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季《公共事业管理(高起专)》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事业管理》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公共事业

答:公共事业就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从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公共事务,是由公共事务中的狭义的社会事务为基础和主要内容,并包括一定的经济事务所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从公共物品的角度看,公共事业主要由公共物品和准公共产品构成,但主体是准公共产品。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主要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通讯、邮电、铁路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组成的公用事业等。

2.政府

答:所谓政府,就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阶级性和社会性是政府的基本属性。政府的基本职能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

3. 狭义的社会事务

答:所谓狭义的社会事务,即在社会公共事务层面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狭义社会事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我国传统的事业包括的主要就是这种狭义的社会事务。

4.公益性研究

答:公益性研究主要是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的技术研究,如关系到气象服务、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等。公益性研究不可能市场化。

5.卫生事业

答:卫生事业也称医疗卫生事业,它是通过对疾病的诊治和预防,通过对公共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保证和提高公众基本健康水平的活动。

二、综合论述题(每题15分,共75分)

1. 我国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第一、从理论上看,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或者说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的范畴,必须以不同于私人事务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或者说,企业和个人家庭不能管、不愿管也管不了的事务应该是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

第二、从社会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业作为社会全体公众所拥有的共同事业,因而在逻辑上,凡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公共事务,都可以在公共事业的范围中。但我国公共事业这一概念或提法,实际上是由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事业”发展而来的,“事业”的基本内涵主要是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即狭义的社会事务。因此,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应该是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但不应包括政治性事务。

第三、公共事务的基本实现方式是公共服务。现代社会的公共事务日益丰富,这不仅表现在许多私人事务涉及公共利益,而且狭义的公共事务的实现也与经济密切相关。从公共产品理论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看,任何一种社会产品的提供都是一个生产过程,都是一个经济行为过程。因此,公共事业不再是传统的“非经济”事务,确定公共事业内涵基本标准之一不是与经济的关系,而应是是否与公众的日常基本生活相联,且企业和私人家庭能否操作。

第四、在公共产品理论尤其是准公共产品理论的视野中,我国传统事业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属于纯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在整个事业中占少数,如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等。二是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在整个事业中占大多数,如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

综上所述,所谓公共事业,就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从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公共事务,是由公共事务中的狭义的社会事务为基础和主要内容,并包括一定的经济事务所构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从公共物品的角度看,公共事业主要由公共物品和准公共产品构成,但主体是准公共产品。公共事业的基本范围,主要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通讯、邮电、铁路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组成的公用事业等。

2.谈谈你对事业单位社会化的理解。

答:社会化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改革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打破事业单位的条块分割;加强对民办事业单位的管理;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另外,在其他一些改革政策中,还包括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人才的社会化、福利的社会化、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等内容。

政策层面的社会化要求没有涉及改革后事业单位的组织性质等关键问题,因而社会化在实践与理论探讨中呈现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以市场化(产业化)替代社会化;一是用民间化(非营利组织化) 诠释社会化。此外,一些人提出将事业单位定性为具有行政主体地位的“公务法人”、“公务组织”,这实

际提出了行政化的改革方向。这样,关于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认识与实际操作形成了三种基本趋势:市场化、民间化、行政化。

从改革实践看,市场化改革肇始于1980年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放权让利”,转换事业单位经营机制,促使事业单位面向市场提供服务;更进一步,国家允许、鼓励部分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完全通过市场获取资源;市场化改革的极端形式是通过改制使部分事业单位变成营利企业,允许企业进入原来属于事业的领域以商业化运作方式提供事业产品。民间化的改革首先体现国家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社会事业社会办的方针、发展民办事业单位方面;其次,国家在科研机构改革中提出将部分事业单位按非营利机构运行和管理,在医疗机构改革中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与营利性两类的改革举措,上述改革举措虽并未直言非营利机构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但却为事业单位的民间化从政策层面提供了一定的通路。行政化在事业单位改革中通常是作为改革对象出现的:政事不分被当作事业单位的主要弊端,政事分开则被作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原则。但行政化一直与事业单位改革如影相随,主要表现为: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体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党政机构改革要求及方案中;将部分履行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划转为政府机关;在政府职能定位方面,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的基本职能,这意味着代表政府直接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与政府在职能方面是一致的。

3.政府为什么要管理教育事业?

答: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必要性体现在:

1)教育产品的准公共性决定政府必须对其进行管理。教育产品市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由私人产品市场而转化为特定的公共产品市场的。教育产品市场的准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介入,一方面出资兴办教育事业,即某些阶段或类别的教育事业必须由公共财政承担,实现所有者职能;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实现公共管理者职能。

2)教育产品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政府对教育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介入,主要是基于教育产品市场本身难以保证教育产品的形成并发挥出重要作用:第一,教育垄断性的存在会使学校失去质量压力和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缺乏竞争和改革的热情,从而降低教育效率,影响教育生产质量。为此,政府必须介入,管理教育市场;第二、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完全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容易出现投资不足,政府代表社会接受教育的外部收益,也就必须代表社会按受益支付必须的经费;第三、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过程,具有迟效性和风险性。第四、教育还要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政府也就必然要以一定的方式介入教育产品的生产,以保证教育培养结果在其思想道德方面符合自己统治的需求。

4. 现代公用事业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现代公用事业主要包括了下面这些基本内容:

(1)公共交通系统。

(2)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

(3)城市能源系统。

(4)城市邮电通讯系统。

(5)城市防灾和救护系统。

(6)城市环境系统。

5. 政府介入现代公用事业产品市场的必要性。

答:从理论上看,政府必须介入公用事业产品市场,其依据主要是:

(1)任何一个政府要巩固自己的统治,都必须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的生活质量,而相当程度上,公用事业产品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也是保证公众基本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的产品。因而政府必须关注这类产品,通过一定的手段保证这类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2)公用事业产品外部收益突出,因此,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出发,政府必须保证这类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3)公用事业产品首先关系到的是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因而虽然其有突出的外部性,但与教育产品的外部性等会导致公民投入不足不同,由于其垄断性的存在,通常会因垄断造成需求不足,从而影响到公众的基本生活,也影响到其外部收益的形成。因此,政府必须介入公用事业产品市场,打破市场垄断,保证公用事业产品的合理的生产和供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