教师,在适应期的基础上,教师因为个人职业的理想和发展需求,产生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的欲望,教学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协调发展的成熟教师(又称研究型的教师); 4.反思创新期——10年以后,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熟练化的工作进入探索和创造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的教学风格的时期称专家型教师。 每位在职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论教龄)去参照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即制定出教师个人的总体目标(30年)、长期目标(5年以上)、中期目标(3-4年)和短期目标(1-2年)。 第三,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突出校本,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很多教师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远远不能紧跟时代形势,要想做一名领导信任、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教师,必须得加倍努力学习。目前要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电子学习”,学好新课改的“四观”精要,即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教材观和新的评价观。把握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改变教师固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通过对比原有的教育观念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同时,教师个体要加强同伴互助合作,即教师之间的专业切差、相互听课、评课和说课,可使教师个体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不同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交流、讨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的反思是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或者说,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经。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课堂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能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更富有创意;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即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反思性教学”和自

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每一位走出学堂即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职业的选择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更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在择业前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根据自己身体、兴趣、气质、个性及能力等方面因素把自己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既不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妄自菲薄,能够准确地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二是转变就业观念,重视各行各业的就业机会。转变就业观念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为主的待就业群体是社会各行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如果能够转变就业观念,重视各行各业(例如企事业单位)的就业机会,将能够调整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减少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三是着眼于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人类的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需要。因此,每个人择业时务必首先考虑社会需要这个大前提,应当把社会需要作为选择职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实现自身价值和服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服从社会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四是端正自己的择业态度,培养正确的自我实现观。马克思说过,“在

选择职业时,我们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这是自我实现的原则,也是我们当代人应该树立的自我实现观。择业时,要克服坐、等、靠及一岗定终身等不良观念,克服个人本位主义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和现实、成功与失败、公与私、义与利等择业问题,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勇于竞争的良好择业态度迎接人才市场的挑战,成功选择理想职业,实现自我价值。五是调整就业期望值,选择最合适的的职业。每个人在择业时期望谋求到理想职业,但要使期望变为现实,必须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就业期望值。因此,在择业时要认真考虑所学的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家庭情况等去确定职业期望值。在择业时要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选择那些能够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发挥自己才能又为社会所需的职业,真正体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许多人其实在第一次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时,就已经开始了择业。我希望在考虑就业时,树立务实、奉献的正确择业观,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去实现自我、奉献社会!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目内容是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第一课第四目内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在前面三目内容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才观的概念 能力目标: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态度。 职业素养目标: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中职生能成才,中职生步入社会,因现在大学生的增多。相比之下,觉得自己自己文凭低十分自卑。没能树立自己能成才的观念。 二、说学情 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所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同。产生的人才观也不同,现在的中职生有些好高骛远,有些自卑,没有明确的方向。导致在做选择时很多都是随波逐流,没有充分的利用自己的特长。 三、说教法 在本目内容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法 ●归纳法 ●演绎法 四、说学法 由于本目知识点较少,在本目中主要采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方法。例如采用班级辩论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具 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10分钟) 让每个同学观察自己的是个手指头,并说出每个手指头的功能。 导入新课(25分钟) 由十个手指头引出每个岗位的分工各有不同,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创造各自的价值。当今时代,是务实创新、人才辈出的新时代,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阅读树上“读读想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总结:成才的路千万条,中职毕业生有了自己的特长,就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能呢个成为被社会、被公众认可的人才。 游戏:优点大轰炸,目的在于帮助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要求:

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在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中,权力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权力观是人们特别是执掌国家政权的人对权力的来源、性质以及怎样使用等问题的基本看法或态度。权力是用来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还是用来为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就成为区分权力观进步与腐朽、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也是权力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权力在本质上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而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他们是权力的行使者,是人民的公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明确自己在权力关系中的正确地位,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一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观念,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既然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那么行使权力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真意为人民谋利益。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党对各级领导干部使用权力的最基本的要求。二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始终坚持勤政为民。领导干部要认识到,权力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一种义务的象征,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权力越大,所肩负的责任和承担

的义务也就越重。同时,领导干部要依法用权,自觉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三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奉献的观念,始终坚持廉洁奉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要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考验,经得起外界的诱惑,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用权,廉洁从政,无私奉献。 地位观是指人们对职位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就是要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正确认识岗位和职责的关系。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与党、与人民的权力授受关系,人民赋予各级领导干部以一定的权力,就是希望他们能忠诚地践行党的宗旨,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地位只能意味着责任,而决不能意味着自己比别人、比老百姓、比广大人民群众高人一等。从根本上说,领导干部的地位与广大人民群众是一样的,是平等的,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职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职务越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就越大,肩上的担子也就越重。领导干部要长存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之心,切不可一时处于高位,就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了。只有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干部,才能在人民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要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地位观的教育。一是要树立公仆意识,不搞特殊化,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要以民为本,破除“官本位”思想。坚决反对那种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主人,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把人民给的权力当成谋私工具的思想和做法。要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解决好做事与做官的问题。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当大官,不能把升官发财当成人生目的。三是要保持同人民 3

树立正确就业观演讲稿

---------------------------------------------------------------最新资料推荐------------------------------------------------------ 树立正确就业观演讲稿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心态今天我想给大家讲的内容是: 心态,什么心态?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中的心态。 我们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拥有不错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地过着高品质的人生,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的好。 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 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 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 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有一则故事,某贫穷的乡村里,住了兄弟两人。 他们抵受不了穷困的环境,便决定离开家乡,到海外去谋发展。 大哥好像幸运些,被奴隶般卖到了富庶的旧金山,弟弟被卖到比中国更穷困的菲律宾。 40 年后,兄弟俩又幸运地聚在一起。 今日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 做哥哥的,当了旧金山的侨领,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 1 / 15

和一间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有些承继衣钵,又有些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工程师等科技专业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 但为什么兄弟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兄弟聚头,不免谈谈分别以来的遭遇。 哥哥说,我们中国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唯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 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华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 例如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唯有安安分分地去担当一些中层的技术性工作来谋生。 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相信很难办到。 看见弟弟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羡慕弟弟的幸福。 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 初来菲律宾的时候,担任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的人有些是比较愚蠢和懒惰的,于是便顶下他们放弃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以上是真实的故事,反映了海外华人的奋斗历史。 它告诉我们: 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经过二十几年的教书生涯,我觉得教师的职业与其他的职业有很大不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的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同时扮演许多角色,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这一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特点。 1.传道者角色。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充分说明,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学校、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且用这种观念引导年轻一代。 2.授业解惑者角色。唐代韩愈早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言说“学高为师”。这就是传统意义上大家对教师的普遍和最为代表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师”职业的代名词,或者说是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解释。作为教师本身,对自身职业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上,而应该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理性、全面地看待教师职业。 3.管理者角色。学校教育是一个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它是对学生集体的教育,而对于集体而言,要实现共同的目标或目的,就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因为教育和教学过程是水乳交融的,教学要有一定的形式和原则,而教育又是通

过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来进行渗透和教化的,所以教师就必然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担当起了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4.示范者角色。与“学高为师”相辅的就是“身正为范”。学生在成长过程,即个体在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中,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缺失了样板,就无法对行为的正确恰当与否做出合理的判断。于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作为德高望重的人,他的言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的这种向师性特点,使得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事的态度,就对学生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认为: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纪委必须立足本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放在党委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行动,进一步提高纪检机关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理论宝库。 理论是时代的先导。每个时代总会面临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新的问题,回答和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必然产生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新的实践和新的理论。时代推动实践,实践呼唤理论,理论又引导和推动时代和实践前进。这就是时代、实践和理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必须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七大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20XX年工作规划》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举措,突出强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抓住了今后5年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当前,纪委服务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必须把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长效机制,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20XX年,自治州出台的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实施方案,提出我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等,为我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全面发挥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作用指明了方向。纪委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切实发挥职能部门牵头、配合作用,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共同抓好《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加强和改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请注明出处! 风、惩处六项工作。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认真分析原因,加强政策指导,紧紧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规范和

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答案】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外在世界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决定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具体看法和观点,都是由他们的世界观所决定的。 ②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价值和道路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人生观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不论自觉与不自觉,总是受某种人生观的指导。 ③价值观是人们衡量不同事物价值标准的基本看法。也就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判断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及价值的大小、优劣。 ④在上述“三观”中,世界观带有根本性,对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大和关键性影响。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从而形成对人生的理想、态度、人生道路等问题的基本看法。 三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决定着人们的理想信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境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关系着人们的价值判断。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每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我们党员和干部,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从中获得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3)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①这些年来的大量事实表明,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在我国体制发生根本变革,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条件下,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改革,开拓进取,并经受住了种种严峻的考验,就得益于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同时,也有少数党员和干部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意识所腐蚀,经不住金钱、权力、美色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引诱,搞钱权交易,行贿受贿,有些甚至违法犯罪,腐化变质,自我毁灭,还有一些党员和干部,对“法轮功”邪教这样明显的歪理邪说,缺乏起码的警觉性和识别力。这些情况虽然各有不同,但审视其思想原因,归根结底,都是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被打开思想缺口而迷失了方向,发生蜕变走向堕落的。 ③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是迫切要求共产党员和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试述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含义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1)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谓正确的人生观,就是要明确人生的意义。人生一世,主要不是为了索取和享受,而应该把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做贡献放在首位。就一般人而言,就是要有集体主义思想,并努力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每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练习题】 近年来,有关高校才子另辟蹊径创业的事件不断在媒体报道并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前有北大才子陆步轩和陈生卖猪肉的故事,后有90后北大法学硕士张天一在北京开米粉店的报道。有关“名校毕业生卖猪肉卖米粉,是否属于人才浪费”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今年领导层不断提到的字眼,结合上述事件在社会上的争论,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抛开吸引眼球的新闻要素,此类事件引人关注,其实隐含着社会对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就业关切。不可否认,从全国一流高校走出来的毕业生,往往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相应的,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职业期待也会更高。因此,一旦选择了“不走寻常路”,就难免会遭遇误解、质疑甚至是否定。 【典型欲扬先抑的开头。在表明观点之前,先从普通民众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保持一定程度的谅解:就业不走寻常路,难免会遭到误解,不必在意。】然而,当我们关注“名校毕业生”的标签时,其实更应该抛下固有的身份成见,站在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无论是在熟悉的领域内深耕、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还是跳出专业局限、另辟蹊径,他们都是在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理想。不管一开始是因生活所迫,还是经过长期思考后慎重决定,选择本身就反映了他们对于职业和人生的思考。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择业观,才是最重要的。 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17年公务员考试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梦想助力! ★成功/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方法不对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原因!在这里,我

们将提供:6大优势课程+线上线下集训教学+协议签约!你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将给你一次成“公”上岸的机会↓ 【手机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电脑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第二段提出观点,就业应该结合职业和人生的思考,不管怎么选择,都是靠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提出观点:要在职业生涯中,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活力的激发,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和推动。这里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贵贱可论,所有为家庭幸福默默打拼,为社会福祉努力奋斗的劳动者,都值得我们佩服和尊敬。卖猪肉也好,卖米粉也罢,肯下功夫、花心思,同样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更何况,服务行业还有大片的市场空白,等着有识者来填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品尝人生百味,调整奋斗方向,或许比单纯找一份能干却并不热爱的工作,更有意义。 【意义分析,从社会活力、家庭幸福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指出多方位选择工作的重要性。】 客观地看,近些年来,就业环境正朝着多元、宽容、自由的方向不断发展,鼓励尝试、允许失败的社会氛围,也为“初生牛犊”们平添了几分信心和胆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年轻人不必担心创意没有足够的施展空间,无论体制内外,工作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已渐渐成为择业者的一种共识。创业、就业观念的悄然变化,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正在变得日趋多样。 【结合社会新现象和国家政策,指出当前就业观念正在出现的新气象,并进一步提出核心观点:工作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只要有想法、有本事、有规划,诚实守信、

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師應如何樹立正確の教育觀? 我認為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盡快改變傳統の思維方式和程序化の教學模式。即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の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の新課程觀;要樹立現代課堂教學の全新理念,切實轉變傳統の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讓教師真正成為課堂教學の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教學方式上注意以學生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の教學方式,即采取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の教學方法,圍繞學生の需要來設計教學,提倡交流與合作の學習。 教師要有四個方面理論認識並應用在實踐中,進而樹立正確の教育觀.第一,教師自身要有專業成長の理念和意識,學習教師專業發展の理論,建立專業責任感; 第二,從教師成長の過程看,可以粗略地把教師の專業成長分為四個階段:1.適應磨合期——前3年の教師稱教學新手。其特點是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學經驗; 2.適應發展期——4-6年の教師,其特點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較強,能夠出色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稱經驗型教師; 3.成熟提高期——7-10年の教師,在適應期の基礎上,教師因為個人職業の理想和發展需求,產生進一步の提高和發展の欲望,教學能力與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協調發展の成熟教師(又稱研究型の教師); 4.反思創新期——10年以後,教師開始由固定の、常規の、熟練化の工作進入探索和創造時期,是形成自己の獨到見解の教學風格の時期稱專家型教師。 每位在職教師應根據自己の教育教學能力(不論教齡)去參照教師成長の“四個階段”制定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即制定出教師個人の總體目標(30年)、長期目標(5年以上)、中期目標(3-4年)和短期目標(1-2年)。 第三,積極參加在職學習和培訓,突出校本,提高實施新課程の能力。 隨著課程教學の推進,很多教師現有の知識與技能遠遠不能緊跟時代形勢,要想做一名領導信任、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の好教師,必須得加倍努力學習。目前要積極參加校本培訓、“電子學習”,學好新課改の“四觀”精要,即新の課程觀、新の教學觀、新の教材觀和新の評價觀。把握好各學科の課程標准,改變教師固有の傳統教學方式,促進教師の自我反思,通過對比原有の教育觀念與新課程要求の差距,以形成新の教育教學觀念。同時,教師個體要加強同伴互助合作,即教師之間の專業切差、相互聽課、評課和說課,可使教師個體少走彎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長。因此,教師應加強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教師の不同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能在集體備課中得到交流、討論,提高教師の課堂教學能力。 教師の反思是從自己の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の行為以由此產生の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の過程。或者說,反思是人對獲得觀念の心靈の反觀自照。反思是一種思考,一種意識,一種習慣,一種能力。可以說“反思”是“教書匠”與“教育家”の根本區別,是當前教師專業成長の重要途經。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反思。課堂教學前反思具有預測性,能使教學過程更貼近學生更富有創意;教學中反思具有調控性,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互動の過程;教學後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學成為一種理性の評價,即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有助於提高教師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通過“反思性教學”和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