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安分局同志学创事迹材料 精品

最新-公安分局同志学创事迹材料 精品
最新-公安分局同志学创事迹材料 精品

公安分局同志“学创”事迹材料

,年生人,年参加公安工作,中专文化,曾历任看守所狱警,派出所内勤民警,治安科副科长,起任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

同志参加公安工作以来,虚心好学、积极进取、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他以勤勉的作风和扎实的态度,被市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荣获分局全年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在工作中,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弘扬“爱人民,讲奉献,保平安”的东莱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领指挥中心民警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实现了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他对待工作十分热爱,他勇于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组织能力强,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他一面积极做好指挥中心接处警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他发挥擅长电工的所长,积极做好分局的各项电力设施管护工作,在他的影响下,指挥中心民警的工作热情十分高涨,文明服务意识明显提高。

他自己也在努力,用尽心尽职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同志虽然担任指挥中心副主任,但他却始终把自己看作普通一兵,始终如一,无私奉献。

每到遇有大案要案时,他都一连几天不回家,从早忙到晚,有时连饭都吃不上。

他胃病非常严重,犯胃病时疼得直冒汗,但他吃点药顶一顶还是坚持不停的指挥调度警力。

由于他常持以往废寝忘食的工作,人变瘦了,脸熬黑了,眼睛累得过早的花了,身体搞垮了,落下了腰腿疼的疾病。

但他就是以一个人民警察奉献的精神,默默无闻、辛勤的工作。

他对工作严肃认真,指挥接警从来没有延误过。

分局出现网络问题和电力故障时,他部是随叫随到,从没有贻误过,有时双休日、节假日也休息不着。

虽然工作苦点累点,但他从没有怨言,他每天都在(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超负荷的工作和无私的奉献着。

【学习资料】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学习资料】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上)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一)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坚 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永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 从担任县领导到地委书记,杨善洲从20多岁起就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 群众之中。他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很少呆在地委机关。保山有5个县,XXX个乡,每一个乡都留下了杨善洲的脚印。龙陵县木城乡不通公路,是最远的一个乡。他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进入木城乡。为提高亩产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 还沿用这个方法。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改籼稻为粳 稻等各种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杨善洲事迹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一直排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 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工作35年来,杨善洲始终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 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他下乡,总像一个三人战 斗小组,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其他随员一个不要。上路,直奔田头。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走到哪里, 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 己兜里往外掏。有人劝他不必,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老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

1988年X月,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为实践“帮家乡办 点实事”和“只要生命不结束,杨善洲事迹简介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婉拒到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施甸县义务植树造林。他把建 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种子、衣被,先后向省外灾区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捐款20多万元。艰苦创业20余年,使XX.X万亩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 重披绿装,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超过了3亿元,同时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20XX年X月,82岁的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 国家,并且谢绝当地政府的奖励。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总书记作出重 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 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他获得全国绿化奖章、首届中华环境奖提名奖,荣获全国绿化十大 标兵、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等荣誉称号。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二) 在杨善洲的观念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说:“我手 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 私事。”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 他不仅会被我们记一段时间,而且会被我们记一辈子。 一段时间来,有一个人的名字被我们深深铭记,上至中央高层领导, 下至基层普通党员,都在传诵他的“一辈子”精神,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 我们、感染着我们。他,就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那“清贫 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传奇人生和感人事迹,让我们在泪 水中见证了一种“伟大”,在我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信念 党旗凝聚无穷力量,信念锻铸坚强意志。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 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 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是人 生的“总开关”。信念决定追求,追求体现信念。彩云烟站职工始终保持 满腔热情、富有激情、充满智慧、奋力创新的精神状态,时刻以为烟草事业、为“卷烟上水平”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的理想信念主导自己的思想, 我们就有了清晰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就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能有效避免走弯路和犯错误。在方向的引领下,在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能始终坚持“两个至上”的行业价值观,不为谋求 局部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就能秉承“利国为上、惠民为宗、至爱为怀、

大成为志”的理念,创造价值、奉献国家,普惠烟农、服务客户,热爱烟草、成就事业、开创未来。就能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突出对烟农的优质 服务,突出对社会的真情回报。就能坚持“稳定规模、优化布局、主攻质量、突出特色”的发展方针,以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中心,以骨 干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走“品牌引导特色,生 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支撑特色,质量稳定特色”的烟叶发展 道路,升华彩云烟叶的品牌。 在事业的峰峦上,有辛勤的汗水流淌;在智慧的珍珠里,有勤奋的心 血闪光。在师宗彩云烟站有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站长万家培。他用 踏踏实实的脚步,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他曾说过:职工是亲人,烟农也是 亲人 站长人如其名,从接触到他的第一天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烟 农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换来我们快速发展的今天。”他每天想得最多的事就是如何让农民通过种烟尽快致富。 他每天最早来到单位安排各项工作但却是最晚走的一个。每天他都要 走街串户,宣传种植烤烟的相关政策和种烟的好处,了解烟农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工作中万站长认真落实烤烟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他把烟农利益 看得至高无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 他的足迹。20XX年,全国范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时间恰逢初春,严 重威胁到烟草种植的问题,那段时间,站长总是到烟民家中一户户,一家 家的串门,了解他们在生活和生活上的难处,在生产上的困难,立即向上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先进、弘扬正气争做时代先锋心得体会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先进、弘扬正气争做时代先锋心得体会 ——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先进事迹 近日, * 决定,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称号。 郑德荣等7名同志是 * 新时代 * * 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是新时代 * 人 * 、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信念坚定、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7名追授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为新时代广大党员画出了“标准像”,树起了“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的时代标杆。 他们始终以身许党,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忘本色、心系群众、勤政为民,奋发进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奋斗之中,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习了7名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深领会到他们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人民的赤诚,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以此为榜样,见贤思齐,锐意进取, * ,牢记使命,用心、用情做好本职工作,勇当新时代使命,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 * 业绩。

学习先进榜样,就要学习他们燃烧激情、奋力前行的精神。激情是一种奋力前行、永不懈怡的精神状态。只有对工作、对事业充满激情,一旦认准目标,就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的人,才能有所作为。这样的党员同志,往往走到哪里,哪里的工作就有起色;到什么地方,很快就有好口碑;接触到谁,谁就会被激起干事业的强烈欲望。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对自己的事业也应充满激情,倾尽全力,做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学习先进榜样,就要学习他们克已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以他们为榜样,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对不正之风,始终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从自身做起,正作风、树形象,像优秀共产党员那样做人、做事,做一名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对 * 有利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通过学习先进党员事迹,我们受到深深的感动。我一定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为镜,在见贤思齐中深学、细照、笃行,时刻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始终做到 * 、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擦亮“第一身份”,以后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关键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学习他们,就要把他们的思想、精神、作风体现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从自我做起,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交上新时代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内容仅供参考

人民教师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演讲稿

人民教师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演讲稿 近期,我们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触颇深。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一、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二、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

关于杨善洲同志的事迹

杨善洲,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1951年一月参加工作,1952年入党,原为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去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杨善洲曾说过:“他要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为了这个承诺,61岁的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休后,放弃在城市安度晚年的机会,返回家乡,立志让大亮山重新绿起来。地委书记上山种树,这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很多人说他老了还来干,可能是为了钱,将来林产有几千万元的收入,但那些人误解了,杨善洲他是为人民办事,这是共产党员为人民自找苦吃。这苦一吃就是20多年,如今大亮山人工林面积已经达到7万多亩,2009年,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这片倾注了他毕生心血的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老书记生前立下遗嘱,要把自己的骨灰洒到林场的雪松树下,老书记要和它亲手种下的雪松一起,永远扎根在大亮山,扎根在大亮山老白姓的心中。 堂堂地委书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一直生活在农村,一般人看来多少有点想不通,按照国家政策,他的家属早已可以转为城镇户口,可他坚持没有办,他在世期间,他的家属没有沾过他的一点光,在他眼里,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用来办公事,决不能办私事。 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中,他的二女儿总是留着泪告诉大家:“有人说,你爸是地委书记,靠着这颗大树,你们一家有享不完的福,其实我知道爸爸这颗树根本靠不上,不但靠不上,他还经常阻 止‘好心人’对妈妈和我们姐妹的帮助。” 杨善洲的二女儿当年没考上大学,然后就到茶场打临工,过一段时间又到小学代课,突然有一次很好的机会,公安局要招员工,二女儿打电话给父亲,让父亲去公安局说一下,疏通关系。第二天人员名单出来了,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她哭着问父亲,可杨善洲却说:“我没有权力为你这样做。” 说不爱自己的子女,但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爱呢?他常说:“孩子的路靠他们自己走。”他的三个女儿从未沾他的光吃过一顿饭,坐过一次公车,办过一件事,杨善洲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只能老老实实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 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推荐阅读: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href="/yanjiang/html/yanjiang_20XX041 6100408_" target=_self>学习杨善洲精神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原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20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

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XX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学习李泉新同志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泉新同志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泉新同志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李泉新同志的先进事迹,聆听蒋径开写给妻子的红色家书。作为奋战在反腐一线的党员干部,我深深被他们的事迹感动。李泉新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眷恋;他敢于较真碰硬,这体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巡视事业的无限热爱。蒋径开的家书中展现出革命先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胜利必将属于党的坚定信念。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崇高的信仰和精神,从中我能够感受到熠熠生辉的正能量,能够汲取不断前行的动力。对照自己,他们的很多方面值得我学习。 他们都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学习他们身上 可贵的精神品质,做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要学习李泉新疾恶如仇、伸张正义,对党对人民忠诚的情怀。在执纪监督问责工作中,拿出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劲头,不忘初心,敢于动真碰硬,攻坚克难。 “泉新工作法”“捅天花板法”“挖老矿法”等多种发现问题线索的工 作方式方法体现了李泉新同志不但工作做得好,而且善于总结。他敢于担当,敢想敢干,会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习他担当的勇气,学习他不断总结,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的精神,学习他不辞辛苦、勇于拼搏的工作态度。 李泉新同志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学习李泉新,就要像他那样,对待工作严谨细致、永不满足,能够始终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地工作。 回首过去,正是因为有着蒋径开这样舍生忘死的革命先烈,正是因 为有着一个又一个李泉新这样优秀干部的接力,党的优良传统才得以延续,红色基因才能在红土地上传承,国家的改革发展才得以稳步向前推进。 榜样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镜子。李泉新的先进事迹告诉我,要把 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淡一些,多想一想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的重大战略之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着眼于中国农村的整体振兴。作为党员干部,落实好党中央大力推动的乡村振兴战略,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要多一点李泉新身上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真正把感情和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投入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争做一个无愧于工作岗位、无愧于时代要求的共产党员。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追忆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缅怀他的高尚品质,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刚才,5位报告团成员为我们作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报告,再次把杨善洲同志的光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杨善洲同志的亲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对报告团成员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是省委作出的一项决定,也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深入推进“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

志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杨善洲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并指出要将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前一段时间,全省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杨善洲,创先进、争优秀,有力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央已把杨善洲同志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下一步将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先进典型出在云南,云南的学习活动更要形成声势。我们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掀起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把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贯穿于云南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工作常态,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在创先争优中不断前进。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之所以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就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杨善洲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

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

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最近xx公司党组和xx党委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系统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等要求,本人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深入了解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 通过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我结合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工作作风。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杨善洲同志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管理干部,我认为最须要学习的是杨善洲同志的“五种精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带好头,起好表率作用。活动开展以来,自己认真学习各级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资料,按照活动安排要求,认真回顾了自身工作,特别是对照“四优”党员要求、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和党的先模人物的表现、对照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照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查摆了自身问题,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制定了整改措施。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等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 2、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或本单位业务出发,对上级组织作出的一些关系企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3、创新意识不足,有自我满足情绪。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表现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4、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够策略,特别是对待同志的批评和同事正确的指导及批评,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XX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XX年被评为全

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XX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第二篇: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感触很深。杨善洲同志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他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承诺与践行,他的忠诚与坚守。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生活有利。”做出了承诺,就必须践行,看似简单,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它需要的不仅是敢于实践的勇气,更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 杨善洲做出的承诺以及为此付出的22年艰辛努力,看似平凡却闪耀着崇高道德和人性光芒的壮举。为什么杨善洲会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多次,叫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为什么当时没有答应请求,依杨善洲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这个“不答应”是坚持了党性的原则,而又做出承诺“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这个“承诺”又是在大原则之下的乡土温情。一路坚守下来,杨善洲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从承诺践行的内容上来看,选择了在大亮山植树,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简单的承诺,平凡的执着,朴实的话语,朴素的生活,确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学习的不仅是外在的工作事迹,更应学习的是内在的动机,学习该答应什么,该承诺什么,该反思什么,该坚守什么。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

扬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先进事迹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杨善洲先进事迹及 个人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2016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

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

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 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