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中产生,而在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这说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调查表明:70%~80%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而思想品德课是塑造学生良好品德、道德情感、理想价值的课程,那么,我们应怎样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艺术

1.教师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知识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既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包括常识性生活知识和常识性修身养性基础知识。并且,思想品德课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瞬息万变,学生的思想也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所以我们思想品德课的老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智慧,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否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诸如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能会因为知识不够丰富而无法解答。至于生活起居知识、风土人情知识、家庭生活知识、人际交往知识和个人修养知识,这些都有利于树立教师知识渊博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有无限的敬佩,进而喜欢这个教师,喜欢这个教师上的思想品德的广阔的内容。同时,这对塑造一个学生的思想也起到了最重要的一步。

2.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幽默意识,提高教学艺术

教学幽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幽默技巧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乐趣无穷而有具大教育意义的智慧。幽默能使课堂充满愉悦、洒脱,给学生留下回味无穷的畅想余地。如讲到“交往艺术”这一内容时,课本要求我们“要积极参与他人活动,学会协商与协调,学会化解冲突和矛盾,这样都将有利于我们形成成功的人际交往,有利于我们的成长的发展”。教师讲到这个问题时,就可以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幽默技巧,使枯燥的说理变为现实可用的智慧行动。

3.教师上课时,要有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称赞,均能为你赢得学生的人缘。笑口常开,善于与学生沟通,是学生接受你的开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开小差;学生犯错误了,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但需注意师生沟通的艺术。即使是批评,也应注意从正面称赞入手,间接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这样,学生往往会容易接受批评,知道自己违反了规则,以后会自觉地遵守。同时,也对老师产生了好感和尊敬之情。这样谁不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呢?

二、运用多种方法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1.用案例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是“情境”。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里面的家庭保护内容时,我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以漫画“孩子怎么还没回来”为情境进行讨论,这样一下拉近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家长只顾自己一时的快乐,忘记对孩子应尽的保护职责。这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学生应该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后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怀着极强的好奇心进入听课角色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思索的欲望。

三加强师生互动,提高上课技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加强师生互动,努力实现与学生的对话

如讲到《我爱我家》时,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父母的爱展开对话,让学生深深地去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然后,再提出一个问题“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呢”?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既走出了过去思想品德课的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这样的对话中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成功地达到了上课的效果。

3.采取唱歌等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四、利用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作为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是指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开调查采访,开阔学生的视野;请进来,即是根据课题的需要,请相关的人员到学校现身说法。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本理论的追求欲和发展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大大提高。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加强自身教学艺术,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最有效地达到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道德规范,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只有通过学生的白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才能成为学生的内在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高一级道德水准时发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克服那种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偏重说理,忽视实践,教育要求与实际需要脱脱节的弊端,为此,我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和实践活动,在班上建起了“四栏”(时事政策宣传栏,学雷锋,学英模专栏,贯彻日常行为规范专栏及书报栏)并开展“五无”(地面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桌上无划痕,墙上无漆抹,花术无采摘)和“十要”(升旗仪式、集合列队、课堂秩序、上下楼梯、做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仪表着装等十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活动。开展的所有活动中,都指定专人记录,并在每周星期五卜午的班队活动中进行公布,然后加以评比,对表现优良者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表扬。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良好的品行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则令不行”,正是一个人具有良好品行的体现。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的表述。这一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目标之一。 诚然,良好的品行是为人之本,众之所瞩。但品行不良学生虽属少数,如不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则既不利于对他们自身的帮助和挽救,又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甚至还可能危及社会安定。 学生的不良品行是在某些客观条件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而造成的,以下在此作一些试探的分析。 一、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 (一)家庭方面。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占多数,父母的溺爱,迁就很容易养成子女任性、优越感、自我中心、自私、专横、懒散、依赖等消极性特点;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会使子女感到家庭中没有温暖,或养成“乖巧”的行为反应;家长缺乏表率,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如有些家长整天沉醉在麻将、扑克、赌博之中,沉迷于吃、喝、玩、乐之时。殊不知,天真无邪的儿童此时正在受到腐蚀,心灵正在受到无情的创伤。此种种原因极易使儿童的心灵、行为受到诱惑和影响,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引起性格变异,导致品行不良,做出种种令人吃惊的不良后果。 (二)社会方面 社会主义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行健康成长的。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不能低估。学校附近的“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对学生的诱惑力最大。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儿童缺乏全面、深刻的分析能力,对那些诸如“坦克大战”、“挖地雷”、网上聊天、黄色网站等充满好奇,我们教育者应该注意防范和正确引导。 (三)学校方面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的不当,也是间接造成学生不良品行的原因之一。如有的教师管教不管导,狠抓智育,只抓升学率,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不了解学生,工作不深入;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教育方法不适当,使学生产生厌烦、反感情绪;有的教师对品行不良学生睁一眼闭一眼,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与家长等有关方面联系,或一推了之…… 二、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不良品行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的错误或无知常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把违反纪律视为“英雄行为”,把敢打群架等同于“勇敢”,偷别人的东西为“杀富济贫”。搞恶作剧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道德意志薄弱是心理因素的主要原因。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如

小学思品课教学设计:我学会了

我学会了 宁师附小黄爱珍 教材分析: 《我学会了》这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展示自己入学两年来取得的成绩,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为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入学两年了,在两年的学习中,也取得了不少的学习经验。这为探究如何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本课通过才艺展示、交流讨论、记者采访等,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心理,教会学生把某一方面的学习自信,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 设计理念: 1、力求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尊重儿童的权利,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努力创建自主、互动、和谐的品德与生活课堂。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交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图片,交流收获。(4分钟)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欣赏一下你们的同龄人,他们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学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看,等会儿请你说说他们学会了什么? 1、课件播放配乐图片:写字、读书、炒菜、收拾房间、种菜、踢毽子、出黑板报、懂文明礼貌、购物等。(从学会知识、技能、道理三方面呈现图片) 2、说说刚才你看到他们学会了什么?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表现评语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表现评语 中小学,学期结束时,班主任要给每个学生写思想品德评语,这是班主任老师在学期结束时的一件重要工作;下面是有小学生思想品德评语,欢迎参阅。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语 1. 你是一个文静、懂事的女孩,平时爱清洁,讲卫生,学习认真,还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习而感到高兴,老师希望你上课大胆发言。 2. 你是一只快活的小喜鹊,走到哪儿,哪儿就会有你响亮清脆的声音,你课堂上发言积极,读书表演都很出众。可就是在你不自信的时候说话声音小得可怜。“学海无崖苦作舟”热情大方的孩子,在聪明中家点勤勉吧,愿你在学习道路上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3. 平时不爱开口的你,尊敬老师,和睦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在学校一直给人一种内向胆小的印象,为什么在家会那么固执急噪?呢学习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需要刻苦谦虚,“梅花香自

苦寒来”,只要你上课多动脑,作业不马虎,你的成绩一定能够有很大提高。 4. 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位很乖巧可爱的女孩,你的嗓音细嫩甜美,你的字迹端正漂亮。别看你平时不多言多语,课堂上你却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常常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赏。如果课堂上你也能把手举得高高的,让同学听听你那独到的见解,那就更好了! 5. 你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小女孩,能够和每一位同学成为好朋友,体贴和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把事情交给你做老师很放心,因为你会完成得很好,在学习上,你能积极思考,开动脑筋,作业书写工整,成绩优良。希望你提高做事效率,多花一点时间看看课外书,拓宽知识面。 6. 你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可爱的笑容时时绽放,热爱学校生活,和小朋友们相处愉快,也尊敬老师,常常帮助老师做事,经过努力,这一学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你的字也有了进步。老师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勤于思考,大胆提问,那样你会有更大进步的。努力吧! 7. “有志不在年高”,虽然你年龄小,但你的智慧、机灵、勇敢让老师打心眼里喜欢你。你聪明的大脑里装满了各种知识;在别人不敢说,不敢做时,你会高高地举起小手,那么勇敢,那么

提高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兴趣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如果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能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能让学生在狭窄的圈子里窒息自己,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要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这对学生走进书中认真阅读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促使学生由“要我读”的观念朝“我要读”转化,进而带动语文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且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的需要。 一、让学生品尝轻松自主阅读的乐趣 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自主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经过必要的准备后,老师带学生到阅览室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并想想为什么要摘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教室里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这样他们动口、动手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二、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教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在关注教科书的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课外知识。 教师应依据大纲,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读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设置问题,诱导学生。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经久不衰,中学课本中涉及一些篇目,教师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要设置一些问题,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由学习选段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例如在教学《鲁提

辖拳打镇关西》之后,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成功逃脱了吗?结局如何?这个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去阅读这部长篇小说。 2、教活课文,拓展延伸。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精彩品尝,诱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法,使学生的阅读触角自然向课外延伸,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先安排较多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研讨。 三、营造阅读的氛围。学生往往是求知欲旺盛,但自制力较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营造阅读的氛围。1、阅读环境的创设。阅读环境大到校园环境的建设,小到教室的布置。学校的整个环境建设要以学生的发展、提高为中心,体现学生是校园的主人,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在一个书香四溢、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学校学习,学生能从自己所观察到“风景”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校园文化的审美乐趣。班级建设也要有浓厚的文化意识,班级的手抄报、板报、墙壁等应该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在阅读这些版面的过程中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阅读的兴趣自然是非常浓厚的。所以,良好的环境建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由被动的阅读走向主动的阅读。 2、阅读心情的营造。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成为一种逼迫,一种痛苦。学生在教室的时间是很长的,如果教室总是闹哄哄的,使人无法静心阅读,这对许多渴求知识、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摧残。教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理想场所,在具体的做法中,必须要让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人人都有拥有理想的学习环境的权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心情愉悦,能更好地与书本交流,与作者交流,激发共鸣。 3、榜样的感染。教师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首先自己要感兴趣。学生的向师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培养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培养 一、寓教育于学生活动之中 小学生品行的形成过程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基本要素,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正处在萌芽状态,加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对抽象的道德观念难以理解。所以,对于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首先靠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很难收到较好效果。最好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小学生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同时又要抓好时机随时进行,在这里,我认为有几个条件需要注意: 1、环境的作用 环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正是为了使学生在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发展。只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加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常规培养的一致性 现在小学里从六周岁半就进行一年级学习,他们从一个耍孩子走进课堂,受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的约束,况且,他们的家长都非常宠爱他们,常规教育是对学生正确执行生活中各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教

育。对小学生常规教育就坚持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小学生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事物入手,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按时上学,有规律的生活愉快、有秩序地参加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3、寓教于教育活动及学习过程中 小学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活动及其自觉学习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就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情感和态度,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能用正确的思想判断善、恶、真、假、美、丑等,形成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并能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晨会课、班队课、周会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学到有关的知识,通过各种活动,人的道德行为的学习,受到有关优秀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逐渐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的素质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1、以诚相见,融洽感情 学生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愿意和他们交往,也愿意听他们的语言,接受他们的教育,特别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

新课程下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新课程下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发表时间:2015-01-21T15:17:53.327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董朝海 [导读]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思想品德是灵魂,是人的一切言行的指导;正有人说,学生的身体不好是废品。 安徽省霍邱县周集镇第一小学董朝海 237471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时效性、 一、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思想品德是灵魂,是人的一切言行的指导;正有人说,学生的身体不好是废品,智力不好是次品,而品德不好是危险品,这些说法形象的表明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许多老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难管了,这是一个不争也不容再忽视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和我们的教育思想指导有一定关系,在“一切为了升学,一切围绕升学”的思想指导下,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成了中小学的普遍现象,而到了高中学校,重视高考科目,忽视德、音、体、美、劳等所谓次要学科,重智轻德现象的倾向更是严重,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一些认真工作对学生真心负责的教师,反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放任学生自流的老师却成了好老师。这些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固然这里面不排除有老师管理学生的观念或者工作方法的问题,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没有跟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现在的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一些腐朽思想和社会上的不良丑恶现象会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社会在发展,而我们的思想品德工作却有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把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一定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这也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时期,在?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下,社会上的各种负面东西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这一切都给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对做好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加强改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以新的姿态?接新世纪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学校特别是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找准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使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成效,德育工作有发展.。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从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去认识搞好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突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牢牢占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这块阵地。 二、当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实效性问题及其?因分析。 由于目前我国教育正面临着社会、?济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型时期,使教育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这一难度表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老师推心置腹乃至言传身教却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澜,即使是许多十分感人的先进事迹,也只限于课堂上的“激动”,出了课堂,学生很快就抛到九霄云外。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心理呢?就是我们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条件下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不适应时代的步伐。我们从社会主义计划?济到社会主义市场?济,社会的政治、?济、文化等领域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我们所采用的思想品德教育依旧是传统单一、正面的传输,没有及时反映社会变革的现实,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不感兴趣,以致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2、不适应教育变革和观念的更新。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应试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包括政治课的教育也是如此。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等。同时也体现学生受教育的主体性。而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却以“接受、转化”为主,“纪律”色彩较浓,以致忽视学生主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改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确立思想品德教育为首的主导地位。 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首先是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取得共识,其真正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地位是由秩序的功能所决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功力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对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保证作用。因此,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职工必须更新育人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四坚持”、“四抓。”即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为首,抓“五育”并举,坚持面向全体,抓后进生的转化;坚持全程负责,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坚持全面丰收,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根本宗旨上。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人人都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增强全员思想品德教育意识。这种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共识,才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改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学校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不爱语文的表现 1.1 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1.2 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1.3 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1.4 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初中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2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 2.1 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

小学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自我鉴定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小学教师思想政治表现,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自我鉴定1 时光飞逝,两年的光阴悄然而逝。过去的两学年中,在学校领导的全心关怀和正确指引下,在学校教师同仁的倾心相助、大力支持下,在学生们的努力配合下,作为班主任,我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回顾两年来的工作,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浸润着收获,在这个平凡的三尺讲台上,我满怀期待和信心关注着学生每一天的成长。现结合两年来的思想、工作等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思想上,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的一年中,本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法规,自觉树立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使自己一步步地向着先进前行。同时我还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观察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此外理论学习还要在行动上落实,注重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生活中,时刻用其来约束自身行为;在工作中,我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系统的进行专业知

识的学习,还注重加强对自身语文素养的培养,促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体系的健全,让自己尽早、尽快的熟悉工作情况,少走弯路。 二、踏实工作,努力提高业务素养 作为新教师,我深知,只有付出更多,才能有些许收获。因此,唯有勤勤恳恳地工作,才能尽早站稳讲台,并在教师这片领域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教学中我本着全心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实施爱的教育,关爱学生,真诚奉献。每天踏实工作,在实践、探索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首先,在学科教学方面,对于我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全新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全新的。因此,每上一篇课文,我都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细致地查阅各种资料,力求吃透文本,准确把握重难点。对于较难把握的重点课文,我经常向师傅和其他优秀教师请教、听课、学习,寻找重点难点的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以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和限度为基点,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登上三尺讲台,组织课堂教学,并围绕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夯实基础,着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在朗读、阅读、口语、思维、表达等各个环节的训练与提升,注重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抄写本、作业本、听写本每课一批,小本每周一批,作文本基本做到每人每篇细写评语,及时了解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和作文水平变化情况,以便在讲评中有的放矢,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内容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 班级:三年级 活动名称讲文明促新风——争做“内外兼修”的当代小学生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活动让学生自觉遵守文明公约,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活动过程纪要 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自主、自律、自觉意识为目标。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促进教师更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更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达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要求。 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学生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抓起,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办好校园广播站,及时提倡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办好学校宣传栏、各班板报和四个“栏”宣传阵地,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思想品德对自己的诸多好处,对自己日常的不良行为也开始改善,逐渐养成了自省自律的好习惯。不作出违反校校纪校规,自觉学习和遵守校规。

如何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兴趣,才会认真的去学,老师的教学效果才会高。然而学生的兴趣又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培养和调动,如何通过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有效教学的程度呢? (一)设置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常识数学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教学。如:在引入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如此高吗?交警为什么总是提醒大家要慢行?说到这里,有些学生在想说:“这与我们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就在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出示刹车距离与一次函数应用题。学生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还怀着急切的心情想知道答案,必然会积极思考,跟老师的思路走,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升。 (二)由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以“探索尝试”为核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

探究的热情。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作用就是“导”,即巧妙地引导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 (四)教师要关爱、尊重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把热爱学生作为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用教师无私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建立起和清的师生关系。“亲其师,爱其道’。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会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工作。 三、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

小学生思品评价的三大标准

小学生思品评价的三大标准 小学思想品德新大纲对评价标准作出更新,但是比较系统、科学的客观标准和评估方式还未形成,笔者和学校教研组认为,总的来说,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应该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原则一:步步为赢,知行统一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我们称它为“步步为赢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原则二:激励为主,严厉为辅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当然,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在使用“评估导向标”犑辈患欠郑瑺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限期(下次自我评价前)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原则三:以身作则,以情感人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 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皖阜阳市颍泉区姜堂中学姚金同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鉴于阅读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中学语文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所以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是一个切入点,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别从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展开。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由课内延伸向课外,课外阅读又对课堂阅读教学起到帮助。 关键词:语文阅读兴趣培养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这句话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甚至能够影响到人的一生。 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中学教学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黄金时期"。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之前如果养不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作为一名即将走上中学讲台的语文教师,我认为阅读教学很重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指的是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它是阅读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被称为阅读的‘凝

聚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知之者’可视为兴趣产生的初始阶段,是由需要所产生的兴趣,可以称之为‘理趣’‘好之者’可视为兴趣产生的中期阶段,是对事物和活动本身的兴趣,可以称之为“‘情趣’;‘乐之者’可视为兴趣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审美所产生的兴趣,可以称之为‘乐趣’。” 阅读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中学生的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于语文课堂上学习课文和语文课下的课外阅读。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水平是逐步积累和培养出来的,不能“一口吃出一个胖子”来。语文课就是在打基础,因此,语文课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很重要。而要想获得最好的效果,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文,带着热情带着好奇心、疑问和对某一问题的探索去读课文,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一、如何调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导入引发阅读兴趣 夸美纽斯说:“铁匠在打铁之前,必须先把铁烧热。”导入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确定目标,激发兴趣。 1、巧解标题。标题是文章的旗帜,就如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够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巧妙的解释标题,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最经典的导入方式。 案例1、“特级教师于漪教《茶花赋》,只写“茶花”二字。学生喊:“掉

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点滴谈

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点滴谈 孙翠珍 2008年6 月获教研室二等奖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向往美好生活是人类自古以来所追求的伟大理想。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其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培养,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但要传授给他们知识,而且还承担着他们良好品格培养的重任。因此,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和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其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心理、情感生活等还不稳定,容易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何培养他们正直善良、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的品格;如何教育他们宽容忍让、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与人和谐相处;如何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勇于面对困难,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懦弱,广交朋友,走向生活……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具备完美的人格,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自身形象、品格修养,甚至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塑造美好的自身形象,用自己完美的人格魅力和规范的行为举止影响和感化学生,向学生传为人之道,解人生之惑,美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丰富其头脑、崇高其精神,以达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目的。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资源,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格。小学教材中,特别是语文、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的优秀人物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生动故事,其感染力和号召力远远胜过那些枯燥的理论和简单的说教,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因势利导,效果更佳。如《鲁宾逊漂流记》一文中,鲁滨逊孤身一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荒岛生活,历经磨难,仍不失勤劳、勇敢而善良的本性,凭自己

小学生思想品德大课堂活动策划

2.5 思品大课堂 又是丹桂飘香的季节,又是天高云淡的秋季,教师们开始了辛勤的耕耘,同学们开始了新的学年。又到了每一的思品大课堂时间,我是今天的主持人2.5班的***在此向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问一声: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2018年9月10日,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历史上今天发生的事,有请***同学。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建立教师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使教师的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重、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每年9月10日前后,全国各地都要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表彰那些优秀教师和在尊师重教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党和领导人亲自前往一些在中小学慰问教师。各级政府、各行各业以及广大学生都满怀热情地为教师办实事,排忧解难,为他们献身教育事业创造条件,使尊师重教的传统得以恢复和发扬光大。 其实早在1932年,国民党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

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天下大事,下面,有请***同学带我们走进一分钟新闻。

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公里,美丽富饶的土,江河清澈、山峦翠绿中国多么辽——多么壮丽。下面有请***同学带我们飞跃祖国的大好山河,来到美丽的。

小学一二年级思想品德教育考核方案

思想品德教育考核方案 一、评价目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品德与社会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品德与社会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和赞赏。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应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长、社会及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重点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行为能力评价。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对有关道德和生活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适当考察过去学过的内容。行为能力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通常与考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综合起来进行。 四、评价的具体内容: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简单的说就是“爱”,有了爱才会快乐的成长。让学生热心参与、细心探究、用心体验,真心去爱。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2、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尊纪守法、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诚实可信、维护公德;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等。 3、交流与合作。热心参与交流合作,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学习能力。对有关课本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具有初步探究和创新精神。 5、个性与态度。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大自然。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评价(见表)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评价形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 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可以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评价可以采用评语描述的形式,评语可以补充等级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全面。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临江中心校张春玲意志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坚强的意志对学生的智力活动起着促进作用,它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主动感知、牢固记忆、积极想象、周密思考的习惯,激励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我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对促进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有重要意义。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的一切意志行动都受一定的动机和目的调节、支配、加强正确的目的、动机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动机水平,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要使学生确立明确的目的,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事实证明,只在让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他们才能把远大理想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工作中有坚定的决心,不被任何困难吓倒,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毅力及直动力,从面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2、发展健康的情感 意志行动是为实现个人确定的目的面严格约束自己,抑制不随意冲动和能够种种困难的行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外,还要发展学生的健康情感。只有使学生具有健康的情

感,才能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正确地选择动机,并使其成为推动行动的一种心理驱力;他们才能在完成意志行动阶段,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顽强地坚持下去。 3、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在良好的班集体里,同学们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尊重集体、愿意完成集体委派的任务,并努力为集体争光。这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制、刚毅、勇敢等意志。同时,为了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必须遵守严格的纪律,而严守纪律又是较好的意志锻炼过程。所以,老师应努力使自己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榜样的教育作用是无声的力量。学生崇拜榜样,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榜样人物身上无不透射出象征当前时代精神的意志品质,随着学生对榜样人物的学习、模仿,其意志品质便会被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良好意志品质。此外,老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爱护、关心、了解、体贴学生,知道他的困难在哪里;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提出既合理又严格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合理的、能够做到的,但又是严格的,一定要按照最好的标准来完成任务,要求是通过制度、纪律来体现的。 一要引导学生练习遵守生活制度,因为只有经过不断练习,才能养成遵守生活制度的技能和习惯。二是对学生要实行必要的监督,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