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解析——秦雯

学生姓名:吕宁

用户名:hzddln1209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陕西汉中奥鹏

指导教师:王老师

解析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

[内容摘要]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孩,她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率真。在封建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她的这一率真更多的表现为她做人的真、做人的纯。她是宝玉的丫鬟,也是宝玉的知己,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她处于矛盾之中。《红楼梦》里面的丫鬟们写得成功的非常多,晴雯是曹雪芹倾注了最大热情的一个丫鬟的形象。她在层层森严的府第中顽强的保护自己自尊自傲的个性,却遭到了更为强烈的排斥。所以在那千依百顺而又彼此排挤陷害的奴婢中,我们看到一个坦白、直率、天真、刚强和敢于嬉笑怒骂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她的纯洁美丽,她的高尚品质,她的反抗精神,时时流露出来美丽的激情和光彩夺目的绚烂,成就了生命的赞歌,灵魂的诗篇。可以说,晴雯的一生是悲剧的。这种悲剧局面的出现,除了环境等客观原因以外,她自身的性格意志是否与客观环境相背离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她身在封建家族,而心却无拘无束,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使她最终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关键词] 《红楼梦》晴雯率直本真纯洁美丽反抗不屈悲剧意义

《红楼梦》这部作品以其庞大的背景将众多人物在其间一一演绎,精彩纷呈。总的说来,在大观园这个女儿王国里面,人物构成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各种各样的当权主子如贾母,王夫人,凤姐等,同时作为恋爱故事主角之一的薛宝钗也属于这一正统思想的现实功利主义者;另一类正是和她们相对立的人物,以林黛玉为主,以及司棋,龄官,芳官,尤三姐等具有反叛精神的人;当然在她们两类还有处于二者之间与二者有着密切联系的姑娘们(即高级丫鬟)。在这些众多人物中,最受争议的也是这些丫鬟们。自古以来,人们对她们的评价就是褒贬不一的,可谓争议颇多。而在这些丫鬟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晴雯了,她属于与当权主子相对立的人物之一。

诗曰:

性情爽利,言谈锋芒;

女红犹善,西施模样。

身为下贱心要强,灵巧惨遭小人谤。

第1 页共9 页

刚勇丫鬟抱屈死,怡红公子痛断肠。

十岁入府二八亡,命运多舛实堪伤。

得闻芳魂掌芙蓉,诔文一曲诉衷肠。

这首诗中说的就是晴雯。作者在晴雯的角色安排上,赋予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她的出现是为了映衬林黛玉的,有人说她的命运是象征大观园众丫鬟主子命运的悲惨结局的,也有人说她有助于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这一系列的观点都从侧面说明了晴雯这一形象,也反衬出了晴雯性格,给读者带去深刻感悟和强烈共鸣。都说整部作品前80回是最接近原著本义的,而在前80回里,被完整叙述悲剧命运结局的形象有很多,而其中最感人的,最撼人心魄的,当数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他随警幻仙姑进入“薄命司”,首先打开的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看到的第一支曲子,就是为晴雯所写的这首判词。这首判词便是短暂一生的写照,也是她灵魂闪光之处的体现。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及晴雯在作者心目中所占的分量之重。曹雪芹是否要告诉我们,在走向没落的红楼悲剧王国中,在这个散发芬芳的女儿国度中,晴雯,她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虽口角锋利,却心地善良;她心高气傲、无所顾忌,虽冰雪聪明,却天真无邪;她心直口快、洒脱泼辣,虽至情至性,却敢作敢当、视死如归。晴雯是被作者最为赞赏和认同的第一人。

一、本真率直

晴雯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个天真无邪、朴实无华的怡红女儿形象。她从一个家世无可靠的贫家女儿到卖给赖大家,再卖给贾府。贾母见她“生的伶俐标致,十分喜爱”,因又将她派给了宝玉做侍妾。她这样一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小姑娘,却有着黛玉一样的美貌和无拘无束直率的性情。在文中,作者并未直接写出晴雯的容貌和性格,而是借别人之口说出晴雯的特点,给我们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使出来”①的美感。以下便是文中对她的描述:

“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王夫人语

“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的好。”——凤姐语

“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平儿语

由此可见,晴雯在众丫鬟中无疑是最有姿色的。《红楼梦》中对她有过这样的描写:她“也不披衣服,只穿着小袄”,大寒冷天深更半夜跑到门外唬麝月一玩笑,又跑到宝玉被子里来渥渥(第五十一回);与芳官等“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玩笑(第六十四回),以及清晨早起,“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芳官)身上”,又“和宝玉对抓”(第十七回)。还有私自将赖大娘送给宝玉的风筝放走,撕扇子做千金一笑,病中勇补孔雀裘等等,这些事情也只有晴雯敢于做出来,一个顽皮、灵巧、任性的美的形象确实赢得了许许多多人的喜欢,给每一个读者心中留下了一片属于晴雯的烙印。

她是任性的也是很有自尊自强的。宝玉骂了她两句“蠢才”,就惹恼了她并肆无忌惮的说:“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散好离的,倒不好?”气得宝玉“浑身乱战”。不能不说在晴雯眼里是没有对主子的畏惧的,心中也从未把自己弄得一个奴才的身份。看她把扇子一条条撕碎,就仿佛在撕封建等级那张污浊的脸,更像在一下下鞭笞那位“温柔和顺”的袭人,此情此景难免给那些所谓的“强权分子”以痛快淋漓之感,暗暗为晴雯感到骄傲,同时也伴有一丝悲哀和同情。这对于晴雯来说也许只是由着耍性子,胡乱来所做的一件取乐之事,而对于袭人、麝月这些丫头们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甚至认为这根本就不应该是身为下人和奴婢所应该做的事。因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族里,主子对奴婢的训斥,做奴婢的

只能够是洗耳恭听、低头做事,磕头认罪。可是我们所看晴雯,她又是怎么做的?在莫大的怡红院里,宝玉一向把晴雯视为知己,同时晴雯也当宝玉是大观园里可以说知心话的人。宝玉的训斥无疑强调了二人的主仆关系,这是晴雯不能接受的,更何况在平常晴雯对自己的精明能干极有自信,又怎么容的下宝玉训斥的这几句话,因而她的还击是必然的,她能说出这种话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二人和解后,宝玉又笑谈个人性惰不同只要不在生气时那东西出气就行了,于是晴雯便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又借宝玉之力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她在宝玉同意并鼓励的情况下撕破了扇子,正表明了她希望与宝玉之间平等、无阶级的心愿。她用自己的任性坚信自尊是无价的,她不允许任何人践踏它、侮辱它。实际上,她是借撕扇这一件任性的小事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来保护她敏感又强烈的自尊心。

说到这,有些读者认为这是晴雯的性格缺点,不懂得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对此我们先看一段评论林黛玉的一段话:黛玉的孤僻、小心眼、恃才傲物,言谈尖酸刻薄,这是她的缺点。这些缺点的造成,是因为她有一份单纯率直的性格,并且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心有喜怒便形于色,意不甘就出于口,因此语无忌惮②。“晴为黛影”,读到这,我们想起她狠戳坠儿的情节,更能理解她的嫉恶如仇。全书有几处是特写她的:第三十一回晴雯失手跌折了扇子,还出言顶撞宝玉,气得宝玉要将她打发出去,结果到晚间,在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一场小小的纠葛烟消云散,在这段晴雯恃宠生嗔,又转嗔为喜的过程中,她纯真率直而又高洁自尊的品性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二、纯洁美丽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并没有正面描述晴雯的美丽,但是读者都知道晴雯的美丽出众,是因为曹雪芹用铺垫渲染的手法,让一些反感晴雯的人从口中说出来,这就使得晴雯的美丽更加突兀。

首先,她是所有大丫环之中,最漂亮的一个。连凤姐也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

晴雯早在第五回就轻描淡写的出场了,是说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睡觉,有四位丫鬟服侍他,其中有晴雯。然而第一次描述晴雯的长相,就要等到了七十四回,是出自最恨晴雯的王善保家的口中,她向王夫人进谗言:“宝玉屋里的晴雯,杖着她生的模样比人标些……”,至于如何标致,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话之后就说出了,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这个“水蛇腰,削肩膀”就是那个时代美丽女性的标准体形,在王夫人把病重的晴雯叫到眼前的时候,在王夫人的眼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晴雯是个“美人”“病西施”,晴雯的美丽不言而喻,是荣府上下一致承认的。

王夫人对她起着疑心,叫她去见见。晴雯倒知道好歹,特意没怎么打扮,王夫人见她“钗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立刻心头火起。这老太婆也倒是有点护里不护外,并不错怪自己儿子爱拈花惹草,偏怪那些花花草草的生得美,惹得她的宝贝儿子垂涎三尺。如果晴雯生得丑些,王夫人此刻瞧了,自然也不当回事。谁知道,这真正的美人就算不打扮也比那些涂胭抹粉的要美上百倍。这足以让我们看见晴雯的美与艳!

在《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中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怜斩情归水月中晴雯等人被赶出了贾府,并且晴雯是带着病被赶出了贾府,宝玉见此情景感叹的说到“是一盆才透出嫩箭的兰花”将其比作一束兰花。也只有她才能被赋予她兰花的雅号,可偏偏就是这外在美害了她,让她被袭人嫉妒,耿耿于怀,活活成了王夫人眼中的狐狸精,“浪样儿”以至于她含冤被撵,负气而亡的悲惨命运。这种悲惨的命运就是一种美丽事物被毁的悲剧,恰恰反映出晴雯的美丽!

晴雯内心更是纯洁的,高贵的。柳湘莲曾经说过,“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他这话自然是正确万分,不过,晴雯却是个干净人物。曹公还用一些特定情节,告诉读者,晴雯的特点是天真无邪,心地质朴,聪颖中包含着幼稚。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宝、黛之间的爱情达到新的高峰,晴雯受宝玉重托去潇湘馆给黛玉送帕子。晴雯对于让她送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的用意,无论如何感到不可理解。书中写道:“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这就是《红楼梦》里真正的晴雯。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女孩儿的纯朴和天真。晴雯和宝玉,平日嘻笑自然,行动不避,亲昵而不猥亵。晴雯平时与宝玉相处也是顺其自然,毫无心机的,与袭人的处心积虑是一种云泥之别,更没有所谓的“不才之事”。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人贵在精神,贵在内心,贵在品性,在作者的笔下,她是一个“脱俗”的人物,一个心地纯洁的透出嫩箭的兰花,有多么美丽高尚的内心世界!

三、反抗不屈

“晴雯性格的特质,是那种独来独往、嫉恶如仇、敢爱敢恨、敢笑敢骂的青春活力,和那种反抗权威、轻视等级的平等自由的精神。”在晴雯身上最可贵的就是那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在“反抄检”中,表明了晴雯公然反抗的态度,突出了晴雯性格刚毅果敢的一面,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袭人方欲替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儿,便紫胀了脸,说道:“姑娘你别生气。我们并非私自就来的,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察,你们叫翻呢,我们就翻一翻,不叫翻,我们还许回太太去呢。那用急的这个样子!”晴雯听了这话,越发火上浇油,便指着他的脸说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看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

在这一回里,当王善保家的奉王夫人之命抄检大观园时。面对这样一种践踏人格尊严的行为,晴雯表示公开的反对,她对抄检者的不予理睬,就表明了她的反抗态度,而最后她将箱子东西全倒出来这一举动,对一个封建社会被压迫、只能俯首听命的奴婢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最强烈的抗议,因为在抄检者背后是负责监察的王熙风和作出抄检之命的王夫人。在“反抄检”中的一“掀”一“倒”,似当头一捧,不只击在了王善保家的身上,更击在王熙凤、王夫人等贾府政权统治者的身上,简直让他们“心惊肉跳”。脾气暴烈是晴雯性格中的负面东西,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上看,一个弱女子对欺压的那种为了尊严“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刚毅性格,也突出了封建家族中主奴之间的矛盾的尖锐性,抗争的矛头直指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实在是令人可叹可敬!也为她最终的悲剧命运做了铺垫。晴雯的唇枪舌剑不是一般少女的娇气和骄气,而是具有人性光彩的正义与公正。

从王夫人质问她到把她从病床上拖出去,她也没有哼哼半声,说半个求情的字,这样刚烈的个性,这样彻底的反叛精神,怕是自我意识强烈的黛玉也比不上的吧。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晴雯这个人物,我以为最恰当的说法莫过于把她比作“一朵带刺的玫瑰”。在她身上有着如玫瑰花般娇艳的容貌,更重要的是她始终试图要在那浑浊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作为人的权利,因此她的美是只可远观而不容被狎邪的。

晴雯受冤屈而死,死不瞑目。晴雯是正义无辜的,为了死而无恨,她选取了一种特殊方式,给枉耽的虚名充实进了实际内容。她剪下自己的指甲送给宝玉,穿上了宝玉穿的小袄,而且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耽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这是对使她蒙冤的黑暗势力的抗议,是失败之后进行了胜利的抗争。堂皇正大,敢做敢当,视死如归,这就是晴雯的本色,这就是晴雯的风骨。

晴雯的外在美,作者用芙蓉来比拟,但我看来,晴雯的精神世界,只有用开在冰天雪地里傲视百花凋残的红梅才可以比喻,她开得那么娇艳,那么夺目耀眼,甚至招来了上天的妒

嫉,以至于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所摧残,长埋于冰雪之下,永远干净了,只是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愤恨与痛惜。

晴雯是第一等的人,无论她身份的卑微,她的精神自始自终是第一等,坚持自己宁死不屈反抗到底的气节与个性,公然揭露狠毒狡诈的主子,没有一丝的奴颜媚骨。她的形象在无形中高大无比,并坚韧得无懈可击。

那样一个时代,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残酷与黑暗,而晴雯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给人以希望,她自始至终表现在被压迫在封建统治下反抗者的本质——骨气,她是贫民、是孤儿、是丫鬟。因此,晴雯的性格中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是身居奴才的地位,却坚决反对奴才们谄媚主子,出卖自己的卑劣品质,简单地说,就是反奴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整个精神世界的代表,“晴雯的个性觉醒和反抗意识是一种勇敢的、本能的精神诉求,不只有着难能可贵的悲壮,甚至颇具超越封建时代的色彩”[3]。

四、晴雯与其他红楼人物的性格比较

(一)晴雯与宝玉。宝玉生命途中志同道合的伴侣自然是黛玉,除她之外,宝玉最可信赖的人就是晴雯了。在《红楼梦》书中屡次表示出贾宝玉与薛宝钗的人生观之抵触,宝玉又总想挣脱袭人的束缚。因此宝玉尽可重视宝钗之才,羡慕宝钗之貌,享受袭人的服侍,承认袭人的尽心,可是他的内心深处,对宝钗、袭人是疏远的。麝月、秋纹、碧痕都是宝玉所说“袭人陶冶教育出来的”,那么除了晴雯,谁是真能和宝玉内心共鸣的呢?当宝玉挨打之后,急需有人去与黛玉一通消息,而这一使者,只有晴雯,也就足见宝玉心中晴雯的地位了。应该说,宝玉与晴雯名为主仆,实为精神上的朋友。宝玉所欣赏的就是晴雯身上自然、任性、无雕饰且毫不虚掩的那种独特气质。

(二)晴雯与黛玉。“晴为黛影”,这句话是有几分道理的。晴雯在相貌、气质以及命运上和黛玉都有几分相似之处。晴雯冰雪聪明,资质极佳,可惜她只是个丫鬟,没有资格学什么琴棋书画,否则才情不会在钗、黛二人之下。即便如此,她的针线在一大群心灵手巧的丫环之中还很出众的。晴雯的命运即为黛玉命运的暗示,她们二人的命运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在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在场的丫环小姐全都占了花名,惟独没写晴雯占,因为林黛玉已经掣了一枝“芙蓉签”在手。在此曹雪芹已有意将二人命运统一,暗寓于芙蓉之中,即以芙蓉花代表黛、晴二人的共同命运。后来晴雯死了,宝玉悲痛地对黛玉说:“素日你又待她最厚”。在这一句话里,透露出来黛玉和晴雯的深厚感情,也说明在那封建堡垒里,这一对爱人和那一位朋友,在叛逆精神的契合上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当然,晴雯和黛玉的相似之处还可以找出很多,但个性的东西不能被共性掩盖。晴雯是晴雯,黛玉是黛玉,虽然晴雯在某些方面可以影射黛玉,但她并不等于黛玉,两个人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说林黛玉是一株清雅绝俗的仙草,那么晴雯堪比草叶上的一颗露珠,映射仙草,却不等同与仙草。虽然两个人都可算是在尘世匆匆而过的世外仙姝,是清高寂寞的,但晴雯更为要强、勇敢、自尊,她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

(三)晴雯与袭人。宝玉显然是很喜欢晴雯的,并对晴雯似乎有些纵容。晴雯像是一匹没有上笼套的小马,而宝玉对她的纵容,就给她暂时提供了一片自由驰骋的天地。同时,她又像个娇纵的小孩子,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不知道去掩饰。而袭人则更具一些成人的特征,处世比较温和、圆通、隐忍。她挨了宝玉的“窝心脚”,也不多说什么,这不禁让人有些怜悯。袭人没有太高的理想,她的目标很实际,那就是做宝玉的屋里人。因此,晴雯和袭人从内心来讲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不过一个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感受,一个是把它压在心底罢了。晴雯自始至终都表现着被压迫在封建统治下反抗者的本质——骨气。晴雯性格中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是身居奴才的地位,却坚决反对奴才们掐媚主子、出卖自己的卑劣品质,简单地说,就是反奴性。这是袭人所不具备的。

(四)晴雯与探春。这两个人物之间可能没有过多的可比性,一个是小丫环,一个是大

小姐,但两人都有对世俗的反抗,具体表现在“抄检大观园”中可见端倪。在王善保家的怀揣王夫人的旨意大摇大摆闯入大观园抄检时,独有晴雯不予配合。这对于急于以抄检来摆脱治家不严教子无方尴尬境地的王夫人来说,无疑是晴雯对她的一种挑战,一种极度的蔑视。而综观整个抄检过程,只有探春和晴雯敢于反抗抄检。探春的反抗也许还有着主子身份不容侵犯的优越感和对贾府封建家庭的失望。敢于以奴才身份公然反抗的唯有晴雯,甚至连一向“孤高傲僻”的林妹妹也不曾有什么反抗,实在是难得,也更映射出了晴雯人格的可贵之处。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相对的两个形象。俞平伯老先生讲她们是“双峰对峙”。从丫鬟来说,晴雯同袭人也是一种对峙。这两种对峙都是才与德的对峙。林黛玉是才的代表,薛宝钗是德的代表。丫鬟里,袭人是德的代表,晴雯是才的代表。曹雪芹的高明在于,他不是在哪里都用通行的对比。林黛玉的才是诗才。《红楼梦》中所有写到林黛玉的时候,比如说,几次写诗评高下的时候,最集中的就是写菊花诗的那一次,李纨评的。李纨作评判,大家都信得过。评的最好的三首诗是林黛玉写的三首。所以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才的代表,她的才是诗才。为什么呢?她是贵族小姐,她父亲是前朝探花。

在旧时代,科举制度里状元没有探花吃香。许多小说里的男主角都是探花。为什么呢?在隋唐时代,只有状元,那时候每年考,有的人一直考二三十年。状元是第一,但考取的时候往往已是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糟老头。而探花是选出来的,选探花,就是第一次宴会,琼林宴举行这番宴会的时候,要到洛阳或长安的名园里把名花采来,放在这次琼林宴上,这个称之为探花,是选的。选取的标准是两条,一要年轻,二要英俊。至于说文采,就从新考取的进士里选出。用现在流行的话是,不但文章好,还得是“帅哥”。所以唐宋时代探花比状元吃香是这个道理。这个观念延伸下来就是探花比状元更吃香。

五、悲剧意义

晴雯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悲剧女性,她命运的不幸和她的性格是分不开的。由于她处在地位低下的婢女行列,使她对贾府内的高压政策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在贾府封建统治者和道者的迫害面前屹然挺立。因此,晴雯这个光辉瞩目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她贯彻始终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她虽然是个地位低下的婢女,但是她却顽强地保护着自己做奴婢的尊严。不能改变和选择的身世,让她成为丫环,下人;然而在属于她的队伍中,她严守自己的原则,绝不卑躬屈膝、献媚奉承。被压迫阶级的美好品质在她身上表现得异常鲜明、突出。这也塑造了晴雯的悲剧命运,除此之外,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外,个人的性格、意志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主观原因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

(一)晴雯的美丽是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

晴雯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直接的原因就源于她的“风流灵巧”。本来,漂亮而又能干的女孩理应在更多生活的欢乐和美好的前程。无奈,晴雯恰巧生不逢时。在封建专制的社会中,在贾府那样的尊卑分明的环境里,一个丫头的“风流灵巧”恰恰又成了她悲剧命运的根源。也正是因为她的美丽,不接受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不承认尊卑贵贱、不遵守奴隶道德,在她自己的心中所有人是平等的,虚妄地追求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平等。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她这样一个举止张扬,锋芒毕露,风流俏丽的婢女在等级森严的府地里怎能容的下?所以她的反叛精神遭到统治阶级残酷的镇压。在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后,宝玉也曾哭着对袭人说:“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袭人道:“太太只嫌她生得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太太是深知这样的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恨嫌他,象我们这粗粗笨笨的倒好。”这里自谦“粗笨”的袭人,倒是一下子击中了王夫人们心理。在她们的阶级偏见中,地位卑下的丫头生得太好了,就一定轻佻,这本身就是罪过,更何况美丽又有本事,那就是罪上加罪了。至此,我们也终于明白了“风流灵巧”的晴雯,会如此“招人怨”到必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了。

(二)晴雯的叛逆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专制制度从来是“顺民性格”的制造者,对于被他们奴役的人来说,就只能顺从、安分、规规矩矩,倘有任何些许反叛,都会被当作大逆不道而加以拒杀,千百年来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麻木了多少渴望发展的灵魂。贵族老爷太太们可以花天酒地,偷鸡摸狗,荒淫无耻,但他们决不能容忍“下人”们有任何触犯封建礼教或破坏尊卑秩序的叛逆行为。

鲁迅曾说:“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扎,以至于实行挣扎的,即使暂时失败,还是套上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摸、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4]。”在“抄检大观园”时,晴雯的这种性格与心态表现得更为充分。她的这种大胆反抗,表面上虽然是对着王善保家的,实际上她倒出的绝不仅仅是对这一恶奴的怒气,其中也还包括王夫人。“反抄检”是表现晴雯悲剧性格最动人篇章。就是晴雯疾恶如仇、心直口快,具有反抗精神的这种性格,使千百读者为之赞叹,也正是她这种特力独行的性格,导致了她最后可悲而凄婉地死。之所以会晴雯凄婉地死。首先是因为她触犯封建礼教,不符合封建规范,因而她为封建上层统治者所排斥——以王夫人为代表的当权人物“看不惯”她的“狂妄样儿”惟恐她“带坏”了宝玉破坏了封建家族的根基,因而必欲除之而后快;其次是因为她纯洁无暇的刚烈性格,“眼里揉不得沙子”不能容忍卑污不作的奴性行为。因而为走狗奴才所排斥——花袭人在内部挑拨告密,王善保家在外面诽谤陷害,正是在贾府主子恶奴上下合力的压迫摧残下,晴雯这只“刚出箭的兰花”在骤然而至的凄风苦雨中抱屈夭折了。迫害晴雯致死的凶手,上层以王夫人为代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化身,下层以袭人、王善保家为代表,是统治阶级帮凶的典型。

一个小人物,要想快意人生,简直是一种奢望,晴雯的失败就在这里。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晴雯那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个性,最终招致了封建卫道者的诽谤污蔑,从而断送了她美丽青春的生命,只留下多情公子的一番牵念。

(三)令人窒息的封建制度是造成悲剧的深层原因

“红楼梦是被封建社会的家庭制度和“家”摧残的“青春”的悲剧故事”.封建社会的家庭制度其中最没人性的就是奴婢制度,奴婢制度是一种萎缩了的奴隶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副产物。奴婢们的反抗斗争是令主子们“心惊肉跳”的,于是他们便利用手中的特有权力加以镇压,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以便敬延残喘,“抄检大观园”即是镇压之开端。在这里,那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的”晴雯,着实令王夫人恐慌了好一阵。其实,王夫人恐慌的并不是晴雯模样标致,在她的身影我们仿佛看见林妹妹的从天而降,而是她的叛逆性格可能“勾引坏了”宝玉,使宝玉“误入歧途”、“带坏”了宝玉破坏了封建家族的根基、“断了祖宗继业”,因而大肆“赶尽杀绝”,不仅驱逐了晴雯,而且“洗劫”了怡红院,“净化”了宝玉身边的人,最终将悲剧扩大延伸,冷酷凶残地拆散了“木石姻缘”的宝玉和黛玉。但是,他们的疯狂和暴虐,正好表现他们色厉内荏的本质,一次一次展现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专制,为他们自己的覆灭敲响了丧钟。晴雯结局是悲惨的,她在传统势力与邪恶势力的双重打击下,她纯洁、清白的生命承受不起,终于成了彻底的牺牲者,成了曹雪芹笔下受屈辱最大的一位女性。索然描写晴雯的文字不占主要篇幅,但曹雪芹是满含深情,饱蘸血泪的完成了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晴雯的一生是短暂的,她的悲剧性正在于:身为奴婢,却有着风流俊俏的外貌。身为奴婢,却有着锋芒毕露的性格。这就注定了她要被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所毁灭。正象我们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一样,晴雯的实际地位和特殊个性,以及晴雯“心比天高”的自我追求,终难超越“身为下贱”的社会地位的牵制,最终成为现实社会的牺牲品,引起我们深深的同情和对社会历史深深的反思。

六、结论

晴雯是美丽的,她用有的不仅是天使的脸庞,芙蓉花的婷婷玉立,她更具有天真无邪、自尊自爱、大胆叛逆的性格,她是大观园中最美丽、最光彩照人的丫环。晴雯在平时的生活

中,她活泼好动;在别人有困难时,她会热情帮助;在尊严受到侵犯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去捍卫。在这些当时的环境、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难得,非常可贵的。晴雯的这种鲜明个性不知赢得了多少读者的喜爱和敬佩,可在当时的社会却容不下这样一个天真活泼、追求自由的女孩儿,最终沦为社会的牺牲品。她个人的性格、意志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主观原因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而最魁祸首是当时腐朽的封建制度。一个活泼的、“不合规矩”的女子,纵然天真可爱,在当时的社会注定了是要被摧残的。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晴雯的青春年华虽然短暂,但的确无比灿烂。晴雯惨烈地死了, 但她活得坦荡、过得清白,“她何幸得我们的艺术巨匠在他生花之笔下,塑造出这样完整的形象来,永远活在人心里,使得千千万万人为之堕泪,还赢得一篇情文相生的《芙蓉诔》”[5],在情榜中超升为又副册之冠。晴雯一生虽然命运悲惨,但她最少奴颜媚骨,最渴望自由的呼吸,因而真正体现了人性的本质要求,足以当得起陆放翁咏梅的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确,“曹雪芹对晴雯的赞美和寄情之深,处处说明他对于个性解放和比较合理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憧憬”。最后还要让她的灵魂得到赞颂和超升, 曹雪芹在她死后为她安排一个司掌芙蓉花神的浪漫归宿。

晴雯留给我们的是一股正义凛然、荡气回肠的力量!她的美貌、高洁、真诚、勇敢,会让每一个读者铭记于心,她的死,不仅仅是贾宝玉的悲哀,更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悲哀,是那个时代对真、善、美的无情摧残的悲哀!

【注释】

①摘自白居易《琵琶行》

②梅苑《悲剧的塑像——林黛玉》,转引自《台湾红学论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271页。

③李希凡《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97页

④引自《鲁迅全集(第4卷)》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⑤俞平伯《俞平伯全集〈第六卷〉》,太原花山文艺出版社1977年版,第339页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2]俞平伯.俞平伯全集[M].花山文艺出版社.1977年版。

[3]宋淇.怡红院的四大丫鬟[J].北京:红楼梦学刊,1998年第3期。

[4]勇慧.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试论晴雯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J],武汉: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3期,2003年9月。

[5]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