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高校布局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高校布局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高校布局规划

浅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高校布局规划摘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确定了未来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并对北京市高校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一心、三区、多点”的高校空间发展战略。

关键词:高校布局;“一心、三区、多点”

根据北京市“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战略,积极引导中心城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疏散,“总规”中强调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与北京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相结合,加快教育设施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与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的教育设施布局”。根据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现阶段高等教育要统筹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把工作中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

l “十五”期间北京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

1.1 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前后的教育资源情况分析

为了适应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1999年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定。1999年以来,北京市高等教育事业也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之下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扩招也给高校的教育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很多学校面临校园面积不足、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据初步统计,北京市1999年共有普通高校64所。在校生(包括研究生、本专科生和留学生,共有28.5万人,在京普通高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区域位置示意图 选址方案

周边道路系统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概览 一等奖方案:质朴厚重的人性化校园 圈层式结构 该方案将新校区设计成两轴三环双心多组团的圈层式结构。两轴即南北向和东西向景观主轴,三环指校园内的车行主环路及内外两条功能性主步行环路,双心即东西两个景观核心。校园以中央带状绿地为核心,由内向外分别布置公共教学区与二级学院区、学生与教师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形成以绿为核的圈层式空间格局,并形成教学科研和生活运动两个功能带。 借用中国传统民居中“庭院”的布局模式,新校区内以围合或半围合手法形成内向的“天井”——书院建筑院落。院落空间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半公共办私密的交流共享场所,也使各个书院式建筑组群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与领域感。

博物馆、纪念塔、南开讲堂、纪念馆、周恩来纪念园等文化建筑,以“珠落玉盘”的方式分布在校园绿地中,突出文化氛围,体现南开精神,使师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感知。 该方案将运用国际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理念,将新校区打造成为低碳、环保、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包括发展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系统等清洁能源,着力打造绿色照明、绿色交通等清洁能源系统;采用中水回用、余热回收、雨水回收等节能减排技术,并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利用;除利用校园原有水系形成生态湿地与自净系统外,还采用生态墙、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透水铺地等绿色生态的环境设计。 在建筑设计方面,无论是平面格局还是立面造型,都力求塑造出端庄典雅、厚重朴实的建筑造型和相应的空间特征。中西建筑空间布局的交融,复合多元的国际化建筑风格,高效而人性的建筑空间,灵活开放的交流共享场所,以及适应地区气候、生态节能的立面形式,构筑出一个生态化、人文化、特色化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校园。 南开大学主轴线鸟瞰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概要)-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 (概要)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机场核心,横跨平潭镇及梁化镇两个行政区划。西至平潭镇行政边界,东至惠东产业转移园惠福路,南至西枝江,北至示范农场。基地规划面积:56.66平方公里。 二、发展背景 2017年2月省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把惠州机场纳入全省“5+4”骨干机场格局,列为珠三角五大机场之一,深圳第二机场。”这是惠州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有利于提升惠州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2018年1月4日,惠州市委组织召开惠州干线机场建设领导小组暨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部署推进相关工作。加快研究空港产业区的规划,发挥空港产业为机场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谋划空港产业与惠州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惠州机场早日建设成为干线机场。 在此背景下,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会同惠阳区政府、惠东县政府组织开展了空港经济产业园相关规划研究。 三、规划策略

(一)开发建设策略 以点带面的开发策略 由于规划范围内用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及生态控制线区域,土规可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且用地分散。根据“用地集约化、产业聚集化”的原则以及项目的建设管理需要,近期建设将依托镇区、其他园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采取具备可实施性的近期开发建设路径,形成“一园五组团”的散点式规划结构;随着建设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成熟,园区建设区将以先期的发展组团为起点,逐步覆盖整个园区范围,并最终与周边镇区、其他园区在产业、交通、配套等方面融为一体,实现多区联动的最终目标。 (二)交通提升策略 区域综合交通协调 协调惠州空港产业园、东江科技园、惠东产业转移园等各园区间道路交通体系,保证区域间交通顺畅,促进园区间要素流动。 衔接轨道 本次规划落实轨道相关专项规划的城市轨道3号线、预留深惠汕高铁、深惠城际通道。结合各站点特质,形成差异化的TOD开发模式。 可实施的动态路网体系规划

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

1.概述 1.1项目特点 沙湾县为了带动经济增长、串联提升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区域交通优势、实现本地资源转换、带动城乡发展、促进人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设立沙湾县工业园区,结合沙湾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建设新的定位要求及园区发展需要,园区管委会于2007年编制了《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7-2020)》以导控园区的建设发展,2011年又对园区总规进行了修编,经过多年的开发,园区内部已入驻了多家企业,路网骨架逐渐展开,园区发展形势良好。 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收集的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园区未配置工业废物处置场所,企业在投产后所产生的工业废物无法得到有效合理地处置,如若工业废物无序堆放,对园区的环境将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考虑到园区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需配套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对相关企业的工业固废进行科学的处置,否则会存在对环境的威胁。 目前各工厂所产生固体废弃物没有统一的管理,由各工厂公司自行各处堆放,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园区内固废种类比较单一,基本上为干燥性固体废物,含水量极少,不含有毒物质,亦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害气体,但在其暂时无法综合利用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安全填埋法进行处理,因此,沙湾工业园哈拉干德区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填埋场)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 本项目近期设计期限为2019-2028年,本项目服务期初处理固废量为600吨/年,至服务期末达到6.12万吨/年,本期渣场的总库容为12万m3,本期服务年限约为10年。远期预留场地约为15000 m2,总库容为24万m3。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规划

规划展示您的当前位置: >>>>正文 校园规划设计情况介绍 ? ??(点击: 3127) 太原科技大学于2012年9月25日通过招标委托同济大学设计院进行新老校区规划设计,新老校区位于西中环(窊流段)东西两侧。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 3.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太原科技大学办学规模的批复》晋教发[2015]7号。 4.太原市政府《关于〈窊流东社片区局部(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用地控制性规划方案〉的批复》并政函【2011】130号 5.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二、规划原则 1.新老校区按历史科大、特色科大、现代科大三大板块进行布局。 2.校园整体规划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体现学校发展的文化积淀。注重科技、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节能型校园、环保型校园、数字化校园相统一。 3.以人为本,建设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校园环境,能引导和影响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营造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能给人们带来情感支持与心理满足。 4.整体体现简洁大气、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疏密有致的布局特色。 5.建筑追求现代、简洁,明快,协调。简洁中有风格,形态上和谐,富有层次感,饰以统一的标志,在统一中有变化,体现教育、文化品位。 6.建筑的造型体现厚重、大气的特征,注重北方建筑的特点,将办学特色与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三、规划目标: 1. 新老共生校园 新老校园有机衔接,合理进行学科布局,突出历史科大、特色科大、现代科大三大主题模块,既达成功能互补,又体现整体效应,展现学校多远融合、兼容并蓄的气质。 2. 交流共享校园 学术共享,促进学科集群发展;院落空间,构建多层次社交场所。 3. 特色人本校园 注重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强化装备制造学科的个性特色,创造厚重大气的整体建筑风貌与独具魅力的形象气质。以人为本,塑造人性化空间尺度。 4. 绿色生态校园 基于多元和谐理念,有机组合校园内绿地、水系、广场、庭院、步道等充满情趣的开放空间,形成不同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围合度、层次丰富的外部空间体系。 5. 可持续发展校园 节能环保,建设低碳的生态型校园;精明增长,保证学校可持续的自然发展。 四、规划结构与布局 1. 规划结构 (1)两大片——两校区总体“簇群”式布局: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 见》,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县、教育为本和富民强县、教育先行的治县方略,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使教育适合城镇化的趋势,办人民需要和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质量为宗旨,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目标,科学合理地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 社会城镇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立足长远,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提高质量原则。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处理好提高教 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 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村小和教 学点教学质量,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 求。 就近入学、科学合理原则。农村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每个乡(镇)都设置初中;保留和恢复必要的教学点。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

分步实施、先建后撤原则。确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学校的,要严格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的规定履行论证、听证、公示、报批等程序。学校撤并应先建后撤,统筹考 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寄宿生学生设施等条件保障,保证平稳过渡。要结合村镇建设和学龄人口居住分布,加强趋势预测,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合理安排建设资金,新建、扩建、改建一批学校,做好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 坚持标准、内涵发展的原则。布局调整的学校规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平均班额、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学校建设标准。新建的学校在师资设备、办学力量上都要配套跟进,使新建的学校成为内涵发展的特色学校。 三、发展目标 一)小学。现有小学128所,其中城区四所(桃花江小学、桃花路小学、桂花园小学、近桃小学),农村完小100所,教学点24个。 规划到201X年: 1.城区。新建城南学校小学部,计划招生小学30个班1350人,其他四所完小,提质扩容,解决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 农村。撤并桃花江镇肖家山小学、桃花江镇莲花小学、大栗港镇铁锚村教学点和金牛村教学点,恢复重建学校1所: 大栗港镇黄龙嘴教学点。 届时全县共有小学125所。其中城区4所,教学点22所,农村完小99所(寄宿制小学18所)。 二)初中。现有初中学校44所(包括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寄宿制学校为42所,城区现有4所初中(桃花江镇一中、桃花江镇二中、桃花江实验中学、玉潭实验学校),农村有40所。 规划到201X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1.校园历史与发展 2.现状基地与评价 二.规划设计思想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 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2.道路交通组织 3.绿地空间系统 4.景观风貌规划 5.建筑群体设计 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4.电力规划 5.电信规划 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 8.环境卫生保护 六.经济技术指标 分区用地表: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翡翠路以北,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由丽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形成起伏相间的地貌。基地内最大高差约11.50M,零星散布许多池塘,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将伸入基地的低凹湿地转变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宝贵条件;正确处理新校区与大学城的整体关系,合理规划校园与周围道路交通、开发区的关系,以及组织具有安徽大学传统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设计思想设计依据: ①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 ②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③安徽大学新校区地形图 ④安徽大学新校区市政管线设计资料和环保意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合同

委托方: 承担方: 委托方委托承担方承担县健康产业园总体规划,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设工程勘测设计合同条例》。 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划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3.规划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本合同设计项目: 1.项目名称:县健康产业园总体规划 2.项目阶段:园区城市总体规划。 3.规划范围:。面积约平方公里。 第三条委托方应向承担方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承担方应向委托方交付的规划资料及成果文件: 1.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如下:

1)分析园区基本情况,确定园区发展条件。 2)确定规划区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规划区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现状建成区,提出建设控制标准。 5)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6)研究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8)确定提出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及布局。 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园区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交叉口形式,以及广场、停车场等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10)确定绿地系统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保护范围。 11)确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原则。 12)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3)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4)确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提出建设要求。 15)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6)提出低碳节能减排要求和措施。 17)确定规划区技术经济指标,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2.成果文件 总体规划全套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两部分。

固安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简介

固安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简介《固安县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 简介 固安县教育局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一、规划编制背景 固安县近邻首都北京,城市规模发展迅猛,未来城市人口将迅速增多。根据固安县总体规划和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人口分布、交通、环境和学校布局的相关规定,以满足全县适龄人口的教育需求为宗旨,参照国家相关建设标准,结合固安县现状实际,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实施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以指导教育设施的建设。 二、规划编制概况 该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以中心城区为重点,覆盖全县。规划内容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等内容。分乡镇和县城两空间进行编制,分近期和远期两阶段实施。 发展目标:到2030年,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到高中阶段的12年国民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95%左右;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7%;加强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特殊教育社会福利化,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布局原则:

1、现状保留学校:针对布局合理,但现状用地不能扩建的学校。学校虽然规模不达标,学生数超标的学校降低办学规模;班额超标的学校,按照标准要求配置。 2、扩建学校:针对学校建设规模不达标,周边有条件可进行扩大建设的学校或结合城区旧城改造可新增建设用地的学校。 3、迁建学校:学校布局不合理或现状用地不满足建设要求,需要进行异地重建的学校。异地迁建学校可适当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办学条件。 4、改建学校:可将建设规模小的学校进行办学转型,中学变小学,小学变幼儿园,调整办学层次,改善办学条件。 5、新建学校:新开发建设地区及服务半径过大的地区,规划新建学校。 三、规划布局 (一)学前教育规划 1、乡镇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至规划期末规划乡镇幼儿园76座,规划班级数495班,规划学前适龄生14310人。 2、县城学前教育布局规划 至规划期末规划幼儿园115座,规划班级数1035班,规划学前教育适龄生31050人。 (二)小学教育规划 1、乡镇小学布局规划 规划教学班1008个,规划学生45360人。规划学校总用地面积 2104.3公顷,学生人均用地22.99m。 2、县城小学布局规划 规划县城小学共36座,规划班级1458个,规划学生数65610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高校校区总体布局规划

11级工业工程 《设施规划与物流》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高校校区总体布局规划 组长(学号):易媛(11601640117) 组员(学号):杨文倩(11601640103) 罗晓春(11601640125) 吴圣(11601640129) 徐佳豪(11601640142) 伍吉林(11601640148)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 班级:工业1101 指导教师:卢茗轩 完成日期:

摘要 随着现代系统优化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工厂布置设计已广泛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设施规划与布置。由于影响设施布置的因素错综复杂,并且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多数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设施布置设计中常以物流分析作为主要内容,大多数计算机辅助布置设计软件也都是以物流为主线,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布置方案,并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擅长于分析问题的优点。掌握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施布置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已成为必然要求。本次《设施规划与物流》课程设计将以SLP等方法对液压转向器厂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 关键词:设施规划与物流 SLP方法物流分析相互关系分析平面布置设计

目录 摘要 (Ⅰ)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3)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理解《设施规划与物流》这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与设计,训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做过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来重新做课程设计必须两门或两门课程理论内容结合。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采用个人单独或者分组团队进行设计,每5~6个人为一组,在给定的题目中选择一组数据来完成(不能有重复); 2.所有课程设计的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完成; 3.课程设计推荐使用本专业所学的各种软件完成,例如CAD、VISIO、仿真软件等; 4.课程设计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电子版(Word文档形式)和打印版(具体格式参照附件),并附上课程设计过程的各种收集资料。 5.课程设计验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临清市教育设施布点专项规划(2017-2030)

临清市教育设施布点专项规划(2017-2030) (征求意见稿) 山东鲁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8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学前教育规划 第三章普通小学规划 第四章普通初级中学规划 第五章普通高级中学规划 第六章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规划 第七章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 第八章附则 附:市域中学、小学布点规划图市域幼儿园布点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按照“立足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资源优化,规范办学、均衡发展”的整体思路,合理布局全市各类教育设施,为逐步形成结构完善、功能齐备、具有临清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基础。 1.1规范发展学前教育,以实验幼儿园、中心幼儿园为示范,促进学前教育办园水平提高; 1.2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构建均衡发展的空间体系,满足义务教育公平、普惠发展的要求; 1.3合理确定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布局,满足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 1.4以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满足社会对各类技能性人才的需求; 1.5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教育科研用地空间,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布局,促进临清市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2条规划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3)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9)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30年)》 2.5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2.6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2.7 《山东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 2.8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鲁教基发[2017]1号) 2.9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2009.2) 2.10 《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2010) 2.1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2.1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2.13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标准》(GBJ99-86) 2.14 《幼儿园管理条例》 2.1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50180—93 2.16 《临清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2.17 《临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18教育主管与规划部门提供的相关政策文件

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本31-109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章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三章用地规划布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章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五章地块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引导XX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落实、 深化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促进XX工业 园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XX城乡规划法》(XX08年)特此编制《XX工业园 区总体规划(XX1XX-XXXX)》(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内容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 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 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XX城乡规划法》 2

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园区规划方案

产业园区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园区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划。[编辑] 为了能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产业园区规划,在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在做园区规划时应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关联发展原则 关联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展开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布局,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产品、技术扩散,支持园区内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配”型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成链发展原则 成链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坚持把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作为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大力发展地区产业的重要路径,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发挥作为优势产业链“链核”的龙头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工艺流程再造,提高制造能力、加工深度和产业附加值,切实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

集聚发展原则 集聚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市场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成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合理流动、入园发展,推动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增强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使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成为本区域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块,努力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知名区域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 集约发展原则 集约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效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严格生产用地和生产辅助用地的比例,严格执行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效率。园区内严禁商住房地产项目开发。 合作发展原则 合作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坚持把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作为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立足省内区域经济合作,支持跨区域建立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探索产业合作园区或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立足外向发展,争取建设一批出口加工区、内陆港、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提高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向度。 [编辑] 园区产业规划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中的“教育白地”策略初探——以《张家港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例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中的“教育白地”策略初探 ——以《张家港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例 潘晖婧 摘要:教育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是新常态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但传统的教育设施规划编制方法已不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以《张家港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例,基于案例分析中总结的教育设施规划配置方法,创新性地提出“教育白地”的概念,对教育设施规划分为“刚性保障”和“远景预留”两个层面,探索教育设施规划编制方法的转型思路。 关键词:教育设施,弹性预留,教育白地,张家港市 1.引言 教育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民生改善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伴随着我国进入新常态的发展时期,教育发展在区域、城乡和群体之间的优质均衡发展将助推我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毕波,2016)。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是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编制思路的合理性、设施布局的科学性也是每一位社会成员享受均等化教育服务服务的基本前提(韩高峰,秦杨,2014)。 然而,教育设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屡见不鲜。基于规划编制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教育配套编制方法不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如规划的教育配套人口与现状实际居住人口差异较大,“一刀切”式的教育配置标准不适应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在苏南城市,早年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和当下产业转型带来的人口增长趋势变缓,这些问题都造成了教育设施规划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适应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张家港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探索教育设施的新思路、新方法。 2.张家港市教育设施发展现状 2.1张家港市概况 张家港位于中国大陆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苏州市所管辖的县级市。作为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前列,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在经济、文化、金融、商贸、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综述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清华大学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第1章总则 1.1 项目背景 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2010-2020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大路区说明》(鄂府[2013]240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2013]406号),于2012年12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2014]18号)。 2014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2015]3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筑规划】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总体规划

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总体规划 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六朝 古都――南京市,是我国最早独立设置的药 学类本科高校。为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的迅 猛发展,学校在江宁大学城征地约163公顷 建设新校区,拟将新校区建设成为以药学为 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生规模达20000 人的新型现代化大学。 规划针对药学学科与植物有着密切联系的特点,结合基地水资源的利用,依靠植物群落和水面的自然分割,设置出片片不规则的叶状“岛屿”,提出了“漂浮于森森林海中的岛——浮玉洲”的设计构思,以呼应一个与自然共生共享的校园环境。为突出“开敞生态的教学区、紧凑人性的生活区”的宗旨,采用该密则密、该疏则疏、以密求疏的手法,将中心教学区以组团式结构布局,尽其疏,以满足各药学院相对分离的规划要求。两侧生活区则寻求简洁、明晰的布局结构,着意创造建筑群体空间的趣味性,从而创建一个绿意盎然的独特的校园空间环境。 江苏大学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 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同时 也是一所以理工为特色的集教学、科研 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现有在校生 26000人,其中研究生约2000人;学校 目前占地120公顷,由四个校区组成, 校本部位于镇江市东郊,占地103公顷, 在校生18000人。 本规划结合校园空间发展的新趋势,本次规划理念一是突出强调交流共享空间,以促进形成多元交流、

积极创新的校园氛围;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通过对环境的尊重和再造,促进学校文明的形成。因此我们的设计将配合现有的环境要素合理整合校园功能,充分利用连绵的山体与水系作为校园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活动连系”,自然地构成校园内开放空间体系的纽带。 规划确立了完整的校园规划 设计新思路,不仅做到功能布局 合理、使用便捷,同时也结合校 园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特色、 学校类型、专业设置的特点等方 面,考虑高校师生的行为特征, 运用环境艺术的手法对校园的环 境进行全方位设计。 总体布局 紧扣高校特点,充分体现“以人 为本”的设计理念。功能分区清 晰合理,就位确当,联系便捷。 主校门正对南山制高点,在此基 准线上教学区居中,形成以图书 馆为主楼、教学区为内核,渐次升高的主轴线布局形式。成功地把学生生活区分列于教学区两侧,运动区与之相对应;使单一集中布置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得以明显缓减;同时,教学、宿舍、运动三者形成三角式布局,改变了并列串联式布局的弊病。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三个层次的校园空间,单元组合的群体建筑形态,由主轴与两条副轴组织成优雅有序的校园空间环境。校区北部山体规划的休闲活动区——莘园和临水而建的外事活动区以及局部地段、环境设计的细化等,均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效地探索高等师范院校的校园风貌。新校区布局严谨中有活泼、统一中有变化,并借鉴老校区强烈的轴线布局。后部山体的绿色开敝空间与前部人工建设系统融为一体,达到“洒向人间都是绿”的意境,体现了师范院校为人师表的意境和青年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