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电流教学设计(发送)

恒定电流教学设计(发送)
恒定电流教学设计(发送)

恒定电流教学设计

电流

教学过程:

一.形成电流的条件

先由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形成电流的条件:

再由老师讲解形成电流的条件。

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

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问题讨论:如果把金属导体的一端接在带正电的金属球A上,另一端接在带负电的金属球B上。

讨论:(1) 金属导体上是否有电流形成?

(2)体上的电流是否能持续存在?要想得到持续电流条件是什么?

总结: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电源的作用就是保持电路两端的电势差,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

二.电流强度(I)

为了表征电流的强弱,引入一个物理量——电流强度(I)

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数学表达式:I=q/t

说明:电流强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如果在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1库,导体中的电流强度就是1安培。

在常驻用单位中,电流的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

1 mA=10-3A

1μA=10-6A

三.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

习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

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例题分析:

例1.一根铜导线,横截面积为1.0mm2,载有1.0安电流,已知铜导线内自由电子的密度n=8.5×1028个/m3,每个电子电量为1.6×10-19C,试求: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为多大?

(7.4×10-5m/s)

1

欧姆定律

复习引入:(1)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既然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那么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

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个问题(欧姆定律)讲授新课:

1.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演示实验:(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连接着一段导线AB,导线两端的电压可由电压表读出,导线中通过的电流可由电流表读出。改变滑动片P的位置,可以

改变导线两端的电压。

的关系,

根据测得的数据画出I—U的关系图线,得到一

条直线(Ⅰ)

表明:导线AB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且对

AB这根导线来说,比值U/I=10是个定值,这个

比值不随U或I的改变而改变,是导线本身的一种性质。

关系图线,得到一条直线(Ⅱ)

表明:导线CD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且对

CD来说,比值U/I=15是个定值,这个比值不随

U或I的改变而改变。

比较结论:(1)对同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相同电压下,U/I大的导体中电流小,U/I小的导体中电流大。所以U/I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叫做电阻(R)

(3)在相同电压下,对电阻不同的导体,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2.欧姆定律: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用实验研究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

说明(1)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

(2)R的单位:

(3)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体和通常壮态下的电解质溶液,对气态导体和其它一些导电原件(电子管,热敏电阻)不适用。对电路而言,它只对一段不含电源

的导体成立。

电阻定律电阻率

复习引入:(1)欧姆定律是如何表述的?

(2)不同导体的电阻大小不同,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

2

的呢?

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演示实验: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保持BC间的电压不变

① BC间接入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但长度不相同的导线。

现象:导线越长,电路中电流越小。

计算表明:对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的导线,电阻大小

跟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② BC间接入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但粗细不相同的导线。

现象:导线越粗,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计算表明:对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导线,电阻大小跟导线的横截面种成反比。即: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就是电阻定律。

R∝L/S

R=ρL/S (1)

(1)式中的ρ是个比例系数.当我们换用不同材料的导线重做上述实验时会发现:不同材料的ρ值是不相同的,可见, ρ是个与材料本身有关的物理量,它直接反映了材料导电性的好坏,我们把它叫做材料的电阻率.

ρ=RS/L (2)

注意:

⑴电阻率ρ的单位由(2)式可知为:欧姆米(Ωm)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 但电阻率并不由R S和L 决定.

⑵引导学生阅读P30表格

思考:

①哪些物质电阻率小,哪些物质电阻率大?

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橡胶的电阻率最大.

②电阻率相差悬殊各有什么用途?

电阻率小用作导电材料,电阻率大的用作绝缘材料.

③表中说明“几种材料在200C时的电阻率”,这意味着什么?

材料的电阻率跟温度有关系.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a,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这一特点可制成电阻温度计(金属铂).b,康铜,锰铜等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很小,故常用来制成标准电阻.c,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做超导体.

综上所述可知:电阻率与材料种类和温度有关.(对某种材料而言,只有温度不变时ρ才是定值,故(1)式成立的条件是温度不变)

在温度不变时,导线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就是电阻定律。

巩固新课:

提出问题1:改变导体的电阻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回答:改变电阻可以通过改变导体的长度,改变导体横截面积或是更换导体材料等途径。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改变导体的长度来达到改变电阻的目的。(以P31(5)题为例介绍滑线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3

提出问题2:有一个长方体的铜块,边长分别为4米,2米,1米(如图所示),求它的电阻是多大?(铜的电阻率为1.7×10-8欧米).

通过本例注意: R=ρL/S中S和L及在长度L中,

导体的粗细应该是均匀的.

提出问题3:一个标有“220V,60W”的白炽灯泡,加上的电压U是由0逐渐增大到220V,在此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用图线表示,在下图中的四个图线中,肯定不符合实际的是(ACD)

提出问题4: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当加2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强度为4A。现把此电阻丝均匀拉长,然后加1V的电压,这时电流强度为0.5A.求此时电阻丝

拉长后的长度应原来长度的几倍?(2倍)

提出问题5:一立方体金属块,每边长2cm,具有5×10-6欧的电阻,现在将其拉伸为100米长的均匀导线,求它的电阻? (125欧)

电功和电功率

复习引入:闭合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控制用电器的开关组成的。用电器就是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设备。

例:电动机工作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热器工作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解槽工作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流通过用

电器做功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讲授新课:

1.电功

初中学习电功概念是直接给出电功公式:

W=UIt……………………(1)式

教师引导学生用电场理论再重新分析一下上述结论。

例:如图所示。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AB。现有带电量+q的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自A搬动到B点。电场力做多少功?

W=Uq……………………(2)式

如果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导体内就建立了电场,电场力在推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要做功,设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q。则电场力做的功为W=Uq,由q=It得

4

5

W=UIt (3)

说明:

a .在一段电路上,电场力做的功常说成是电流做的功,简称电功。

b .电功公式的物理意义:

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C .(3)式中W ,U ,I ,t 的单位分别是焦耳,伏特,安培,秒。

2.电功率

为了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引入了一个物理量——电功率(P )。

定 义:电流所做的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电功率。

数学表达式: P=W/t ……………………(4)式

P=UI ……………………(5)式

说明:

a .(5)式中PUI 的单位分别是瓦,伏,安。

b. 一段电路上的电功率,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成正比.

c. 用电器上一般标有电功率和电压——它们分别是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 每个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在这个电压下消耗的功率称为额定功率.

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把导体一个接一个地依次连接起来,所组成的电路就为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① 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I1=I2=I3=…=In

②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U1+U2+U3+…+Un

串联电路的几个重要性质:

根据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和欧姆定律来推导:

①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即用一个电阻代替电路中的几个电阻,而效果相同)

U=IR

U=U1+U2+U3+…+Un IR =IR1+IR2+IR3+…+IRn R=R1+R2+R3+…+Rn

故: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段电路中电阻之和。 请学生从电阻定律的角度思考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② 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 I=U/R U/R=U1/R1=U2/R2=U3/R3=…=Un/Rn

故: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

③ 串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P=I 2R

P1/R1=P2/R2=P3/R3=…=Pn/Rn

故:串联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们的阻值成正比。 例:把阻值不同的灯泡串联接入照明电路中,会看到阻值大的灯泡亮,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原则,可以

将滑线变阻器接成如图的分压器。

U PB =R PB U/R 当滑动片P 从A 滑到B 的过程中R PB 由R 变到零,U PB 由U 变到零即能获得

连续变化的电压,电学实验中经常要用

到。

表明它消耗的功率大;阻值小的灯泡暗,表明它消耗的功率小。

附: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学生自已证明)

例题分析

例1:(P38例题)有一盏弧光灯,额定电压为40V,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5.0A,应该怎样把它连入220V的照明电路中?

☆本例题说明:

串联电阻可以分担一部分电压,使额定电压低的用电器能连到电压高的线路上使用。串联电阻的这种作用叫分压作用,作这种用途的电阻又叫做分压电阻

并联电路

讲授新课:

并联电路:把几个导体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如图所示)

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Array①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U1=U2=U3=…=Un=U

②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I1+I2+I3+…+In

并联电路的几个重要性质:

根据并联电路的基体特点和欧姆定律推导:

①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即用一个电阻代替并联电路中的几个电阻,而效果相同)

I=U/R

I=I1+I2+I3+…+In

U/R=U/R1+U/R2+U/R3+…+U/Rn

1/R=1/R1+1/R2+1/R3+…+1/Rn

故: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

说明:如果n个阻值都是r的电阻并联,它的总电阻R=r/n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要比其中最小的电阻还要小。

?请学生利用电阻定律说明以上结论的正确性。

②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

I1R1=I2R2=I3R3=…=InRn=U

故: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它的阻值成反比。

说明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③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P1R1=P2R2=P3R3=…=PnRn=U2

故: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反比。

例:把几个阻值不同的灯泡并联在照明电路里会发现电阻小的灯亮,表明它消耗的功率大;电阻大的灯泡暗,表明它消耗的功率小。

附: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之和(由学生自已证明)

并联电路习题课:

例1:电阻R1和R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强度是通过R2的n倍;则当R1

和R2串联在电路中时,R1两端的电压U1和R2两端的电压U2之比(1:n )

6

7

例2:如图所示,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接在电路中,已知三个电阻的额定功率均为10W ,则AB 间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B )

A .10W

B .15W

C .20W

D .30W

例3:如图所示中,已知R1=R2=R3=R4=R5=R.求AB 间的总电阻.

例4:一个盒子里装有由导线和几个阻值相同的电阻组成的电路,盒外有4个接线柱,如图所示,已知接线柱13间的电阻是34间电阻的3倍,是14间电阻的1.5倍,接线柱24

间没有明显电阻。画出盒内的电路图(用最少的电阻)

电压表和电流表

教学目的: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础上

1.使学生清晰了解给电流表串联分压电阻就可把它改装为可以用来测量较大电压的伏特表,并了解多量程伏特表内部分压电阻的连接方法。

2.使学生清晰了解给电流表并联分流电阻就可把它改装为可以用测量较大电流的安培表,并了解多量程安培表内部分流电阻的连接情况。

教 具: 示教式大型电流表(附有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引 入: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电流表的主要部件:是一块永久磁铁和一个能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中转动的线圈.电流表的工作原理: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带动指针一起偏转.线圈是由很细的导线绕成的,它的电阻Rg 就是电流表的电阻,一般为几百到几千欧,这个线圈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g 叫做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一般只有几十微安到几毫安. 指针偏角θ∝I,(θ∝U=IRg)故可用偏角示数(刻度板上标出的读数)来反映了电路中电流(或电路两端电压)的大小.

一.分压作用和电压表:

设问: 因为IgRg一般很小,不能直接用电流表测量较大的电压,如果被测电压U大于IgRg,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将超过Ig而将电流表烧坏.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说明: 如果给电流表串联一个分压电阻,分担一部分电压,就可以用来测量较大的电压了.加了分压电阻并在刻度板上标出电压值,就把电流表改装成了电压表.

例如: 有一个电流表电阻Rg=1000欧,满偏电流Ig=100μA.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3V的

电压表,应该串联多大的电阻呢?(R=29KΩ).

R

=(U-Ug)Rg/Ug

二.分流作用和电流表(安培表):

设问: 因为Ig一般较小,不能直接电流表测量较大的电流.如何

利用电流表测量较大的电流呢?

说明: 并联电阻可以分担一部分电流,并联电阻的这种作用叫做

分流作用,作这种用途的电阻又叫做分流电阻.为了使

电流表能够测量几个安培甚至更大的电流,可能给它并联一

个分流电阻,分掉一部分电流,这样在测量大电流时,通过电

流表的电流也不致超过满偏电流Ig.

例如: 电阻Rg是1000欧,满偏电流Ig是100μA的电流表,要改装

成量程为1A的电流表,应该并联一个多大的分流电阻?

( 0.1欧 )

=IgRg/(I-Ig)

R

☆: 电流表的内阻Rg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解题时,一般要考虑电表的电阻;改装后的安培表的内阻很小,解题时往往忽略不计;改装后的电压表的内阻很大,解题时常常把它视为断路(∞)

巩固新课:

电动势

教学目的:懂得电动势是为了表征电源的特性而引入的概念,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通过实验研究,掌握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与内

外电压的关系;从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子表动势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设问:为了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要具备什么条件?在实验中怎样才能使这一条件得到满足?(必须使电路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只要把电路两端

分别接到电源两极,由于电源两极间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持续的电

流).

2.设问:各种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是不是都一样呢?电源有什么特性?用什么

物理量来描述电源的特性?怎样描述?(本节课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电源电动势ε:

演示:用伏特表测量1号,3号,5号干电池及蓄电池组每缸的电压.

结果:尽管干电池型号不同,但两极间电压都是1.5伏,蓄电池每缸电压都是2伏. 表明: 同种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相同,不同种类的电源两极间电压不同.这说明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为了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

电源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符号ε表示,

8

单位是伏特.

二.内电压和外电压:

演示:把电源接入电路,电路中有了电流,再将电压表连接到电源的两极间.

现象:可以看到,电压表的示数小于电源电动势.

设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要了解它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闭合电路里电压

分析:

设问:闭合电路的内电压,外电压和电动势间的关系怎样呢?

演示: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来研究电动势与内电压和路端电压的关系。

这个恒

量的大小,跟用电压直接测得的电动势的大小是一致的,即

ε=U+U1

故:在闭合电路里,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正是由

于有内电压U1,电源两极间的电压U才小于电源的电动势.

三.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ε=U+U1

qε=qU+qU1

可以把q(U+U1)理解为移送电量为q的电荷时,在内外电路上所消耗的电能,这个能量只能由电源提供,则 qε为电源提供的能量.故ε在数值上等于电路中通过1库仑电量时电源所提供的能量.ε表征了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P49.举例说明.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复习引入:

1.问:电动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在数值上等于什么?

(表明在闭合电路中通过1C电量时,电源把多少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因而是动势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特性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2.问:写出(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并指出定律的研究对象.

(表达式:I=U/R或U=IR,欧姆定律研究同一段电路上的I U R的关系.)

3.设问:上述欧姆定律只是研究一段纯电阻电路上的问题,如果研究对象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电路,那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又跟什么有关?关系如何呢?

这些问题就要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决了.本节课就要学习这一定律,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讲授新课:

1.推导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给出条件: 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ε,内电阻为r,外电阻为R,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I.

提出要求: 寻找I ε R r的关系.

推导:

9

10 上式表明:闭合电路里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

比.这就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注 意: 式中的I 是闭合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如果外电路还有其它并联支路,则I

是整个电路的干路电流强度,式中的R 是整个外电路的总电阻,R+r 就是整个

闭合电路的总电阻.

(学生练习《高二物理》P55(1)的第1问)

2.研究路端电压变化规律:

① 研究路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如果把P55(1)题的外电路电阻的数值改变了,可以肯定路端电压是会变

化的。在ε和r 不变的情况下,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究竟是怎样的呢? 分

析:

说 明:路端电路随外部电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电源有内阻

r ;

外电路断开时,R--∞ U=ε即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这正是表明可以

用伏特表直接测量电源电动势的道理。(实际上U 略小于ε?)

外电路短路时,R=0 U=0 I=ε/r 由于r 一般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电流

太大不但会烧坏电源,还可能引起火灾,要注意避免发生.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习题课:

例1:如图所法,当滑线变阻器的滑动触点向上端移动时( A )

A. 伏特表V 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 的读数减小

B. 伏特表V 和安培表A 的读数都增大

C. 伏特表V 和安培表A 的读数都减小

D. 伏特表V 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 的读数增大

思考: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为定值,固定电阻的阻值R2小于变阻器ab两端之间的总阻值R3,R1≠0。当变阻器的滑片P从a向b移动过程中,两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变化是(D )☆☆

A.V1变大,V2变大

B.V1变大,V2变小

C.V1先变大后变小,V2先变大后变小

D.V1先变大后变小,V2总增大

例2:如图所法,A 灯与B 灯电阻相同,当滑动变阻器滑动片向下滑动时,两灯的变化是

(C )

A.A 灯变亮,B 灯变亮

B.A 灯变暗,B 灯变亮

C.A 灯变暗,B 灯变暗

D.A 灯变亮,B 灯变暗

11

思考: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 向左端滑动时( B )

A. 安培表的示数减小,伏特表的示数增大

B. 安培表的示数增大,伏特表的示数减小

C. 安培表和伏特表示数都减小

D. 安培表和伏特表示数都增大

例3:如图所示,R1=14欧,R2=9欧,只闭合电键S1时,

电流表的读数为0.2A;只闭合电键S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A.当S1和S2同时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为多少? (0.46A )

思考:电源电动势ε=6V,内电阻r=0.5欧,当它和一只外电阻连接时电源输出功率为10W,试求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2A 或10A )

例4: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ε,内电阻为r ,外电路总电阻为R ,当K 闭合后,电源的总功率为多少?电源的输出功率为多少?外电路消耗的功率为多少?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为多少?电源的供电效率为多少?

思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ε,内电阻为r ,求:①开关闭合后,外电路电阻R 的阻值为多少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多大?电源的效率为多少?②开关闭合后,外电路电阻R 的阻值为多少时,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最大?电源的效率为多少?

思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ε=5V ,内阻r=1欧,固定电阻R=90欧,R 0是可变电阻,在R 0由零增加到400欧的过程中,求:

① 可变电阻R 0上消耗的热功率最大的条件和最大热功率;

12 ② 电池的内电阻r 和固定电阻R 上消耗最小的热功率之和。

电阻的测量

引入新课:电阻值是导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测量导体的电阻值有很多用途,我们发展

了许多测量电阻值的方法。现在只介绍其中的两种方法:伏安法和欧姆表

法。

新课教学:

1.伏安法:

(1)一般地说,一个物理量的定义就告诉了我们测量它的方法.伏安法测电阻是根据电

阻的定义来的.

设 问: 电阻是如何定义的? (要求学生回答R=U/I)

说 明: 根据定义可知只要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U R 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 R 就可以算出电阻

值Rx=U R /I R..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注意:用符号U R ,I R 是为了准确

表达电阻上的电压和电阻中通过的电流)

(2)具体测量时应在待测电阻Rx 上加一电压,再用伏特表,安培表测电压,电流.(引导学

生画出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测量电路) 指 出:(甲)图叫安培表外接法,

(乙)图叫安培表内接法。

说 明: 我们认为待测电阻值就等于电压表读数

与安培表读数之比. 设 问: (甲)(乙)两图测量的电阻值相同吗?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讨论结果时明确下述问题.

按照定义Rx=U R /I R

但实际上电压表,电流表都有一定的电阻.对(甲)图,伏特表指示的电压U V 等于

电阻两端的电压U R ,即U V =U R .安培表指示的电流I A 等于通过电阻和伏特表电流之和,即

I A =I R +I V .故(甲)图测得的电阻值Rx 甲=U V /I A =U R /(I R +I V )<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x=U R /I R 即R X 甲<Rx.

对(乙)图,伏特表指示的电压UV 等于电阻和安培表的电压之和,即U V =U R +U A .安培表指示的电流等于通过电阻的电流,即I R =I A .故(乙)图测得的电阻值Rx 乙=U V /I A =(U R +U A )/I R >电阻的真实值Rx 即Rx 乙>Rx.

设问(甲) (乙)两图的测量都有误差,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该选(甲)图还是选(乙)图的电路来测量呢?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思想得到结论:

R X <<R V 时:用(甲)图电路测量误差小,且总是偏小.

R X >>R A 时:用(乙)图电路测量误差小,且总是偏大.

(3)例题分析:

13 设已知伏特表电阻RV=5000欧,安培表电阻RA=0.2000欧

①待测电阻RX 约为几欧,应采用哪个电路图来测理电阻?( 甲 )如电压表示数为2.50伏,电流表示数为0.50安,则Rx 的测量值是多少?( 5.0欧 )RX 的准确值是多少?( 5.01欧 )

②若待测电阻RX 约为几百欧,应采用哪个电路图来测量?( 乙 )如电压表示数为16.0伏,安培表示数为0.080安.求R X 的测量值和准确值( 200欧;199.8欧 )

2.欧姆表

提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缺点除了测量原理上带来的误差外,还要同时应用两个电表:电压表和安培表,也不方便.实际中常用欧姆表粗测电阻值.

(1)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如图所示:I=ε/(r+Rg+Rx).如已知电池电动势ε,内电阻r,电流表内阻Rg,则只要测电流I 就可算出待测电阻值Rx.

(2)欧姆表的基本构造:

如图所示:电池(ε,r)与电流表(Rg),可变电阻(R)串联.红表笔接电池负极 黑表笔通过

R,Rg 接电池正极. Ⅰ

:红黑表笔短路时 Rx=0,调整R 使电表满偏.Ig=ε/(Rg+r+R)

电流表指针满偏时 表明Rx=0

我们把Rg+r+Rx 叫欧姆表的中值电阻R 内

Ⅱ:红黑表笔不接触时

I=0指针不发生偏转,即指着电流表的零点. Rx=∞

Ⅲ:红黑表笔间接上待测电阻Rg 时

电流I=ε/Rg+R+r+Rx 已知ε和R 内,测出I 就可算出Rx

Rx 改变,I 随着改变.可见每一个Rx 值都有一个对应的电

流值I.如果我们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与I 对应的电阻Rx

的值,那么只要用红黑表笔分别接触待测电阻的两端,就可 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出它的阻值.

说明:欧姆表的刻度值与伏特表和安培表不同.欧姆表是反刻

度的.指针满偏时Rx=0,指针不动时Rx=∞;欧姆表的刻度不

均匀.

(3)使用方法:

选择合适档位: 根据Rx 的估计值选择合档位使指针在中点附

近,这样测量值精确些.(改变中值电阻)

调 零: 红黑表笔短路,调整调零电阻使指针满偏.

测量 读数:

说明:用欧姆表来测电阻是很方便的,但是电池用久了,它的电

动势和内电阻都要变化,那时欧姆表指示的电阻值,误差就相

当大了,所以欧姆表只能用来粗测电阻.

用欧姆表测量电阻时,一定要使被测电阻同其它电路脱离开.

支路电流法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支路电流法解题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 3、运用支路电流法来分析基本电路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支路电流法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的能力及其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中注重师生配合,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其思考和主动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 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并能运用支路电流法来分析基本电路 教学难点: 1、利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u=0)列回路电压方程 时各段电压的正、负号的确定 2、熟练掌握并能运用支路电流法来分析基本电路 教学方法: 启发法,举例法,讲解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小黑板多媒体粉笔 □复习提问: 1、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在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上,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即 ∑I进=∑I出 如果规定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出节点的电流为负,则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也可写成 ∑I=0 亦即在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2、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在电路中,从一点出发绕回路一周回到该点里,各段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新课引入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之一。不论是在简单的或复杂的电路中,基本霍夫定律所阐明的各支路电流之间和回路中各电压之间的基本关系都是普遍适用的。下面介绍一种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来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 □新课讲授 第10节支路电流法

一、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如果知道各支路的电流,那么各支路的电压、电功率可以很 容易的求出来,从而掌握了电路的工作状态。支路电流法是以支 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与支路电流数目相等 的独立方程式,再联立求解。 1、 首先应确定复杂电路中共有几条支路,几个节点。 2、 一个具有n 个节点,b 条支路(b>n )的复杂电路。由于n 个节点只能列出n-1个独立议程 ,这样还缺b-(n-1)个方程式,可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来补足 二、现以图1为例说明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1.任意设置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一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电 流)和网孔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1示)。 图1 1、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I=0)列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 如果电路有2个节点,则只能列出1个独立的方程式。 如果电路有n 个节点,则只能列出(n-1)个独立的方程式。 对于图中的节点B ,其电流为 I 1+I 2 =I 3 (1) R1 + _ Us1 R2 R3 + Us2 _ I 3 I

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教案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 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 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先对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 (二)新课讲述----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1.电源: 先分析课本图2。1-1 说明该装置只能产生瞬间电流(从电势差入手) 【问题】如何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让学生回答—电源) 类比:(把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进行类比)如图2—1,水 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 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运动到水池B。 A、B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 有一个瞬时水流。 教师提问:怎拦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电流呢 让学生回答:可在A、B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 中的水抽到水池A中,这样可保持A、B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归纳:电源就是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迁到负极的装置。(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导线中的电场: 结合课本图2。1-4分析导线中的电场的分布情况。 导线中的电场是两部分电荷分布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一是电源正、负极产生的电场,可将该电场分解为两个方向:沿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沿导线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垂直于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向导线某一侧聚集,从而使导线的两侧出现正、负净电荷分布。其二是这些电荷分布产生附加电场,该电场将削弱电源两极产生的垂直导线方向的电场,直到使导线中该方向合场强为零,而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此时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与导线平行,自由电子只存在定向移动。因为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故称恒定电场。 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区分静电平衡和动态平衡。 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电场称恒定电场。 3.电流(标量)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精品教案.doc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第五章《交变电流》精品教 课5.交变电课新授课1 教 学 目 的(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 重 难 点教学重点 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教学难点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预习导引】 1.恒定电流的定义是什么?直流电的定义是什么? 2.我们根据什么来定义直流电和恒定电流的? 【新课教学】 一、交变电流 1.定义: 2.试讨论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和直流电的区别是什么?

二、交变电流的产生 右图为交流电发电机的示意图,线圈所在磁场为匀强磁场,设矩形线圈ABCD以角速度ω绕oo' 轴、从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垂直的位置开始做逆时针方向转动. 1.开始时,线圈是否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多大?此时磁通量多大?方向怎样? 2.经过时间t线圈转过的角度为多大?,此时ab边的线速度v方向跟磁感线方向夹角为多大,设ab边的长度为l,bd边的长度为l',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怎么计算?电流方向怎样判断?此时磁通量多大? 方向怎样? 学生思考预习引导的两个问题?(3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1、2两题(4分钟) 学生思考并讨论右侧的四个问题(10分钟)

电流和电路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三.电路图 为了方便研究电路,电路中的各部件用各种符号来代表(看书P104页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电路中的元件就是电路图。学生按照黑板上实物图画电路图 教师点拔 课堂小结: 1.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2.电路的组成; 3.电路图的画法。学生试画,然后与P103页 图5.2-7乙图相比较。 学生总结画电路图的方 法: A.从电源正极开始画直 到电源负极; B.元件位置安排合理, 分布均匀,不要将元件画 在拐角处。 C.整个图形要呈长方形。 通过自我评价 找到画电路图 的技巧。 课堂练习课内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 课外作业: 1、水在水管中流动形成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方向移动形成。 2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A和另一个验电器B,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分别接触它们上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A内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个现象可知,验电器B原来带电,电流方向是从流向。 3.下图反示电路中,开头处于图示状态时,电灯(填“亮”或“不亮”),这时的电路叫;如果不小心把A、B两接线柱用导线接在一起,则会造成. 4.关于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B.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C.在电源外部,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D.用电器是将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5、下图所示的电路图中,正确的是 () 6.下图所示是电铃、开关、电池的连接情况,请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板书设计 15.2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三种状态:短路、开路、通路。 (1)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2)电流是有方向的:正极→用电器→负极。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一要有电源,二要有使用电器工作的闭合电路。 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的电流路径。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3.电路 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教学反思

第二节:支路电流法教案

第二节:支路电流法教 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他方法。 4 .典型例题讲解 例1:如图,已知E1???E2???17?V,R1???1?W,R2???5 W,R 3? ??2 W,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的电流。 例2、已知电路如图所示,其中E1=15 V, E2=65 V, R1=5 Ω, R2=R3=10 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R1、 R2和R3三个电阻上的电压。 例3、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3。 例4、用支路电流法求图中各支路电流,并说明U S1和U S2是起电源作用还是起负载作用。图中U S1=12 V, U S2=15 V, R1=3 Ω, R2=Ω, R3=9 Ω。 【课外作业】 1.如图所示电路,能列出独立的基尔霍夫电流方程的数目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形式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分组讨论法拓展训练

2.上题图中,能列出的独立的基尔霍夫方程的数目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所示电路中,正确的关系是( ) A.I1= E1-E2 R1+R2 B.I2= E2 R2 C.I1= E1-U ab R1+R2 D.I2= E2-U ab R2 4.电路如图所示,请判别该电路有几条支路,几个节点,几个网 孔,并列出该电路用支路电流法解题时所需的方程。 5.如图所示,已知E1=6V,E2=1V,内阻不计,R1=1Ω,R2=2Ω,R3 =3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讲授法 小结:1.支路电流法解题步骤。 2.用支路电流法解题的注意点 布置 作业 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3.填充题(6),4.问答与计算题(1)、(2)

高二恒定电流教案

深师教育辅导教案 第 3 课次年级高二科目:物理 本次课题恒定电流复习备课时间11月1日 授课时间2011年11 月5日14 :00 --- 16 :00 辅导老师江小谦学生姓名陈仕杰陈斯亮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掌电路的概念以及基本公式 2.、熟悉电路的变化规律以及电路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题型的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掌握其规律,以指导之后的做题思路。 重 点难点重点:闭合电路的计算难点:电路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 1.电流 电流的定义式: t q I=,适用于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 对于金属导体有I=nq v S(n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个数,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v为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约10-5m/s,远小于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105m/s,更小于电场的传播速率3×108m/s),这个公式只适用于金属导体,千万不要到处套用。 2.电阻定律 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公式: s l Rρ =。 (1)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叫材料的电阻率(反映该材料的性质,不是每根具体的导线的性质),单位是Ω m。 (2)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 (3)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系: 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理解为温度升高时金属原子热运动加剧,对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的阻碍增大。)铂较明显,可用于做温度计;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可用于做标准电阻。 ②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理解为半导体靠自由电子和空穴导电,温度升高时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量增大,导电能力提高)。 ③有些物质当温度接近0 K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材料由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叫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T C。我国科学家在1989年把T C提高到130K。现在科学家们正努力做到室温超导。 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R U I=(适用于金属导体和电解液,不适用于气体导电)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注意I-U曲线和U-I曲线的区别。还要注意:当考虑 到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时,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不再是过原点的直线。 【例题1】实验室用的小灯泡灯丝的I-U特性曲线可用以下哪个图象来表示: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教案 4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出示单相交流发电机,引导学生首先观察它的主要构造。 演示:将手摇发电机模型与小灯泡组成闭合电路。当线框快速转动时,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种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二)进行新课 1、交变电流的产生 为什么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圈里能产生交变电流? 多媒体课件打出下图。当abcd 线圈在磁场中绕OO ′轴转动时,哪些边切割磁感线? ab 与cd 。 当ab 边向右、cd 边向左运 动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沿着a →b →c →d →a 方向流动 的。 当ab 边向左、cd 边向右运 动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 何? 感应电流是沿着d →c →b → a →d 方向流动的。 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 时,ab 边与cd 边线速度方向都 跟磁感线方向垂直,即两边都垂 直切割磁感线,此时产生感应电动势最大。 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小? 当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垂直时,ab 边和cd 边线速度方向都跟磁感线平行,即不切割磁感线,此时感应电动势为零。 利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打出中性面概念: (1)中性面——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 (2)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Φ最大,但t ΔΔ =0。 (3)线圈越过中性面,线圈中I 感方向要改变。线圈转一周,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设线圈平面从中性面开始转动,角速度是ω。经过 时间t ,线圈转过的角度是ωt ,ab 边的线速度v 的方 向跟磁感线方向间的夹角也等于ωt ,如右图所示。设 ab 边长为L 1,bc 边长L 2,磁感应强度为B ,这时ab 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多大? e ab =BL 1v sin ωt = BL 1·22L ωsin ωt =2 1BL 1L 2sin ωt 此时整个线框中感应电动势多大? 学 生 活 动

恒定电流教学设计

恒定电流教学设计 第七章恒定电流考纲要览考向预测本章为历年高考考点分布的重点区域之一,历年考题中均有体现,特别是规定的学生实验,不论是实验知识的检查,还是器材连接、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每年试题中都有所涉及,考的既具体又灵活,稳恒电路分析,也是高考试题的计算题常考内容之一.本章内容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电路的计算,包括电阻的计算,串并联电阻的计算,电功、电热的计算,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计算;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其中电路分析——包括含容电路分析、电路变化、动态问题分析,电功、电功率分配问题分析以及设计型实验题,都是考查中出现几率最大的部分,要重点加以掌握.设计型实验题也是一种考查趋势,该种题型不仅要求对于本章规定实验的原理能够深入理解,还要求具有灵活的思路,能熟练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情景,解决新的问题.更考查了学生的研究方法、掌握情况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所以对于该种问题的复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基础知识回顾1.电流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只要导线两端存在电压,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就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势低处向电势高处定向移动,移动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和导线平行.电流的宏观表达式:I=q/t,适用于任何电

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注意:在电解液导电时,是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用公式I=q/t计算电流强度时应引起注意.电流的微观表达式:n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个数,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v为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移送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用E表示.定义式为:E=W/q.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电源的几个重要参数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②内阻:电源内部的电阻.2.电动势是:A·h,mA·h.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体导电.图像图7-1-1注意I-U曲线和U-I 曲线的区别:对于电阻一定的导体,图中两图都是过原点的直线,I-U图像的斜率表示--------,U-I图像的斜率表示------.还要注意:当考虑到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时,电阻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

导学案 5.1交变电流 【要点导学】 一、交变电流的定义 直流电 交变电流 二、正弦式交流电的产生及规律 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过程甲→乙乙→丙丙→丁丁→戊 电流方 向 【反馈练习】 1.关于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交变电流,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感应电动势方向不变 B、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 C、线圈平面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都要改变一次 D、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方向都要改变一次 2.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Φ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Φ最大,e最大. B.Φ最小,e最小. C.Φ最大,e最小. D.Φ最小,e最大.

1.中性面的特点 2. 3.表达式 (1)推导(画出侧视图) (2)结论 条件 思考:转轴垂直匀强磁场,从线圈平行于磁场时开始计时,电动势变化表达式? 【反馈练习】 3.交流发电机工作时的电动势的变化规律为e=Emsinωt ,如果线圈的角速度ω提高1倍,其它条件不变,则电动势的变化规律将变化为() A、e=Emsinωt B、e=2Emsinωt C、e=2Emsin2ωt D、e=2Emsin4ωt 四、交变电流的图像: 五、交变电流的种类:

4、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t2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 C. t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 D.每当e变换方向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都为最大 5.P书本34页第五题 6、一台发电机产生的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311V,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角100πrad/s。 (1)若该发电机只与含电阻的负载组成闭合电路,电路的总电阻为100Ω,试写出通过负载的电流强度的瞬时表达式,在t=1/120s时电流强度的瞬时值为多少? (2)线圈从中性面转过180度的过程中,电动势的最大值、平均值分别是多少?

第 8 讲 支路电流法.

课题8: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 课型:讲授 教学目的: (1)利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 (2)利用网孔电流法求解支路数目较多的电路。 (3)利用节点电压法求解节点较少而网孔较多的电路 重点、难点: 重点: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 难点:列方程过程中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及符号的确定。 教学分析: 本节主要还是在巩固基尔霍夫定律的基础上,利用实例分析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并将其用于实践案例中。 复习、提问: (1)节点的概念和判别? (2)网孔的概念和判别? 教学过程: 导入: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电路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解。其中最基本、最直观、手工求解最常用的就是支路电流法。 一、支路电流法 利用支路电流法解题的步骤: (1)任意标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网孔绕行方向。 (2)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节点电流方程。有n个节点,就可以列出n-1个独立电流方程。 (3)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L=b-(n-1)个网孔方程。 说明:L指的是网孔数,b指是支路数,n指的是节点数。 (4)代入已知数据求解方程组,确定各支路电流及方向。 例1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1中的两台直流发电机并联电路中的负载电流I及每台发电机的输出电流I1、和I2。已知:R1=1Ω,R2=0.6Ω,R=24Ω,E1=130V,E2=117V。 解:(1)假设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网孔绕行方向如图示。

图1 (2)根据KCL,列节点电流方程 该电路有A、B两个节点,故只能列一个节点电流方程。对于节点A有: I1+I2=I ① (3)列网孔电压方程 该电路中共有二个网孔,分别对左、右两个网孔列电压方程: I1R1-I2R2+E2-E1=0 ②(沿回路循行方向的电压降之和为零,如果在 I R+I2R2-E2=0 ③该循行方向上电压升高则取负号) (4)联立方程①②③,代入已知条件,可得: -I1-I2+I=0 I1-0.6I2=130-117 0.6I2+24I=117 解得各支路电流为: I1=10A I2=-5A I=5A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发电机E1输出10A的电流,发电机E2输出-5A的电流,负载电流为5A。由此可以知道: 结论:两个电源并联时,并不都是向负载供给电流和功率的,当两电源的电动势相差较大时,就会发生某电源不但不输出功率,反而吸收功率成为负载。因此,在实际供电系统中,直流电源并联时,应使两电源的电动势相等,内阻应相近。 所以当具有并联电池的设备换电池的时候,要全部同时换新的,而不要一新一旧。 思考:若将例1中的电动势E2、I2极性互换,列出用支路电流法求解I、I1、和I2所需的方程。 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支路电流法就是通过联立n-1个节点电流方程,L个网孔电压方程(n为节点数,L为网孔数)。但所需方程的数量取决于需要解决的未知量的多少。原则上,要求B条支路电流就设B个未知数。那么有没有特例呢?

高二物理教案-交变电流

精心整理 高二物理教案:交变电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物理教案:交变电流》,供大家学习参考! 12 34说明:交流发电机是由定子和转子构成,有的发电机的磁体转动,线圈不动;有的发电机的磁体转动,线圈不动。 问:无论是线圈转动,还是磁体转动,转子的作用是什么?(转子的

转动使得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交流发电机、电灯、电流表 实验过程:将交流发电机、电灯、电流表连接成电路,摇动交流发电 实验现象:显示的电压图象为正弦曲线 说明:严格的数学分析表明,电网中的交变电流,它的电流、电压随时间按正弦函数的规律变化,这样的电流称之为正弦式电流 问:如何表示正弦式电流在某一时刻的电流、电压?(i=Imsinωtu=Umsinωt)

说明:Im、Um分别是电流和电压的值,叫做交流的峰值 说明: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把交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做交流的周期,通常用T表示,它的单位是秒。交流在1s内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交流的颇率通常用f表示, 称做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说明:经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有效值和值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Ie=Im/√2Ue=Um/√2 其中Ue、Ie分别代表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说明:在各种使用交变电流的电器设备上,所标注的额定电压、额定

电流值,都是交流的有效值。 四、交流能够通过电容器 说明:当电容器上两端连接直流电源时,正负电荷聚集在极板上,不能移动,因此电路中不会形成长时间的电流,因此我们说电容器具有 1 2、直流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称之为直流 二、交流的变化规律 1、正弦式电流:电流、电压随时间按正弦函数的规律变化的电流 i=Imsinωtu=UmsinωtIm、Um分别是电流和电压的值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说课稿 班级:08电气2 说课人:顾尧 学号:0831221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工技术基础》中第三章第2节支路电流法。在前一节中主要讲了支路、节点、回路等相关概念,重点讲了基尔霍夫定律。并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求解复杂直流电路,必须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观念。支路电流法是求解复杂直流电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支路电流法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基尔霍夫定律的含义,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第三节的叠加定理。因此,本节课既是对上一节知识内容的巩固及继续,又为下面学习第三节叠加定理打下了基础,对于提高学生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了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五大步骤,然后以实例来巩固及说明。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便于学生更快掌握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我重新调整了教学顺序:先讲解一道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电路的实例,然后从这道实例中得出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五大步骤,最后再通过讲实例做练习,教师在一旁通过必要的引导。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解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大纲对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电工电子专业对于学生掌握此知识点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具体概念。 ②掌握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 ③掌握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回路电压方程。 ④运用数学知识,掌握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概括、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综合分析,计算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①是根据复杂电路的支路数,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运用支路电流法列出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方程组。 ②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方程个数与支路数相等,所列方程必须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难点: ①是如何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回路电压方程。在列回路电压方程时,必须确立起始点以及回路方向,根据所假设的电流方向确定元器件的正负极,根据电压降为负,电压升为正的原则,列出回路电压方程。学生在列回路电压方程时很容易把元器件的正负极搞错,混淆回路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区别。 ②运用数学知识,怎样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节:支路电流法教案

新课讲授: 一、支路电流法 1.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两定律列出联立方程,求出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2.对于n条支路,m个节点的电路,应用支路电流法解题的步骤:(1)选定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并标出各电流的参考方向,并标出各电阻上的正、负。 (2)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m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式。 (3)指定回路的绕行方向,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 n(m1)个回路电压方程。 (4)代入已知数,解联立方程式,求各支路的电流。

( 5)确定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3.注意点 支路电流法理解简单,适合于一切复杂直流电路,但支路数目较多时,联立方程数目较多,解方程组比较麻烦,此时尽可能采取其他方法。 4.典型例题讲解 例1:如图,已知E1E217V,R11Ω,R2 5 Ω,R3 2 Ω,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的电流。 例2、已知电路如图所示,其中E1=15 V, E2=65 V, R1=5 Ω, R2=R3=10 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R1、 R2和R3三个电阻上的电压。 例3、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3。 例4、用支路电流法求图中各支路电流,并说明U S1和U S2是起电源作用还是起负载作用。图中U S1=12 V, U S2=15 V, R1=3 Ω, R2=1.5 Ω,R3=9 Ω。 采用问答形式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分组讨论法

【课外作业】 1.如图所示电路,能列出独立的基尔霍夫电流方程的数目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上题图中,能列出的独立的基尔霍夫方程的数目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所示电路中,正确的关系是( ) A.I1= E1-E2 R1+R2 B.I2= E2 R2 C.I1= E1-U ab R1+R2 D.I2= E2-U ab R2 4.电路如图所示,请判别该电路有几条支路,几个节点,几个网孔, 并列出该电路用支路电流法解题时所需的方程。 5.如图所示,已知E1=6V,E2=1V,内阻不计,R1=1Ω,R2=2Ω,R3 =3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拓展训练 讲授法

支路电流法说课稿

《支路电流法》说课稿 班级:10(1) 说课人:李园园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电工基础》中第三章第2节支路电流法。在前一节中主要讲了支路、节点、回路等相关概念,重点讲了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是求解复杂直流电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支路电流法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基尔霍夫定律的含义,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第三节的叠加定理。因此,本节课既是对上一节知识内容的巩固及继续,又为下面学习第三节叠加定理打下了基础,对于提高学生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了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五大步骤,然后以实例来巩固及说明。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便于学生更快掌握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我重新调整了教学顺序:先讲解一道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电路的实例,然后从这道实例中得出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五大步骤,最后再通过讲实例做练习,教师在一旁通过必要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知识目标: ①巩固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掌握。 ②掌握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③运用数学知识,掌握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概括、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综合分析,计算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①是根据复杂电路的支路数,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运用支路电流法列出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方程组。 ②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方程个数与支路数相等,所列方程必须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难点:

最新交变电流总复习教案

交变电流 第一课时:交变电流的产生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一、知识要点: 1.交变电流的产生:t e m ωεsin =,t I i m ωsin =【从中性面开始】 ①中性面、线圈通过中性面时: ②转动一周线圈两次通过中性面,故一周里线 圈中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2.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 ①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ωNBS E m = 与有效值的关系是:m E U 21 =,m I I 21 =对于非正弦电流以上关系不成立。 ②通常所说交流电压、电流是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得的,都是指有效值.用电器上所标电压、电流值也是指有效值。在计算交流电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热功以及确定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时,只能用有效值。 3.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感抗和容抗。 ①感抗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其特点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②容抗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其特点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二、例题分析: 1.一个矩形线框的面积为S ,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从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的位置开始计时,转速为n 转/秒,则:【 】 A .线框交变电动势的最大值为n πBS B .线框交变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n πBS C .从开始转动经过1/4周期,线框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2nBS D .感应电动势瞬时值为e = 2n πBS sin2n πt 2.关于交流电的有效值和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形式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和最大值都有关系U = U m /2 B .只有正弦式电流才有U = U m /2的关系 C .照明电压220V 、动力电压380V ,指的都是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D .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的都是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3.电学元件的正确使用,对电路安全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某电解电容器上标有“25V ,450μF ”字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此电容器在交流、直流电路25V 的电压时都能正常工作 B .此电容器只有在不超过25V 的直流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 C .当工作电压是直流25V 时,电容才是450μF D .若此电容器在交流电压下工作,交流电压的最大 值不能超过25V 4.左右两个电路都是从左端输入信号,从右端输出信号。左图中输入的是高频、低频混合的交流信号,要

电工学教案

《电工学(唐介)》 教案 孙艳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目录 课题:第1章直流电路 (1) 课题:第2章电路的瞬态分析 (4) 课题:第3章交流电路 (7) 课题:第4章供电与用电 (10) 课题:第5章变压器 (13) 课题:第6章电动机 (16) 课题:第7章电气自动控制 (19)

课 题:第1章 直流电路 教学目的: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3.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5.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重难点: 1.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 2.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3.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 时:4学时。 教学过程: 1.1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一、什么是电路? 电路就是电流流通的路径;是由某些元器件为完成一定功能、按一定方式组合后的总称。 二、电路的作用 一是实现能量的输送和转换;二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的组成 电源:将非电形态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负载:将电能转换为非电形态的能量。 导线等:起沟通电路和输送电能的作用。 从电源来看,电源本身的电流通路为内电路,电源以外的电流通路称为外电路。当电路中的电流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直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直流电路。当电路中的电流是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交流电路。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 电流:()d A d q i t = 直流电路中:Q I t = 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2. 电位: 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参考点时所消耗的电能。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直流电路中电位用V 表示,单位为伏特(V )。 参考点的选择: ①选大地为参考点。②选元件汇集的公共端或公共线为参考点。 3. 电压: 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另一点时所消耗的电能。电压就是电位差。直流电路中电压用U 表示,单位为伏特(V )。U S 是电源两端的电压,U L 是负载两端的电压。 4. 电动势: 电源中的局外力(非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至电源正极时所转换而来的电能称为电源的电动势。 符号:E 或e ,单位:V 。 电动势的实际方向: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

《电源和电流》教案

第一节、电源和电流(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1世纪教育网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 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 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先对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 (二)新课讲述----第一节、电源和电流 1.电源: 先分析课本图2。1-1 说明该装置只能产生瞬间电流(从电势差入手) 【问题】如何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让学生回答—电源) 类比:(把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进行类比)如图2—1,水池A、 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来,则水在 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运动到水池B。A、B之间的高度 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时水流。 教师提问:怎拦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电流呢? 让学生回答:可在A、B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 中的水抽到水池A中,这样可保持A、B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 21世纪教育网 归纳:电源就是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迁到负极的装置。(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导线中的电场: 结合课本图2。1-4分析导线中的电场的分布情况。 导线中的电场是两部分电荷分布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一是电源正、负极产生的电场,可将该电场分解为两个方向:沿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沿导线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垂直于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向导线某一侧聚集,从而使导线的两侧出现正、负净电荷分布。其二是这些电荷分布产生附加电场,该电场将削弱电源两极产生的垂直导线方向的电场,直到使导线中该方向合场强为零,而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此时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与导线平行,自由电子只存在定向移动。因为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故称恒定电场。 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区分静电平衡和动态平衡。 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电场称恒定电场。 3.电流(标量) (1)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最新交变电流的教学设计方案资料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方案选用的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适用于高二年级第十七章《交变电流》第一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的新课教学;教学目标: 1、知道交变电流和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定义; 2、知道什么是中性面,中性面的特点; 3、掌握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4、掌握正弦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和三角函数表达式; 5、了解几种常见交变电流的波形; 6、了解交流发电机的构造。 教学重点: 1、中性面的特点; 2、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3、正弦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教学难点: 1、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正弦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教学思路: 1、本章所讲的是交变电流的知识,是前面学过的电和磁的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并且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广泛的应用,在高中阶段只对交流电的产生、描述方法、基本规律作等最必要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这些知识是已学过的电磁感应的引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开阔学生思路、提高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2、本章要讲解的基本内容有: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交

变电流的特点、电能的输送、变压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等;教学内容: 1、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 2、正弦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3、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工具:手摇单相发电机、小灯泡、示波器、多媒体教学课件、示教用大的电流表等。 教学手段: 本节授课时采用了实验演示与数学推导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学生对交变电流在这之前没有认真认识,对它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通过演示实验可让学生对交流电的产生有一感性认识,并对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有更好的理解。 教学方法可采用老师指点,学生自学、讨论、推导总结,另方面也采用演示、观察、分析、对比等,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活学活用的能力。 教学步骤: 1、做演示实验一:通过演示实验一“模型发电机”得出交流电的定义,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该实验,使学生对交变电流有一感性认 识,从而理解交变电流的定义; 2、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 ①给出正弦交流电的定义:在交变电流中,电流随时间按正弦规 律变化的交变电流称为正弦交变电流; ②将发电机模型通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 发电机有简单的认识;

电工基础支路电流法说课稿

《支路电流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电工基础》第二章《直流电流的分析》第二节《支路电流法》。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1.教材和教法分析 从结构层面上看,本节是在学生学习简单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电工基础中电路的分析方法,从本节开始的电路分析方法有别于初、高中的电路分析方法,可以说从本节开始的电路分析真正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并且本节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电工基础的电路分析方法,二是本节内容理解好对以后其余电路分析方法的学习更有力。 从知识层面上看,本节通过教材上理论教学、实验、课后习题等栏目,重点学习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同时也是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教学。 从能力层面上看,本节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点,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理论定律在实际中的效果,同时实验过程中出现误差可为之后误差教学做铺垫。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接触实验,了解一些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的能力。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详尽的讲解,然后辅助于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布置课外作业从中了解

学生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再加以解决,让学生牢靠掌握知识点。 2.学情和学法分析 学生已具有电路的组成,电流正方向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等知识。已能够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的能力。但实际电路分析绝不是简单的电阻串并联电路这么简单,知识不能只停留在初高中电路分析阶段,从本节开始接触电工学电路分析方法,且这些内容和实际联系紧密,对以后专业课程和实际运用中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依据上述分析,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我提出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的能力,充分学会基尔霍夫定律在分析电路时的运用,真正明确电流正方向的规定在对电路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并且因之后的电路分析方法和本节内容有很多相似和联系点,所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因为困难而打消掉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 (3)课程铺垫: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和对重点的强调,让学生真正掌握电路分析方法,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基础知识铺垫。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学生开始接触电工学电路的分析方法,有别于初高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