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家风及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曾氏家风及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曾氏家风及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曾国藩和他的“遗产”

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湖湘文化标志性人物,蒋介石、毛泽东都深受其影响。他们都堪称曾国藩的忠实崇拜者:一本《曾文正公全集》,是蒋介石的案头必备书;毛泽东则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还说:“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缅怀先贤如曾国藩、左宗棠、黄兴、蔡锷之深情,溢于言表。两大对立阵营的首脑,都这么推崇的人,当然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历史的公正就在于决不允许任何人“浪得虚名”,因为它是一面镜子,来不得半点浮华与矫饰。拨开历史的迷雾与尘埃,我们发现曾国藩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文化的创造者,有学者认为曾国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人、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高手、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种种论述,虽有溢美之嫌,却也从中透出了曾国藩这个人物的深远影响。

1、草根之路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百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湘乡县荷叶塘乡(今双峰县)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湘军的创始人和统帅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

学士,封一等勇毅侯。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富裕。曾祖父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善于经营;父亲曾麟书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了二位前辈的精心教育。

曾国藩六岁时入塾读书,八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至道光十二年(1832)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28岁时殿试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台阶地踏上仕途之路。

2、“湘乡派”的创始人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丽的意境,能一震桐城派枯谈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评议的典范,非桐城派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森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首》、《五箴》等。

京城做官12年,曾国藩是琉璃厂旧书肆的淘书客。10

年多军生涯,曾国藩一直没有放下经史子集。他在道光年间得邓显鹤、唐鉴、欧阳兆熊的引导,醉心研读王夫之的著作,咸同之际在长沙传忠书局自费出银二万两大规模刊刻《船山遗书》,使得这部藏库馆130年的文稿,终在世间传播,并且深深影响了整个湘军集团。

3、对外交流的开拓者

曾国藩建议派遣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他还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制造小火轮。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曾国藩还是西学翻译的大力倡导者和新式海军训练的开创人。他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中的翻译局,罗集了许多一流的科学家和翻译家,翻译了西方图书两百多种,其中包括天文、地理、数学、化学、兵工等学科,后来又翻译了法律、政治、历史等方面的书籍。湘军的长江水师分内河、外海两支,外海水师其实就是海军的雏形,他要求属下学习外国人训练海军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外海水师的战斗力。后来又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倡者,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4、俭朴家风的守护神

曾国藩位至爵相,官居极品,在贪官污吏腐败成风的清朝,他仍不失为一位廉政的清官,以公正、诚朴而著称。他一生节俭自守,并勉励家人保持勤俭的家风。他除了制订“八本”、“八宝”、“三致祥”、“三不信”和“四字诀”的家训、家规来教育子女外,为使家中子弟能做到勤俭节约,戒骄奢倦怠的目的,他曾与家人制订了一套家庭课目,规定男子要“看、读、写、作”,女子要“衣、食、粗、细”,即织麻纺纱、烧茶煮饭,打扫房舍,缝制衣服等。他在任两江总督时,其夫人和儿媳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他每天吃饭也很简便,仅一味菜,有客人方略加菜肴,被人戏称为“一品”宰相。他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时,总是把这个壳嗑开,把里面的米来吃掉。曾国藩的穿戴更是简朴,他为官30年,一直穿着布衣布袜。30岁时曾制过一件青绒马褂,但从不轻易穿,只是遇到庆典及年节时才穿上,故“三十年衣犹如新”。曾国藩任总督,三弟任巡抚后,家里人看子女增多,旧居不够居住,他的九弟就花3000串钱新建了一套房子,他闻后大怒,写信指责九弟说:“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到他病故时,仍住在两江总督旧居。

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他在双峰老家的住处名叫富厚堂,这里没有雕梁、画栋,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

这个房子有一个书楼,体现书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读之风,整个房子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曾国藩全集》共30册,其中家书占了2册,共家书1459封,约110万字。)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在家庭中提倡勤俭谦劳精神,反对奢侈懒惰。他不准子女睡懒觉,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物华美,不准子女斥仆佣,轻慢邻居。在家教育子女尊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不能仗势欺人。

至于行,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一般轿子。可是曾国藩在信中却告诉孩子,你们出去办事,绝不许使唤轿子,同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添茶倒水,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在家书中我们还看到,他会让自己的女子去干那些在常人眼中只有下人才做的拾柴、拾粪之类的事情。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他在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到父亲任总督的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她上身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而是他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裤子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复杂,太华贵了,就指责

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在一封家信中,他对自己的长子这样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来,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接下来练字一千,而在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这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之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逸,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鲜矣。”曾国藩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曾国藩的家风与人不同的是,他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理,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续三次科举考试不成功,并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曾纪泽精通诗文书画,在曾国藩的鼓励和支持下潜心学

习英文和研究西学,从而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并且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城,从而取得了清末外交史上惟一的胜利。

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曾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两个儿子的成才和曾国藩提倡子女学习科学知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大有关系。十分难得的是,他的后代子孙都成为大教育家和大学者。

5、曾氏后辈的领路人

创建湘军,并统领这支军队打败太平军的曾国藩,在近代中国,以军功彪炳史册,且大为激发湖南人从军打仗的热情,以至后来中国“无湘不成军”。鉴于此,称曾氏为军事家应并不过分,但这个军事家本人却并不承认自己是军事中的行家。他曾对他的儿子说过:“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而且这个军事家也对用兵持不赞赏的态度。他告诫儿子:“尔等长大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造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不但不要儿子从军,而且也不要他们做官。

他有一句名言,道是:“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

曾国藩爵封一等毅勇侯,官拜武英殿大学士,无论从军还是做官,都可算是到了顶点。这位把军功和官位都做到极致的曾文正公,却不愿子孙投身军政两界,这一点很值得后人仔细玩味!那么,他希望子孙做什么呢?他要子孙做“读书明理之君子”,“尔曹惟当一竟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原因有二:一是“天下多难”,“虽大福大贵亦靠不任”,选择亿官并不是好前程;二是官场险恶,福祸横生,他自己就身怀疑虑,几次欲辞官归里,当然就不希望子孙再走官宦之路,而只要求子孙做“读书明理之君子。”

正是因为曾国藩的言传身教和制订家训、家规一整套科学的教育体系,曾氏家族代不乏人,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人才。

曾氏五兄弟延至今已到第八代,150余年,这五房里出过有成就者大约240多位,比如:曾国藩次子、清朝驻英法大使曾纪泽、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曾纪官、清末翰林曾广钧,资政大夫曾广江、刑部员外郎曾广镕,女界诗人曾广珊,翻译家曾宝葹,北平交通博物馆主任曾昭亿,著名化学家曾广植,原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园艺学家曾宪朴,3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楷、曾宪柱、曾宪森,出版家曾宪元,画家曾原熙(宪杰),导演曾宪涤(代表作《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等。近六十年来,曾家单是大学教授就有70多位。

6、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双峰荷叶位于娄底、湘潭、衡阳三市交界之处,各方面都十分闭塞。荷叶的民风、习俗素以古朴著称,曾氏家风与习俗更是保持其独特的风格、浓厚的礼教传统。曾国藩发迹后,其家风又影响着荷叶乃至湘军集团。

曾氏半耕半读的家风,在荷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荷叶的王、曾、葛等姓族学都免收本姓子弟学费,以勉励子弟读书,曾氏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大界曾氏子女参加县府试者,曾国藩都要助以“笔墨费”。一时荷叶读书进学之风盛行。

曾氏家风对当地的影响和人才的带动却是不争的事实。首先,曾氏的耕读思想被后人秉承并发扬光大培养出崇耕尚读、诗礼传家的纯厚民风。在寻常人家,这样一种理念是坚定不渝的:在外能读书,在家会喂猪。要是农民不会种田,读书伢者不上进是让人瞧不起的。今天的双峰在这两项指标上足有骄人之处。多年来,在抗美援朝和“三年困难时期”都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

双峰人会读书是出了名的,恢复高考制度之后,双峰学子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升学率在全省位居一流。一个普通的山村,可以送出去几十个名牌大学的学生,1984年,双峰县二中一个班的学生全部考上大学,闻名遐迩。

如今在“两院”院士中就有6位双峰人士。

曾国藩订的的家训、家规,影响深远,特别是“八宝”即早、扫、考、宝、书、蔬、鱼、猪,也就是要早起、勤扫庭院、祭祀祖先、善待亲族邻里是无价宝,读书、种菜、养鱼、饲猪这八字的家训人们戏称为“治家八宝饭”。在娄底市境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将其借鉴于我国当代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相信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赞同。

一是曾国藩的治家思想符合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符合社会需要,人们愿意借鉴。

二是曾国藩把中华优秀传统的家庭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通俗化,人们便于接受。

三是湘军的地缘与人缘结构加大了曾国藩治家思想影响娄底市境内文化的广度。

四是湘军将帅的名人效应加大了曾国藩治家思想影响娄底市家庭文化的力度。

7、湖湘文化之集大成者

曾国藩与湖湘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曾国藩是在湖湘文化的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湖湘文化影响和塑造了他的精神人格。湖湘文化传统本来就既有“道南正脉”的理学正统意识,又有山国之人的“气质刚劲”,曾国藩的人格精神正深刻体现了这种思想文化与心理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交融一体的特质。另一方面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振兴

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晚清以后,湖南的历史地位迅速提升,甚至出现了“湖南素以名誉高天下”(蔡锷语)。

对曾国藩的评价,以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曾国藩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梁启超、黄兴,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曾国藩推崇有加。还有近现代的诸多名人,如容闳(1828-1912年,中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大学的学生,后任驻美副公使),冯友兰、蒋廷黻、陈毅等,也对曾国藩赞誉诸多。李鸿章说:“我老师文正,那是大人先生。现在这此大人先生,简直都是秕糠,我一扫而空之。”这是一种敬服。容宏说:“曾文正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人物,同辈莫不奉为泰山北斗。……其正直廉洁忠诚诸德,皆足为后人模范。故其身虽逝,而名闻千古。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可称完全之君子,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这是一种折服。陈独秀说:“湖南人的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几十年前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仗的书生。”这是一种钦服。陈毅指出:“曾国藩用兵很有一套,在军事上很值得研究。”这是一种叹服。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曾国藩的卓尔不凡。至于章太炎的:“誉之则为圣相,谳(yàn宴,审判定罪)之则为元凶!”的论断,则是还原历史后客观评价了。

从表面上看,曾国藩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为后人所瞻仰的文化物质遗产,如“乡间侯府”、《曾国藩全集》、《曾国藩

家训》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名著《曾国藩》等,但从深层次上看,曾国藩留给后人的更是那种曾氏精神,或者说是由他所熏陶、引领的湖南精神,这一点,陈独秀在1920年《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一文中有深刻洞见。

一是敢打敢拼,愈挫愈奋。曾国藩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刚毅。从少年时代起,他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并天天日记反省自己,践行着儒家传统的“日三省吾身”的信条。他一生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终至功成。

二是创新务实,经世致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创新思想的是魏源,他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理念可以说是影响深远。但真正践行这种思想的却是他的同乡曾国藩。在他的指导下,创办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兵工厂,建造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设立江南制造局,他建议派遣第一批出洋留学生,开办同文馆,第一次领导大批翻译印刷西方科技书籍等。

三是转移风俗,陶铸人才。纵观近代中国,学堂的兴起与留学的潮涌,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惹眼的风景。曾国藩建议派遣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其中清末外交部尚书梁敦彦、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

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精英。他礼贤下士,识人善辩,人尽其才,为不同人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而为国所用。

四是秉承传统,率先垂范。曾国藩是近代儒学大师,不仅实现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也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业。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著名学者蒋廷黻说:“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事实上,一个民族,总有它的文化命脉,这个根是不能断的。在风云际会的世界舞台,我们既不能拒斥外来文化,也不能抛弃传统。在当今时代,当我们提倡“小康社会”、“和谐社会”、“重农与新农村建设”时,似乎又发现了一种传统的重新绽放。曾氏精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源,近现代湖南不能不说与曾国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现代湖南能引领中国,这其中与曾氏不无关系。可以说,曾氏影响了湖南,湖南影响了全国。

一什么是家教与家风

一、什么是家教与家风 家教 家教即家庭教育或教养。通俗地讲,就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后代子女的教育及影响。古今中外,家教都是人类教育和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初始、最基本、最具内在价值体认和内在认同连贯性的教育和教化。与普通的知识教育不同,家教更注重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教养,是一种真正纯粹的德行生命养育。《说文解字》云:“育,养子使之善也。”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中国人对儿孙的责任除了“养”,还有“教”。 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作为伦理亲缘共同体的家庭(家族)成员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传延下去的价值观念、生活作风、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生活习惯及道德伦理品格等的总和。家风强调的是代际传承,是经过一代一代星火相传,相沿成习,最终形成属于这个家庭甚至家族特有的“家风”。因此,家风应该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呈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和思想境界。家教与家风的关系 家教方式通过长久的积淀便会形成一个家庭的家风。随着子女长大成人、另立门户,这种家风的烙印便深深打在其脊髓里,继续裂变、继承并影响下一代。所以,家教是家风形成的基础,家风是家教效应即家庭或家族道德伦理风范和文明教养水准的外在显现,家教与家风是先后承接关系,家教与家风的内涵互有重叠且相互影响。 家教家风具有传承性

优良的家风往往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形成了家庭言传身教的习惯,固定为一代又一代的处世风格。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或家族的进步与发展。 家风的形成源自父母德行 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乃源自父母德行素养的熏陶。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也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但一对目不识丁的乡村父母却可能培育出品德优良的孩子。俗语云: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长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优良的家教家风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古人把“修身、齐家”放在“治国、平天下”的前面,意在提醒父母长辈要注重自身修养对子女的影响。 二、家教家风的现实意义 1家教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家风总体上是与社会大环境相关的,家风在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风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好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那些积极向上的家教家风,渗进子孙后代的血液,渗进社会的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只有家风这个源头清澈

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 “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活动班级]: 704班 [班会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家风家训及其由来。 2.树立学生建立文明良好的家风意识。 3.深化文明礼仪的学习,为共筑“中国梦”努力学习。 4.要求学生践行良好家风家训,传承并弘扬中华美德。 [活动准备]: 1.主题班会PPT 2.中国传统文化,良好家风相关历史资料。 [班会流程]: 1.什么是家风?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古代的家风:五常八德 五常:仁义礼智信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新时代的家风:孝亲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根本纽带。在孝亲之外,家庭成员还要将孝亲的美德扩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国家。这就是忠。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 2.说一说你家的家风,家训 同学发言,说说自己家有有哪些家风家训,以及对自己的影响。 3.古今中外家风故事 《颜氏家训》、《傅雷家书》 孔融让梨的故事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吉鸿昌---做官不许发财 曾国藩---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读书种菜养鱼喂猪) 早扫考宝(早起扫屋祭祖睦邻) 4.良好的家风家训有什么作用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一个家族家风的建构,对塑造孩子的成功与否、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好坏、家族人在社会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家风是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伴随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它虽没有文本要求挂在墙上,没有条目细则放在床头,但却在无形和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对孩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的言谈举止影响孩子行为,陶冶孩子的情操,是他们成长的风向标。一般说来,学习型家庭的孩子喜欢读书,勤劳型家庭的孩子热爱劳动,和谐型家庭的孩子注重礼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懂得尊重。不同的家风都会在孩子的意识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作用于他们性格、品质、价值观的形成。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风中,心情舒畅、心理安全、情趣高昂、学习奋进;反之,则精神空荡、心神不宁、态度消极、学习松懈。这便是家风的重要性,便是家风的感染和陶冶作用。 家风虽是家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它通过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日常生活准则、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经常对孩子进行直接的教育和影响,往往比单纯说教、管教的作用大、收效好。它不仅影响孩子的现在,还会作用他们的未来。要形成好的家风,父母应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力争将家庭变为孩子德行修炼和素质增强的课堂。 5.家风与校风,班风 学生谈谈班风,以及自己对班风的建设。 熟记班规,谨守班规。 6.总结班会 总结班会的收获,提出对同学们今后的要求。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定然是和谐的

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目前,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良好家风对干部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家风呢? 记得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概念,所以很多人回答不上来,即使回答了大家的答案也是大相径庭。家风又称门风,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家风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是非常重大的和直接的。 由此可见,家风往往是作风的某种反映,对于领导干部的子女来说有权势的父辈并不足以依赖,惟有靠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家风和政风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很多贪官腐败分子的堕落起点,正是始于家庭这道“防火墙”失去效力。家风不正的人,不可能有一心为公的情怀;家风不正的

社会,也不可能有健康良好的政风与民风。最后,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定然是和谐的。 每个家庭组合起来变成了一个国家,而每个家风汇总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国风。因此家风清国咸宁,家风浊国混乱,此治乱之道也。在狠抓廉政建设的今天,要从根本上抓起,就要从树立家风,改变思想做起,如果每个人都能很好的传承和发扬道德、向善的正能量,那么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必将风清气正、欣欣向上!

家风对我一生的影响的作文

家风对我一生的影响的作文 父亲是一个老老实实的煤矿工人, 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 父亲常 年在煤矿上班,在矿山住了几年后,在我到了上学年龄的时候,母亲和我就回老 家居住了,父亲只有在春节时才请了探亲假回家与我们团聚,因此,我的所有成 长记忆都是在遥远的老家留下的。 小时候我和母亲都是农村户口, 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我们全家, 因此, 母亲在生活上一直很节俭。母亲从不浪费一点东西,穿在里面的秋衣、秋裤、袜 子等,总是补了又不,直到无法修补才罢休。我经常看到母亲点着煤油灯在灯下 缝补衣服, 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母亲经常给我讲她过去的故 事,说她小时候不仅吃不上一顿饱饭,就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当我不小心把饭倒了的时候, 母亲便很生气, 急忙拿刀将倒在地上的饭收起 来自己吃, 给我再盛一碗新的。 嘴里还说, 她小时候吃糠, 吃野菜, 经常拉不下, 用小木棍往下掏。 母亲经常教育我要节约粮食, 总要给我讲一些关于节约粮食的 典故。什么李闯王在茅床上捡的吃米啦,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啦等 等,让我在幼小的心灵里就一直埋下了节约的种子,在我后来的人生里,我一直 不忘母亲的话,从不浪费粮食。 记得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就是一个人 成不成才从小就能看出来,小时候没出息,长大了也没出息。母亲劝我要好好学 习, 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常跟我说: “你爸爸在煤矿上班, 很辛苦, 四块石头夹一块肉,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你一定好好学习,为你爸争口气,不争 馒头气,也得争口糠窝窝气。”母亲的话虽然土了一点,但道理很明白,要我立 志读书,让我“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父亲、母 亲的希望,刻苦学习,做一个德智体几方面都发展的好学生。 母亲除了教育我要有节约意识外,还要做一个勤俭的人。她常对我说:“一 个人千万不能懒,因为一个懒惰的人,有再多的财富都会坐吃山空。”我记得她 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她说:“从前一个懒汉,他妈临出门前给他烙 了一块饼,怕他懒得不带吃,就将饼套在了儿子的脖子上,可等她妈走亲戚回到 家时,她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那儿子只吃了嘴前面的饼,吃完后,懒得不带 的往过转一下,最后给饿死了。”这个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但说明一个道理, 那就是懒惰的人, 有再多的财富都会坐吃山空。 从那以后我立志做一个勤俭的人, 不管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我都乐意去做。 母亲经常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做一个老实人。 母亲经常给我讲“狼来 了”的故事向我说明诚实的可贵,她说要做一个老实人,骗人的事绝不能做,要 说真话,假话说的多了,别人就不会在信任你了。母亲从小对我的教育,使我认
1/6

优良家风影响了我作文3篇

优良家风影响了我作文3篇 篇一:优良家风影响了我妈妈常对我说:做人要诚实守信,孝顺老人。在我年幼时,妈妈说的这类话,我并不懂,可是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理解了妈妈的话,这也许就是我的家风吧! 说起诚实守信,我深有感触,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和小朋友尽情地玩耍时不小心把妈妈最心爱的水果装饰瓶给碰碎了,当时我惊慌的责怪了小朋友,可是,小朋友并没有反抗,而是轻声对我说:别着急,用我的压岁钱再给阿姨买一个不就行了吗?我并没有多想就点点头接受了。谁知第二天,他真的买了一个崭新的水果装饰瓶送来了。恰巧被妈妈看见了,妈妈问:这是怎么回事呀?我听了妈妈的问话,不由得脸红了,然后就把昨天发生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用诚恳的眼神听着我说:装饰瓶碎了,可以再买,可是诚实的心灵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妈妈的话我听懂了,于是我对小朋友说:对不起,我错了!朋友听了后笑了笑说:没关系,阿姨的话也教育了我,做人就是要诚实守信呀!接着妈妈陪同我和小朋友一起去吧新买的东西退了,从这件事我深深的感知诚实守信的重要,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提起孝顺老人,家里的爸爸就是我的榜样。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孝顺长辈,每隔三两天就给爷爷奶奶打一次电话,问寒问暖,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当然也少不了对妈妈和我的关心了。爸爸每次回来都是先去爷爷家,把买的东西放在那,同他们说说话,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聊一聊家常后,在回家里看妈妈和我,爸爸他从来不顶撞长辈,还经常给爷爷奶奶洗洗脚,剪剪手指甲,给他们劈柴担水等,只要是爸爸在家,爷爷家里的家务事就由她承担,从来没听爸爸说过累,也没有听过妈妈对爸爸的责怪,相反的事,爸爸不在家,妈妈对爷爷奶奶更是百般的关心,妈妈的这一做法受到邻里的赞扬,我也学着爸爸妈妈的做法,经常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活,还给他们洗洗脚,捶捶背,有时还给他们讲一讲学校里的事情,让他们开心。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就足以说明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应该孝顺老人,尊敬老人,就是这千千万万的老人给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作为当今的我更应该像爸爸妈妈那样孝顺老人,善待身边不的每一个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把我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当今的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篇二:优良家风影响了我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条小道扔小石头。虽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见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这样子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气,但又委屈地说。你这样可能会让骑车的人摔倒,这等于是在陷害别人!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儿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骑车摔倒比那样还痛!我下意识地捂了捂左手,那道伤,令我难忘。这时,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好!

浅谈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意义

浅谈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意义 2 浅谈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意义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古以来,“家和万事兴”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优秀的家风家训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积淀形成的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纯净。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

作用都不可替代,都必须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遗子黄金满筐,不如一经。”注重礼义、诗书传家是中国古代治家的好传统。美好的家庭固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诸葛亮教诲儿子修身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祖孙三代被后人誉为“三世忠贞”。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犯脏滥,不违其志,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又严格教育参战的儿子,一心报国。“积德之家,必无灾殃。”对子女的真正关爱是树德育人,留下家人受用不尽、社会皆得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 更重要的是,家教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周恩来同志进城后亲自制定包括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十条家规,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不舍。焦裕禄同志不准孩子“看白戏”,把票款如数送给戏院,又建议县委做出“十不准”的规定,至今传为佳话。良好的家教家风,正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的体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最能从家教家风这个侧面反映出来。领导干部也有自己的家庭,也要关爱家人,这是人之常情。但以什么理念、态度、方式关爱,却大有学问。共产党人的家庭亲情,一定要摆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之下;领导干部对家庭利益的追求,一定要在遵纪守法、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底线与境界中获取。

家风教案

初三(1)班“家风助我成长”主题班会活动目的: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知晓家风家训,传承家庭美德,强化“感恩父母,对父母负责”的意识,建设文明的家庭文化。通过活动理解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为共筑“中国梦”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公民。活动过程:一、认识“家风” 2014 年马年第一天,央视新闻推出了街头采访第一问:“你家的家风家规是什么?”面对记者提问,老人孩子们纷纷回答:不怕吃亏、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等。香港演员温兆伦表示,他从小只听奶奶的话,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常教导他,退一步海阔天空,中国人必须团结,国家才会强大!“国比家大,没有国哪来家?”他还说,1997 年香港回归,当国旗升起时,他在电视机前哭了:“我终于有国家了!” 一位“富二代”创业青年回答:总结起来,家风也就这么几个字——不啃老,不坑爹。............ 作家莫言说“从家风看人品”,朋友,说说你家的家风家规是什么。二、说一说我的家风由同学们谈谈自己家的家风,以及家风对自己的影响。三、古今中外家风故事《颜氏家训》、《名门家训》《傅雷家书》1.孔子二十世孙孔融让梨的故事 2.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3. 吉鸿昌---做官不许发财 4.曾国藩---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扫考宝(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四、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家风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到家风,就自然少不了提起孔子倡导的“礼” 、“仁” 。古代的家风总结为:五常八德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时代的家风:孝亲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根本纽带。在孝亲之外,家庭成员还要将孝亲的美德扩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国家。这就是忠。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五、以家风正国风,家风可正源头清家风影响国风,国风也影响甚至决定家风。家风是从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吹出的 人情之风。人情有冷暖,人际有关爱,人间有仁义,那一定是良好家风影响下的结果。当人人走出家庭,带着家的温暖,装着家的期盼,怀着家的未来,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民族国家就一定能够建成。国风中的道德力能够影响家风,家风中的道德力也能够影响国风。当国家政风清明、学风向上、文风大振,民风一定醇美,家风也就会醇正。光明清正的国风,醇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主题班会教案 教育目的:1.了解“家风”定义和由来。2.“家风”的传统意义。3.重提“家风”的意义教育方法:典型事例举例法、提问讨论法活动前的准备: 1.收集关于“家风”的警句格言 2.收集生活中的典范人物事例,以备班会课辩论与发言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 二、家风是什么 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不由得让我想起2012年中秋、国庆前期央视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之“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全国各地采访了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关于“幸福是什么?”的回答有些让人感动,有些却让人无奈。对比起“幸福”一词,“家风”在民众的印象中就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了。它不像“幸福”一词这么具体化,幸福是经常会使用到的,“家风”则非常抽象化。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所以当央视记者对采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播放出的大致是这些回答:“家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不能忘”“不要出去招风惹事,别出去打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传递这种好的风气”“做人要诚实厚道”“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1/ 3

家风调查及分析

家风调查及分析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关于家风的调查及分析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的典故,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时代繁衍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与处世之道的综合体,其主要内容是其独特而稳定的思想观念和情操、作风。家风不仅仅与传统文化密不可风,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 为了了解我国当前家风的现状,我在网上收集了多份问卷。填写问卷的男女各占一半,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青年,他们的学历多是大学,所在地区分布在七八个省,其中主要分布在江西省。由此看来,填写问卷的人员的特征大多都相似,所以从这些问卷所看出的现象和所得到的结论都不会太全面。不过从这些问卷中可以看出江西省农村地区当前家风的现状。 问卷中显示三分之一的人家中都有传承下来的家规家训,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剩下的都说自己不清楚。三分之二的人比较满意自己所在家庭的家风,三分之一的人则不满意。可见当前我们这个地区中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才会注重家庭教育,剩下的可能是注重一半放纵一半,甚至可能是一点都不管自己的孩子。受了家庭教育的孩子中有对家庭教育满意的,也有不满意的。根据我的观察,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家庭,父母都会外出工作,照顾孩子的时间比较少,甚至有些家庭中的父母直接外出打工,过年才会回来一次,这可能是让一部分人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太多家庭教育的原因。其中受到家庭教育的人,可能是受到了暴力的教育,也就是生活在暴力的家风中,自然就不满意当前家庭中的家风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或者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时的“言传身教”便起了副作用,家族的其他家庭也会对此有影响。比如,父母吸烟、赌博、懒散、不诚信等行为会形成一股臭恶的家风,熏染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正直善良、勤奋诚信,他们的孩子的骨子里便会存在这几种重要的美好品质。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比较有自己的判断力和独到的见解,自然不会受到父

高中生满分作文:浅谈“家风”的影响

浅谈“家风”的影响 社会是由家庭所组成的,社会以及国家的心就是家庭。社会的安宁,国家的兴盛,均有赖于家庭所产生的影响。而家风则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话说“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 大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风。孟母为保家风纯正三择其邻,又断机杼,使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孟子刻苦攻读,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大家。位列三公的曾国藩对子女要求严格,不允许高人一等,提倡节俭持家,使其子女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7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7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 家风的好坏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一个知识分子,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差强人意;一对文盲父母,却可能培育出良善品德的孩子。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这样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

树立良好家风、弘扬廉洁齐家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读中国家风有感

读中国家风有感 读中国家风有感 中国有句谚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真切地反映出了一个家庭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这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 读《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当我读到《父亲的遗言》时,我读懂了自力更生、自我奋斗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妈妈是家风》时,我读懂了宽厚待人、助人为乐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家中有善风自扬》时,我读懂了尊老爱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种家风......我不禁思索,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在我小时候,总会看到爷爷带着老花镜拿着一本书读的很认真,后来爷爷眼睛看不见书上的字了,便会让我念给他听。而我的奶奶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为家人操劳了一辈子,勤劳善良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将爱读书、乐意助人的特性传承到了我母亲身上,而后又传递给了我。我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听到父母教育自己子女“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吃饭不能左挑右拣”,“看到长辈要有礼貌”.....仔细想来,这些通俗易懂的大俗话同样是家风的传递。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件小事,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凭借着这些点滴传承,我们才能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不同文化高速融合传播的今天,直面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坚守住内心的安宁和纯净。 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是很重视家风的,国有国威,家有家风。家风会影响社会风气,家风正,社会风气自然而然就正了。反过来国风也会影响家风,国家的风气好了,社会风气清了,能感染社会中的个体,进而影响他们的家风。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可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好的家风的熏陶下,“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好家风就是良好的社会风气

好家风就是良好的社会风气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数控14-1班王锋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6篇

纪录片家风观后感 6 篇 第一篇 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风气,12 月4 日下午,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厅综合楼三楼会议室集体观看了《家风》纪录片。 纪录片从清代曾国藩的家风讲起,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 《颜氏家训》。颜氏家族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讲述《钱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读书报国”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 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弘扬“家风”的重要性,以良好家风锤炼作风,把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内正直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干部职工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使良好的家风成为全体干部职工为人做事的“保险栓” ,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 。 第二篇 由央视科教频道、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家风》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 《家风》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和悠远绵长的文化根基,值得老中青少几代人共同学习。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家风的纪录片,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片中生动的人物故事、厚重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的讲述风格犹如和煦春风,将家风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令人赞叹。纪录片《家风》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 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在此情况下,家风家教被提高到了关乎社稷兴衰与天下存亡的高度,受到了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的高度重视,这对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从未中断可谓居功至伟。与之相应,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

家风的重要性

家风的重要性 家风,又称门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一个家有没有好的风气,会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家风纯才能民风正,才能有良好的社会风气。 而在中国历史的群贤谱上,有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家风。譬如“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是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勤奋、俭朴、求学、务实”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做官不许发财”是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家风;而“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清廉”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家风;“做自立、诚实和正直的人”是刘少奇的家风;“守法,低调”是邓小平的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风,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1/4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还记得春节期间,屮央电视台关于“家风是什么”的报道,随着记者的镜头,一句句温馨和谐的家风又回响在在人们的耳边,这 i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家风” 一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里的风尚或作风。殊不知家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修养、气质、智慧、人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家庭的家风就决定了其成员的事业能走多远。 一、家风的影响 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1 ?家风对于一个家庭或家族来讲,它是一项比金子更珍贵的精神财富。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文化,它能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 有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等。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2 ?家风的重要性一一那环绕父母心灵的气氛,也弥漫于整个家庭之屮,而且影响到家庭屮的每一部分。

《礼记?大学》所列“八条目”: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者是为修身而做的准备,虽未必人人都能治国、平天下,而修身、齐家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践行家风,实践德行,即为实现人的志业而做的起码的准备,古人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源于此。 著名XX作家XX曾说过: 2/4 “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 环境屮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 二、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 古今中外,无数教育实践证明: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孩子阅读的第一本教科书。 1>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 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会逐步影响着

君家有贻训 清白遗子孙——良好家风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良好家风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建立良好家风,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从《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到《朱子家训》,无不体现着良好家风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都与家风重视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今日重提家风,抓住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抓住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所谓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属于道德范畴,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在家庭中的传承。简单来说,家风就是一个家庭多年形成的为人处世风尚,包括家庭成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动准则。“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家风好,社会风气才会好,国家才会和谐稳定,每个家庭都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积极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等等。家风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塑造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对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兴趣爱好、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会打

上家风的鲜明烙印,留下家风的鲜明痕迹。 一个家庭或家族,可以没有显赫的家世、殷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良好家风不是一人一时一事就能建立起来的,必须依靠家庭或家族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人人建设、世代弘扬,通过父传子、子传孙的方式,子子孙孙相互濡染,在生活点滴中不断践行,才能铸就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并且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每一个家庭成员。 良好家风促进个人交往能力的形成。家庭是个人需要最早融入的交际圈,人性、文化素养、价值观、交往能力都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受到熏陶,家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和关系往往就是我们学习人际交往的启蒙教材,我们在和谐家庭中学到的交往能力是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 良好家风促进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父母做为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教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我们一生的幸福发展奠定基础。父母的行为应当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忙于麻将桌前的父母是不可能用一句“好好读书”就让孩子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一个浪费成风的家庭也不可能培养出节俭的孩子。“龙生龙,凤生凤”,教育往往是家长通过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行为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孩子。 良好家风促进个人行为准则的形成。家风建设,是社会教育进入家庭的具体行动,不论是“父母呼,应勿缓”、“出必告,返必面”的

工作总结范文精选:培育良好家风家教总结

培育良好家风家教总结 培育良好家风家教总结【一】 为大力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质内涵,和谐小学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的活动,使全体教师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教师们从各自家中挖掘、总结优秀家风、家训,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校全体教师在校委会的领导下,收集家教故事,学习优秀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领导小组,深入贯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加强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深入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系列活动。 通过广大教师的演讲分别讲述了有关“好家风、好家训”的故事,让广大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更加明确我们需要的家风是: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设身处地、善解人意、甘愿吃亏等。注重道德自律的家庭成员,才能够在家庭中享有威信,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有了良好的家风,整个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一条条家训,一片片家教故事,无不承载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文明教育,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使官大教师们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好家风、家训”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家长的一致好评。

一、“说温馨家事,传最美家风”家风建设展示活动 1、面向广大女职工家庭征集优秀家风故事。创作提炼现代家训家规。 征集内容:世代传承的家教格言及自己创作的家训家规,家教心得、家风故事。 内容要求:贴近生活,健康向上,语言精练,特色鲜明,富有内涵,便于传诵;内容体裁不限,诗歌、散文、故事等皆可,字数控制在1000字内。 2、开展职工家庭文化建设展示活动。 组织形式: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乡镇为单位通过微博、微信、专栏、橱窗、黑版报、报刊、杂志和舞蹈、唱歌、故事会、小品表演等。 活动内容:宣传“明礼诚信、夫妻和睦、孝老爱亲、邻里融洽,友爱互助,勤俭节约,热心公益”等方面表现突出、事迹感人、带动效应好的家庭;才艺表现应融入中华传统美德、良好家风等元素,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家庭文化活动,以“我说我家、我唱我家、我演我家”等表现形式,展家庭文化成果,秀美好家庭生活。 二、“写家书传亲情”互动活动 1、通过女职工给家人写信的方式,关注家庭、关心家人、表达亲情,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邻里互助的风尚,积极履行家庭责任,提升家庭建设能力,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全总女职工委员会与「为你读诗」合作,通过线上节目与线下互动相结合,提高活动的参与度,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